登 录
卡号/身份证号 Library Card/ID No. 密码 Password
湛江市图书馆电子剪报
湛江市图书馆2018年11月剪报

发布时间:2022-07-12 03:15:57 点击数:

分享到:

海洋篇

“放牧”蓝海 烟台持续升级海洋渔业

聚焦“蓝色粮仓” 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守护好海洋发展的“生命线”

青岛西海岸新区着力发展海洋经济

经略蓝色国土 建设海洋强国

目标:到2025年建成海洋强省

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山东首支现代海洋产业基金通过审议

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3.8%

广东发布海洋产业系列专利导航分析及预警研究成果

钢铁

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好转

着力打造沿海和内陆两大钢铁产业基地

钢铁行业运行整体平稳

亚洲钢铁贸易面临多重挑战

迎接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挑战

钢铁之城崛起“软实力”

39类先进钢铁材料首入新材料产业目录

废钢市场潜力大 相关企业大有可为

钢铁产业链须密切关注发展不确定性

重点地区钢铁产能应退尽退

石化

吉林石化 科技“穿针引线”提高生产含金量

开出好指标 产出优质品

武汉石化:高质量发展绿色企业

兰州石化“三高”产品赢“三增”

奉献清洁能源 助力中原出彩

生态型价值取向重构石化产业体系

兰州石化:每一滴油泥都有人管

强化交流合作 携手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

大庆石化转型升级提档加速

石化行业需重塑智能化生产运行模式

造纸

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一江碧水

传统手工造纸村寻找“诗和远方”

确保如期完成造纸企业退出目标任务

加大纠纷调处力度 推进林浆纸一体化

纸浆期货登场 造纸行业获益

其它

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

北部湾经济区增后劲促升级

“海丝”蓝图 建海洋强国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携手开启北部湾城市合作“黄金时代”

北海:承“一带一路”使命 书“向海经济”华章

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合力打造向海经济



 


 

发布版面

经济


主题

“放牧”蓝海 烟台持续升级海洋渔业

发布日期

2018-11-01

 

山东省烟台市横跨黄海、渤海两海,耕海牧渔是其海洋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在烟台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有近1/10海域适宜建设优质的海洋牧场。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把水产养殖、精深加工与旅游、文化等深度融合,将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进一步加快海洋渔业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转变。据统计,2017年,烟台市渔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031亿元,海洋生产总值2009亿元,占全市GDP27%

转调发展  培育渔业全产业链

烟台是全国重要的苗种培育基地、海水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加工及出口创汇基地。近年来,烟台突出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注重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延伸、全生态链构建、全服务链支撑,统筹谋划海洋牧场建设。

在陆海统筹理念指导下,烟台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坚持陆地与海洋并重,用海与养海并举,着力构建420群”海洋牧场空间布局,计划到2025年,全市海洋牧场面积达到200万亩。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23处,总面积99万亩,占全市海水养殖面积的近1/3,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7处,规模居全国之首。

为打造“海上绿水青山”,烟台对传统养殖区做“减法”,累计拆除筏式养殖区20多万亩;对生态修复做“加法”,每年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亿单位以上,累计投礁1000万空立方米,海洋牧场投礁区基础生产力提升64%,生物量增长5.3倍。

通过不断转调发展,烟台培育打造渔业“新六产”,将休闲渔业与全域旅游结合起来,补齐制约休闲渔业发展的硬短板。截至目前,烟台共有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4处,省级休闲海钓钓场10处,全市休闲渔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陆海统筹  创新升级海洋牧场

在海洋牧场推广中,烟台用工业化思维改造提升传统海洋牧场,通过“政府+渔业+海工”的多元联动,全市累计投入海洋牧场建设财政资金1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00亿元,海洋牧场总面积从最初的几万亩发展到近百万亩,规模跃居全国之首,海洋牧场水产品年产量达到60万吨,海洋牧场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

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烟台创新“海工+牧场”联动模式,实现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在全国率先建造首座半潜式、自升式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深远海智能网箱和管桩大围网,突破了深远海开发不足、渔业装备技术落后的难题。

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烟台创新“陆海接力”兼容模式。以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路基工厂化循环水与深水网箱融合养殖,有效解决了北方海域无法越冬的问题,成功实现斑石鲷等名贵品种的“南鱼北育、南鱼北养”。目前,烟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名贵鱼陆海接力养殖基地,全市名贵鱼年产量达2.6万吨,年产值近12亿元。

此外,烟台创新“大渔带小渔”共享模式,推动渔民共富、渔区振兴。组建渔民专业合作社,将海洋牧场建设与精准扶贫、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结合起来,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有效整合成块成片海域16万亩,实现全省最大规模的海域使用权流转,建成全省最大规模“贝、藻、参”立体生态方。如今,全市渔民合作社总数突破300家,涵盖渔民2万余户,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2.3%

科技助推  激发海洋牧场创新力

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离不开科技支持。

烟台同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教育单位建立合作,助推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目前,该市拥有各类海洋科技创新平台81个,国家海藻和海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相继在烟台建成,并在全球首次实现大西洋鲑鱼规模化工业养殖,全市渔业科技贡献率达85%以上。

依托莱州、长岛两处省级人工渔礁研发中心,烟台联合日本、韩国、挪威等现代渔业发达国家开展海洋生态整治、优良品种引进和深水网箱等先进养殖技术研究,攻关牧场建设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在海洋牧场海域选址、礁体设计等基础技术和海洋牧场管理平台、深远海智能网箱等高端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此外,烟台还围绕海洋牧场建设,创新种业技术。按照装备工程化、技术精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智能化要求,建设与现代海洋牧场发展相适应的“蓝色种业硅谷”,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高质量的苗种保障。

 

发布版面

版面


主题

聚焦“蓝色粮仓” 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

2018-11-01

 

102931日,以“生态 资源 绿色 共享”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大会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大会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指导,中国水产学会、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等共同主办。作为全球首个以“海洋牧场”为主题的国际性展会,大会吸引了全国及全球20多个国家约万余名相关行业人士参会。来自大连獐子岛、海洋岛等3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作为展会的主体参展商亮相。

海洋牧场是指在某一海域内,采用一整套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被誉为“蓝色粮仓”。海洋牧场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可与海上观光、旅游休闲、海钓运动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海洋牧场成为蓝色经济新的增长点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近40年来,我国以海水养殖为重点的海洋渔业迅猛发展,掀起了海藻、海洋虾类、海洋贝类、海洋鱼类、海珍品养殖的5次产业浪潮,养殖总产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但与此同时,局部水域环境恶化、产品品质下滑、养殖病害严重的问题日趋严重,传统模式的海水养殖业已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的要求。继传统捕捞业、养殖业之后,我国海洋渔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而海洋牧场则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据介绍,建设海洋牧场除了可以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之外,还能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记者了解到,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海洋牧场概念的国家。早在1968年,美国就提出了建设海洋牧场的计划。1974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海域利用自然苗床,培育巨藻,取得效益。日本于1971年提出海洋牧场的构想,1977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牧场。

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早在上世纪90年代,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就开始了类似海洋牧场的概念性实验,当时称之为“人工鱼礁”。

2009年,大连海洋大学首次提出“现代海洋牧场”的概念。随后,我国第一个海洋牧场学术研究机构、全国第一个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个全国性海洋牧场科技创新联盟平台等陆续促成或落户大连。

20155月,农业部组织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活动。同年12月,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20个海域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233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4个,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已初具规模。据测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余亿元,生态效益达600亿元。通过海洋牧场与海上观光旅游休闲海钓等相结合,年可接纳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在中国沿海很多地区,海洋牧场已经成为蓝色经济新的增长点。

科技引领海洋牧场建设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提出通过加快建设海洋牧场,推动海洋渔业从近海走向远海、从普通装备向大型装备跃升、从传统渔业向自动化智能化现代渔业转变,开启了深蓝渔业发展的新纪元。但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仍处于粗放型、低技术的发展方式,水平较低,同时也在定位、生态环境监测、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相关问题。海洋生态环境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认为,当今海洋牧场产业发展如果能够借助先进科技力量的支持,提高现代化发展水平,这样不仅会推动海洋牧场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会反向促进海洋科技更加全面的发展和应用。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大连海洋牧场共向国家争取海洋牧场科研资金超亿元。去年726日,由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三大水产研究所等17家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发起的“国家现代海洋牧场科技创新联盟”成立。来自全国52家海洋牧场科研及产业领域的科研单位、企业成为首批联盟成员,首批成员单位中大连占1/3

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与獐子岛集团创立水下机器人联合实验室,重点围绕环境感知与目标抓取、水下观测、生态监控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在联合实验室的推动下,水下机器人抓取、测试平台等方面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20179月在獐子岛成功举办了首届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獐子岛海洋牧场盛产扇贝、海参、鲍鱼、海胆、珍蚝等海珍品,利用人工智能和先进机器人技术替代人工,实现海珍品的精准捕捞,对于保护海底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到2020年,大连要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50处,新建人工鱼礁区50万亩,增殖放流各类优质苗种150亿尾(头)。全市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030亿元,年均增长7%,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万元。计划到2025年,大连市现代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100万亩,海珍品产量年增长近万吨,实现产值年增长20亿元,生物资源量增加30%,捕捞生产产值占渔业总产值降低到20%以下,海洋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渔业产业减量增收、提质增效,渔民转产转业稳步推进,形成全产业链海洋牧场建设模式,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发布版面

海山观察


主题

守护好海洋发展的“生命线”

发布日期

2018-11-07

 

根据《浙江省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方案》的年度任务安排,今年定海区计划安排3000 万元,整治修复钓山岛、大猫岛的部分岸线,共计13.27 公里,计划明年6 月完成竣工验收(11 2 日《今日定海》报道)

提起海岸线,人们自然会与碧波金沙、滩礁鲜贝联系起来。实际上,作为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海岸线的价值远不止于此。临海湿地有着丰富生物种类,海岸线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基因库,同时具有涵养水源、降解污染、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还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宝贵资源。对于拥有众多海岸线资源的舟山来说,它就是呵护我们的生命线、幸福线。

长期以来,人们并未充分认识海岸线的功能,总是索取多维护少。最早是大规模围垦,建设盐田和养殖场,后来不少岸线用作发展船舶工业,导致港湾和沿海湿地大幅减少,海岸生态功能明显退化;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各类海洋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致使海岸线存量与行业发展的矛盾凸显;长期对海岸线的过度开发利用,还使公众亲海空间日益缩减,影响了民生福祉。过去我们对海岸线的开发利用过于“慷慨”,现在是到了该加强保护、修复偿还欠账的时候了。

相对于全市2400 余公里海岸线而言,13.27 公里的岸线修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其意义远大于工程本身。首先是观念上的突破,岸线再也不是“廉价”的代名词,可以随意开发、随意使用,而是作为重要生态资源要看管好;其次或成为岸线由粗放开发到有效保护的分水岭。从这样的修复行动中,人们看到政府治理的决心和作为,相信越来越多的受损岸线会得到整治,岸线保护不力的被动局面将得到扭转。

13.27 公里的岸线修复,预计投入3000 万元,可见岸线破坏容易修复难。这提醒我们在推进岸线整治的同时,必须同时加强对岸线开发的监管,否则修复力度再大也无济于事。要将严格保护岸线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按照分类保护的要求制定海岸线控制使用计划,加强对占用岸线用海项目的审查论证,努力实现岸线的节约集约利用。

国家《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提出,到2020 年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这一目标,将倒逼我们扛起责任、担起使命,守护住我们的“生命线”“幸福线”,为发展加力、为百姓造福。

 

发布版面

各地传真


主题

青岛西海岸新区着力发展海洋经济

发布日期

2018-11-12

 

近日,市场调研机构赛迪顾问发布《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统计评析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的发展情况,评选出中国百强城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位列第七名。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聚焦海洋经济发展主题,更加注重经略海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在黄海之滨逐渐打造出一座现代化国际新城。

出海——

海油业务拓展到北极圈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码头,一个庞然大物格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巴油FPSO(海上浮式储卸油装置)P70项目P70船。它长度超300米,宽约74米,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最大排水量达35万吨,可开采水下2200米的石油,堪称海上‘巨无霸’。”海油工程青岛公司项目负责人高伟自豪地说。

就在今年5月,它的“姊妹船”、包含120多项高端技术和工艺创新的P67船,也从这里起航运到巴西。该项目的工程量、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都创下海油工程之最,成为我国首个自主集成对外交付的FPSO,运载重量和距离均创世界之最。

说起这个项目,海油工程青岛公司财务总监薛美清颇为感慨,“起初是由国外两家公司承包的,但中途却无法继续承建,被迫停工,我们才接手。”

P67对我们是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海油工程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金晓剑说,P67项目的交付,将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能源领域合作,扩大海上丝绸之路合作范围。

“你看,助力‘海丝’建设,除了有P67创‘世界之最’,我们业务还做到了北极圈,同样创造了‘世界之最’!”薛美清指着展板上的亚马尔LNG(液化天然气)模块化建造项目(以下简称亚马尔项目)说。

据介绍,亚马尔项目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也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型液化天然气工程。

“中国从未建造过这些核心工艺模块,他们能做好吗?”项目一开始,负责监督亚马尔项目的法国人迈克心里产生了疑问,海油工程能完成其中36个核心工艺模块、总重约18万吨的工作量吗?

项目到底有多难?

迈克举了个例子。10层楼高、600吨重的大型设备要穿过5层甲板‘坐’到底座上,误差不能超过2厘米,这个难度和‘神九’太空对接差不多。”

最终,亚马尔项目顺利交付,海油工程也在国际LNG模块建造领域打响了名声。

“发展海洋经济、经略海洋就要发展和引进海洋项目。我们今年专门建立了海洋经济项目库,梳理了总投资2600亿元的140个项目,目前在建88个,年内要建成竣工30个。”青岛西海岸新区发改局局长赵英民表示。

耕海——

一颗海藻做到20亿元

海藻,除了吃还能做什么?

“海藻全身都是宝!”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以下简称明月海藻)海藻生物科技馆里,一株株形态各异的海藻陈列在展柜中,海藻做成的食品、面膜、胶囊、医用敷料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

海藻的价值有多大?

明月海藻副总裁李可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吨0.8万元的海带(海带属于海藻类—注),经过提取就变成了价值1.6万元的海藻酸;再次加工,成了价值8万元的海藻酸纤维;然后做成海藻酸盐伤口敷料,价值240万元;继续通过新技术纯化得到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价值高达20亿元。

作为青岛市“新五朵金花”之“海洋之花”,明月海藻就是凭借这小小海藻,形成了海藻酸盐、功能糖醇、海洋化妆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生物肥料等六大产业,打造了海藻的全产业链。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除了国内海藻原料基地,还在秘鲁建立了自己的原料基地,公司主导产品海藻酸盐国际市场占有率30%以上。”李可昌介绍。

“近年来,我们研发投入在总成本中占了很大比例。” 明月海藻总工王晓梅说,集团拥有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海藻类肥料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系列科研平台,引进相关科研专家及人才,使海藻科技研发不止步。

同样聚焦海藻产业的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近些年将目光聚焦到了国际市场,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近年来,聚大洋藻业集团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太平洋岛国、南非、爱尔兰、智利、印尼建立了原料基地,还在智利、印尼、南非原料产区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建成初级加工厂。“布局世界各大海洋,我们提高了企业生产能力,规模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集团董事长吴仕鹏介绍。

两家企业的发展变化,正是西海岸新区注重海洋经济发展主题的生动写照。“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做好陆海统筹这篇文章,较快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建祥表示,2017年西海岸新区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019亿元。

治海——

重拳治污再现怡人海景

“爸爸,我想去蹚蹚海水。”

两年前,每当听到孩子喊着看海,西海岸新区烟台前村30多岁的村民管超就头疼。“我家离海边只有100米,看海却需要走1000米到金沙滩景区。”

为啥?

“海边被渔民私搭乱建的小养殖场占满了,密密麻麻搭起看护棚,根本不让人走近。更何况海上飘着垃圾,污水横流,我怎么放心孩子去呢?”管超无奈地说。

“近海不亲海,污染触目惊心。”说起之前的海岸线环境,西海岸新区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指挥部工委副书记宋军显得痛心疾首,我们区共有282公里海岸线,除工业、港口和特殊利用海岸线外,剩下的137公里海岸线80%都被私占搞起了近海养殖。

2016年西海岸新区两会期间,一则题为“蓝岸在呼唤”的短视频在会场内播放,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画面,深深触动了代表委员,并迅速让“整治蓝湾”成为大家的共识。

20163月,西海岸新区蓝色海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统筹协调32个区直部门、国有企业和沿线16个镇街等整治成员单位,围绕“拆违建、清岸线、调项目、修慢道、植绿化、保文化”六大整治目标任务,从北部胶州湾洋河桥至南部琅琊台137公里岸线战场上,打破常规,同步展开全面推进违建拆除、岸线清理、规划设计等工作。

经过两年多持续奋战,目前已拆除清理岸线130公里,基本完成78公里岸线蓝湾路慢行系统和沿海视觉通廊项目建设,世界级最美海湾初步呈现。

如今漫步海边,景观绿化随处可见,海风令人心旷神怡,公厕建筑、堤坝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慢行道、自行车道和观光车道上游人不断。

“以前村里农家乐愁客源,现在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我们村民吃饭都得排队,开车回家还堵车呢!”管超开心地对记者说,蓝湾整治得民心,相信在项目结束后,西海岸新区将更加美丽、宜居。

 

 

发布版面

理论实践


主题

经略蓝色国土 建设海洋强国

发布日期

2018-11-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1 世纪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走进新时代;我们有信心经略蓝色国土;实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夙愿。

海洋权益通常包括国家的海洋主权和海洋利益;俗称海洋的“主权权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专有用语)。我国的内水(如渤海)、领海(我国规定的领海宽度为12 海里)和海岛礁滩(包括台湾岛、海南岛、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等)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具有完全的主权权利。而我国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包括外大陆架);仅享有公认的国际法规定的资源专属勘探开发权、人工岛建设权、科考和环境管理权;以及安保等方面的管辖权。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我国还应该享有公海、国际海底(即各沿海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简称“区域”)、南极洲和北冰洋的部分合法的海洋权益。笔者结合历史与现状;重点探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增强海洋权益意识的重要性;并根据多年海洋勘查工作体会与部分专家研究成果;提出如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若干建议。

大航海时代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早有海洋意识;在先秦古典名著一一《山海经》中;海洋有“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里面的很多神话故事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海洋神话提供了素材;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朦胧的海洋意识。

中国自汉唐以来至鸦片战争前2000 余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世界经济大国;1405 1433 年郑和七下西洋期间;还是世界航海大国。但中国的海洋意识在近代被忽视了;明清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累次颁布“禁海令”;在明清时期从事海外经商和海上活动是违法行为。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可以说“海洋意识”迟到了一个多世纪。新中国成立近70 年来;我国海洋资源探测、开发研究取得巨大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强国建设开创了新时代。笔者认为;当前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必须要有强烈的海洋战略思想;海洋经济必须要成为国家支柱产业;海洋资源开发要着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海洋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涉及固定的海床洋底区域、流动的全球水体和风云变幻的空间领域。作为占地球面积超过70%的海洋;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第二个大空间、自然资源宝库、大陆气候的调节器、世界物流的大通道;也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所在。21 世纪;海洋资源大开发迎来新时代;但人类至今对海洋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比如:2014 3 8 日马航MH370 航班坠落在印度洋;尽管多个国家都应用各种最先进海底探测技术手段;但至今未能找到其踪迹。再比如:目前全球到过太空的宇航员已经超过540 多人;登上月球的也有12 人;但全世界下潜至7000 米以下洋底的只有寥寥10 多人;曾乘深潜器到达水深超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考察的;目前只有3 位美国人;而到达地球最深处海沟的“挑战者海渊”(水深1091111040 )迄今却没有一个人。此外;人类在深海大洋底发现的生物;可以在低温、高压、缺氧和黑暗环境中生存;几乎颠覆“万物生长靠太阳”的常识;这也从侧面说明人类认知海洋的路还很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洋事业虽然有很大发展;但很长时间海洋意识仍然不强;海洋经济长期处在初级阶段。历史和现实证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从客观实际来看;中国是一个面向西太平洋的沿海大国;拥有上百个优良天然海港、数千个海岛和上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期闲置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的现状必须尽快改变。

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步伐

2012 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这是我国海洋意识的历史性进步;是对海洋权益认识的里程碑式的空前提升。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也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谐世界。为了确保建设海洋强国顺利进行;笔者针对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增强全民海洋权益意识。建议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强化全民海洋权益意识;在中小学教科书中补充海洋科普知识;同时在国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其他媒体;有组织有计划地普及海洋文化。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速度。鼓励社会资本、港澳台及海外资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和环渤海大湾区建设;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并带动全国海洋经济上台阶。同时;还要从国家层面积极推动相关海洋工程尽快论证或尽早上马。

——组织攻关突破海洋科技短板。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各类深潜器的智能化、产业化和国产化率;提升海洋渔业现代化水平;扩大规模综合利用海水和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解决好海岛饮用水、深水养殖规模化和近海“农牧化”技术难题。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目标:到2025年建成海洋强省

发布日期

2018-11-19

 

近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意见》。意见提出,福建要把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有机结合起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学开发利用海峡、海湾、海岛、海岸资源为重点,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海洋开发能力,加快完善海洋设施、壮大海洋产业、提升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生态、拓展海洋合作、加强海洋管理,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区,到2020年基本形成海洋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建成海洋强省。

该意见明确了福建建设海洋强省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海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力争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9.5%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29%左右。海洋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港口功能整合优化有序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60.5%;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5%以上,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水质面积占海域面积的81%左右,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7%,各类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达标;海洋开放合作水平明显提高,与“海上丝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合作交流持续深化;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形成领导有力、协调高效、陆海统筹的海洋保护开发体制机制。

2025年建成海洋强省,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30%左右,占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比重13%左右。二是海洋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智慧海洋”建设实现跨越,海洋科技关键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取得突破,海洋新兴产业占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左右,建成我国科技兴海重要示范区。三是海洋基础设施体系跃上高水平,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物流服务基地、大宗商品储运加工基地、港口营运集团。四是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展现高颜值,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8%以上,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水面占海域面积达83%左右,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7%。五是海洋开放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与“海上丝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在海洋互联互通、经济、科技、生态等方面合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六是海洋综合管理创新打造新样板,建成完备、高效的海洋保护开发、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海洋监测预警、应急救助、防灾减灾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该意见确定了建设海洋强省的7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海洋开发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着力推进湾区经济发展、壮大临海工业、建设“海上粮仓”、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拓展两大协同发展区现代海洋经济合作。二是提升海洋基础设施,加快打造核心港区。以岸线集约利用为导向优化港区布局,以通道为抓手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以防潮防台风为重点健全海洋防灾减灾设施。三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加快海洋开放合作步伐。深化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海上互联互通,深层推进海洋经济合作,深度拓展闽台海洋合作。四是着力建设美丽海岛,加快培育现代海洋服务业。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海岛、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海洋服务新产业新业态。五是加强智慧海洋建设,加快构筑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开拓“智慧海洋”天地,构筑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落地,构建海洋科技人才高地。六是突出海洋生态保护,加快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强化海洋主体功能管控、海陆污染同防同治、海洋生态屏障建设。七是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创新海洋资源配置管理机制、海洋综合执法机制、海洋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海洋军民融合发展机制。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发布日期

2018-11-19

 

本报讯(记者 赵建东 李文平) 近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意见》。意见提出,福建要把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有机结合起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学开发利用海峡、海湾、海岛、海岸资源为重点,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海洋开发能力,加快完善海洋设施、壮大海洋产业、提升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生态、拓展海洋合作、加强海洋管理,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区,到2020 年基本形成海洋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建成海洋强省。

该意见明确了福建建设海洋强省的发展目标。到2020 年,海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力争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9.5%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29%左右。海洋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港口功能整合优化有序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60.5%;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5%以上,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水质面积占海域面积的81%左右,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7%,各类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达标;海洋开放合作水平明显提高,与“海上丝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合作交流持续深化;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形成领导有力、协调高效、陆海统筹的海洋保护开发体制机制。

2025 年建成海洋强省,主要体现在6 个方面。一是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8 万亿元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30%左右,占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比重13%左右。二是海洋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智慧海洋”建设实现跨越,海洋科技关键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取得突破,海洋新兴产业占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左右,建成我国科技兴海重要示范区。三是海洋基础设施体系跃上高水平,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物流服务基地、大宗商品储运加工基地、港口营运集团。四是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展现高颜值,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8%以上,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水面占海域面积达83%左右,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7%。五是海洋开放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与“海上丝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在海洋互联互通、经济、科技、生态等方面合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六是海洋综合管理创新打造新样板,建成完备、高效的海洋保护开发、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海洋监测预警、应急救助、防灾减灾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该意见确定了建设海洋强省的7 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海洋开发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着力推进湾区经济发展、壮大临海工业、建设“海上粮仓”、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拓展两大协同发展区现代海洋经济合作。二是提升海洋基础设施,加快打造核心港区。以岸线集约利用为导向优化港区布局,以通道为抓手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以防潮防台风为重点健全海洋防灾减灾设施。三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加快海洋开放合作步伐。深化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海上互联互通,深层推进海洋经济合作,深度拓展闽台海洋合作。四是着力建设美丽海岛,加快培育现代海洋服务业。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海岛、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海洋服务新产业新业态。五是加强智慧海洋建设,加快构筑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开拓“智慧海洋”天地,构筑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落地,构建海洋科技人才高地。六是突出海洋生态保护,加快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强化海洋主体功能管控、海陆污染同防同治、海洋生态屏障建设。七是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创新海洋资源配置管理机制、海洋综合执法机制、海洋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海洋军民融合发展机制。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山东首支现代海洋产业基金通过审议

发布日期

2018-11-21

 

日前,由山东鲁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发起设立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鲁信现代海洋产业基金通过决策委员会审查。这是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海洋强省行动以来,设立的第一支海洋产业基金,是现代海洋产业协调推进体系61”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鲁信现代海洋产业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认缴规模30亿元,出资结构:鲁信实业16.2亿元、黄三角产业基金7.5亿元、基金管理公司0.3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6亿元。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是山东省知名投融资主体和资产管理平台,旗下鲁信实业具有投资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旅游等成功案例。本次发起设立的基金主要投资领域为海洋新兴产业中的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智慧海洋、海洋生物、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以及传统产业中的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现代海洋产业重点项目。

现代海洋产业基金的获批成立,将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有效保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山东省海洋局将会同财政、金融、工商等部门,积极协助鲁信实业做好基金注册登记、项目投资咨询等服务工作,确保尽快实现基金注册落地和海洋产业领域投资。同时,积极与省内外投资机构进行对接,介绍产业政策、推荐投资项目,帮助其他投资机构完善基金设立方案,进一步扩大现代海洋产业基金规模。

 

 

 

 

发布版面

经济要闻


主题

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3.8%

发布日期

2018-11-22

 

本报广东湛江11 月22 日电 记者陈静报道:2018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22 日在广东湛江举办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正式发布。据悉,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包含了发展水平、发展成效和发展潜力3 方面的29 个三级指标。其中,发展水平主要体现海洋经济发展规模、结构、效益和开放水平;发展成效主要体现海洋经济发展稳定性和民生改善状况;发展潜力主要体现海洋经济创新驱动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数以2010 年为基期,基期指数设定为100。

2018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2010 年至2017 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3.8%,2017 年达到129.8,比上年增长4.5%,总体表现稳中向好。其中,发展水平指数为127.4,发展成效指数为123.3,发展潜力指数为139.6,分别比上年增长5.6%、1.8%、5.4%。2017 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7%;服务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海洋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6.6%;海洋新兴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比上年增长10.2%;海洋劳动生产率平稳提高,比上年增长10.3%;涉海企业生产效益明显提升,成本费用比上年降低5%,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止跌回升,分别比上年增长2.1 个和1.3 个百分点;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超1 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8%。

2018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还显示,2017 年,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大,海洋科技产出成果显著增加,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重点监测的海洋科研机构中,科技活动人员比上年增长超过2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上年增长7.9%,专利授权数比上年增长15.3%;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6%,连续3 年增加。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表示,这一指数是对一定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量化评价,综合反映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效和潜力,对于提高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服务海洋经济宏观调控决策,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版面

深度报道


主题

广东发布海洋产业系列专利导航分析及预警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

2018-11-27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日前在湛江成功举办“广东省海洋经济产业系列专利分析及预警报告会”,发布了广东省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产业、海洋油气及海底矿产开发利用产业、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及微生物产业等四大产业的专利分析及预警报告。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局长麦教猛出席会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巨峰、湛江市副市长欧先伟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工作相关单位、各地市市场监管及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广东省海洋产业领域企业及有关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约150 人参加会议。麦教猛在会上宣布开通广东省海洋产业系列专利数据库,并与何巨峰、欧先伟共同正式启动了数据库。

精准开展专利导航

何巨峰表示,此次发布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0 月视察广东期间提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等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活动。何巨峰指出,要精准开展专利导航和分析评议、着力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积极推动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多元化运用,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引领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本次报告会主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产业专利导航分析和专利风险预警,通过专利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服务于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会上发布的《广东省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产业专利分析及预警报告》、《广东省海洋油气及海底矿产开发利用产业专利分析及预警报告》、《广东省海洋渔业专利分析及预警报告》、《广东省海洋生物及微生物产业专利分析及预警报告》,是目前国内海洋产业四大领域专利信息资源开发最新成果。该系列研究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和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广州恒成智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万慧达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承担研究。132 万余件专利信息免费开放使用

据介绍,项目实施单位组织了近百名专利分析专家,历时两年多,形成近两千页规模的研究成果,深入而系统地勾画了国内外及广东省海洋产业的发展全景与趋势,从国际、国内和广东三个层面全面解析海洋产业专利现状及趋势,明确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在产业链和技术链上的优势和不足、创新方向与突破口,提出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会议期间,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产业、海洋油气及海底矿产开发利用产业、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及微生物产业专利分析课题组专家还与参加会议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热烈的现场交流。

会上开通的海洋产业系列专利数据库,覆盖海洋产业118 个细分领域132 万余件专利信息,可快速准确地获取产业最新专利布局及动态,可助推业内企事业单位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系列数据库已整合集成在“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使用。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好转

发布日期

2018-11-01

 

本报讯 记者李忠峰报道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振江10 月31 日在中钢协信息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钢铁行业运行取得了多年未有的平稳态势。主要表现在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钢材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铁矿石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节能环保水平又有提升、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

据中钢协统计,1—9 月份,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6 万亿元,同比增长14.47%;实现利税3466.81 亿元,同比增长68.20%;实现利润总额2299.63 亿元,同比增长86.01%;销售利润率基本达到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水平,扭转了多年来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

刘振江说,钢铁行业在效益较好的情况下主动还债,加大去杠杆力度,在2016 年和2017 年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的基础上,今年又有所下降。9 月末,会员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66.11%,同比下降3.91 个百分点。这在国家防范重大金融风险,钢铁行业融资仍然受限的政策环境下尤其不容易。

刘振江表示,前三季度,钢铁行业运行稳中向好,但稳中有变。四季度及2019 年,钢铁行业会面临更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中美经贸摩擦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会给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增加一些不确定性,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钢铁的要求已经从产品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转变为产品质量、性能、稳定性的不断提升,对钢铁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行业运营看,近期铁矿石价格出现了上涨迹象,并且由于汇率影响叠加,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成本涨幅更大,焦炭、铁合金、废钢价格都在上涨。同时,钢铁行业环保改造投入了大量新的设备,环保运行费用大幅上涨。钢铁行业运营成本呈现上涨趋势。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着力打造沿海和内陆两大钢铁产业基地

发布日期

2018-11-09

 

本报讯(记者 田玉山)11 月5 日,山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钢铁行业要着力打造沿海和内陆两大钢铁产业基地,即日(照)—临(沂)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莱(芜)—泰(安)内陆精品钢产业基地。同时,力争用5 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企业产能转移,并于2025 年底前完成企业重组转型。

《方案》明确提出 了山东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严控钢铁总产能,力争用5 年左右时间,大幅压减、转移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地区的钢铁产能,在确保日照、青岛、临沂和莱芜、泰安空气质量完成国家、山东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将目前分散在12 个市的钢铁企业和钢铁产能逐步向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和莱—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转移,到2022 年,济南、淄博、聊城、滨州等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企业产能退出70%以上,将青岛董家口、日照岚山、临沂临港等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提升到50%以上;到2025年,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路沿线地区的钢铁产能应退尽退,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提升到70%以上。

另州,高端钢铁产品供给水平明显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能源装备等领域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进步明显,到2025 年,合金钢(含不锈钢)比重提高至20%以上。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钢铁冶炼流程进一步优化,电炉短流程炼钢工艺得到推广,到2025 年,电炉钢占比达到20%左右。

 

 

 

发布版面

家居·建材


主题

钢铁行业运行整体平稳

发布日期

2018-11-12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通报了2018 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刘振江介绍,钢铁行业运行保持了整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稳中有变。

取得了多年未有的平稳态势

“2018 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取得了多年未有的平稳态势”,刘振江如是说。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在供应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共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为5.79亿吨、6.99 亿吨和8.21 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19%、6.07%和7.21%。今年,粗钢产量的增长有对“地条钢”退出市场空间的补充,是优质产能取代落后产能的增长。在需求方面,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1 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为钢铁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

第二,钢材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今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基本在110点~120 点之间波动。9 月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21.64 点,同比上涨6.87%。

一季度,钢材价格曾出现下跌,引起了全行业关注,区域大型骨干企业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稳住了市场价格和预期,至今没有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钢材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基本稳定也是供需能够达到基本平衡的一个例证,长期来看不会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

第三,铁矿石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今年以来,铁矿石市场比较稳定,铁矿石定价由单一指数定价逐步向混合指数定价转变,定价机制更趋合理,市场秩序逐步好转,铁矿石价格没有出现大幅波动。1~9 月份全国进口铁矿石8 亿吨,同比下降1.6%,金额558 亿美元,同比下降5.4%。铁矿石价格平稳对钢厂效益有稳定作用。

第四,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好转。1~9 月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6 万亿元,同比增长14.47%;实现利税3466.81 亿元,同比增长68.20%;实现利润总额2299.63亿元,同比增长86.01%;销售利润率基本达到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水平。钢铁行业扭转了多年来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

第五,节能环保水平又有提升。全行业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加大了投资力度。今年,行业投资出现正增长,大部分集中在环保投资,企业环保治理积极实施超低排放,1~9 月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钢铁企业外排废水总量同比下降1.13%,外排二氧化硫同比下降12.57%,烟尘同比下降8.64%,工业粉尘同比下降7.46%;吨钢耗新水同比下降5.52%,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77%。

第六,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钢铁行业在效益较好的情况下主动还债,加大去杠杆力度,在2016 年、2017 年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的基础上,今年又有所下降。9 月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66.11%,同比下降3.91 个百分点。这在国家防范重大金融风险,钢铁行业融资仍然受限的政策环境下尤其不容易。

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运行平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全行业关注。

一是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在趋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引发的市场预期波动,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重破坏世贸组织规则,导致全球钢铁市场区域分化的风险在增加,一些区域市场走向封闭,不仅对我国将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对全球贸易秩序都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其后果越来越显得严重。

二是利润驱动下的产能扩张冲动,违规上电炉以及“地条钢”妄图死灰复燃仍然存在。截止到10 月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共收到86 条举报线索。一方面说明违规产能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另一方面说明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不能放松,要长期坚持下去。9 月份,全国粗钢日产水平又创新高,达到了269.5 万吨,其中增产部分的75%来自于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特别是板材过剩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长板材价格倒挂的问题应当引起全行业关注。

三是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仍然偏高。第三季度末,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仍然高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10 多个百分点,去杠杆是今后防风险的关键所在,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同时,钢铁行业融资成本仍然偏高,前三季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同比上涨了12.5%。

四是对效益好转不能盲目乐观。过去十几年,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工业行业中的后几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钢铁行业迎来了转机,全行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利润是对前些年由于钢材价格过低导致低效益的合理修复,是钢材价值和钢铁行业价值的合理修复,刚刚达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随着成本的上涨和全球贸易秩序的恶化,保持当前盈利水平的难度正在增加,全行业不能盲目乐观。

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刘振江认为,2018 年第四季度及2019 年,钢铁行业会面临更多挑战,形势不比2018 年前三季度乐观。

从外部环境看,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中美经贸摩擦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会给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增加一些不确定性,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其次,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对钢铁的要求已经从产品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转变为产品质量、性能、稳定性的不断提升,对钢铁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其次,随着钢铁企业效益好转,新增产能、“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产能复产冲动仍然存在。最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钢铁生产更加绿色低碳环保,达不到最低排放限制要求的钢铁企业环保短板必须补齐。

从行业运营看,铁矿石价格近期出现了上涨迹象,并且由于汇率影响叠加,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成本涨幅更大,焦炭、铁合金、废钢价格都在上涨。同时,钢铁行业环保改造投入了大量新的设备,环保运行费用大幅上涨。钢铁行业运营成本呈现上涨趋势。9 月份本来是钢铁行业运行最好的月份,但销售利润率已经比8 月份出现下滑,原料费用、财务费用、环保费用、运营费用的增加,挤压了钢厂的效益,导致稳中有变的因素增加,钢铁行业要理性看待后期市场形势,抓住当前机遇解决好过去低效益时期累积下来的长期没有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刘振江强调,要特别关注2018 年第四季度的市场变化,搞好2019 年的需求预测和市场分析。

刘振江要求,钢铁行业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度关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摩擦,认真评估美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钢铁行业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主动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必要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反制措施。二是认真调研用钢行业明年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尤其对需求可能减弱的大宗品种早研究对策。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继续发挥“地条钢”及违法违规产能举报平台作用,努力巩固去产能成果。通过联合重组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四是积极维护行业平稳运行,促进运行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型大企业要继续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维护市场稳定。五是坚持绿,进一步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六是准确把握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努力促进钢铁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发布版面

贸易


主题

亚洲钢铁贸易面临多重挑战

发布日期

2018-11-15

 

11月12日~14日,由Mysteel我的钢铁网、韩国Steel & Steel、日本JMD、台湾Steelnet联合主办的2018(第八届)亚洲钢铁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来自亚洲各国和地区的钢铁行业专家代表围绕钢铁进出口、行业政策、第四次工业革命和贸易措施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与会者纷纷表示,国内需求疲软和贸易摩擦是当前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贸易保护措施的滥用正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当前,韩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钢铁消费停滞不前。”韩国Steel&Steel常务理事Son Jung Soo介绍说,除国内家电、汽车、船舶等下游行业表现不佳制约需求增长外,美国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也使今年所有面向美国市场的钢铁产品出口出现了大幅下降。这给期望以出口消化产能的韩国钢铁企业带来了更多挑战。同时,受国内需求不足和出口波动,今年韩国自日本和中国进口的钢铁产品也在减少。

台湾地区的钢材消费主要面向岛内的建筑业、制造业和出口。“建筑业和制造业的用钢需求已经饱和,并在过去20多年来呈缓慢下降的走势,后期的新增产量需要出口来消化。”台湾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首席分析师黄金川介绍道,台湾的钢材出口主要以镀锌卷、热轧、冷轧为主,面对当前产业结构错综、钢铁贸易壁垒增强、环保诉求强烈等挑战,钢铁产业结构亟须整合升级,创新材料、加工、产品设计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并要强化与各地区间的业界交流,共同防范贸易摩擦的发生和升级。

印尼经济增长弹性较好,钢材需求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且目前印尼较低的钢铁人均消费量也预示着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鉴于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部分钢铁企业欲提高产能。但印尼KHI管业公司总裁Jati Santiono介绍说,印度尼西亚几乎没有上游的板材供应商,当地的钢坯需求多依赖进口。同时,不少钢材产品的供需缺口较大,需要进口补足。这都为市场提供了更多贸易机会。

对于中国钢铁市场的发展,上海钢联副总裁夏晓坤介绍道,今年,环保限产常态化使得钢铁产量同比下降,中国经济较强的韧性则确保了国内钢铁消费的平稳运行,使中国钢铁现货市场价格整体呈高位运行态势,生产端利润保持高位。

对于2019年的市场形势,夏晓坤认为,要重点关注环保、需求、贸易摩擦、去产能四个方面。中国用3年时间已基本完成1.5亿吨钢铁去产能任务,未来或将主要通过减量置换控制钢铁产能。不过,随着中国环保力度的持续加大,钢铁行业环保限产将成为常态。需求方面,中国国内主要下游行业出现了需求疲软的迹象,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也可能间接影响中国钢材的需求。

据我的钢铁网测算,2019年中国钢材国内下游需求同比下降约2%,产量或与2018年持平,钢材平均价格同比下降6%,钢材出口量或现小幅回升。

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中国钢材出口量持续减少,但今年出口价格有上涨趋势。

中钢协钢铁国际贸易谈判代表侯颖表示,2019年全球钢铁需求有望持续适度增长,增幅或在1.4%,但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和汇率的剧烈波动增加了市场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今明两年,除中国外的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钢铁需求预计分别增长5.9%和6.8%。在此背景下,亚太区域贸易秩序的稳定对全球市场至关重要。为此,她倡议中日韩三国在WTO规则框架下,坚守开放、公平的原则,维护贸易秩序,共同应对滥用规则过度保护市场的行为,保障全球钢铁市场来之不易的稳定向好发展势头。

 

 

发布版面

纵深


主题

迎接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挑战

发布日期

2018-11-21

 

不深入调整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不彻底解决环保治理装备水平低等问题,钢铁行业是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而这也正是钢铁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得不啃的“硬骨头”。

钢铁行业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交通结构调整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钢铁企业现状与超低排放要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3 个方面:排放限值更加严格、无组织管控措施要求提高、运输环节管控需要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做出了“三期”叠加的明确判断: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对于钢铁行业,环保同样也成为了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眼下,钢铁行业迫切需要迎接超低排放改造的挑战。

钢铁行业的“三期”叠加需要正确理解

虽然目前钢铁行业整体形势普遍较好,但企业仍然面临着多重压力:

一是企业生产成本增高的压力。2017 年~2018 年采暖季期间,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唐山、石家庄、邯郸、安阳等城市实施了采暖季错峰生产政策,钢铁企业限产50%。今年初以来,在钢铁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如唐山、邯郸等地都开始实施常态化的钢铁限产措施,这种状态逐步向山东、江苏、汾渭平原等地扩展。同时,以排污许可制度、超低排放为代表的一系列的环保政策陆续发布,企业必须加大环保投入,新增、改造原有治理设施,才能够做到达标排放,企业环保成本大幅提升。

二是城市钢厂搬迁的压力。由于钢铁产业对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带动作用巨大,钢厂和城市必然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河钢石钢、河钢唐钢、河钢邯钢、邢钢、山钢济钢(已搬迁)等钢铁企业都曾被要求实施搬迁改造,并且相当多的地方还在不断主张钢铁企业启动环保搬迁,这种搬迁对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是环保治理要求日益提高的压力。2017 年以来,国家从排放指标、监测要求、总量指标、环保税费等领域提高了对钢铁企业的环保要求,并加大了执法、督查力度,企业的一些环保违法违规隐患纷纷暴露在放大镜下,很多企业不得不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满足环保方面日益提高的政策及要求。

钢铁行业还有环保“硬骨头”

虽然钢铁行业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10 年来,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污染物的吨钢排放量降幅高达60%以上;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特别排放限值也已经相近或严于日韩、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是,我国钢产量较大,排放总量依然巨大,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在全部工业行业中分别排名第三、第三、第一,是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之一。

经过10 多年的治理,很多环保问题都基本得到解决,接下来,钢铁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才刚刚进入深水区:首先,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钢铁产能过大,低水平装备比例仍然较高;其次,工艺流程和能源结构亟待优化,高炉一转炉长流程占绝对大的比例,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较低的电炉流程仍然较低;再次,交通运输结构亟待转变,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钢铁企业外部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内部物流存在大量汽车倒运,运输过程产生大量的尾气和扬尘排放;最后,环保治理装备水平亟待升级,大量低水平的治理装备充斥市场,难以长期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要求。

不深入调整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不彻底解决环保治理装备水平低等问题,钢铁行业是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而这也正是钢铁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得不啃的“硬骨头”。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钢铁行业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钢材的供给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废钢积蓄量、铁路路网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钢铁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得到了保证,有足够资金实施环保设备及工艺的改造、升级;各项治理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火电行业实施超低排放的成功经验为钢铁企业实施环保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可以认为现阶段是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最佳时机。如果我们不能抓住现在的有利时机解决环保以及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钢铁行业环保领域的不公平竞争就会出现,导致先进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占,导致全行业对环保工作积极性下降,这对于中国钢铁工业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5 月初,生态环境部就《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广泛征求各地方及企业意见(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超低排放,是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提高污染排放标准”的主要抓手,是推进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的重要措施。

目前,超低排放是钢铁企业环保领域面临的头号大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结合企业生产和环保工作现状对企业下一步发展方向做出正确决策。

钢铁企业现状与超低排放要求有多大差距?

征求意见稿提出,烧结机头烟气在基准含氧量16%条件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不高于10、35、50 毫克/立方米(以正式发布稿为准),对于其他有组织污染源及无组织排放源也做了详细规定,均大幅严于现行的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首次对钢铁企业的清洁运输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企业主要生产物料和产品通过铁路、管道或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清洁方式运输的比例达到80%以上,不具备条件的,可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运输。

按照征求意见稿,京津冀大气传输通道城市、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地钢铁企业需力争在2020 年10月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 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钢铁企业力争实现超低排放。而钢铁企业现状与超低排放要求之间还有多大差距?笔者认为,主要是在以下3 个方面:

一是排放限值更加严格。如表1 所示,目前钢铁企业多是按照现有钢铁排放标准中“新建企业”及“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进行有组织污染排放的控制,而超低排放标准则在此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对排放限值的要求,普遍加严50%以上,部分点位甚至加严比例达到了 90%左右。

二是新增无组织管控措施要求。目前,行业中对无组织管控多数仅限于对无组织排放限值的管控,但是受无组织排放瞬发性特点以及监测可操作性较差等因素的影响,仅设置排放限值的管控方式难以有效监管无组织排放。针对此,征求意见稿强化无组织排放管理,直接提出了具体管控措施要求。有数据显示,钢铁行业的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占总排放量的58.7%。由于原有管理模式的缺陷,多数企业并未注重对无组织排放的治理,仅有极少数企业能够完全满足超低排放要求,造成全行业无组织排放量极大,综合治理水平整体存在问题。

三是新增运输环节管控措施要求。征求意见稿对钢铁行业的运输环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钢铁行业的污染物治理重点一直是有组织及无组织的达标排放,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数据显示,钢铁企业厂内厂外的运输环节同样是污染物产生的主要来源,并且直接污染厂区环境及城市道路周边环境。现阶段,钢铁企业由于物流条件限制,运输环节控制措施距离超低排放要求仍有很差距。例如,邯郸市19 家钢铁企业中,仅邯钢、新兴铸管等个别企业具备铁路运输条件,其他企业均为车辆运输,且部分企业厂内存在大量汽车倒运现象,企业改造难度较大。

打赢钢铁行业环保生死战要先转变观念

企业及地方领导应转变环保与经济发展存在矛盾的观念,学习行业内的先进企业,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实际收益,既通过环保工作倒逼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又规避环境经济政策风险,避免“按日计罚”的高额环保罚款和由于环保限产甚至关停的风险。只有树立环

保精益求精的理念,才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为达到超低排放的各项要求,必须做到切实提高刚性投入,摒弃为了减少投资成本选取“豆腐渣”环保治理工程,最终影响治理效果的做法。全行业应对照超低排放的各项要求,全面实施烧结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深度治理改造;淘汰转炉一次烟气传统湿法除尘等高耗能、高耗水、难达标的工艺装备;除尘设施应采用高效袋式除尘器,淘汰无法达标的低效除尘器;加强对原料场及各生产工序无组织排放控制,实施物流集中运输方案,系统优化物流体系,减少物流过程中无组织排放;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管控治一体化智能环保管控系统,实现环保的数字化,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

在新的环保形势下,环保政策势必向差异化的管理方向过渡,化解过剩产能、停限产等政策都将与环保水平挂钩。因此,在环保的高压态势下,企业需要通过对全厂进行系统诊断,找出不足之处,认清自身环保治理水平,明确未来的治理目标,制订企业自身的环保战略,在此基础上对全厂工艺指标、治理设施、美化绿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实施全面优化,打赢企业的环保生死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发布版面

地方新闻·唐山


主题

钢铁之城崛起“软实力”

发布日期

2018-11-27

 

讲好唐山故事,展示唐山美景。近年来,唐山市致力于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将文化融入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速、提质、提效,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新动能。

雕琢文化精品,讲好唐山城市故事

日前,44集电视连续剧《那座城这家人》制作完成,即将在湖南卫视播出。该剧由唐山籍作家李焱担任编剧,以唐山大地震为叙事底色,勾勒出两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唐山改革开放40年来的沧桑变迁。

“这是唐山第一部年代大戏,也是通过精心打磨文化精品、讲述唐山英雄城市故事,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一项成果。”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洁表示。

“唐山是一座有故事、有文化的城市。”唐山市委宣传部调研员刘育新表示,唐山所有故事都来自于城市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快文旅融合,首先要通过文化精品的打造来凸显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唐山文化底蕴深厚,丰厚的文化土壤不仅孕育了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冀东文艺三枝花”,还使得“不食周粟”“老马识途”“戚继光改斗”等著名典故千古流芳。如何依托历史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放大城市文化优势?近年来,唐山市大力推行文艺精品创作战略,打造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评剧《从春唱到秋》荣获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评剧《榆钱谣》荣获第九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儿童评剧《小英雄雨来》荣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被评为“国家艺术基金”交流演出资助剧目。

本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的理念,唐山将文化元素植入城市建筑和城市景点之中。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唐山南湖景区成功举办。为放大“后世园”效应,唐山市重新命名南湖区域十六景点,“龙泉梵音”“丹凤朝阳”“凤簪凝香”等一批内涵丰富、文字考究、便于传诵的景点吸引了更多游人。

为深化城市文化的文明感召作用,唐山市还在南湖景区建设了“好人甬路”,100余米长的小路上,铺设着50块“好人足迹”模板,上面印着“唐山好人”的姓名、真人足迹、个人事迹和“大爱唐山”标识,成为全国第一条记录普通百姓模范事迹的“平民星光大道”。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文旅融合“三大品牌”

品禅茶、听古琴,赏菩提、静身心……11月7日,唐山国际旅游岛第四届菩提文化节开幕,吸引了众多游客看海听涛、陶醉自然、放松身心。

以文化节为形式载体,深挖海岛生态自然资源菩提岛文化人文资源潜力,大力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国际旅游岛的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唐山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的缩影。

汇聚丰富、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唐山具有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条件。近年来,唐山市依托资源优势,构建中部工业文化、北部长城山水、南部海岛湿地“三大发展板块”,以及市区工业文化休闲体验区、南湖生态旅游区、唐山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区、曹妃甸湿地温泉休闲区、清东陵皇家文化旅游区、长城文化旅游区、滦河文化旅游区七大产业聚集区,打造“中国周末度假第一品牌”“中国工业文化旅游第一城市品牌”“中国博物馆之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三大品牌。

唐山因工而建,城市工业遗存丰富。为此,该市深耕城市中心区,挖掘工业历史文化,开发工业旅游产品,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策划组织工业历史文明纪念活动,以历史名人命名一批公园广场、道路街区,推动“工业遗存+文化创意+城市生活”高度融合。

深入地下数十米探秘煤炭矿井,饱览原始采煤到现代采煤的演变进程,近距离感受工业重镇的百年历史……每逢周末,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游人如织。依托拥有140年开采历史的开滦唐山矿,这里打造了井下探秘游、蒸汽机车观光园等一系列景区,成为唐山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的独特名片。

在扩大开滦博物馆、唐山工业博物馆、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等一批特色博物馆影响力的同时,唐山饮食文化博物馆、汉斯昆德故居博物馆等陆续投入使用,使“博物馆之城”阵容进一步壮大。

聚焦京津冀周末旅游市场,唐山市推出以唐山三岛、工业摇篮、唐乡生活、皇家温泉、评剧故乡五大主题为重点的“唐山周末”品牌,设计推出畅游海岛湿地、品赏地方戏曲美食、休闲温泉与美丽田园等一日、二日以及多日游线路。

抓项目“育龙头”,培育产业转型新动能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一场“南湖时代”音乐光影之旅大型文化活动“引爆”唐山,7天累计接待游客近120万人次。

南湖景区原是开滦唐山矿采煤沉降地,经多年生态改造,变为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作为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核心会址,世园会闭幕后,这里又连续举办风筝节、灯展、环湖马拉松等系列惠民文化旅游活动。今年4月,免费对公众开放,当月便接待游客92万人次。不仅景区的商业项目营收大幅提高,还带动周边服务业效益提升。

在打造南湖高品质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同时,唐山市还不断丰富南湖业态布局,目前正在规划建设西部园茶楼、机车商业街、少儿世博园亲子乐园项目、唐山礼物旅游纪念品旗舰店、主题餐咖、烟雨江南文创店等设施,并统筹推进“南湖时代”系列提升活动。

项目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为激发文旅融合发展的持久动力,唐山市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深入搭建动能发展新平台。今年,唐山市共谋划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2个,1至9月累计完成投资128.6亿元。目前,遵化金融街古泉小镇项目和碧桂园恋乡小镇项目、迁安中唐天元谷等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唐山国际旅游岛成为河北省首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支撑全域文旅融合发展的项目体量、规模、品质进一步提升。

加快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龙头企业。今年已成立的唐山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引领唐山文旅融合发展的旗舰企业。与此同时,唐山市大力扶持钢铁、水泥企业转型或投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积极承接京津相关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文旅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17年,累计新增文化市场主体5281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4个,新增旅游市场主体69个。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培育了新兴市场,成为唐山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2017年,唐山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一、二产业之和,达到61.8%。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39类先进钢铁材料首入新材料产业目录

发布日期

2018-11-28

 

本报讯(记者陈亮平)11 月26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 号)(以下简称《产业分类》)。《产业分类》对新材料产业目录做了细化完善,并首次将39类先进钢铁材料列入新材料产业目录。这标志着新材料产业统计体系基本形成。

《产业分类》新材料产业目录包括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新材料相关服务等7 大分类,涵盖高性能轴承用钢加工、高技术船舶用钢加工、高强度汽车用冷轧板加工、新型铝合金制造、金属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制造、新材料研发与设计服务等166 个子类,其中新增类别达到135 个。

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相比,此次分类更细,品种更全,覆盖范围更广,有利于解决新材料产品门类界定、新材料企业认定、新材料产业规模测算等问题,有利于海关统计新材料产业进出口数据,有利于地方统一统计方式和方法,掌握产业发展情况。

据了解,《产业分类》的出台,旨在准确反映“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产业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 大领域。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废钢市场潜力大 相关企业大有可为

发布日期

2018-11-28

  

“废钢市场潜力巨大,经营废钢加工配送的企业将大有可为。”11 月17 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在2018 年全国废钢铁大会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六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上指出。

废钢应用比提高 “十三五”目标提前两年实现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树斌首先介绍了今年以来全国废钢利用的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9 个月,我国生铁产量为5.78 亿吨,同比增加3246 万吨,增幅为5.9%,相当于全年7.73 亿吨水平;粗钢产量为6.99 亿吨,同比增加6069 万吨,增幅为9.5%,相当于全年9.35 亿吨的水平。

今年前9 个月,废钢铁消耗总量达1.41 亿吨,同比增加3939 万吨,增幅为38.9%,全年预计达到1.87亿吨;废钢单耗201 千克/吨,同比增加42.6 干克/吨,增幅为26.9%。其中,转炉废钢单耗150.1 千克/吨,同比提高28.1 千克/吨,增幅为23%;电炉废钢单耗660 千克/吨,同比提高41.4 千克/吨,增幅为6.7%。废钢比20.1%,同比提高4.3 个百分点;电炉钢比9.8%,同比提高2.46 个百分点。

李树斌指出,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废钢铁资源利用实现了新的突破,提前2 年零3 个月实现了《废钢铁产业“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废钢比达到20%的预期目标,废钢铁产业发展已进入重要转折期,钢铁工业大批量应用废钢铁已进入新的时代。

对于这样的变化,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巡视员李力指出,近年来,我国废钢铁回收利用率也在持续稳定增长,但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数据显示,2017 年全球平均废钢比为35.5%,美国废钢比为72.1%,日本废钢比为34.2%,土耳其废钢比为80.8%,欧盟28 国废钢比55.5%,俄罗斯废钢比39.9%,韩国废钢比43%。而中国废钢比只有17.8%。

今年废钢价格不会大起大落

关于今年的废钢铁资源供给和市场变化,李树斌指出,今年废钢铁资源产生量大幅度增加。根据废钢协会统计预测,2018 年全国废钢铁资源产生总量为2.2 亿吨,同比增加2000 多万吨,增幅为10%,预计有800 万吨~1000 万吨废钢作为粉碎料和钢筋头加入到高炉中。

进出口方面,李树斌提到,相比于去年大幅减少的情形,今年废钢出口得到有效控制,可以说是回到了往年的正常水平,这根本在于我国对废钢出口实施40%关税没有改变。数据显示,1 月~9 月份,中国出口废钢33.8 万吨,同比减少105.5 万吨,降幅为75.9%;废钢进口量为108 万吨,同比减少66万吨,降幅为37.9%。

市场方面,今年3 月、4 月份由于美国挑起单边贸易摩擦,国内和国际钢材市场价格一度下跌,废钢市场价格也出现下滑。仅以沙钢今年3 月份为例,重型废钢价格由2740 元/吨降至2280 元/吨,降幅为16.78%。5 月份以后,废钢价格开始攀升。特别是6 月份以后,其他废旧产品价格有升有降,唯有废钢铁价格一路上行。现在,河北唐山、山东日照等地重型废钢和破碎料价格在2800 元/吨上下波动。

对于今年剩下的一个多月时间和明年的废钢市场走势,李树斌分析指出,一是社会废钢铁资源产生量越来越多,每年将以1000 万吨的增量攀升,而粗钢产量将越来越少;二是钢铁企业应用废钢铁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废钢铁的应用比例也会越来越高;三是短流程炼钢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电炉废钢比和电炉钢比也会越来越高。这三条都凸显出废钢铁产业发展的趋势向好,提升的空间较大。

他进一步指出,进入11 月份,受钢材期货市场价格下滑的影响,废钢铁市场价格也会出现波动,部分区域重型废钢价格下滑200 元/吨~300 元/吨。但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是暂时现象,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废钢铁市场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更不会出现断崖式下滑,废钢资源会一度紧张,所以建议有条件的企业适当增加库存为宜。许多业内专家认为,废钢价格与钢材价格是联动的,与铁水成本是相关的。“只要钢材市场稳定、价格坚挺,废钢需求量就会稳步增加,因而,废钢价格不会大幅走低,但也不会出现大的攀升。所以,我们认为今年废钢价格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李树斌说。

仍有不少问题困扰废钢回收利用

除废钢比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外,李树斌还分析了其他废钢铁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他指出,目前国家对利用绿色资源废钢铁炼钢和短流程炼钢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同时,财税[2015]78 号文件对废钢铁准入企业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没有完全兑现,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前5 批180 家准入企业只有66 家享受退税政策,占比为36.7%。另外,废钢销售的进项税发票很难开,已影响生产和正常交易。对此,李力也表示,行业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加大对财税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推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落地实施,保证符合条件的企业享有税收优惠。

此外,部分钢铁企业多用废钢、少用铁矿石的举措还没有真正落地。废钢单耗差距较大,好的钢铁企业废钢比达到20%以上,最高的达到34%,差的企业只有10%~12%,个别企业低于10%。

废钢产业发展,关键要培育行业骨干企业

李德水强调了推进废钢产业发展,须做好的八方面工作。一是废钢铁不利用会污染环境,加以利用将造福环境,对这方面的宣传要到位;二是完善废钢资源的统计工作;三是严格控制新增高炉产能,当前钢铁产量可以说基本见顶,虽然会有波动,但变化不大,需要推动电炉钢的发展;四是大力发展高水平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建议行业协会积极引导,并制定标准;五是完善废钢铁回收加工配送的优惠政策,提出合理的要求;六是成立再生资源的现货交易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保障交易的真实性和透明性,将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七是巩固取缔“地条钢”的成果,坚决不能让“地条钢”死灰复燃;八是引导钢厂多用废钢,关键在于降低废钢成本,凸显竞争力。

对于废钢铁行业今后的发展,李力从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指出,要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积极引导和推动废钢产业发展,同时也应更好地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特别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一是要加强产业布局。我国废钢铁行业已经实现产业化发展,在全国初步建立了废钢加工配送体系。总体来看,废钢铁加工企业和钢铁生产企业的区域分布基本持平,废钢铁加工企业多集中在钢铁消耗量大、废钢铁资源多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合理布局,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效推动建设一批区域性集中加工的配送企业。

二是要着力培育行业的骨干企业,通过这些规范企业引领和带动行业健康发展。主管部门将进一步严格落实废钢加工行业规范条件,加强监管;引导废钢体系资源合理流向,鼓励废钢加工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废钢铁加工分类管理水平,推动废钢铁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带动上下游产业绿色化发展。

三是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废钢铁加工资料控制体系和检验检测的标准。推动废钢上下游企业设备的技术水平,在废钢比上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技术创新驱动是冶金渣综合利用的抓手

对于业内共同关注的冶金渣综合利用问题,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综合利用处处长杨尚宝在会上指出,技术创新驱动是冶金渣综合利用的重要抓手。冶金渣综合利用要做到绿色低碳发展,不仅需要通过标准制定、进行示范来推动和引领,还需要从品质和效益上进一步推动冶金渣发展。

他同时呼吁,上下游企业要通过合作来共同推动冶金渣的利用。目前,冶金渣利用存在发展不均衡的趋势,这需要产业政策的引领。另外,也要靠企业自律和行业监管来推进冶金渣综合利用的持续发展。

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废钢铁产业联盟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企业家等业内人士共计1000 余人参加了会议。

 

发布版面

 贸易


主题

钢铁产业链须密切关注发展不确定性

发布日期

2018-11-29

 

行至年关,面对风云变幻的外部环境,业界都在关注明年黑色产业链能否延续好年景。供给侧结构改革使中国钢铁行业恢复了活力,但随着化解过剩产能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新动向需要特别关注。

从销售利润率和盈利状况看,2018年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黑色产业链发展相对稳定的一年。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利群提醒,要注意到,下游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有所下降,且最近钢铁行业出现了新一轮的投资冲动,或对近年来供给侧改革得来不易的成果带来较大冲击。

就贸易层面而言,钢材贸易主要受价格驱动。由于国内外的价格差异,中国钢材出口量自2016年达到峰值后逐渐回落,且在2018年上半年出现快速下降。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四季度出口量恢复稳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部副主任吴京晶在分析市场形势时表示,中国钢材出口量虽同比大幅下降,但是仍然维持可观的规模。2019年,中国钢材出口规模或与今年大体持平,主要出口市场是东盟、韩国和中东等地区。

随着钢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中国主要进口高端的钢材产品,并集中在个别品种和三资企业产业链的稳定供应上,可预期未来进口数量不会大幅度变化,或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

长期以来,美国存在三四千万吨的钢铁需求缺口,需要依靠进口补足。这样的市场结构决定了美国的钢铁市场价格位于全球的高地。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铁行业也在复苏,致使钢材国际价格连续上升。

世界钢协最近发布了偏乐观的预期数据,认为明年市场仍能实现正增长。目前,全球的钢铁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高位。但吴京晶提醒,从周期角度看,2019年、2020年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大幅度震荡和波动,市场各方应更好地利用金融衍生品管理风险。

今年铁矿石价格运行总体处于窄幅震荡区间,走势相对平稳。但是从8月份开始,铁矿石价格明显反弹,主要源于人民币贬值及油价上涨对海运费用的拉动。分析师认为,2019年的铁矿石市场基本面将好于今年,矿价震荡区间将扩大。他预计明年国内精粉产量增加200万~300万吨,四大矿山整体增量不足3000万吨左右,环比增速将进一步放缓。2019年~2020年,国内矿山生产许可证陆续到期情况较多,对产量有所抑制。

吴京晶预计,未来中国的铁矿石进口结构会向澳大利亚、巴西的国际矿产公司进一步集中。基于原料价格与钢材价格的分化,他建议钢材生产商、贸易商和矿石供应商等更多使用交易平台,使用混合指数促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公开、合理、透明。

明年,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钢铁产业链发展面临的经济和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会增加。均衡稳定发展是产业链各方共同的期望,产业链各方要注重分析宏观经济大环境和产业供需变化,着力提升竞争力,与产业链各方密切合作,研究应对措施,继续保持均衡、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希望供需双方坚定不移地推行混合指数定价,逐步完善形成机制,并积极利用和参与现货和期货平台,促进铁矿石贸易的健康发展。”王利群指出。

 

 

发布版面

产业经济


主题

重点地区钢铁产能应退尽退

发布日期

2018-11-30

 

本报记者周雁凌 季英德报道山东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钢铁、地炼、焦化、电解铝等七大行业的转型升级目标,推动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实施方案》,钢铁行业严控总产能,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大幅压减转移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地区的钢铁产能,将目前分散在12个市的钢铁企业和钢铁产能,逐步向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和莱—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转移。到2022年,济南、淄博、聊城、滨州等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企业产能退出70%以上,将青岛董家口、日照岚山、临沂临港等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提升到50%以上。到2025年,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地区的钢铁产能应退尽退,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提升到70%以上。

地炼行业力争到2022年,将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和炼油能力在300万吨及以下的地炼企业炼油产能进行整合转移;到2025年,将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的炼油产能分批分步进行整合转移,地炼行业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亿吨/年压减到9000万吨/年左右。

电解铝行业到2022年,电解铝吨铝电耗下降至1.28万千瓦时左右,电解铝省内精深加工率达到50%左右,吨铝附加值平均提升30%以上。到2025年,力争全部电解槽达到400千安及以上先进产能水平,电解铝吨铝电耗下降至1.25万千瓦时左右。

焦化行业控制产能总量,优化现有产能,严禁新增产能。到2020年,山东省焦化企业户数由目前的56家压减到40家以内,单厂区焦化产能200万吨/年以上企业达到8家以上,煤炭主产区及钢铁企业集聚区焦化企业产能比重提高到50%以上。到2025年,焦化企业户数压减到20家以内,单厂区焦化产能100万吨/年以下的全部退出,引导形成千万吨级规模的煤焦化企业集团,在环保排放和能源消耗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轮胎行业到2020年,在整体产能基本保持不变的基础上,轮胎产业集中度、子午化率、品牌价值、质效水平明显提升。斜交胎产量由目前的3500万条降至2000万条,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达到4家。

化肥行业转型到2022年,压缩合成氨产能200万吨,合成氨产能控制在650万吨左右,尿素产能控制在800万吨左右,洁净煤气化占合成氨总产能的比重由目前的37%提高到90%左右。

氯碱行业到2022年,电解单元吨碱能耗强度由360千克标准煤下降到325千克标准煤,对能耗达不到标准的电解槽予以淘汰,行业能耗总量减少10%左右。液氯就地消化率由目前的59%提高到85%以上。

《实施方案》还明确,有关市要研究制定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分别制定“一企一策”方案。省直有关部门要研究提出配套措施,对重点市、重点行业制定“一业一策”的支持政策。山东省建立完善倒逼机制,制定高耗能行业差别化电价、水价、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及安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倒逼低端产能市场出清,确保跨区域产能转移顺利实施。

此外,山东将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纳入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和山东省委、省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对有关市推进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评定。



发布版面

炼化


主题

吉林石化 科技“穿针引线”提高生产含金量

发布日期

2018-11-06

 

本报讯 (通讯员朱云武)“中国石油日前在吉林石化公司举行了‘中国石油ABS 技术中心’挂牌仪式,将吉林石化技术中心提升为中国石油层面技术中心,既为吉林石化‘做中国最好的ABS’、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科技保证,又为吉林石化倾力打造国际品牌搭建了一座科技桥。”吉林石化副总经理李殿军说。

今年,吉林石化紧盯“5 项投产、力争5 项开工、完成5 项可研”科技“攻坚年”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抢天时、借地利、聚人和,全力以赴打赢“十大技术改造攻关”“十大科技瓶颈攻关”“十大新产品开发”的“攻坚战”,“三十”科技攻关成果逐渐显现。截至目前,128 项前期工作已完成76 项建议书论证,编制的77 项可研报告已获批复52 项,70 项基础设计已批复实施54 项,下达投资计划302 项,累计总投资8 亿元。

“今年以来,炼油厂Ⅲ催化装置增上烟气脱硝等39 个攻关项目建成投用,为公司炼油、化工和公用工程三大‘生产链’开辟了安全生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黄金终端’。”科技与规划发展处处长田原介绍。

为加快“三个五”项目进程,吉林石化坚持“两条腿走路”,对内与高碳醇厂和丙烯腈扩能项目建设单位无缝对接,全力以赴加快“大项目”的基础设计编制等前期工作的步伐;对外与中国石油总部紧密衔接,实施“一项一长负责制”,跟踪设计、评估等环节,使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广东揭阳分公司精选20 名科技人员,全力加快编制包括5 套装置和13 个成套单元工艺技术的可研报告,历经九个多月的《广东揭阳60 万吨ABS 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已获集团公司党组审议通过。

为实现“大项目”源头设计高质量,吉林石化科技发展、生产技术和调度中心等处室从源头上把握“炼化一体化、产品高端化、管理精细化、运行信息化、生产清洁化”项目设计标准,推动炼油业务由“燃料型”向“化工型”高质量发展。高碳醇厂克服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等困难,抽调精兵强将,一边抓现有航空煤油装置生产,一边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奋战,提前完成了航煤扩能项目前期重点工作,获得批复。与此同时,公司抢先抓早,内外兼修,多轮驱动,丙烯腈废液焚烧隐患治理项目和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一期项目等四大项目,相继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艺包谈判与设计等前期工作,创造基建史上“一季度全面启动、二季度重点推进、三季度完成可研”的吉化速度。

为生产“高质量”产品,吉林石化统筹解决生产和发展瓶颈问题,从源头上论证每个技改和瓶颈攻关项目计划,突破了一批瓶颈,提高了生产链的含金量。这个公司从年初对制约炼油、低密度乙烯、乙丙橡胶、氢气等“十大”技改项目和22 个重点项目进行“大论证”,目前已实现各阶段节点目标,其中4 万吨乙丙橡胶己烷回收等9 个项目已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公司还跟踪推进,在瓶颈攻关上,完成高流动ABS 产品小试及生产配方验证,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先进企业生产水平。在乙丙橡胶闪蒸系统攻关中,乙丙橡胶C1 线进行实物投料试验,产品外观颜色改善。在新产品研发方面,高强度丁苯橡胶新产品技术开发生产182 吨合格产品。目前,11 项瓶颈攻关和两项开发课题已完成8 项,其中氯磺化乙烯产品和高强度丁苯橡胶生产技术产品开发均已投入市场,产销两旺。

 

 

发布版面

生成研发


主题

开出好指标 产出优质品

发布日期

2018-11-13

 

10 月25 日,茂名石化新重整装置在集团公司同类装置运行平稳率指标竞赛中获铜牌,实现了装置投运以来奖牌零的突破。

新重整装置自5 月17 日开工投产以来,面临着设备故障多、运行能耗偏高、人员紧缺等不利因素带来的严峻考验。为此,新重整装置员工优化调整优化操作,细心排查隐患,强化员工培训,不断提升新装置运行水平,确保装置开出好指标、产出优质品。

装置运行平稳率由87.5%提升到99.8%以上

茂名石化新连续重整装置以直馏石脑油和加氢裂化石脑油为原料,设计处理能力150 万吨/年,设计能耗102.05 千克标油/吨,下游配套55 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该装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大量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氢气和苯、甲苯、二甲苯等价高利厚的产品。

装置开工初期,运行参数不太稳定,车间组成优化操作攻关团队,深入分析发现的问题,逐一攻破。针对汽油中芳烃含量偏高造成生产波动的问题,优化小组成员积极查找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优化方案,经过3 天调整,他们在保证操作平稳和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实现每月增产甲苯、二甲苯产品840 吨、1350 吨,有效缓解了汽油调和压力。

他们还通过加强内操监盘、在班组中开展运行平稳率竞赛等措施,使装置反应温度、高分压力等关键运行参数平稳率从开工初期的87.5%提升到现阶段的99.8%以上,达到集团公司同类装置先进运行水平。开工以来,他们共实施节能优化改造10 余项,装置综合能耗大幅下降。

新设备安全度过磨合期

“新装置运行初期,许多新设备处于磨合期,出现了很多问题,给装置安全长周期运行埋下隐患。”新重整车间设备负责人王良芳说道。

7 月底,新重整装置两台分馏塔回流泵由于震动过大停运,如不及时处理很可能造成装置非计划停工。经初步排查,车间设备人员确定震动是该泵的设计缺陷导致的。

“找厂家重新返修根本来不及。”王良芳说道。车间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紧急商讨解决方案,提出接一条临时管线到一台备用泵作为回流泵的建议,车间设备人员连夜制定施工和吹扫方案。经过近10 小时的奋战,他们终于完成了20多米管线的施工连接。

为了彻底消除隐患,他们又马不停蹄在全厂寻找可以替代该泵的设备,最终在处于停工状态的二号常减压装置找到了一台合适的回流泵。经过重新检查修复安装后,新安装的泵完全满足生产要求,彻底消除了隐患。

今年以来,他们加大对装置循环氢压缩机、重整氢压缩机等关键机组的振动、密封、润滑等情况检查力度,实施机、电、仪、管、操“五合一”的全过程特护,发现问题立即协商解决,确保问题不过夜。

新重整装置开工以来,他们先后排查设备隐患50 余项,及时处理反应器催化剂管线膨胀变形等设备问题30 余个,装置安全度过了新设备磨合期。

念好培训“引、帮、推”三字经

 “原本开车时倒班员工平均每班9~10 人,后来平均每班剩不到7 人,其中还有一些员工缺乏操作经验,给培训带来巨大困难。”说起新重整装置的员工队伍情况,车间负责人曾宪文说道,“让新、旧重整装置两边人员互学,确保年底前全部通过上岗考试。”

今年以来,车间针对精简后急需提升员工岗位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实际需求,努力念好培训“引、帮、推”三字经。

52 岁的卢一平去年底转岗到旧重整装置的操作岗位,刚刚考取上岗证没多久,又要被安排学习新重整装置的相关知识。

“刚开始是担心自己年纪大学不会。”卢一平说道,“后来车间领导多次做我的思想工作,我才得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10 月初,卢一平细心巡检,及时发现新重整丙烯系统一液位计引线结冰,马上汇报,确保了装置安全运行。

他们还加强思想引导,利用交接班、副班加强对老员工的教育引导,科学制定奖励机制,激发员工跨装置学习热情;同时,利用宣传栏、光荣榜等,做好先进宣传推动,营造氛围。

该车间还结合装置关键机组跳停、重要设备开停等内容,组织全体员工编写标准化操作法和事故应急卡,并不定期抽考,每一次重要操作前开展风险评估和桌面推演,提升了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截至目前,新旧两套重整装置员工上岗理论考试通过率100%,实操通过率近80%,员工技能水平明显提升。

 

 

发布版面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主题

 武汉石化:高质量发展绿色企业

发布日期

2018-11-16

 

工业化,是人类进入近现代文明的标志。

工业兴城市兴。大武汉,工业血脉如同两江交汇,奔腾不息。1958 年,武钢第一炉铁水喷薄而出;1993 年,神龙一厂第一台汽车下线;2013 年,武汉80 万吨乙烯投产⋯⋯

改革开放40 年来,武汉的钢铁、汽车、化工,三大板块,丰富着人民生活,为武汉工业腾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插上飞翔的翅膀。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石化)迎来投产41 年。

41 年前,仅有1 套炼油装置的武汉石化在一片荒草丛中建成投产。41 年后,此地已是拥有34 套炼油和化工生产装置的华中地区最大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41 年间,武汉石化资产规模从0.61 亿元增加到276 亿元,累计加工原油1.26 亿吨,加工化工原料1005 万吨,累计上缴税金775 亿元,相当于为武汉建设15 座长江大桥。

为社会贡献物质财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武汉石化始终坚守绿色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保护着母亲河长江。

做保护长江生态的典范

5 月2 日,武汉石化党委书记、分公司代表、中韩石化董事长刘家海在接受地方媒体采访时表示,武汉石化要做保护长江生态的典范。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表态。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武汉石化先后投入70 亿元,用于建设油品质量升级工程,汽柴油质量逐步升至国六标准,汽柴油中的硫含量下降99%以上。

“十二五”期间,武汉石化年炼油加工能力从500 万吨增加到800 万吨,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年大幅下降,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分别下降17%、67%和79%,实现增产减污。武汉石化是武汉市提前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考核指标的20 家示范企业之一,连续获得武汉市清洁生产企业称号。

武汉乙烯建设环保设施投入金额达14 亿元,是项目除主体设备外最大的投资。投产5 年来,在各项环保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又投入3.6 亿元,建成环保项目41 个。5 年来,武汉乙烯“三废”实现超低排放,其实测数据提前国家标准5 年,部分指标优于该标准一倍。

身处长江边,武汉石化护水更惜水。

建厂以来,武汉石化始终保持外排废水合格率100%。但合格,从来不是武汉石化的追求。为了保护母亲河,武汉石化实际执行的环保标准比国家标准严苛。以外排废水指标中的化学需氧量为例,国家标准为每升不超过60 毫克,武汉石化的全年平均值可达到每升30 毫克左右。减排的同时,武汉石化大力开展污水回用工作,2014-2017 年,累计回用污水636.9 万吨,节约的新鲜水相当于53000 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用水量。

地处长江边,取水方便,成本低廉,用水成本一吨仅为0.1 元。而要使用企业回收处理的生产污水,用水成本一吨高达2 元。为什么武汉石化会不惜成本地回用污水,刘家海说:“保护长江就要为长江减负,企业要想方设法做到少索取、少排放。”

身为能源化工企业,武汉石化珍惜每一滴宝贵的石油资源,持续节能降耗、减排二氧化碳。

通过采用先进技术、优化生产和精细管理,武汉石化的万元产值能耗为0.2 吨标煤,仅相当于青山区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1/4。自2014 年以来,企业实现单位原油加工量的碳排放量每年递减5%。4 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9 万吨,相当于植树35.3 万棵(1 万吨相当于9053 棵树,停开经济型轿车6666 辆)。?其能源消耗指标被美国所罗门公司(SAL)评定为全球炼油企业第一组群。

武汉石化的绿色行动并不局限于企业围墙内。

企业实施油品质量升级炼油改造工程时,计划新建1 套130 吨/时“循环流化床技术”烧煤锅炉,经调研,决定从相邻的一家热电公司外购蒸汽,满足了生产需要,避免重复投资。自2012年项目投用以来,企业外购蒸汽100 吨/小时,区域内的综合环保效益显著,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3.64 万吨,减少排放烟尘59.98 吨、炉灰5.35 万吨、二氧化硫579.6 吨、氮氧化合物120.12 吨、二氧化碳15.4 万吨,节水350 万吨。

在武汉化工园区,武汉石化主动承担龙头企业的责任,为下游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同时,主动帮助不具备污水处理能力的企业处理工业污水。

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反哺长江

保护长江生态,是大型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修复长江生态,需要大型国有企业作出更大贡献。

2017 年,武汉石化上缴利税173 亿元,效益较2016 年增长80%,位居集团炼化企业前列,拿下中国石化“最佳效益、最快进步、最优人均劳效”等多项大奖。2018 年,在油价攀升、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形势下,武汉石化效益完成情况仍提前于时间进度。

增效,对武汉石化绝非易事。

论规模,武汉石化目前炼油800 万吨/年、乙烯80 万吨/年,还没有进入千万吨级俱乐部,更远逊于2000 万吨级的超大企业。论装置,发展四十余年,装置新旧不一、位置分散,不利于节能降耗。论地理位置,地处内陆,原油运输距离长、加工成本高。论发展环境,近些年来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基调下,安全环保更是如履薄冰⋯⋯

不具天时,不具地利,武汉石化何以耀目群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石化虽小,志气却大。刘家海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流企业,力争站在中国石化集团炼化板块第一方阵的前列。”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近年来,武汉石化积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针对国内柴油消费量不断下降、航煤消费量增长较快、汽油消费量增速放缓但依然在增长的现状,企业少产柴油,多产汽油、航煤。

2016 年下半年开始,武汉石化汽油产量从每月12.5 万吨逐步上行。航煤产量也从每月5 万吨不断增产,一度月产达到9 万吨,几乎翻番。

成品油市场过剩已经成了大趋势,产出来能卖出去吗?武汉石化副总经理刘百强说:“如果不去抢,肯定没有市场。产量上来了,卖不出去就得憋库。这逼着我们去抢市场。”

2017 年5 月,武汉石化抓住九江石化大检修之机,创造了17 万吨的历史最高汽油月产量,全年实现了汽油产量由130 万吨增长至175 万吨的重大突破,实现增效1.45 亿元。

炼油大丰收,乙烯也不逊色。

2017 年武汉石化向沿江兄弟企业和武汉化工园区企业外采51.34 万吨优质乙烯原料。由于比过去“吃”得更好,武汉乙烯的乙烯、双烯和高附等目的产品收益率均创历史新高,为乙烯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质量发展绿色企业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背景下,沿江工业企业尤其是化工类企业,国家政策在不断收紧,不少企业面临着关闭、改造、搬迁、转产的困局。

冰雪冻不僵长江的豪气,奇峰挡不住武汉石化发展的道路。武汉石化相信,通过走产品高端化、生产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企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

2017 年初,武汉石化提出了将企业建设成为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幸福工厂的发展愿景,以绿色为企业发展的底线,以智能化为企业发展的路径,迈向幸福工厂的目标。这不是空洞的口号。

2018 年底到2020 年,武汉石化的炼油结构调整和110 万吨/年乙烯脱瓶颈改造,总投资预计超过70 亿元。武汉石化承诺,增产减污。企业要求,所有新建和改造项目,环保指标均须领先国家标准至少3~5 年,确保起步阶段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这些项目,全部立足原址建设,节约土地的同时,压减近三成的投资。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项目将做到结构优化,产品清洁优质,生产过程绿色。

生产高端产品、清洁生产,是武汉石化未来发展的方向。2017 年底,武汉乙烯生产的耐伽玛射线照射医用专用料GA260R 通过国家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满足伽玛射线消毒医用专用料牌号,

可减少消毒化学药剂的使用,填补了国内空白。武汉乙烯投产以来,已生产30 余个牌号的新产品,其中3 款产品填补国内空白,6 款拳头产品受到市场热捧。

智能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被誉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武汉乙烯生产中心控制室,摆放着百余台电脑,30 余位操作人员在这里控制着全厂十几套装置的生产。因为生产高度自动化,武汉乙烯的人均劳效始终位列行业前茅。未来,武汉石化将通过系列智能化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炼油和乙烯的智能化生产水平。

对于幸福工厂,刘家海表示,员工的幸福感来自三个层面:企业把本质安全环保工作做好,把发展结构调整到位,让员工能安心工作,并得到不错的物质与精神回报,这是幸福的第一个层次;企业能不断提升员工个人能力,并为其发展提供通道和途径,满足员工发展需求,这是幸福的第二个层次;企业通过努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让员工有自豪感,这是幸福感的第三个层次。武汉石化坚持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不仅造福社会,也将极大地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发布版面

炼油石化


主题

兰州石化“三高”产品赢“三增”

发布日期

2018-11-20

 

本报讯(记者何平 通讯员金雪)10月初以来,兰州石化科学研判市场及装置情况,紧盯安稳长满优生产的关键环节,抓住管理难点要点,完成高标号汽油、低凝柴油出厂配置任务,超额完成化工聚烯烃产品生产任务,首次生产三个高端应用聚乙烯产品,实现高附加值高利润高端产品增产增销增效。

受装置检修消缺影响,炼油生产9月份出现高辛烷值组分短缺的情况。与此同时,酸值高、含盐量高的北疆稠油入厂,原油质量变差,这些情况都给炼油生产以及重催装置的稳定运行带来一定困扰。针对原油质量变化情况,兰州石化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强化过程管控,优化生产调整等措施,不断摸索原油备油比例以及助剂加入剂量,确保原油加工吃干榨尽。加大分析检查力度,密切监控各组分的分析指标和装置的运行工况,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电脱盐系统及装置运行安全平稳,将原油质量变化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炼油系统平稳运行。

针对高辛烷值组分短缺情况优化汽油调和,严格控制减少成品中抗爆指标的过剩,做到资源最大限度增值利用。加快“降低加氢汽油半成品烯烃含量”质量技术攻关步伐,在重催装置上使用新型催化剂,稳定控制汽油烯烃含量,为国Ⅵ汽油生产奠定良好基础。随着气温一路下降,低凝柴油生产进入黄金时期。兰州石化加大马力开展低凝柴油生产。从前期生产准备、调和方案优化等入手,积极落实各项措施,生产低凝柴油1.03万吨,为增产创效做出积极贡献。

炼油高附加值产品生产顺利推进,化工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也亮点频现。9月份塑料树脂生产完成计划的105.8%,合成橡胶完成计划的102.6%,甲乙酮、苯胺、苯乙烯、丙烯腈、偏三甲苯和正己烷等化工产品全部超额完成计划。此外,首次生产三个高端应用聚乙烯产品。

高度重视聚烯烃产品的开发及生产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一品一策”产品管控思路,持续优化生产方案,全力生产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聚烯烃产品。根据客户需求,抓住原料充足的有利条件,不断强化生产过程管控,以“缩窄批次间差异”为攻关重点,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严格监控,通过优化添加剂配方体系等措施,不断提升聚烯烃产品的产量及质量。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强”产品开发理念,在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上狠下功夫。9月份,成功生产微晶电子保护膜料2420HH、110千伏高压电缆料CL2120P、高开口高速拉伸膜料DFDA7042HH三个新产品,面向高端应用,满足市场需求。

在橡胶产品生产过程中按照“大平衡,大优化”思路,认真落实结构优化、严格管控、精细操作要求,将生产重心放在丁腈橡胶和丁苯充油橡胶上,9月份累计生产橡胶1.4781万吨。两套丁腈和一套丁苯装置均完成月度计划,产品优级品率达到100%。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奉献清洁能源 助力中原出彩

发布日期

2018-11-20

 

得中原者得天下,自古以来中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近年来,中原的成品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河南区位优势明显,成品油市场消费空间大,但河南成品油市场受山东、陕西两地东西夹击,形成了“国标与非标、合法与非法”的外部市场环境,“低标、低质、低税、低价”的“四低”油品不时在市场上出现。

“一轮朝阳撑起一片碧水蓝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河南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河南石油)依托星罗棋布于全省各地的2000 余座加油站,牢记“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企业使命,切实履行成品油供应主渠道肩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始终以“绿色低碳发展、奉献清洁能源”为己任,统筹资源,精心运作,为客户提供质优量足、安全便捷、规范高效的服务。近年来,河南石油始终按照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的要求,不断拉高行业安全环保标准,争创行业标杆,全力推动我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贡献力量,助力中原出彩。

发挥主渠道作用 保障清洁能源供应

河南石油是中国石化在河南省的唯一成品油销售分支机构,主要经营汽油、柴油、润滑油、天然气的储运、批发和零售业务,以及便利店、汽服等附加服务。作为河南省内最大的成品油销售企业,是河南省成品油供应主渠道,承担着河南省境内过半以上的成品油供应、战略储备保障服务和安全生产运行任务。

每天,约有2.1 万吨成品油发运至全省各油库,并以油库为中转,约800 台次罐车穿梭于油库与加油站之间,为加油站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做好油品保供的同时,河南石油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早在2011 年,中国石化洛阳炼厂和河南石油共同研制开发出98 号车用乙醇汽油,并推向中原市场,河南也是中部地区率先推广使用98 号乙醇汽油的省份。在河南,98 号乙醇汽油因为抗爆性、动力性更好,热值高,燃烧充分,尾气排放更清洁、更环保,越来越多的适配车主把高标号汽油作为加油的首选。

继推出98 号车用乙醇汽油之后,河南石油又在全省率先推出更清洁环保的车用柴油,以及柴油车尾气处理液、燃油宝等一系列清洁环保产品,按照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关工作部署,河南石油还试点建设散装尾气处理液加注站,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每逢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三夏”“三秋”农忙时节,汽柴油需求突增,河南石油制订保供、应急预案,提前增加高速公路、国省道、旅游景点周边沿线等重点位置加油站库存,通过设立专用机位、挂牌价优惠、成立送油小分队送油到田间地头、设立服务台提供增值服务、免费为农机手发放爱心大礼包等一系列措施,把支农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

2017 年4 月,河南石油在中国石化系统推出首张联名卡——柴油联名卡,为重卡、物流、旅游和货运等精准客户提供更加优惠的服务,有效吸引柴油客户回流,巩固和恢复柴油市场份额。

近年来,为深入践行中国石化“碧水蓝天”环保计划,河南石油按照总部大力发展车用天然气业务的要求,通过强化管理、加强经营两个抓手,不断完善网络布局,精心培育客户市场,实现了天然气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出了贡献。

河南石油因地制宜,“一站一策”主动开展加气卡、气非互动等中国石化特色营销,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高天然气业务在豫影响力,不断扩大天然气经营规模与市场占有率,实现了经营规模快速增长。

2017 年年末河南石油在营加气母站1 座、加气子站44 座。2017 年天然气经营量9233 万?,同比增长15.3%,其中零售4833 万?,同比增长10.4%;直批4400 万?,同比增长21.2%,安阳加气母站稳居中国石化销售系统加工量最大母站。

通过供应高品质清洁能源,为减少河南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和生存环境作出了应有贡献。

完成国Ⅵ油品升级 助力河南蓝天常在

2016 年7 月,河南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自此,从2016 年到2017 年,河南成品油市场,从国Ⅳ标准到国Ⅵ标准,油品持续升级。

环保先行,履行国企责任义不容辞。河南石油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精心制订升级方案,倒排时间进度,克服时间紧、质量要求高、保供压力大等困难,提前完成油品升级,得到了政府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2017 年,根据环保部及省政府安排,河南石油顺利完成7 个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及4 个省直管县(市)国Ⅵ标准汽柴油升级置换工作。

2018 年7 月,河南全省范围内要实现供应国Ⅵ标准汽柴油。为保障升级,河南石油2 月底前完成与总部国Ⅵ油品资源对接,3 月起“2+26”城市以外地区开始购进国Ⅵ油品,6 月10 日完成全省所属油库置换,6 月20 日全面完成油站置换。较省政府要求,河南石油提前20 天完成所有油库升级置换,提前10 天完成所有加油站升级置换。较国家要求,河南石油提前半年实现所有库站国Ⅵ油品供应。同时全网络实现尾气处理液销售,减少货运柴油车辆尾气排放。

油品升级,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排放相应减少,大大改善空气质量。与国Ⅴ标准相比,国Ⅵ标准车用乙醇汽油的芳烃含量上限降低12.5%,烯烃含量上限降低25%,苯含量上限降低20%;车用柴油多环芳烃指标含量上限下降36%。按河南石油全省年供应量750 万吨测算,预计年减少硫排放1050 吨、二氧化硫排放2100 吨(较国Ⅲ标准)。

此外,河南今年还启动了重型运输车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全省系统油品质量抽检会议部署,河南石油积极行动,明确牵头部门,落实责任分工,安排得力人员,全力配合重型车油品抽检,共配合地方政府部门进行油品抽检1869 次,社会车辆抽检2467 次。

保障设备平稳运行 有效减少油气排放

为积极落实环保政策要求,从2014 年起,连续三年河南石油全面推进油库整体油气回收治理和加油站一次、二次油气回收治理,新建加油站在施工的同时进行油气回收改造。

河南石油加大了油气回收改造投入,2014 年至2016 年累计投资6.5 亿元,率先完成全部1800多座在营加油站和23 座油库的油气回收改造,全省在营汽油库、站油气回收设备安装率100%。

今年以来,健全管理标准,强化运行监测,保障油气回收设备平稳运行,油品回收利用率保持在万分之五左右,近三年来共回收油品约1.72 万吨,有效减少了挥发性油气排放。

如今,在中国石化所辖的加油站内,前来加油的车主都会有一个明显不同的感觉:几乎闻不到汽油味。因为在这里,以往四溢的油气实现了密闭回收。

加强油罐防渗改造 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

2015 年来,河南石油克服设备供应紧、市场保供难、施工安全风险高等困难和压力,积极履行央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责任,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以年均约300 座的改造速度快速推进,累计投资约15 亿元,对高人口密度的城市中心区、水源及江河湖泊3 公里范围内的水源保护地、油罐设备使用年限超过15 年等重点加油站进行防渗改造。同时,今年河南石油投资800 余万元完成商丘等7 座油库污水装置更新,全省油库外排污水均达到二级以上排放标准。

加快环保整治,践行国企社会责任。河南石油始终将“建设生态文明”和中国石化“绿色发展”理念挺在前面,先后修订《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和《油库含油污水防治管理规定》,规范废弃物管理和处置程序。采取机械清罐、专业危废运输车辆进行运输、专业危险废弃物处置公司

进行回收处置,实现了危险废弃物零污染、零排放。

“双罐双线”改造为主,突出重点,分类、分轻重缓急,按需配置改造资源,配套开展关停站重启、综合体、非油品及“五小”等项目建设,加快环保治理,稳定经营,提升加油站服务功能和形象,确保一次到位后3 至5 年内不再重复改造,避免二次施工改造对城市环境及社会服务产生影响。

筑牢HSSE 责任体系 强化安全监管督查

河南石油着眼于集团公司“努力创造世界一流安全业绩”的工作目标,根据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公共安全(publicSecurity)和环境(En-vironment)四位一体的HSSE 工作要求,结合河南石油工作实际,通过构建一个责任体系、加强两个现场管理、强化三个管理环节、提升四个关键要素、抓好五个专项工作,着力提高各级HSSE 责任和法治意识,提升各级安全行为规范、风险识别、应急处置能力。

公司党政一把手、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亲自参与HSSE 管理工作。公司领导干部291 个承包点公开挂牌,并实行责任连带,强化要害部位的安全监管。强化作业过程标准化7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通过组织开展红牌作战、观摩学习、阶段评比等,从现场7S 逐步向管理7S 转变,规范现场管理、减少安全隐患、节约生产成本。通过日常现场检查、节假日重点检查、视频监控巡查及每季度现场检查督办,督促整改。

此外,河南石油制订应急预案,仅2017 年就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应急演练36000 余次,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最大限度防范安全环保风险。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生态型价值取向重构石化产业体系

发布日期

2018-11-27

 

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与百姓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跨越产业结构调整关口,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如今,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成功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并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和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随着中国消费结构升级,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更多地需要高性能化工产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认为,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加快新产业培育,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发展迫在眉睫。

新时代赋予新的发展使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介绍,改革开放40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从当年的供应不上到如今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产品种类约4.5万多种,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各方面需求,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2017年行业资产总计约13.03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11.6%,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40年来,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和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2017年行业主营收入13.78万亿元,是1978年产值的约160倍;中国石油和化工各产品产量在国际中的位次大幅度跃居前列,约22种化工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成长起一批优秀企业,中石化、中石油等已位居世界500强前十位,其他特色企业不断崛起;在上海、南京、宁波、茂名、惠州等地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石化园区。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管理体制日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确立,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迸发,广大职工创新创造的活力空前活跃,研制了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突破了一大批制约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攻克了一大批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石化行业的发展速度、规模产量、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对外开放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比如,页岩气勘探开发、国五清洁油品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完全国产化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和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等,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世界领先。

李寿生指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也赋予了石化行业新的发展使命和要求。如何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思考和认识我国石化行业过去40年来发展的成就、经验以及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前景,已成为全行业急需回答的重大问题。

提升发展质量更加迫切

近年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以重化工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直接影响就是石油石化产品需求增长放缓,传统靠投资拉动、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局面仍将长期存在。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石化原料保障能力优化度不够,乙烯、芳烃原料成本高。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产业产能过剩,高端化学品大量进口。三是资源、环境和安全问题。内外部环境的新约束与挑战,不断警醒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站上新起点,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规模和速度的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的问题。

因此,提升发展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作为消耗能源较高的行业之一,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在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强企业管理,率先采用低耗、高效、低污染的工艺设备,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安全、环保和效益的统一。而推进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好四个矛盾,即行业存量与增量的矛盾、产能过剩与市场选择性短缺的矛盾、高端化发展需求迫切与技术创新不足的矛盾、产业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矛盾。

石化强国要满足四个条件

 “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显著进展,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局面有效遏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不断加快;形成了一批有技术含量、规模效应和高端化水平的新经济增长点;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有了全新跨越。但是,我国要成为石化强国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或标准:一是要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占据世界技术制高点的核心技术;二是要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三是要具有较强的产业国际投资、经营和贸易能力;四是要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一流技术、管理人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品牌。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智能制造、分享经济等各种新科技、新业态不断涌现。技术创新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应该充分认识到,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是一次重大机遇,也是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全行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着力完成好产业结构调整的五大战略任务。一是紧紧抓住世界能源格局重塑中国新能源战略机遇。到“十三五”末,努力突破一批世界级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大幅提高页岩气等新能源在能源供给中的比重。二是努力开创中国化工新材料弯道超车的战略新局面。重点在聚氨酯材料、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特种橡胶材料、水处理功能膜等具有相对优势的特定领域取得新突破。三是大力开拓中国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升级示范。现代煤化工要坚持大型化、基地化发展,合理规划布局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和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重点在资源利用水平、产品结构、生态环保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四是勇于担当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在绿色发展中的全新作为。力争到2018年底,全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均比“十二五”末?陆?%,企业污染物排放全部达标,全行业HSE和责任关怀工作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五是全面开启中国化工园区的超越之旅。力争到“十三五”末期,建成5到8个以石化和化工为主导产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的化工特色产业基地。

需求从生存型进入生活型

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成为产业体系重构的核心动力之一。这主要体现在社会体系对化工发展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和取向。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需求已从生存型阶段进入生活型阶段,下一步将要进入到生态型阶段,需求层次、需求内容、产业映射和核心价值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中国石化和化工产业正在努力,尽快进入生态型阶段,这需要更多高端技术和清洁资源的保障。李寿生分析,未来五年世界经济弱势复苏,不确定因素增多,2020年前国际油价应当是前低后高,在中低位震荡应当为常态。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将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行业总量将稳定增长,到2020年总产值可达16万亿元。二是市场规模将发展扩大,国内大多数化工产品消费量可保持年均5%以上增长速度。三是供应能力将优化提升,通过淘汰“僵尸企业”等措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四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拓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生物等高端市场,提高高端产品自给率和占有率。五是合理调控产业布局,西部、东北等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区域市场发展下游产业链,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区依靠内地原材料和进口资源,发展差异化产品和高端、环保类产业。六是将进一步推进全行业节能减排,践行清洁生产。

未来十几年是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时期,而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期。李寿生强调,瞄准先进,迎头追赶,是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三五”的中心工作。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以“去产能、补短板”为核心,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石化,昂首阔步,继续向前……

 

 

发布版面

安全·环保


主题

兰州石化:每一滴油泥都有人管

发布日期

2018-11-27

 

“这次检修,我们真正做到了废水不冲击、废油不落地、废渣不乱堆。”11月21日,在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丙烯腈装置检修现场,技术员韩建伟告诉记者,年初打响美丽工厂建设人攻坚战后,车间着重抓好检维修中环境因素的管理,实现了绿色检修。

今年,石化厂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标,推进清洁检修、现场标准化创建和厂区清扫清理,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减排力度和环境治理,异味整治、VOCS(挥发性有机物)管控,改善厂容厂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石化厂做细做实检维修环保管控方案,强化检维修全过程环保管控,靠实属地、施工、监理单位及专业、监管部门环保职责,逐项落实不同装置检维修方案中的环保管控措施,做到检修现场干净整洁,工器具摆放有序,“三废”回收及时并统一作无害化处理。尤其是这次丙烯腈装置的检修,石化厂逐个区域、逐台设备、逐条管线开展环境因素评价,针对开停工和检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制定管理措施,彻底消除或最大限度削减风险。在检修现场,记者看到,30余台需要清理的换热器,全部用干净塑料布围挡起来,每个污水排放口,都放置了事先预制好的污水收集槽,每一滴油泥和聚合物,都由专人细心地收集起来,存放在指定库区,等待统一处置。拆除下来的废旧管线、阀门、铁皮等,也在设备技术员的监督下,回收至废旧物资区域并分类存放。

异味治理和VOCS管控是美丽工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石化厂采取分批排查、多措并举、分阶段整治的方法,对全厂异味治理难度较大的问题,分步开展排查整治。以前,烯烃装置火炬罐加热蒸汽凝液直接排入化污井,虽然凝液本身没有污染,但由于温度较高,易造成化污井内污水升温而产生异味。石化厂改造了凝液排放流程,让凝液经过100米长的明沟,冷却后再进入化污井。改造后,烯烃火炬罐的现场再也闻不到异味了。截至10月底,石化厂还对裂解装置污水总出口凝液排放点、烯烃装置丙烯精馏塔塔釜再沸器加热蒸汽排放点的流程进行了改造,对可能产生异味的污水井、环形沟和隔油池做了封闭处理,有效减少了厂区异味的产生。在VOCS管控上,石化厂对全厂12.5847万个动、静密封点进行了检测。同时建立了泄漏检测与修复的基础数据和动态档案,对每个密封点实施动态闭环管理。

石化厂还加大现场标准化创建力度,一方面保持4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公司级标杆装置”的标准不降低不走样,另一方面从单体设备、机组、罐区、泵房、控制室、单元的完好达标入手,鼓励和督促烯烃等21套装置争创更高的创建级别与称号,实现全厂每个创建、每套装置、每块区域、每个死角的保温、等电位跨接、照明、设备管线标识以及现场仪表阀门完好整洁。

此外,石化厂悉心维护厂区马路旁和装置内的绿植,按照属地划分,定期、定人为树木花草浇水施肥,清除绿化区内的垃圾杂物,并做好秋冬季节落叶的清扫,始终保持厂区和装置的清新、干净和整齐。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强化交流合作 携手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

发布日期

2018-11-28

 

本报讯 (记者袁 通讯员府 信)当地时间11月25日~2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吉率惠州代表团赴新加坡考察访问。出访期间,代表团考察了壳牌新加坡毛广岛生产基地、埃克森美孚新加坡生产基地、裕廊化工区和纳阳科技公司,并与壳牌化工亚太区、埃克森美孚化工亚太区等企业高层进行座谈,就下一步重点推进与我市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多项共识。

代表团一行考察了壳牌新加坡毛广岛生产基地。刘吉与壳牌亚太区和中东业务总裁庄良星就壳牌与中海油在大亚湾区合作建设三期项目等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刘吉说,壳牌集团与惠州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10多年的携手共进、精诚合作中,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前,惠州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大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全力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产业集群。惠州将全力为三期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期待双方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三期项目尽快落地。庄良星对惠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壳牌和中海油都希望以中海壳牌作为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三期项目,共同推动双方在惠州的产业发展。希望惠州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埃克森美孚在新加坡的资产超过250亿美元,约占埃克森美孚全球化工产能的四分之一。刘吉向埃克森美孚亚太区化工生产总监白悦庭介绍了惠州石化产业发展情况。他说,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埃克森美孚惠州石油化工综合体项目。惠州将全力以赴搞好服务、做好保障,扎实做好各类基础性工作,推动项目早日动工建设。

访问期间,代表团还拜会了新加坡裕廊集团,实地参观了裕廊化工区,并就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管理经验进行了交流。代表团还考察了新加坡纳阳科技公司全自动3D打印膜自动化生产线及利用该技术设计建造的膜废水处理厂。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大庆石化转型升级提档加速

发布日期

2018-11-29

 

10月25日,在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的建设现场,年产9万吨的MTBE装置顺利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标志着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首套装置投产成功,也标志着大庆石化“油头化尾”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大庆石化公司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的其他10个项目都在有序推进中,其中年产120万吨加氢裂化配套改造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为新建年产120万吨连续重整装置打下原料基础。

截至10月末,总投资44.5亿元的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今年计划投资14.9亿元,已经完成8.4亿元。

与之同步推进的大庆联谊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项目已经完成6.2亿元,截至目前,罐区桩基础已全部完成,39个球罐和4个5万立方米原料罐基础已完成,球罐皮陆续运至现场、已完成组装3个;装置区230万吨DCC装置基础已完成,正在进行其他装置桩基和基础施工,明年6月底前可完成全部土建工程施工。

从第一座铁塔安装就位,到一排排、一座座“钢筋铁骨”茁壮成长,再到如今装置生产出合格产品,我省全力推进的“1号工程”在建设者们的奋力拼搏中一路高歌猛进,凝聚龙江人梦想的石化产业集群正在我省西部迅速崛起。

严谨高效,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启动“加速”模式

回想起10月25日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年产9万吨MTBE装置实现一次投料开车成功的一刻,大庆石化MTBE和烷基化联合装置筹备组副主任张兵至今还激动不已。他说:“各项主要指标基本合格了,包括MTBE这个产品的流量,整个塔操作的温度、压力,都是在工艺指标的范围之内,含有的杂质来看,都是非常少的。”MTBE既可做汽油添加剂,也可以重新裂解为异丁烯,做橡胶及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产品的成功下线,意味着千万吨“大炼油”能够生产出未来满足环保要求的油品。

 “项目建设前,大庆石化原油实际加工量为650万吨/年,加工的全部为大庆原油。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的350万吨/年俄罗斯原油与大庆原油采用分炼模式,那个时候大庆石化的原油实际加工量将达到1000万吨。”张兵兴奋地说。

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五头五尾”的发展方向后,我省迅速成立推进“油头化尾”专班,与中石油联动,相继出台黑龙江省和大庆市“油头化尾”实施方案,将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提升为“1号工程”。可以说,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成为地企合作的经典范例。

 “步伐可以加快,程序不可逾越”。背负着重任,建设者无不殚精竭力,拿出百倍的精神,严格实施“制度化、合规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全力以赴完成建设任务。

6月12日,炼油结构调整优化项目烷基化装置原料脱氢烃塔C-2101吊装任务即将进行。C-2101塔直径2.2米、高42.52米、净重51.1吨,像一座十多层楼高的“巨无霸”。再看施工现场,这座塔基础位于烷基化装置分馏框架和精制框架之间,其中距离分馏框架约8米、精制框架约20米,而400吨吊车作业半径最小也要12米。要像搭积木一样,将这个庞然大物精确地吊装进指定位置,难度可想而知。经过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吊装作业规程规范操作,精准顺利完成吊装,C-2101塔平稳落于基座上。

合力推进,石化产业全面跟进初步展现规模效应

据了解,与MTBE装置相配套的烷基化装置已经进入开工阶段,正在进行管线吹扫,预计11月末可以产出合格产品转入正常生产。扩大产能后,可充分发挥石化技术优势,推动精深加工转型,收获规模效益,同时,将会带动一大批下游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实现规模化发展。

振兴石化产业,是振兴龙江经济的重要一步。这个项目从酝酿到落地生根,再到如今开花结果,无不凝结着龙江人的汗水。为把这个项目做好,从省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无不全力以赴,体现出龙江人干事创业的精神。

由各部门抽调的精兵强将组成招商团队,自5月中旬开始,兵分三路,重点针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区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同时,探索新型合作模式。为确保“化尾”产业链拉长做强,在充分考虑大庆区域的化工原料综合利用基础上,拟定了聚碳酸酯(PC)、芳烃产业链系列项目,依托中国石油昆仑工程公司技术、施工优势,由大庆国有平台公司作为法人投资主体,引入国联资本共同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由大庆石化公司负责具体运营管理。

按照《大庆“油头化尾”产业实施方案》,围绕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冰雪产品、现代农业等产业方向,大庆市确定乙烯、丙烯、碳四、芳烃4条重点产业链,重点打造3个百万吨“化尾”产业基地。已谋划成熟的26个节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17亿元,在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500亿元、税收100亿元,吸纳就业4300人。

联谊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项目厂区基础工程已基本完工,明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后,年可提供10余种基础化工原料1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3亿元、税收21亿元。10个“化尾”项目快马加鞭。其中,昊庆50万吨硫酸钾项目总投资10亿元,明年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1.2亿元。

集团冲刺,全产业起舞为龙江经济振兴助力

经过多方努力,龙江西部石化产业版图正日渐丰满,大庆市“油头化尾”产业重点项目正如火如荼。在寒冬时节,龙江大地掀起产业项目大干快上的热潮。

截至10月末,已经有一批企业完成建设。达泰公司盘活原庆燃公司闲置资产项目今年6月建成投产;欧冠、海华和名图3个润滑油生产项目已全部投产,总生产能力达到3.3万吨;大庆炼化公司30万吨烷基化项目已于10月13日投产;油城环保9万吨固废处理、萨南化工1500吨表活剂项目已完成。

同时,一批在建项目正紧锣密鼓加速推进。大庆联谊百万吨聚烯烃项目,正在与上游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项目同步建设,聚烯烃罐区完成部分基础承台,以及一级道路基础、一级给排水管道和围墙施工。

昊庆50万吨硫酸钾项目,已完成硫磺制酸区域罐体施工和部分制酸装置安装,正在推进部分选址土地农转用、发电厂房和综合楼施工,以及公用工程配套设计等工作。

华科20万吨C5、C9综合利用项目,3万吨/年C5石油树脂项目正在进行设备采购安装,计划年底前投产,1.2万吨/年C9石油树脂项目已投产。

国投生物玉米燃料乙醇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办公用房租赁、调整土地利用圈等工作,10月27日正式启动建设。

炼化公司10万吨液态石蜡项目,已签订EPC总承包合同,目前正进行土建工程施工,预计明年10月建成投产。

梦想并不遥远,石化产业正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旗帜下加速前行,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使石化产业真正成为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正在建设者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

 

 

发布版面

物装周刊


主题

石化行业需重塑智能化生产运行模式

发布日期

2018-11-29

 

伴随我国炼化行业的发展,传统炼化生产运营模式所暴露的问题逐渐凸显。一方面,炼化生产过程连续复杂,石化工业原料的多源与成分的多变,给生产过程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随着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在炼化行业的广泛应用,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据,呈现出数据量巨大、数据来源庞杂、数据质量良莠不齐、数据专业门槛高导致的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业内人士多关注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途径。近日,多位行业专家在第9 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上指出,目前,石化行业要拥抱智能化,重塑石油化工生产运行模式。

需求驱动—智慧决策—智能生产:

重塑石油化工生产运行模式

针对目前炼化产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两化融合程度不够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指出,要通过智能制造重塑石油化工生产运行新模式,实现人工智能与石化生产运行的深度融合。他提出,建设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需求驱动的敏捷供应链和基于资金流、物资流、能量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工业互联网+”,由此实现需求驱动的智慧决策与智能生产。他从石油化工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智能优化制造的需求与愿景、工程科学问题、关键技术与预期目标、智能优化制造示例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委员会常委、中国化工集团大数据平台首席科学家冯恩波也认为,在炼化生产过程控制领域,需要实现从“参数运行”到“模式运行”的变革。他还介绍了一种集检测、控制与运行优化的模式的可视化表达产品。该产品通过模式的可视化运行监控与优化,实现从设备级到装置级和工厂级的多层次、全过程的生产管理与运营的革新,为国内炼化过程控制与优化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

智能炼化建设三步走

流程工业智能炼化建设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中国海石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吴青在其报告《流程工业智能炼化建设塑造炼化产业新未来》中认为,对于智能炼化建设而言,数字炼化是基础、智能炼化是核心、智慧炼化是目标。据了解,按每家企业18 套装置统计,每套装置平均1200 点计算,每15 秒采集一次数据,一个企业一年产生28.3 亿条数据。面对如此复杂的生产过程和海量数据,如何帮助炼化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目标,全面提升竞争力应对国际挑战,成为智能炼化建设的题中之意。吴青表示,这需要先对炼化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能力进行评估,再结合企业业务需求,找出信息化需求。为了降低风险,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论,按照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推进炼化企业的智能炼化建设。他认为,信息化新技术对生产模式、管控模式和营销模式的变革势不可当,炼化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必然重塑炼化产业的新未来。

物联网+大数据+机理模型:

三者结合赋能石化行业

现有的物联网和大数据等领域的新技术,已经在辅助石化行业发展方面展现了优势。联想流程工业大数据业务拓展事业部副总经理方乐表示,针对炼化行业的数字化需求,联想大数据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构建了“物联网+大数据+机理模型”三者相结合的数据智能解决方案。

据方乐介绍,在与某大型炼化企业的合作中,联想大数据团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炼油装置运行参数进行数据抽取、转换、分析和模型化处理,从中提取辅助生产决策的关键性数据,通过建立专业模型进行迭代计算,滚动计算出增产汽油的操作空间,助推汽油收率提升并收到了预期效果。此外,联想大数据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技术论文;申请了生产设备实时数据处理方法、产品收率预测和提升的人工智能算法等多项国家专利。

链接:

智能化是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石油化工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持续提质降本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当前,世界石油化工领域的智能化正在快速发展,智能油田、智能管道和智慧工厂不断涌现。在油气开发领域,ABB 公司采用人工举升智能化技术,推进油田数字化进程;BP 采用大数据分析、VR 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等,使工作流程更加智能;道达尔通过与谷歌合作,探索油气勘探和生产层面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智能管道发展方面,BP 和加拿大恩桥天然气公司等通过物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等技术,以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对油气管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提升管道运行的安全和环保水平方面效果显著。在石化工业领域,智慧工厂的出现推动生产方式和管控模式的改变。雷普索尔公司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了其炼油流程,显著提升了炼油利润;埃克森美孚通过实施原油分子管理和加工方案的模拟优化等,使炼油和化工工厂能耗显著降低。

在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智能化是实现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行业企业正在大力探索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变革。目前国内企业已完成多项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软件,将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平台为基础,构造更完备的智能商业生态圈。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一江碧水

发布日期

2018-11-17

 

湖南日报11 月16 日讯(记者 邓晶琎)今天,洞庭湖区造纸企业引导退出工作推进会在岳阳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出席并讲话。

按计划,洞庭湖区今年年底退出制浆产能,2019 年退出造纸产能。目前,94 家造纸企业已退出52 家。

陈向群指出,引导洞庭湖区造纸企业退出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湖区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完成引导退出任务,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一江碧水。

陈向群强调,要紧盯时间节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依法取缔违法违规企业,引导制浆造纸产能全面退出,严禁新增制浆造纸产能项目,认真排查解决不稳定因素。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推进措施不细致、工作力度不够大、后续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加压加力推进各项工作。要突出综合施策,把职工安置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帮扶退出企业,促进湖区经济转型发展。要强化督导考评、压实各方责任、加强宣传引导,确保按计划完成任务。

 

发布版面

市州观察·乐山


主题

传统手工造纸村寻找“诗和远方”

发布日期

2018-11-19

 

11月4日,夹江县马村乡石堰村,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村里老老少少都起了个大早。当日,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来到夹江,来自世界各地近60位艺术家走进村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来了场关于艺术的对话。

为何竹林深处的小村庄,会引来国际艺术双年展的侧目?这还得从石堰村的这件“老古董”说起。

夹江县马村乡一带,自古以来造纸业兴旺。当地传承的始于唐、兴于明、盛于清的古法手工舀纸制造技艺,与《天工开物》所载工序完全吻合,是对蔡伦造纸术鲜活呈现,因此,夹江有了“蜀纸之乡”的美誉。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同国内大多数“非遗”一样,面临着重找出路的困惑。

这次借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石堰村用传统手工艺吸引各国艺术家驻足,旨在通过重新打造,为传统手工造纸村寻找“诗和远方”。

大千纸坊:见证传承千年传统手工艺

沿着石堰村蜿蜒的村道行至尽头,便是该村最出名的手工造纸坊——大千纸坊。

此时,大千纸坊第四代传承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石利平正在抄纸。只见他两手握住竹帘,放进浸泡纸纤维的大缸,前后左右一晃,一层纤维就上了帘,“这道工序很讲究,纸浆抄得不均匀,一张纸就会一边厚一边薄。”石利平擦干了手,拿起一张晾干的纸甩了甩,纸发出清脆的响声,“你看,多有韧性。”

石利平告诉记者,每年5至6月和10月,马村山岭茂密的竹林深处,伐竹的山歌此起彼伏,工人们砍下嫩竹,运送到山下的大池窖水沤杀青、槌打、蒸煮……历时3个多月,才能造出一张张洁白的手工纸。

 “砍其麻(竹)、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伫立在迎江乡古佛寺的“蔡翁碑”,从清代道光十九年保存至今,用24字概括了夹江手工造纸的沤、蒸、捣、抄四个环节72道工序。

“走,带你去看看修建于1922年的纸坊。”石利平带着记者拾级而上,一幢用木板搭建的川西南传统四合院映入眼帘。“抗战时期,宣纸非常紧缺,张大千听闻我曾祖父是出名的大槽户(手工造纸者),便住进我们家一起研究造纸技术。”石利平回忆,他指导造纸师傅在竹浆中加入麻纤维提高纸的强度,又在纸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白矾、松香等物,以增强纸的抗水性和洁白度,并将纸的幅面规格提高至4尺和5尺,制成有云纹暗花和有“蜀箕”“大风堂”字样的独特帘纹高级书画用纸,开创出新一代的夹江书画纸。张大千称之为可与安徽宣纸齐名的“国之二宝”。

纸乡谋变:保护发展要“鱼与熊掌兼得”

绕到四合院的背后,正是近百年的老造纸坊:废旧的石缸、石窖、石碓等造纸器具布满竹叶,院坝空地上放着新伐的竹麻、成捆的蓑草——夹江竹纸最重要的原材料。

 “最鼎盛时有上百人在纸坊干活,有近30个槽在造纸,现在只有两个槽6个工人。”石利平摇了摇头,随着技术改进,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规模较大的纸坊仅需 20天左右就可以制出国画纸,“手工造纸业成本高、出售难、耗时长,年轻人不喜欢。”

马村乡作为夹江传统书画纸重要产地,2000年前,仅石堰村就有上百家造纸坊,现在仅剩10余户还在坚持。“全县3000余个纸作坊中,完全意义上的传统手工纸生产工艺已不多见,30岁以下的造纸者更是屈指可数。”夹江县文广新局局长徐艳坦言,为解决传承问题,夹江县依托本县职中,开设造纸技艺培训班。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又能让村民增收?“田野小道、茂林修竹、变化中的村落及传统手工造纸,这些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现实中的生活,正是展示这项技艺的最好载体。”于是,打造以石堰村为中心的纸文化特色村落应运而生,“大千纸坊”作为重要遗产地保护起来,相邻的金华村的篁锅、石碓等造纸工具也被重新用起来,表演性地恢复72道传统工艺,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生走进石堰村,亲身体验手工造纸。

 “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从去年底起,夹江实行‘集中制浆,统一治污,分户造纸’,让原本面临关闭的手工造纸厂得以保留。”在夹江县主要负责人看来,夹江造纸不仅要让人了解,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个产业得以延续。

乡野+艺术:“牵手”“艺术家共建”“新石堰”

在石堰村村口,新修的“千年纸乡”牌坊已立起来,临水游览步道也初具雏形。而在大千纸坊的老宅,石利平和妻子正忙着为前来体验的学生整理房间和备菜,“最近一年,很多学校都组织学生过来参观、体验,没地方吃饭只能我们自己做。”

 “大千纸坊一年要接待2万-3万人,但村里还没有一家民宿或农家乐,具备餐饮接待能力的也屈指可数。”马村乡副乡长罗毅坦言,几个传统造纸村——石堰村、金华村都是以外出务工和造纸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

经过多次调研,在原省文化厅的帮助下,竹林深处的石堰村“牵手”法国艺术团队,以古法造纸兴产业、艺术家聚人气的方式,打造“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

废弃的石堰村小学成为这个基地的核心。在小学教室的墙壁上还悬挂着一幅幅当地村民创作的“农民画”,一幅幅形态不一、主题各异的作品让人们感受到村民们的“诗与远方”。

 “‘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整体规划是由法国设计师团队负责,作为其中首个项目,驻留基地将于明年3月完工。”徐艳透露,借机这场国际艺术双年展,石堰村今后将成为国际艺术家采风场所。在法国设计团队看来,特色村落的打造将保留原汁原味传统文化风貌,尊重原生态、原住房、原住民,以纸文化为核心引入国际艺术家及文创项目。

 “今后,这里将包括手工机械造纸、72道古法中国造纸博物馆、艺术家画馆等多种艺术形态,游客既能体验最传统的古法造纸,也能牵手前沿的国际艺术。”说起未来,徐艳充满信心,古老的石堰村终于找到“新生”方向。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确保如期完成造纸企业退出目标任务

发布日期

2018-11-20

 

本报讯(记者江怀远)11 月19 日下午,市委书记瞿海主持召开全市造纸企业引导退出工作推进会。瞿海强调,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如期完成造纸企业退出目标任务。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值恒出席并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建忠,副市长毛知兵,益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周朗等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全市造纸企业引导退出工作情况和各区(县、市)情况汇报。今年,全市没有备案造纸制浆项目,没有新增造纸制浆产能,没有办理与之相关的用地、环评、规划等手续。各区(县、市)对已停产的企业严格管控,没有出现复工复产现象。在原有14 家企业停产的基础上,资阳区华兴纸业和安化县龙腾纸业于10 月份停产。

瞿海强调,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上来,树牢“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坚定信心,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和勇气,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时间节点,坚决推动造纸企业退出。

瞿海强调,要压实责任,细化方案。要坚持市级主导、区(县、市)负主责,摸清底数、一厂一策,依法依规、两手发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四个原则,抓好职工安置、产业转型等各项工作,确保政策措施落细落小落实。

瞿海强调,要综合施策,加快转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推进环保问题整治,走出发展、治理、再发展的怪圈,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加大招商引资和立项争资力度,培育新业态、新动能,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强园区经济。

瞿海强调,要加强考核,严明纪律。要担当政治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对不履行职责的行为严厉追究责任。

瞿海强调,要强化领导,确保稳定。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责,确保造纸企业如期退出、相关群众安置到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张值恒要求,要统一思想认识,深刻认识造纸企业退出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落实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要明确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如期退出。要积极稳妥退出,各区(县、市)和相关市直部门要分别担当主体责任和协调配合责任,落实政策,细化方案,加强引导。要加速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政策和方案,优化奖惩措施,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发布版面

理论专版


主题

加大纠纷调处力度 推进林浆纸一体化

发布日期

2018-11-23

 

北海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由广西林业集团和芬兰斯道拉恩索集团合资项目,是目前北欧对华投资最大项目,项目配套建设含3000 多亩工业用地、134.2 万亩国有林地、100 万亩社会集体林地,辐射8 家国有林场、5 市19 县(区)数百万人口。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00 亿元人民币,年增加税收额达10 亿元人民币。项目于2002 年启动,2014 年7 月30 日开工建设。项目严格按照欧洲标准建设,采用了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除了主要生产液体包装纸板、食品包装纸板及其他高档民用纸板产品,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发电厂,并具备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整个项目将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投产。目前,一期工程45 万吨食品级包装纸板已建成投产,年产20 万吨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BCTMP)项目也在2016 年第四季度投入运营。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将创造约1000 个直接就业岗位和约3 万个间接就业机会,覆盖包括林业、物流、机械、化工及其他相关行业和服务行业。

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是广西区和北海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北海市林纸一体化项目原料基地建设分配到我市的总任务为60 万亩。到目前为止,我市签订林地合同面积为60 万亩,确认移交给项目业主广西斯道拉恩索林业有限公司的林地面积约40 万亩。

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林地建设方面的问题十分复杂,从形成来看有着极为复杂的历史背景,涉及的人多而杂,问题的核心所在又直接涉及各方面利益。自2003 年以来确认移交给项目业主广西斯道拉恩索林业有限公司的林地面积约40 万亩,仅2016 年就协助斯道公司解决问题合同74份,面积约15869 亩;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到项目的原料供应,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轻则带来大量的民事纠纷,重则引发引发暴力冲突,影响到社会治安和地方稳定。林地纠纷和盗伐在所租赁的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地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所发生的形式和原因又有所不同。

国有农、林场租赁中的问题。林地权属理不清,村民蚕食争议林地。我国农业和森林土地的土地使用权自二十世纪50 年代后进行了几次改革,土地所涉及的测绘与土地权文件十分复杂。许多国有农、林场与村民集体土地的分界历史上就有争议,在林地收益微不足道时,争议处于无人“搭理”的状况,在林地收益凸显时,争议爆发,争地抢地纠纷不断,其调处有许多因历史时间久远、取证难度大而十分困难。

租赁集体林地中的问题。北海林纸一体化项目涉及集体所有土地的土地租赁合同约1500 多份,这些合同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政府总承包模式下进行签订,主要由县区乡镇提供林地信息,合同由市林投公司签订,然后移交给斯道拉恩索公司。这种模式下签订的合同很容易带有缺陷:一是签订合同的手续不完备。比如村民按手印数量不够,有的乡镇政府在把合同转给林投公司时把原始合同的面积和租期擅自做了改动等。二是大量转包合同极易引发纠纷。1500 多份涉及集体所有土地的土地租赁合同,有大部分是由中间商签订的,有部分后来又经历了多次转手。在政府总承包模式下由中间商签订的土地租赁合同,在土地租金急剧上调以及林木价格飞涨的大背景下是产生纠纷最多的合同。

为此,要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主要有:加大林地纠纷的调处力度。目前,林地纠纷比较突出,是影响速生丰产林乃至整个林业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必须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好林地纠纷问题。一是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建议市、县区政府建立林地纠纷调处机构、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加大林地纠纷的调处力度。二是适当让利以满足村民的一些利益诉求。在面对或调处纠纷时,建议斯道拉恩索公司适当让利以满足村民的某些利益诉求。

依法加大对毁林盗伐惩治力度。一是针对毁林盗伐的严重情况,建议市政法委牵头,林业部门会同县区政府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联合执法,一方面依法打击取缔非法木材加工点;另一方面对盗伐林木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有效地进行打击。二是加强林业部门管理,提高林业执法整体能力。强化林业执法机关对森林资源犯罪的预防功能,特别是对涉及林业保护方面的管理,坚持在“巡、查、打”三方面狠下工夫。三是深入林区开展法制宣传,形成良性互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并选择典型案件进行公开宣传,提高全民爱林护林意识,减少毁林盗伐林木案件发生。

加大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政策和市场发展前景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区速生丰产林发展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海地区林浆纸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采用宣传车、横额等形式深入乡村广泛宣传,使各项政策深入人心。

建立互利共赢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做好斯道拉恩索公司与原国有林场和所租赁的集体林地的基层组织及农民的沟通工作,形成和建立起一套互利共赢、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缓和消除纠纷矛盾,调动原国有农、林场职工和基层组织及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项目建设的支持者、推动者,为项目原料基地建设推进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项目原料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发布版面

财经


主题

纸浆期货登场 造纸行业获益

发布日期

2018-11-28

 


纸浆期货的推出,可以降低造纸业采购风险,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客观反映我国及全球纸浆市场供求变化,增强我国浆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引导造纸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并为林地流转提供价格参考

11 月27 日,纸浆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随着纸浆期货应运而生,我国造纸业迎来了新的原料成本管理衍生品工具,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也将提升。

为中国纸浆需求定价

造纸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之一,也与人们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2017 年我国纸及纸板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全球第一,约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

不过,造纸业面临全球资源、市场、资本激烈竞争,产品贸易的绿色壁垒愈发明显。造纸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设备改造,更需要企业精细化管理和风险管理。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纸浆期货上市仪式上表示,建立我国纸浆期货市场,对于客观反映我国及全球纸浆市场供求变化,增强我国浆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引导造纸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助力国家森林保护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浆消费国,其中针叶商品浆,也就是这次纸浆期货合约的标的物,其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国际纸浆纸张产品委员会(PPPC)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中国巨大的消费量,中国在世界纸浆市场上举足轻重。相信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纸浆期货距离成为中国市场甚至亚太地区的价格基准不会太久。天呈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琛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纸浆是造纸业主要原材料。纸浆生产的龙头企业大多是外国企业,但市场需求的增长又在我国。

2004 年-2017 年,我国针叶浆最大的五个进口来源国分别是加拿大、美国、智利、俄罗斯和芬兰。2017 年从上述5 个国家进口量合计占针叶浆进口总量约93%。但是,我国纸浆现货市场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价格透明的市场。欧洲市场有FOEX 公司从事纸浆和造纸产品价格指数收集并销售该价格指数的使用权,该指数称为FOEX 指数,但它只反映欧洲需求。我国纸浆市场缺乏集中、高效,统一的报价机制。

纸浆期货的推出填补了空白,将有助于国内形成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定价机制,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促进现货贸易稳步发展。许琛说,有了期货价格,对于实体企业来说,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减少。贸易商手上如果有库存纸浆,并认为远期价格满意,就可以到期货市场上卖出,再向供应商订货,有效解决远期交易定价问题。

许琛表示,除了帮助企业稳定生产、保障收益、提高竞争力,纸浆期货价格还有很多用处。比如,有一个明确的纸浆价格,林地每年流转价格就可以此为基准估算。过去人们常说林地价格不好估算的难题,有了纸浆期货后即可得到解决。

提供价格风险管理工具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成长型市场之一。目前,我国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企业合计6000多家。但原料纸浆对外依存度高,价格呈现出波动剧烈的特点。因此,对于产业链上的生产商和加工商而言,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强烈。尤其是针叶浆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2008 年至2017年平均波动率为22.9%,造纸企业避险需求强烈,一直呼吁实行纸浆价格的风险管理。

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针叶浆总进口量约为812 万吨,以当前针叶浆均价6000 元/吨估算,表观消费量价值超480 亿元。具备规模的现货市场,意味着期货具有广泛的套期保值需求和基础。

此外,市场产业链长,参与主体众多,贸易商占比大,对价格波动敏感,且针叶浆进口来源国分散,交易价格竞争较为充分。因此,纸浆期货选择针叶浆为纸浆期货合约标的非常合适。

2013 年底,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纸浆期货研发工作小组,2014 年与中国造纸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纸浆期货研发上市工作。专家表示,由于针叶浆依靠进口的贸易现状,决定了其价格受到国际市场环境、汇率变化等宏观因素影响,国内供需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价格变化。在此情况下,推出纸浆期货,可以降低造纸业采购风险,应对价格波动,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采用双重认证交割标准

纸浆期货开盘10 分钟,交易量就有6 万多手。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纸浆期货从合约设计到市场参与度,特别是实体产业的参与,都很好。他认为,纸浆是一个主要靠进口的产品,风险管理需求很大,后市流动性会非常好。新湖期货已在产业链客户,特别是纸浆贸易商中加强投资者培训以及方案设计。相信这个产品在期现结合业务上会有空间。而且,由于纸浆期货在大宗商品中是一个基本面比较独立的产品,对期货资管也是一个很好的标的,可作为不同基本面的大宗商品配置。“对纸浆期货有信心。”他说。

业内专家提醒,纸浆期货合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采用“质量标准+品牌”双重认证作为交割标准。用于实物交割的针叶浆,应当同时符合或优于相关交割质量规定,并且是交易所认可的生产企业生产的指定品牌。交易所认证品牌涉及4 个国家11 个品牌的14 家工厂。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贾志忍表示,纸浆期货上线对中国造纸行业是重大利好。希望纸浆期货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建立市场认可的纸浆价格,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为企业提供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丰富报价模式,锁定价格风险;为我国造纸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用好期货市场,对于实体企业经营是一个比较新的思路,建议实体企业首先了解学习期货市场规则,学习通过期货市场指导和稳定企业的生产和规模,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做到合规运作、风险可控。

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纸浆期货上市后,将根据交易情况及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交割仓库布局,适时增设指定交割仓库,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发布版面

海上丝路


主题

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

发布日期

2018-11-0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广东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目前,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设施联通稳步推进、经贸合作稳建发展、双向投资稳步增长、资金融通成效明显、金融合作形式多样、境外合作平台初见成效。2017年,广东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达到 2219.9亿美元,占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的24.4%,排名全国第一。

政策沟通体系初步成型

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定位,广东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务实推动“五通”重点领域建设,创新对外开放模式,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带一路”建设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但也强调政府推动和政策保障。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根据国家层面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出台了《广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是全国各省市区中第一个制定参与“一带一路”实施方案的省份。

在充分发挥国家层面的政策保障作用基础上,广东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公开出台了7个政策文件以促进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政策内容涉及到经济、贸易、金融、投资等多个关键领域。同时,各地市也在国家和省政策支持下,积极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促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政策沟通。

设施互联互通稳步推进

设施联通是“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的基础,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 一带一路 ”建设中,广东省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着力提升与 “ 一带一路 ”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机场、铁路联通。广东省参与“ 一带一路 ” 建设的设施联通对接了中国-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中亚区域等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与 “ 一带一路 ”国家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形成。

五年来,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欧班列方面,2017年全年开通达到201列,实现每周4列的常态化运营,通达亚、欧9个国家13个城市;2018年上半年,广东中欧、中亚班列发运78列,同比增长20%。

在港口航运方面,广东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96个,开通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200余条,挂靠广东港口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350条,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与国际港口缔结友好港 64对,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结对 16对。

在航空运输方面,2017年全省机场客运量达到1.29亿人次,占全国航空客运量的11.3%,货运量 301.27万吨,相比 2013年分别累计增长了41.8%和32.9%。广东省航空运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非常紧密。2017年广东省出港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线共有 84条,占到全国出港直飞“一带一路”国家的 12.8%;广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执行航班近 9.6万次,承运旅客约1237万人。2017年,新开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24条,居全国所有省份第一位。

与海丝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不断加强

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广东全面推进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着力打造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国际产能合作格局。创设广东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并于2014-2017年成功举办了四届,共有近5600 多家企业参展,签订项目2500 多个、金额8000 多亿元。

一方面,推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落实。广东省政府与国家发改委签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框架协议,首期25个启动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中国-沙特吉赞产业集聚区被列入国家级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

同时,广东加快贸易便利化改革,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合作关系。五年来,广东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规模稳步提升,进出口总额由2013年的1791.6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2219.9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6.4%上升到22.1%。

双向投资也得到稳步提升。2017年,沿线国家在广东设立企业1008家,增长52.7%;合同外资174.8亿人民币,增长1倍多;实际利用外资31.2亿人民币,增长48.6%。广东企业在沿线国家新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18家,协议投资额26.4亿美元,都有大幅提高。

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近年来,广东省以增进互信、深化友谊、促进交流、推动合作为目的主动加强对外交流联系,逐步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对外人文交流机制。

截至 2018 年 4 月,广东与 “ 一带一路 ”国家缔结 66 对友好城市,居全国第四位。广东友城已遍及全球五大洲 61 个国家,已累计缔结 190 个友好城市。广东的国际“朋友圈”在不断地稳步扩大,与友城在经贸、教育、文化交流、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坚实。

一方面,广东省已同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签署了50 多项科技合作协议。同时,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先后与沿线的20 多个国家开展双边、多边文化交流合作,逐步提升广东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2015—2017 年,每年邀请太平洋岛国旅游业界组团参加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和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专门为太平洋岛国设立展馆,免费为其策划、布展,协助太平洋岛国做好在旅博会的宣传推广工作。

除此之外,广东与“ 一带一路 ”国家教育合作也有序开展。结合本省实际,实施 “丝绸之路 ”留学推进计划,设立“ 一带一路 ”留学生奖学金专项,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 1000 个奖学金名额,大力支持和鼓励广东高校增设“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急需的专业。广东高校还以海外孔子学院为纽带,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的各种活动,不断扩大在海外的影响力。目前广东共有 7 所高校在国外合作设立了 18 所孔子学院和 1 个孔子课堂,遍布亚、非、美、欧等各大洲。

近日,《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蓝皮书(2013-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对外发布,首次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总结研究,提出了推动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和措施。

蓝皮书内容包括总论、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支持、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广东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广东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相互投资、广东与“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广东“一带一路”境外合作平台建设、广东与“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广东在“一带一路”其他重要领域的合作、粤港澳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十个章节。

在政策层面,《蓝皮书》提出,应从四个方面提升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水平:明确各地市的定位,形成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合力;政策制定过程中加强与周边省份的互联互通,发挥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作用;加快制定促进信息互联互通的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重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创新,继续当好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在设施联通方面,《蓝皮书》建议,广东应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布局立体框架,建成面向 “ 一带一路 ”的物流网络。此外,应强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在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中的航空枢纽地位,加强引导珠三角地区机场差异化发展,缓解境内外繁忙机场时刻及保障资源紧缺,加强协调和规划解决国际航权资源紧张问题。

蓝皮书进一步提出,要以纪念广东改革开放40年为新的起点,践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合作深度;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深化经贸投资合作,积极促进资金融通,进一步提升对外合作园区和项目建设的精细化水平,深化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合作;加强共建“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强化广东企业“走出去”服务与保障支持,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风险评估与应对机制,全面提升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质量和成效,努力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好“两个示范窗口”的作用。

 

 

 

 

 

 

发布版面

开放·区域合作


主题

北部湾经济区增后劲促升级

发布日期

2018-11-07

 

 编者按

发展经济离不开项目建设,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是保持北部湾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要保持北部湾经济区在广西的龙头带动地位,加强项目建设、保持投资拉动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10月29日,记者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项目汇报会上获悉,今年经济区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良好。经济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的亮点经验是什么?2019年经济区重大项目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将采取什么举措保障项目建设优质完成?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A  好成绩来之不易

 “今年以来,北部湾经济区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有力推动经济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总体表现为‘一个总体平稳、三个良好’。”自治区北部湾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魏然说。

记者从自治区北部湾办看到这样一组数据:1-9月,经济区GDP增速同比增长7.3%,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经济区6市中,有5个市的GDP增速高于全区。

在经济运行基本面总体平稳的同时,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显示巨大的带动效应,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北部湾经济区为何能取得这些成绩?“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是保持北部湾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自治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一语中的。

记者了解到,前三季度,北部湾经济区使出了“四套组合拳”力推重大项目建设: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产业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融结合,引导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在强有力的举措推动下,如今北部湾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北海惠科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一期竣工投产,崇左南国铜业项目即将竣工;广西生态铝工业基地国庆前已正式开工,南宁富士康科技园、北海惠科智慧新城、钦州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防城港钢铁项目、玉林龙潭(柳钢-中金)不锈钢加工基地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或开工建设。

B  加快新通道建设

前三季度,北部湾经济区取得的成绩虽然喜人,但与全国其他类似区域相比,差距还在拉大。如何继续保持北部湾经济区在全区的龙头位置?

 “各市、各园区、各项目建设单位一定要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特点,进一步增强抓投资上项目的主动性、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牵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认真谋划好2019年重大项目工作。”自治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获悉,2019年,北部湾区域内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有石化、冶金、粮油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项目,又着眼长远,布局和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环保、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既有港口航道等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项目,又有围绕千亿级重大产业,配套园区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

在这些重大项目中,记者留意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被列在了重要位置。2019年,北部湾经济区快马加鞭加快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重点推进钦州港东站铁路集装箱办理站、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钦州港东航道一期等一批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标志性项目。积极打造以海铁联运为主干线,公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跨境铁路运输等一主多线的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加强和拓展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海铁联运班轮班列运行,在现有基础上加密北部湾港至重庆、甘肃、贵州、四川、云南等西部主要城市的集装箱班列,同时加强货源组织,确保实质性成效。

C  七个方面落到实处

2019年的目标已经明确,该如何确保项目投资工作落到实处?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项目汇报会上,为做好工作,在七个方面相关负责人给各市“支招” 。

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制,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推进工作组、一套具体推进项目建设方案的“三个一”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

建立重大项目库,实施滚动投资机制,形成项目储备机制和滚动实施的良性循环。围绕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补齐完善一批高水平的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高能级的产业集聚区,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建立三年滚动项目库。

优化前期工作流程,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在北部湾经济区积极探索推进“多评合一、多图联审”机制,不断完善重大项目联合审批“绿色通道”制度。

加强建设要素综合保障,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重大项目统筹扶持新机制。

狠抓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项目落地。按照“两围绕两瞄准”(即围绕优势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世界五百强和国内五百强等优势企业,瞄准沿海产业转移机遇)要求,组建招商专业团队,实施精准招商。

加强项目督促检查,促进重大项目投资增长。实行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月报制度,对北部湾经济区重大项目进行动态跟踪。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全面、立体反映经济区发展状况的统计体系。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海丝”蓝图 建海洋强国

发布日期

2018-11-21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海运大国,世界现代航海期待着中国方案。”天津海事测绘中心主任董江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心先后推出《北极航海地图集》、《航海保障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示意图》,正在编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航海地图集》等产品,将为航运企业拓展新航路提供重要‘攻略’。”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产生热烈反响。这一重大倡议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一条特殊的航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开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沟通东西、联通世界。这就是北极航道。“我们正在编制基于俄版航海图的中俄双语图,对北极西北航道沿线的重要城市、航道、水文等要素进行中文注释,此类图将成为航运企业开辟‘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行参考图。”天津海事测绘中心数据信息中心副主任杨龙表示。

据介绍,《俄版航海图中文注释》的编制,与前几年天津海事测绘中心随船考察北极航道有关。“当时有船员提出来,他们所使用的北极航海图都是俄文版本,很多重要的航海要素或地名记不住。”天津海事测绘中心数据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王昭说,为了确保船舶在北极航行时的安全,中心启动了《俄版航海图中文注释》的编制工作。

而在更早之前,2015年10月29日,我国首部全面反映北极地区相关航行知识的大型综合性图集——《北极航海地图集》也由他们编制出版发行。该图集由“序图、北极概况、北极航道、北极港口、北极海图目录、北极助航资源和附录”7部分组成,内容涵盖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航道、港口、海图、助航与搜救服务、极地航行要点、法律体系、国际组织等内容,达到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该图集成为航运企业开拓北极航道最全面、权威且实用的航行“攻略”,荣获2016年度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

相关专家表示,该图集的发行,不仅为北极地区的航行船舶提供准确、详实的航海保障信息,对于政府决策、航运企业运营和北极地区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本图集很新很实用,对于我们未来开辟北极新航线有很大的帮助。”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北海航保中心赠送的图集时高兴地说。许多读者在网上看到图集出版发行的新闻后,纷纷打来电话咨询购买。

除了为“冰上丝绸之路”服务外,天津海事测绘中心还陆续推出了《航海保障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示意图》和《三维光栅裸眼3D北方海区图》等产品,为交通运输行业感知国家战略、融入地区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编制的《航海保障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示意图》响应了行业亟需全面反映“一带一路”倡议地图产品的呼声,是落实海事测绘“由浅蓝走向深蓝”要求的重要举措。该图运用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全景式地展现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构建,形成了行业内首张大视角、全景式反映交通运输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图产品,是海事测绘行业服务“一带一路”信息汇集和展示平台。

服务国家战略,天津海测中心永不停歇。“我们正在编制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航海地图集》,是国内第一本以航海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反映海洋战略、航运经济的综合性地图集,目前已完成总体设计和样图编制工作。”王昭介绍说。

此外,今年5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航运地图集》出版发行,该图集展示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航运产业的建设成果,以及海事航保为北方海区航运经济发展提供的综合性航海保障服务,为京津冀航运资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合作共赢提供了第一手的翔实资料。“图集的出版有利于读者对京津冀区域内国家的大政方针、经济发展规划形成总体认知,可为相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科学管理、宏观决策、资源利用、开发建设、宣传教育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资料。”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表示。

 

 

发布版面

观点


主题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发布日期

2018-11-26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合作、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主张。当前,绿色“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重点议程之一,并将在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首先,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能够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着以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巨大资源环境压力,加之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总体脆弱,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提高“一带一路”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能力建设,切实克服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项目环境管理与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参与不高、认识不深的难题。只有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环境风险,切实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和支撑作用。

其次,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能够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随着国际合作项目落地生根,沿线国家和民众,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聚焦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沿线铁路、公路、水运、能源、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领域短板,不仅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奠定基础,而且为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前进方向。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新理念,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不断进步。

第三,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能够推动国际合作和发展事业持续深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全球化进程不仅面临单边主义的严重挑战,而且面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新型全球发展倡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深化全球多边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国际环境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利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注入了新动力,不仅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而且促进区域合作走深走实,推动国际合作持续深化。

中国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示范。在全球环境治理中,中国发挥了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角色,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不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事业不断向前迈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携手开启北部湾城市合作“黄金时代”

发布日期

2018-11-27

 

 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城市合作组织成立以来,“朋友圈”持续扩大,合作领域持续深化,已在交通、产业、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社会民生与政府治理等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如今,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多个重大国家级战略降临北部湾,北部湾城市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进入新时代,湛江与北部湾兄弟城市一样,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历史新机遇。一是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5条高铁、6条高速、1个国际机场、1条半岛滨海旅游公路加快推进,一个拥有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现代化快速立体交通体系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二是大工业格局初步形成,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德国巴斯夫精细化工一体化等一批超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一个世界级绿色高端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基地正在快速形成。三是大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中船重工、招商局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已形成“看好湛江、投资湛江、发展湛江”的良好态势。

北部湾是一个大家庭,北部湾各兄弟城市地理位置相邻、人文语言相通、交通网络相融,具有天然的合作基础,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建设繁荣开放的北部湾城市群符合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建议:一是深化产业合作,加快制定《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实施方案》,加快谋划“琼州海峡经济带”,积极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二是深化交通合作,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港口、机场等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三是深化全方位合作,强化人文、教育、医疗、体育、旅游、文化、科技和生态治理等领域全方位交流合作。

“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交越深”,北部湾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让我们心手相连,密切合作,以新的更大作为,携手开启北部湾城市合作的“黄金时代”。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北海:承“一带一路”使命 书“向海经济”华章

发布日期

2018-11-30

 

濒临北部湾、三面环海、滩阔浪涌,广西北海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海洋为北海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在改革开放40年的沧海航行中,北海充分发挥优势,抢抓重大机遇,在探索中不断深化和扩大开放,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小城发展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一方面传承“古丝路”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承载新时代“一带一路”的期许,北海正亲历打造“向海经济”,书写海上丝绸之路新华章。

守护历史文脉

传承丝路精神

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一只青绿色的陶壶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表面的青釉虽有些许脱落,但依然艳丽。

 “这是一只出土于合浦的东汉晚期波斯陶壶,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一件波斯陶壶,成为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佐证。”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吴荣玲向游客讲解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时指出,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北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对文物的深入挖掘和保护。吴荣玲介绍,目前博物馆内部分文物正在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进行修复,也有部分文物正在参与全国文物巡展。

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见证着北海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的灿烂历史文明。吴荣玲说:“博物馆既守护着这一份源远流长的文脉,也传承和发扬这一份宽广包容的丝路精神,让今人继往开来,写好新时代向海之路的新篇章。”

开放对外港口

联动海陆经济

向海经济的建设必须依托港口。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考察期间,对广西北部湾港的建设发展给予了肯定与厚望,寄语北海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向海经济”,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2017年6月23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广西北海港口岸扩大对国际航行船舶开放的公告》,广西北海口岸扩大对国际航行船舶开放,标志着北海港口岸对外开放的大门正式开启。

北海港铁山港区是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北海港分公司所辖作业区,是广西北部湾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铁山港作业区经理伍君贵介绍,北海港口岸对外开放以后,铁山港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及世界各国的合作开发,外贸进口印尼、菲律宾的镍矿,澳大利亚的煤炭,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巴西、智利的木浆;外贸出口至印尼的石油焦,至越南、日本的散豆粕,至东南亚、东欧的成品纸等。今年1—7月份,铁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17.3万吨,同比增长12.54%,其中集装箱11.04万TEU(注:国际标准箱单位),同比增长50.04%。

“与北部湾其他港口相比,铁山港的主要经济腹地为临港企业、桂东南及桂中南地区。”伍君贵表示,“这有效带动了内陆的经济腹地与海上经济的联通。”

目前,北海港公司正在加快完善各港区布局,着力港口建设管理,构建互联互通大网络。同时也加速推进铁山港区建设,将铁山港区打造成为综合性港口及辐射桂东南、桂中南的主通道。

发展高新技术

向海拓展影响

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广西北海工业园区抢抓机遇,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已有7大电子信息产业园先后在园区建成开园。

三诺、冠捷、冠德、惠科、朗科、硕华等一大批知名电子企业相继入驻,园区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食品药品、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为辅的产业布局。园区的产业产值,从2008年的36亿元,到2017年的870.79亿元,9年增长了24倍。

“北海是广西首个同时具备高速公路、高铁、航空和海运的城市,这样的交通条件对我们的发展十分有利。”广西惠科科技有限公司管理部主管卢慧娟说,临海优势是使其电子产品外销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优势。

“目前,我们有来自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北美地区的订单,其中东盟国家是我们主要的出口市场,占总市场的三分之一。”卢慧娟说,惠科的产品在东南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其中,性价比是惠科在东南亚市场竞争的主要优势之一。惠科希望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提升出口产品价值,向海外拓展中国电子产品的影响力。

此外,卢慧娟表示,惠科正在考虑结合广西作为跨境劳务试点的相关政策和北海的区位优势,开展跨境劳务,深度发展向海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

重视持续发展

傍晚,阳光斜照,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几十只白鹭在近海处挥动着翅膀,一番回旋后,栖息在了金海湾红树林中。除了白鹭,与红树林共同分享着这份生态和谐的,还有百种鸟类、昆虫、贝类、鱼、虾、蟹等生物。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管理有限公司接待部副部长俸凤介绍,生物多样性越丰富,代表红树林被保护得越好。目前,金海湾红树林景区正在和北海市林业部门及红树林研究中心合作,采用生物及物理方式治理红树林的病虫害。

金海湾红树林景区还成立了一支巡逻队,每天巡逻,防止人为踩踏红树林。同时为了防止渔民赶海时对红树林幼苗造成破坏,还专门设置了一条赶海通道。除了这些保护措施,景区里为提高游客生态保护意识而进行的知识讲解,对红树林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1月,北海市颁发《北海市红树林保护条例》,为红树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保护红树林是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海洋正是向海经济发展的基础。重视生态保护,才能实现向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北海,通过文化、经济、科技和生态的全方位展示,告诉世界,它把传承千年的丝路使命铭记心中,并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世纪海上丝路新华章。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合力打造向海经济

发布日期

2018-11-30

 

“打造北部湾开放新高地,共享自贸港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第十次成员大会暨北部湾城市合作组织第二次大会11月26日在海口举行。紧抓海南自贸区(港)发展机遇,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成为各地共识。

广西北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黄江表示,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决策,为北部湾城市群及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所有城市进一步开放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海口市长丁晖建言各方要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入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他表示,将积极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综合监管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创新,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北部湾各城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粤港澳大湾区是北部湾各城市发展的重要依靠。我们要把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重点,充分承接大湾区的溢出效应,强化与泛珠三角各省区合作交流互动,推动合作共赢。

在会上,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进产业合作发展、共同发展文化旅游、加强体制机制对接、合力打造向海经济、共同推动公共服务同城化、共同加强面向东盟的国际合作等成为各地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阳江市市长温湛滨建议,北部湾城市群各方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强化交通规划对接,加大交通建设投入,使区域内的交通畅通、立体、成网。同时,联合推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港口航运向东联接广州、深圳,向南联接海口,向西联接南宁,并以此更好连通国内交通枢纽城市和热点城市,构建北部湾城市群连接国内外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

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志晖建议,以文旅融合撬动开放发展。在旅游合作不断成熟的基础上,组建北部湾滨海旅游城市联盟,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龙头,与北部湾城市群串珠成链,打造独具魅力的北部湾旅游国家品牌。

湛江市市长姜建军建言深化产业合作,加快制定《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实施方案》,加快谋划“琼州海峡经济带”,积极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

丁晖表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体制机制,各方要突出共同利益所在,率先在重大规划协调、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对接等方面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比如,积极搭建统一招商平台,大规模举办联合对外招商推介会,抱团发展;畅通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渠道,推进异地就医医保统一结算;推进一体化的电子支付结算系统,免收异地取款手续费;加快建立公共技术平台、融资平台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机制,等等。

当天的会议还签署了北部湾城市海洋合作、环境保护、交通港航等6项合作框架协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