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卡号/身份证号 Library Card/ID No. 密码 Password
湛江市图书馆电子剪报
湛江市图书馆2019年4月剪报

发布时间:2022-09-11 09:22:26 点击数:

分享到:

海洋篇

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近10%

崛起,支点立在海洋——专家谈江苏海洋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构建全球海洋治理研究体系

浙江新设2个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顺利落地

海洋GDP8万亿元 海洋产业稳步增长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引擎”作用持续发挥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加快海洋强国建设

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经略海洋筑梦深蓝 多元创新发力时尚

钢铁篇

三宝钢铁:绿色钢城谱新篇

降低京津冀钢铁总量提上日程

陕鼓动力与宝钢湛江钢铁公司共建智慧钢厂

行业下行压力显现 工信部今年将重点检查钢铁产能置换

钢铁业今年要警惕新一轮“围城”

钢铁行业稳运行将成重中之重

我国钢铁消费仍存在待开发的潜力

全球钢铁原料需求结构将迎来较大调整

高标准助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世界钢铁协会预计2019年全球钢材需求同比增长1.3%

石化篇

全球最大石油石化公司诞生

广州石化启动仓储业务规范项目建设

石化产业十年振兴:向全产业链绿色化进发

宁夏石化开发功能性肥新产品

巴陵石化:狠抓创新建设一流化工材料企业

中国石化首次进入阿曼炼化工程市场

唤醒沉睡数据 打造石化“智能+”

兰州石化全力攻坚助推高质量发展

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尚需引导规范

茂名石化生产树脂新品占比近八成

造纸篇

陈克复:与造纸污染过招40

中顺纸业再扩能10万吨

科学利用废纸 助推造纸业绿色发展

以清洁生产促造纸业可持续发展

利树集团:“绿”字当头谋发展

新型环保石头纸发展空间巨大

用了他的成果,造纸企业从此摆脱“污名”

其它

融入“一带一路” 广东拥抱开放新机遇

200家企业入驻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

北部湾经济区:一季度经济发展稳中趋好

习近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行

积极响应,民企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近10%

发布日期

2019-04-01

 

本报讯 3 27 日,从博鳌亚洲论坛2019 年年会“海洋:最熟悉的‘陌生人’”分论坛传出消息,2018 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8.3 万亿元,同比增长6.7%,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10%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会上介绍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海洋经济是典型的开放型经济,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他指出,海洋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就业创造了广阔空间。2018 年全国涉海就业人数达3684 万人,在沿海省份,平均每10 个就业中有1 个涉海就业。

针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王宏表示,将继续推进海洋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推动海洋渔业、船舶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滨海旅游业、海上观光业、休闲渔业等海洋服务业;加快发展海水淡化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制药、深海油气等海洋新兴产业。

此外,中国还将推动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优化海洋经济的空间布局,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从突破关键技术、开发优势产品、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三方面发力。

 

 

 

 

 

 

 

 

发布版面

聚焦


主题

崛起,支点立在海洋——专家谈江苏海洋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4-01

 

 

江苏沿海地区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优质的港口资源和滩涂资源。同时,江苏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科技资源,也成为沿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以来,江苏海洋生产总值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由2009年的2717.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21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2.98%,比全省同期GDP平均增长率高2.1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4%,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 本报记者 张向冰

优化沿海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纵观江苏沿海高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如何优化沿海地区创新平台布局,并充分发挥重大平台对创新发展的承载和支撑作用,是摆在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江苏省沿海发展智库研究员郝宏桂表示:“深度整合并融合国内外省内外涉海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人才,培育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重点的智慧产业,建设有江苏特色的海洋创新模式,注重区域科技深度合作,以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生产为主攻方向,加强与上海、南京等地科研机构技术合作共同开发,侧重于技术消化吸收与生产环节,对实现江苏海洋经济跨越发展大有裨益。”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蒋昭乙表示,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与上海的科技创新合作,推动苏沪合作共建国际化创新平台,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深入推进科技兴海,围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从昔日海洋经济“洼地”,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身,江苏离不开发挥临海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以产业园区、生产基地为载体,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渔业为重点的产业新体系,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沿海产业集聚发展带,特别是要推进海洋经济科技园区、重大载体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各自的优势。”郝宏桂说。

对此,蒋昭乙认为,应依托沿海经济带制造业基础优势,立足海洋特色资源和海洋开发需求,积极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海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实施海洋生物医药技术重点突破计划,积极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筛选、重要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基因组及功能基因工程,大力开发新型海洋蛋白、多糖、多肽类创新药物和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制品,积极开发海洋功能食品、化妆品和海洋生物材料。加快海洋船舶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以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三大主流船型为重点,提高海洋船舶研发设计能力,加快发展液化天然气船、海洋工程辅助用船、多功能海洋工程船、海上风电安装船、豪华邮轮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智能航行系统、船用柴油机、电力推进系统等关键部件,推进军民船舶装备科研生产融合发展和成果共享。

沿海发展规划 确定方向目标

江苏沿海发展规划指出:江苏沿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环保装备等行业。培育全国重要的医药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优化能源产业布局,改善能源结构,形成以风电和核电为主体、生物质能发电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鼓励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提高零部件研发设计和生产加工能力。到2020年,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发电(含核电)装机占江苏沿海地区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

郝宏桂认为,构建沿海新兴产业体系,首先要探索现代海洋产业生态发展新模式。新模式可采取差别化战略,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客观分析江苏沿海地区自然资源基础、消费需求,避免低水平的盲目模仿,不能用环境换效益。发展方式与创新机制相结合,发展传统海洋优势产业;加大海洋科技创新的资金与科技力量投入,以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由外延扩大向注重产业质量转变,由分散化碎片化向集团化规模化转变,由传统海洋产业模式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由同质化向差别化的战略转变,建设良种化、集约化、生态安全的产业发展模式。

蒋昭乙认为,江苏沿海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海洋经济发展重心要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以海水利用、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和海洋工程等技术为依托,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积极发展海水淡化、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海洋产业。以港口、港区和港城开发为依托,积极推进港口集运输通道、内陆和沿海开放口岸以及港城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进而带动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科教服务和港口贸易等海洋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发展规模化和标准化水产品养殖基地,延伸发展保健品和冷鲜食品等水产品精深加工业。

构建陆海生态安全新格局

促进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和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构筑以陆海生态控制区共同保育,生态廊道良性交互,山地、丘陵、平原、海岸、海域共同支撑的陆海生态安全体系,是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重要、敏感、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纳入海洋生态红线区管制范围,全面实施红线区开发活动分区分类管理,推进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代表性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

蒋昭乙表示,应建立以典型珍稀动植物为重点的天然生态保护带,加强陆海统筹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强化生态修复,健全跨陆海生态监测和管控机制,促进陆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基本形成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应积极实施海洋产业低碳循环发展的新举措,统筹近岸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加强近海海洋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促进现代海洋产业向低碳经济模式发展,抓住江苏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机遇,拉伸海洋产业链条,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引进适当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海洋经济系统形成稳定的动态结构。”郝宏桂说。

 

发布版面

理论


主题

如何构建全球海洋治理研究体系

发布日期

2019-04-02

 

近年来,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进程不断深入,学术界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构成、面临的挑战、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路径以及若干具体的治理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作者认为,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普遍存在着研究主题重叠、研究方法单一、理论深度不够等缺陷,特别是简单地借鉴或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式,难以完全契合海洋的连通性、广阔性、复合性等自然特性及其所具有的安全、环境、政治等社会属性,导致既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的有效性也大受制约。毫无疑问,对某一主题或学科开展学术研究的前提,便是构建起系统完整、相互衔接的研究框架体系,并在这一大的框架体系下来分析具体的问题。作者提出,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研究应着重从三个层面展开。

全球海洋治理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全球海洋治理并不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抽象概念,有其特定的边界范围。从事相关研究的基本前提是准确界定全球海洋治理的内涵与外延等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具体而言,这一部分的研究包括宏观的方法论研究维度和微观的理论问题研究维度两个方面。所谓方法论的研究,即探讨应从何种角度、何种路线来展开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研究。例如,可借鉴全球治理研究中的“国家中心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研究范式,构建起针对海洋的新型研究范式和方法论体系。

而微观的理论问题研究,则是对构成全球海洋治理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探究。在这一研究维度中,主要涵盖以下三类前后递进的内容:一是确定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基础,如治理理论、全球治理理论、多层治理理论、全球公共产品理论等;二是明晰全球海洋治理的内涵及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规制、目标等;三是在此基础上讨论全球海洋治理的价值、模式、运行方式以及其与全球治理其他领域的相互关系等重要内容,从而拓展全球海洋治理的外延,丰富其理论研究体系。

总体来看,这一部分居于全球海洋治理研究体系的顶端,规范性与抽象性的特征明显,既统领着全球海洋环境治理、全球海洋安全治理等具有从属关系的次级领域,也对现实中的实践活动起着指引作用。

全球海洋治理的实践态势研究

全球海洋治理是处于时刻变化之中的,这种变化既包括积极的、正面的发展,也可能会伴有消极的、波动性的挫折。因而,对全球海洋治理的实践态势进行持续的追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全球海洋治理研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研究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的治理动向。即从治理主体的角度出发,以时间为纵向尺度,以国别为横向尺度,梳理出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德国、英国、法国等)、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海洋强国或地区组织在近年内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最新政策纲领和实践行动,总结出各自的参与特点,并从中提炼出可供我国参考借鉴的有益经验。

二是要研究全球海洋治理重点领域的发展变化。即从治理客体的角度出发,分析全球海洋治理主要治理领域的最新变化,包括治理体系的变迁、国际制度的演进、国际海洋法治的建设、重大全球海洋问题的治理效果等,特别是要重点关注极地、深海、海洋环境、海洋安全、海洋经济等重要领域的治理情况,在掌握充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进而推导出全球海洋治理可能的发展趋势。

三是要研究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即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全球海洋治理在现实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如全球海洋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治理体系的不完善、大国主义与强权政治依旧存在、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与民主性缺失等,并探讨导致这些困境的多种因素,以提出有效的应对路径,推动全球海洋治理的不断完善与健康发展。

上述三个方面处于全球海洋治理研究体系的中观层面,兼具理论性与实证性,既体现并丰富着全球海洋治理的一般理论,也开启了由整体到个体、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路径,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方案研究

 

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最为具体,现实性最强,也是目前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方向。其主要内容为,立足于中国,在构建理论体系与分析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国家方案。按照由抽象至具体的研究思路,该部分包括三个层次的子课题:一是中国特色全球海洋治理观的构建;二是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基本原则与角色定位;三是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对策建议。

首先,应研究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海洋治理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实践的方向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因而,应提出并阐释新时代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海洋治理观。这一治理观既要契合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根本目标,又要与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正确义利观、总体安全观等多种具体理念相互呼应、一脉相承,更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应当包括中国特色全球海洋治理观的内涵、表述、特征、思想来源、构成、价值等问题,以及践行该治理观的原则、路径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其次,应研究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基本原则与角色定位。中国特色的全球海洋治理观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搭建起了宏观的理念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应当凝练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若干基本原则,如坚守底线原则、合作共赢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而行原则等。这些原则设置的科学与否以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遵守,将会深刻影响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程度。此外,应当准确界定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角色和地位,如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完善者、全球海洋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全球海洋法治的维护者、全球海洋争端的调节者,等等。只有明确了参与的原则与自身的定位,才能设计出卓有成效的治理方案。

最后,应研究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行动方案。即设计出一套涵盖各个子系统、各个领域的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微观方案,并论证其可行性与预期效果。这一部分的研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应当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重点和现实中的实践需求而有所取舍。例如,包括国家管辖海域外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协定在内的多种法律规制是当今全球海洋治理最为重要的进程之一,也是拓展中国国家利益的重点方向,相关学者应围绕此问题展开充分且有针对性的研究,用以指导实践。概括而言,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何构建并优化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多种机制、讨论中国应当积极参与的重点领域、明确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若干策略、分析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具体路径等。

总而言之,通过构建起系统完整的全球海洋治理研究体系,应实现5个目标,即把全球海洋治理的基本理论问题辨清楚、把全球海洋治理的最新进展摸清楚、把中国特色全球海洋治理观讲清楚、把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订清楚、把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行动路径理清楚,从而发挥理论指引实践的功效,推动中国更加深度地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为全球海洋治理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浙江新设2个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9-04-09

 

近日,浙江省政府分别批复同意建立舟山市东部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温州龙湾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根据批复,舟山市东部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总面积16.89万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4.35万公顷;温州龙湾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总面积2294.82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733.54公顷。

浙江省政府在批复中要求,舟山市政府要按照海洋特别保护区有关规定,编制实施保护区总体规划,严格落实重点保护区保护制度,加强邻海基点及周边无人岛礁群相关资源的保护,禁止实施与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活动;加强适度利用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管理,不得破坏海域和海岛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加快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温州市政府要加强河口沙洲地形地貌、红树林湿地、鸟类、潮间带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禁止实施与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活动;加强适度利用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管理,加强生态整治与修复,防止、减少和控制保护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顺利落地

发布日期

2019-04-12

 

记者昨从深圳市财政局获悉,深圳日前组建了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这也是深圳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首个落地的基础设施类子基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紧紧围绕规划纲要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建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全力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据悉,目前正在推进的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项目位于珠三角东岸中部、大空港规划区西北部,已获国务院审查同意,并取得国家海洋局的海域使用权证书。建设过程中,深圳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有效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深圳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一期)日前完成合伙企业协议签署,成立深圳市瑞桐海洋产业基地建设结构优化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一期基金规模40亿元。

 “基金采用结构化设计,整体规模远期将达到125亿元,将全部投资于深圳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项目前期围填海及土地熟化工程。”据深圳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期基金在募集过程中吸引了多家实力雄厚的社会资本方,经过多轮磋商、筛选比较、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一期基金地合伙人为农银投资、工银金晟、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宝安区政府引导基金、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市海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据悉,一期基金将遵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按照市场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方式设立,政府及政府方出资代表不对项目融资提供担保及还款承诺。且一期基金合伙企业协议签署完成后,各方资金将于近期陆续实缴到位;同时,海洋产业基地二期基金将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在今年内启动募资工作。

 

 

发布版面

时评


主题

海洋GDP8万亿元 海洋产业稳步增长

发布日期

2019-04-12

 

本报讯4 11 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18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据初步核算,2018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3415 亿元,比上年增长6.7%,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

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640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858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916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7.0%58.6%。据测算,2018 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684 万人。

2018 年,我国海洋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其中,海洋电力业发展势头强劲,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海洋生物医药业快速增长,科技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海水利用业较快发展,产业化步伐逐步加快;海洋渔业生产结构加快调整,海洋捕捞产量减少明显;滨海旅游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海洋旅游新业态潜能进一步释放;海洋交通运输业平稳较快发展,海洋运输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海洋油气业平稳发展,生产结构持续优化,海洋天然气产量再创新高,海洋原油产量同比继续小幅下降;海洋矿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增加值企稳回升;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盐业转型升级走向深入,增加值同比有所下降。

2018 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6219 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0%,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4%;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4261 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1%;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2934 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

公报中海洋生产总值和各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各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及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按现价计算。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发布版面

时讯


主题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引擎”作用持续发挥

发布日期

2019-04-12

 

本报讯4 月11 日,自然资源部公布《2018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就《公报》相关内容作出解读。

何广顺表示,2018 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积极稳妥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海洋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海洋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持续发挥,海洋服务业“稳定器”功能更加突出,海洋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涉海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力度持续加大,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持续发挥。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8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3 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相当于2017 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14 位的西班牙。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 年到2018 年,平均每6 年翻一番。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保持稳定,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0 多年保持在9%以上。2018 年海洋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0.1 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4%,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6 个百分点。

海洋服务业“稳定器”功能更加突出。海洋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18 年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7.0%和58.6%,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连续8 年稳步提升,拉动海洋生产总值增长近5 个百分点,贡献率超过70%。滨海旅游业仍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最大拉动力,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3.5%。

海洋经济新动能不断成长。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8%、9.6%和7.9%。其中,重点监测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7.5%;海洋电力业发展势头良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2018 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同比增长55.2%;海水利用业较快发展,《海水淡化产品水水质要求》等行业标准发布实施,我国企业中标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海水淡化项目,产业标准化、国际化步伐逐步加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涉海企业效益提升作用明显。海洋经济去杠杆、降成本效果明显。2018年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0%,同比降低3.6 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78 元,同比减少1.7 元。涉海企业效益总体上升。2018 年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0.7%,比上年同期提高3.2 个百分点。

海洋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我国海洋钻井平台的设计和集成技术基本达到国外同等技术水平,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蓝鲸1 号”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平台。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兆瓦级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稳定发电并网运行超过22 个月,累计发电量超过123 万千瓦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一批高科技含量工程、产品和装备陆续投入使用。港珠澳大桥完工通车;国内自主研发的治疗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甘露寡糖二酸(GV-971)”正式进入上市审评阶段;“海洋一号C”卫星、“海洋二号B”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成功发射,将大幅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力度持续加大。2018 年自然资源部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转化成有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的力度,化解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3 万多亩,累计修复海岸线140 多公里、滨海湿地近5 万亩。

 

 

 

 

发布版面

经济学


主题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加快海洋强国建设

发布日期

2019-04-17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77611亿元,比上年增长6.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到3657万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极作用愈发显著。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切实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需要努力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蓝色经济新业态。

让海洋经济“走向深蓝”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是指通过发展深海养殖、深海矿产开采等高科技新型深蓝产业,将海洋经济空间由传统陆海二维空间拓展至深远海域的海面、海中、海底的三维蓝色空间,优化海洋资源开发格局,统筹陆海资源配置和海洋经济总体布局,推进海洋经济“走向深蓝”。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蓝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空间利用仍集中于近岸近海区域的问题。

一是远洋捕捞困难重重。远洋捕捞作为资源型战略产业,是我国蓝色经济空间拓展的典型产业,面临着由近海走向远海过程中的诸多典型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捕捞日渐衰退,远洋捕捞也陷入困境。根据《2018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7年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为1112.42万吨,其中远洋捕捞产量为208.62万吨,远低于同年2000.70万吨的海水养殖产量。由于国际社会对于公海渔业资源的管理日益严格规范,我国远洋渔业的作业空间严重萎缩;加上国内远洋捕捞门槛提高,大批不符合标准的远洋捕捞船被淘汰,且缺乏专业的远洋渔业人才,我国远洋捕捞发展严重受限。

二是深海养殖方兴未艾。海水养殖业是我国“蓝色粮仓”战略的重要支点。当前,我国海水养殖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以面积换产量”的传统粗放型海水养殖已经难以为继,养殖生产效率远远落后于挪威、加拿大、法国等海洋渔业强国,且面临着严重的海水富营养化、养殖病害频发等海洋环境问题。建设深蓝型海洋牧场,发展深海养殖成为“耕海牧渔”的客观需要。近年来,随着深水智能网箱、养殖工船、“冷水团”养殖等新型养殖技术和养殖工具的出现,发展深海养殖已经由设想变为现实。

三是深海矿产开采潜力较大。深海矿产开采承载着蓝色经济的未来,是世界各海洋强国勘探开发的重点。与其他深远海资源相比,海洋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更为密切,特别是多金属结核资源,是我国迫切需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大洋海底资源勘查活动,历经50余航次的大洋科考,已在深海矿产勘探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当前,我国在太平洋CC区、南印度洋等海域共拥有四个国际海底专属勘探矿区,涵盖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铁锰结核三个矿种,开采潜力巨大,但目前我国深海矿产开采产业仍处于资源调查和技术储备阶段。

探索开发深远海资源

当前,国际海洋强国的蓝色经济空间拓展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世界海洋强国纷纷采取措施,探索开发深远海资源。

一是依托本国海洋空间规划,落实国家海洋战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海洋强国基于本国国情,制定海洋空间规划。美国颁布了《美国国家政策》和《21世纪海洋蓝图》,结合《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各沿海州的海洋空间规划等具体发展战略,形成了涵盖“国家—区域—州”三级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

二是强调海洋开发管理。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推行海洋综合管理。加拿大推出新《海洋法》和《加拿大海洋战略》,制定海洋行动计划作为协调和实施空间拓展活动的总体框架,指导本国蓝色经济空间拓展有序推进。澳大利亚颁布《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澳大利亚21世纪的海洋发展战略,通过建立海洋产业园,加速深蓝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市场化转换,培育蓝色经济新业态。

三是重视深海技术储备。得益于成熟的海洋科技政策,国际海洋强国在深远海空间拓展领域的技术吸收、转化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上存在明显优势,特别是在深水养殖、远洋特种船舶制造、深海矿产开采、深海石油钻探等方面储备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例如,2001年,日本出台《新世纪日本海洋政策基本框架》,设定了成为海洋科技大国的发展目标。在实践中,日本一方面依托“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等机构,借助新式科考船、深潜器和先进的深海勘探技术,开展远洋科考活动;另一方面鼓励涉海科研院所参加国际海洋合作,先后参与了全球海洋观测网(ARGO)、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等项目。

发展蓝色经济新业态

新形势下,我国加快蓝色经济空间拓展步伐,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要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其一,制定海洋空间规划,落实蓝色经济空间拓展任务。在“海洋强国”战略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顶层设计指导下,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空间规划;同时加强蓝色经济三维空间拓展研究,尽快形成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系统有序的蓝色经济空间拓展战略决策方案。

其二,发展蓝色经济新业态,培育海洋经济新动能。在实践中,可选取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深海矿产开采等蓝色经济新业态,分别在海洋经济区(例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专属经济区(例如海南省三沙市)和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例如太平洋CC区)等典型区域,进行探索性开发和示范性应用,培育海洋经济新动能。

其三,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速深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基础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在深海开发、远洋探测、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科技项目,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强化海洋创新链平台构建,营造适宜创业的外部环境,加速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空间多标准分析的我国海水养殖业空间布局优化决策:方法及应用”(7167325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15JJDZONGHE02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发布日期

2019-04-19

 

本报4月18日讯 记者今天从青岛蓝谷管理局了解到,由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科技部、工信部有关部门专家领导组成的专家组日前评估通过了《青岛蓝谷打造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

据介绍,该专家组对方案把脉指路,肯定了蓝谷“以集聚海洋科研教育资源,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引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为主要示范任务”的定位,并对蓝谷重点突出海洋科技创新、示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和视察青岛蓝谷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发起海洋攻势中“海洋科技创新引领”的要求,蓝谷启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谋划工作,编制完成《青岛蓝谷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按照方案规划,蓝谷将深挖海洋科技创新资源潜力,进一步聚焦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努力将蓝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同时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不断促进国内外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集聚,为推动国家、地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蓝谷贡献,建设打造“世界蓝谷”。

据悉,截至目前,蓝谷已签约落地“国字号”科研平台和高等院校40余家,汇集高端人才5000余名,各类科研创新平台超50家,中国首个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等20余个重点项目投入使用,可燃冰钻采船基地、华录青岛海洋大数据产业基地等30余个项目正加快建设。

 

 

 

发布版面

专版


主题

经略海洋筑梦深蓝 多元创新发力时尚

发布日期

2019-04-30

 

春潮涌动,万顷碧波。一艘艘“深海利剑”劈波斩浪,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青岛。国际海洋名城青岛迎来了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的光荣时刻,人民海军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青岛更在激扬的时代节奏中,舞动蓝色风帆,踏上了经略海洋的新征程。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产城融合,努力把青岛打造成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之城。青岛,对标深圳,人们同样期冀实现时尚元素与产业资本、城市规划设计的完美融合,依托品牌的创意打造和影响力,重塑城市时尚品格。

逐梦深蓝,青岛舞动蓝风帆

在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海洋把人类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当海上阅兵的澎湃豪情还在人们心中激荡时,青岛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已经迈出新步点。

海洋科技引领,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青岛海洋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突出。全市涉海科研机构26家,占全国19%,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占全国33%,全职涉海两院院士约占全国28%,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字号”科研平台为引领,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基础,在全球诸多海洋科技领域逐步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贡献出了“中国智慧”。

海洋产业转型,涌现蓝色经济活力。

2018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327亿元,同比增长15.6%,占GDP比重27.7%。今年春天在全市动员起来的一场“海洋攻势”,正在解锁青岛海洋新动能,推动青岛蓝色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青岛海洋经济正在加速渗透进制造、渔业、医药、科技、服务、教育等众多行业,形成以海洋交通运输、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为代表的海洋传统产业,与以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涉海服务业、海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并行发展的基本格局。

海洋文脉滋养,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美丽海洋。

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和滨海文化旅游名城,是青岛人不懈的追求。多年来,青岛坚持陆海统筹、湾区统筹、河海共治,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遗余力地亲海、护海,蓝色经济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前不久,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相关报告,胶州湾水质优良海域面积占胶州湾总面积比例为73.7%,比五年前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以海为媒,青岛坚持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让蓝色疆域更加富饶,让更多人共享海洋福祉。

多元创新,青岛打造时尚之城

青岛,又被誉为“东方瑞士”,欧陆风情的历史风貌,温润宜人的海洋性气候,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观,丰厚多彩的人文底蕴,令这座城市洋溢着时尚而又浪漫的独特风情。

在青岛,曾经诞生过多个中国第一:开办了中国人经营的第一家电影院,上映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中国第一个有汽车的城市,建设了中国第一条公路,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火车机车和第一瓶矿泉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帆船俱乐部,建设了亚洲第一个海洋馆等。

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创新思想在这里碰撞、智能科技在这里集聚,构筑起充满生机、开放进取、品质卓越的时尚之城。

己亥新春,《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两部登顶贺岁电影票房榜的现象级国产科幻电影横空出世,它们共同的置景拍摄地——青岛成为焦点。2017年,青岛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电影之都”,打造全球最大全产业链影视基地。

时尚是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青岛,国际时装周、国际啤酒节、国际管乐艺术节、国际帆船周、海上马拉松等大型活动每年轮番上演,让这个城市处处弥漫着时尚气息。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举办,让多元文化、创新思想、智能科技在此集聚、融合,青岛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繁衍出的时尚因子正跃跃欲动,构筑起充满生机、开放进取、品质卓越的时尚之城。

 



发布版面

攻坚


主题

三宝钢铁:绿色钢城谱新篇

发布日期

2019-04-01

  

三宝钢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是一家以钢铁生产和销售为主,集科研、国际贸易、金融、物流产业园、新材料、新能源于一体的钢铁企业。公司占地面积约3000余亩,厂区绿化率达到40%以上;拥有固定资产80余亿元,员工3000多人。

近年来,三宝钢铁始终贯彻“环保先行”的理念,面对烟尘治理、景观绿化,公司没有止步。公司大量种植树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森林里面找企业、企业里面看森林”,厂区绿化率从五年前的20%提高到目前的40%,生产环境大为改善,连续多年被评为漳州市“花园工厂”。

公司在做好景观建设的同时,持续推进烟尘的无组织排放治理,颗粒物排放达到10mg/m~(3)以下。2018年,公司确立了烧结机机头烟气深度治理、高炉炉前治理、烧结机尾改造,旨在从根本上抑制和消除扬尘,重点推进烟尘排放大户高炉供料系统和炉前的无尘治理;高炉供料系统是主要的粉尘排放点,公司为此针对料仓及上料系统整体进行除尘改造,通过优化现有除尘点、增加除尘罩和清理管路积灰,改善了除尘效果,整治后效果显著,减少了二次扬尘;对高炉出铁场渣铁沟进行全封闭改造,并购置自动吸尘器,定期对出铁场路面打扫,真正做到了地面如镜。

近年来,公司狠抓环境治理工作,投资上亿元新上烧结脱硫、污染物在线监测仪等设备,做到环保数据实时监控,污染物减排幅度高达60%。三宝钢铁拥有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制氧、发电等整套现代化钢铁生产工艺及配套设施,具备年产436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超200多亿元,在同行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多年来,三宝钢铁始终坚守“品质决定发展、诚信铸就大业”的经营理念,秉承“创一流业绩,促海西发展,惠千家万户”的企业使命,致力于发展成为我国精品建筑用钢的生产研发示范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省、市级重点工程,深受用户好评。三宝钢铁始终坚持环保节能、绿色、清洁生产、高科技研发之路,取得了良好业绩。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积极的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三宝钢铁必将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高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绿色钢铁联合企业。

 

 

发布版面

产经


主题

降低京津冀钢铁总量提上日程

发布日期

2019-04-02

 

巩固去产能成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今年,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重点由全国性总量压减转向结构性优化调整。降低京津冀等环境敏感地区钢铁总量已被提上日程,到2020年,河北、天津要将本地区粗钢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以内和1500万吨左右

3月30日,记者从“2019(第十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获悉,今年,有关方面将努力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工作重点由全国性总量压减转向结构性优化调整。降低京津冀等环境敏感地区钢铁总量已被提上日程,到2020年,河北、天津要将本地区粗钢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以内和1500万吨左右。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钢铁去产能成效显著,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三五”确定的1亿至1.5亿吨上限目标,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5年的70%升至80%以上,已基本进入合理区间。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吕桂新在论坛上强调,2019年,要在坚决巩固去产能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钢铁工业由大到强。

据悉,钢铁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推进结构优化调整需攻坚克难。京津冀及周边与长三角等地的钢铁产能过度集中,高炉—转炉长流程占比过重。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全国2.2%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25%的粗钢产量,高炉—转炉长流程占比约为98%。单位面积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总量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加之地方政府倾向于在省内甚至市县范围内对钢铁企业进行简单化异地搬迁,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产能总量和地区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

 “巩固去产能成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吕桂新表示,要由全国性总量压减重点转向结构性优化调整。今年,工信部等部门将继续督促未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的省份加大工作力度,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去产能的重要抓手,加快实施整体退出、关停出清,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进一步研究强化环保、土地、能源、水资源等要素的约束作用,促进京津冀等环境敏感地区钢铁产能向外转移,降低区域钢铁总量,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持续推进京津冀等重点区域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明确能源消耗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随钢铁产能跨地区转移的具体要求。鼓励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转型为电炉短流程企业,重点在有环境容量,有市场需求,有废钢资源,钢铁产能相对不足的地区有序引导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最终形成合理的钢铁长、短流程布局结构。

与此同时,仍需严防产能扩张冲动。“随着钢铁行业市场形势的持续好转,在高额利润驱动下,部分地区和企业投资钢铁行业意愿增强,产能扩张的冲动明显。”吕桂新表示,违法违规建设问题时有发生,存在假借铸造、铁合金或循环经济名义生产钢铁产品,试图将停建冶炼项目恢复建设,违规新上电炉钢等违法违规建设问题。“地条钢”死灰复燃的行为更加隐蔽,仍有个别企业铤而走险。此外,还有不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的问题。

今年,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严禁违法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吕桂新表示,2019年,部际联席会议将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易发高发的重点省份,组织开展一次巩固化解过剩产能成果抽查,继续利用卫星遥感、电力监测、举报平台等手段,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各地要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把好产能置换关,进一步加强产能置换审核把关和监督落实,确保产能置换和严禁新增产能既定政策执行到位。

据悉,今年,工信部要在全国范围内,对已公示公告产能置换方案开展“回头看”工作,对存在重复置换、虚假置换、批小上大等弄虚作假行为,以及置换方案落实不到位的企业,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对相关责任人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强化负面警示,进一步扩大巩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成果。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陕鼓动力与宝钢湛江钢铁公司共建智慧钢厂

发布日期

2019-04-02

 

宝钢湛江一期工程的5050m3高炉是国际罕见的大型高炉,是我国钢铁工业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项目。2015年9月,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动力")为该项目精心制造的高炉鼓风机正式投运,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9年3月28日,陕鼓动力与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再次合作,将为宝钢湛江三高炉系统提供大型节能环保装备AV100-19轴流压缩机组及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TRT),此次的"再度牵手"也让中国装备智慧绿色"中国梦"的步履更加坚定。

湛江钢铁项目是国家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一环,是中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宝武战略发展的重要一步。该项目总投资为188.5亿元人民币,计划2021年7月三号高炉点火投产。项目建成后,年新增铁水402万吨、钢水360万吨、热轧产品450万吨、冷轧产品166万吨。湛江钢铁将形成铁水1225万吨、钢水1252.8万吨、钢材1081万吨的产能规模。

宝钢湛江"智慧制造、绿色钢厂"的最新要求,赋予了三高炉系统项目"简单、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的建设和运营理念,以及全流程超低排放的新标准,对高炉鼓风系统装备的节能高效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助力宝钢湛江三高炉系统项目实现"践行智慧制造、践行清洁生产;引领技术创新、引领产品发展;创造更高效率、创造更好效益"的目标,公司一方面在高炉运行参数上进行"量体裁衣"式优化设计,实现高炉长期运行点与高炉鼓风机高效点的有机结合,提高运行经济性。另一方面,对鼓风机流道气动性能、排空管、降噪系统等进行优化;并持续提升转子叶顶间隙、密封、关键部件加工工艺,以提高三高炉系统鼓风机性能。同时,还将与宝钢联合进行数字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开发,提高三高炉系统项目鼓风机组的系统控制和远程监测,不断优化运行管理。

与此同时,陕鼓动力对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TRT)技术进行持续创新,实现了新气动设计、大型焊接机壳、径向进气轴向排气、新型叶根等技术持续优化,实现了机组升速、励磁控制、电压调节、并网控制功率因数调节、负荷控制、顶压控制等控制的远程一键智能操作,推动了国产大型装备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据了解,陕鼓动力作为中国钢铁行业装备支撑企业,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近年来,基于数十年冶金领域大型高炉鼓风机技术的潜心研发,并与宝钢、中冶赛迪以共同推动大型高炉国产化为目标,进行三方联合攻关,开发了轴流压缩机全新叶型、轴向进气结构设计以及防喘振、防阻塞设计等多项全新技术,提升了高炉鼓风机的运行效率。形成了全新防喘振设置及其动态修正、防阻塞、喉部差压换算流量、厂内机械运转试验等5项技术规范,为我国大型轴流压缩机整体技术水平提升提供了保障。

目前,陕鼓动力自主创新研制的高效节能轴流压缩机组,产量累计已达1900余台套,居全球第一;创新开发的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TRT)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有900余台套市场业绩;首创的冶金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BPRT、SHRT应用技术荣获国际"十大节能技术和十大节能实践"奖。

据悉,在签约第二天3月29日举行的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开工仪式上,陕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陕鼓动力董事长李宏安代表该项目所有供应商承诺:将快速组建项目团队,配备高水平的设计和合同执行队伍,快速启动项目设计工作,按时争取提前完成各阶段工作,确保各单元项目现场施工进度;认真总结湛江钢铁一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优化设计,保持工艺装备的先进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设备制造过程的管理,特别对外协、外配套件质量和进度的管控,设备做到"完备品"交货;向宝钢湛江项目团队学习,高效率、高质量的快速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难题。助力宝钢湛江项目打造成最先进、最高效、最具竞争力的千万吨级现代化绿色钢厂以及具有代际优势的"智造基地",树立中国智慧钢厂建设新标杆,为我国钢铁行业的智慧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

 

 

 

 

发布版面

聚焦


主题

行业下行压力显现 工信部今年将重点检查钢铁产能置换

发布日期

2019-04-02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巡视员吕桂新近日表示,随着钢铁行业市场形势的持续好转,在高额利润驱动下,部分地区和企业投资钢铁行业,意愿非常强烈,产能扩张的冲动明显。他表示,2019年将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高发易发的重点省份,组织开展一次巩固化解过剩产能成果抽查,继续利用卫星遥感、电力监测、举报平台等手段,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

行业下行压力显现

中钢协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刘振江在“2019年第十届钢铁发展论坛”上表示,钢材低价位与矿价上挺使今年前两个月钢厂效益下降了38%,钢厂的销售利润率由去年的6.9%下降到现在的3.5%,亏损企业亏损面增加了10个百分点,前两个月有近1/4的钢厂亏损。

 “从钢铁行业今年一季度运行情况看,下行压力已有显现,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受几种因素的影响,钢产量增长过快,同比增长9%,粗钢产量占到了全球的52%,创出新高。非会员企业的产量增速远远超过会员企业的增速,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也在增加,供大于求情况再次出现。此外,今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一路上涨,已超过80美元/吨。”刘振江表示,“我们对今年的效益没有去年那么高的奢望,也不愿意再陷入困境,稳运行已成为重中之重。要控制生产节奏,重视效益分析。”

2018年是中国钢铁行业效益最好的一年。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日前发布数据显示,钢铁行业去年全年实现利润4704亿元,比上年增长39.3%。中钢协会员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4.67%;盈利2862.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12%;资产负债率65.02%,同比下降2.63个百分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表示,虽然目前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但离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资源能源结构方面,吨钢废钢消耗少,铁矿煤炭消耗多;在布局结构方面无序发展,有的省区钢铁工业畸形发展,部分企业效益差、任务重,创新体制尚未完全形成。此外,环保生态欠账大,技术支撑力不足。

 “巩固去产能成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赐关键。”吕桂新表示,要由全国性总量压减重点转向结构性优化调整。到2020年,河北、天津要将本地区粗钢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以内和1500万吨左右。鼓励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转型为电炉短流程企业,重点在有环境容量,有市场需求,有废钢资源,钢铁产能相对不足的地区有序引导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最终形成合理的钢铁长、短流程布局结构。

对违规产能保持高压态势

吕桂新表示,最近一段时间,随着钢铁行业市场形势的持续好转,在高额利润驱动下,部分地区和企业投资钢铁行业的意愿非常强烈,产能扩张的冲动明显。存在假借铸造、铁合金或循环经济名义生产钢铁产品,试图将停建冶炼项目恢复建设,违规新上电炉钢等违法违规建设问题。

另一方面,“地条钢”死灰复燃的行为更加隐蔽,防不胜防。虽然“地条钢”已经基本出清,但还是有个别企业铤而走险。

吕桂新表示,还有的地方不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存在没有落实产能置换手续、依据早期批文新建钢铁项目,等量或增量置换钢铁产能项目公告,公告内容与建设内容不符,抱有不拆除置换设备的念头,甚至没有履行项目备案等手续就开工建设并投产等问题。严禁新增产能已经成为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能否巩固的关键。

他透露,今年,工信部要在全国范围内,对已公示公告产能置换方案开展“回头看”工作,对存在重复置换、虚假置换、批小上大等弄虚作假行为,以及置换方案落实不到位的企业,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对相关责任人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强化负面警示,进一步扩大巩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成果。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钢铁业今年要警惕新一轮“围城”

发布日期

2019-04-02

 

3 月30 日召开的“2019 年第十届钢铁发展论坛”上,多位人士认为,虽然去产能结果显著,但产能扩张、产能置换、地条钢“死灰复燃”问题频出,随着后续合规产能的持续释放及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现有脆弱的供需平衡态势有可能被再次打破。同时,因下游行业压力迟早会反作用到钢铁行业,钢铁行业难以长期保持高速发展。因此,预计在经历2018 年行业历史最好时期后,2019 年钢铁行业或呈现震荡下行。

2018 年是中国钢铁行业效益最好的一年。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日前发布数据显示,钢铁行业去年全年实现利润4704 亿元,比上年增长39.3%。中钢协会员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6 万亿元,同比增长14.67%;盈利2862.7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12%;资产负债率65.02%,同比下降2.63个百分点。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表示,虽然目前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但离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资源能源结构方面,吨钢废钢消耗少,铁矿煤炭消耗多;在布局结构方面无序发展,有的省区钢铁工业畸形发展,部分企业效益差、任务重,创新体制尚未完全形成。此外,环保生态欠账大,技术支撑力不足。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巡视员吕桂新表示,2019 年将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高发易发的重点省份,组织开展一次巩固化解过剩产能成果抽查,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

吕桂新说,严禁新增产能已经成为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能否巩固的关键。这项工作将由全国性总量压减重点转向结构性优化调整。到2020 年,河北、天津要将本地区粗钢产能分别控制在2 亿吨以内和1500 万吨左右。

“稳投资不是要大干快上钢铁项目。”吕桂新指出,目前华南、西南地区等一些钢铁产能相对不足的省份,争相吸引产能进入,盲目求大,忽视自身要素禀赋,未来极易造成新一轮钢铁“围城”。

“巩固去产能成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吕桂新建议,地方政府应从行业实际和企业利益角度出发,妥善处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重大钢铁项目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审慎决策,稳妥推进。对于有条件的城市钢厂,优先选择就地改造,对于资源、能源等要素不足的地区,鼓励企业转型转产,关停退出,或向域外转移。

“产业布局要有长远规划和目标。”张志祥说,例如通过能耗指标跟着走,鼓励产钢密度大的企业走出去,调控钢铁工业的产能布局。

本报综合报道

 

 

发布版面

资源/矿政


主题

钢铁行业稳运行将成重中之重

发布日期

2019-04-03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刘晓慧)“钢材低价位与矿价上挺,使今年1 月~2 月钢厂效益下降了38%,钢厂销售利润率由去年的平均6.9%下降到现在的3.5%,企业亏损面增加了10 个百分点,前两个月有近1/4 的企业亏损。”在日前召开的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以“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质量、品牌、管理、创新”为主题的“2019(第十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秘书长刘振江表示,企业效益下行压力加大⋯⋯对今年的效益没有去年那么高的奢望,稳运行已成为重中之重。

刘振江分析称,钢铁行业今年一季度下行压力已有显现,不容乐观,同时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一路上挺,涨到了80 多美元/吨,直接影响钢厂效益。但从决定性因素看,进口矿不具备大幅度涨价的条件。他强调,2019 年要在稳运行基础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巩固去产能成果和严禁新增产能。产业布局和企业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绿色制造要向纵深推进。目前,钢铁行业正处于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发展方式的转变时期,钢产量由高速增长期进入峰值小幅波动区,全行业进入战略调整期,要尽量减少改革成本,控制生产节奏,加强行业自律,关注市场变化,加强市场监测预判,重视效益分析。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存在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资源、能源结构问题,吨钢废钢消耗少,铁矿、煤炭消耗多;流程结构上,高炉-转炉流程比例大,电炉短流程比例小;生态环保欠账较多,技术支撑力不够;质量品牌意识淡薄,只重视个别品种,忽视量大面广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区域布局不合理,无序发展;创新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创新投入不足;企业债务重、效益差;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及环境生态治理措施有待强化。他强调,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定位应该要成为新时代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要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产业,要成为与社会、城市、生态环境共融共存的低碳绿色产业。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会上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指出中国钢铁产业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创新发展、技术进步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秩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面对“十四五”钢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李新创认为中国钢铁产业须“过五关”“斩六降”。“过五关”,即,过产能关、布局关、绿色关、质量关、效率关;“斩六降”,即,降预期、降杠杠、降排放、降人员、降风险、降成本。

本届论坛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各级政府部门、国家宏观政策研究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领导及专家出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翁宇庆、王海舟、邱冠周,中国工程院三局副局长高战军等领导莅临指导,来自中国宝武集团、鞍钢、河钢、首钢等120 余家钢铁企业,以及中国石油集团、中冶集团、中钢集团、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等钢铁上下游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的领导及代表共同参会,他们围绕钢铁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创建品牌、精益管理和技术创新实践等议题深入探讨,寻找新时代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技术路径。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我国钢铁消费仍存在待开发的潜力

发布日期

2019-04-19

 

近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在第十七届钢材市场和贸易国际研讨会上指出,我国钢铁消费仍存在待开发潜力。

迟京东认为,我国钢铁行业已提前2年超额完成“十三五”化解过剩产能1亿—1.5亿吨的上限目标任务,下一阶段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由化解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转向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他强调,钢铁消费分析与预测不仅要看GDP、投资、工业增加值这些拉动钢铁消费因素的增长速度,更应关注其增量。长期来看,GDP粗钢消费强度、投资粗钢消费强度呈减弱趋势,以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钢单耗呈下降趋势,会导致钢铁消费量的减少。同时,GDP、投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会带动钢铁消费量的增加。目前来看,钢铁消费量的增加量还是大于减少量。但总体而言,钢铁消费仍存在待开发的潜力。如我国公路钢结构桥梁占比仅为1%,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钢结构桥梁占比分别为85%、41%、35%。同时,下游用户产品升级使其对钢铁材料的要求更高,如家电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家电产品升级带动材料升级,需要高品质、高性能、高颜值的表面材料;家电产品向大容量发展,材料平均单耗上升。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全球钢铁原料需求结构将迎来较大调整

发布日期

2019-02-26

 

日前,世界钢铁协会原料部主管巴里斯·贝基尔·奇夫特奇就全球铁矿石市场波动、世界钢铁原料未来将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全球钢铁工业在生产工艺上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中国钢铁行业在原料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等话题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专访。他认为,大宗商品价格的明显波动,通常可以反映出市场暂时短缺或过剩的状况,全球钢铁工业正在加大对创新和突破性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将对钢铁产品的环保性能和钢铁原料的需求结构优化产生重大影响。

记者:2019年以来,铁矿石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加大, 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您认为这反映出了铁矿石市场在供需上的哪些变化?

奇夫特奇:2019年以来铁矿石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到了矿企生产情况和天气变化的影响。淡水河谷位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布鲁马迪纽市的一个尾矿坝发生溃坝事故、澳大利亚矿山受到“维罗妮卡”(Veronica)飓风袭击,成为近期影响铁矿石短期供应的两大外部因素。近年来,巴西和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量占全球的75%以上,因此,这些国家铁矿石供应链的中断将对全球钢铁行业产生严重影响,并导致铁矿石市场出现相当大的波动。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污染治理行动,也是铁矿石和其他钢铁原料市场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中国政府调整经济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例如,随着中国出台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结合有利的市场需求条件),中国对高质量铁矿石的需求在逐渐增加。与此同时,铁矿石供应商也对这种变化做出了迅速反应,在产品结构布局上逐渐向更高质量的产品倾斜。

过去20年全球铁矿石供应的大部分重要变化都是由中国的变化推动的。自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钢铁产量的强劲增长,中国对海运铁矿石和冶金煤的需求也大幅增长,从而推动了铁矿石价格的持续增长,并形成了2000年~2014年的“铁矿石超级周期”阶段。2014年以后,中国钢铁产量增速放缓,与此同时,全球铁矿石供应市场以较快的反应速度进行了一系列重组,一些规模较小的铁矿石供应商退出市场,一些大型铁矿石供应商在市场上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记者:您认为世界钢铁原料的供应在短期(1年)和中长期(3年以上)面临哪些挑战?

奇夫特奇:从短期来看,最近发生的淡水河谷溃坝事故可能会加剧市场上已经存在的高质量铁矿石供应紧张的情况。此外,近期印度海运冶金煤强劲的需求增长预期和中国钢厂从内陆搬迁至沿海地区的现状,都可能会导致海运冶金煤需求增长,尤其是优质硬焦煤、PCI煤(喷吹煤)和无烟煤的供应将趋于紧张。因此,我们应关注冶金煤的长期可持续供应,并在冶金煤开采上增加投资。

从长期来看,世界钢铁原料市场将面临供应链中断、发展中国家钢铁生产方式发生变化、钢铁原料需求结构改变等挑战。

首先,钢铁原料供应链受到破坏的风险非常高。全球铁矿石出口量从2000年的5亿吨增加到2016年的15亿吨,而同期全球冶金煤的出口量从约1.8亿吨增加到3.1亿吨。在此期间,澳大利亚逐渐增强并巩固了自己钢铁原料主要供应国的地位,铁矿石出口量由1.5亿吨增加到8亿吨,冶金煤出口量由1亿吨增加到2亿吨。未来,澳大利亚钢铁原料的供应量将进一步增加,但增速将放缓。因此,我们应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减轻供应链中断的影响。

其次,不断增加的废钢供应可能会改变全球钢铁工业的未来。据估计,2018年,全球共产生含铁废料约7.8亿吨,其中有7亿吨被钢铁和铸造行业回收。预计到2030年,全球可产生的含铁废料将达到约10亿吨,到2050年将达到14亿吨。预计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废钢利用率将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废钢供应量将达到3.3亿吨左右,到2050年将达到4.5亿吨。

目前,中国在电弧炉炼钢上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且在电弧炉炼钢和转炉炼钢中使用的废钢量比发达国家和地区要少。不过,随着1.4亿吨“地条钢”产能的退出和新环保措施的实施,中国的钢铁生产方式将发生重要变化,一批新的电弧炉工厂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使用。

最后,全球钢铁工业正在加大对创新和突破性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将对钢铁产品的环保性能和钢铁原料的需求结构优化产生重大影响。

记者: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3年,钢铁工业在生产工艺上发生了哪些结构性的变化?

奇夫特奇:近年来全球钢铁工业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是中国钢铁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2018年,中国淘汰了约1.5亿吨钢铁过剩产能。据估计,2018年~2023年,中国电弧炉(EAF)新建产能将超过5000万吨/年,这可能会提高电弧炉炼钢在中国粗钢总产量中的占比。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将钢厂迁出城市,据估计,目前已将约2500万吨/年的钢铁产能迁出城市,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更多产能迁出城市。在搬迁后的重新部署阶段,一些BF-BOF(高炉-转炉)产能已经或即将被电弧炉产能所取代。中国钢铁工业的搬迁和产能置换行动将导致其钢铁工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同时有助于解决一些城市的污染问题。

此外,印度和东盟地区钢铁产能的持续强劲增长也是一大变化。随着大额不良资产(由印度央行决定)所有权的易手,印度钢铁工业出现了一些整合。如果塔塔与蒂森克虏伯的合并最终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可能会对推动欧洲钢铁行业的整合起到积极作用。

记者:中国钢铁行业当前在原料供应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奇夫特奇: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废钢供应量预计将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可以预见,现代化回收技术的发展将在钢铁原料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还需进一步提高废钢回收的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加工能力。

此外,目前中国钢铁企业正面临着世界上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要求,即超低排放标准。为了实现超低排放,中国钢铁企业需要确保稳定、持续的高质量原材料供给。考虑到当前全球钢铁原料供应中断的风险很高,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发布版面

市场/质量


主题

高标准助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4-22

 

钢铁是河北唐山“当家吃饭”的支柱产业,唐山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钢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唐山市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坚持标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标准与质量提升相结合,不断夯实标准化技术支撑,全力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标准制定权”要“行业话语权”

催生一批“唐山籍”标杆钢企

近年来,唐山市大力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及国家标准化活动,占领技术制高点,掌握行业话语权,以标准引领行业发展,不断增强唐山钢铁产业的影响力。

出台了《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40 条支持政策》《唐山市促进标准化工作资助办法》,对企业承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主持和参与国行标制修订工作给予专项财政支持,累计奖励钢铁企业标准化资助资金210 万元。目前,唐山市钢铁企业承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共112 项,其中主持27 项,参与85 项,占据全市制修订国行标数量的半壁江山,8 家企业成为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占全市钢铁企业的22%,承担全国钢标委“型钢标准研发基地”、全国钢标委矿用型钢工作组和冷轧酸性废水处理工作组,参与ISO TC17/SC7 试验方法、ISO TC17/SC12 连轧钢板和钢带等国际钢技术委员会分会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涌现出了津西钢铁、河钢唐钢、京唐首钢、首钢迁钢、建龙钢铁、九江线材、瑞丰钢铁、德龙钢铁等一大批“唐山籍”钢铁领军企业。

“严格的标准”造“高质量产品”

打造具有唐山特色的精品钢铁基地

唐山市以高标准支撑、高标准引领,推动钢铁产品质量和品种结构高端化。

津西钢铁瞄准技术前沿,定位高端产品,在H 型钢、钢板桩和高铁线杆领域,主持和参与《热轧H 型钢桩》等52 项国行标制修订,津西钢铁的三大拳头产品引领行业发展,钢板桩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9%,高铁线杆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0%,型钢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达65%以上。2018津西主持翻译了国内首个型材类英文版国家标准《热轧钢板桩》,为推动中国产品“走出去”,唱响“一带一路”发挥重要作用。

河钢唐钢承担国行标制修订30 余项,其中《家电用连续热镀锌钢板和钢带》等10 项标准均为主持项目,标准话语权助推企业产品成功转型升级为高端家电板、汽车板,成为中国重要的精品板材和精品建材生产基地。

首钢京唐将欧标、VDA 及德国各车企标准的汽车板技术要求整合于一体,编制更为严格的企业标准,汽车板实现1180MPa 级以下产品全覆盖,并实现1500Mpa 热成形钢批量稳定供货,具备整车供货能力,已与50 多家国内外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建立了供货合作关系。

建龙钢铁主持制定行标《防静电地板用冷轧钢带》,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5%以上。

唐山正在成为高强汽车板和家电板生产基地、华北地区最大的取向硅钢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精品线材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型钢生产基地。2018 年唐山市钢铁品种结构明显优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25%、比2017 年提高3.5 个百分点。

“标准引领”护航“转型升级”

推动钢铁产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唐山市从能源管控、固废处理、循环利用等多维度,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一是以标准促“降能”。充分发挥标准对节能增效的引领作用,唐山市市场监管局承担了河北省钢铁领域能耗限额全部的省地方标准项目,在轧钢单位产品、铸铁生产主要工序、粗钢生产、冶金石灰单位能耗等方面制定了消耗限额标准。二是以标准促“清洁”。积极引导钢铁企业在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上发挥标准作用。京唐首钢主持参与了钢铁行业海水淡化、钢铁污水除盐技术等3 项国家行业标准,为唐山市乃至全国钢铁产业向沿海布局循环发展提供标准支撑。德龙钢铁参与制定《钢渣应用技术要求》《钢渣用于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技术规范》,哈斯科公司起草了《路面基层用钢渣混凝土通用技术要求》,为推动钢渣循环利用、实现钢渣零排放,实现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是以标准促“转型”。充分发挥标准示范作用,助推工业旅游发展。推动唐山湾国际旅游岛绿色精品钢铁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了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将工业生态旅游各环节全部纳入标准化管理。目前德龙钢铁正积极申报河北省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世界钢铁协会预计2019年全球钢材需求同比增长1.3%

发布日期

2019-04-23

 

 

世界钢铁协会近日发布了2019 年最新一期的全球钢材需求短期预测报告。世界钢铁协会预计,2019 年全球钢材需求将达到17.35 亿吨,比2018 年增长1.3%;预计2020 年全球钢材需求将增长1.0%,达到17.52 亿吨。

纵观2018 年,全球钢材需求增长2.1%,增速略低于2017 年。2019 年和2020 年尽管全球经济环境较为严峻,全球钢材需求仍有望继续增长。中国经济减速、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许多地区的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可能削弱商业信心和影响投资增速。

发达经济体

发达经济体的钢材需求继2017 年强劲增长3.1%之后,2018 年同比增长1.8%。受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预计2019 年和2020 年的钢材需求增速将分别放缓至0.3%和0.7%。

2017 年至2018 年,在美国政府推出的财政刺激措施作用下,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商业信心高涨,就业强劲,美国钢材需求也因此受益。随着财政刺激作用逐渐减弱和货币政策的正常化,预计2019 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其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增长预计都将放缓。

欧盟经济正在面临贸易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英国脱欧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据预测,2019 年欧盟主要经济体(尤其是那些出口依存度较高的经济体)的钢材需求增长将放缓。预计2020 年欧盟钢材需求增长将有所改善,这将取决于贸易紧张局势的缓和程度。

2018 年,日本钢材需求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有利的投资环境、建筑业持续活跃,以及消费税上调前消费者支出的增加。2019 年和2020 年,尽管有公共项目的支撑,但由于建筑业和出口增长的双重放缓,日本钢材需求可能会小幅下降。

韩国自2017 年以来的钢材需求持续收缩,其主要原因是造船和汽车两大主要用钢行业的需求减弱。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升级和出口环境恶化,韩国2019 年钢材需求预计将继续下降,2020年预计会温和复苏。

新兴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不包含中国)的钢材需求有望实现增长,但呈现的前景并不统一。新兴经济体(不包含中国)的钢材需求预计将在2019 年和2020 年分别增长2.9%和4.6%。

中国政府推出的多项改革措施有效缓解了2018 年的经济减速,也因此2018 年中国的钢材需求依然表现强劲。2019 年中国政府可能会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国内钢材需求有望得以提振。但随着政策作用逐渐减弱,2020 年中国钢材需求将出现小幅下降。

对于亚洲地区,预计2019 年和2020 年,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钢材需求将分别增长6.5%和6.4%,成为全球钢材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东盟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支撑该地区的钢材需求。印度经济目前预计将在大选后的2019 年下半年开始恢复快速的增长,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持续推进可能会在2019 年和2020 年支撑印度钢材需求增长至7%以上。

对于中东和北非地区,预计2019 年钢材需求将继续萎缩,2020 年预计出现小幅复苏。伊朗经济由于外部制裁的恢复持续衰退,2019 年伊朗的钢材需求也将下降。随着埃及经济在2017 年结构性改革后强劲复苏,北非的形势向好。能源投资和房地产市场复苏预计将推动埃及的钢材需求。

对于独联体,尽管油价上涨,俄罗斯钢材需求仍将继续增长,但预计会受到结构性问题的制约。在国内消费的支撑下,乌克兰的钢材需求增长前景稳定,并逐步改善。

土耳其经济仍受到2018 年8 月份货币危机的影响,钢材需求萎缩。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到2019 年,并在2020 年有所企稳。

对于中美及南美洲,尽管内外部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但钢材需求的全面复苏预计将继续,2019年和2020 年预计该地区钢材需求分别增长3.6%和7.5%。

 


 

发布版面

国际


主题

全球最大石油石化公司诞生

发布日期

2019-04-01

 

日前,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宣布,以691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约70%的战略股权。至此,全球最大石油石化公司应运而生。

业内指出,接近70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金规模是21世纪以来石油领域最大一笔收购交易之一,不过仍需得到相关监管部门批准。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沙特阿美以每股123.40里亚尔的价格,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手中收购其所持的全部Sabic股权。鉴于沙特阿美明确表示无计划收购Sabic剩余30%股份,这些股份将继续在沙特交易所公开上市。

 “这笔收购是沙特阿美加速扩张下游业务规模的重要一步。”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Amin Nasser强调,“Sabic未来将作为沙特阿美的一部分,共同创建更强大的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沙特阿美正在将更多精力从上游勘探生产领域转移,自去年7月与Sabic和PIF就收购战略股权进行谈判之后,沙特阿美力图借由Sabic强化自身石化业务实力的愿望就愈发强烈。

路透社指出,沙特阿美通过这笔收购有望实现其“到2030年将炼油产能提高到800万至1000万桶/日”的目标。

成立于1976年的Sabic是全球第4大石化公司,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盈利最多的非石油公司,无论在销售量还是产品多样性方面,都在全球名列前茅。同时还是全球大型化肥、聚合物和化学品出口商之一,在工程塑料行业也占据领先地位。

对于与沙特阿美的“合二为一”,Sabic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Yousef Al-Benyan表示:“我们将受益于沙特阿美作为综合能源和化学品生产商所带来的额外规模、技术、投资潜力和增长机会,同时继续专注于满足客户需求和为所有股东创造价值。”2018年Sabic综合产量达到7500万吨,实现净收入57亿美元,年销售额450亿美元,总资产850亿美元。

事实上,沙特阿美收购Sabic战略股权,一方面为了扩大下游石化产能,以进一步强化财政来源多元化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沙特“2030愿景”能源战略转型的助力。消息人士透露,收购Sabic战略股份既是沙特阿美的业务规划需要,也是沙特政府的要求,该交易实际上背后由沙特政府主导。

PIF一直被视为沙特经济转型的“发动机”,需要庞大的资金来推动沙特经济多元化战略,包括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摆脱沙特经济对原油出口的强烈依赖等。

根据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对全球油气公司的最新综合排名显示,沙特阿美仍然位居第一。分析师指出,沙特阿美不断向石化领域注资,是预料到未来全球对包括塑料在内的石化产品需求,将比汽油等燃料的增长速度更快。

值得关注的是,沙特阿美成功收购Sabic战略股权,也为其不断推迟的IPO铺平了道路。

彭博社撰文称,沙特阿美IPO可谓助力沙特能源转型的一大资金来源,但由于国际油价一直未能回升至80美元/桶,沙特阿美的上市估值迟迟达不到沙特预期,其上市计划一拖再拖。沙特官方去年10月曾宣布,沙特阿美将于2021年IPO。此后,沙特政府开始不遗余力地助推沙特阿美收购Sabic战略股权,以期进一步强化沙特阿美实力,为IPO助力。分析师指出,Sabic的“牺牲”实际是为了增加沙特阿美估值。

标普全球普氏欧洲、中东与北非能源资讯负责人Andy Critchlow表示:“除非为了IPO,否则两个分别在上下游领域稳站脚跟的巨头的‘结合’,并没有什么意义。”

 

 

 

 

 

 

发布版面

营销竞合


主题

广州石化启动仓储业务规范项目建设

发布日期

2019-04-02

 

3月15日下午,广州石化仓储业务规范及深化应用项目启动会在物供中心召开,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项目建设。

该项是2018年总部ERP提升项目之一,广州分公司被物装部安排作为仓储业务规范化实施单位,为2019年实施总部物资域管理平台做准备。

该项目通过建立物资仓储管理体系,集成ERP系统,实现仓储移动办公和物资从实物移动到财务记账的全周期痕迹管理,提高企业物资管理的效率,降低库存资金的占用的重点内容的实施,来达成两个目标:一是以总成本最优为理念,通过供应链协同优化,改进服务水平、实现仓储作业管理标准化、仓库货位管理数字化、紧急业务管理规范化,整合物联网技术,搭建统一平台,提高物资供应各环节效率,促进物资采购业务流程及时高效,逐步实现物流仓储管理智能化;二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仓储的收货、存储、发货、盘库等环节实现物资识别及高效管理,提高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效率。

该项目完成后将达到如下的预期效果:一是通过信息快速采集、直观可视共享实现快速响应来提高服务水平;二是通过促进上下游协调,加快物资周转效率来优化采购总成本。

该项目完成后将为广州分公司解决目前在物资仓储管理业务领域的诸如仓储业务人员少且老龄化、仓储收发业务工作效率低、部分仓储业务未实现线上管理等问题。

项目由石化盈科、广州石化物供中心、信息中心派员组成项目组,通过4个多月的开发期,拟于今年7月份上线。目前项目组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中。

 

 

 

发布版面

特别关注


主题

石化产业十年振兴:向全产业链绿色化进发

发布日期

2019-04-04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国务院发布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第10年。

截至2018年末,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7813家,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利润总额8393.8亿元,同比增长32.1%,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2.1%和12.7%;出口交货值7018.7亿元,同比增长22.0%;资产总计12.81万亿元,同比增加5.3%,占全国规模工业总资产的11.3%,资产负债率54.56%,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石化产业不仅如期完成了国务院部署的战略目标,而且促使我国成长为全球石化产业增长最快的国家。

政策指引转型发展绘蓝图

10余年前,一场全球性金融海啸在全球爆发。石化行业下游需求不断萎缩,原材料与成品价格应声而落。国际油价惊心动魄的跌幅和金融危机的大范围蔓延,结构性、周期性调整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多重冲击给我国石化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发布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随之又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振兴规划和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是,加快政策调控力度,及时化解当前油品、化肥阶段性工序失衡和经营亏损等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化肥成本偏高、油品质量偏低、高端石化产品供不应求等结构性问题,逐步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据分析,我国石油化工4大类、44个行业、上万种产品,经济总量集中在炼油、乙烯(含三大合成材料)、化肥、高端石化产品等领域。按产值计,2008年炼油占33.2%,乙烯占10%,化肥占8.3%,加上高端石化产品,合计占80%左右。产业分布上,中央管理的石化企业约占产业经济总量的35%左右,加上地方行业骨干企业,合计占50%以上的份额。对此,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方面先后组织了18项专题调研,主要立足国际竞争的新形势、新特点,确立了“资源战略、市场战略、一体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六大战略,作为打造中国石化进入世界石化产业的强力支撑。

事实上,此次振兴规划只制定了两年的短期奋斗目标。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累计加工原油4.48亿吨,同比增长4.9%,其中,生产汽油8141万吨,同比增长6.1%;生产柴油1.67亿吨,同比增长5.4%;生产煤油1879万吨,同比增长10.1%。成品油生产总量合计达到2.66亿吨,同比增长6.7%,与国内原油产量增速相比,高出6.4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国内原油生产增速减缓的情况下,直接面对消费者、量大面广的成品油生产增速仍然比较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新未来

伴随着全球石化行业将步入景气阶段性回调期,中国石化行业也将迎来新主体、新消费、新工艺的格局。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裁马永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现在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供给侧来看,美国的页岩革命,深刻影响到供应端的油和气行业发生重大变化;以德国、北欧等国家推动的可再生能源革命,已经影响到整个能源大格局,是全产业链的影响。

马永生介绍,从需求侧而言,也将发生比较大革命。比如电动车革命、出行革命,影响范围更宽,改变了燃油汽车和与此相关的炼油化工、油气上游等产业,甚至包括相关的一些材料产业。他还表示,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能源转型总体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煤炭时代,向石油时代的转型远未完成,未来能源转型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能源需求巨大,2017年消费量达到45亿吨标煤,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3%,居全球第一;二是能源结构不合理,“多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现状造成“一煤独大”,巨大的煤炭消费已造成较大环境危害;三是能源保供安全形势严峻,2017年中国油气综合对外依存度达到60.8%;四是减排任务重;五是可再生发展不均衡。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电)分布(中西部地区)与消费中心(东部沿海)不匹配,配套设施与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定和调整能源规划,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转型要将‘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能源结构优化’作为两大约束条件,走出一条既顺应国际潮流,又符合国情实际的能源转型之路。”马永生表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理念也在发生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石化行业要适应新的发展,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标准也不一样了,大家的期盼也不一样了,因此,用新的标准衡量这些,确实我们需要努力。”

供给侧改革亟须解决四个问题

业内专家向记者介绍,当前推进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好四个矛盾,即行业存量与增量的矛盾,产能过剩与市场选择性短缺的矛盾,高端化发展需求迫切与技术创新不足的矛盾,产业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矛盾。

相关信息表明,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石油化工整个行业体现出六大趋势,其中炼油、烯烃、芳烃、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是支撑全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十五”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年均产值绝对值都在增加,只有在2015年受油价下跌影响有所下降,到2016年又有所回升,产值变化趋势正常。但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增长率和增长速度变化幅度较大,说明了行业发展存在不稳定性,尚未进入具有一定规律的阶段。在产业高速增长时期,产能增长超出市场和GDP发展需求,部分行业和产品形成了过剩产能。

据业内专家介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在炼油、烯烃、芳烃、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重要领域发展应面对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炼油行业要认识到产能过剩的严峻性,一定要推进部分产能退出或者企业转型。综合考虑未来国内经济增长率、汽车保有量、天然气及电动汽车替代率等多种因素影响,预计202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量为3.7亿吨。按照65%的成品油收率和80%的开工率计算,届时合理配置炼油能力应为7.1亿吨/年。而2020年全国一次加工能力预计将达到8.2亿吨/年左右,过剩能力将维持在1.1亿吨/年左右,产能过剩形势依旧严峻,对于炼油产能的增加一定要慎之又慎。

二是烯烃行业需注意原料轻质化迫切性的增加及多元化发展呈现的新格局。应立足国内资源禀赋特点,加强行业管理,合理引导煤/甲醇制烯烃等新原料路线烯烃工业有序发展,充分认识其产品竞争力和区域市场要求,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在产业定位和布局上与传统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工业实现错位发展。拟发展乙烷裂解制烯烃或丙烷脱氢制丙烯或碳四资源综合利用等低碳产业,应深入研究资源来源条件和分层次的产业竞争力,不可造成过热或者一哄而上。

三是芳烃行业则需注重调整优化布局,结合炼化一体化统筹发展。不应为了单纯追求芳烃规模,在炼量规模不到位情况下扩大芳烃生产,炼化一体化应充分贯彻“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原则,以过高代价去轻质化一些重油是不经济的。

四是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任务是提升示范升级水平、解决环保问题,关注竞争力,努力实现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现代煤化工产品市场空间较大,项目周边区域市场尤为重要,减少产品物流成本是提高煤化工项目竞争力的重要贡献点。要关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推进进程,预算碳成本。测算包含物流、环保在内的完全成本,分析中低油价条件下产品竞争力。探讨清洁煤气化和热、氢、合成气多联供形式与炼油工艺优化集成的发展模式,依托大型炼厂开展煤与石油综合利用工业化示范,与世界石化同步并行,实现质的飞跃、量的赶超。

2018年,国内推出了“绿色企业行动计划”。这既是我国近来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绿色企业创建行动,又是涵盖绿色发展、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科技、绿色文化趋势的组成。预计到2023年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可以形成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链,同时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也将迈入全球同行业领域先进发展行列。

 

 

 

 

 

 

 

 

发布版面

炼油化工


主题

宁夏石化开发功能性肥新产品

发布日期

2019-04-10

 

4月初,记者从宁夏石化公司了解到,公司重要化肥业务转型发展科研项目——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功能性肥新产品开发,前期工作得到了积极推进。“目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已完成,并经过了初步审查,下一步将对可研报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宁夏石化科技管理处处长姜磊介绍。

近年来,随着农用尿素产能严重过剩,普通化肥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宁夏石化目前拥有三套尿素生产装置,年生成尿素能力超过200万吨。为了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宁夏石化以创新为动力,积极开展化肥业务转型发展研究,开发生产高附加值化肥产品,谋求化肥业务可持续发展新途径,推动化肥产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

一方面,这个公司开发生产工业尿素产品,生产“车用尿素”。2016年,公司组织开展车用尿素新产品开发与研究工作,利用公司普通尿素产品,研发生产高附加值车用环保尿素新产品,即柴油尾气净化液。今年2月22日,公司年产3万吨的车用尿素项目建成并投产。这种车用尿素新产品,既能实现经济效益,又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该项目装置日产柴油尾气净化液30吨,产品在市场得到较好推广。

另一方面,这个公司在丰富尿素产品结构上积极探索,研发绿色、环保、高效的新型肥料。2018年,公司重点安排技术人员对国内复合肥市场情况,特别是对水溶肥、缓控释肥、腐植酸肥等功能性肥料进行了专门考察,决定加快产品转型,新增功能性复合肥生产装置,并委托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功能肥新产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据了解,本次宁夏石化功能性肥新产品研发项目,主要利用自身生产尿素的规模及成本优势,增加新型功能型复合肥料。这是宁夏石化落实供给侧改革的探索之路。项目将通过水溶肥装置和功能肥装置的建设,逐步探索大型氮肥装置转型发展之路。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巴陵石化:狠抓创新建设一流化工材料企业

发布日期

2019-04-11

 

本报讯 记者彭 展报道:今年以来,巴陵石化持续稳定装置运行,调整产品结构,热塑橡胶、己内酰胺及环氧树脂等主要产品基本实现满产满销,经济技术指标持续提升。

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巴陵石化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动员全体干部员工,紧盯建设一流化工材料企业奋斗目标,突出重点、狠抓创新,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推动公司持续盈利、加快转型发展。

抓住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着力增强动能支撑。巴陵石化咬定科技创新这一生存发展的立命之本,脚踏实地抓好技术创新服务生产、服务市场、服务发展工作。抓住根本,服务生产,在提升运行水平、节能降耗、提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紧盯市场,服务市场,研发适销对路高附加值新产品,由大路货生产向定制化生产、专用化生产转变,提高客户满意度;立足实际,服务发展,按照建设一流企业的目标定位,围绕主业做好前瞻性研究,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原始创新途径。

抓住生产经营中心任务,着力稳增长保效益。做实炼油、煤化工两个原料基础,做强己内酰胺、合成橡胶、环氧树脂三大基础材料,做精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做到功夫下在现场,全力抓安稳长满优运行;眼睛盯着市场,全力拓市创效;坚持过紧日子,全力推进降本减费;加强优化统筹,全力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抓住改革管理永恒主题,着力激活力提效率。不断优化企业体制机制,提升运营效率效能,使改革管理与科技创新一道,成为推动企业进步的两个轮子。不折不扣推进总部明确的系列改革,深入开展改革“回头看”,稳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狠抓规范管理、严细实管理、高效管理、精益管理。

 

 

 

发布版面

油气


主题

中国石化首次进入阿曼炼化工程市场

发布日期

2019-04-15

 

本报讯 4月10日,炼化工程集团十建公司召开阿曼DUQM炼油厂工程项目启动会。该项目位于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内,业主为阿曼和科威特合资的杜库姆炼油与化工工业有限公司,总包商为英国Petrofac公司和韩国三星工程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这是中石化第一次进入阿曼炼化工程建设市场。

十建公司从2016年6月起,就配合EPC总包商参与阿曼炼油项目的投标工作,安装施工(MEI)投标从2018年6月开始,期间总包商发布大量的澄清补遗文件,陆续更新了三版BOQ清单,十建公司提交了8版报价,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2019年3月20日,十建公司收到了阿曼DUQM炼油厂MEI第4标段中标通知书。该项目包括钢结构、管道、动静设备、工业炉、电气、阴极保护、通讯、仪表、防腐、保温和消防的安装工作(MEI)和项目预试车工作等。

作为中石化第一家进入阿曼炼化工程市场的企业,项目得之不易,意义重大。十建公司提出,要凭借“在科威特立足脚跟、和petrofac、福陆等国际大工程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的优势,在2~3年内,用服务质量、良好信誉扩大在阿曼的市场,在中东形成十建公司的区位优势、竞争优势、品牌优势。

十建公司将按“小项目、大舞台”的要求推进,按“公司主导下的专业公司负责制”的原则实施,加快阿曼分公司注册,挑选有成长性的人才派驻项目,发挥科威特项目协调中心作用,综合考虑营地、通勤、外籍员工招聘等,主动向在阿曼的中方企业学习取经,扬长补短。利用一切可能开拓新市场,做大合同额,实现项目盈利、人才培养目标,为打造中国石化炼化工程亮丽名片做出新贡献。

此前,十建公司就干好阿曼项目专程与中国驻阿曼大使馆、阿曼DUQM特区政府、总包Petrofac现场经理、在阿曼的中资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项目先遣组已组建近日将赴阿曼展开工作。

 

发布版面

炼化周刊


主题

唤醒沉睡数据 打造石化“智能+

发布日期

2019-04-16

 

大数据分析可以用于优化生产,以及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与传统数据分析相比,大数据技术注重关联性分析

 

图为第二届中国炼油石化科技智能化大会举办期间,代表们参观镇海炼化乙烯中控室。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符 慧

4月2~3日,第二届中国炼油石化科技智能化大会在宁波召开。来自石油石化、设备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的院士、专家、企业代表济济一堂,探讨如何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石化行业“智能+”发展。

 “智能生产,就是面向工业生产过程和系统,基于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构建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柔性制造模式,重塑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工艺优化和生产全流程整体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过程控制和过程系统工程专家钱锋表示。

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强化生产监控、优化生产计划,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辅助。

开采数据“矿山”

石化反应机理复杂,影响过程的因素多,难以用常规方式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从中发现某些异常,或事故模式,对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智能工厂的数据来源包括企业信息化数据、工业物联网数据,以及外部跨界数据三大类,数据量大、种类多、来源广,统计和使用难度大。”中国石化信息化管理部副主任李剑峰表示。

据《自动化博览》杂志刊载文章,乙烯生产装置需要监控的参数5000余点,一个中等规模的石化企业需要监控的生产参数约10万点。DCS或SCADA系统的采样周期为秒级,实时数据库保存数据的周期通常为1分钟。按照这样计算,一个星期内,中型石化企业实时数据库累积的生产参数可达10亿条。

大数据分析可以用于优化生产,以及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与传统数据分析相比,大数据技术注重关联性分析。大数据重在众多的因素中研究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试图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新现象和新规律,而传统数据分析方法限于某个局部,造成了数据之间的断裂,数据中的规律无法充分挖掘。

石化行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多分布于供应链优化、库存管理、资金统一管理和生产监管优化四个模块。石化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影响过程的因素多,机理十分复杂,难以用线性手段描述和精确方程表达。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从中发现某些异常,或事故模式,对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推动大数据工业应用

借助大数据建模,不仅可以强化企业生产监控,而且可以优化,甚至预测运行状况

未经过梳理的数据十分杂乱,经过梳理、统计后,得到初步的信息;将信息的规律分析、总结出来,即获得知识;将知识进一步应用,利用数据做出决策,这一阶段为“智慧”。因此,数据的应用分4个阶段:搜集数据、提取信息、获得知识、进阶智慧。

借助大数据建模,不仅可以强化企业生产监控,而且可以优化,甚至预测运行状况。中国石化在智能工厂建设中,与国内重点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了工业大数据应用的研究和实践。“目前,我们在生产分析、生产操作、设备运行大数据应用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精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李剑峰介绍。

在炼化企业,因动设备故障引起的非计划停工占到装置非计划停工的70%以上。对于动设备中的关键机组,如何定义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确定设备的风险状态,是否能够有量化的评估指标,一直是炼化企业设备及生产运行人员探索的问题。

在茂名石化,中国石化利用大数据对机组运行“健康度”建模,针对每个维度的数据实时分析,采用梯度加速回归算法对关键设备的运行风险、异常进行分析。他们成功提前9个小时对渣油加氢装置新氢压缩机的异常状况预警,及时维修,避免了事故。

应用数据分析方法,对炼化企业设备腐蚀风险进行在线实时分析,也能为企业防范腐蚀风险提供及时、量化的决策信息。

应用大数据仍存挑战

石化企业数据量大且来源复杂,当前算法、算力等方面仍不足

 “石化工业大数据在数据治理、应用方面,仍面临着来自数据、算力和算法,以及工业应用等方面的挑战。”李剑峰表示。

石化企业数据量大且来源复杂。中国石化炼化生产数据超过960PB(拍字节),来源包括ERP、MES等各类信息系统及现场传感器。数据结构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多种类型,历史数据量大,处理难度大。

相对于国外大型石化企业来说,目前国内石化企业的高性能数据处理中心还在起步阶段,存储资源尚未有效整合。同时,当前学术界、科研单位形成的算法偏重于理论,与工业结合的深度不足。部分算法实现了工业尝试,但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

工业大数据建模、分析和应用,需要员工具备较强的数学知识,能够对业务问题模型化,给企业老员工带来挑战。大数据分析算法、机理模型和专家经验融合应用的工业软件偏少,主流工业软件往往知识侧重于单一应用,这也为融合应用带来了机遇。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兰州石化全力攻坚助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4-19

 

今年以来,在市场需求疲软、产销平衡难度加大等诸多不利形势下,兰州石化前两月炼油加工费同比下降80.54元/吨,炼化销管费同比下降0.91亿元,加工原油164万吨,生产乙烯10.4万吨,生产经营健康运行。

作为老炼化企业,兰州石化存在人员年龄偏大、厂区点多面广、部分装置能耗物耗难以降低等问题,直接导致降本增效难度加大。对此,公司以人力资源优化、全要素成本管控、美丽工厂建设“三大攻坚战”为突破口,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兰州石化人员总量较多,但炼油化工一线岗位缺乏技术过硬的操作人员现状,公司开办夜校,组织后勤服务、检维修等单位的富余人员系统学习炼油化工专业技术。打破单位之间、岗位之间的流动壁垒,公开招聘管理、技术和操作人员。稳妥分流安置因结构调整、业务改革、职能移交、机构重组等的富余人员,做到一厂一策、平稳有序。同时,兰州石化加大专业技术骨干送外进修培训,重点抓好星级工、DCS仿真、专家工作室实训等,大力培养创新能手和石化工匠。

兰州石化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制定了三年成本削减计划,加强原料、助剂、产成品、中间原料、煤炭、水、电、蒸汽等管控和精准计量。努力推进“三剂”国产化,推进18种三剂包装物固废减量化项目,降低炼油吨油辅材成本;加强招标管理,提升物资采购招标率、直采率,优化营销、物流、包装管理;加强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前期审核和费用管控,以效益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

兰州石化还积极创建清洁、环保、和谐的石化园区,集中开展“大拆除、大清扫、大整治”活动,消除公用工程、管廊、环境等隐患。从严落实相关制度,织密环保监督网格,打造无异味工厂。乙烯装置轻柴油工况下废焦油减量化、废碱预处理单元长周期运行工艺优化项目完成后,实现了危险废物管理全过程可控。催化剂厂6套生产装置的尾气处理系统改造成功后,大大提高了颗粒物、氨及氯化氢的吸收效率,装置氯化氢与氨两种异味气体排放量明显降低。

 

 

发布版面

油气


主题

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尚需引导规范

发布日期

2019-04-20

 

“预计全球GDP 增速下降,对石化产品需求将放缓,2019 年将成为石化行业的分水岭。新一轮全球石化产能扩能投产高峰即将来临,国内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产品陆续进入市场,国内石化市场将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需失衡,部分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同时行业兼并重组整合不断涌现。”4 月11 日,在2019 石化产业发展大上,中国石油与化学联合会轻烃与芳烃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锁山分析了国内烯烃和芳烃市场的发展前景。会议同期成立了轻烃与芳烃专业委员,以引导和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我国轻烃芳烃产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轻烃芳烃产业迅速发展,中国石油与化学联合会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为企业服务是一件好事,希望未来轻烃与芳烃专业委员会能发挥好企业的桥梁作用,为政府出谋划策,为产业服务好。”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石化处处长邵稷在致辞中就烯烃及芳烃行业发展现状、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进展情况、全球贸易摩擦背景下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行业提升竞争力的途径,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据介绍,过去五年全球乙烯产能平 均增速达3.1%,预计未来五年平均增速将达到4.5%。未来五年乙烯产能来源地主要在中国和北美。全球范围内,聚烯烃产业开始出现供过于求,近期,国内沿海地区炼化一体化项目将带来乙烯产能大幅增长,乙烯、丙烯装置市场竞争优势受原料成本影响显著。

“未来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将计划组织企业统一开展乙烷丙烷等轻烃资源的采购,避免多头对外,规避贸易风险。”在同期举办的烯烃和芳烃论坛上,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彤表示。

展望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会议还分析了烯烃及芳烃行业发展现状、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进展情况、全球贸易摩擦背景下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了行业提升竞争力的途径,展望了行业发展趋势。

“乙烯行业门槛高、集中度高,但近几年主体逐渐多元化,国内乙烯行业开工率保持高位,发展势头良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化处副处长赵文明在阐述我国乙烯行业发展现状及热点时介绍道。来自美国的Enterprise 公司副总裁JustinKleiderer 介绍了美国LPG 等能源的出口情况。在他

看来,美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到了一个瓶颈期,增 量需要通过出口解决,该公司近年来的NGL 和原油等出口都是在持续增长。Enterprise 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乙烷出口设施,现在每年的出口量是420 万吨,未来可达到1000 万吨/年的出口量。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工处处长郑宝山分析了我国芳烃产业链的竞争力。他认为全球芳烃产业链出现产能过剩,这种过剩情况正在向上游转移,中东PX 的出口规模大幅增长,东北亚其他地区PX 产能保持稳定。

“中国石化低碳烯烃新技术研发重点有甲醇制丙烯 (MTP)、烯烃歧化(OMT)、烯烃催化裂解制乙烯(OCCE)、丙烷脱氢(PDH)、甲烷氧化偶联制烯烃(OCM)、合成气反应耦合制烯烃(STO)、原油裂解制烯烃技术。中国石化芳烃新技术研发重点有PX 结晶分离工艺技术、甲醇制芳烃(MTA)中试技术、劣质重芳烃转化生产二甲苯新技术、芳烃单塔吸附分离技术、生物质制芳烃技术、合成制芳烃技术。”中国石化科技部化工处处长方志平介绍了中国石化低碳烯烃与芳烃技术开发进展。

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3 年来,全行业大力淘汰落后工艺、装备、产能,积极培 育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现代煤化工、高端专用化学品等战略性产业,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开展“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企业经营状况显著改善,赢利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不断增强,行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尽快遏制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势头,防止在高质量发展中出现新的重复建设倾向。未来要采取新的思路和方法,努力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新成立的轻烃与芳烃专业委员会表示,首先,委员会将通过行业调研开展行业数据分析,在有效发挥行业发展引导作用的同时,将汇集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提出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寻求解决途径,促进会员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资源优势,形成良性运转的会员服务体系。其次,倡导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引导业内企业规范管理。第三,将汇集来自生产企业、贸易企业、科研院所、装备企业、金融机构的声音,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第一届轻烃与芳烃专委会秘书长由中国石化联合会产业部能源处副处长李宇静担任。委员会的成立将为国内轻烃芳烃行业的合理布局和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发布版面

生产研发


主题

茂名石化生产树脂新品占比近八成

发布日期

2019-04-30

 

不久前,茂名石化化工分部聚丙烯车间克服生产新牌号产品时粉料易黏结、挤压机参数调整经验少等困难,成功生产出化工新产品——医用注射器高透明抗冲聚丙烯PPBMT16。该产品是医用专用料,可用于制作注射器,具有良好市场前景。

今年以来,茂名石化不断优化树脂产品结构,在稳定装置生产、优化产品切换、经济排产等方面下功夫,聚丙烯车间、高压车间、全密度车间等相关单位严格执行树脂新产品生产优化方案,一季度累计生产树脂新产品及专用料24.5万吨。新产品和专用料占树脂产品比例达76.65%,同比增长3.47%,增效超6千万元。

做好装置大检修前维护,远程设备实时监控

 “良好的设备运行状态是安全平稳生产的前提,维护好设备运行是我们的首要职责。”近日,聚丙烯车间负责人在分析会上分析道。聚丙烯装置的部分设备已运行至生产周期末期,面临大检修。1号聚丙烯装置循环水泵P401振动值波动较大,需要等到大检修时更换水泥地基并加重;2号聚丙烯装置挤压机主减速器有异响,需要等到大检修时解体检修。

为此,茂名石化相关设备专业工程师进行研讨,制定优化方案。他们针对循环水泵P401振动值不稳定的问题,安装3个在线状态监测器,并利用远程监控设备,随时用手机查看泵的振动值、温度、电流强度等数据。

 “我们攻克了1号装置生产抗冲牌号产品后需停运气相单元进行检修的难题,目前装置可直接进行抗冲牌号产品生产切换。我们还成功解决了HHP4等橡胶牌号产品生产时粉料黏度大影响冷却器性能的问题,实现气相反应器长周期运行。”设备主任周健文说。

全密度装置运行至生产周期末期。装置产品牌号切换频繁,熔融指数、密度等跨度大,易导致反应器分布板堵塞、脱气仓顶部过滤袋堵塞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细化牌号切换方案,优化操作流程,让反应器“健康”运行。 截至目前,全密度车间全密度装置已连续运行超750天,创历史新高。

优化切换方案,一季度过渡料同比减少四成

不久前,3号聚丙烯装置完成切换,由原来生产高流动性抗冲聚丙烯K7726,切换到生产高抗冲共聚聚丙烯K8003。茂名石化相关技术人员提前优化切换方案,仅用3.5个小时便顺利切换到位,比以前的切换时间少4.5个小时。

 “整个切换过程中装置运行平稳无异常,减少过渡料90吨,有效降本增效。”聚丙烯车间工艺主任湛贞介绍说。

今年初,该车间定下确保6个小时内完成各牌号产品切换到位的目标。“车间3套装置可生产70多个牌号产品,如何缩短各牌号产品切换时间,减少过渡料,是我们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工艺主任罗永剑说。他们严格把控不同产品各项参数,按照牌号切换单操作,严把每一个参数调节时间点,准确计算过渡料仓和正式料仓的切换时间。截至目前,该车间3套装置牌号切换时间均满足新标准。

茂名石化各车间努力减少过渡料。高压车间细化月度牌号生产计划,对熔融指数相近的牌号产品择优排序,减少切换时指数数值跨度,在班组内开展减少过渡料量专项竞赛;全密度车间优化牌号切换步骤,建立每日优化台账,全力缩短牌号切换时间。一季度,聚烯烃3个车间7套装置过渡料同比减少40%。

抓好经济排产,聚丙烯新品连续生产天数创新高

茂名石化三元共聚树脂新产品性能优异、用途广泛,深受市场欢迎。1~3月,茂名石化累计生产4400多吨该产品,获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产品经济效益好,但生产难度大。今年以来,茂名石化调整生产配方、优化工艺流程,克服原料结块等困难,根据试用客户意见提升热封强度、降低热封温度、增强产品稳定性,不断改进产品性能。产品受到客户一致好评,从华南地区热销至西南地区。

2月23日,他们利用3号装置检修后反应釜彻底清理的有利条件,把装置切换至生产三元共聚产品。3月3日,三元共聚产品顺利切出,累计生产9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天,连续生产天数创历史新高,其间,设备运行安全平稳。

市场上树脂新产品以聚丙烯为主,茂名石化今年聚丙烯新产品计划产量占树脂新产品计划产量的80.78%。

 


 

发布版面

科技人物


主题

陈克复:与造纸污染过招40

发布日期

2019-04-01

 

虽已年过七旬,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克复精神矍铄,工作量丝毫没有减少。除了外出开会,其余时间他都在办公室工作,偶尔有空就在校园里散步。“选择了这一行,就不能懈怠。”他说。

陈克复的办公室里挂着他与恩师隆言泉的合影。“隆老师常说,什么时候我们能把造纸污染、设备落后这两大难问题解决了,才算有真正的进步。”这句话陈克复一直铭记在心。

40余年,他带队不断向造纸污染“宣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近日,中国纸业网公布“改革再出发·造纸行业十大领军人物”名单,作为我国造纸业的首位院士,他榜上有名。

从力学到造纸

陈克复是广东省海丰县人,出生于1942年,彼时日本占领了广东沿海地区。

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陈克复的父亲希望儿子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于是为其起名“克服”。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他,高考考入复旦大学数学力学系。

听闻学生考入名校,陈克复的中学老师十分高兴,提议把他名字中的“服”改成“复”,“意为我是我们中学第一个‘攻克’了复旦大学这个‘堡垒’的学生”。

那时,复旦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生通常会被分配到部队工作,但因种种原因,陈克复未能走上这条路。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工作、到部队农场劳动近4年。后来他收到赴天津轻工学院工作的通知。“我心里那个高兴啊,立刻就去了。”陈克复回忆道,“一见面,老师就问我,知道来干什么吗?我说不知道。”

后来,陈克复才得知,给他发去通知的是我国著名造纸专家隆言泉。彼时隆言泉的研究组需要一位懂流体力学的人,因此找到了学力学的陈克复。

彼时的陈克复对造纸一无所知。为了让这位“小白”迅速进入状态,隆言泉拿了两本造纸教材递给他说:“你先到纸厂锻炼学习学习。”

于是陈克复下了工厂,开始了“三班倒”的工作。工作中,他有意识地把力学知识和造纸实践联系起来。

一年半后,陈克复基本掌握了造纸流程和从业基础知识,自此踏进了造纸大门。这段经历也形成了他的研究原则:做科研要俯下身子、脚踏实地。

研发中浓技术

1994年,我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淮河流域水污染事件”,造纸企业排放未经过处理的废水是引发此事的重要原因。“排出来的水都是黑的。”听到有人如此描述污染地的情况,陈克复痛心不已。

 “在造纸的整个过程中,制浆漂白是致污的主要环节。在此环节,一般采用低浓技术,同时要用氯气漂白纸浆。”陈克复说,于是他与其他专家提出采用中浓技术,不采用氯气漂白,转用中浓无氯或少氯漂白技术。

 “要进一步降低污染,除实施清洁工艺外,必须提高纸浆浓度,降低用水量。”陈克复说,“采用中浓制浆技术可有效减少用水量,可当时我国造纸企业大都采用低浓技术,每吨纸浆耗水量是世界水平的5倍。”

想法很美好,实现却很难。

那段日子,陈克复和团队以实验室为家,反复进行试验,终于研制出我国首台中浓纸浆输送与混合装置;随后他们又研发出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氯漂白技术及装备。

同时,陈克复还在进行中浓技术的理论研究。1987年至今,他几乎没有停下在此方面的研究脚步。

 “如今,我国造纸业已实现对用水的全过程监控,相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让他倍感欣慰的是,根据2017年原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环境年报,造纸业已摘掉“头号水污染大户”的帽子。

把科研当作人生使命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陈克复常说的话,在他看来,理论研究成果必须要应用到实践中。

1987年,陈克复课题组研制的全国首台湍流式中浓浆泵接受鉴定。只见,团状的纸浆在进入浆泵后,原本不能流动的中浓浆在管道中如水般流动。“真的实现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年产5万吨或10万吨的漂白化学浆生产线,其中一台中浓浆泵售价高达15万美元。“我算了一下,当时以我们的基础,不到20万元就能造一台。”但陈克复的这一想法却遭到同行质疑,可他没有动摇。他带上课题组,准备实验场地、设备,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工作中。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有的同事甚至被冻晕了”。经过艰苦的努力,陈克复课题组成功研制出全国首台湍流式中浓浆泵。在此基础上,翌年,这支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高剪切中浓混合器,成为当时国际上少数能生产这一装备的国家之一。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中顺纸业再扩能10万吨

发布日期

2019-04-05

 

本报讯 记者蒋润涛 继上月27日金红叶年产12万吨生活用纸项目开工后,孝南区纸品业又传来好讯,4月4日,中顺洁柔(湖北)纸业有限公司扩能项目二期——年产10万吨高档生活用纸成功签约。

去年,中顺纸业集团与孝南区政府签订了扩能投资协议,分三期建成年产30万吨生活用纸生产基地。一期产能10万吨项目,将在今年5月份建成投产。

中顺洁柔(湖北)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少国向记者介绍,近几年,中顺纸业在华中市场发展迅猛,销售额以每年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现有生产规模难以满足华中地区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二期扩能项目计划今年7月份正式开工。

据了解,目前孝南区集聚生活用纸、卫生用品、包装用纸、文化用纸等纸品及配套企业41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维达、恒安、金凤凰、洁伶、欣柔等一批企业持续扩能。去年以来,维达纸业32万吨扩能项目、金凤凰纸业70万吨扩建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恒安新上了3条护理用品生产线。金凤凰纸业三期配套物流和维达新城二期两个项目也拟在今年开工,投资均过50亿元。

壮大纸品产业集群、打造中华纸都,孝南区锁定3年发展目标,到2021年,力争产能达到350万吨,其中生活用纸突破150万吨,包装用纸200万吨以上。

 

 

 

 

 

 

发布版面

领军人物


主题

科学利用废纸 助推造纸业绿色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4-08

 

日前发布的《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显示,造纸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造纸业淘汰了落后产能4000多万吨,并大力引进清洁能源设备,行业的清洁生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原材料短缺的问题仍然影响着我国造纸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特邀专家对造纸工业的原材料问题和环保生产问题进行分析。

严格来说,优质废纸和纸板不能称为“废物”“垃圾”或“固废”,应称为“回用纤维”,是国际公认的造纸最环保且质优价廉的不可缺的原料,因此,不能把优质进口废纸和纸板(含杂率0.5%以下)简单地划分在洋垃圾的范围内。

近几年来,我国纸和纸板的总产量都在1亿吨以上,其原料中65%是废纸和纸板,30%是木浆。可以看出,废纸和纸板是支撑我国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料。我国对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造纸原料严重匮乏。

原材料匮乏 行业发展受阻碍

当前,我国造纸原料资源严重匮乏,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我国林木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2016年、2017年分别进口木浆2106万吨、2372万吨,进口废纸及纸板2850万吨、2572万吨,每年两者总量近5000万吨。另外,国内企业自产木浆所用木片大部分也依靠进口。如果没有进口原料的补充,我国造纸产业将面临巨大冲击。

二是利用竹子、蔗渣、秸秆等非木纤维原料制浆不能替代废纸及纸板进口。非木原料强度差,无法生产高强度包装纸板,非木资源收集困难,生产规模受限,部分技术仍存在清洁生产的问题。“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造纸行业共淘汰约4000万吨产能,其主要是小型非木浆制浆企业和造纸企业,我国非木浆产量不断减少。2015年5月,笔者所在团队递交了关于“推广先进技术模式利用农业秸秆制浆造纸”的院士建议。

三是近年来国内废纸及纸板回收量超过5000万吨,已趋于饱和,远满足不了我国造纸行业的需求。我国出口贸易发达,产品包装纸及纸板大量随之输出,但“有去无回”,可以预测我国废纸和纸板的回收量将逐年减少。另外,我国废纸及纸板回收系统仍不健全,重复利用次数多,回收的纸及纸板质量差,由于目前造纸资源缺乏,国内废纸和纸板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地冲击了我国造纸工业的稳定发展。

转变观念 鼓励“废物”利用

优质废纸及纸板是完全可回用的纤维资源,利用它再生产纸和纸板是循环经济的典范,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国内外都在充分利用优质废纸和纸板,如北欧是造纸发达地区,木材资源丰富,但其废纸和纸板的回收率达到75%以上,主要是满足国内需求。因此,严格来讲,优质废纸和纸板不能称为“废物”“垃圾”或“固废”,应称为“回用纤维”,是国际公认的造纸最环保且质优价廉的不可缺的原料,因此,不能把优质进口废纸和纸板(含杂率0.5%以下)简单地划分在洋垃圾的范围内。

目前,造纸行业原材料短缺的情况亟待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2017年,我国实际进口废纸约2572万吨,2018年共审批批文1815万吨,所以2018年实际减少废纸进口在800万吨左右,这对我国造纸原料造成巨大的缺口。如这种情况继续到2020年完全停止进口,对我国造纸行业引起的后果,其严重程度难以想象。另外,由于造纸行业和其他行业的相关性,据统计,在各产业的产品销售额中,纸品占比达到1.5%—5%不等,而且随着各行业的发展,占比系数不断升高,将严重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原料不足,各企业不得已加大填充料,特别是木粉的应用目前较为广泛,这将带来隐患。

笔者认为,为了满足我国造纸行业的原料需求,保证造纸行业的稳定发展,国家要在禁止优质废纸和纸板的进口上有所考虑。同时要鼓励用农林剩余物作为原料进行清洁预处理后用机械法制浆,保证质量,以用于补充部分造纸原料。除此之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大以农林剩余物作为原料的清洁制浆科学研究的投入,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专门的研究平台。

陈克复: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布版面

领军人物


主题

以清洁生产促造纸业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4-08

 

我国的造纸行业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资源可循环、低能耗、低排放、可实现自然界碳循环的经济体系,但环境污染的风险还是有可能发生的,全行业还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把污染控制住,把风险降下来。

多年来,造纸行业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都被认为是重污染行业,很长一段时间,国家的环保工作都把造纸行业作为重点整治和关注的对象之一。笔者是研究环境工程出身,一直致力于研究清洁生产领域的理论、方法与政策,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分析,笔者认为,如何对其有效治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全行业发力 环保效果显著

举例来说,以前,一个小型的造纸厂,它所产生的COD(化学需氧量)就超过一个中等城市所有人口生活中产生的COD。比如说40年前,甚至30年前,很多江河像四川的嘉陵江和很多不知名的小河沟,这些水域岸边的泡沫现象大部分都是由造纸厂造成的,排出废液污染的现象严重。上世纪90年代初,环保部组织对湿地整治的时期,笔者曾去山东调研,当时看到山东省的很多小造纸厂污染确实严重。但是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政府、社会、行业对环保越来越重视,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前,由中国造纸协会和中国造纸学会共同组织编撰的《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中阐述了我国造纸业从高污染走向循环可持续的历程。对此笔者深表认同,以水污染为例,当前与1999年相比,造纸行业单位产品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03立方米降到了22立方米,降幅达到76.8%,COD也从102千克降到了3.1千克,降幅达到98.5%,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现在来看,不管是嘉陵江、岷江这些著名的江河,还是城市边上的小河沟,基本都看不到泡沫了,可以看出我国造纸业在环保方面所下的功夫之深。

这样的变化背后,是全行业共同付出的努力。近年来,我国造纸业淘汰了落后产能4000多万吨,并大力引进清洁能源设备,行业的清洁生产取得了很大进步。笔者所到过的造纸厂,对污染排放的治理分一期、二期、三期几个步骤,第一期提取出的还是黑液,但到第二期就有了明显的改善,第三期时效果更好,且第三期的治理设备占的地方很小,效率很高,周边空间很大,分绿色、红色、黄色的行道,什么原料走什么颜色的行道都划分得很清楚。

再接再厉 夯实绿色成果

我们在肯定行业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当前的造纸行业还是有污染发生的风险。这是从我国产业的自身特点来说的,我国虽然国土面积比较大,但是从空间结构来看,人口高度密集,COD的标准要重新制定。但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情况就不一样,比如美国地广人稀,标准的制定自然就不一样。在我国,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了少数地区。换句话说,工厂的建设密度很大,所以环境容量基本上为零。

促进行业的环保进步,必须要相应地制定严格的标准。比如像山东省大概在20年前就制定了最严格的造纸行业标准。当时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认为,这样严苛的标准会对山东省的造纸行业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标准颁布后,可以看到山东省的造纸行业发展得很好。

除标准以外,行业也要注重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在我们国家,好多环境污染的发生都跟劳动力素质较低脱不开关系。总而言之,我国的造纸行业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资源可循环、低能耗、低排放、可实现自然界碳循环的经济体系,但环境污染的风险还是有可能发生的,全行业还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把污染控制住,把风险降下来。

(作者系中国清洁生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布版面

专题


主题

利树集团:“绿”字当头谋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4-13

 

碎浆、筛选、除渣、脱墨、漂白、干燥、切纸……10日,笔者走进建瓯利树集团生产车间,175米长、近5米宽的“庞然大物”赫然在目,技术工人在数控室内操控生产流程。

 “这是纸机,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利树集团董事长诸建华介绍。眼前的纸机所在生产线以废纸为原料生产挂面箱板、瓦楞纸,年产量可达15万吨。目前,整个生产线都安装了智能控制系统,十几名技术工人就可完全操控。

像这样的大型机械设备,如果从国外进口需要6亿多元,为了节省资金,诸建华想了不少办法,他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技术研究,将纸机拆解成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部位和以钢铁结构为主的“非关键部位”,只有关键部位采用进口设备。这样,一期设备只花了1.5亿元,确保了设备降价不降档。

 “这个项目不仅大大提高了产能,还很环保。废纸制浆无需任何化学药剂处理,其尾水中多为细小纤维,是可自然降解的‘富营养’,没有毒性。”诸建华说,企业造出来的产品最终又变成企业的原材料,这是真正的循环经济。

 “唯有绿色,才有生命力,才能不为时代所摒弃。”来到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地,诸建华告诉笔者,废纸制浆造纸尾水“零排放”在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利用这套系统,一年可节约水资源300万吨。“虽然是达标的废水,但是能不排就坚决不排,这套污水处理设施正是按照循环使用的标准来设计和建设的。我们的产业应该是‘绿色’的。”

利树废纸制浆造纸项目位于建瓯中国笋竹城内,是省级重点项目和“百项千亿”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如今,总投资2.4亿元的一期废纸制浆造纸项目已建成投产,实现年产值超过5亿元。

对环境的尊重,是利树不断发展的保障。为做大做强企业,2017年3月,利树新开工建设二期项目,其产品为餐桌农产品包装用挂面白纸板,这项技术还填补了省内空白。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5亿元,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建设造纸车间、制浆车间、上料车间、污水处理场、变电站各一座。“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产值15亿元,新增用工300人。”诸建华说。(魏剑生)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新型环保石头纸发展空间巨大

发布日期

2019-04-17

 

【深圳商报讯】(记者 孙波 肖欣静)首届中国新型环保石头纸产业发展座谈会于16日上午在深圳市龙华区金皇酒店召开,深圳市石能纸业、德华投资、环保科技、石之能新型纸塑应用研发、山西宇皓、贵州盘江、河南国鑫、辽宁沈煤、前海第一亚洲等9家公司参加了会议。

会上,就建立产业战略发展联盟,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推动与中科院宁波材料与工程所、深圳先进技术院合作等9大议题展开全面、深入地商议,最后大会形成《关于成立新型环保石头纸产业协会报告》。

新型环保石头纸自2008年引进我国以来,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开发,规模生产和市场应用,已取得明显社会效应。有关专家指出,新型环保石头纸具有新增长潜能,相关产业将会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而不断壮大。

据了解,新型环保石头纸产业是对传统竹、木浆纤维纸业的革新和替代,其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投产的企业有近11家,产能超过50万吨,产值达到或超过40亿元,市场潜能将会达到100万吨到200万吨,产业超百亿元,其产业链会影响千亿商品市场。将会是国家经济增长及社会就业的新型产业。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日益重视,新型环保石头纸将会替代50%的传统竹、木浆纸的市场应用,其市场需求量有3000万~5000万吨的成长空间,产值将有万亿之巨。

 

 

发布版面

企业汇·成果转化


主题

用了他的成果,造纸企业从此摆脱“污名”

发布日期

2019-04-25

 

用了他的成果,造纸企业从此摆脱“污名”

通讯员 蒋学飞 本报记者

第二看台

 “将来生产一吨纸可能只需用水2立方米,只要膜分离技术运行成本得到合理控制,通过反渗透技术将造纸生产过程中产生(带入)的无机盐电解质脱除,则造纸过程水甚至可以无限次循环。”戴红旗说。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戴红旗获首届“水杉奖教金科研之星”称号,他的科学研究及其应用也愈发受人关注。

节约原材料不如节约用水

造纸是公认的耗水和排污大户,根源在于造纸行业落后的理念和技术。戴红旗长期从事造纸湿部化学与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2001年一次零距离接触造纸产业的经历,触发了他利用科技改变和提升造纸理念的决心。

2001年,戴红旗前往山东晨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家造纸专业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发现,胶东半岛的水资源严重缺乏,工业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生产上长期使用硬度很高的地下水,造纸过程中,不仅纸料中细小纤维的留着率很低,而且造纸湿部系统胶黏物与沉积物干扰特别严重。要保证纸张质量,水资源消耗极大。为此,开发高效的助留助滤系统及白水循环回用,成为戴红旗的博士后研究项目。

结合多年的专业所学与研究积累,他与工厂技术研发人员一起研发了“聚硅酸盐纳米硅溶胶微粒助留系统”。该助留系统的应用不仅节约了造纸原材料的使用,也大大减少了造纸新鲜水用水量,同时延长了造纸湿部系统的使用年限,收获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在2005年获得山东省轻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随着该项技术在当地造纸厂的转化运用,戴红旗的科研目标也变得愈发明确。

 “造一吨纸节约几块钱原材料还不如节约几吨水!”戴红旗告诉记者。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由粗放型转为节约型的清洁生产阶段。对于造纸行业,在节约用水的同时,如何尽量减少造纸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及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戴红旗继续埋头实验室创新,并致力于将成果进行转化应用。

如何在实际生产中控制住污染物?戴红旗提出通过化学与膜装备技术,对排出的废水进行处理,在不影响设备和工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造纸用水的循环使用。戴红旗研发的技术,让造纸过程中的有益物质得到保留,污染物得到提取再利用,不仅清洁和净化了造纸循环用水,更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率。

造纸业巨头纷纷伸出橄榄枝

2004年至今,戴红旗带领3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赶赴江苏、山东、河北、浙江等地的造纸生产一线企业,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协同创新,将自己的研发技术在造纸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戴红旗团队的科研成果及转化工作,大幅度降低了造纸废水中固形物含量,造纸用水量减少了50%以上,吨纸综合生产成本下降近40元。

2014—2016年,全球最先进的铜版纸生产企业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最大工业包装纸生产企业玖龙纸业(江苏太仓)有限公司、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看好戴红旗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一成果应用到了生产实际中,该项技术在3年内累积节约新鲜水15240万立方米、减少造纸废水中SS(悬浮物)排放1524吨、减少造纸废水中COD(化学耗氧量)排放量7620吨,为企业节约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和提高综合经济利益共计11.35亿元。

 “自2002年起,我们公司便开始运用戴红旗教授的微粒助留剂及系统,实践表明,吨纸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大大提高了高速文化纸机的细小纤维留着率,减少产生一吨纸新鲜水补充量近50%,为公司提高清洁水的生产水平、节约水资源发挥了巨大作用。”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办主任张革仓对转化应用了戴红旗的科研成果由衷地高兴。

2017年底,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成果名单,戴红旗主持完成的“造纸节水与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研成果不仅要在实验室里艰苦创新,更多地还要贴近民生,回到生产,在企业的实际运用中得到评估和运用。”对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成果转化的努力,戴红旗深有感触。

 



发布版面

时局


主题

融入“一带一路” 广东拥抱开放新机遇

发布日期

2019-04-14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本月底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应者云集,成就全球瞩目,累计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订合作文件,首届高峰论坛279项成果落实率达96.4%。

新的丝路乐章正在奏响。在首个发布“建设实施方案”的省份广东,2013年至2018年,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7万亿元。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广东进出口额近1/4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货”OPPO Realme手机不到一年便挤进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前四。

4月8日,“一带一路”广东省重点工程项目石龙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国际物流基地开始铺轨,计划石龙Ⅰ场到发场6月30日实现物流货运通车。此前不久,“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在深圳唱响“命运共同体交响曲”。

当前,广东正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强对外合作,将大湾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

多领域合作日益紧密

织密“丝路电商”网络,搭建全球经贸网络,开展文化、旅游多领域合作,广东在政策、贸易、民心等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融合日益深入。

2018年,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16153亿元,增长7.4%,高出同期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2013年至2018年,广东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7万亿元。首届高峰论坛后的3届广交会上,参会的沿线国家采购商均接近总人数一半。

在广东做生意8年,马里商人巴比·阿里·席德办贸易公司,向家乡销售“广货”。“手机最受欢迎,在我的家乡几乎人手一台。”席德高兴地说,“今年生意更红火了。”

东莞艾尼索实业公司董事长余湖北感叹:“2016年公司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手表仅5000只,一年后订单竟翻了30倍。”

我省民营企业是“主力军”。2018年,广东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9804.4亿元,占比达59.3%,比2013年提升19.1个百分点。

近年来,广东实施系列贸易通关便利化政策,畅通“一带一路”贸易。荷兰史基浦机场海关关长杨坎普认为,“推动中欧贸易,广东和荷兰走在前列。”

不只“做生意”,更有多领域合作。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附属眼科医院副院长陈伟蓉,先后10次到瓦努阿图、萨摩亚、斐济等8个国家,为当地白内障病人做手术,为当地患者送去光明。

资金项目实现良性流通

广东企业和人员不断“走出去”的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纷纷“走进来”,资金与项目实现良性流通。

广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企业逾千家,沿线国家累计在我省设立了4208个项目,其中一半是首届高峰论坛后来到广东的。

这边厢,女鞋生产商华坚集团在“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建起首个企业园区,普通工人的月薪约为当地平均水平的2倍,出口创汇达到1亿美元,成为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出口企业。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巴西投资建设的空调生产基地,累计在当地纳税和为员工提供工资福利约10亿巴币。

那边厢,新加坡企业一口气和广东签署14个合作协议,涉及生物医药、医疗科技、智能交通、科技研发、知识产权、创新创业、人才交流等。泰国华侨吕锦盛在珠海收购当地石油化工公司,如今零售门店遍布珠海市区,年销售收入14亿元。

广东规划在建的10余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大部分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近郊,我国在海外建设面积最大的产业园区——中白工业园建设如火如荼;招商局集团则在吉布提共和国打造“东非蛇口”……

打通多条物流新通道

交通基建,是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广东不断强化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中欧、中亚、南亚班列市场化运营质量,支持广州港、深圳港等拓展全球海运网络,打造水铁联运中心。

2018年,我省中欧班列共发运187列,发送集装箱17418标箱,出口货值9.6亿美元。目前,广州大朗、东莞石龙开通的中欧班列已运行至10个国家、12个城市;挂靠广东港口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351条,国际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

每周出发那天的清晨6时,在广州大朗车站,汽笛长鸣中,满载“广货”的“穗满俄”中欧班列开启15天的旅程,经满洲里、后贝加尔,最终抵达俄罗斯莫斯科的沃尔西诺。广州大顺发物流公司总经理黄仲喜计算后说:“该班列比海铁联运时间节省10天以上,比纯海运节省25天以上,运价仅为空运的1/3。”

广东近年还打通了多条沿线国家物流新通道。目前,由深圳盐田港开往白俄罗斯的中欧班列、由广州大朗开往越南河内的中越班列生意同样红火。

国际货运班列越开越多,通关时间却越来越短。据广州海关统计,2018年关检业务融合后,“穗满俄”中欧班列的报关单通关时间压缩了九成。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举行之际,广东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拓宽“一带一路”的融合之路。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200家企业入驻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

发布日期

2019-04-22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市发展改革委现代服务业科获悉,截至目前,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已累计注册企业191家,并储备了360集团、斗鱼直播、清华控股、快手、中企云链等重大项目,发展态势喜人。今年一季度,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实现服务业收入11.37亿元,上缴税收8729万元。

据了解,入驻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的191家企业包括凡普金科、京东集团、红马基金、中国网库、九五太维、广东钜豪等行业龙头企业。目前,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已初步形成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电子商务、生物医疗、影视文化以及创业孵化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2018年实现服务业收入约46.08亿元,上缴税收约3.84亿元。

据介绍,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二期将于今年全面启动建设,预计未来三年到五年实现滚动投资100亿元,实现产值(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上缴税收15亿元以上,聚集人口上万人。

 

 

 

 

 

 

 

 

 

发布版面

开放·区域合作


主题

北部湾经济区:一季度经济发展稳中趋好

发布日期

2019-04-26

 

4月19日,记者从2019年一季度北部湾经济区经济运行分析暨重大项目推进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经济区经济发展基本面总体平稳,多项指标增速明显回升。其中,GDP预测增速7.3%,高于全区1.3个百分点。

据了解,经济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批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正加快推进,如北海惠科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一期投产,钦州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加快建设等。此外,一批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工程实现突破。钦州港东站作业区提前完成改造并开通;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一批项目加快入园;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北海铁山港1-4号泊位进港铁路等港航关键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成功引入中远海运、广东航运等战略合作伙伴,推动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发展。

经济区6市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狠抓项目的策划、包装、储备、招引、建设等工作,尤其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三大三新”重点领域,深入实施产业大招商3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以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

据介绍,经济区将以现有产业基础为依托,以产业链为纽带,重点从“建链、补链、延链”入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同时,经济区围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的目标,加快推进钦州港东航道扩建、钦州港东站集装箱办理站、铁山港东岸码头等一批通道项目;进一步完善多方合作机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密切与西部省区市合作,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习近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发布日期

2019-04-28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

2019年4月27日,北京)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各位国际组织负责人:

现在我宣布,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幕!

2017年5月,我同在座许多领导人一起,在此举行了首届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发表了联合公报,确立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原则、举措,达成了多项具体成果。

两年来,我们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全面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为全球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我们再次举行高峰论坛,就是希望同各方一道,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让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第一,我们期待同各方一道,完善合作理念,着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要把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落到实处,做到集思广益、尽施所长、惠及各方。要本着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要把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统筹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让各国都从中受益,实现共同发展。

第二,我们期待同各方一道,明确合作重点,着力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我们要继续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深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合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扩大市场开放,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做到物畅其流。要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要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实施更多民生合作项目。总之,我们要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基建引领、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综合效应。

第三,我们期待同各方一道,强化合作机制,着力构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我们要共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继续把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区域和国际发展议程有效对接、协同增效,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鼓励更多国家和企业深入参与,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要本着多边主义精神,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为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坚实保障。

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今天的会议一定会凝聚更多共识,取得更多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各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发布版面

时论


主题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行

发布日期

2019-04-29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4 月26 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系统总结近6 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指明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的实践路径,宣示了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经过去两年,在这两年,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全面展开,项目越来越多,参与者不断增加,需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既能回击一些旁观者的指责,也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更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契机。

首先,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强调,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由此,中国发起了《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建设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

其次,习近平主席提到,要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

其三,中国与其他国家一起制定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为共建“一带一路”融资合作提供指南。确保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又能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绿色、廉洁、规则等理念与机制的融入,有利于实现“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发展,成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实践。事实上,“一带一路”建设一直以来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民主精神,让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此次峰会,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出,创新就是生产力,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中国将继续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此外,习近平主席强调了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对外扩张,而是推进互联互通,各国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了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主席表示将促进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向世界各国敞开机遇之门。

在演讲中他提到,中国将在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未来将继续大幅缩减负面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并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我们将新布局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我们将加快制定配套法规,确保严格实施《外商投资法》。”

中国也将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对外国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杜绝强制技术转让,完善商业秘密保护,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中国将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不断开大中国市场大门。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愿意进口更多国外有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制成品和服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中国也将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努力创造正面外溢效应,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中国也将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建立有约束的国际协议履约执行机制,按照扩大开放的需要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在行政许可、市场监管等方面规范各级政府行为,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扭曲市场的不合理规定、补贴和做法,公平对待所有企业和经营者,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中国将自身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正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发布版面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


主题

积极响应,民企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

发布日期

2019-04-30

 

企业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扮演何种角色?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次举办的企业家大会试图给出答案。

第一财经记者在企业家大会现场看到,近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本次“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由中国贸促会、全国工商联、国务院国资委和北京市共同举办。

用中国贸促会会长高燕的话来说,企业家大会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亮点与新增长点。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企业的参会热情极高,报名人数远超预期。据她透露,直到24日晚,也就是企业家大会召开的前一晚,仍有国外企业希望报名参会。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陈洲表示,此次企业家大会规模大、层次高、与会企业代表性强。同时,大会还安排了100多家涉及领域宽、覆盖国别广、基础作用大、示范效应强、民生工程多的中外企业合作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贸促会提供的信息显示,与会企业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90家、中国500强78家、央企100多家、民企200多家。其中,既有埃克森美孚、特斯拉等知名企业,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既有能源、金融、农业、基础设施等传统产业的领军企业,也有跨境电商等新经济业态的代表企业。

踊跃参与

全国工商联联络部部长马君在此前提到,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化程度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推动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理念。

贸促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民营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199.8亿美元,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的43.0%,增速为12.1%。从出口看,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达4325.4亿美元,占总额的55.9%,增速为8.9%;从进口看,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额为1874.4亿美元,占总额的28.1%,增速为11.9%。

主打轮胎技术研发的红豆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民企之一。在25日的现场签约仪式上,公司意欲在泰国投资实业。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萃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2013年开始,“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正越来越扩大,“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在发生变化,贸易壁垒问题比较突出。倡议的提出对于民营企业走出、弱化全球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而之所以选择与泰国方面进行合作,顾萃表示,作为橡胶大国的泰国,其实与轮胎企业关联密切。“泰国又隶属于东盟十国,对于我们产品在东盟十国内流通,没有关税影响。同时,也规避了美欧对轮胎产品的关税。”顾萃说道。此外,泰国政府也一直对中资持欢迎态度。

天津狗不理集团在企业家大会现场就并购澳大利亚益生菌菌株生产有限公司股权项目进行了签约。狗不理集团董事长张彦森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感叹道,中国企业通过“一带一路”把中国老字号品牌推广出去的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发现好的资源、好的技术,并把这些资源与技术引进,形成了双方受益的共同发展模式。

主打太阳能光伏发展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现场与越南国企沱江集团第十一有限公司签署太阳能光伏的总包工程项目。据公司代表李鹏介绍,该项目规模50兆瓦,总计2000万美元的资金,提供设计、采购、交钥匙工程。建设期可提供500人的就业,运维期能为当地带来100多个就业岗位。

李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大的感受是,政府的政策过去几年对企业的帮助在加大。比如,中国信用保险公司给了企业走出去很多支持和推动,担保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风险,给企业在海外投资方面提供了保障。越来越多的中国银行到发展中国家推动业务,在当地融资也越来越便利。”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实体零售业的繁荣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模式和固有的经验。它需要主动拥抱不断创新的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先进市场理念,并不断为消费者创造优质的服务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品质化个性化需求。”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消费升级趋势不断加快,消费者对于海外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苏宁依托智慧零售的全渠道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和全球各地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引进海外优质产品,打造全球智能供应链,推动全球商业互联互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研究报告,在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274家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占比超过50%。诸如,华为、吉利、TCL、三一重工、红豆等立足国际视野,扎根当地发展,促进了东道国基础设施完善以及经济发展。

此外,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和经营过程中为解决当地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影响力排名前50名的企业中,中国民营企业占比已达到42%。

望国家更多扶持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六年来,“一带一路”的推进模式,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说,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前期,项目主要以国企参与为主;那么,从2016年开始,民营企业和地方企业开始在倡议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随着民企对“一带一路”参与热情的提高,以及贡献不断突出,他们也希望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能得到国家更多的扶持,能帮助他们借助“一带一路”进一步完善海外布局。

顾萃希望国家有更多的相关部门或者协会,带着民营企业一起走出去,“比如,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建立园区,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就是一个保障,避免了民营企业在海外的单打独斗。”

张彦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最大的期望就是政府在项目审核立项上的时间能再快点,外汇批准上也能再快些,“毕竟很多时候项目不等人,政府给予了走出去的企业充分的信心与耐心,企业也能够把当地好的经验与技术带回中国。”

他还强调,高峰合作论坛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指明了方向,而真正落实的,还是要靠企业。“只有企业落地、在当地市场站稳脚跟,形成互融互通,才能体现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张彦森说道。

李鹏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民企走到海外,最担心的还是收款以及贷款融资的风险。“这时候有信保的支持,企业收款就有了保障。”李鹏说道,“作为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发展中国家融资还是比较困难的。有‘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的话,融资的力度也在加大。”

 

发布版面

资讯


主题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发布日期

2019-04-30

 

4月25—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此次高峰论坛的召开,标志着“一带一路”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新阶段的重要特征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论坛通过了联合公报。习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总结了5年多来“一带一路”合作成就,为“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指明了方向。

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斐然

5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参与国际合作的平台和普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格局基本形成。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成功落地,在“五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政策沟通方面,中国与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4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非盟2063年议程,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等区域发展规划和合作倡议有效对接。在设施联通方面,一大批铁路、公路、航空和油气运输线路联通,提升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便利化水平。如亚吉铁路开通运营、雅万高铁开工建设,中俄合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进展顺利,冰上丝路将穿越北极。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顺利,马来西亚关丹深水港码头正式开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4万列。在贸易畅通方面,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800亿美元。中国与83个国家签署了贸易畅通协议,与沿线5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税收协定,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资金融通方面,中国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产业基金等带动了一些国际基金“跟投”,呈现“一带一路”多方共建的特点。亚投行成员数从57个创始国增加到93个成员国。亚投行共批准18个国家的39个项目,总投资达79.4亿美元。丝路基金已经决策投资28个项目,承诺投资110亿美元,支持的项目涉及总金额达800亿美元。中国与20个沿线国家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与7个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40个沿线国家,165家银行。在民心相通方面,我国与103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1290对友好城市,我国在94个国家设立了244所孔子学院和242个孔子课堂。中国与52个国家实现公民免签和落地签,中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超过6000万人次。在产能合作方面,中国在沿线国家工程承包额不断增加,促进工程承包模式创新。2018年中国在沿线国家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达1257.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额的52%。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境外合作区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在沿线国家建立了80多个境外园区,累计投资超过300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近30万个就业岗位。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机遇

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愿望都在增强,区域合作动力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等因素,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历史性新机遇。在新阶段,“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的一个现实需要,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由内向外的自然延伸,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的必然选择。从国际和国内形势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重大机遇。

第一,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新机遇。世界进入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无论是复苏缓慢的发达经济体、还是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谋求经济发展成为共同的目标。世界经济危机表明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谋求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新动力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第二,区域发展动力强劲。在全球化受阻背景下,尽管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是,区域合作与发展愿望和动力依然强劲,如东盟、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组织成员国发展加快。中亚、东盟等区域的凝聚力和合作动力明显增强。区域合作愿望增强,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得到联合国的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主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成为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第四,“一带一路”建设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民谋发展的共同意志。中国坚定推进新一轮的对外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协调运用。一方面,我国国内经济发展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围绕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国内经济增长从中高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国内深化改革中,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推进实施,将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提升,促进西部地区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第五,“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已经建立。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基础,吸引发达国家基金、区域基金和国别基金参与,形成“一带一路”金融支持的网络体系。我国外汇储备稳步增加,营商环境不断提升,随着我国颁布《外商投资法》,我国引进外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一带一路”合作可持续投融资奠定基础。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

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明确了“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目标、原则和方向。“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思路,它关乎的是“一带一路”未来合作的顶层设计和一些系统性、全局性的要求。对于这个方向性的转变要把握好四个重点。一是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一带一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的事业,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各国共同发力,把各方的优势转化为共同发展的合力。二是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三是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四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一带一路”进入新阶段,面临许多历史性机遇的同时,应该看到,在国际和国内方面都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从国际方面看,一是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从误解、质疑,转向不支持。对此,我们应该以事实说话,积极应对。首先,从改进我们自身问题考虑,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坚持合规经营,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当地国法律办事,依据市场规律行事。其次,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各政党的交流、智库交流和媒体交流,讲好和讲准“一带一路”合作的政策与理念,减少误解和误判。再次,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要重点反复阐述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原则,如正确的义利观等,让西方国家明白:除了零和博弈,还有互利共赢的模式存在;除了结盟,还有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存在;除了文明冲突,还有文明互鉴与交流存在。二是印度虽不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但实际上,印度国内政界和学术界也有支持印度尽快加入“一带一路”的呼声,我国应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积极做印度的工作,团结印度,使中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形成“龙象共舞”良好局面。三是某些沿线国家存在某些安全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一些沿线国家营商环境比较差和便利化程度比较低。

从国内方面看,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应该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界定“一带一路”倡议的功能和作用,突出重点、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二是推动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推动“一带一路”更好更稳健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