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卡号/身份证号 Library Card/ID No. 密码 Password
湛江市图书馆电子剪报
湛江市图书馆2019年5月剪报

发布时间:2022-09-30 09:48:33 点击数:

分享到:

海洋篇

发力枢纽港、贸易港 青岛港致力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江苏海洋经济“蓝色引擎”作用持续显现

烟台动能转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略海洋,金融业展现新作为

2018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47亿元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海洋科技新进展

助力山东海洋强省建设

开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

广东海域海岛管理聚焦重点难点

把科技城建成国家深海海洋产业新区

海洋经济:首季开局平稳 积极因素增多

我国海洋科技“短板”以及亟待攻破的“瓶颈”

钢铁篇

产量增效益降 钢铁业仍存扩产能风险

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加快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五部委联合发文 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

钢铁工业废物回收的新途径:微波辐射处理热轧机污泥

扎实推进超低排放改造 夯实钢铁高质量发展基础

全球钢铁需求有望保持增势

宝钢湛江绿色钢厂中的“陕鼓智慧”

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 不搞强制标准不“一刀切”

国家发改委:钢铁业运行较平稳产能利用率在合理区间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钢铁行业首受其冲

建设世界一流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石化篇

原油市场波澜迭起:供需失衡 石化行业凛冬将至?

推动石油石化企业迈向世界一流

石化行业:全球化思维引领高质量发展

走出石化“围城” 走向共建之路

茂名石化立体优化聚力降本增效

推进绿色制造 石化行业全力提升安全水平

石化行业:一季度市场企稳向好

大庆石化利用“互联网+”拓市场

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民营石化企业强势崛起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石油石化企业怎么做

造纸篇

戴红旗:造纸用水可以无限循环

激发创新的力量

国内纸企纷纷布局原料基地 晨鸣率先实现浆纸产能完全匹配

造纸业:平稳运行培育新动能

纸上“激战” 业绩增速放缓

其它

“一带一路”项目稳步推进 中广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20%

广东金融业争当排头兵

广东湛江:“清单”击痛点 整改“一盘棋”

湛江徐闻港客滚轮渡码头预计年底建成开港

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建设正酣

湛江至海口高铁确定走轮渡过海



 


 

发布版面

港口


主题

发力枢纽港、贸易港 青岛港致力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发布日期

2019-05-06

 

开埠于1892年、世界十大综合性港口之一的青岛港,今年年初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形成“A+H”股权架构,实现资本市场的“双轮驱动”,成为百年老港砥砺前行的新动能。

青岛港集团董事长李奉利近日在接受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青岛港要成为中国连通世界的桥梁之一,必须实现从物流港向贸易港、从目的地港向枢纽港的转变,打造真正的要素集散地。

 “成为连通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我没把青岛港完全当作一个企业,因为它与其他企业真的不一样。”在李奉利看来,政府工作经历让他能够更深刻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

立足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新定位,青岛港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国际水准服务,让客户在青岛港更有获得感。

 “为货主做好服务是青岛港的本分。2019年,青岛港将抓住山东创建自贸试验区的重大机遇,推进港口物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以赴减环节、提效率、降费用、强服务,为客户量身打造快捷高效的‘端到端’全程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港口服务软实力。”上任伊始,李奉利这样对客户承诺。

今年17日,青岛港宣布了2019年对外贸集装箱船公司的“四个承诺、八项保障”服务承诺以及相关优惠政策。包括靠离泊服务、效率服务、信息服务、中转服务等多项内容,对船公司来说无异于真金白银。

110日,青岛港又推出全程物流“服务十条”,通关效率再提升25%以上,代理班轮直靠率达到85%以上,“门到门”全程服务综合成本低于客户分段外包成本10%以上、提供贸易代理“零息服务”、空箱周转效率70%以上等服务条款,成为吸引广大船东货主、进出口企业的关注热点。

紧接着,青岛港又推出了金融服务“六项承诺”,打造特色产业链金融生态圈。

最近的“经略海洋、港城联动”内陆港推介中,青岛港又针对临沂推出了“双八政策”,既包括减免经临沂班列集港后外贸出口集装箱在码头产生的退关、换船、改港、超期堆存费等“八项商务政策”,也涵盖进口通关由17小时压缩到12小时、出口通关由7小时压缩到5小时、效率再提升25%等“八项服务承诺”,释放了效率和效益的双重利好。

对此,李奉利表示,青岛港不仅仅是个海运物流属性的港口,更是个集聚国际航运交易、贸易、金融的服务平台。青岛港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使青岛港真正成为不仅是青岛、山东,而且是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的一个重要枢纽。

当前,随着船舶大型化趋势,全球各大港口在硬件竞争上趋于同质化。因此,服务效能这一“软实力”,成为港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对于操作效率领先世界的青岛港而言,随着服务创新举措的不断推出,将展现出更加开放、包容、国际化的世界一流港口姿态,将进一步提升青岛港在东北亚乃至全球的地位和作用。”李奉利说。

 “陆海统筹、要素集聚,提速枢纽港、贸易港建设”

通过打通海路双向互联互通,青岛港的长远目标是实现从物流港,即单一的货物装卸港口,向聚集金融保险、船舶租赁、电商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的贸易港转变。

 “我们要用港口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促成要素集聚,一方面面向海洋开设更多的航线,同时还要通过提升对内陆的辐射能力,实现海铁联运、陆海统筹。”李奉利说。

目前,青岛港已经与铁路合作开设班列,在临沂、聊城等省内重要多个城市设立无水码头和陆港,同时还向西安、郑州、新疆等内陆省份延伸,并进一步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李奉利认为,除了向贸易港转变,青岛港还必须实现从目的港向枢纽港的加速转变。“港不是老大,船不是老大,货是老大。做物流,货物最重要,货物怎么来,就是航线。你真正能成为一个枢纽港,就意味你拥有一个集散地。”

青岛港目前拥有160多条航线,在北方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与釜山港、上海港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扩大航线数量,李奉利近期一直在不断拜访国际知名航运公司。

 “年初到现在我几乎都在密集的出差中,到上海一趟基本上是八九个公司一起拜访,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航运公司已经见了一半多。”李奉利说。

进入2019年以来,青岛港的业务交流步伐进一步加快,正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青岛港应邀出席了全球第五大船公司—赫伯罗特的“Strategy 2023”战略研讨会,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Golf Habben Jansen表示,要让青岛港在赫伯罗特的航线版图上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不久前,中远海运暨海洋联盟公布了2019年在中国大陆沿海港口的新增航线和运力升级计划,青岛港再度受到高度重视:海洋联盟将新增中东航线,中远海运将新增南美东航线;中远海运中东航线运力将升级为20000TEU船型,中远海运西南非航线运力将升级为8500TEU船型。这将进一步凸显青岛港在全球的集装箱航线和运力优势,密切和中远海运、海洋联盟的业务深度融合。

李奉利说:“我们要利用好港口资源,吸引更多的航运要素,吸引更大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到青岛港来集聚,加速打造枢纽港、贸易港,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国际化的青岛港,要更好地国际化”

不仅仅局限于航线、运力等方面的提升,青岛港正加快与全球港航业巨头的深度融合。比如与中远海运集团,双方不单只是在业务上有合作,还有更多资本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合作,一起出海,一起走向全球。

222日,中远海运集团在青岛揭牌成立了中远海运(青岛)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在仪式上称赞青岛港“是具备了集输运网络一流、服务企业一流、干事创效积极性一流、效率一流的港口”,表示要与青岛港诚信合作、共铸双赢,达成更加成功的合作。

李奉利表示,青岛港对各大船公司的服务只会更好,和各大船公司的合作只能加强。“我们要以更大的格局、更开阔的视野,搭建起合作的大平台,构建起更加紧密、广泛和深入的联系,打造出整个港航物流的生态链,共同面对港航界的新未来,构建贸易新格局。”

117日,在海南博鳌中远海运暨海洋联盟港航交流大会上,青岛港正式加入航运业首个区块链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是港口集团和班轮公司携手推动行业数字化标准、提升行业协作的高端平台。青岛港加入后,会员单位达到13家,目前,中国大陆沿海港口仅有两家会员。

李奉利说,成功加入这样一个基于港航大数据的开放平台,青岛港将拥有更多航线和资源,进一步提升在全球港航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加速在数字航运时代的创新发展。

 “加入GSBN并成为联盟重要成员后,青岛港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理念,用本土化的行动提供国际化的服务。”李奉利说,面对未来更新的物流、技术、网络、绿色环境等需求,青岛港将携手港航界,立足角色需求,提供更优质的“端到端”大物流服务。

当前,青岛港还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谋篇布局,通过资本输出、管理输出布局全球,成为国际化码头运营商和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在世界运输脉络中重新定义青岛港的位置。

 “国际化的青岛港,要更好地国际化。”李奉利表示,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青岛港要不断输出管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管理;做好陆海统筹,打造一个具有开放包容心态和国际水准的港口,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江苏海洋经济“蓝色引擎”作用持续显现

发布日期

2019-05-07

 

江苏省近日发布的《2018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去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618.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作用持续显现,不断助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报显示,2018年江苏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8%,高于地区生产总值2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2%,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构成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893.8亿元,增长8.2%;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1665.0亿元,增长13.7%;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3060.0亿元,增长9.4%;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7.9%21.3%40.8%。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4.8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3573.2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3740.8亿元,增长10.5%3个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0%、46.9%和49.1%。

从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看,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渔业作为江苏省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看,南通、盐城和连云港3个沿海设区市海洋生产总值为3906.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省的比重为51.3%10个非沿海设区市海洋生产总值为3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全省的比重为48.7%

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力度持续深化。江苏省严管严控围填海项目,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的通知》,研究拟定《江苏省项目用海控制指标》,加大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累计修复海岸线270多公里。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烟台动能转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5-08

 

烟台市的最大发展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也在海洋。

新型海洋牧场、智能网箱、高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近年来,烟台加快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精心谋划,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为海洋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海洋产业转型步入“快车道”

迎着海风,站在烟台市莱山区黄金海岸眺望,一座海洋牧场平台若隐若现,从码头乘船十几分钟便可抵达。

 “这座平台长宽均为25米,型深2米,于去年3月建成。平台上设置了街幕电影、动漫科普、水下望远镜、垂钓、餐饮等体验项目。”烟台清泉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苏文科介绍,公司综合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确立了“牧场+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理念,为创造烟台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贡献了力量。

在东方海洋科技公司,海洋牧场同样是发展的重心。公司总裁助理王顺奎说:“我们建起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打造现代渔业新动能,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融合转变,从良种培育、生态养殖,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再到休闲旅游、精准医疗,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烟台市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11处、省级12处,总面积超100万亩,新增多功能管理平台8座,总数达11座,去年全市海洋渔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

海洋牧场是烟台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高端装备制造、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强势崛起。烟台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2018年,烟台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突破3814.1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241.1亿元,同比增长11.5%

修复生态呵护蔚蓝底色

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增多。

 “海洋生态文明是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然选择。烟台市把绿色环保理念和标准切实贯彻到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综合管理全过程,取得了良好成效。”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宋贤成说。

烟台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4945平方公里,占管辖海域的40.2%;全市省级以上各类海洋与渔业保护区32个,面积达2600平方公里,占管辖海域的1/5;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40个,整治修复海岸线约140公里,占受损海岸线的70%左右;每年增殖放流苗种10亿单位以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一类、二类水质海域达90%以上。

烟台坚持统筹兼顾,强化围填海管控,严格海洋执法监察。率先在山东省编制了“湾长制”工作方案,全市133处渔港、自然港湾和停泊点全部设立了“港长”。

 “未来,烟台将在打造绿色生态环境上持续发力,落实更严格的生态红线管控措施和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海洋工程区域限批制度。加快实施‘蓝色海湾’‘生态岛礁’‘南红北柳’整治修复工程,全面推行‘湾长制’‘港长制’‘岛长制’,为实现海湾、海港、海岛功能永续利用和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宋贤成信心满满。

全面开启海洋强市建设

2018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为了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烟台市重新审视海洋事业发展,力促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跨越。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淀,烟台海洋经济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却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海洋产业层次不高、海洋科技支撑能力较弱、局部海域生态功能退化、海洋文化创新意识不强、海洋综合管理问题凸显等。”宋贤成说,烟台应立足自身资源条件,扬长避短,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20185月,《烟台“海洋强市”建设规划》出台。自此,烟台海洋强市建设全面开启。

按照《规划》,烟台将重点建立以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渔业、海运物流、滨海旅游、海水综合利用6大优势产业链为主体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到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3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以上;近岸海域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较清洁海域占比90%以上;涉海企业研发平台达50家以上,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5%;到2028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以上,全面建成海洋强市。

 

 

发布版面

新财富


主题

经略海洋,金融业展现新作为

发布日期

2019-05-09

 

经略海洋,正在成为我们这座城市当下最鲜明的发展印记!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为青岛贡献了超过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为青岛奠定了全国领先的海洋科技地位。自年初至今,全市总动员的一场“海洋攻势”,让青岛的海洋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海洋攻势”中,岛城金融业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成为助推“海洋攻势”的重要力量。日前,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8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金融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放大峰会效应,统筹优化我市金融资源,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助推我市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从加强涉海货币政策引导,推动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到力促涉海信贷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再到“真金白银”地支持涉海企业通过多元化渠道,推动完善涉海保险体系建设,优化保险资金使用……一项项颇具“含金量”的务实举措,一条条不断打通的融资渠道,都在彰显着岛城金融业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强化涉海货币信贷政策引导

强化货币信贷政策引导,推动涉海企业信贷总量稳定增长,成为岛城银行业服务经略海洋的重中之重。

意见提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向总行争取信贷资源,加大对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等海洋经济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意见还要求各法人银行机构重点保障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涉海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积极采用信贷资产质押、第三方质押等有效质押方式,扩大再贷款合格押品规模。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将对法人银行机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和单户授信3000万元以下民营企业的再贷款申请予以优先支持;对民营企业票据、票面金额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票据和低利率小微企业票据,给予优先办理再贴现;对单户授信金额不高于3000万元的民营企业和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涉海领域贷款等资金需求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给予优先支持。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还要求我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整合资源,提高海洋领域金融服务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支持海洋交通运输业、海工装备业、滨海旅游业相关的金融业务和战略转型相结合,积极向总行申请在青岛设立海洋金融事业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符合条件的区域组建海洋渔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运、港口、物流、海洋科技等金融发展专业团队、特色分(支)行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

根据意见,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将金融服务海洋强市建设工作情况列为宏观信贷政策重点工作领域之一,在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中加大对金融服务海洋经济项目督导力度,将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涉海企业加大信贷资源倾斜、下放信贷业务授权、改进考核激励约束措施、金融产品创新等内部机制建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内容。

力促涉海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

不断创新与海洋相关的产品与服务,金融服务经略海洋才能实至名归。

根据意见,我市海洋管理部门将建立完善海域使用权的确权、交易及抵押流程,鼓励评估机构积极申请扩大评估范围,推动评估费用不断降低。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开发适合海洋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完善和推广渔船抵押贷款,积极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海岛使用权、在建船舶、出口退税托管账户、水产品仓单及码头、船坞、船台等抵质押贷款业务。依托海洋产业核心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和供应链融资业务,为其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支持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开展质押融资,加快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研发。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涉海产业发展导向和经营特点,专门制定信贷政策,开发针对我市海洋经济的特色信贷产品。建立适合涉海产业特点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和利率定价制度,为涉海产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还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为纳入千帆企业名单的涉海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每新增1家贷款额超过100万元的企业,给予相应银行机构1万元奖励。鼓励上述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公司保证险产品获取增信并获得银行贷款,可按照贷款额度的2%给予保费资助,年最高8万元,最多资助3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海洋领域科技企业数据库,积极开展科技金融投(保)贷联动、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业务,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增信作用和财政贴息政策效果。

拓宽海洋经济多元化融资渠道

不仅仅依赖于间接融资,拓宽海洋经济多元化融资渠道成为金融服务经略海洋的一大亮点。

根据意见,我市将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涉海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已上市的涉海企业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引导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设立海洋经济特色板块,拓宽非上市涉海企业融资渠道。

我市还积极支持涉海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处于成熟期的优质涉海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融资。对于符合条件的涉海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按实际融资额的0.2%给予奖补,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奖补100万元。对为债券发行提供承销服务的金融机构,单笔承销债券超过3000万元(含3000万元)的,每笔给予最高50万元奖补。对为债券发行提供担保增信服务的担保机构,按不超过担保增信对应债券发行金额的0.01%给予奖补,每笔担保业务最高奖补100万元。对为债券发行提供风险缓释服务的机构,按照不超过风险缓释覆盖的债券发行金额的0.1%给予奖补,每笔风险缓释业务最高奖补100万元。

推动完善涉海保险体系建设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与社会的“稳定器”,保险业在经略海洋中不可或缺。

根据意见,我市加快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实施渔船、渔工等渔业互助保险,提高渔业生产风险保障水平。加快发展航运保险、滨海旅游特色保险、海洋环境责任险、涉海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等。探索推广短期贸易险、海外投资保险,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在海洋领域的覆盖范围。

此外,我市还完善涉海保险业金融机构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全国性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投资。鼓励保险资金在我市投资设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争取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加大对我市海洋领域重大工程和项目的投入。

经略海洋,岛城金融业正展现新作为!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2018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47亿元

发布日期

2019-05-13

 

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岸侵蚀等灾害为主,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7.77亿元,与近10年(20092018年)平均状况相比,2018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低于平均值(98亿元)。

2018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6次(统计范围为达到蓝色及以上预警级别的风暴潮过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56亿元,占2018年海洋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3%;造成死亡(含失踪)人数最多的是海浪灾害,占总死亡(含失踪)人数的96%

同期发布的《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1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19932011年定为常年时段)高48毫米,比2017年略低,为1980年以来第六高。近七年海平面均处于近四十年来的高位。

近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持续偏高,其长期累积效应直接造成滩涂损失、低地淹没和生态环境破坏,并导致风暴潮、滨海城市洪涝、咸潮、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等灾害加重。同时,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导致相对海平面上升,加大海岸带灾害风险。

2018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提到,根据在沿海11个省(区、市)重点岸段开展的海岸侵蚀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全年海岸侵蚀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5亿元。去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36次,累计面积1406平方千米。绿潮覆盖面积最大值为193平方千米,分布面积最大值为38046平方千米。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缓发性海洋灾害依然比较严重,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范围、咸潮入侵次数有所加大。

为有效应对海平面上升影响,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公报中提到,应加强科学调查监测和评估,优化海岸带空间布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发布版面

理论


主题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海洋科技新进展

发布日期

2019-05-14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海洋科技发展总体较好,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海战略的指引下,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海洋科技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取得进展。从今日起,本报刊发系列文章,梳理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议。敬请关注。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我国海洋领域共有1个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0余个部属重点实验室。我国海洋科研实力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得到快速发展。全国拥有海洋科研机构近200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超过3.5万人,每年增长近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人员占75%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半数以上。每年完成海洋科研课题近2万项,其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课题所占比重超过70%。每年海洋科研机构发表科技论文超过1.7万篇,出版海洋科技著作350多种,拥有发明专利总数超过2万件。截至目前,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共有37艘成员船。我国海洋领域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海洋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海洋调查观测能力显著增强

我国的海洋观测和监测技术已有所突破,形成了一定的海洋监测关键技术,发射了海洋水色遥感卫星,已形成卫星遥感海洋应用技术体系。建立了沿海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示范试验系统。

船基海洋动力环境观测技术发展迅速。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6000米深高精度CTD剖面仪、船用宽带多普勒剖面测量技术、声相关海流剖面测量技术等,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初步实现了产品化。

海基监测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第一个水下观测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通过验收,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BOX-Argo历时5年研发完成,我国成为全球第6个公开发布类似数据产品的国家。我国在南海马尼拉海沟平行线上,首次同时布放两套海啸浮标,形成海啸监测“双保险”,标志着我国建成南海海啸浮标监测网。

海底科学观测网技术发展较快。20175月立项,建设周期5年,总投资逾21亿元。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建成后,总体水平将达到国际一流、综合指标国际先进的海底观测研究设施,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建成一座开放共享的重大科学平台。

海洋遥感观测技术取得突破。我国“高分三号”卫星发射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完善了我国海洋卫星体系,是我国卫星海洋应用事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海洋一号C星、海洋二号B星、中法海洋卫星的发射成功,大大提升了海洋卫星的探测手段、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了我国的海洋立体四维观测能力。

我国区域海洋环境立体观测技术目前已较为成熟。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范围实现了国家管辖海域全覆盖,对渤海、典型海湾等重点海域开展了专项监测,并拓展至与国家权益和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其他海域。至2017年底,我国已建成南沙、西沙、北礵和嵊山4个海洋大气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系统,初步形成了从南海南部至东海海域上空温室气体的监测网,积累了大量海洋大气温室气体高精度连续监测的经验和数据,为建成全国海洋大气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网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海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国已形成一支拥有20多艘船规模的“深水舰队”,具备从物探到环保、从南海到极地全方位作业能力。我国自主投资建造的第6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深水钻井高端装备规模化、全系列作业能力形成。“蓝鲸1号”交付使用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平台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海洋石油162”交付使用,该平台是世界上功能最完善的海上移动式试采装备。我国海洋科考装备“海斗”号无人潜水器、自主研制的“海角”号和“天涯”号深渊着陆器、“原位实验”号深渊升降器、海底地震仪等在国内外深海海域探测中各显神通,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东方红2号”完成万米深海科考,成功获得了水深1.05万米处的水样,完成从水深7000米到4500米的沉积物取样,标志着我国万米全海深科学观测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多点突破

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科学家提取加勒比海野生海参全能干细胞肽研发成功肿瘤免疫力再生剂。全能干细胞肽能快速提升人体白细胞和血红细胞数量,可与医学界公认最严苛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媲美。

在海水淡化方面,我国自主研发建成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生产线,将反渗透膜生产线、界面聚合生产线国产化,制膜速度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开发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

在海洋能利用方面,整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持平。海上风能利用发展较快,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潮汐能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波浪能发电技术基本成熟,正处于商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进程。潮流能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形成了特色产品。江苏如东150兆瓦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成功实现了首批6台风机并网发电。该项目是我国首个满足“双十”标准的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是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的重大突破。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批量生产下线,标志着我国已掌握大型海上风电设计制造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LHD-L-1000林东模块化大型海洋能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3.4兆瓦,是中国自主研发生产装机功率最大的潮流能发电机组,也是世界上装机功率最大的潮流能发电试验平台。该项目成功破解了海流能稳定发电的技术难题,是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潮流能发电技术领先世界的重要标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海流能发电并网的国家。“海浪发电机”——鹰式波浪能发电技术和整套装备设计,不仅获得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3国发明专利授权,还获得了法国船级社的认证,标志着这一技术具备了产业化和走向国际市场的技术条件。(作者单位系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发布版面

地质勘查


主题

助力山东海洋强省建设

发布日期

2019-05-14

 

山东因海而立,依海而兴。作为山东省批准成立的唯一海洋地质勘查机构,山东省海洋地质勘查院目前围绕《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确定的“十大行动”,积极探寻引领山东省海岸带和近海海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开展综合地质编图、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预警、海岸线保护等海洋勘查相关地质工作,多举措助力海洋强省建设。

助力海洋科技创新行动,不断加快海洋勘查技术装备革新。山东省海洋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海洋院”)和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实行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管理机制让海洋院能够充分享受地矿三院已有资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实现海上勘查的突破性创新。以地质钻探勘查为例,在两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地质钻探已由陆地延伸入海:从最初的水面作业搭建浮式平台,到自主研发第一代简易海上钻探平台、第二代简易海上钻探平台,到第三代浅海钻探平台——“探海一号”,海洋院自主或参与研发的海上系列平台已涵盖了海上钻探的大部分产品。今年,海洋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共同研发的海上平台智能化升降系统投入使用。类似在技术和装备上的创新为海洋院履行服务海洋装备产业升级职能,加快多元化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完善大陆架科研钻探平台,加快小型化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生产,助力海洋科技创新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助力海洋生态保护行动,着力加强海洋灾害防治预警监测。海洋院积极开展海洋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项目、海洋地质灾害监测与调查项目,着力提高对海洋地质灾害的预警和治理能力。2018年,山东省海洋地质勘查院实施的“山东省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区划”项目,在原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山东省海岸带地质环境进行预警区划,逐步实现山东海岸带侵蚀淤积动态、海岸带水文条件、崩滑流、海(咸)水入侵、海岸带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为评价山东省海岸带地质环境质量、预测山东省海岸带变化趋势及减灾防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相关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

助力海洋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服务国计民生。海洋院着眼山东省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需要,主动承担海洋地质工程勘察施工职责,先后完成了长岛岸滩整治修复工程、日照岚山港区二期工程、中铁建港航局北方蓝色海洋经济科研基地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海洋工程项目。在助力海洋开放合作、海洋文化振兴、海洋治理能力提升方面,海洋院与当地政府、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不断推进院地融合、积极推进院校融合、深入推动院所融合。

助力海洋产业壮大升级,全面开展海洋资源环境调查。无论是海洋新兴产业的壮大还是海洋传统产业的复兴和升级,都亟需对海洋的自然资源、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海洋院相继在龙口海域、莱州三山岛海域开展煤矿和金矿勘探工作,首次探获了海域煤矿和特大金矿。自成立以来,海洋院服务陆海统筹和海洋规划,承揽了多个海岸带综合调查评价项目,其中包括“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规划区1∶5 万海岸带水工环地质调查(芝罘湾)”、“山东省烟台市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规划区1∶5 万海岸带水工环地质调查(丁字湾)”、“烟台海岸带旅游沙滩岸线变化监测”项目。这些项目通过科学的研究手段,获取了大量翔实、可靠的资料数据,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地质环境保护对策建议,为山东半岛发展海洋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力的数据支持。而目前深受关注的“山东省海岸带综合地质编图”和“山东半岛近海成矿区划”项目仍在有序进行当中,届时将全面提高政府和相关从业人员对山东省海岸带现状的了解,助力海洋新兴产业壮大和海洋传统产业升级。

助力智慧海洋突破行动,大力推进海洋地质工作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顺应信息技术智能化发展的潮流,共享最新的海洋科技成果,尽快缩小国内外海洋信息系统差距,“智慧海洋”建设刻不容缓。海洋院实施的“山东半岛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在开展半岛地区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评价的同时,提出并尝试建成一个地质环境信息系统,为地质专业人员、政府规划、建设部门、涉海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层次用户提供海岸带地质信息服务。该地质环境信息系统的建成,将实现工作区域内综合地学数据高效存储管理、查询统计、专业分析应用、可视化及分析,为地质工作人员提出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建议和政府海洋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发布版面

解读


主题

开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

发布日期

2019-05-16

 

近日,生态环境部组织召开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会上指出,要用新体制凝聚新优势,用新思路谋划新突破,在新起点上奋力开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努力建成“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的美丽海洋。

为实现这一初衷,李干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系统要把握好多方共治、生态用海、陆海统筹、质量改善等“四大原则”,着力抓好“体系”“治理”“监管”“能力”“协作”五项工作。

美丽海洋让“碧海”传后世

最初,人类开始向海洋伸出触手的初衷,目的是获取自然资源赋予的经济财富,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来自陆地上的污染正在持续破坏岌岌可危的海洋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人类需求也在开始透支海洋深处的自然资源,为此,对海洋生态环境加以更深层次的保护早已成为全球共识。

正是基于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加快推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建设美丽海洋,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才从呼吁真正走向了现实中的要求。

李干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系统要把握好多方共治、生态用海、陆海统筹、质量改善等“四大原则”,着力抓好五项工作。

第一,抓好“体系”关键架构,加快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快构建新管理体制下的“四梁八柱”,做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加快完善涉海技术规范与评价标准,做好陆海监测评价标准和方法的衔接,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推进“湾长制”、海上排污许可制度建设,推动建立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第二,抓实“治理”这个关键任务,加快解决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按照重点攻坚、多点突破、综合治理、示范打样的原则,坚决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推动其他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抓牢“监管”这个关键职责,强化从严从紧的政策导向。要从“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的关键职责出发,着力强化海洋生态、陆源排污、海上排污和企业监管,以及党委和政府督察。

第四,抓紧“能力”这个关键支撑,借助改革编实配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能力导向相统一,加快打造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队伍、监管应急队伍、技术支撑队伍和执法队伍。

第五,抓住“协作”这个关键途径,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全球主要海洋国家的合作,努力为保护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陆海统筹或成生态保护关键

一直以来,国家有关层面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不断强化,但却难有较大改善,究其原因,各方将最终落脚点置于推进陆海统筹之上,即确保海洋与陆地生态环境共同实施监管,彻底根治污染源头在陆地,污染表现在海洋等痼疾,比如海洋垃圾倾倒、入海口生态环境恶劣等问题,又如围填海发展海洋经济等对海洋生态带来人为破坏等。

正如前文所述,陆海统筹也被写入了“四大原则”,而实际上,这也或许正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广义而言,陆海统筹,其实质是在陆地和海洋两大自然系统中建立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的综合协调关系和发展模式,是世界沿海各国在制定和实施陆海发展战略所应当遵循的根本理念。

学界普遍认为,陆海统筹要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打通陆地和海洋,实现“从山顶到海洋”的“陆海一盘棋”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建立陆海一体化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构建陆海联动、统筹规划的治理格局。

显然,做好陆海统筹是根治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各类痼疾的治本之策,也在世界范围备受认可,尽管需要对其加以长期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单就我国国情而言,推进陆海统筹早已刻不容缓。比如,国家有关部门对日益泛滥的围填海勒紧了监管约束的口子。实际上,这也正是近年来决策层发力整治海洋生态环境的“前哨站”。

对于围填海带来的危害,无论学界乃至各级政府已然形成了一致共识,认为围填海工程降低了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围填海工程导致潮滩湿地生境退化,降低了海域的环境容量;围填海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比如可使海水中悬浮物增加,海水透明度下降等;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比如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等影响滩涂湿地物质生产功能,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生态多样性降低等,此外,对自然景观也会带来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秘书长韩立民此前围绕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利用开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已是全球共识,当前,我国正面临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机遇面前必须认清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其中,海洋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二者取得平衡正是我国海洋经济不得不加以正视的问题之一。

由于竞争导致的海洋资源无序开发更是海洋生态破坏的罪魁之一,韩立民强调,随着人类活动愈发频繁地向海洋倾斜,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是最大的矛盾。因此,一方面要尽快堵住地方无序过度开发海洋资源的路径,同时加强必要的监管,确保相关政策贯彻落实。

韩立民认为,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要避免无序竞争,在管住地方基于海洋资源牟利而无序利用以及恶性竞争的同时,须确保协调港口间关系的协同竞争,即竞争合作。没有竞争不行,过度竞争也不行,竞争带来活力,过度竞争造成内耗势必抵消协同力。与此同时,各地须肩负起与海洋开发带给地方经济利益同等的保护责任,共同确保海洋开发与生态的可持续性。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广东海域海岛管理聚焦重点难点

发布日期

2019-05-17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海域海岛综合管理业务培训会上获悉,今年,广东将聚焦海洋管理重点难点,加快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2019年~2021年,广东将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海岸带整治修复和近岸海域污染监测防治。

会上,广东部署了今年全省海域海岛管理重点工作。一要加大改革创新,加快《广东省海岛保护管理条例》立法进度,及时修订《广东省海域管理条例》,提高海域海岛管理法规政策供给。二要加强围填海管控,妥善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并严控新增围填海。三要完善海域海岛监管体系,整合建立海域海岛动态监管系统。创新运用“天、空、地、网”一体化监管技术手段,全面开展遥感、地面、海上三位一体监测监管。四要深化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开展海域无居民海岛市场化出让试点、出台价值评估标准和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等,探索赋予无居民海岛的使用权依法转让、出租等权能。五是探索开展海岸线管理及岸线指标交易试点,破解海岸线后备资源匮乏困局,鼓励各地广泛参与到海岸线保护、修复和监管各个环节中,助力“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继续抓好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方面,广东要求沿海各地要进一步对围填海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回头看”,准确吃透国家和广东省关于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整改要求,按照“成熟一个、处置一个”的原则,依法按程序分类处置好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按时保质完成国家海洋督察整改,确保4大类21小类问题共54项整改事项全面整改到位。

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2019年~2021年,广东省财政将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海岸带整治修复和近岸海域污染监测防治。要求各地严格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积极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千里海堤生态化、自然岸线修复、滨海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切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发布版面

本省新闻 时政


主题

把科技城建成国家深海海洋产业新区

发布日期

2019-05-17

 

本报海口5月16日讯 (记者陈雪怡)省政府近日批复,原则同意《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2018-2035)》(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要求三亚依托崖州湾地理区位优势,把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全面建成国家深海海洋产业新区,深海科技城深海创新中心、南繁科技城农业硅谷、国际种业中心、大学城产学研聚集地,按照《总体规划》要求落实崖州湾科技城的各项服务功能,完善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生产、生活设施,推动产城融合、港城融合、城乡融合与农旅融合发展。

根据批复,三亚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以符合国际标准的优质公共服务支撑崖州湾的发展,打造公平共享、便捷高效、服务便利的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均衡化,优先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宜业宜学的城市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鼓励绿色出行,标本兼治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同时,三亚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严格控制宁远河沿岸及中央公园、通海公园两侧建筑高度与建筑风貌,打造“观山望海”的城市景观系统,建设高品质和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彰显自然、传统和现代有机交融的城市特色风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严格保护宁远河等核心生态资源。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要严格保护崖州古城、保平村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挖掘和保护。重视规划区的综合防灾工作,要加强城市防灾设施规划建设,建立较完善的包括防洪、防潮、防风、排涝、抗震、消防、人防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严格实施《总体规划》,要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有关专项规划,严格规划实施管理,确保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海洋经济:首季开局平稳 积极因素增多

发布日期

2019-05-20

 

在国家连续出台减税降费、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等系列政策背景下,一季度海洋经济开局平稳,积极因素增多。日前,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消息称,据初步估算,一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近1.9万亿元,同比增长6.6%,海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其中,海洋新兴产业调整加快,主要指标有所下降,但部分降幅有所收窄。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21.9%、28.3%,但降幅比1月~2月份分别收窄5.2个、6.4个百分点。海洋工程装备新承接、交付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14.3%、下降55.6%;截至3月底,手持海工订单金额同比下降3.8%。

海洋传统产业发展总体较好,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海洋天然气、海洋原油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4%、2.0%;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2.8%,为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截至3月底,全国手持船舶订单同比下降10.0%;沿海货运量、远洋货运量、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4.0%、12.1%、3.2%。

涉海工业企业效益总体较好,营业收入稳步增长,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基本维持平稳。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4%,资产负债率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同比减少1.3%,应收账款同比增长3.8%。

涉海企业市场活跃,新登记和注吊销企业所属行业较为集中。重点监测行业中新登记涉海企业4967户,同比上涨26.8%;注吊销企业2176户,同比增长94.1%。分行业来看,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新登记企业数较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注吊销企业较多。

涉海对外贸易基本平稳。重点监测的涉海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下降6.1%。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2.9%;进口同比增长23.8%。海运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下降0.1%。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1%;进口同比下降2.9%。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运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8%,进口同比增长1.2%。

金融稳步支持涉海企业发展。开发性金融支持国内涉海项目贷款余额1356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家涉海公司在主板上市,融资规模34.1亿元人民币,占全部IPO企业融资规模的13.3%。

严格审批新增用海,未新增审批填海。全国共计新增审批用海面积7208公顷,同比下降65.6%,无新增填海面积。征收海域使用金3.3亿元,同比下降65.2%。

及时发布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共发布海洋灾害预警9次,其中风暴潮预警3次,海浪预警6次;无海洋灾害发生,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发布版面

理论


主题

我国海洋科技“短板”以及亟待攻破的“瓶颈”

发布日期

2019-05-21

 

进入“十三五”以来,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海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海洋科技发展总体较好,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成果转化率低

一是海洋科技成果创新能力仍不足,源头供给不足。当前,我国在深海开发、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以及海上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核心技术自给率低,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有差距,海洋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

二是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海洋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以企业作为主体的海洋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基地、园区和创新平台的服务带动能力还较为薄弱,创新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随着科技兴海战略的深入实施,虽然海洋信息共享方面在数据内容、标准规范和技术路线上不断扩展、改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已建立的海洋信息共享平台分散在各地区或不同业务部门,数据表达存在较大差异,彼此间关联程度低,难以发挥信息资源的整体效益。

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社会及企业投资严重不足,资金来源不畅通。由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自身的属性及技术研发难、融资难等原因,一些企业陆续退出该产业,导致本就不多的技术研发人员逐渐流失。而且,针对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优惠政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引进力度较弱。

海洋装备制造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因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工程装备很少,核心装备国产化率较低,在设计和上游核心装备领域主要依赖进口,尤其在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前端设计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基本处于整个产业链低端运行,竞争激烈,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现阶段,我国在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领域主要依赖进口,每年约有90%左右的进口需求,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不到10%,其中核心配套设备的自配套率不到5%。海洋装备制造业具有高技术密集特点,亟需大量高端技术人才,但目前我国高端技术装备的基础研发人才、创新型研发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严重匮乏,并且人才激励措施有限,很多科研人员缺乏技术创新动力。目前,企业中关键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主要从国外高薪引进,这些尖端技术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大,也不利于企业技术基础的积累及企业长远的技术进步。

海洋新材料技术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海洋新材料中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部分种类产品的市场长期被国外大公司垄断。

在海洋防护材料技术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国外无毒防污涂料已达5年期效水平,中国一些产品只能达到3年期效水平。目前国内的环保防污涂料市场主要由国外公司所掌控。涉海重防腐涂料基本被国外大公司垄断,国外船舶涂料企业占中国市场份额的80%,国外集装箱涂料企业占中国市场份额的95%。

海洋工程用钢领域目前仍有部分品种的钢材不能满足国内高端船舶及海工用钢需求,关键部位的超高强度钢材仍需进口。

复合材料在海洋工程方面应用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水平和数据积累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美国和日本在复合材料制备和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纤维自动铺设、液态复合成型等技术都十分成熟。目前,国外企业占据了中国碳纤维80%的市场。

深海浮力材料已实现国产化批量生产,年生产能力突破了1500立方米,生产成本也实现了大幅降低。但由于其核心原料——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的缺乏,使得浮力材料性能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且规模化程度小,生产效率低。

我国海洋工程用钛起步晚,规模小,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同美、俄、日等海洋强国相比,在应用领域、基础研究、钛材生产技术、设计与应用技术及相应配套技术等各个环节,大体有15年~30年的差距。目前,由于应用的性能数据支撑不充足,海洋工程结构件建造规则还不完善,加工设备能力不够、产品规格小以及材料生产成本高等诸多原因,海洋用钛合金尚存在产业化水平低、应用不足的问题。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产量增效益降 钢铁业仍存扩产能风险

发布日期

2019-05-02

  

■一季度,钢铁行业产量增长,出口增加,但因进口铁矿石等原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效益明显下降。

■数据显示,一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6%,产能扩张的冲动、 “地条钢”想死灰复燃、部分企业上电炉的意愿很强。

■个别地区仍然存在着环保执法不加区别的 “一刀切”现象,难以体现奖优罚劣的政策取向。

一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4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2019年第一次信息发布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指出,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运行态势,产量增长,出口增加,但因进口铁矿石等原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钢铁行业效益明显下降。

据统计,一季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销售利润率3.87%,同比下降2.39个百分点。屈秀丽强调, “尽管如此,钢铁行业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运行态势相对平稳

屈秀丽介绍,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运行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钢铁生产保持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生产生铁、粗钢、钢材同比增长9.29%、9.92%、10.82%。其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非会员企业产量增幅远高于会员企业增幅。

钢材出口有所增加,并且是连续三年下降后的首次增加。一季度,进口铁矿石2.61亿吨,同比下降3.5%;出口钢材1703万吨,同比增长12.6%;进口钢材290万吨,同比下降16.1%。

钢材价格缓慢回升,但仍与前期高点差距较大。我国钢材价格在2018年11月快速下跌,自今年1月下旬开始企稳缓慢回升。一季度,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平均为107.88点,同比下降4.43%,板材降幅大于长材。

钢铁企业效益明显下降。一季度,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685亿元,同比增长12.81%;销售成本8774亿元,同比增长18.18%,成本增幅大于收入增幅;实现利润总额375亿元,同比下降30.2%。

节能环保工作不断加强。一季度,会员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64%,吨钢耗新水、外排废水总量、烟尘粉尘排放量同比下降均超过5%,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达10.72%。

产能扩张意愿仍强

据介绍,一季度,钢铁行业运行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能扩张的风险仍然存在,值得全行业高度警惕。数据显示,一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6%,产能扩张的冲动、 “地条钢”想死灰复燃、部分企业上电炉的意愿很强。钢铁工业协会担心,如果再出现新一轮产能严重过剩,不仅会影响到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甚至会影响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

二是钢铁产量大幅增长,势必透支后期钢铁需求。一季度,我国GDP增长6.4%,而粗钢产量同比增长9.92%。其中,非会员企业产量增幅远高于会员企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集中度的提高。屈秀丽表示: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GDP对钢铁需求强度在逐渐下降,一季度钢铁需求的高增长难以持续。”

三是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挤压钢企利润空间。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从60多美元/吨一路上涨到90多美元/吨,国产矿价格也相应提高,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煤炭、焦炭、废钢以及铁合金等原辅料价格也一直处于高位,致使钢铁企业效益大幅下降。同时,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屈秀丽建议,经过三年来化解过剩产能和取缔 “地条钢”工作取得实效,我国钢铁行业经营环境和经济效益都有显著改善,金融机构不应再将钢铁行业列为限制贷款类行业,应该坚决贯彻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

四是环保政策实施还不够科学合理,未充分体现奖优罚劣。据介绍,目前一些企业的环保运行成本已经超过了吨钢200元。钢铁行业坚定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落实各项环保政策,持续提高环保水平。但是,个别地区仍然存在着环保执法不加区别的 “一刀切”现象,难以体现奖优罚劣的政策取向。

屈秀丽指出,个别地区频繁的限产限运政策不仅大幅增加钢铁企业运行成本,影响环保设备运行效果,还会导致安全隐患增多。如果阶段性限产势在必行也应区分排放水平分级管控,区别对待,从而达到相同限产总量的情况下更多减排的效果。

屈秀丽提醒, “要避免简单城市钢厂搬迁”,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提升环保水平才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作为。

行业机遇大于挑战

屈秀丽表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有机遇,也有挑战,并且机遇大于挑战。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控制生产节奏,努力维护市场稳定;继续苦练内功,大力推进降本增效;抓住机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钢铁行业要按照中央 “紧紧抓住处置 ‘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的要求,促进 “僵尸企业”加快退出和兼并重组、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和债务结构,推动去杠杆工作。要保持冷静,加强自律,合理控制生产节奏,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努力促进供需平衡,维护市场稳定。要认真研判国际市场的变化,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要开拓市场,优化品种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增收提高效益。(记者 孟凡君)

 

 

 

 

 

 

 

 

 

发布版面

观点


主题

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加快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发布日期

2019-05-06

 

2018年,国务院发布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首要任务,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钢铁行业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入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将在带动钢铁行业升级转型的同时,推动全国尤其是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一、钢铁行业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8年粗钢产量9.28亿吨,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1.3%。钢铁行业工艺流程长、产污环节多,污染物排放量大。近年来,通过采取结构优化、重点地区企业异地搬迁、强化末端污染治理等措施,我国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2013年以来,共淘汰落后和过剩钢铁产能2.1亿吨,取缔地条钢1.4亿吨,这些措施使得在全国钢铁产量上升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由于钢铁行业总产量巨大,排放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总排放量依然高企不下。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106万吨、172万吨、281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左右。随着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以来,火电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2017年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电力行业,成为工业部门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来源。

同时,钢铁行业是货物运输量最大的行业之一,我国钢铁行业货运量为40亿吨以上,占全国货运总量1/10左右。与国外钢铁行业以铁路和水路运输为主不同,我国钢铁行业主要依靠公路运输,运输过程中的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非常突出,占钢铁企业自身排放的20%以上。

二、钢铁行业布局集中加重污染

除排放量大以外,我国钢铁产业布局集中也是影响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我国钢铁产能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5%,其平均PM2.5浓度也比全国平均浓度高38%左右。大量钢铁行业的集中排放加重区域大气污染。

钢铁企业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有显著影响。我国钢铁产能前20位的城市(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1%)无一空气质量达标,平均PM2.5浓度比全国平均浓度高28%。2018年168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前7位的城市,钢铁企业都对本地环境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排名倒数第二位至第七位的石家庄市、邢台市、唐山市、邯郸市、安阳市和太原市,均为全国钢铁产能前20城市,粗钢产能分别为1200万吨、700万吨、1.33亿吨、4300万吨、2100万吨和1600万吨。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位的临汾市,虽钢铁产能不在前20城市排名之中,但拥有钢铁企业11家,由此可见,规模小、排放高的企业集中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更为明显。

三、钢铁行业仍有较大减排空间

 “十一五”以来,全国钢铁企业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治污改造工程,通过烧结机(球团)配备脱硫设施,烧结机机尾、破碎筛分、高炉矿槽和出铁场、转炉一次烟气、转炉二次烟气等工序除尘设备升级改造等工作,使吨钢二氧化硫和有组织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70%和60%以上,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氮氧化物未采取措施、治理水平低、无组织排放严重、重点区域排放总量大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与日本、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污染控制水平和环保管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占颗粒物排放50%以上的无组织排放,吨钢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量我国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以上。作为超过全球产量1/2的国家,我国急需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现钢铁行业排放的大幅削减。

为了有效减排各类污染物,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的开发和实践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如通过近5年的努力,我国超过八成的燃煤电厂实现了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已降至世界最低,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非电行业也在高效脱硫、脱硝、除尘方面取得进展,并逐渐从末端治理为主转向全过程控制,如陶瓷等建材行业的清洁燃料改造和玻璃纤维行业的全氧燃烧技术都推进了相应行业的减排工作。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方面为钢铁行业发展高效污染减排技术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也在推进其他行业污染减排的同时,使得钢铁行业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更需加快推进污染治理步伐,为自身进一步发展赢得空间。

四、《意见》实施将显著改善空气质量

《意见》根据行业排放特征,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意见》制定科学性强。一是充分体现了技术可行性,对超低排放要求并不是“一刀切”,对烧结机和其他主要污染源分别提出不同限值;二是充分体现了管理的差异性,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对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业实行严格管理;三是强调依法推进,明确达标排放是法定责任,超低排放是鼓励导向,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业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四是强调可操作性,要求钢铁企业制定“一厂一策”治理方案,严把工程质量,确保长期连续稳定运行。

《意见》的实施将稳步改变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降低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据初步测算,到2025年,《意见》任务全面完成后,将带动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1%、59%和81%。

由于钢铁行业在重点区域相对更为集中,超低排放改造将在重点区域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重点区域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4%、18%、21%;长三角地区将分别削减8%、11%、20%;汾渭平原将分别削减3%、6%、15%。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污染物削减将带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5.6微克/立方米、3.4微克/立方米、2.4微克/立方米,占区域平均PM2.5浓度的9%、8%、4%。过去北京、济南等城市开展了钢铁企业异地搬迁工作,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济钢搬迁对济南市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年排放量分别削减10%和12%,使济南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0.76,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治理可望取得可观的环境效益。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五部委联合发文 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

发布日期

2019-05-07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8年粗钢产量9.28亿吨,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1.3%。钢铁行业工艺流程长、产污环节多,污染物排放量大。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2013年以来,共淘汰落后和过剩钢铁产能2.1亿吨,取缔地条钢1.4亿吨,这些措施使得在全国钢铁产量上升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由于钢铁行业总产量巨大,排放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总排放量依然高企不下。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指标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实施保障。

实际上,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对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了明确的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也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其中的5项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推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此次《意见》根据行业排放特征,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烧结机机头、球团焙烧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其他主要污染源原则上分别不高于10、50、200毫克/立方米;物料储存、输送及生产工艺过程采取密闭、封闭等有效措施,实现无组织排放有效管控;大宗物料和产品采用铁路、水路、管道等清洁方式运输,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80%。

《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有序推进其他地区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意见》明确,要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提升;坚持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坚持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有效有序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2018年5月的《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相比,本次《意见》对超低排放时间表制定得更加详细、具体,但部分指标也有一定放宽。需要注意的是,《意见》指出,严格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准入。严禁新增钢铁冶炼产能,新改扩建(含搬迁)钢铁项目要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支持鼓励钢铁冶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资源保障条件好的地区转移。

《意见》还要求,按照环境保护税法有关条款规定,对符合超低排放条件的钢铁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待遇。应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低于污染物排放标准30%的,减按75%征收环境保护税;低于50%的,减按50%征收环境保护税。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表示,钢铁行业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发布了《意见》。深入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将在带动钢铁行业升级转型的同时,推动全国尤其是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贺克斌称,《意见》的实施将稳步改变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降低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据初步测算,到2025年,《意见》任务全面完成后,将带动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1%、59%和81%。

超低排放是钢铁行业绿色升级的必由之路和未来大气污染治理的趋势,也是钢铁企业亟待承担的社会责任。业内人士认为,在此背景下,钢铁企业一定要具有前瞻意识,主动作为,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改造才不会陷入越来越被动的泥潭。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环保中心主任刘涛认为,超低排放只会去除一些低端的、环保排放差的企业产能,这意味着行业的洗牌,长期看能够倒逼整个钢铁行业进行调整,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记者 郭航)

 

 

发布版面

节能环保


主题

钢铁工业废物回收的新途径:微波辐射处理热轧机污泥

发布日期

2019-05-07

 

由于铁氧化物含量很高,含油热轧污泥一直采用微波辐射、正己烷洗涤以及热处理等方式进行处理。污泥中含有的金属是一种高效的微波吸收材料,会产生热点,在空气中产生了可以激发水与油污剥离的热点。5min的微波辐射(1000W/2450MHz)后,污泥损失了5wt.%的水分,这相当于200℃加热4h减轻的重量,但却节省了能源和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微波辐射后,材料在流变性能(自由流动和更小的粒度)上有了明显改善,而且化学成分有所变化。由于Fe~(3+)离子浓度更低,微波处理后的试样氧化程度明显低于加热试样。在高炉操作时,低氧化态的铁源所需的矿焦比更低,由此可见,微波处理更有利于回收污泥。

1前言

在轧制过程中,热轧机(HRM)会产生一种含油的HRM污泥,这种污泥含有大量的铁氧化物以及少量合金化元素、油污和其他有机残余物。由于存在低闪点的烃类物质,这种污泥的回收利用是非常困难的。钢铁工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热轧机污泥,有学者曾经估算,每轧制1000t钢材就会产生0.9t含油污泥。由于含油量较高(5%-20%),轧机污泥并不能通过常规烧结工序进行回收,因而通常将其作为填埋废弃物处理。这种废弃物对于环境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主要归咎于其有害的化合物成分,特别是进行填埋处理时,影响则更为深远。通过对热轧机废弃物的转化或再利用,可以回收金属和矿产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废弃物再利用和降低原材料消耗,从而潜在地降低成本,提高全球竞争力。

在此之前,含油量较高的轧机污泥也通过烧结工序回收,不过,由于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高,在烟气系统中会产生大量的二噁英,因而通常将其作为填埋废弃物处理。为了从轧机污泥中回收金属,去除油污,前人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回收HRM污泥的传统方法主要包括理化和加热处理。由于处理成本高,油污去除效率低,加热方法并不常用。为了回收样品中的铁,有学者建议在还原工艺后采取磁选步骤,在氧化焙烧或氢还原步骤后采用真空蒸馏,由此获得高纯度氧化铁粉。

实践证明,微波(MW辐射是一种可用于工业规模的通用工艺。微波也被用作回收不同工业废弃物的第一个处理步骤。利用微波能量对不同金属浆体的流变特性进行改性并利用高微波吸收材料床层对废弃油污进行微波热解处理利用金属热解半焦作为微波吸收材料,对废机油进行热解借助快速加热、降低烧结温度改善物理和力学性能等手段或者将纳米粒子作为“纳米感应器”,有助于微波进行材料的合成与处理。也有学者非常关注残余催化剂颗粒在碳纳米管微波净化上的作用。前人的研究表明,因为铁氧化物/铁纳米粒子在加快微波加热上具有一定潜力,对于HRM污泥也可能会产生相似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微波去除HRM污泥的水分,同时减少油污。最终目标是减小填埋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回收这种工业副产物。

2试验

2.1材料和表征

HRM污泥由塔塔钢铁英国公司带钢生产部门的塔尔博特港钢厂(威尔士,英国)提供;正己烷(≥95%)由Sigma Al drich公司提供,没有经过后续处理。采用TA Q600仪器进行热重/差热分析(TG/ DTA)。样品在流动空气(100mL/min)下加热,加热速率为20℃/min,从室温加热到600℃;含油样品在流动氮气(100mL/min)下加热,加热速率为20℃/min,从室温加热到600℃。借助加热样品传输线(350℃)和Thermo scientific i510红外光谱仪监测TGA的尾气,在TGA热循环周期中每隔36s进行扫描。采用超高分辨率FE-SEM S-4800进行电镜扫描,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用于EDX分析。为了避免充电,部分样品被溅射镀铬;运用Thermo scientific i510进行傅里叶红外(FTIR)测定,记录的波谱范围400-4000cm~(-1),扫描32次。为了进行粒度测定,将1g样品在不同筛目尺寸下筛分:200mm(70目)、125mm(120目)、50mm(270目),采用了70/270(VWR:510e0708、510e0718、510e0724)筛网和自动振动筛(Endecotts:MIN200/23050)。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量采用PHI Quantera系统,铝X射线源在1486.7 eV、15kV下工作。在记录测量之前,所有试样在3kV下进行1min的Ar~(+)溅射。在C1s峰上进行光谱定标修正,结合能设置为284.50 eV(NIST XPS 数据库)。通过记录C1s、O1s、Fe 2p3元素能级的多重光谱,获知形态和成分变化。在140 eV的通能下进行能谱测量。个体峰谱区记录在26eV。运用高斯-洛伦兹(80%)曲线和Shirley背景减除,通过PHI MultiPak程序(版本9.6.1.7)分析数据。利用峰值位置拟合曲线,FWHM值参考文献,X射线衍射(XRD)图谱在Brüker d8 DISCOVER衍射仪上记录,Cu-K_(α) X射线源(λ=0.15418nm),采用Match 2 软件分析。相位识别采用DIFFRAC.EVA 软件。借助Topas-Academic v4.1软件进行 Rietvel d定量相位分析。

2.2微波处理

采用1000W微波炉进行微波试验。所有微波反应均是将一份污泥(500mg)样品放置于细颈瓶中,在1000W功率下微波处理1min,为防止过热,将装有2/3水的50mL耐热烧杯放置于微波中。微波处理后的试样被命名为SL-MW_(n),见表1,n为1min/1000W的微波处理次数。

2.3热处理

未处理的污泥样品(500mg)放置于管式炉的坩埚中,随后在空气气氛(SL-200)中加热4h,加热到200℃。同时,采用相似的工艺加热到500℃(SL-500)。

2.4正己烷萃取

未处理的污泥样品(40g)与正己烷(90mL)搅拌2h,随后混合物被过滤并用正己烷(10mL)洗涤2次。干燥后的污泥留存,用于进一步分析,而正己烷在旋转蒸发器中从洗脱液中去除,剩余的有机物分离后作为油状物(SL-HW)。

3结果与讨论

3.1HRM 污泥

HRM污泥是钢铁工业的副产品,是由固体混合物与水浓缩而成的。它通常含有金属铁、铁氧化物、痕量有色金属、碱性化合物以及来自轧制工序的油脂。前期的研究显示,轧制工序的污泥油脂含有55%的烷烃和烯烃,22%的羧酸、酮类和芳香烃。正式处理之前,对所研究的样品进行表征,并作为对比基准。未处理的原始样品由于含有水和油脂,因此具有黏附性,不易处理。HRM污泥的碱性油脂成分主要源自热轧工序的润滑油,通过添加润滑油,对轧辊进行热控制以及轧辊咬入区疏松碎屑的清除。大部分油脂成分的闪点高于200℃,不过,热降解会形成官能团,同时降低闪点。

未处理HRM污泥样品的热重/差热分析(TG/DTA)结果如图1所示。污泥呈现出两步重量损失,首先是在50-120℃减重5.6wt.%,主要是水分和挥发性烃类化合物,第二则是在220-540℃减重5.0wt.%,主要是有机油脂类。温度高于500℃时,重量略有增加,这主要是Fe(II)到Fe(III)的氧化。表2总结出处理后样品的TG/DTA结果。

红外光谱(图2a)显示的是集中在3300 cm-1的宽谱带,对应的是物理吸附水。2920cm~(-1)和2854cm~(-1)峰对应的是脂肪C-H键,1630cm~(-1)大峰是羧基C=O基团的不对称伸缩;1450cm~(-1)和1372cm~(-1)信号是脂肪C-C键。Liu等人曾经采用蒸馏后氧化或者还原处理的方式对轧机污泥进行回收,也获得了类似的红外光谱图。这表明本研究的样品可以代表其他厂区的污泥。

HRM污泥表面的化学成分一直采用XPS分析。值得关注的是,如果采用高真空技术,样品就会被部分“干燥”,因此,O(来自水分)和C(来自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结果就会低于实际值。不过,由于测定的目标是Fe氧化状态。Fe 2p_(3/2)峰的高分辨率XPS表明,Fe(III)就是占主导地位的氧化状态。

3.2HRM 污泥的处理

如前所述,污泥的油脂主要由烃类物质组成,作为非极性分子,并不能吸收微波。为了测定热处理和微波处理对于铁氧化物的作用,采用正己烷萃取了烃类物质,如正己烷洗涤(SL-HW)后固体残余物的红外光谱(图2b)所示,C-H和C-C键伸缩明显减弱,C=O谱带似乎与H_(2)O峰一道存在,这表明正己烷洗涤并没有去除带官能基的有机物。如预期一样,有机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2c)显示出逆向信号,也就是2923cm_(-1)和2845cm_(-1)的谱带(C-H),1460cm_(-1)和1374cm_(-1)的谱带(C-C)。

SL-HW 的TG/DTA 分析结果(图3a)显示,由于油脂的不完全萃取,在所有温度范围下出现了较小的重量损失,不过,由于Fe(II)氧化,重量增量不变,这表明溶剂萃取对于铁氧化物成分没有影响。在氮气气氛下,采用TG/DTA对提取后的油脂(去除正己烷后)进行深入分析,尾气采用红外光谱监测,如图3b所示,在惰性气氛下,大多数油脂在300-450℃挥发。红外光谱显示,尾气中存在烷基,如图3c所示。

微波辐射处理次数不同的污泥样品(SL-MW_(n))相应的产物采用TG/DTA、FTIR、SEM、EDS、XPS和XRD等手段进行表征。未处理的HRM污泥(图1)在TGA的两步峰位分别定义为200℃和500℃的热处理(SL-200和SL-500),与微波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比较。

热处理和微波处理后的样品的TG/DTA分析结果(图4和表2)显示,低于200℃时,没有样品出现明显的重量损失,说明没有去除水分。从红外光谱(图5)也可以证实这一观点,SL-200和SL-500没有显示O-H谱带,但与SL相比,SL-MW1的O-H谱带显著减少,而SL-MW5的O-H谱带则比SL-MW1的进一步减少。

如预期的一样,样品SL-500并未出现水分或烃类油脂的重量损失(图4),这一点可以被红外光谱所证实。此外没有观察到重量增加,这表明在TGA中Fe(II)的氧化量很小,也就是说,样品被预氧化了。样品SL-200没有出现与水分相关的重量损失,200-500℃的重量损失与油脂相关,温度高于450℃时,观察到重量增加。样品SL-MW_(1)和SL-MW_(5)的红外光谱显示出烃类谱带的减少(图5),这与TGA结果一致。有趣的是,SL-MW_(5)显示出残余的C-H和C-C谱带,却没有C=O谱带,而 SL-MW_(1)的C=O相较C-C谱带也有所减少。

EDX分析结果(表3)显示,样品SL-200、SL-MW_(5)、SL-MW_(1)的碳原子百分含量相似,而SL-500则显著减小。这些结果与TGA和红外光谱数据(图4和图5)一致。此外,SL-500的氧含量有所增加。

借助X射线衍射手段研究了污泥的组织成分以及每次处理过程中的变化。HRM污泥(SL)衍射结果表明,衍射峰分别与三种类型的铁氧化物相对应:方铁矿(FeO,COD 9006636),赤铁矿(α-Fe_(2)O_(3),COD 9000139),以及磁铁矿(Fe_(3)O_(4),COD1526955)。

通常,轧机氧化铁皮的化学成分会随着钢种的类型和工艺而变化,磁赤铁矿和纯铁(Fe)被视作为冷轧轧机污泥的富铁相,而也有学者报道称,轧机氧化铁皮主要由金属铁以及方铁矿(FeO)、赤铁矿(α-Fe_(2)O_(3))和磁铁矿(Fe_(3)O_(4))等铁氧化物的混合物组成。本研究的原材料更接近于后者。

HRM污泥衍射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升至200℃之前,方铁矿(FeO)的衍射峰强度减弱,而赤铁矿(α-Fe_(2)O_(3))的衍射峰强度则同时增大,500℃时似乎完成了氧化,磁铁矿转变为赤铁矿,这也解释了温度高于550℃时,SL-500的TGA分析并未出现显著的重量增加,与之相反,SL的微波处理显示,相成分与未处理的初始污泥样品相似。不同处理方法前后,HRM污泥的 Rietveld法定量相分析(晶体组分)结果如表4所示,确认了氧化及还原行为。

加热和微波处理后,为了评价样品中铁的状态,进行了 XPS研究(表5)。XPS分析表明,谱带主要是Fe 2p_(3/2)、O 1s 和 C 1s。用XPS对样品进行高分辨率Fe 2p信号分析,与XRD数据基本一致。其中,SL-500的高分辨率Fe 2p XPS图谱没有显示出Fe(0)分布,即通过加热,样品中的铁氧化物的平均氧化态增加。Fe(II):Fe(III)的相对比率也值得注意,见表4和表5。HRM污泥衍射结果表明,污泥在200℃和500℃加热之后,方铁矿(FeO)相关峰的强度显著降低,而赤铁矿(Fe_(2)O_(3))相关峰的强度增加。根据XRD和 XPS结果,微波辐射在广泛氧化程度上低于加热处理,如此看来,其更有利于后续还原步骤回收样品中的铁。

工业污泥的运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体-液体悬浮物的流变行为。去除了水分和/或油脂应该有助于团聚。筛分后的样品颗粒高度团聚。与之相比,5min微波处理后的样品(SL-MW_(5)),材料颜色相似,而且粒径更小,样品在空气条件下,于500℃加热4h,其颜色则会从黑棕色转变为红色,这是因为样品中铁的氧化程度增大。

筛分结果显示,未处理的样品99.9%的粒径大于212μm(如表6所示)。加热到200℃(SL-200)似乎功效不大,没有预料到大部分油脂依然存在。加热温度(SL-500)高于油脂的蒸发温度时,粒径分布则会明显改变,特别是产生了细微的颗粒。此前也有学者观察到铁矿石的流变性能的改变,例如,微波处理后的铁矿石密度小于磨碎后未经处理的矿石。在本研究中,样品SL-MW_(1)虽然降低了烃类和水分的含量,形成了自由流动的固体,但其粒径并没有显著减小,这将使得后续加工由于加工细粉的问题而变得更加简单。

SEM结果表明,轧机氧化铁皮粉末具有不均匀表面的层状结构,表面基本上由几个微米大小的颗粒形成,与筛分结果基本一致。有趣的是,微波处理后的样品表面更光滑。如果微波辐射的结果只是简单地加热水,那么温度将在大约100℃时受到限制。虽然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更多的挥发性烃类物质会被剥离,但高温会带来一系列变化。蒸汽脱附并不是氧化态变化的原因,氧化态的变化表明,在碳等还原性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局部温度更高。微波吸收金属在样品中产生热点,解释了这种行为。这些热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温,并产生火花,激发样品中存在的有机化合物的燃烧。使用金属热解半焦微波处理废机油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

4结论

HRM污泥是钢铁工业的副产品,作为一种铁氧化物,含有约10%的水和油脂,因此,这种黏性固体并不易于处理,而且部分成分具有可燃性。为了减少油脂含量,改善其性能,污泥样品一直采用微波辐射、热分解和正己烷洗涤等方式处理。微波条件下,污泥的流变性能有所改善。仅仅5min的微波处理后,样品损失了5wt.%的水和有机挥发物,减重量与200℃传统加热4h的情况相似。红外光谱图表明,O-H键伸缩的强度减弱,与水的损失有关,而烷基、芳香环、羧基C=O键信号则与有机物的损失有关。微波处理后的样品中,约有10%的粒径变得更小,这主要是样品流变和运输性能的改善。

相较传统加热处理方式而言,微波能在“干燥”污泥方面更为快速,也更为高效,由此降低了能耗,节省了时间。为了进一步扩大这一工艺的试验规模,还需要考虑一些问题,微波仪器在成本方面,与采用天然气或废热的传统加热方式进行比较;处理成本与储存和填埋成本的比较。一个特别的缺点是,微波设备用于规模处理的成本可能导致实施的边际经济情况。不过,最为重要的观察结果就是,在样品的氧化程度方面,微波处理明显低于加热处理,在回收样品中铁的还原步骤上,这就是一大优势。降低矿焦比,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另外,微波还可以用于激发油分解。空气中处理(30s/1000W)的污泥样品经常会着火,产生浓烟,这种行为的产生归因于污泥中微波吸收金属产生了热点,这些热点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升至高温,并产生火花,从而点燃样品中的部分有机化合物。微波条件(1min/1000W)下,经过正己烷洗涤的污泥样品加热后不会在微波下燃烧,从中萃取的有机物在微波下不会变热(1min 1000w)。因此,在微波条件下,同时需要热点和油脂激发污泥的热分解。

 

 

 

 

发布版面

观点


主题

扎实推进超低排放改造 夯实钢铁高质量发展基础

发布日期

2019-05-08

 

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正式出台,将推动中国钢铁行业掀起一场绿色革命,从而夯实钢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一、深刻领会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重要意义

 “十一五”以来,钢铁行业全面开展烧结机烟气脱硫、原料场封闭、除尘器改造等工作,吨钢有组织颗粒物、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60%和70%以上,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氮氧化物未采取措施、治理水平低、无组织排放严重、重点区域排放总量大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论断。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中国钢铁产业也从数量时期向高质量时期迈进。虽然近年来,中国钢铁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已成为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但是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一,“劣币驱逐良币”问题突出。虽然通过持续不断开展化解过剩产能、打击“地条钢”等工作,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但在需求活跃的背景下,技术进步带来的增产效应、僵尸企业产能盘活等因素客观上增加了产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中国钢材消费将呈现数量下降和品质提升的双重趋势,防范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压力依然很大。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参差不齐,环保不过关的产能仍然为数不少。部分企业环保理念导向存在偏差,使用低质低价治理技术设施,企业环保管理存在不足,一些钢铁企业环保投入和运行成本不到先进钢铁企业的一半,不利于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将对中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第二,我国钢铁产能布局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矛盾突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我国钢铁产能最密集的区域,粗钢、焦炭产能分别占全国的45%和56%,其中河北省粗钢、焦炭产能分别约占全国的24%和18%,2018年河北省钢产量高达2.37亿吨,是世界第二产钢大国的两倍以上;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多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长期排名倒数,区域环境承载力和钢铁产能布局的矛盾十分突出。华东地区的江苏省是我国钢铁第二大省,2018年江苏省钢产量高达1.04亿吨,也相当于世界第二产钢大国的钢产量,徐州、常州等市也多次出现在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名单。

第三,工艺结构性问题严重。目前我国钢铁产能巨大,且长流程比重过大,电炉钢占比不足10%;部分长流程钢铁企业工序不完整、不协调,独立焦化企业数量过多,“2+26”城市独立焦化企业焦炉数量超过85%;独立轧钢企业数量较多,在“2+26”城市分布着数百家独立轧钢企业,无法达到钢铁制造物质流、能量流统筹优化的最佳效果。同时,大量钢铁企业运输结构不合理,主要依靠公路运输,汽车尾气和扬尘对钢厂周边影响很大。

全面深化改革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单纯行政命令解决高质量发展短板问题的路必将越来越窄。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宝贵的稀缺资源,通过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建立公平的市场化环保调节机制,倒逼钢铁企业强化绿色发展,倒逼钢铁产能向环境承载力更强的区域布局,倒逼资源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向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向调整,将是一条必由之路。

二、正确理解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本质要求

《方案》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各种报道、讨论层出不穷,一些地方提前出台相关文件,部分企业先行先试,启动超低排放改造。客观而言,有关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厘清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本质要求。总的来讲,超低改造的本质要求是“四全”:全方位、全周期、全过程、全覆盖。

(一)全流程全方位满足要求才是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

相当多的钢铁企业以及地方环境管理部门认为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和燃煤电厂一样,就是实施脱硫脱硝,就是烧结机头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达到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钢铁工业是流程工业,生产工艺环节众多,因此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必须钢铁生产全流程所有生产环节全方位满足超低排放的要求。

钢铁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3个部分: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运输环节排放。受关注度最高的烧结机头排放的污染物仅占到有组织排放的60%,也就是说烧结机头达到了超低排放限值要求,不但不能代表有组织排放实现超低排放,更不能代表全面超低排放。特别是钢铁企业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占排放总量的50%以上,汽车运输过程的排放也达到钢铁企业自身排放的20%以上。因此,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既要实施有组织排放改造,更要注重无组织排放治理和运输方式的清洁化改造。

(二)《方案》不是限期达标的强制排放标准,必须从全周期角度综合考量减排效益。

许多人把《方案》看作是国家出台的限期治理的强制排放标准,这会形成一种只要达标就好的应付情绪和“终点”思维,这种思维也是导致近年来钢铁行业环保设施“年年改、年年拆”的重要原因。而《方案》作为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件,体现的是鼓励企业创先争优的导向,《方案》不强制要求企业必须限期达到超低排放要求,而是通过差别化的政策进行引导,不排不限、少排少限、多排多限,“到2025年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的目标充分体现了时间服从质量的核心思想。

《方案》中提出的超低排放具体指标要求,可以看作是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方案中鼓励实施的技术,以及《方案》中没有提到的先进技术实施改造,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超低排放。

(三)超低排放必须重视全过程高水平实施。

一些企业认为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只要排放数据满足要求,中间过程是如何实施的不需要过多考虑。这种想法往往会导致最后超低排放改造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方案》中不但提出了具体的限值要求,还对超低排放改造的技术路径进行了明确;不但提出了脱硫脱硝除尘等末端治理技术,还提出了烧结机头烟气循环、煤气精脱硫等源头控制措施,避免企业再走弯路。

当前,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正处于风口,市场上又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治理技术和良莠不齐的环保公司,让人眼花缭乱。有了明确的技术路径,钢铁企业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确保工程质量上,而不是另辟蹊径去使用一些所谓物美价廉的“独门秘技”。回顾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的历程,最初市场上的环保公司也是百花齐放,但经过一轮推倒重来后,最终为燃煤电厂提供超低排放改造的环保公司不超过5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的难度更甚于燃煤电厂,真正具有实力和业绩的环保公司也屈指可数。钢铁企业必须要吸取当年实施烧结烟气脱硫时的教训,加大环保投入,在招标时一定要选择有实力、有业绩、有口碑的环保公司,坚决摒弃低价中标,杜绝豆腐渣工程,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考验。

(四)超低排放要求钢铁企业环境管理做到全覆盖。

许多钢铁企业认为超低排放就是建设改造工程并通过管理部门的验收,对日常的环境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但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恰恰是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面临的重大挑战。

《方案》中明确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由企业自主验收,但是管理部门对超低排放的企业要建立管理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开展“双随机”检查,对不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指标要求的,将视情节取消相关优惠政策,加大错峰生产力度。这就对钢铁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企业在高质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补充环保管理人员,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规范日常运行管理台账,确保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指标要求。

三、超低排放推动钢铁行业治理技术全新变革

超低排放推动了全球钢铁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全新变革。近年来,在钢铁企业、科研院所、环保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钢铁行业烟气治理的难题,超低排放技术及工程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

活性炭工艺在多污染物协同去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脱硝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无法有效解决。邯钢在引进国外活性炭治理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开发的逆流活性炭烧结烟气净化关键技术及装备,NOX脱除率≥85%,SO2脱除率≥99.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钢铁设计院自主开发的活性炭法烟气多污染物协同高效净化关键技术与装备也在宝钢、安钢等企业得以应用。

SCR脱硝工艺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烧结机烟气温度低,制约了该工艺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国内设计院和环保公司将旋转式GGH换热器和SCR工艺相结合,成功实现了SCR工艺在烧结烟气脱硝中的工程化应用,NOX脱除率≥90%。

无组织排放是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难点。在大气攻关总理基金的支持下,冶金规划院、清华大学以及环保公司开发了基于排放源清单的钢铁企业无组织排放智能集中管控系统,开创性地实现了数百个15米以下低空无组织排放源的“有组织”管控。

除此之外,高炉煤气精脱硫、焦炉炉体加罩等开创性环保技术的攻关和应用也正在稳步推进。随着钢铁超低排放的全面实施,我国必将引领全球钢铁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方向,在建成世界上最清洁的钢铁产品供应体系的同时,还为其他非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起到示范作用。

四、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重点

(一)有组织排放。

《方案》中明确了除尘、脱硫、脱硝等有组织排放技术路线,其中最关键是烧结机头烟气的除尘、脱硫和脱硝治理。从目前已投运设施运行情况来看,邯郸钢铁、首钢迁钢等以活性炭工艺为主的治理设施,以及日照钢铁、裕华钢铁、中天钢铁等以SCR工艺为主的治理设施均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限值要求。

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有的企业认为在湿法脱硫设施后有湿式静电除尘器,半干法脱硫设施后有袋式除尘器,就忽视了前端电除尘。首先烧结机头烟气颗粒物中含有大量重金属、二恶英等有毒有害成分,前端电除尘运行效果差,将导致这些有毒有害成分进入后端的脱硫副产物中;其次除尘效果不好,会影响后续脱硫脱硝设施的稳定运行。因此,钢铁烧结机头超低排放还必须采用高效四电场、高频电源以及其他措施,提高除尘效果。

(二)无组织排放。

钢铁企业装卸、堆取料、筛分、混匀配料、转运、生产、道路运输等环节均会产生大量无组织排放,通常钢铁企业内部会有数百个无组织尘源点;且无组织排放强度受生产工艺和原料成分影响波动较大,不同的排放源之间还互相影响;治理设施缺乏有效运维,基本处于摆设;再加上管理部门缺乏对无组织排放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无组织排放治理成为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的难点。

《方案》中对物料储存、物料运输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治理作出了明确要求,并要求在厂区内主要产尘点周边和道路附近建设空气质量微站对无组织粉尘进行监控。武安的普阳钢铁、裕华钢铁等更是率先建设了无组织排放智能管控治系统,通过大数据、机器视觉、源解析、扩散模拟、污染源清单、智能反馈等技术,开展全厂无组织尘源点的清单化管理,将治理设施与生产设施、监测数据的联动,对无组织治理设施工作状态和运行效果进行实时跟踪,实现无组织治理向有组织治理转变。

(三)运输方式。

《方案》提出了钢铁企业大宗物料运输方式清洁化改造,采用铁路、水路、管道或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清洁运输方式,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2021年底前可采用国五排放标准的汽车)。对于沿海、沿江等具备水路条件的企业,采用水路运输必然是第一选择;其他企业应尽量加快铁路专用线的建设,提高铁路运输比例;距离水运码头或铁路站台较远的企业,可以利用管状带式输送机转运大宗物料,如太原钢铁运输东山的石灰矿,常熟龙腾特钢铁精矿从码头运至厂区,柳州钢铁运输水渣等。

五、对钢铁企业扎实做好超低排放改造的建议

(一)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要充分评估、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首先,作为实施主体,钢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分析本企业与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的差距,测算资金投入,评估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必要性。初步测算,一个国内先进环保水平的500万吨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一次性建设投资约20亿元,环保运行成本将达到250元/吨钢以上;环保水平低的钢铁企业相应的投资将大幅增加。同时,位于重点区域的钢铁企业,还有必要对照本区域内其他钢铁企业的环保水平,评估自身的环保竞争力和改造保留的可行性,综合进行决策是实施改造还是就地关停、域外搬迁。

其次,应科学制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规划,因地制宜选择技术路线,加强技术交流和案例考察,特别是要充分学习标杆企业的改造经验,不盲目上马,稳步推进,做到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工程的过程管控,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再次,要强化企业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补充具有专业知识的环保技术人才,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实施环境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企业,可以通过聘请环保管家和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确保超低排放工程的稳定运行。

(二)地方管理部门要科学引导。

首先,地方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计划;制定有利于有序推动本地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差异化政策,鼓励企业高质量实施改造。

其次,地方管理部门要强化对超低排放企业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不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指标要求的情况,并向社会通报,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再次,地方管理部门要树立当地超低排放标杆示范企业,组织辖区内的企业向标杆企业学习,鼓励企业创先争优。

 

 

发布版面

贸易


主题

全球钢铁需求有望保持增势

发布日期

2019-05-09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全球钢铁需求仍有望保持增长。世界钢铁协会近日发布的2019年——2020年钢铁需求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钢铁需求将达到17.35亿吨,同比增长1.3%。2020年,全球钢铁需求将增长1.0%,达到17.52亿吨。这将有利于中国的钢铁出口。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钢材1703万吨,同比增长12.6%,这是钢材出口连续3年下降后的首次增加。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指出,中国钢铁行业产能扩张的风险仍然存在,提醒行业企业加强自律,合理控制生产节奏,认真研判国际市场的变化,维护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

世界钢铁协会的报告同时提及,中国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政局变化等都可能削弱商业信心,影响投资增速,给市场带来下行风险。2018年,全球钢铁需求增长了2.1%,增速略低于2017年。世界钢铁协会市场研究委员会主席阿尔·雷米提表示,今明两年全球钢铁需求增速将随着全球经济放缓而下降。其间尤须关注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报告显示,各市场的钢铁需求分化明显。其中,中国钢铁需求依然强劲。尽管在经济结构调整及贸易紧张局势的双重影响下投资增速放缓将制约中国的钢铁需求增势,但中国政府推出的温和刺激政策有效提振了经济增长。2019年,在政策推动下,中国的钢铁需求将保持增长。但2020年,随着政策刺激效应逐渐减弱,中国钢铁需求或出现小幅下降。

贸易环境恶化将显着影响发达经济体的钢铁需求。2017年,发达经济体的钢铁需求强劲增长3.1%,2018年增长1.8%。世界钢铁协会认为,受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2019年和2020年发达经济体的钢铁需求增速将分别放缓至0.3%和0.7%。

具体来看,美国经济曾得益于财政刺激措施而强劲增长,并进而带动钢铁需求。随着财政刺激作用逐渐减弱和货币政策的正常化,2019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由此,建筑业和制造业增速,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投资以及基础设施支出预计也将放缓。欧盟主要经济体钢铁需求疲弱局面的改善则要取决于贸易紧张局势的走势。2018年,主要得益于有利的投资环境、建筑业持续活跃以及消费税上调前消费者支出的增加,日本钢铁需求有所增长。今明两年,公共项目的支撑将难抵建筑业和出口增长双双放缓的影响,日本钢铁需求可能会小幅下降。自2017年以来,因造船和汽车两大主要用钢行业需求减弱,韩国的钢铁需求持续收缩。2019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升级和出口环境恶化将使韩国钢铁需求继续下行,2020年或将温和复苏。

除中国之外的发展中经济体的钢铁需求也有望实现增长,2019年和2020年或分别增长2.9%和4.6%,但各方形势并未一致向好。

在亚洲市场,今明两年,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钢铁需求将分别增长6.5%和6.4%,成为全球钢铁行业增长最快的地区。印度经济或在大选后的2019年下半年恢复快速增长。虽然财政赤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投资造成压力,但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持续推动将支撑印度2019年和2020年的钢铁需求增长7%以上。东盟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支撑钢铁需求。

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正以经济多样化的努力继续应对低油价的挑战,但财政紧缩仍在抑制建筑活动,其2019年钢铁需求将继续萎缩,2020年或呈现小幅复苏。在结构性改革后,埃及经济强劲复苏,能源投资和房地产市场复苏将推动钢铁需求。在强劲投资活动的支撑下,其他北非经济体的钢铁需求也有望呈现增长态势。尽管内外部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但拉丁美洲的钢铁需求预计将持续全面复苏。同时,俄罗斯钢铁需求的增长将继续。

从汽车与建筑行业的用钢需求看,随着汽车需求受到抑制和政府刺激措施的作用逐渐减弱,2018年欧盟、土耳其和中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汽车行业增长大幅放缓。2019年,全球汽车产量增速将继续放缓至1%,预计到2020年将企稳。但在拉丁美洲,尤其是巴西,汽车产量将逆势而上,继续稳步反弹。

发达经济体的建筑业增势也将略有放缓,但发展中经济体的建筑业增长反弹,有望使2019年——2020年的全球增长保持在3%的水平。随着投资疲软和贸易环境恶化,全球机械行业将持续减速至2020年,德国、日本和中国等主要生产国的增速放缓态势将更为明显。

 

 

 

 

 

 

 

 

 

 

 

 

发布版面

风采


主题

宝钢湛江绿色钢厂中的“陕鼓智慧”

发布日期

2019-05-10

 

     南海之滨,有一座雄姿英发的现代化绿色大型钢铁厂,它就是宝钢湛江钢铁项目,这里正在打造一个引领中国钢铁智慧制造、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示范基地。

“目前,宝钢湛江1号、2号高炉系统建设的达标达产及3号高炉系统项目正在火热推进中。它是中国钢铁行业走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一个象征,凝聚着中国钢铁产业链上众多优秀品牌供应商的智慧和努力,同时也彰显了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陕鼓智慧’。宝钢湛江钢铁项目中的‘陕鼓智慧’,代表着陕鼓在提升冶金流程工业领域国产化装备能力方面的突破,也是陕鼓向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型的缩影。”刚刚获得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诚信西商’企业家楷模”称号的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安这样说。

客户思维 智慧转型

2003年,陕鼓与宝钢集团(现为宝武集团)签订首套工程总承包项目。自此,陕鼓开始思考“客户究竟需要什么”这一问题,并开启了从单一产品制造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的智慧转型之路。如今,陕鼓已经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流程工业、智慧城市、工业园区等领域“专业化+一体化”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实现了设备、EPC(工程总承包产业)、服务、运营、金融等业务的全面发展,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3月29日,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工程开工。李宏安代表所有供应商发出了“万众一心、万无一失,助力宝钢湛江钢铁打造最先进、最高效、最具竞争力的绿色钢厂”的庄严承诺,开启了推动中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也让“陕鼓智慧”迸发出时代光彩。

牵手项目 筑梦湛钢

“宝钢湛江钢铁一期工程高炉建设项目选用了陕鼓研制的首套5050立方米高炉鼓风机组,这既是陕鼓在冶金高炉领域技术制造实力的证明,又是冶金全流程的战略合作带动中国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李宏安说。

王仪田是陕鼓动力技术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同时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首批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提及宝钢湛江一期工程5050立方米高炉建设项目,他感慨道:“5050立方米高炉属于国际罕见的大型高炉,其高炉鼓风机组及能量回收透平装置,都是目前国产项目中最大的。”

为建设国产化大高炉,来自宝钢集团、中冶赛迪、陕鼓动力的数十名专家组成了联合攻关团队,王仪田正是联合攻关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2015年9月份,由陕鼓精心制造的高炉鼓风机正式投运,各项技术性能均达国际先进水平。”王仪田自豪地说。

如今,陕鼓自主创新研制的高效节能轴流压缩机组产量累计已达1900余台(套),居全球第一;创新开发的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TRT)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冶金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BPRT(煤气透平与电机同轴驱动的高炉鼓风能量回收成套机组)、SHRT(烧结余热综合利用设备)应用技术获国际“十大节能技术和十大节能实践”奖……“陕鼓智慧”正成为助力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硬实力。

 

 

 

 

 

 

 

 

 

 

发布版面

企业汇·政策解读


主题

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 不搞强制标准不“一刀切”

发布日期

2019-05-15

 

随着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以来,火电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2017年以来,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电力行业,成为了工业部门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源。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钢铁行业进入超低排放的“快车道”。

钢铁行业总排放量居高不下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8年粗钢产量9.28亿吨,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1.3%。钢铁行业产生污染的环节多,污染排放量大。即使前些年采取了结构优化、重点地区企业异地搬迁、强化末端污染治理等措施,但行业总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

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106万吨、172万吨、281万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说,与日本、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污染控制水平、环保管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吨钢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多。我国亟须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现钢铁行业排放的大幅削减。

与国外钢铁行业以铁路和水路运输为主不同,我国钢铁行业主要依靠公路运输。贺克斌说,我国钢铁行业货运量超过40亿吨,约占全国货运总量1/10。公路运输过程中的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非常突出,占钢铁企业自身排放的20%以上。

钢铁企业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有着显著影响。据统计,我国钢铁产能居前20位的城市,无一空气质量达标,平均PM2.5浓度比全国平均浓度高28%。贺克斌说,钢铁产业布局集中也是影响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我国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钢铁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5%,其平均PM2.5浓度比全国平均浓度高38%左右。

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

钢铁行业对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运输环节排放,受关注度最高的烧结机机头,排放的污染物占到有组织排放的60%。

对此《意见》针对不同排放类型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比如《意见》明确,烧结机机头、球团焙烧烟气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其他主要污染源原则上分别不高于10、50、200毫克/立方米;大宗物料等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80%等。

贺克斌说,《意见》对超低排放要求并不是“一刀切”,对烧结机和其他主要污染源分别提出不同限值,还要求钢铁企业制定“一厂一策”治理方案,确保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等都体现了《意见》的差异化管理。

 “钢铁工业是流程工业,生产工艺环节众多,其超低排放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最本质的区别是,必须是生产全流程所有生产环节全方位满足超低排放的要求。”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说,因此,《意见》还要求大宗物料产品采取清洁运输,汽车运输部分应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2021年底前可采用国五排放标准汽车等。

弹性标准助企业创新和绿色发展

《意见》规定,到2020年底前,力争重点区域60%左右的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李新创说,该目标体现了时间服从质量的核心思想。

《意见》提出,未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应设施升级、加强无组织排放管理等措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重点区域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等。

李新创说,有人把《意见》看作是国家出台的限期治理的强制排放标准,这会形成一种只要达标就好的应付情绪和“终点”思维,这种思维也是导致近年来钢铁行业环保设施“年年改、年年拆”的重要原因。而《意见》体现的是鼓励企业创先争优的导向,不强制要求所有企业必须限期达到超低排放要求,而是通过差别化的政策进行引导,不排不限、少排少限、多排多限。

《意见》指出,在重污染天气橙色及以上预警期间,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烧结、球团、炼焦、石灰窑等高排放工序应采取停限产措施;当预测到月度有3次及以上橙色或红色重污染天气过程时,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实行月度停产。

贺克斌说,《意见》的实施将稳步改变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降低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如果不能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提前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未来企业可能会面临限产、停产等情况。”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高一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中天钢铁已成为江苏省首家实现超低排放的钢企。集团率先实施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约5亿元,主要涵盖烧结和热电两大系统。

据初步测算,到2025年,《意见》任务全面完成后,将带动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1%、59%和81%。由于钢铁行业在重点区域相对更为集中,超低排放改造将在重点区域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重点区域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后,将带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5.6、3.4、2.4微克/立方米,占区域平均PM2.5浓度的9%、8%、4%。

高一平认为,环保成为企业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引擎。根据超低排放标准,中天钢铁还将继续聚焦大气污染治理,打造全封闭料场工程,实施全厂区、全方位抑尘工作,提升厂区绿化、车间亮化,多手段解决钢企“无组织排放”难题,打造绿色生态新钢城。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国家发改委:钢铁业运行较平稳产能利用率在合理区间

发布日期

2019-05-21

 

全国第四批混改试点企业有160 家

本报讯(记者何惠平)“当前钢铁行业运行还是比较平稳,产能利用率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5月17 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了 4 月份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在答记者问时这样表示。

孟玮介绍,4 月份,国家发改委共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 个,总投资168 亿元,主要集中在水利和信息化等领域。4 月份,我国价格总水平延续基本稳定态势,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持平。PPI(生产价格指数)方面,4 月份环比涨幅为0.3%,比3 月扩大0.2 个百分点;同比涨幅为0.9%,比3 月扩大0.5个百分点。1 月~4 月份,PPI 累计上涨0.3%。

孟玮指出,第一季度,在我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大背景下,房地产、铁路基建、家电等下游用钢行业均实现较快增长,促进了钢材消费的增长。第一季度,我国钢材出口同比增长12.6%,明显好于预期。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第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为23107 万吨,同比增长9.9%,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她同时指出,受铁矿石价格上涨和钢材价格回落两方面因素影响,第一季度钢铁行业整体效益有所下降。铁矿石方面,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巴西淡水河谷溃坝事件发生后,经期货和贸易市场炒作,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钢材价格方面,第一季度,中国钢材价格指数综合评价指数平均为107.88 点,同比下降4.43%,与前期高位点仍差距较大。

她强调,下一步,将密切关注钢铁行业整体运行情况,一方面坚定不移将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对违法违规产能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巩固化解过剩产能成果;另一方面继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钢材市场平稳运行。

又讯(记者何惠平)5 月17 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透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第四批试点名单已获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共计160 家,含中央企业系统107 家、地方企业53 家;资产总量超过2.5 万亿元,其中资产规模超过10 亿元的企业共有99 家,占第四批试点总量的61.8%。

孟玮介绍,截至目前,已经推出3 批50 家重要领域的混改试点企业。从实施效果来看,已完成改革主体任务的企业经营业绩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如,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5.2 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额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形成了中国联通、东航物流、中金珠宝、内蒙一机、合肥江航等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优质混改企业。

从行业领域看,第四批试点名单中既有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试点企业,也有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试点企业。

从试点选取看,第四批试点名单中不局限于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7 个重要领域的国有企业,还包括具有较强示范意义的其他领域国有企业,以及已经实现股权层面混合、拟进一步在完善治理上深化改革的国有控股企业。

孟玮指出,从企业层级看,中央企业主要集中在二、三级企业,其中二级企业55 家、三级企业50 家;地方企业以一、二级企业居多,其中一级企业14 家、二级企业32 家。

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国资委等有关方面,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一企一策,稳步推进第四批混改试点工作,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还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混改政策,细化全流程指引,更好地指导推进国企混改。

 

 

 

 

 

 

发布版面

专题


主题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钢铁行业首受其冲

发布日期

2019-05-22

 

美国继对2000 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上调至25%后,又于5 月13 日启动对约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程序。根据招商证券的测算,从中国行业受到贸易保护负面影响程度的排序来看,钢铁行业影响首当其冲。

据数据统计,2017 年中国钢材出口量占钢材产量的比重为7.19%,中国出口钢材排名最高的是韩国、越南和菲律宾,而美国仅排在26 位,出口量为118 万吨,占中国钢材出口量的1.57%,占中国钢材产量的0.11%。对于美国来说,中国也不是主要的钢材进口来源国。进口中国钢材产品78.4 万吨,位居第11 位,仅占美国进口总量的2.2%。

中国近几年对美国钢材出口走的是间接出口的路线,具体来说就是先出口到东南亚地区,然后间接出口到美国,或出口到韩国继续加工后再出口到美国,这些钢材的出口总量甚至大于直接出口至美国的总量。

因此,美国对钢铁产品加征关税虽然对我国钢铁直接出口美国影响不大,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将加剧其他钢铁出口大国对东南亚、中东等我国钢材传统出口目的地的争夺,导致我国钢材出口这些区域变得困难和激烈,进而影响整个钢材出口形势。

中美贸易摩擦对钢铁产业的影响主要还是由于美国开始限制钢铁企业的下游产业对美出口,拖累了钢铁产品需求,尤其以机械行业最为明显。2017 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钢材仅118 万吨,占出口总量不大,但间接出口会受到较大影响。有数据显示,中国通过下游用钢行业间接出口至美国的钢材数量合计约275 万吨/年。

2017 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首次跨越200 亿美元大关,达到201 亿美元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挖掘机出口额比上年增长30.7%,装载机增长57.5%;叉车增长16.7%。主要出口目标国中,排名第一的国家还是美国。

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除了影响中国直接出口外,相关制造业出现在征收关税的名单中必然导致出口量严重受挫,拖累中国钢铁需求,从而对钢铁行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特朗普推出的重建美国基础设施的计划,预计总耗资5000 亿美元以上,用来修复美国的基础设施,重建公路、铁路、机场、桥梁、水路、电网等。该计划中约有60 万座桥梁、约240000公里石油管道、240 万公里天然气管道、260000 公里铁路等需要维修或重建,其钢材和工程机械需求不可斗量。如果中国无缘参与其中,也将是中国钢企和机械制造企业的重大损失。

钢铁市场的供需弱平衡格局,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消息刺激下,出现下行。

5 月6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透露,将对中国价值2000 亿美元的输美商品所征收的关税从目前的10%增加到25%。此后的一周钢材市场出现回调,一直到15 日钢铁价格才略有上浮。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期钢铁价格变动主要和供强需弱直接相关,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只是加重了市场的心理预期,使得后期的不确定性加大。

欧冶云商首席分析师曾节胜对此持类似观点,他向记者分析说,影响5 月钢铁价格的因素很多,包括中美贸易谈判突生变数、宏观数据不及预期、钢产量不断创新高、巴西Vale 矿山停产与复产之间的变化、4·19 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政府宏观调控重点由稳增长转变为调结构等,但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中美贸易摩擦。

他进一步指出,与中美贸易摩擦相比,其他影响因素没有明显超预期,其影响也是渐进和持续的,而中美贸易谈判自去年12 月6 日中美双方首脑在阿根廷G20 峰会会晤以来一直进展顺利,市场对此也充满乐观的预期,但在市场普遍预计双方将于近期达成协议之时,美国突然宣布加征关税,市场信心明显受挫,钢材市场随之回调。

曾节胜预计,在6 月底G20 峰会之前中美贸易谈判很难出现实质性改观,钢材市场在短期内将会弱势运行,并持续小幅回调。下半年的后期市场走向,将取决于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放松的节奏。

 

 

 

 

发布版面

国企周刊 智库


主题

建设世界一流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发布日期

2019-05-27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钢铁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钢铁产业已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但是,由于市场环境、产业生态、研发能力等方面因素,我国多数大型钢铁企业的发展质量较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差距。为实现我国钢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政策上建议: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消除阻碍因素,发挥市场力量在行业整合中的作用,形成国内竞争大格局;完善环境标准管理制度,激励钢铁企业绿色化发展;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企业也必须加快改革发展:一是打造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发展;二是构筑业务体系;三是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四是提高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我国钢铁企业与世界一流大型钢铁企业的比较

我国钢铁产业已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我国粗钢产量自1996年突破1亿吨以来,已连续22年雄踞世界第一,2018年达到9.3亿吨,长期占据世界钢铁半壁江山。钢铁产业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钢铁企业正在向世界一流企业队伍迈进。

从综合指标分析看,除了宝武集团外,其他企业在发展质量上与日本的新日铁住金、韩国的浦项制铁等还有差距。

首先,我国钢铁企业生产规模达到世界一流企业水平。

从粗钢产量看,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与日韩企业相当。从市场占有率看,海外钢企在所在国或地区占绝对寡头地位,而我国钢企均不超过10%。

其次,我国钢铁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质量与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差距大。

从营业收入看,海外钢企基本是我国钢企收入规模的2-40倍。我国除了宝武集团收入规模超过3000亿元外,其他企业均在1000亿元以下。海外钢企非钢业务收入高,是营业收入规模大的原因之一。

从吨钢收入看,我国钢企远低于世界一流水平。宝武集团生产规模是浦项制铁、新日铁住金的1.5倍左右,但吨钢收入只有浦项制铁的五成,新日铁住金的七成;河钢股份与浦项制铁、新日铁住金生产规模相当,但吨钢收入分别只是对方的1/4到1/3。

从净利润看,除宝武集团外,我国钢企低于世界一流水平。从净利润和净利润变化两个角度看,宝武集团与新日铁住金、浦项制铁、日本的JFE为第一阵营,具有利润高且稳定的特点;卢森堡的安赛乐米塔尔利润高但不稳定,为第二阵营;鞍钢股份、河钢股份与德国的蒂森克虏伯为第三阵营,利润较低。

从净利率看,我国钢企忽高忽低,平均利润率低于世界一流水平。2017年我国钢企净利润率普遍高于海外钢企,但日韩钢企的平均利润率是我国钢企(除宝武集团)的2-5倍。

从资产负债率看,我国钢企两极分化严重。海外钢企基本维持在55%以内,我国央企和民营均达到世界水平,而地方国企远高于世界水平。

第三,我国钢铁企业劳动效率低。从人均销售收入看,我国钢企远远落后于世界钢铁巨头。海外钢企的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宝武集团的2-10倍,是其他钢企的2.5-30倍。

最后,我国钢铁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环保投入力度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当。

2017年的研发投入强度看,除首钢股份、沙钢股份外,我国钢企高于世界钢企。宝武集团、鞍钢股份、河钢股份的投入强度与新日铁住金相当,是浦项制铁、安赛乐米塔尔的4倍以上。

从环保投入资金看,我国钢企与世界钢铁巨头不相上下。我国宝武集团投入仅次于浦项制铁,其他企业与新日铁住金等相当。

从环境治理结果看,我国钢企与世界钢铁巨头的差距在缩小。在吨钢气态排放上,宝武集团已接近世界领先水平。河钢集团的邯钢,多数指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烧结阶段二氧化硫接近零排放,氮氧化物小于50mg/m3。但总体看,我国钢企内部环保治理水平不均衡,环保压力仍很大。

我国钢铁企业大而欠强的原因分析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增长,为钢铁产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市场环境、产业生态、研发能力等方面因素,我国钢企的发展质量较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差距。

第一,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为钢铁企业向现代化大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我国钢铁工业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宝钢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日本先进的沿海一贯式生产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了我国钢铁生产的传统模式,实现了钢铁企业向现代化大规模化发展的转型,优化了产业布局。1993-2001年是我国钢铁企业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管理方法的时期。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钢铁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了汽车、船舶、家电、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下游投资,拉动了我国钢铁市场的大量需求。

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让大企业成为钢铁“航母”。1999年以后,我国开始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促使企业的单体规模向超大型化发展。与此同时,在政府主导下加快了大型钢铁企业间的联合重组,2007年宝钢等央企开展了跨区域收购,地方国企在区域内进行整合,诞生了河北钢铁集团,一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初步形成。近几年在国企改革和市场的推动下,实行了新一轮重组,诞生了宝武集团,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向世界巨头靠拢。

第二,外部市场不稳定影响企业发展质量。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钢铁企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量投资基础设施保增长的政策,导致钢材需求暴涨,全国产量从2008年的4.8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8亿吨,全行业资产负债率从50%左右提高到70%左右。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钢铁企业在2015年陷入全行业亏损状态。

市场无序竞争加剧企业利润降低。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导致无序竞争,行业前十的市场比重从2011年的49%降到2018年的35%,行业自律差进一步加剧恶性竞争。另外,“地条钢”的销售生产,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

第三,钢铁生态圈建设滞后影响大企业盈利水平。

我国钢企还没有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成本稳定生产的产业生态。

首先,沿海布局调整未到位。沿海一贯式生产,可大大降低钢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首钢京唐、鞍钢鲅鱼圈等一批现代化沿海钢铁基地已建成投产,但多数企业战略布局还在调整中。

其次,柔性生产体制还未建立起来。目前我国生产结构严重失衡,长流程高炉炼钢占比过高,电炉炼钢仅占9%(世界平均水平为28%)。因此,造成产能调节能力差,不能灵活应对经济周期变化。

再次,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协同效果差。宝武集团做了探索,但总体看,我国龙头企业的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不好,影响钢铁产业稳定发展。

最后,利用全球资源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能力弱。一是没有建立稳定的海外原材料供应体制。我国铁矿石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达到91%(2017年),但海外权益矿非常少,权益矿年供应量仅占进口总量的8.3%(2013年)。日韩钢企的权益矿占比也达到40%以上。因此,铁矿石价格波动,对我国企业影响更大。二是没有形成海外生产的战略布局。我国钢企还处在设立海外营销服务网点和收购海外钢企的起步阶段,海外钢铁基地建设基本是空白。

第四,产品结构影响大企业盈利能力。

我国钢企的主要产品从质量和制造能力上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但高精尖等特色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影响钢企整体盈利能力。

首先,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造成我国建筑用钢占比过高。低附加值产品高的建筑用钢,影响我国钢企收入和利润水平。

其次,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我国宝武集团坚持走高端差异化道路,高级汽车板等产品占据国内极高份额,但多数企业产品特色不明显,不可避免陷入同质化恶性竞争,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目前,引领性产品主导权仍掌握在海外钢企手里。

我国钢企产品结构不优的根本原因在于创新体系不强。一是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投入绝对额比世界一流企业少;二是研发成果积累比世界一流企业少,如新日铁住金在全世界70个国家拥有29500项专利;三是在研发体制上,世界一流企业已拥有成熟的材料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研究、新工艺开发的先进研发体制,而我国在材料基础研究、新工艺开发研发体制上尚弱。

第五,面临绿色制造挑战。

一是还没有全面实现绿色制造。目前部分企业在有组织排放方面已经优于德国、日本的先进企业,但在无组织排放方面,如:运输、现场抑尘等还需进一步提高标准,加强治理。另外,企业环保投入压力大,吨钢成本增加了200元。

二是大规模搬迁影响到部分企业生存。大规模搬迁在短期内有缓解城市污染问题等积极作用,但客观上造成企业经营资产大量浪费,经营风险加大。

建设世界一流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建议

为实现钢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要为钢铁企业改革发展提供稳定环境和正向激励,企业要继续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在产品、技术、管理、资产回报、劳动效率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方面是政策建议。

第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

一是加快国有钢铁企业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大幅降低国有股权,对已明确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钢铁企业,可重新界定投资领域,提升为材料产业。

二是进一步深化劳动制度改革。建议支持内部分流、转岗就业等多渠道解决人员分流安置。对于转岗就业,地方政府应协助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提供信息服务,共同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

第二,消除阻碍因素,发挥市场力量在行业整合中的作用,形成国内竞争大格局。

一是消除阻碍行业重组的障碍。钢铁行业的市场化重组一直面临地方保护、财税分配、人员安置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予以解决。一些国有企业并购出现了“购而不并”、“重而不整”现象,也与行政干预过多和公司治理不到位有关。各地政府应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减少对企业的不当干预,支持企业并购重组。

二是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产业并购基金的作用,推进国内竞争大格局的形成。研究联合重组方向和路径,可以宝武集团、沙钢等优秀龙头企业为主,逐步形成国内几大联合集团竞争的市场格局。

三是发挥行业协会、规划院的指导作用。我国钢铁协会、规划院一直参与钢铁产业的发展建设,具有很高的专业能力和影响力,可以作为第三方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

第三,完善环境标准管理制度,激励钢铁企业绿色化发展。

一是重环境标准轻规模标准。坚决放弃规模标准管理,完善环境标准管理。对于产能大或环境容量小的地区,可以适度提高排放标准。加强环境排放检测,对于不达标企业,应限期整改;对达标企业实现不限产、不停产政策。

二是对实现超低排放标准的城市钢铁企业实行不搬迁政策。对环境排放达标、产品结构合理的大型企业,可建立城市友好型钢铁企业试点。

第四,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我国企业重视研发投入,同时也需要国家加强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方面的投入,形成完整的创新体系。建议行业主管、科技部门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联合企业开展未来前沿技术的研究。

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的建议。

第一,打造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发展。

一是建立合作共赢、长期发展的理念。通过服务平台、长期协议、相互参股、技术和人员交流等手段,与相关利益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

二是打造生态圈。与下游汽车等大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共同开发改进产品,提高下游产业的竞争力;与中小钢铁企业紧密合作,形成钢铁产业分工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向特精尖细分市场发展;此外,加强与国内外钢企巨头的合作,在竞合关系中成长。

第二,构筑有竞争力的业务体系。

一是夯实钢铁基础业务。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成本稳定的钢铁生产体制。重点任务是:加快沿江沿海布局的调整到位;调整钢铁生产结构,提升电炉炼钢比例,建立柔性化生产体制;推进实质性重组,提高协同效应,削减管理和生产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占比。

二是发展新材料业务。有两个路径:一个是以钢铁材料技术为基础,延伸发展新材料业务;另一个是以钢铁用户需求为导向,发展新一代材料,可与下游用户共同开发产品。

三是发展综合服务业务。向社会提供钢铁管理和技术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建立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提供新服务,使大数据成为核心竞争力。

四是建设敏捷组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改进管理,逐步向服务化、智能化转型。

第三,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一是加强研发投入。以主力市场为主,开发高性能产品;开发新一代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基础研究,开发新一代钢材、新一代材料。

二是建立新型开放式研发体制。整合内部研发资源,形成基础研发、应用开发、技术改进等多层次研发体系;加强与国内外研发机构的合作;积极组织共性技术研发联盟,突破卡脖子技术;关注世界材料前沿技术,投资并购科研初创企业。

第四,提高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一是建立稳定的海外资源供应体制。提高海外权益矿比率,与海外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资源;恢复长协机制,提高长协矿采购占比;联合国内多家企业集体采购,提高谈判话语权。

二是加快海外布局。与下游企业一起“走出去”,建设海外生产基地;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全球销售、加工生产布局;培育海外合作伙伴,建立全球战略联盟。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型企业研究”课题组成员 马淑萍 李寒湜)

 

 

 

 

 

 

   



发布版面

产业·公司


主题

原油市场波澜迭起:供需失衡 石化行业凛冬将至?

发布日期

2019-05-10

 

5月1日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挫。

截至记者发稿,布伦特油价为70.45美元/桶,盘中一度跌至69.6美元/桶,相较5月1日的72.18美元下跌超过3%。没有豁免的伊朗制裁和持续升温的委内瑞拉危机,都没有能力将油价挽回。

尽管整体走势向下,每个交易日盘中,和不同交易日的收盘价格,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波动迹象。但因为供给的基本面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因此可见,情绪对原油的价格影响明显。

2018年初至今,油价从50美元升至目前的70美元左右,上涨幅度已经接近40%,许多基金都赚得盆满钵满,到了该见好就收的时候。“许多基金选择获利平仓,也可以看到期货头寸是在往下走的。”一位业内央企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接下来,对于原油市场来说,最为重要的事件就是6月份的OPEC+会议。在会上,全球主要产油国将依据目前的供需基本面,决定减产协议是否持续。因此,厘清目前的全球供需结构,有助于理解未来的市场走势。

供给平稳充裕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伊朗制裁落地后,原油供应的基本面并没有立即转向供不应求。俄罗斯、沙特等国,都在加足马力生产,以保证市场对于伊朗中断供应后的中重质原油的市场缺口。

许多市场信号也表明,目前原油的供给相对平稳。

最新的美国库存显示,尽管当周美国全国原油库存减少396万桶,但是库存总额依然处于高位,接近2017年9月的水平;依据OECD国家原油库存数据,目前的水平接近五年均值。

也就是说,供给和需求正在朝着一个平衡点迈进。不过,按照特朗普屡次公开表达的诉求,他并不认为目前的油价保持在合理位置,按照他的要求,沙特等国将会提升产量,以弥补市场上伊朗原油的缺失。

而以沙特为代表的产油国们,似乎并不愿意看到油价如去年那样一泻千里。2018年10月,因意外的伊朗制裁豁免,国际原油价格应声下跌,三个月跌幅近40%。

同时,沙特国内依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压力:油价必须保持在90美元/桶以上,沙特的财政才能保持盈亏平衡。

 “一个可能的协议,是在目前超过150%的减产协议执行度上,调整为100%。”上述央企人士表示,“这样做的结果,明面上减产协议还在保持,不会造成破坏性影响;实际上等于变相增产。”

下游需求萎靡

从需求来看,表面上看似乎一片祥和。

全球方面,IEA在年初预计,2019年的原油需求量将增加140万桶/日,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国内,刚刚公布的4月原油进口数据显示,凭借1068万桶/日的进口水平,中国几乎打破美国尘封14年的记录,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单月原油进口量最多的国家。

但是,在原油进口后的下游炼化加工方面,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可以说是一片哀鸿。

中石化今年一季度的炼油板块净利润114.8亿元人民币,和去年相比下降超70亿元,降幅高达38%;埃克森美孚则直接录得亏损2.56亿美元,和去年9.4亿美元的利润相比天差地别,平均每天就要亏400多万美元。

众所周知,往往在原油价格下降的时候,炼油业务将会为石油巨头们提供一个保护网,防止业绩快速下滑,但事实告诉我们,目前全球原油下游行业出现了问题。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去年一季度我们购买中东原油是有折扣的,但是今年重油供应紧张,一下子贴水就涨了两三美元,这对中石化这种企业来说可能是非常不利的消息。”上述央企人士告诉记者。

而这样的市场状况,随着伊朗制裁的继续进行,似乎不会得到改变;同时,成品油等消费市场的低迷,也让未来相关企业承受巨大的销售压力。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一位长期观察原油市场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包括中国,今年尽管进口了很多原油,但是成品油消费量增速并不明显,炼化业务面临严重的压力。”

他认为,随着未来石化行业的业绩下滑信号更加明显,对原油的具体需求将会慢慢调低:这终将会影响到对供需整体的预估,也会影响油价。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布版面

国企周刊 智库


主题

推动石油石化企业迈向世界一流

发布日期

2019-05-13

 

对标国际主要石油石化企业,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依托快速扩大的国内市场,已具有较高的全球竞争力。但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来自于“量”的扩大,在企业效率、抗风险能力及综合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造成“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国企弊病尚未完全消除,企业油气资源质量不高,企业管理治理机制不健全等多个方面。推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迈向一流,要立足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激发和增强微观企业活力,深化国资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克服企业存在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加速依靠技术、效率、国际化水平和产品品质等“质”的因素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

石油石化企业“大而不强”问题依然存在

石油石化企业依托快速扩大的国内市场及海外资源的大力拓展,已具有较高的全球竞争力。

首先,企业规模较长一段时间保持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前列。自2009年进入全球行业前列以来,我国主要石油石化企业规模快速增长,企业总资产、销售收入、油气产量、原油加工能力等指标在国际石油公司排名中均已居领先位置,如中石化的销售收入和原油加工能力均居全球首位,中石油的油气产量居全球第五且远远超过主要国际石油公司。

其次,油气资源储备充裕、研发投入巨大,企业发展后劲足。中石油2017年的石油储量位居全球第八,在国际石油公司中高居首位,油气储采比处于行业前列。研发投入方面,根据欧盟委员会《2018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排名》,中石油以120.4亿元的年度投入位居全球石油石化行业首位,中石化位居行业第三。

第三,持续拓展海外业务,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海外收入和海外资产大幅提升,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我国主要石油石化企业国际化程度持续升级,形成了全链条的国际化发展架构。

第四,国内持续扩大的消费市场为石油石化企业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国,2017年石油表观消费量5.88亿吨,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13.1%,目前仍以5%-7%的速度增长。同时,随着我国日益重视大气污染防治,近年来我国天然气需求量激增,年均增长16%左右,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占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6.5%。国内油气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深化国际合作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条件。

但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石油石化企业竞争力提升主要来自“量”的扩大,并最终得益于国内市场快速增长,在企业效率、抗风险能力及综合国际化水平等“质”的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首先,石油石化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一是利润水平较低。2017年,中石化销售收入是埃克森美孚的1.5倍,但利润不到1/4,中石油利润在全球主要石油石化企业中处于后位。二是利润结构不合理。石油石化企业利润主要来自下游炼化和销售,上游勘探开发利润严重不足。

第二,石油石化企业经营效率远低于国际标杆企业。受过去几年国际油价下行趋势的影响,全球主要石油石化企业经营效率总体上都有所下降,石油石化企业在减员增效、瘦身健体及国内市场保持较快增长的推动下,经营效率稳中有升,如中石化人均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279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353万元,但与国际标杆企业相比仍差距悬殊。总资产收益率与销售利润率方面,除中海油与国际石油公司相当外,中石油和中石化都要低得多。

第三,石油石化企业综合国际化水平远落后于国际标杆企业。国际主要石油企业按海外收入、海外资产、海外员工三项因素计算的综合国际化水平都在60%以上,而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仅在30%左右。

第四,石油石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国际油价波动是石油石化企业最主要的经营风险,国际标杆企业在长期市场化经营中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在过去几年油价下行的总体趋势下,这些企业纷纷通过内部减员、压缩成本、优化资产结构、缩减资本支出等手段,保持企业收入和盈利稳定,表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而言,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应对油价下行的手段少、调控弱,更多依靠国内市场的支撑,表现出利润水平的大幅波动。

 “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及面临的挑战

分析石油石化企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老国企的弊端尚未完全消除。我国主要石油石化企业基本都是传统老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尚不完善,企业活力有待增强。企业冗员严重,用工缺乏弹性。之所以冗员严重,与员工传统的国有身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彻底、业务“大而全”“小而全”等都有关系。企业历史包袱重。长期以来,围绕着油气资源开采和炼化,形成了一个个企业社会,所涉及的企业办社会、“三供一业”、厂办大集体、职工社保、退休人员供养等历史包袱沉重。体制机制不灵活。相比国际标杆企业灵活应对市场的体制机制,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过于行政化,比如在低油价时,埃克森美孚、壳牌等企业纷纷通过出售资产、及时调整投资方向、减员降本等手段抵御风险,而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则少有这些手段,因而盈利恢复比这些企业滞后得多。

二是油气资源质量不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过几十年高强度开采,国内油气资源开采条件复杂化、勘探开发成本高企化,而国际优质油气资源又早已被国际石油公司占有,我国企业只能获取低品质资源。

三是企业管理治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经营风险敞口大。我国主要石油石化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已卓有成效,普遍按照《公司法》建立起了法人治理结构框架,但受国资管理体制和单一股权结构的影响,实际运行中仍存在治理不规范、管理不健全、权力不制衡等问题,下属股权多元化公司中,同样存在董事会职权不落实、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的问题,导致企业经营风险敞口大。

四是保障油气供应安全的目标易影响企业理性发展。我国油气资源严重依赖进口,保障国内油气供应安全是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国家战略,但容易影响企业理性发展。一是企业对占领国际市场的投入显著不足,海外收入尽管占比较高,但收入实现基本都在国内;二是容易导致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盲目性、逆向性。如在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出于对能源安全的担忧,不惜成本收购众多低质油气资源,而油价低位时,安全担忧减弱,海外收购步伐也相应放缓。

在当前形式下,石油石化企业迈向世界一流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第一,国内需求增长减缓及企业转型发展的挑战。石油石化行业经过多年高速增长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点是行业投资低速增长、石油需求增长放缓、行业效益显著下降。石油石化企业过去依靠规模扩张提升竞争力的因素由此大大减弱,收入增长基本与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企业同步,如不能依靠技术、效率、国际化水平和产品品质等“质”的因素快速弥补,企业竞争力会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国内一些传统大油田资源日益枯竭,油田企业转型发展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过去依靠较好的规模效益存在大量冗员,而规模效益消失、企业效益显著下降以后,这一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棘手,如何加快资源枯竭油田企业转型发展、如何有效安置大规模员工,是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二,国际油价长期保持低位及绿色能源革命的挑战。国际原油价格自2014年大幅下跌以来,总体上保持了长期低位态势。国际石油企业为应对低油价,积极减员增效、节支降本、调整投资方向,有效降低企业现金流平衡点,表现出了极强的低油价适应能力。我国石油石化企业长期依靠国内市场地位和规模效益,成本刚性大、投资调整慢,低油价适应能力弱。在国际油价长期低位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尽快提升适应能力,保持低油价下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全球绿色能源革命对全球石油企业来说也都是一个重大挑战,国际石油公司纷纷加大了对天然气的投资,积极布局风电、光伏、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向综合型能源企业转型。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来说,受人员、机制、效益等约束,整体转型的难度更大。

第三,市场开放的挑战。随着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石油石化行业对内、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来越大,如2018年我国放开了外商投资加油站的股比限制,国内大型民营炼化项目不断“上马”,国内石油石化市场竞争加剧,这对石油石化企业来说必然是一个严峻挑战。

推动石油石化企业迈向世界一流的建议

要立足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激发和增强微观企业活力,通过深化国资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内部改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推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成为具有全球资源和市场整合力、对国内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引导力和带动力、在国际石油石化产业竞争中具有重要话语权的世界一流企业。

首先要深化石油石化领域的国资国企改革。

石油石化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石油石化领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应在保障国有资本控制力的基础上,切实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微观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一是改组组建聚焦以石油石化为主的综合能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利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专业化的市场投资和资源整合能力,优化能源领域的国有资本布局,开展多元化投资,多途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应对绿色能源革命。二是以整体上市为目标加大石油石化实体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在保持国有控股的基础上,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上市企业股权结构。三是加大对主要石油石化企业的放权授权力度。作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加以培育,在企业投资、战略规划、工资总额、薪酬激励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自主权。四是将石油石化企业的商业目标与非商业目标隔离开来。所承担的非商业任务要清晰、透明,并采取政府购买或独立核算的实现方式。

其次要持续推进石油石化企业的内部改革。

相比竞争性领域的国企,石油石化企业的内部改革相对滞后,在迈向世界一流过程中,须加快补短板,加强内部的市场化机制建设。一是将三项制度改革落实到企业各个层级,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二是持续推进企业瘦身健体改革。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压减企业管理层级,大幅缩减管理人员。三是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利用国家政策,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员工,加快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实现“三供一业”真实分离,有效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四是加快企业内部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建立并全面推广以聘任制、任期制和经营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契约化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五是强化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改革,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手段,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激励约束体系。六是加强地方合作,从人员分离、产业转型、资产处置等方面加强对资源枯竭油田企业的后续安排。

第三要大力实施创新战略,逐步转向综合性能源企业。

石油石化企业要确立创新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更多依靠效率、技术、品质等“质”的因素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并紧密结合全球能源变革进程,逐步向综合性能源企业转变。一是建立以经济效益、满足国内需求、可持续发展等多目标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机制,调整资源结构、提升资产质量、优化资本布局,有效增强企业应对油价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目前,我国主要石油石化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已非常大,但研发效率并不高,未来要在前沿技术研发、国际科技合作、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多下功夫。三是紧跟全球绿色能源变革,加强新能源领域布局。全球能源变革具有渐变性,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既要坚持油气业务不动摇,也要主动参与新能源,以多种投资形式有选择地布局新能源。

第四要提升综合国际化水平,积极向全球型企业转变。

石油石化企业迈向世界一流,需将眼光更多转向海外市场,率先成为以国内业务为中心,布局全球业务、整合全球资源、具有全球产业话语权的全球型企业。向全球型企业转变,关键是要提升企业的综合国际化水平。一是拓展海外发展目标,从保障和满足国内需求的单一目标,转变为既满足国内需求,又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市场利润的多重目标,更加注重海外资产的效益和质量;二是加强在海外的上下游一体化运作,积极开拓下游市场,提高企业收入的海外实现率;三是强化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合规经营和内控体系建设,防止发生“黑天鹅”风险。

最后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适应行业的开放发展。

石油石化行业正在加大对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开放力度,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有利于促进我国主要石油石化企业竞争力提升,也有利于多渠道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作为掌握着国内绝大部分行业资源的国有石油石化企业,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一是专注优势核心领域,将诸多非核心业务及环节或分离或外包或混合,主动整合外部资源为己所用;二是加强与外资、民营企业的合作,在石油炼制、油品销售等下游环节和油气勘探开发、油气管道建设等上游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借外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三是积极顺应行业开放政策,不设障碍不设关卡,与外资、民营企业共同推进行业发展。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研究”课题组成员 袁东明 袁璐瑶)

 

 

发布版面

炼化周刊


主题

石化行业:全球化思维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5-14

 

核心阅读

中国是世界石化产品生产大国,坐拥世界最大的石化产品市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石化行业本土竞争逐渐向多主体转变,且面临的外部竞争也日趋激烈。

石化行业的产业链包括资源(原料)获取、工业生产(原料—基础化学品—中间体—产品)及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决定行业发展。企业不仅要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挖潜增效水平,而且要增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中国是世界石化产品生产大国,坐拥世界最大的石化产品市场,但是从石化产业发展来看,近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竞争日趋激烈。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已跻身世界石化大国行列,积累了一定的实力。乙烯年产能从2000年的445.2万吨增至2018年的2532.5万吨,从世界第六位升至第二位。丙烯年产能从2002年的502万吨增至2018年的3486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树脂年产能从2000年的1015万吨增至2018年的8400万吨;合成橡胶年产能从2000年的83.6万吨增至2018年的600万吨;合成纤维年产能从2000年的773万吨增至2018年的6350万吨,三大合成材料年产能均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石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大型化、基地化布局。现有32套蒸汽裂解装置(两套处于关停状态),其中单套规模达到8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13套;运行装置平均规模达到了64.7万吨/年(不含已永久性关闭装置),与2008年(45.3万吨/年)相比,提高了40%,且高于世界平均规模。这些产能主要分布在“两洲一湾”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占我国乙烯总产能的55%。

国家层面也进行了总体部署,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中,要求新建乙烯项目优先布局在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产能达到100万吨/年以上。

与庞大产能匹配的是我国的化工产品市场。

我国的化工产品消费量占全球化工产品总消费量的1/3,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产品消费国。2018年聚乙烯消费量达到2983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9.5%;聚丙烯消费量2571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2.6%;乙二醇消费量1552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4.9%。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化工产品需求增量最大的国家,未来这一趋势将保持不变。未来全球化工产品需求增长绝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2/3来自亚太地区,中国占全球增量的50%以上。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产品进口国。以乙烯产业链为例,2018年,乙烯产量1845万吨,当量消费量约为4450万吨,进口聚乙烯1403万吨,进口乙二醇979万吨,进口苯乙烯291万吨。当量乙烯进口量占全球当量乙烯贸易量的80%左右。

中国巨大的石化市场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无论是投资主体、工艺路线,还是产品,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竞争主体多元化工艺路线多样化

中国巨大的石化市场需求不仅吸引了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等国企纷纷布局,浙江石化、恒力石化、盛虹石化等民营企业也在大举进军石化产业。本土竞争主体多元化趋势更加显著。

民营企业借助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造“原油—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酸—聚酯—涤纶长丝—化纤”的全产业链,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些项目不仅起点高,具有合理的布局、规模效益、先进的技术、优化的产品方案,发挥了炼化一体化优势,而且机制体制灵活、动作快,项目建设周期短、市场反应敏捷。

与此同时,国外资本也在不断进入,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北欧化工等企业宣布在中国独资设厂。他们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以低成本和高品质的产品抢夺中国市场份额。

从路线上看,有一些民企宣布采用进口乙烷裂解制乙烯的计划,比石脑油制乙烯工艺的流程短、投资少、乙烯收率高。据不完全统计,已报道的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有15个,年产能合计近2000万吨。但是,进口乙烷涉及乙烷采购、美国出口终端建设、远洋运输、中国进口终端建设等多个环节,目前来看在原料稳定获取和经济性方面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丙烷脱氢(PDH)路线方面,其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进口丙烷价格,而进口丙烷价格与国际油价关联性较高。因此,在油价中低位运行时,其成本优势比较明显。但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紧张,进口丙烷价格将受到影响,丙烷脱氢的成本也将有所提高。

煤化工产业则在原油价格处中低位的背景下进入了调整期,在通过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进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体来看,我国的化工市场呈现多主体参与、竞争激烈的格局。

低成本与高品质进口产品冲击市场

中东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中东是全球乙烯下游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区。中国每年都从中东地区进口大量的乙烯下游产品,2017年进口乙二醇483.9万吨,占中国乙二醇总进口量的55.2%;进口聚乙烯623.4万吨,占中国聚乙烯总进口量的53.7%。

未来,中东地区产品对我国乙烯下游产品市场的冲击仍将继续。中东地区不仅具有资源优势,而且近年在推进全球化布局和产品多样化。卡塔尔、阿曼、阿布扎比、科威特和伊拉克将建设多个液体原料裂解装置。一些国家石油公司在海外推动下游项目投资,比如沙特阿美计划到2030年在全球的化学品产能将从1200万吨/年增至3400万吨/年,成为领先的上下游一体化综合生产商。

大洋彼岸,美国页岩气革命助力美国化工业复苏崛起,成为全球低成本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大大增强了其化工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预计到2022年,美国有770万吨的乙烯年产能投产,乙烯产能的大量释放也就意味着下游衍生物产能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23年,新增聚乙烯产能近650万吨,约占全球新增产能的1/3。而美国的化工市场已经饱和,生产商必须出口解决本土供应过剩的问题。中国,就是最大的出口目标市场。

进口产品不仅占据了低成本的优势,而且在我国高端产品市场中具有一定话语权。

尽管我国石化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乙烯、芳烃等成套技术和装备基本实现自主,煤化工等技术也取得突破,但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领域,自主技术依然匮乏,且技术拥有者又不对外转让。因此,我国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高性能橡胶等高端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特别是高端聚烯烃产品,自给率不足40%。茂金属聚丙烯完全依赖进口,己烯共聚聚乙烯、辛烯共聚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茂金属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聚乙烯的年进口量近600万吨,占聚乙烯总进口量的42.8%。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品种和功能要求的提高,产品高端化是必然趋势。

投资和研发重点发生转变

在市场竞争形势严峻、环保政策收紧等驱动下,我国石化行业投资和研发重点逐渐发生转变。

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石化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安全、节能减排标准提高,水处理和空气净化要求提高。2016年出台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确立了绿色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石化行业一方面要推广节能技术、二氧化碳减排和捕集利用技术,以及节能和中水回用技术,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预计可实现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8%,单位GDP水耗减少23%的目标,节能降耗幅度与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基本相当。

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监管控制更加严苛,要求到2020年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10%,且将被纳入环保税征收范围。

同时,随着消费升级,社会对化工产品的质量、品种和功能的要求也不断细化和提高。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鼓励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装备、产品、行业。

其中,石化行业鼓励类有二十大类,包括乙烯—乙烯醇树脂(EVOH)、聚偏氯乙烯等高性能阻隔树脂、聚异丁烯(PI)、聚乙烯辛烯(POE)、茂金属聚乙烯等特种聚烯烃、高碳α-烯烃等关键原料的开发与生产;5万吨/年及以上溴化丁基橡胶、溶聚丁苯橡胶、稀土顺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固含量大于60%的丁苯胶乳、异戊二烯胶乳开发与生产,合成橡胶化学改性技术开发与应用;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PTPE)、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热塑性弹性体(SEPS)、动态全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有机硅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开发与生产等。

行业投资和研发重点转向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化工、现代煤化工,以及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

炼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2018年我国炼油能力约8.31亿吨,实际加工量6.04亿吨,开工率72.7%。面对炼油产能严重过剩的局势,炼油向化工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但缺少具体的方向,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一体化企业而言,一方面是从大量生产柴油、汽油,转向生产更多的高标号汽油、航空煤油和清洁柴油,以及低成本化工原料,让更多的低成本的优质原料进入乙烯裂解装置;另一方面要借助新技术,利用好蒸汽裂解产物多样化的优势,做好碳二、碳三、碳四、碳五和芳烃的综合利用,使下游配套产品充分体现差异化、高端化,具有高附加值。

但是要注意,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一方面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使我国石化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能会出现低端产能重复建设、通用产品严重过剩、监管不到位、竞争混乱无序等问题。比如,炼油企业可以一方面利用炼厂丙烯、液化气、石脑油等资源,通过丙烷脱氢、深度催化裂化、烯烃裂化等路线延伸丙烯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应对我国丙烯产业链自给率已超过80%、丙烯下游竞争激烈的现状。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

-乙烯年产能从2000年的445.2万吨增至2018年的2532.5万吨,从世界第六位升至第二位。

-丙烯年产能从2002年的502万吨增至2018年的3486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三大合成材料年产能均居世界第一位。

合成树脂年产能从2000年的1015万吨增至2018年的8400万吨;

合成橡胶年产能从2000年的83.6万吨增至2018年的600万吨;

合成纤维年产能从2000年的773万吨增至2018年的6350万吨。

 

 

发布版面

炼油化工


主题

走出石化“围城” 走向共建之路

发布日期

2019-05-15

 

城市炼厂、化工园区如何规划才能做到环境友好?这不仅是企业的事,而且需要政府机构的协同、公众的理解。本期从炼化企业、项目的选址规划与投运生产环节入手,倾听专家声音,拾取它山之石,并结合两家企业案例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炼化行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专家声音

化工园区安全重在监管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炼化所副所长 魏海国

在选址阶段,为了实现安全环保与城市协调发展,化工园区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如今化工园区规划更注重与城市规划的相符性环保在规划中的作用越发显著

如今,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炼厂对于资源、市场、配套条件等综合要素的需求,城市工业园区的建设愈发普遍。与过去我国早期炼化企业靠近资源的布局相比,如今的化工园区及企业规划布局更考虑和城市规划布局的相符性。

其中,园区规划阶段需要了解国家政策及城市的整体规划,考虑项目与当地生态功能区划、城市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相符性,以及项目和国家与省产业政策之间的相符性。

园区选址同时也要考虑周边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等条件是否适宜建厂,需要考察当地土地资源、地下水结构、是否位于地震带等因素,了解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现状,并确定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等级和范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是生态环境功能区,需要做好环评,结合评价预测结果找到主要风险,并做好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三是要考虑周边的可依托条件,是否有公路、铁路、水运等便利的交通设施,以及充足的水源和电力资源,周边的城市配套设施能够为园区企业员工的生活提供便利,依托城市的消防力量也能够分担企业的投资。

园区选址是一项综合的工作,往往需要将以上因素综合考虑进行权重赋值,从而实现合理的选址和布局。应当看到,如今环保因素在规划选址中发挥的作用越发显著。公众对于项目的环保愈发关注,项目规划过程中应做好公示和公众调查,重视公众的各种意见,认真落实环保措施,促进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间的统一。

近期化工事故频发,化工园区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应对?

化工园区存在安全监管缺失可引入第三方监管、建设智能园区

化工园区在前期规划阶段各方面基本都是合规的,但在具体执行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园区的管理者和企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还需提升,监管力量还存在缺失,同时,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导致部分园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对于出现问题的企业,也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办法督促其改进。

面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政府在做化工园区规划时,首先应当明确该园区的产业定位,集约资源,优化产业链;同时,明确并完善园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标准。在引入企业入驻环节,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精准引入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在建设阶段,应有的制度、设施以及掌握专业知识的人员都要配备完善到位。监督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管理过程中要加大问责力度,对于出现问题的企业,要对其起到震慑作用,让企业从认识上强化红线意识,增强责任心。

针对监管力量缺乏的现状,有些园区引入了第三方监管,把监管工作由专业的公司和人员来执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在园区企业和第三方监管之间进行协调,保证监管方和企业之间信息畅通,实时掌握园区各企业的生产安全情况。同时,应推进智慧园区建设,监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状况、隐患等动态数据的分析判断预警态势;在应急响应方面,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处置;在智慧环保监管方面,重点监管园区内部重点污染企业、风险源,利用大数据手段精准溯源。同时可以加强公众参与,增加企业和园区管理的透明度,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准确处理和发声,共同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韩朔采访)

企业案例

 “它是我们彭州人的骄傲”

记者 单忠健  通讯员 苗会国

 

工作人员展示测试水样结果。 苗会国

4月29日,四川石化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一场以“当一天生态环保人、感悟绿色化工最美”为主线的体验式党课在四川石化开班。成都市彭州生态环境局组织红星村、天王村两个党支部的25名党员来到石化现场,通过“课堂讲、实地看、亲手做”等环节,感受彭州环保人平凡坚守下的苦与险,近距离了解参观四川石化绿色发展情况。

在实地参观完石化装置现场后,党员们来到了污水处理厂的观察池排水口现场。“综合污水处理场观察池排水口,是四川石化唯一的污水处理排放口,我们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法国得利满技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各项排水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控制值。”公用工程部的技术人员杨涛向大家介绍。彭州市生态环境局人员用水桶打捞出观察池的排水,放在小烧杯中,又拿出一个小烧杯放入矿泉水,给大家展示。在场的党员们一下子震惊了,“完全分辨不出哪个是污水,哪个是矿泉水。”“四川石化技术太先进喽……”“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我一定要为石化正名。”工作人员又拿出PH试纸,现场对污水进行测试,PH值在8左右,完全达标,在场的党员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随后参加体验式党课的党员们又来到石化园区监测站,听取了监测站对四川石化废气、废水、环境空气等全天候时时监测的情况。两个多小时的体验式党课结束后,党员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这次的体验式党课太‘解渴’了,刚一走进石化就被这里的环境深深吸引了,就像在逛公园,还学到了好多新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天王村的毛祖亮满脸兴奋地说。红星村67岁的老党员胡德田感叹:“四川石化的设备、技术真是太先进了,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石化的认识,有这么负责任的企业在我们周边,我们十分放心。”

彭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全恩说:“石化园区的环境要好于彭州,彭州的环境要好于成都,这与四川石化人的平凡坚守、默默奉献是分不开的,四川石化是我们彭州人的骄傲。”

企业自律 政府监管 社会监督

——云南石化绿色共建打造合作共赢路记略

特约记者 李春文 邰鸿慧

喜鹊在办公楼前的树林里飞来飞去,燕子在化验监测部、生产管控中心、操作室垒窝孵化繁殖。聪明伶俐、令人喜爱的黑天鹅在水中争相抢着午休员工投去的食物。

樱桃红了,枇杷熟了……来到这里,就好像走进美丽的植物园。

火红五月,云南石化主动到安宁市与周边村民代表交流,邀请进厂参观,科普石油知识,积极解疑释惑,共话绿色共建。

 “三不让”把废水当产品来管

打铁还需自身硬。云南石化坚持“不让一滴污油落地、不让一方超标废气上天、不让一滴超标废水入江”的“三不让”环保理念,近年来,这家公司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分质处理、废水回用”的原则,健全废水收集、分输、处理、回用、监测以及应急等系统,水污染防治设施于去年10月通过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把排放废水当产品来管理,把超标排放当事故来处理”,云南石化秉持这一理念,及时设置环境管理和监测机构,设置自动在线监测和污水内控指标,污水检测合格方可排放。还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环境监测,主动接受监督。

 “14座污染雨水收集池,3座清净雨水收集池和1座事故水池。雨水全部收集处理后回用,全年回用雨水134万立方米。”环保工程师张新说,云南石化把达标排放、合规排放作为最低标准。污水回用率达到80%,火炬气回收利用率100%,危废合规处置达到100%,烟气、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

面向公众“推倒围墙办企业”

为了让公众理解支持绿色共建,云南石化积极面向公众开放。云南石化尊重民意,听取民情,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走出一条“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绿色共建之路。

云南石化积极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通过组织公众参观项目现场、科普宣传、座谈交流等形式,答疑解惑,主动构建绿色共建平台。

 “只要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任何人都可以到厂区近距离观察生产状况和环保状况。”云南石化安全副总监李彤告诉记者,云南石化一直秉承开放办企的理念,成立“绿色共建委员会”,邀请当地居民、政府工作人员、行业人士加入,随时向外公布环保和排污数据,敞开沟通渠道。

云南石化“推倒围墙办企业”,组织开展“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借助“加油体验”走进七彩云南、中缅原油管道投产、中国石油绿色发展新闻发布会、“为梦想加油”中国石油公众开放日等活动,邀请权威媒体关注项目建设、投产、运行的意义。今年以来,云南石化注重用数据说话,中央媒体、云南省和中国石油媒体持续关注云南石化投产后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国家环保部门大力指导项目舆情引导和绿色共建工作,组织多场培训班来云南石化现场教学,充分肯定云南石化的工作。

无论是周边居民前来参观,还是环保部门的检测数据,各方都对云南石化达标排放、绿色共建阳光企业的做法赞不绝口。

它山之石

裕廊岛:新加坡石化名片

 

裕廊岛为独立的岛屿,通过一条通道与外界相连,采取封闭式管理。

裕廊岛是新加坡的石化名片,也是世界上最成熟的化工园区之一。裕廊岛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对于我国的化工园区有哪些可借鉴之处呢?

关键词1 完整石化基地

新加坡的石油化工发展战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石化专业区计划,二是“化学群”战略。

以填海造陆方式衔接而成的裕廊岛,是新加坡发展石化工业的专业用地。同时裕廊岛所代表的新加坡石油化学工业的另一个特征是“化学群”战略,上下游产品链接,产出许多衍生产品,形成一个“大而全”的产品供应基地。这个被新加坡经济开发署推动的战略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同时获取许多衍生产品。

关键词2 合理分工

在裕廊岛,招商引资是由两个不同部门分工合作完成的:裕廊镇管理局和经济发展局。其中,负责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是裕廊镇管理局,裕廊镇管理局不光管理全国最大的工业园区——裕廊工业园区,同时包括全国大小35个工业园区。其主要业务包括:1、提供准备就绪的具有基础设施的工业用地,包括购入土地和为裕廊镇化工区进行填海工程;2、兴建和出租厂房,它是新加坡厂房的最大供应者,拥有的厂房占全国两成;3、提供裕廊工业港口和物品装卸设备。

而将投资商引入工业园区的工作是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完成的,它为投资商提供全程的办证服务以及政策法律上的咨询服务。职能的分化使裕廊镇管理局招商能集中精力搞好工业园区的策划、建设和管理,而经济发展局也可以摆脱基础建设带来的沉重负担。

关键词3 政策的固定性

新加坡法制比较健全,政策法令统一透明,每一个地段的土地都有明确标价,一方面方便投资商查阅选择;另一方面也有效遏制腐败的滋生,从而营造出公平的发展环境。(韩朔整理)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茂名石化立体优化聚力降本增效

发布日期

2019-05-16

 

纵向层层分解任务抓落实,横向根据生产业务关联寻找突破口,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成立14个公司级优化攻关组,持续完善优化增效管理机制,前4个月优化增效金额同比增28.1%

本报讯 记者龙泰良 张亚培报道:3月以来,根据市场对三元共聚和PPB-MT25-S系列产品需求量大、产品效益较好的情况,茂名石化优化排产,全力增产这两类产品,4月产品产量分别突破3700吨、1300吨,创历史新高,效益可观。

今年以来,茂名石化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存量资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优化增效管理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全流程滚动优化的立体优化格局。1~4月,把握市场行情增产价高利厚炼油产品增效超亿元,成功开发3个炼油新产品、3个化工新产品,优化增效金额同比增28.1%。

他们在纵向的公司、分部到车间、班组四大层级,层层分解任务抓落实;在横向的各分部、专业、车间、装置、班组之间,根据生产业务关联寻找突破口,全力开创联合推进的全覆盖立体优化局面。

茂名石化广泛发动各层级骨干,明确314个优化项目,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针对增效的重点难点问题成立14个公司级优化攻关组,从月督办提升为每周督办,公司党政领导每周主持召开优化创效例会,研讨重点项目,协调解决优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炼油分部每天早晚召开优化会,每周召开专题会,每月评选创效之星。联合六车间开展“今天我节能了吗”活动,在分部节能专项竞赛中名列前茅。

铁运分部参照安全联系点工作机制,将各科室、车间领导、专业人员挂靠到班组,作为优化指导员,督促指导班组开展优化工作。

在完善优化增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茂名石化全面推进全流程滚动优化和日优化、日平衡工作,狠抓原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结构与物流的全流程优化,全力增创最大效益。

他们积极通过优化原料采购,降低生产成本。前4个月,茂名石化采购的原油在比集团平均API高2.93、硫含量低0.05%、酸值低0.12毫克氢氧化钾/克的情况下,采购价格依然低于集团公司平均值。

他们认真做细生产运行这个中间环节,通过强化管理、精细操作,进一步优化经济技术指标,力争每一道工序都创造最大效益。开展提高5号常减压预处理单元处理量爬坡试验,积极组织开展制约做大加工量的瓶颈问题攻关,先后处理问题10余项;在两台裂解炉同时切出检修的情况下,对两套裂解装置的富乙烯气和富乙烷气进行优化分配,对9台裂解炉逐一优化调整,提高1号裂解装置的裂解炉负荷,各乙烯跑损点的损失也调整到历史较好水平。1~4月,原油加工量创历史新高,乙烯产量基本达到同期最好水平。

茂名石化还全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拓宽思路,抓住突破口,大抓开源节流工作。1~4月,降本减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5.67%,比目标进度多完成2.33个百分点。

1月,由于炼油3号CFB锅炉检修,蒸汽缺口较大,加上1号重整和芳烃抽提开工之后,面临全厂蒸汽不足的局面。炼油分部联合热电分部狠抓区域热联合优化,充分合理利用炼油区域内的蒸汽资源。与优化前相比,全厂每小时节约蒸汽120吨,每月增效逾千万元。

3月柴油生产配置计划低,炼油分部组织专题研究,在完成公司柴油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优化2套柴油加氢运行模式,3号柴油加氢装置满负荷生产,蜡油加氢阶段性切换加工柴油,4号柴油加氢装置停工待料,月节约费用104万元。

供应中心对采购金额大于100万元的项目全部纳入优化管理,认真做好商情跟踪和价格分析,最大限度降低采购价格。1~4月,采购资金节约率9.14%,同比提高2.43个百分点。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推进绿色制造 石化行业全力提升安全水平

发布日期

2019-05-17

 

■“十三五”以来,石化行业深入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期待相比,我国石化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已成为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要把绿色化学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推动全行业加快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变。

 “我们绝不能遮丑护短、讳疾忌医、以牺牲安全环保为代价发展化学工业。”日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2019中国责任关怀促进大会上明确表示,并结合大会 “安全提升、绿色发展、责任担当”主题,对我国化学和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提出了意见。

提升全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2018年以来,石化行业连续发生了四川宜宾 “7·12”事故、张家口 “11·28”事故、盐城 “3·21”事故等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行业生产运营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前两起事故已调查完毕, “7·12”事故是一起从原料入库就埋下祸根的违规事故。张家口 “11·28”事故是一起由于设备管理等一系列违规操作而引发的重大事故。盐城 “3·21”事故仍在调查之中。从前两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来看,都是由于违规操作、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监管不到位三个直接原因造成的。

从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实践看,从跨国公司安全管理的经验看,安全生产是可防可控的。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牢固树立 “安全生产是可管可控、安全事故是可防可杜绝”的科学理念。从本质上提升全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必须采取以下四大措施协同推进:

一是扎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主体责任必须落实到位。要把全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都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了,安全生产就有了最基础最可靠的保障。

二是全面提升行业自律的专业化水平。事故的发生是量积累的结果。企业必须加强自律,从小隐患管理入手,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个环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金字塔”最底层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实现全过程全员安全。行业协会要恢复和发扬同行业企业之间开展互查、相互切磋、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良好作风和传统。

三是安全监管要到位。要提高安全监管的专业水准,组织专业力量查准、查全、查实,不能一罚了之、以罚代管。要认真发扬和执行 “四个不放过”的好传统、好作风,要切实做到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教育、整改、提升同步推进。

四是加快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贯彻 “谁制造风险谁来控制” “行动必须与风险成正比”的原则,制定以风险防控为中心的化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差距大

 “十三五”以来,石化行业深入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能源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单位产品 “三废”排放量明显降低,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期待相比,我国石化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

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大,利用率不高。2018年,全行业能源消费总量5.75亿吨标煤,位居工业部门第二。原油、天然气、天然橡胶、硫磺等重要能源资源大量依赖进口,2018年原油进口量4.6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70.9%;天然气进口量125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45.3%。合成氨、甲醇、乙烯等重点产品平均能效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普遍存在10%~30%的差距。

 “三废”排放量居高难下,治理难度大。全行业排放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都位居工业部门前列。尤其是行业危险废物管理问题突出,产生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处置难度大。

环境违法案件频发,环保法制观念须强化。少数企业受利益驱动,发生多起违法排污、非法填埋、私设暗管以及非法转移或排放事件。一系列环境违法案件人为制造了企业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公众的负面情绪,加深了对化工行业的误解。如何加快污染治理,协调好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关系行业生与死的严峻挑战。

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

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已成为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要把绿色化学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推动全行业加快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努力推进绿色制造。要全面落实《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围绕 《推进绿色发展总体实施方案》提出的八项任务,建设和完善行业绿色标准化体系,深入推进行业绿色制造。

二是坚决打赢重点领域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固废处理处置、节能低碳、安全管理提升和化工园区绿色发展等六大专项行动计划,推进传统产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装置。

三是打造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提倡绿色设计,做好源头减排。加强绿色工艺、清洁技术和循环技术推广应用,减少生产过程的能源资源浪费,实现能源梯级循环利用,减少废物排放。

四是攻克一批绿色环保核心关键技术。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作用,突破一批能量系统优化技术、 “三废”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高效节能技术、CO捕集封存利用技术等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

另外,责任关怀是全球化工行业的自律行动,体现了化工行业对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所担负的更大责任和更高要求。化工行业推行责任关怀,就是通过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实现绿色发展,在有效管控安全环保风险的同时,达到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生活的目的。推进行业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实施责任关怀需要持之以恒地不懈坚持、持之以恒地下大气力推进。(记者 王雨阳)

 

 

发布版面

炼化周刊


主题

石化行业:一季度市场企稳向好

发布日期

2019-05-21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一季度石化行业生产运行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国油气和主要化学品生产持续加快,市场企稳向好,对外贸易保持增长,投资回升加速,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但行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成本高位运行,效益降幅较大。

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据统计,1~3月,石化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营业收入2.94万亿元,同比增长4.6%;利润总额1590.5亿元,同比下降21.9%;进出口总额1740.2亿美元,同比增长3.3%;油气总产量8692.9万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4%;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同比增长4.1%。

化工行业投资增长加快成为第一个亮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3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比1~2月加快3.2个百分点,增速继续加快,好于同期全国工业投资增长。

第二个亮点是对外贸易保持增长。一季度,石化行业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势头,其中出口增长稳中加快。海关数据显示,1~3月,全行业进出口总额1740.2亿美元,同比增长3.3%,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6.9%。

从行业效益情况看,一季度行业效益下滑放缓,利润降幅收窄。1~3月,石化行业利润总额为1590.5亿元,同比下降21.9%,降幅较1~2月收窄15.5个百分点。

根据宏观经济运行趋势,行业生产、价格走势及结构调整变化等综合因素分析判断,预计2019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增长在10%左右,行业利润总额与上年大致持平。

 

 

 

发布版面

炼油化工


主题

大庆石化利用“互联网+”拓市场

发布日期

2019-05-22

 

本报讯(记者张敬霞 通讯员张志远)“把下一瓶传到流水线上来!”5月13日7时30分,大庆石化开发公司气体车间瓶检班班长刘沫开具复检瓶检报告后,对旁边流水线上的姐妹喊。“今年车间生产任务重,我们瓶检班的姐妹24小时坚守,必须把好气瓶检验第一道关。”刘沫说。

2019年,大庆石化开发公司多渠道抓好氢气、医用氧等产品的外部市场开发,全力为大庆石化创造效益。

大庆石化开发公司生产高纯氮、高纯氩、高纯氢等30多种气体,以前主要供给大庆石化各二级分厂生产使用,为了增加效益,开发公司创新思维,利用互联网成立气体业务销售平台,着重外部市场开发,目前已经拥有外部气体用户200多家,销售量不断创出新高。

销售业务信息管理平台集销售、订单、查询于一体,实现销售业务的规范化、集成化、信息化管理。其核心是把原来由各车间分管的分散的销售业务进行整合,将销售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开发外部市场。开发公司前四个月各类特种气体销售均高于上年同期,其中氢气同比增长近3倍。

大庆石化开发公司气体车间的3台隔膜压缩机已经有20年的“工龄”。今年年初,这个公司对这3台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解决了压缩机多年严重漏油的问题,同时提升了压缩机能效,使充装量效率提高1倍。

为了让用户用上放心气,开发公司狠抓产品质量。在气瓶管理上,早在10多年前,他们就在黑龙江省首创了“钢瓶条码管理法”,为气瓶安装“永久性陶瓷条形码标签”,相当于为每只气瓶办理一个“电子身份证”,确保各道生产工序和销售去向的可追溯性,让用户放心使用。

为了满足客户的用气需求,气体车间还将瓶检班由白班改为倒班,确保受检气瓶高质量过关。今年一季度,标准气体、高纯气体、工业气体等气体产品班产不断创新高,最高班产达500瓶左右,是以前的一倍。

面对之前的生产经营困境,开发公司管理层认识到必须要“走出去找饭吃”,才能开拓更广阔的外部市场。为了扩大市场销售份额,这个公司销售人员多次到社会上调研,最终将医用液态氧成功销往黑龙江省安达、绥化、齐齐哈尔等周边地区。

增加外销的同时,开发公司积极“抓住大客户”。今年年初,开发公司与上海汽车工业公司签订高纯氢供货合同,这是开发公司为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提供高纯氦气后,再度与汽车厂商合作。

 

 

发布版面

势在必得


主题

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发布日期

2019-05-23

 

一边是炼化一体化全国第一的石化区,一边是碧海天蓝的滨海风情旅游度假区,同时区内又有蓬勃兴起的港口物流、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近年来,大亚湾做强做大石化支柱产业的同时,发力补齐创新创业政策、人才引进、高效政务服务等方面的短板,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带着创新团队、前沿技术来到大亚湾创新创业,将产业“蛋糕”越做越大,大亚湾产业格局也不断升级蜕变。

2018年,大亚湾区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石化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强,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第一,园区综合实力连续五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第二,实现产值1627.5亿元,增长59.7%;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东风本田一体化二期项目竣工,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4.6%;比亚迪电子出口产品逆势增长,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5.7%;深能港务煤炭集散基地建成运营,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9.8%;着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增长19.2%,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9年,大亚湾区锚定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努力争当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重要支撑区的目标,迈出雄壮步伐。

石化:集中力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2002年11月1日,伴随着喧天的锣鼓,惠州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我国当时投资额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总投资43.5亿美元的中海壳牌石化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10多年来,在中海壳牌和中海油惠炼一期两大龙头项目的带动下,大亚湾石化区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化企业投资78宗项目,其中31宗项目由1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基本建成“优等生俱乐部”(截至2018年12月)。随着2018年5月中海壳牌化工二期项目投产,正式宣告大亚湾石化区一跃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规模最大、产业高端、绿色安全、配套完善、规范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石化产业基地。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惠州石化产业逐鹿世界发出新时代的强音——要打造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广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支撑。2018年,随着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等世界石化巨头纷纷加入,标志着惠州石化产业离建设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2019年的全区工作会议上,大亚湾提出,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我市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东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支撑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对大亚湾忠诚担当的考验。

为集中力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大亚湾区提出今年要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确保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按期推进,中海油/壳牌三期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海油产品结构升级项目等加快建设。要狠抓产业链条延伸。深入研究产业链延伸规律,扎实开展“招商选资促进年”活动,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靶向招商,推动更多的化工原料产品就地转化,加快发展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优势产业链。

记者从《大亚湾区“招商选资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看到,该区提出全年招商选资项目协议投资总额不少于750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少于200亿元。推动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签订正式项目投资协议,中海油/壳牌三期签订初步投资协议,慧聪集团总部项目签订投资协议;提高招商选资实效性,全年实现产业项目投资不少于100亿元。

产业链招商、靶向招商、以商引商,这些具体举措成为大亚湾今年精准招商的关键词。据了解,大亚湾区充分利用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中海油/壳牌三期项目、慧聪集团总部项目等龙头项目签约落户的契机,大力引进石化中下游项目和慧聪关联企业。

同时,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以小分队形式,分批次赴美国、日本、荷兰、瑞士、德国、新加坡、韩国和我国台湾、北京、上海等地主动上门对接,进行招商推介,“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并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长期驻守深圳,定期前往香港、广州开展招商活动,大力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与中海油、壳牌、埃克森美孚、比亚迪、东风本田等行业龙头企业互动,实时对接,从优质龙头企业的合作对象挖掘招商目标。今年重点促成LG化学、宇新化工、巴斯夫、李长荣、东进世美肯、敏华、科达利、光弘、信立泰等企业增资扩产。

此外,大亚湾提出要狠抓园区建设管理提升。对标国际一流,完善提升管廊仓储、道路交通、码头航道、安防通讯、海堤等公用配套,尤其是要优化提升园区安全环保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西门楼改造升级、海堤防护标准提升、优化园区交通组织、危化车辆停放调度和监管等工作。要狠抓发展空间优化拓展。石化区不缺好项目,缺的是承接项目的土地。要按照“南填、北拓、中优化”的思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快推进用海报批及填海工程;加快开发东北角的新材料产业园,积极主动、全力以赴,配合市规划建设惠东白花新材料产业园,解决好当前项目建设用地和下来发展用地等空间拓展问题。

新动能:壮大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除了全力以赴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近年来大亚湾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动主业更强、多业并发的产业新格局形成。在今年的全区工作会议上,大亚湾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动能、新增长极。

围绕这一目标,该区提出高标准编制石化区、惠州港区、西部综合产业区产业规划和规划环评,编制中韩产业园(化工及海港保税区)产业规划,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加快123宗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36.4亿元。推动光弘二期生产基地项目尽快投产。加快推进东风本田一体化三期、泰德、美好创亿、荃湾港区5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等项目建设。

深入开展招商选资促进年活动,推进招商机制改革,按照“引进一个,带动一片”思路,实施高质量精准招商,认真谋划储备一批补齐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拉动技术进步的优质项目。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落实省、市实体经济“十条”、外资“十条”和市民营经济“十条”,梳理摸清现有企业物流等成本结构,出台一批惠企政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营商成本,形成各类企业梯次发展格局。日前,大亚湾工贸局接连出台大亚湾民营经济“十条”和实体经济“十条”措施公开征求意见。

出清“僵尸”企业,盘活企业资产和土地资源。加大金融服务实体力度,加快设立大亚湾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基金。推动仁信新材料上市。

要加快集聚创新动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高企培育库建设,建立高企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落实高企税收、财政补贴、费用加计扣除等研发资助政策,年内争取高企突破100家。研究制定以市场为导向并充分发挥企业引才育才主体作用的人才新政,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强化平台构建。

加快建设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亚湾片区及西南片区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动敏华中国总部、科达利研发中心、慧聪集团总部等项目签约落户,加快培育壮大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打造高端新型研发机构,推进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运营,完善北京化工大学惠州产学研基地建设。

旅游:

推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刚刚过去的“5·19中国旅游日”活动中,大亚湾区旅游局在霞涌黄金海岸公共泳场举办的“大亚湾滨海风情旅游节”包括沙滩音乐节、沙滩亲子运动会、沙滩风筝节、沙滩帐篷节及景区展示和湾区旅游摄影展等,多姿多彩的活动让人潮涌动的公共泳场更加热闹、欢乐。

毗邻深圳坪山区的大亚湾,距离惠州市区和深圳市中心40多公里,距离香港市区60公里,距离东莞中心约120公里,交通优势明显。大亚湾近海拥有近百个千姿百态的岛屿,呈弯月状分布,被誉为“海上小桂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大亚湾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大亚湾不仅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且深受客家文化、疍家民俗文化和海洋文化影响,地方文化民俗鲜活。杨包庙会、“大王爷节”和渔家婚俗等文化民俗活动逐渐成为大亚湾旅游业发展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大亚湾接待游客数量逐年递增,2016年全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01.4万人次,2017年接待游客247万人次,2018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

近年来,大亚湾区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重要抓手,围绕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滨海旅游业,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新模式,集中精力打造“欢乐滨海游·相约大亚湾”品牌形象,推进旅游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

全域共谋绘蓝图。党政统筹推进,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起草《大亚湾区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筹备召开创建启动会,共谋创建工作。高位谋划,编制《大亚湾区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大亚湾区海岛旅游专项规划》,委托专业团队进行全程咨询辅导,推进《大亚湾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全域共融塑品牌。发挥“+旅游”功能,培育核心产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成功推进红树林公园创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金海岸公共泳场基本建成并投入开放运营。华润小径湾旅游配套逐步完善。大亚湾森林公园、儿童公园、“一村一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域旅游格局初具规模。

全域共促强推介。以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为契机,举办各类全域旅游系列主题活动,全方位、多样化宣传展示特色旅游资源,不断提升大亚湾区旅游知名度。

全域共享惠民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全域厕所革命并实施旅游厕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导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要配备语音导游,实现3A以上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区内主要路段、景区周边、高速出口及跨市路段旅游交通指引,推进旅游惠民。

在今年的全区工作会议上,大亚湾提出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黄金海岸公共泳场二期工程建设,谋划建设“大亚湾—稔平半岛”滨海旅游产业带。

日前结束征求意见的《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大亚湾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打造一核(黄金海岸滨海旅游发展核)、三区(山地康养片区、海洋观光片区、城乡休闲片区)、三廊道(山海风情廊道、城乡风情廊道、海洋风情廊道)的大湾区一流城市休闲目的地。

该《规划》提出,未来数年间,大亚湾将探索以“产城人文旅”融合为特色的大亚湾全域旅游落地路径。为打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中国、走进“一带一路”的国际一流湾区旅游精品城市,该区借助“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战略机遇,通过“借船出海”“东拓西联”“融合发展”等升级策略,着力打造一核、三区、三廊道,逐步将大亚湾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的绿色康养目的地、大湾区一流的城市休闲目的地。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大亚湾区将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国际通行标准全面接轨的优质旅游服务体系;到2035年,把旅游业培育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民营石化企业强势崛起

发布日期

2019-05-23

 

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由于投资大,技术复杂,历来是央企三大油的地盘。而每个大型石化项目基本上都是国家的重点项目。例如当年的燕山石化,辽阳石化,镇海石化等等。

在过去民营企业难望其项背,但很快原来称霸天下的央企生产化纤原料的企业逐渐被民营企业赶上。这些生产化纤纺织品的民营企业开始向上游产品发展,先是生产聚酯原料,再逐渐向上游延伸,开始生产聚酯的原料PTA。以前生产化纤原料聚酯的第一号企业是央企仪征化纤。但是现在已经有多个生产PTA和聚酯的民营企业规模上已经超越了三大油所拥有的化纤原料企业。原来的仪征化纤已经不在话下。

这里我要介绍一下,最近三个民营化纤企业投资的大型石化项目开始逐渐投产,其单个项目规模和技术档次都已经超越了央企三大油的单个项目规模。

第一个是本周开始投料生产的,由江苏生产化纤的民营企业恒力公司在大连长兴岛投资的2000万吨炼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大型石化企业。就其规模,已经在央企三大油石化企业之上。在很多人看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情况下,一个江苏的民营企业到东北投资如此规模之大的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其意义非凡。

第二个是比恒力规模还要大的浙江民营化纤企业荣盛,在舟山群岛上的一个岛上建设了4000万吨炼油和下游化纤原料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这一规模可能已经超过了央企三大油单个项目的规模。

第三个是浙江民营化纤企业恒逸在文莱投资建设了800万吨炼油和下游石油化工产品、化纤产品的大型石化企业。习主席访问文莱时做了报道。我所知的走出去投资的石油化工企业中可能还没有这么大的,一个民营企业又拔得了头筹。

现在又在重演民营化纤企业超过央企化纤企业的场景,看来民营石油化工企业将要超过央企三桶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深思。

看来还是民营企业束缚少、框框少。机制灵活,央企如何能和民营企业竞争呢?

另外说一句,这几个民营石油化工企业的年生产值都比阿里、百度等要大,只不过他们都很低调,不为多数人所知而已。(文/张国宝;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

 

 

发布版面

新闻热点


主题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石油石化企业怎么做

发布日期

2019-05-24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次针对具体技术领域提出创新体系建设,既落实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部署,也凸显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石油石化行业作为传统能源行业,如何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实现行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人类发展等同步协调,也是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亟须攻克的关键问题。

  专家解读

  坚持市场导向作用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根据《指导意见》,绿色技术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

  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绿色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举措,也是解决我国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支撑。

  《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市场导向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技术路线选择及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现实需求的结合。要促进成果转化利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形成绿色技术创新的体制基础。

  《指导意见》从培育创新主体、强化导向机制、推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五个方面提出政策措施:一是通过激励型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通过机制创新突破绿色技术创新面临的瓶颈因素,如允许绿色技术发明人或研发团队以持有股权、分红等形式获得技术转移转化和收益,科研人员离岗后仍保留持有股权的权利,依法依规建立一批分领域、分类别的专业绿色技术创新联盟等。二是通过制定发布绿色产业目录、绿色技术推广目录以及积极发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作用,来支持重点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三是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市场以及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等。四是规范创新主体行为,为推动绿色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是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如建立“一带一路”绿色技术创新联盟,支持国家级技术开发区建设国际合作生态园区等。

  为推动落实,《指导意见》还提出将绿色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等纳入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内容,加强示范引领,探索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管理制度协同发力。

  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石油石化企业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多措并举持续提升绿色竞争力。

  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创新体系。企业发展不能只有规模性扩张,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技术性投入力度,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切实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积极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园区化发展水平,组建一批创新平台、战略联盟、示范基地,培育形成绿色低碳新动能、新亮点和新增长点。

  行业发展要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国家战略性需求,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资源投入力度,探索建立行业绿色发展专项基金和绿色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对各企业以及科研院所技术创新发展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让社会资本有机会参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当中,实现合作共赢。

  推动行业绿色低碳标准化建设,深化绿色技术产学研合作。我国目前正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积极建立行业标准,有利于创新技术产业化,更有利于石油石化企业“走出去”。石油石化行业要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出台绿色环保领域的技术规范或行业标准,引导企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深化绿色技术产学研合作水平,打破部分企业“闭门造车”的现象,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一体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整合行业各类创新资源和研发力量,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前瞻性与时效性,提高绿色技术成果的转化率。

  不断完善绿色产业链条,推动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快提高石油石化行业绿色智能科技研发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同国际领先石油石化企业的合作交流,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针对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化程度不高、政策支持不足、创新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应用,建立和完善现代绿色生产方式,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将绿色创新激励与评价考核结果挂钩,提高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推动整体性产业变革和绿色化转型发展。

  塑造绿色发展文化 深化绿色创新认识

  石油石化作为传统能源行业,在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还需在转变观念、深化认识、营造氛围等方面加强建设,增强企业绿色发展软实力。

  塑造绿色企业文化,营造绿色发展氛围。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是以树立绿色思维、进行绿色设计、组织绿色生产、开展绿色营销为手段,以满足员工、用户和社会的绿色需求为动力,实现企业、员工、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文化。它要求企业在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产品的社会满意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按照绿色企业文化的要求,对战略、规划、组织、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全流程、各环节全面进行绿色化改造,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运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协调同步,走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

  转变发展观念,履行社会责任。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形成企业新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管理层要提高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视,发扬企业家精神,把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上升到战略层面,要认识到绿色创新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石油石化企业要加大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的各类投入力度,完善创新体系,提升管理效率,把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与企业发展等同起来,积极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改善企业社会形象,打造企业绿色发展的“新名片”。(作者刘长松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图表来源:中国石油2017年度环境保护公报、中国石油201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案例

  科技创新扮靓绿色油田

  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大庆油田技术设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力支撑了油田勘探开发。

  大庆油田钻井三公司紧紧依托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新技术新设备,解决了多项生产环保难题。全新钻井液循环系统的创新应用,就是这个公司在环保技术创新上的成果之一。该系统在工艺流程上实现了泥浆大循环,井口出来的钻井液通过立式砂泵将钻井液输送到两个振动筛,经振动筛初次净化后进入罐内,再经砂泵举升到除砂器,钻井液经过再次净化,由钻井泵抽吸入继续循环。

  目前,这套环保技术装置已在公司井队推广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实现了钻井液密闭循环,无需挖沉沙坑,安装维修方便,节约了运费及防渗布、石粉等材料费,每口井合计可节约费用1.82万元。

  科技创新不仅是实现油气生产的重要保障,而且是加强环境管理的助推器。大庆油田在科技助推绿色生产上下足功夫,在污染防治上大显身手,最大限度降低油田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近期推广应用了新型回收装置,实现了井底返排液的二次利用。”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特种工艺作业一大队特103队队长张玥玚指着一大型净水器骄傲地说。

  这个大型净水器建立了过滤、净化、再利用的循环模式,返排液体先进入沉砂池滤掉裹挟的沙砾及泥浆,流回返液池时已经是净化后的射孔液,可再次打入地层,进行二次利用,不但减少了罐车连接和往返次数,保障了施工连续性,还有效缓解了排液的环保压力。

  “我们自主设计研发了泥浆槽、泥浆伞、集液池、过渡罐以及自吸罐等设施,能把井里溢出来的污油污水自动回收,形成密闭循环系统。”作为一支常年在野外施工的修井作业队,大庆修井107队革新环保工艺,做实环保措施,先后配套油电双驱修井机、电驱泥浆泵、密闭循环罐、高压回注泵、污油污水回收装置、集输搅拌罐等环保设备设施,有效解决了井底返出的油水回收问题,真正做到了污油污水不落地,实现了绿色环保无污染。(记者 张云普)

  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作为大港油田唯一的国控外排口,羊三木采出水处理站员工柏红霞每天的工作任务是水质在线分析。5月21日8时30分左右,她通过自动化系统进行当日测试:“化学需氧量(COD)33.5毫克/升,氨氮含量0.132毫克/升。”

  近年来,国家对外排水质要求越发严格。其中,COD标准由150毫克/升降至50毫克/升,氨氮含量标准由20毫克/升降至5毫克/升。外排水质达标并非易事,如何将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大港油田给出的答案是,走新型生化技术工艺路线,不放过一滴外排水。

  生化池是接种菌群的地点,碳源、氮源、磷源等营养的配给,形成稳定生化菌群,是出水外排达标的重要环节。菌种驯化是处理站站长常利的日常工作,他说:“现在每天的细菌投加量是2000毫克/升,这种菌种在耐温度变化、耐冲击能力方面均比常规好氧菌更强,用来吸附氧化分解有机物,使水质得到净化。”

  长期以来,大港油田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依靠技术进步,创新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注水减排综合治理,相继停排3个外排口,仅余留羊三木地区1个。

  大港油田投入专项资金,引入新型生化技术,去年9月升级完成了羊三木外排水处理系统。新增UASB处理工艺及活性炭过滤吸附工艺,将原有FSBR池维修改造成一级、二级接触氧化池,其中移动式接触氧化工艺使用的悬浮填料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拥有国家专利。同时,配套建设自动化系统,增加水质监测点,实时监控水处理关键节点,实现了全流程实时在线监控与自动化控制、故障监测与分析,保证系统处理后水质达标外排。

  按照计划,到“十三五”末,大港油田力争实现采出水“零外排”。

  外排水质达标只是大港油田环保工作的冰山一角。他们坚持“环保先行”发展理念,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将减排管理措施情况作为各单位领导班子任期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健全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各单位严格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切实做到“没环评不立项、没环评不开工”。(记者 刘英 通讯员 徐璐)

  瞄准新型环保技术 捍卫水清地净天蓝

  长期以来,大庆油田狠抓环境保护,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大庆油田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和减排工程建设,确保废水、废气全部稳定达标排放;突出危险废物管理,对危险废物采取防渗措施并分类存储,做到合法合规处置;强化敏感区域环境管理,做到绿色环保施工。

  大庆油田还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攻克难关,成立专门的环保技术项目课题组,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步伐,使新型环保技术在污染防治上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关,大庆油田已初步形成适应油田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四大治理技术体系。从含聚污水的处理、含油污水的利用、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到施工作业现场的油水回收,每项科研成果的研发和推广,不仅解决了环保难题,而且推动了油田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大庆油田质量安全环保部环保技术科科长 解起生)

  打造绿色技术集群 提高环保工作水平

  大港油田的区位特点,决定了环保工作面临的压力大、要求高。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永远是我们面临的一道考题。

大港油田环保工作的目标,概括来说就是“提倡绿色环保、融合技术创新、着眼提质增效、推进稳健发展”。在实现路径上,大港油田立足于提高自身环保工作水平,将环境保护同勘探开发、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在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信息共享等多个层面,鼓励环保科技创新,打造技术程度更深、应用范围更广、使用效果更佳的绿色技术集群。

同时,我们与地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沟通渠道,思考和处理发展中遇到的环保难题,采取区域联防联治的方式,形成了企地联席促环保的新机制,为区域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探索了新的途径。

    

    


 

发布版面

生态环境


主题

戴红旗:造纸用水可以无限循环

发布日期

2019-05-07

 

 

戴红旗(左一)指导团队研究生做实验。蒋珂摄影

      通讯员 蒋学飞 本报记者 张晴丹

“将来生产一吨纸可能只需用水2立方米,只要膜分离技术运行成本得到合理控制,通过反渗透技术将造纸生产过程中产生(带入)的无机盐电解质脱除,造纸过程用水甚至可以实现无限循环!”近日,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戴红旗获评首届“水杉奖教金科研之星”称号,他的科学研究及其应用也愈发受人关注。

专注造纸清洁生产技术

戴红旗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造纸湿部化学与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迄今已超过30年。在他的回忆里,一次近距离接触造纸生产的过程,触发了他改变和提升传统造纸理念的想法。2001年,戴红旗前往山东晨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内首家造纸专业博士后工作站)。他发现,胶东半岛是一个水资源特别缺乏的地区,工业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

由于生产上长期使用硬度很高的地下水,造纸过程中,不仅纸料中细小纤维的留着率很低,而且造纸湿部系统胶黏物与沉积物干扰特别严重,就像家中浴缸的污垢。长此以往,要保证纸张质量,一吨纸消耗新鲜水量非常大。由此,开发高效的助留助滤系统及白水循环回用就成为了戴红旗的博士后研究项目。

结合多年的专业所学与研究积累,他与工厂技术研发人员一起研发了一种“聚硅酸盐纳米硅溶胶微粒助留系统”。该助留系统的应用不仅节约了造纸原材料的使用,也大大减少了造纸新鲜水用水量,吨纸耗水量由当初的60立方米降到20立方米,同时也延长了造纸湿部系统的使用年限,收获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该项目成果在2005年获得山东省轻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随着该项技术在当地造纸厂的逐步应用,戴红旗的科研目标也变得愈发坚定。

“造一吨纸节约几块钱原材料还不如节约几吨水!”戴红旗说。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由粗放型步入节约型的清洁生产阶段。对于造纸行业,在节约用水的同时,如何尽量减少造纸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及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戴红旗继续埋头实验室创新,开始了他漫长的科研之路。

揭示造纸污染物形成机理

一方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连续资助下,戴红旗首次发现造纸用水中钙镁离子(水硬度)的危害,揭示了钙镁离子与湿部系统中溶解与胶体性物质生成污染物的机理与历程,掌握了湿部系统中胶黏物、沉积物的形成规律。

另一方面,就如何把污染物控制住,戴红旗提出通过化学与膜装备技术,对排出的废水进行处理,在不影响设备和工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造纸用水的循环使用。

所谓的“污染物”,是指溶出进入过程水中的物质积累量超出了维持系统及产品质量稳定的极限,如果通过化学吸附转移,结合物理分离技术,就像血液透析原理一样,只要能满足生产系统的最低要求,造纸生产过程水就可无限次循环回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将过程水中所谓的“污染物”资源化再利用。

戴红旗通过填料包覆、钙镁等阴阳离子控制、细小纤维控制等技术,让造纸过程中的“有益物质”得到保留,“污染物”得到提取再利用,不仅清洁和净化了造纸循环用水,更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率。

科研成果贴近民生

2004年至今,戴红旗带领3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赶赴江苏、山东、河北、浙江等地的造纸生产一线企业,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协同创新,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了造纸废水中固形物含量,造纸用水量减少了50%以上,吨纸综合生产成本下降近40元。

2014~2016年,全球最先进的铜版纸生产企业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最大工业包装纸生产企业玖龙纸业(江苏太仓)有限公司、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运用该项技术在三年内累积节约新鲜水15240万立方米,减少造纸废水中SS(悬浮物)排放1524吨,减少造纸废水中COD(化学耗氧量)排放量7620吨,为企业节约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和提高综合经济利益共计11.35亿元。

“自2002年起,我们公司便开始运用南林大戴红旗教授的微粒助留剂及系统。实践表明,吨纸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大大提高了高速文化纸机的细小纤维留着率,减少产生一吨纸新鲜水补充量近50%,为公司提高清洁水生产水平、节约水资源发挥了巨大作用。”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办主任张革仓说。

“十五年磨一剑。”戴红旗告诉记者,科研成果不仅要在实验室里艰苦创新,而且要贴近民生,回到生产,在企业的实际运用中得到评估和验证。

2017年11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式公布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成果名单。戴红旗主持完成的“造纸节水与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发布版面

生态周刊


主题

激发创新的力量

发布日期

2019-05-16

 

——“推动传统制造业在升级改造中实现绿色发展”调研剪影

百名院士委员参与的专题协商会虽落下帷幕,但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关注是历久而弥新的话题。在全国政协一次次的调研中,委员们一直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建言献策,以期点亮某一领域创新的“火苗”。

4 月15 日至21 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就“推动传统制造业在升级改造中实现绿色发展”主题在辽宁、山东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由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姜大明任组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参加部分调研。

面对社会上存在的“对传统制造业‘唱衰’,认为其是‘夕阳行业’”的观点,调研组有着不同的看法。如何在审视自身问题的同时,通过创新驱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发展是调研组时刻思考的问题。回溯调研过程,记者摘取几个片段,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剪影一:传统的≠落后的

“谁说传统的就是落后的?”4 月18 日,在济南第二机床厂的制造车间,穿行于充满现代化科技感的大型机械之间,调研组一行由衷感叹。

这个始建于1937 年,有着80 余年机床制造历史的“老“企业,如今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80%以上的大型冲压生产线,意味着生产了中国80%以上的汽车外覆盖件。

在厂区内一张照片前,调研组驻足很久——图片上,“JIER”(济南二机床集团品牌名称)标志醒目地出现在美国福特底特律工厂的大型汽车冲压生产线上。

“过去的几年间,美国福特在本土9 条冲压生产线上都选购了我们的机床。如今,在日产美国工厂、日产日本九州工厂和法国标致雪铁龙索肖工厂中,都有我们的产品⋯⋯听着公司负责人的介绍,调研组成员们倍感振奋,纷纷拿起手机拍下这一幕。

“这才是核心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洪长期从事航天相关研究工作,是机械制造的“行家”。他一边拍照做着记录,一边向记者解释,“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备制造业水平;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机床水平。当国内多数先进机械生产车间往往使用的都是来自日本、德国等国外机床时,济南第二机床厂的这些突破其实改变了世界汽车冲压装备市场的竞争格局,这显得尤为珍贵。”

走到另一个车间,调研组聚集在大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生产线上再次停驻了下来,仔细询问着机床的发展情况。

这个听名字就颇为“专业”的机床,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专门用于加工复杂曲面的机床,尤其对于一个国家的航空、航天、精密器械、高精医疗设备等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类似于民用大飞机C919 这样的国之重器,其关键部件就需要这样的装备支持。

过去五轴机床的核心部件——俗称“五轴头”的“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一直都依靠国外进口。正是经过济南第二机床厂6 年多心无旁骛的科技攻关,如今,配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万能铣头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已经彻底打破国外垄断,批量进入了许多领域。

“大国重器,可以说大多来自于传统制造业。”看到这些突破,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姜大明不禁与调研组成员们交流起感受:“决不能说‘传统的’就是‘落后的’。现在提‘新旧动能转化’,不是要消灭传统制造业,也不是此消彼长;说到底是要求创新能力的提高。”

这样的观点在之后的行程中不断被强调。

作为传统的造纸工业大省,山东一度因“一个造纸厂污染一条河甚至几条河”“污染难治”备受瞩目;也曾因有人认为“环保重拳出击后,可能引发整个造纸业被‘整垮’”而备受质疑。如今,作为山东支柱产业之一的造纸业怎么样了?

走进太阳纸业,企业展厅中,琳琅满目的创新产品让调研组成员们惊喜连连——添加了许多科技元素的环保斑纹纸、玻璃衬纸以及热升华转印纸,克重低、防水透气、耐冻抗压的纸箱,无化学添加、甚至可以溶于水直接喝的纸巾,还有从溶解浆中提炼出的食品级的木糖、木糖醇⋯⋯委员们感慨,“原来纸里面有这么多学问⋯⋯

“这都是不断探索出来的。”企业负责人讲起企业“浴火重生”的故事颇为自豪。

“环保标准加严后,我们就从科技、绿色上要效益、降成本,通过原料结构调整、装备现代化、污染治理、产品质量档次提升等,逐步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2018 年,太阳纸业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08 亿元,同比增长13.05%,完成利税41.7 亿元,是世界造纸企业前40 强,中国企业500 强。

太阳纸业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巡视员葛为砚介绍,从2003 年起,山东再也没有采取行政手段关闭任何一家造纸企业,除了一大批低质量的纸企主动退出的同时,更有一批高质量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以适应更高排放标准。经过十几年发展,全省制浆造纸企业数量大大减少,但整个行业规模和利税却大大提高。

目前,山东造纸业的规模效益连续22 年位居全国第一。2016 年,山东纸及纸板产量1850 万吨,占全国的17%,主要污染物COD 排放量仅占全国造纸行业的5%左右,与2005 年相比,行业销售收入增长1.7 倍,利税增长67%,而化学需氧量COD 排放降低了80%。

“一路看来,让我很有启发。”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感触很深。“对于传统制造业,其实应该树立一个观点——‘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当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

剪影二:一场绿色革命正悄然涌动

走进位于辽宁省营口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调研组看到的不是传统钢铁企业烟囱林立、厂区内烟雾弥漫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钢铁与自然融为一体、互利共生的和谐生态环境。

鲅鱼圈钢铁分公司是我国首个自主设计、技术总负责、临海而建,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绿色钢铁项目。提起推动传统钢铁企业长远发展的心得,除了拥有着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铁中厚板生产技术和设备等优势产品,最让公司负责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公司在节能减排上所作的创新。

“我们自主研发建设了能源管控中心,建立起铁素、能源、水资源和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循环的生产体系。特别是开创了国内钢铁企业同时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先河,也是北方首个无燃煤锅炉供热示范钢铁企业⋯⋯这些举措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源、能源,降低了成本,更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的做法是目前许多企业的一个缩影。调研组欣喜地发现,随着绿色发展的认识的不断提高,环保标准的日益加严,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化改造的步伐在逐渐加快,有些已经内化为企业自觉的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有着切身的体会。

武钢的公司主要从事以风电系统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等业务。在调研前的情况介绍会上,他分享的故事引起了调研组成员们的关注——

“现在中国的装备要‘走出去’,成为国际供应商,发达国家首先关注的就是环保、节能⋯⋯武钢的公司在青海做了能源互联网平台,帮助制铝企业进行能源改造。因为制铝企业采用了绿色电力,在出口产品时,欧盟允许其铝产品享受一系列制度性优惠,在售价上都能提高一定比例。

一些企业也因为转型升级实实在在节约了成本。在山东荣信集团,调研组了解到,因为节能改造升级,企业仅节约标煤就达28 万多吨,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能源使用成本。

还有一些企业因为自己在绿色发展方向上的革命性技术突破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依靠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纺织染色的质量效率,还大幅度改变了传统染色行业高耗能、高污水排放量的现状。如果按年染色纱1000 万吨测算,装备推广后每年可节水3 亿吨,节能233 万吨标准煤,减少污水排放2.97 亿吨。

如今,立足行业需求和企业发展实际,康平纳公司的发展方向已不局限于售卖设备,而是采取多方合作模式,建设标准化工厂,通过网上定制、网上销售、1+N 工程等,搭建行业共享的智能染色平台。据悉,目前在山东、新疆、江苏等地,多个智能染色工厂正在建设之中,未来有望实现行业上下游企业共赢发展。

“一路走来,很是振奋。”作为调研组成员,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督察专员夏光认为,虽然还面临许多困难,但一场针对传统制造业的绿色革命正悄然涌动。“现在正在酝酿,势头很好;如果采取进一步政策措施,将进入加速期,很有可能使我国传统制造业在绿色发展上发生跨越式进步,引领全球产业绿色转型。”

 

 

发布版面

能源·化工


主题

国内纸企纷纷布局原料基地 晨鸣率先实现浆纸产能完全匹配

发布日期

2019-05-20

 

近日,中国造纸企业第一季度公告陆续披露,部分纸企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究其原因突出表现在:国家环保政策趋紧,废纸进口额度大幅下调,造成原材料成本上升,同时宏观经济下行,导致消费需求不振,市场呈现不景气状态。国内造纸业遭遇的原材料紧缺尴尬似乎愈演愈烈,国内纸企应如何破局,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观察:纸业原材料变局木浆成为未来必然趋势

废纸浆长期以来是各造纸企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但在2017年7月27日,随着国家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废纸进口额度持续收紧。

2018年,国家相关会议又再次强调:“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力争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预计2019年废纸进口量将继续同比下降53%,2020年底全面停止外废进口。

废纸进口政策的变化,使得原生木浆需求量不断提高。根据造纸工业协会数据,2018年,木浆占我国造纸原料的33%,其中国产木浆仅占10%,相比于11660.6万吨的纸及纸板产量,我国木浆生产量明显过低,严重依赖进口。

为解决原材料问题,国内龙头纸企纷纷加速原材料生产基地布局。据了解,有些纸企选择在林木资源丰富的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地区进行布局;有些纸企则选择布局美国地区以获得高质量外废原料支撑。但与以上纸企不同的是,晨鸣纸业则选择全力布局国内市场。

将国外生产的浆运回国内,虽然解决了原材料问题,但运输和浆板干燥环节成本较高,晨鸣在国内布局浆纸全产业链,将生产的湿浆直接输送到各造纸车间,减少了运输及浆板干燥成本,让生产更加高效,产品质量稳定性显著提升,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对策:破局各显神通浆纸一体化是核心竞争力

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谁能控制原材料谁才能真正掌握市场主动权,走浆纸一体化发展道路必然是解决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原料短缺的根本途径。

据了解,印尼著名财团金光集团旗下金光纸业APP,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纸业十强之一,公司体内木浆自给率45%,成本优势使得金光纸业APP在市场具有较强的定价权。经过分析可以看到,近年来该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公司盈利占比最高的文化纸和生活用纸毛利率常年维持在20%和29%左右,浮动范围小于1%。

然而,随着寿光美伦化学木浆项目的投产,晨鸣纸业在国内率先实现浆、纸产能匹配,木浆自给率达到100%。

据了解,晨鸣纸业2011年建成广东湛江林浆纸一体化项目,2018年11月成功投产黄冈晨鸣化学浆项目。近日,在寿光本埠上马的年产100万吨化学木浆项目也已顺利投产。晨鸣纸业公告显示,2018年晨鸣自制木浆328万吨,该项目达产后,晨鸣纸业木浆产能将超过400万吨,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制浆造纸产能完全匹配的浆纸一体化企业。

据介绍,寿光美伦化学木浆项目总投资50多亿元,采用世界上先进的连续蒸煮和无元素氯漂白技术,从欧洲引进134套国际一流设备,每年木浆产能100万吨以上,阔叶浆、机械浆可全部自产自足,打破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同时,生产的高档漂白木浆替代脱墨浆等各类低档浆,产品全部转型升级为高档高附加值纸品,将大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月6日,中国银河证券评价,晨鸣纸业目前已经形成年浆纸1100多万吨的产能,具备与国际造纸企业相抗衡的规模。黄冈晨鸣和寿光美伦化学木浆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木浆自给率,缓解木浆原料供求矛盾,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晨鸣纸业在寿光本埠50万吨新闻纸改文化纸项目、51万吨高档文化纸项目,已于2018年四季度投产。公司新增文化纸产量约100万吨,文化纸总产能达到360万吨,稳居全国前列。寿光美伦化学浆的成功投产,使两个项目的综合竞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发布版面

中国印刷导刊


主题

造纸业:平稳运行培育新动能

发布日期

2019-05-20

 

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造纸行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平稳。但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造纸企业与我国多数实体企业一样经受了挑战。受经济下行、市场需求减少、原材料供给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造纸行业出现了产量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生产和运行困难增多的局面。面对新的形势,全行业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控制新增产能、增强创新能力、增加新动能,维持了造纸行业的整体平稳运行。

生产消费 纸及纸板10年年均增长2%

据中国造纸协会调查资料,2018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2700家,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0435万吨,较上年增长-6.24%;消费量10439万吨,较上年增长-4.20%,人均年消费量为75千克(13.95亿人)。2009年—2018年,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率2.12%,消费量年均增长率2.22%。

从纸及纸板主要产品生产和消费情况来看,2018年新闻纸生产量190万吨,较上年增长-19.15%;消费量237万吨,较上年增长-11.24%。未涂布印刷书写纸生产量1750万吨,较上年增长-2.23%;消费量1751万吨,较上年增长0.40%。涂布印刷纸生产量705万吨,较上年增长-7.84%;消费量604万吨,较上年增长-4.73%。生活用纸生产量970万吨,较上年增长1.04%;消费量901万吨,较上年增长1.24%。包装用纸生产量690万吨,较上年增长-0.72%;消费量701万吨,较上年增长-0.85%。白纸板生产量1335万吨,较上年增长-6.64%;消费量1219万吨,较上年增长-6.16%。箱纸板生产量2145万吨,较上年增长-10.06%;消费量2345万吨,较上年增长-6.57%。2009—2018年箱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率2.42%,消费量年均增长率2.93%。瓦楞原纸生产量2105万吨,较上年增长-9.85%;消费量2213万吨,较上年增长-7.64%。2009—2018年瓦楞原纸生产量年均增长率2.30%,消费量年均增长率2.59%。特种纸及纸板生产量320万吨,较上年增长4.92%;消费量261万吨,较上年增长4.82%。2009—2018年特种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率8.78%,消费量年均增长率6.83%。

就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1—12月规模以上造纸生产企业2657家,主营业务收入8152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0.70%;利润总额466亿元,同比增长-15.05%;资产总计10505亿元,同比增长4.58%。

纸浆消耗 国产废纸制浆占42%

据中国造纸协会调查资料,2018年全国纸浆生产总量7201万吨,较上年增长-9.41%。其中,木浆1147万吨,较上年增长9.24%;废纸浆5444万吨,较上年增长-13.61%;非木浆610万吨,较上年增长2.17%。

2018年全国纸浆消耗总量9387万吨,较上年增长-6.61%。木浆3303万吨,占纸浆消耗总量的35%,其中进口木浆占23%,国产木浆占12%;废纸浆5474万吨,占纸浆消耗总量的58%,其中用进口废纸制浆占16%,用国产废纸制浆占42%;非木浆610万吨,占纸浆消耗总量的7%。

在纸制品生产和消费情况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纸制品生产企业4003家,生产量5578万吨,较上年增长-17.98%;消费量5273万吨,较上年增长-19.04%;进口量18万吨,出口量323万吨。2009—2018年,纸制品生产量年均增长率3.99%,消费量年均增长率3.88%。

贸易逆差 出口创汇增长7.20%

进口方面,2018年纸及纸板进口622万吨,较上年增长33.48%;纸浆进口2479万吨,较上年增长4.51%;废纸进口1703万吨,较上年增长-33.79%;纸制品进口18万吨,较上年增长-5.26%。

2018年进口纸及纸板、纸浆、废纸、纸制品合计4822万吨,较上年增长-11.18%,用汇302.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5.67%。进口纸及纸板平均价格为888.99美元/吨,较上年平均价格增长-1.36%;进口纸浆平均价格为795.31美元/吨,较上年平均价格增长22.99%;进口废纸平均价格为252.03美元/吨,较上年平均价格增长10.33%。

就出口来看,2018年纸及纸板出口618万吨,较上年增长-11.59%;纸浆出口9.99万吨,较上年增长1.22%;废纸出口0.06万吨,较上年增长-60.00%;纸制品出口323万吨,较上年增长5.21%。

2018年出口纸及纸板、纸浆、废纸、纸制品合计951.05万吨,较上年增长-6.39%,创汇192.6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20%。出口纸及纸板平均价格为1408.57美元/吨,较上年平均价格增长13.57%;出口纸浆平均价格为1311.32美元/吨,较上年平均价格增长-3.91%。

生产集中 东部地区占比超七成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调查资料,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区、市)纸及纸板产量占全国纸及纸板产量比例为74.2%;中部地区8个省(区)占比为16.3%;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占比为9.5%。

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福建、河南、湖北、安徽、重庆、四川、广西、湖南、天津、河北、江西、海南和辽宁17个省(区、市)纸及纸板产量超过100万吨,产量合计10047万吨,占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的96.28%。

具体来看,纸及纸板产量中,广东1815万吨,山东1810万吨,浙江1510万吨,江苏1141万吨,福建750万吨,河南490万吨,湖北325万吨,安徽305万吨,重庆288万吨,四川245万吨,广西240万吨,湖南235万吨,天津220万吨,河北205万吨,江西200万吨,海南166万吨,辽宁102万吨。

 

 

 

 

发布版面

器材空间


主题

纸上“激战” 业绩增速放缓

发布日期

2019-05-20

 

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最新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来看,归属于“造纸和纸制品业”的企业共29家,除合兴包装等5家上市公司5月6日已被纳入A股印包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外,加之2018年新上市的仙鹤股份,24家上市纸企均呈上了2018年的成绩单。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统计,2018年24家上市纸企总营收1499.34亿元,总利润114.00亿元,总资产2814.05亿元。除却新增的仙鹤股份,与上年同期相比,总营收和总资产分别增长10.98%和8.80%,总利润则减少4.44%。

 “中量级”营收近半 91.67%纸企盈利

从巨潮资讯网公布的各公司年报来看,2018年上市纸企营收均超过亿元。

2017年相比,营收榜前三名不变。晨鸣纸业以288.76亿元领跑,蝉联“最创收”上市纸企。山鹰纸业紧随其后,营收达243.67亿元。第三位为营收217.68亿元的太阳纸业。此外,进入“百亿营收俱乐部”的还有华泰股份,营收达147.63亿元。24家上市纸企中,21家营收过10亿元,占比高达87.5%。其中又以50亿元以下居多,占总数的45.83%,可见“中量级”营收仍占据相当比重。

营收不满10亿元的企业有3家,最低为广东甘化,仅4.09亿元。事实上,2013年广东甘化完成非公开发行后,主营业务已由原来的制糖产业、浆纸产业和生化产业转变为LED产业、生化产业、糖纸贸易。2018年,广东甘化出售德力光电100%股权及生物中心55%股权,收购沈阳含能控股权及升华电源100%股权后,主营业务由LED产业、生化产业、糖纸贸易转变为贸易业务和电源产品、预制破片等军工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净利润方面,22家纸企实现盈利,占比91.67%。13家上市纸企利润超过亿元,占比达54.17%。赚钱榜前三名有了变化,山鹰纸业以净利润32.04亿元超越晨鸣纸业位居榜首,成为2018年度“最赚钱”企业。晨鸣纸业则滑落至第二,净利润达25.10亿元。太阳纸业第三,净利润为22.3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最高利润“蒸发”了5.65亿元。

其他10家净利润在亿元以上的企业还包括华泰股份(7.19亿元)、中顺洁柔(4.07亿元)、岳阳林纸(3.66亿元)、景兴纸业(3.35亿元)、仙鹤股份(2.92亿元)、博汇纸业(2.56亿元)、荣晟环保(2.08亿元)、宜宾纸业(1.74亿元)、青山纸业(1.55亿元)、冠豪高新(1.09亿元)。净利润不足亿元的有广东甘化(0.98亿元)、京华激光(0.96亿元)等9家。

银鸽投资和粤华包B出现亏损,分别达0.89亿元和0.03亿元。银鸽投资主要受生产用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用电成本高、24万吨生活纸项目目前只投产12万吨等原因影响;粤华包B则是受主要原材料木浆价格持续高位影响,生产成本大幅上涨,致使纸业板块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出现亏损。

10家纸企净利下滑 营收与净利增速放缓

24家上市纸企中,19家纸企营收同比实现增长,占总数的79.16%。除去1家新晋上市纸企,营收增长的企业逾78.26%,与上年统计数据的95.65%相比,营收增幅明显下降。

其中,实现50%以上增长的企业仅1家,为粤桂股份(60.55%);实现20%/50%增长的企业有5家,分别为山鹰纸业(39.48%)、仙鹤股份(34.48%)、美利云(24.65%)、冠豪高新(23.80%)、中顺洁柔(22.43%)。增长率低于20%的企业有13家,包括太阳纸业(15.21%)、岳阳林纸(14.15%)、恒丰纸业(11.55%)等。与上年同期2家50%以上增长、12家20%—50%增长、8家20%以下增长相比,增速明显放缓。

而在营收同比下降的5家企业中,广东甘化降幅最大,为-13.85%。其他4家下降企业分别为博汇纸业(-6.87%)、民丰特纸(-5.70%)、银鸽投资(-3.48%)、晨鸣纸业(-2.02%)。

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上市纸企同样减少,共14家,占比达58.33%。除却银鸽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的纸企占60.87%,而这一比例在上年达78.26%。其中,广东甘化和冠豪高新最受关注,前者从-376.40%到134.65%,后者增幅达106.98%。这也是仅有的2家利润增幅超过100%的上市纸企。报告期内,冠豪高新全面推进提质增效,稳步落实战略规划,努力维护企业稳定,较好地完成了2018年各项工作任务。

在业绩向好的企业中,净利润增幅100%以下、超过50%的有3家,即宜宾纸业(88.68%)、美利云(73.52%)、山鹰纸业(59.04%);增幅在50%以下的企业有9家,包括青山纸业(46.87%)、凯恩股份(18.97%)、中顺洁柔(16.60%)等。10家纸企净利润同比下降,银鸽投资和粤华包B下降最多,降幅分别为-259.53%和-115.10%。

综合营收和净利润来看,景兴纸业、齐峰新材、粤华包B、恒丰纸业、荣晟环保、仙鹤股份等6家纸企营收保持增长,盈利却出现下滑,形成倒挂。如仙鹤股份营收增长34.48%,净利润却下滑26.68%;粤华包B营收增长2.79%,净利润却下滑115.10%。

33.33%企业中高速增长 资产缩水企业略减

毋庸置疑,24家上市纸企资产均超亿元。

晨鸣纸业依旧遥遥领先,资产超千亿元,达到1053.19亿元。报告期内,晨鸣纸业以“打造千亿企业、铸就百年晨鸣”为目标,全面做好稳运行、促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职工等各项工作,2018年完成机制纸产量457万吨、销量432万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41亿元,同比增长592倍。

除此以外,资产过百亿元的还有5家,包括山鹰纸业(359.06亿元)、太阳纸业(295.23亿元)、博汇纸业(184.88亿元)、岳阳林纸(148.65亿元)、华泰股份(140.73亿元)。晨鸣纸业、岳阳林纸和华泰股份资产略微“缩水”,太阳纸业、博汇纸业和山鹰纸业资产增加,博汇纸业增长38.50%,赶超岳阳林纸。

总资产50亿—100亿元的企业有5家,即景兴纸业(63.79亿元)、粤华包B(57.95亿元)、仙鹤股份(55.35亿元)、中顺洁柔(51.46亿元)、青山纸业(51.07亿元)。10亿—50亿元阵营中有美利云、粤桂股份等11家,不到10亿元的企业有京华激光、新通联2家。

24家上市纸企中,18家总资产实现了增长,占比达75%。其中,8家纸企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占比约33.33%,略低于上年同期增幅。博汇纸业、广东甘化、山鹰纸业出现了30%以上的增长,分别为38.50%、37.69%、33.33%。粤华包B(6.79%)、青山纸业(6.60%)、京华激光(5.98%)、荣晟环保(5.08%)等10家纸企出现了个位数及以下的增长。

6家企业的总资产呈现下降局面,分别为中顺洁柔(-11.15%)、岳阳林纸(-3.73%)、民丰特纸(-2.41%)、齐峰新材(-2.26%)、华泰股份(-1.39%)、晨鸣纸业(-0.29%)。资产缩水的企业比上年略微减少。

上市纸企年报榜

★TOP1 晨鸣纸业 营收288.76亿元

★TOP2 山鹰纸业 营收243.67亿元

★TOP3 太阳纸业 营收217.68亿元

点评:2018年,晨鸣“领跑”、山鹰“紧追”、太阳“尾随”的营收榜前三名格局不变。除晨鸣纸业营收小幅“缩水”外,山鹰纸业和太阳纸业的营收都保持了平稳增长。他们突破了营收200亿元大关,3家总营收749.91亿元,占24家上市纸企总营收的50.02%,“半壁江山”的鳌头之势不容小觑。

赚钱榜

★TOP1 山鹰纸业 净利润32.04亿元

★TOP2 晨鸣纸业 净利润25.10亿元

★TOP3 太阳纸业 净利润22.38亿元

点评:赚钱榜前三名纸企,一直位列榜单中,但各自斗争激烈。2018年,山鹰纸业以净利润增幅59.04%拔得头筹,赶超晨鸣纸业和太阳纸业,跃居赚钱榜榜首。不难发现,围绕战略发展布局,聚焦内部运营管理、安全生产与环保、人才培养与激励,持续做大做强核心业务,是上市纸企持续盈利的不二选择。

增幅榜

★TOP1 广东甘化 净利增134.65%

★TOP2 冠豪高新 净利增106.89%

★TOP3 宜宾纸业 净利增88.68%

点评:净利翻番是2018年上市纸企的抢眼表现,尤其是广东甘化实现了从负增长到正增长。报告期内,市场竞争激烈,环保政策趋紧,产能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但他们紧跟市场变化,优化产品和销售结构,应对市场挑战,实现了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提升。

降幅榜

★TOP1 银鸽投资 净利-259.53%

★TOP2 粤华包B 净利-115.10%

★TOP3 博汇纸业 净利-70.11%

点评:2018年,上市纸企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再加上国内的废纸政策收紧及贸易摩擦影响,造成国废价格上升,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出现逐季回落。由此,他们将改革发展、优化机制、创新产品、降本增效作为经营主线,精耕细作,提升管理,促使公司经营环境逐步改善。

 

 

 

 



 

发布版面

产经


主题

“一带一路”项目稳步推进 中广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20%

发布日期

2019-05-02

 

在英国欣克利角C施工现场,5600人一派繁忙。欣克利角C项目主体工程的开工建设,是“一带一路”丰硕成果的缩影。特别是自2年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及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核能合作成果,正有序落地。

 “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中广核在核电、核燃料、新能源等板块取得了重大突破,核电站数字化仪控、非动力核技术等领域走出去均取得积极进展。目前中广核国际业务已分布在20多个国家,境外资产和收入占比分别达到16%和20%,境外员工超过3000人,本土化比例超过93%。”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党组书记、董事长贺禹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欣克利角C项目工程开工

作为我国与高铁齐名的两张“国家名片”之一,核电已成为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2016年9月29日,我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实现了核电走出去的历史性突破。

 “英国核电项目是我国在英国和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被习近平主席评价为开启中英‘黄金时代’的旗舰项目。”贺禹表示。据悉,英国核电项目包括欣克利角C、赛兹韦尔C、布拉德维尔B三大项目,其中布拉德维尔B项目将使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据记者了解,欣克利角C项目计划建造两台EPR机组,由中广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与法国电力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其中中方股比33.5%。截至日前,欣克利角C项目成功完成了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重达4500吨的核岛公共筏基已开工建设。

据中广核负责人介绍,欣克利角C项目建成后,将满足英国7%的电力需求,在60年运行寿期内,每年相当于减排900万吨二氧化碳,并聘用约900名员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会提供2.5万个就业岗位,对法国、英国的核电产业链、就业和人才培养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也将对中国核电产业链走出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产业链合作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据贺禹透露,目前中英企业间已签署多份合作备忘录,涉及土建、安装、数字化仪控、仪表以及辐射监测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除英国核电项目以外,中广核已先后与20余个国家的对口企业或政府主管部门签署核电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合作意向书。下一步,中广核还将重点面向中东欧、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区域,按照“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原则,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海外铀矿开采项目稳步推进

作为核电发展的基础,中广核在核燃料研发,尤其是海外铀资源开发上也取得了多项突破。

在中亚,中广核与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公司共同开发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伊尔科利铀矿和北部的谢米兹拜伊铀矿,占股49%。2016年12月,中广核和哈原工合资建设的中哈核燃料组件厂正式开工,目前正开展主体工程施工,预计2020年底投产。作为中哈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哈核燃料组件厂的动工推动了哈萨克斯坦核燃料产业向上游的升级。

在非洲,中广核位于纳米比亚的湖山铀矿项目,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业投资项目,项目建设期间可提供约6000个就业岗位,生产期间可提供1600个就业岗位,并使纳米比亚出口增长约20%,GDP增长约5%,也有望使纳米比亚成为世界第二大天然铀生产国和出口国。

对此,贺禹表示,“在湖山铀矿,中广核以本地化作为实现国际化的途径,投入2亿多纳元用于当地员工培训、技能提升,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项目建设期间,中方人员总数不足现场总人数15%,目前本地员工比例已达到95%。”

新能源业务布局全球16个国家

新能源是中广核的重要产业板块,业务覆盖风电、太阳能、水电、气电、热电联产、生物质能及燃料电池等多种清洁能源类型。目前,中广核清洁能源项目已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等6大洲、16个国家。围绕“一带一路”,已形成多个高质量区域利润中心和发展平台,在东南亚、埃及、孟加拉、法国、韩国等国家及地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在巴西等国家正在进行积极探索。截至2019年3月,控股在运、在建装机容量已达到1391万千瓦。

2015年11月,中广核成功收购马来西亚埃德拉项目,正式搭建立足东南亚、辐射“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发展平台,成为埃及、孟加拉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商,马来西亚第二大独立发电商。2018年12月,东南亚最大的燃气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24万千瓦的中广核马六甲燃气发电项目1号机组完成主体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的马来西亚吉打太阳能发电项目实现首次并网,成为中广核首个实现并网的海外大型太阳能绿地项目。

2014年6月,中广核在法国成立了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经过近5年的发展,已先后在英国、法国、比利时、爱尔兰、荷兰、瑞典等国家,通过并购及自主开发建设拥有了近160万千瓦的风电、太阳能资产,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成为法国第五大清洁能源运营商。

中广核还拥有比利时最大的陆上风电场项目,并中标法国及欧洲范围内首个漂浮海上风电项目——格鲁瓦项目,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入漂浮海上风电领域。2018年7月,中广核完成了对欧洲最大陆上风电场——瑞典北极(NorthPole)风电项目75%股权的收购,总装机容量65万千瓦的北极风电项目,可以满足4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此外,中广核还成为中国在爱尔兰投资最大的企业。

非动力核技术中外合作屡获突破

中广核在大力发展非动力核技术“走出去”方面也屡获突破。据了解,中广核旗下的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是国内非动力核技术首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国内最大的工业电子加速器制造商,拥有高、中、低能全系列工业电子加速器研发制造能力,掌握包括加速器、高频变压器等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广核技成功研发SS-RC加速管,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该型高科技产品产业化的企业,并出口用于巴西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巴西光源”。而截至目前,中广核技高能电子辐照加速器已进入美国、印度、泰国、韩国、巴基斯坦、巴西、印尼等近10个国家。

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3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办的第十九届国际辐射加工大会期间,中广核技与法国AERIAL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就水果保鲜、食品辐照、剂量检测等核技术应用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将共同推动电子束辐照在农业的创新发展及相关项目在中国落地。

而在改性高分子领域,中广核技已在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了线缆高分子材料市场,并计划在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等国家开拓业务,为深耕国际市场夯实基础。

 

 

发布版面

本报关注


主题

广东金融业争当排头兵

发布日期

2019-05-13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城市之一,广东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未中断海上贸易的省份,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显示,在“一带一路”省市参与度方面,广东连续3年蝉联榜首,这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据悉,近年来,广东金融业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导向,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全面提升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人民币结算避风险 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据统计,2018年,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62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与广东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伴,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2013年至2018年,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发生人民币跨境收支金额累计2.1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0%。

境内“走出去”企业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可省去外币兑换环节,规避第三方货币汇率波动风险,节约汇兑成本,资金使用效率更高。近年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通过宣讲会、研讨会、现场调研、企业座谈等形式,广泛宣传跨境人民币政策,鼓励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在“一带一路”投资经营的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业务发展,服务企业“走出去”支持“一带一路”建设。2013年至2018年,广东与6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往来,业务类型以货物贸易和跨境投融资为主,共发生人民币跨境收支金额累计2.1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0%。2018年,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金额合计5709亿元,同比增长44.3%,占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外币跨境收支总额的38.3%。

不少外资企业也体会到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带来的好处。例如,德资企业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为规避欧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自2015年8月起,在合同签订、货物报关、货款支付中改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相比用外币计价结算可减少汇兑损失120多万元人民币。

在便利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跨境直接投资方面,外汇局广东省分局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出台多项简政放权实招。该局取消境内直接投资和境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核准行政审批事项,改由银行直接审核办理;简化境内直接投资项下外国投资者出资确认登记管理,取消境内直接投资项下外国投资者非货币出资和收购中方股权出资确认登记,将外国投资者货币出资确认登记调整为境内直接投资货币出资入账登记。同时,该局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政策,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办理外汇资本金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纳入结汇待支付账户管理。此外,该局推进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试点企业合法取得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后用于境内支付使用时,无需事前、逐笔提交交易背景资料,资金运用更加高效便捷。

上述一系列措施便利了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了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直接投资稳定增长。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广东(不含深圳)有319家境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共设立境外投资企业366家,覆盖29个国家,协议投资总金额合计95亿美元,实际汇出总金额为17亿美元;共有4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广东进行直接投资,共设立1054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金额合计42亿美元。

跨境融资引“活水” 解决“走出去”企业融资难题

据悉,近年来,外汇局广东省分局积极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拓宽企业尤其是中资企业的融资渠道,提升企业跨境融资自主权——可根据境内资金成本自主安排跨境融资的币别、金额及期限长短,有效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便利境内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跨境融资业务。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广东(不含深圳)已有25家中资企业利用新政策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本外币融资,金额达14.6亿等值美元。同时,该局允许有货物贸易出口背景的境内外汇贷款结汇,提高出口企业外汇贷款资金使用效率;允许内保外贷项下资金通过债权或者股权形式回流境内,境内企业可充分利用境内外市场资源灵活选择融资方式。2013年至2018年,共有855家广东企业(不含深圳)从“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获得3081笔本外币跨境融资,金额达239.5亿等值美元。

同时,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外汇局广东省分局积极鼓励辖内银行运用自身综合服务优势和全球网络资源优势,不断丰富金融服务手段,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融资方式,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通过境外合作银行在非洲的网络布局优势,为广州市一家主攻非洲市场的民营进出口企业提供结算和融资服务,帮助其扩大对非业务规模、连续数年位居“中国对非出口企业百强榜”前列;中国银行佛山分行为美的集团办理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帮助其实现了财务资金余缺在境内外关联企业间的灵活调配和安排,极大便利了其国际业务的开展。2018年,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4136亿元,占同期广东与沿线国家人民币跨境收支的73%。

 “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粤港澳金融合作,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建立更顺畅的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机制与通道,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在“一带一路”形成人民币区;创新“一带一路”投融资方式,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动员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继续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便利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推动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与沿线国家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大中资金融机构在沿线国家的布局,为“走出去”中资企业和人员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发布版面

督察


主题

广东湛江:“清单”击痛点 整改“一盘棋”

发布日期

2019-05-17

 

“这次教训深刻,也认识到就算出于回乡带领大家伙致富的好意,一样不能随便占用耕地。今后我们会多与自然资源部门沟通,也希望多给我们指导。”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挂牌督办的湛江市吴川燕来农牧有限公司违法占地案整改现场,公司负责人宁康全的一番话,可以说反映了整个湛江在用地理念和态度上的转变。

而这种转变,要从自然资源部约谈说起。

 “违法占用耕地2972.7亩,占广东省违法占用耕地面积25%。闲置土地1.64万亩,占广东省闲置土地面积25.2%,排全省第1名。”2018年9月14日,因违法用地严重、闲置土地量大,湛江市受到自然资源部约谈。

约谈犹如一记警钟,敲响在湛江市各级领导干部耳边。守土有责,即查即改,是命令,更是期望。一场自上而下向违法违规用地“亮剑”的战役就此打响。

 “导向”引领: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

 “北有青岛,南有湛江。”湛江市是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一、“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广东省视察时专门提出,要“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

随着经济社会进入大发展大建设关键时期,湛江市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不规范问题日渐凸显。

2018年5月,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广州局对湛江市2017年土地利用管理政策部署落实情况,特别是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执法、以地融资和往年督察未整改到位问题等进行了督察。

 “通过督察,发现土地执法、以地融资、农转用和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等方面共700个问题。其中,违法用地547宗,涉及土地面积9935亩;闲置土地108宗,涉及土地面积1.64万亩……”督察列出的“问题清单”,条条切中要害、直戳痛点。也因此,湛江市受到了自然资源部约谈。

 “湛江经常遭遇台风,此次约谈就像刮起了十七级这种最高级别的超强台风,对湛江来说是一次空前的考验,‘压力山大’。”湛江市市长姜建军如此形容被约谈的感受。

如何尽快解决问题?相关责任人是谁?被约谈后,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立即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直面问题,严肃整改。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督察指出的问题联合“会诊”,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等,执行整改“路线图”,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将整改责任“装在心里、抓在手中、扛在肩上”。

被约谈不光彩,但也可以成为规范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的契机。湛江市提出,“要把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彻底整治一遍,该处理的处理,该拆除的拆除,确保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整改中,拆违是最难的事儿,群众最担心拆民不拆官、拆穷不拆富、拆小不拆大。

 “整改初期,一些有背景的业主四处托关系求情,有的还找到了省里,希望能够‘开绿灯’。”湛江市副市长陈伟杰告诉记者,“这些人情关系成了整改的难关,阻碍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国土资源向自然资源转型的关键期,能不能打好违法违规用地整改攻坚战,湛江市上下都在关注。为此,湛江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整改最重要的一项原则——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坚持干部、群众一个样,集体、个人一个样,企业、个人一个样,拆除违建没有区别、没有例外、没有特殊,以最大程度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反向”倒逼:整改见人见思想、见事见责任、见行见成效

整治土地违法,先要清除头脑里的“违法”,这是比拆违更难的攻坚。

 “督察发现指出的问题,很多不仅仅是原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问题,也是政府其他一些相关部门工作不重视造成的。”顿了顿,陈伟杰说,“主要原因是‘一家管、大家用’的观念没有根本扭转,‘大家管、大家用’的观念尚未牢固树立。”

整改中,有的思想不够重视,以为关系好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有的思想不够端正,督察组查了还不认账,沟通不够;有的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国家、省、市重点项目违法违规用地不是主要问题;有的查处不够严肃,按照过去的老经验、老做法办事。

 “土地问题是有延续性的,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问题不整改就永远留在那里,像个定时炸弹。同时,土地问题也没有年限之分,过去发生的未处理完毕,也算是现在的。如果还是老样子,思想照旧、行动迟缓,最终只能是自食苦果。”陈伟杰最担心这些现象存在,三个“千万不要”成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千万不要弄虚作假、千万不要新增违法用地、千万不要以为督察整改是一阵风。”

被约谈后,湛江市将整改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求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做到整改工作见人见思想、见事见责任、见行见成效。

土地管理工作环节多、链条长,不是单靠某个部门、某个人就能做得好的,必须发挥整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湛江市拧紧“责任链”,建立市、县(市、区)、街(镇)、村(居)四级联动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压力传导直达“神经末梢”。各级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对整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亲自上阵,做到“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领导,一抓到底”。

整改工作实行“销号”管理,湛江市紧盯督察组反馈的问题和自查清单,细化“施工图”,列出“进度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同时加强督查督办,要求不煮“夹生饭”、不搞“半拉子”工程,做到整改一项、“销号”一项,不达要求绝不放行。

问题千头万绪,整改分门别类。对符合报批条件的重点项目、交通运输主干、民生公益工程等用地,各县(市、区)政府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尽快组织合格的用地报批资料上报。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 5 亩以上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充分利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手段,深挖保护伞,严厉打击霸占耕地、基本农田及非法采矿采砂等行为。

 “如果我们把问题整改好,也许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以前我们对潜在问题熟视无睹、自以为是,现在督察帮助我们发现和指出了问题,我们就要从中警醒,纠正错误,扫除障碍,为湛江振兴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陈伟杰说。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在田间地头,在街角路边,在产业园区,整个湛江迅速行动,为整改工作顺利推进而努力。

 “靶向”施策:从最难啃的“硬骨头”入手

 “我们把切入点放在重大典型案件上,啃下‘硬骨头’,形成示范效应,整改工作自然可以顺利推进。”回顾被约谈以来的半年多时间,湛江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吴松江透露整改的“秘诀”。

吴川市燕来农牧有限公司违法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山水庭院、企业会所,便是此次整改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也是自然资源部约谈中被直接“点名”的案件。

 “国家禽畜标准化示范场”“省重点生猪养猪场”“省菜篮子基地”“省农业扶贫龙头企业”……乍一看,燕来农牧有限公司名头真是不少。2010年,宁康全回到老家吴川市塘缀镇明村建设养猪场,成立燕来农牧有限公司,产品直销港澳,投资超过3亿元。

规模日益扩大,“面子”似乎也得跟上。近十年间,公司“关起门来”,违法占地建设了游泳池、办公综合楼、公共绿化设施、餐饮中心、养殖场员工宿舍、停车场,并开挖了人工水塘、景观水池、莲藕塘,租赁荒废耕地及林地建设鱼塘,涉及土地面积299亩。

燕来农牧有限公司违法占地持续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并且所建部分设施为原农业部门扶持配套项目,运营实行“公司+农户”“公司+扶贫村”的模式,涉及周边7个镇、数十个村庄,具有惠农扶贫性质,公司两栋员工宿舍住有管理人员和工人近300人。拆除整改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问题。

 “依法推进拆违工作初期,公司对查处整改工作有抵触对抗情绪,负责人甚至扬言要找关系,要借助法律武器‘对抗’政府,导致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吴松江说。

为妥善化解公司抵触对抗情绪,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湛江市、吴川市政府组成工作组,多次进驻现场与公司负责人讲政策、摆道理、明利害。在妥善解决公司养殖场职工人员分流和帮助村民就业问题的同时,在坚守法治底线的原则下,主动服务、依法帮助公司完善设施农业备案手续。

湛江市自然资源局执法监察工作组组长吴敏介绍说:“我们还按照整改有关规定,并请示上级部门,允许公司延期两个月拆除违建,这样有时间转移一部分财物,尽量减少一些损失。”

 “投资这么多钱,也是想着回乡造福大家,一开始说要拆除,心理上哪接受得了。”宁康全告诉记者,“工作组一直在做我的思想工作,家里人也劝我,冷静下来了解了相关政策法规,虽然损失巨大,但这就是违法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多方努力下,燕来农牧有限公司主动配合,自行租赁机器及车辆拆除违章建(构)筑物并复耕复绿,彻底消除了违法用地状态。

目前,燕来农牧有限公司违法占用耕地案件,涉及的299亩违法用地已全部整改到位,并已全部复耕复绿或恢复土地原貌,依法拆除违章建(构)筑物1.4万平方米,落实罚款10.88万元,吴川市纪委依规追究了历年来负有相关监管责任的26名党政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痛,而后醒。燕来农牧有限公司占地案整改,为湛江市整改工作打下了基础、发挥了示范作用,不少企业开始主动一笔笔偿还欠下的“违法用地账”。

 “正向”驱动:铺就制度化轨道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整改落地生根,重在长效,成在机制。湛江市既以雷霆手段整改追责,强化“当下改”,又铺就制度化轨道,着眼“长远立”,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这次例行督察反映出湛江在依法管地用地方面还存在总体水平不够高、政策理解不够透、执行能力不够强、执法不够到位等问题。我们以督察整改为契机,推进工作创新,构建长效机制,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陈伟杰表示。

湛江市总结此次督察整改经验教训,坚持标本兼治,对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梳理,打出一整套“组合拳”,探索土地管理新思路、新办法, 推动土地执法检查工作由集中整治的“攻坚战”向常态监管的“持久战”转变,综合利用地上巡、群众报、天上看、视频探等多种渠道,及时发现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将违法用地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今年年初,湛江市出台《关于建立高质量供地制度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供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近期,起草健全规范土地使用权出让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三旧改造工作等文件,切实加强土地交易市场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完善自然资源执法监督机制,充实基层自然资源所人员,突出源头管控,推动土地执法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建立健全源头发现违法用地、村镇主动发现违法用地、考核监督等制度,将违法用地防范在前,做到查处违法用地“零容忍”,实现违法用地“零增长”,确保违法用地“零反复”。

针对例行督察中暴露出来的基层组织对法律法规不熟悉、土地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湛江市分层级举办规范土地管理专题培训班,对各级政府党政主要领导、各委办局及相关企业、村居负责人进行培训,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意识。

整改,既要传导压力,也要给予动力。湛江市明确,对没有发现违法用地或违法用地较少的镇街进行奖励,对违法用地问题突出的镇街严格问责,涉及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该免则免”,切实压紧压实基层履职监管责任,推动执法从“宽松软”向“严紧实”转变。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经历约谈整改的洗礼,湛江人围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目标,立志管好用好每一份自然资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这颗镶嵌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明珠更加璀璨。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湛江徐闻港客滚轮渡码头预计年底建成开港

发布日期

2019-05-20

 

本报讯(全媒记者 龙巍)5月16日,记者从湛江徐闻港有限公司获悉,湛江港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工程(以下简称“徐闻港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12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5.4%。水工工程基本按计划完成,陆上单体建筑和交通枢纽正在全面施工,预计今年底全面建成开港。

湛江徐闻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虹介绍,徐闻港项目设计年吞吐能力为车辆320万辆次、旅客1728万人次,总投资约17.12亿元。该工程建设有16个5000吨级普通客货滚装泊位和1个5000吨级危险专用滚装泊位,配套建设防波堤、航道、危险品检测站、综合交通枢纽、车辆待渡场、恶劣天气停车场及综合服务区等配套设施。

据介绍,徐闻港项目包括港口客运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城市公交、的士站、私家车接送点等,并且预留未来接入高铁的接口,将实现水路、陆路、铁路、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该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相关系统功能的开发,正在进行部分设备安装与系统联调测试。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建设正酣

发布日期

2019-05-24

 

今年京东将带动数十家企业进驻

编者按: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是根本支撑。去年以来,我市引进超百亿元投资项目有12 个,超10 亿元投资项目有69 个。这些项目能否顺利开竣工和投产见效,事关北海前途命运,事关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市委、市政府把2019 年定为“项目落实年”,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担当实干、攻坚克难,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即日起,本报推出专栏《解放思想担当实干 北海重大项目巡礼》,对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进行跟踪报道,以振军心,以鼓士气,汇集推动北海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敬请关注。

本报讯(记者 黄娴)星级酒店项目正在进行清场,区域总部经济基地项目约4.2万平方米的产业用房已完成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及抹灰施工……5月20日下午,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项目工地一片繁忙景象。据了解,今年京东项目将带动50至80家关联生态链企业落地信息港,整个项目将实现服务业收入数十亿元,上缴税收超千万元。

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占地面积约158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电子商务、生物医疗、影视文化为核心产业,规划建设6个园中园+1个基地(企业孵化园中园、大数据园中园、电子商务园中园、人工智能园中园、科技金融园中园、生物医疗园中园、高级人才培育基地),同时规划建设五星级国际会议酒店、科技影视文化体验馆、滨水主题商街、国际双语幼儿园/小学、高端人才公寓、七星江公园等工作生活配套区,全力打造宜创、宜业、宜商、宜居的4.0版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项目一期工程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2017年底,约5.4万平方米的双创孵化大楼正式投入使用,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正式开园。自开园以来,信息港结合信息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京东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基地、院士工作站、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等重大产业落地与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截至目前,信息港08—2区域总部经济基地8个单元的产业用房已完成封顶,预计今年底前投入使用;02、03地块产业配套部分建筑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预计2020年底前投入使用。

据悉,2018年12月7日,京东互联网+项目、京东广告业务落户北海。京东集团将投资约30亿元在北海建设京东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包括京东云(东盟)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互联网+”新经济展厅、众创空间等项目,与北海达成一系列深度战略合作,推动东盟贸易、信息互通共享和技术合作;同时,京东将旗下广告业务逐步转移北海。目前,京东已在信息港注册成立广西京东云浩云计算有限公司、广西京东新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西京东金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今年2月26日,约1000平方米的办公职场正式投入使用。京东展厅、众创空间正在加快施工进度,预计6月底前可全部投入使用。

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基地建设规模约4500平方米,打造750坐席,集呼入、呼出、数据挖掘与分析、咨询及培训为一体。目前,国内最早从事向用户提供整套外包呼叫中心服务、客户关系管理行业解决方案以及全方位技术支持和专业的客户服务培训服务的外包公司(北京九五太维资讯有限公司)已经入驻基地,该公司北海大众汽车金融项目于今年1月中旬作为基地首个项目正式启动运营,预计今年达到240席服务坐席。

院士工作站方面,2018年9月,郑建华、鄂维南、陈国良、赵法箴四个院士工作站签约落地信息港。今年1月,鄂维南院士工作站首期大数据业务培训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约60名院校老师在信息港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大数据业务培训。

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面,信息港先后与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北京大学影视学院、北邮在线、北京工业大学、燕博园等达成入驻协议,打造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的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目前,国家信息中心北海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中国信息界发展研究院北海分院、“一带一路”政产学院联合基地、互联网金融及服务外包研究院等已落地信息港,已完成约3500平方米的培训、科研场地的装修及配置。

 

 

发布版面

广东·社情


主题

湛江至海口高铁确定走轮渡过海

发布日期

2019-05-25

 

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稳 顾大炜)近日,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公告,确定新建湛江市至海口铁路在广东省境内新建正线长度约130公里,将采取轮渡过海,全线新建车站3个,分别为雷州北站、英利站、徐闻南站。

新建湛江至海口铁路位于祖国大陆南端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线路北起湛江市,向南经雷州、徐闻、海安至海口。项目北端连接合湛客专、茂湛铁路、广湛客专及张(家界)海(口)客专,南端以铁路轮渡通过琼州海峡与海南环岛高铁和西环铁路相连,对构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与北部湾城市群铁路网,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琼州海峡经济带及北部湾城市群社会经济建设,引导沿线地区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新建湛海铁路自广湛客专新湛江(客)站引出,沿既有湛海铁路东侧行至雷州并在雷州市规划区南郡村附近设雷州北站,出站后上跨雷州青年运河、国道G207及既有线,在既有线西侧跨过南渡河。继续沿既有铁路西侧南行,在雷州英利镇设英利站,出站后继续南行在既有线西侧设置徐闻南站,出徐闻南站之后引入海安轮渡站,采用轮渡过海后,接入既有海口站,广东省境内新建正线长度约130公里。速度目标值350公里每小时,全线新建车站3个,正线桥梁约31座84公里,无隧道,桥梁占正线建筑长度约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