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卡号/身份证号 Library Card/ID No. 密码 Password
湛江市图书馆电子剪报
湛江市图书馆2019年8月剪报

发布时间:2022-10-11 09:08:06 点击数:

分享到:

海洋篇

建设海洋牧场亟待科技发力

广东中山: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凝心聚力 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巴签署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

青岛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

青岛海洋活力区探路蓝色经济新模型

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深圳“三步走”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

产业升级,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钢铁篇

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

这些热点话题钢铁大佬们怎么看?

钢铁产量迎来强势增长

钢铁与能源化工碰撞出洁净新“火花”

用更优质废钢助力钢铁高质量发展

包钢重点大型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跻身行业先进水平

信息支撑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冶赛迪一新型料场技术在湛江钢铁成功投用

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发布

钢铁业首个全球多方利益相关者认证标准年底将问世

未来三年全球钢铁产能变化趋势

石化篇

石化行业上半年效益下降呈收窄态势

中国石化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石油石化行业机遇和挑战面面观

吉林石化“三个准”聚焦科技创新

锦州石化:双引擎驱动 “双创”双丰收

中国石化在沙特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全球石化业挑战加剧,如何深度调整激发活力?

中国石化新增近千亿方天然气储量

茂名石化发布绿色发展白皮书

中石化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造纸篇

服务制胜 绝非偶然

纸企利润下滑 原料成本上升拖累业绩

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效

晨鸣纸业经营业绩表现整体向好

凤凰纸业在肯塔基州开业 中美贸易摩擦难撼双方企业合作

其它

长江经济带牵手北部湾共拓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企业转型升级的修道场

广湛铁路项目可研获批! 争取年内开工

16个产业项目落户北部湾经济区

湛江 廉江打造四百亿智能化家电产业集群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建设海洋牧场亟待科技发力

发布日期

2019-08-05

 

“作为海洋牧场规模化建设的‘牧场运动’几近半个世纪,而海洋牧场建设的初始‘牧场理念’形成更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但至今关于海洋牧场建设核心的‘牧场思想’和‘牧场理论’至今尚未形成。”2日—4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暨渔业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在大连举办,2日在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丁德文表示,中国应该也一定会在世界上建立起生态文明的社会,建设好“一带一路”的海洋牧场。

什么是海洋牧场?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调研员栗倩云解释,海洋牧场就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产、索饵或避敌所需要的场所,是可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十八大以来,海洋牧场迎来了难得发展机遇。

 “目前全国建成海洋牧场200多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6个,用海面积超过2300平方公里。”栗倩云说,据测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生态效益604亿元,年度固碳量19万吨,消减氮16844吨、磷1684吨。

然而,当前海洋牧场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公益性海洋牧场主体缺位、经营性海洋牧场动力不足、海洋牧场科技支撑能力薄弱、海洋牧场监测评估存在困难等都是海洋牧场在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栗倩云说。

 “在海洋牧场科技支撑能力薄弱方面,由于部分建设标准与规范缺失或普及推广不到位,导致部分地方海洋牧场建设出现低质化发展倾向,没有体现建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栗倩云介绍,从事海洋牧场研究的机构和专业人才不足,一些关键技术还未完全突破,难以支撑我国大规模海洋牧场建设发展。

如何科学推进海洋牧场发展?

 “要坚持科学的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优先,发挥综合效益。在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将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海洋牧场建设类型和规模,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问题。”栗倩云表示,也要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综合效益高的优势,将海洋牧场与保障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海洋牧场真正成为渔业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科技支撑,开展科技攻关,构建监测体系。“需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和企业的科技力量,加强产学研推衔接合作,对海洋牧场关键与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还需进一步完善海洋牧场监测评价制度,构建全国层面海洋牧场监测体系,科学评价海洋牧场建设效果。”栗倩云说。

 

 

发布版面

时讯


主题

广东中山: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日期

2019-08-14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中山市强化陆海统筹,建立控制陆源入海污染物排放工作机制。目前,该市辖区海洋环境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管控要求,海洋生物均符合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中山市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拥有57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159平方公里。近年来,中山市积极创新海洋综合管理,完善海洋环境监管机制,改善海洋生态和海洋资源环境,为将中山建设成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贡献力量。

海洋生态环保基础不断夯实。编制《中山市海洋空间利用规划》《中山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中山市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优化海洋空间规划布局。开展海岸线生态环境基础数据专题研究,加强海岸线整治修复,改善海岸线生态载体条件,持续实施海洋资源保护与修复工程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各类种苗近4亿尾,提升海洋生态功能。同时,规范海岸工程、陆源入海排污口的审批监管,加强入海排污的协同管控。强化市住建、交通、海事等部门的联动配合,加强对海砂来源、运输、交易及使用的全流程监管,严格查处违法采砂行为。

依法管海治海能力持续加强。落实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工作,划定落实整改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现已完成3个问题整改事项、15项整改措施,9项整改事项正按计划推进,妥善解决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海洋防灾减灾等问题,并顺利通过省海洋督察整改督导组的实地核查。

同时,海洋综合管理机制日趋完善。不断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形成覆盖市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施海洋监测能力标准化。完善海域海岛保护利用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海洋管理政策专题研究,研究拟订全面规范海域海岛管理、统筹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的综合性文件,进一步理顺规范海域海岛管理体系,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用海需求。

 

 

发布版面

理论


主题

凝心聚力 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发布日期

2019-08-20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海洋强国建设等重要论述,征集了多篇理论文章。

这些文章从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到全球海洋治理,解析理论内涵,梳理现实政策,建言制度创新,既有时代的宏观视野,又有历史的纵深观察,给人以深刻启迪。经该所评审,9篇佳作入选,本报将在“海洋战略论坛”专栏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编者

当前,全球海洋正面临着生态、环境、安全、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这不仅给海洋自身造成巨大的压力,还危及人类社会的安宁与发展。面对这些挑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2019423日,习近平主席在青岛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首次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他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基于这一思想,各国需要以海洋为载体,以合作为纽带,以同心为前提,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一、立足海洋空间,量身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离不开深刻把握海洋空间独特的自然与社会特质。海洋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延伸。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般框架或方法,对探索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具有较强的指引和参考作用。陆地是人类的栖息地,而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拓展空间。唯有立足海洋空间,运用海洋思维,方能有效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海洋空间独特的自然与社会特质,塑造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独特的任务方向。一是海洋仍存在着巨大的未知空间。人类对海洋空间的探索还不到5%,而对未知空间的探索离不开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装备研发的有力支撑。二是各国的海洋地缘条件差异较大。内陆国家没有海岸线和出海口,不同沿海国家拥有的海岸线长短不一,管辖的海域面积大小有别,各国获取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条件差异较大。三是海洋空间具有多种用途。海洋空间既是经济贸易的通道、自然资源的宝库,也是国家安全的屏障,还可能成为海权竞争的疆场。海洋空间的治理涉及政治、军事、安全、生态、交通、经济等诸多方面,且彼此缠绕、互相关联。

二、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国际海洋合作是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外国海军代表团团长时强调:“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片海洋。海洋本身的自然活动不受主权国家设定的政治疆界所束缚,事关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海洋为全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态系统产品,参与调控全球的气候。海洋的温度、洋流、化学变化等驱动着全球的生态系统演变,海洋的污染、酸化、资源衰退等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海洋活动的全球化影响提升了各国海洋合作的意愿,推动了全球海洋治理的进程。

中国政府多次表达了就海洋事务进行国际合作的诚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在海洋事务上,零和博弈是歧途,合作共赢是正轨。深化国际合作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习近平主席在20171月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特别提到,要把“深海”“极地”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他在会见外国海军代表团团长时还提到:“各国应坚持平等协商,完善危机沟通机制,加强区域安全合作,推动涉海分歧妥善解决。”

三、凝聚同心同向,协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各国的同心同向、齐力划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呼吁同样适用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然而在国际政治现实中,某些国家却心存异志,长期秉持零和思维、冷战思维和霸权思维,以“印太战略”为抓手,以“航行自由”为借口,恶意解释海洋法律规则,大肆渲染海上军事博弈,妄图破坏海洋合作气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既需要务实的“技法”,也需要同向的“心法”。倘若各国“心法”各异,“技法”便无用无能,海洋事务的国际合作与发展便会走向貌合神离的境地。

唯有秉持诚心善意,方可凝聚国际合力,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诚”与“善”是国际海洋合作之本,也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之基。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外交场合频繁使用“真诚”一词,向世界传递着新时代中国外交方针的重要内容。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一原则精神,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诚意或善意已成为公认的国际交往原则。《联合国宪章》第2条要求各会员国一秉善意履行国际义务。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要求条约解释应以善意为之。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00条要求各缔约国善意履行国际义务,不滥用海洋权利和自由。唯有诚心善意,方能扩大各国共识,凝聚国际合力,确保心貌合一,托起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世界海洋,互联互通。面对海上诸多的共同问题与挑战,各国命运与共,难以独善其身。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实质上是将国家之间的天然屏障化为“孤岛”之间的桥梁纽带,维系海上的和平、安宁与繁荣。我们应深刻把握海洋空间的独特属性,积极开展国际海洋合作,与各国一起秉持善意、同心协力,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愿景的实现。

(作者罗刚 系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中巴签署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

发布日期

2019-08-21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一行应邀访问巴拿马国际海事大学。其间,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海洋一所和巴拿马国际海事大学共同签署了《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约定了三方在海洋空间规划及相关领域的合作内容、形式。

该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开启了中巴海洋领域合作的新篇章,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两国在海洋规划与管理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将我国海洋管理的理念与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访问期间,海洋一所一行人与来自巴拿马环境部、渔业局、国际海事大学,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洋空间规划与海洋生态保护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巴拿马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中央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拥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巴拿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是首个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巴两国在经贸、投资、海运、旅游、文化等多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发布版面

时讯


主题

青岛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

发布日期

2019-08-21

 

本报讯(记者 晶)据青岛市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海洋技术交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青岛市完成涉海技术交易49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21亿元,同比上涨61.93%。这是青岛市发起海洋攻势之后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今年以来,青岛市发起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海洋攻势,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根据统计数据,按照海洋科技服务业态分类,海洋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25359.9万元,同比增长121.97%,合同成交额居第一位;海洋技术转让合同呈突飞猛进态势,合同成交额2322.74万元,同比增长534.63%,增幅居各类之首。

按照海洋专业划分,海洋环境技术成交额为21811.18万元,成交额居首位;海洋专业技术服务成交额达16080.7万元,同比增长3948.72%,增幅居首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合同成交额8694.65万元,同比增长1238.21%,增幅居第二位。

其中,一项海洋生物制剂以1000万元价格转让,是今年以来最大一笔海洋科技成果交易额。还有不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额度达六七百万元,一项浮标技术转让费用763万元。

自从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落户青岛,青岛已成为国家2+N”技术转移体系内唯一兼具行业特色和区域性优势的技术转移集聚区。目前,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已经孵化出12个专业领域分中心,实现海洋技术合同成交额13625.11万元,同比增长180.56%,占青岛市海洋技术成交额的21.92%。其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技术合同成交额4291.73万元,总量居各分中心首位;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技术合同成交额1819万元,同比增长8995%,增幅位居各分中心第一、总量第二。

 

 

发布版面

区域


主题

青岛海洋活力区探路蓝色经济新模型

发布日期

2019-08-23

 

目前,山东打造海洋强省的定位日渐明晰,青岛肩负山东经略海洋的发展重任,而主打海洋经济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海洋港口、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态等多方面发力。在黄海之滨逐渐打造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新城,发力担当海洋强国战略的新支点。

青岛正在经历一场新时代下的焕新变革,需要发现新的城市增长极,打造海洋活力的新极核,一座新一代海洋经济创新活力示范区也应运而生。按照发展规划,未来青岛海洋活力区会成为青岛西海岸新一代海洋经济创新活力示范区,是新区之心、活力之源、未来之城,将搭建成为全球化经济服务枢纽,是国际化创新服务人才的聚集地,将拥有海城共融环境。

依海而生,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依托国际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和海洋强国战略,作为“依海而生”的青岛被定位为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对内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发展互动,对外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被突出。在青岛海洋经济迈入新阶段的同时,各区域发展规划亦需要升级,以匹配其“新型国际海洋城市地位”,青岛海洋活力区应运而生,这也是青岛展开海洋攻势的重中之重。

开发海洋、拓展蓝色经济,是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青岛海洋活力区以海洋平台为主题,按照产城融合、智慧科技的发展模式,重点培育海洋科技、海洋信息、海洋商贸、海洋金融、海洋资源等总部服务型新型经济产业,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总部集聚地,未来展示中心、海洋博览中心、时尚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健康医疗中心等高端服务设施,将西海岸新区打造成海洋活力区和青岛国际大都市的新名片。

向海而行,保护与发展并重

如今,蓝色经济已超越了单纯的海洋经济范畴,增加了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并重的新内涵。西方大港多通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多经历从港口到建城到环境污染之后进行环境治理的传统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付出的代价比较高。“而青岛活力区建设过程中,周边海水水质达到一级水平,这是非常难得的。”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表示,青岛海洋活力区的建设是总体规划、总体开发的,从开发理念到建设都注重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比较符合全球当前关注的话题,有可能成为青岛面对世界的一张名片。

当前,“蓝色”也正逐渐深入中国经济的肌理。海洋经济连续多年增速超过整体经济增速,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占GDP比重高达9.3%。十九大之后海洋强国战略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此,国家商务部原副部长、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周可仁表示,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阶段,海洋经济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国家赋予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的历史使命,海洋经济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最鲜明的主题,是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希望。

百川归海,集合世界尖端资源

当前,蓝色经济发展已步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蓝色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个“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新型国际海洋名城,不仅需要有强有力的与外界联通的能力,更需要有吸纳世界尖端资源的“硬核”力量。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尤其是位于新区中心版块的海洋活力区更被认为是青岛发展的“新极核”。

按照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城乡院总规划师高毅存的观点,青岛海洋活力区有潜力成为青岛发展的核心一极,除了其承接的青岛海陆空三栖的资源优势,还得益于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青岛海洋活力区的发展与旧金山周边以“硅谷”为代表的卫星城一样,聚集一批科研和教育产业,完全具备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海洋新城,一个汇聚高科技发展、引领未来经济的城市增长极。

 

 

 

 

发布版面

专版


主题

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发布日期

2019-08-23

 

——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综述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耀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院长/教授 吕志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高舜礼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吴洽儿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西防城港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该市提出“以海强市”的目标,获批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正积极打造中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践区和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先行区等。新形势下,如何借势推动防城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如何深度融合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8月15日,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在防城港举行,与会专家就海洋经济发展、文旅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海洋文化旅游应打好“五张牌”,做好“五篇文章”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陈 耀

 “当前,旅游发展的同质化对海洋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出了挑战。”陈耀认为,我国很多地理区位相近的海洋城市同质化严重,成功的海洋文化旅游应该是个性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统一。他以防城港市为例,认为海洋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应打好“五张牌”,做好“五篇文章”。

一是打文化牌,做“全程文创”文章。海洋文化旅游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应深度挖掘防城港市特色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创意文化,打造鲜明的城市形象,策划相关海洋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同时在景观、设施、建筑中全面展现上述内容,将文化主题融入各种涉旅活动,将文化形象对接多种实体产品,开发艺术、纪念品和生活用品,“全程文创”应跳出“文创”只是设计旅游商品、纪念品和伴手礼的误区,重点在旅游开发的全环节文创。

二是打海洋牌,做主题海岸文章。在旅游规划时,应考虑如何增加游客停留在防城港的时间,促进多元消费。以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强化全域“海洋”性,通过主题化将“海岸”扩大到整个区域。

三是打旅游牌,做产业融合文章。利用海洋与文化吸引游客,通过产业融合开发多种新业态旅游产品,创新多样化消费方式,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综合效益,促进度假旅居、康养婚庆、会展研学等业态发展,充分发挥海洋特色文化提升附加值作用。

四是打全域牌,做“点”上集聚文章。作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路径和模式,全域旅游不是遍地开花的全面开发。海岸地带生态环境优质却也脆弱,具有公共性和稀缺性,要采取留白和留空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打国际牌,做国内游客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向海经济”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突出海洋是开放、合作的载体和纽带,促进海洋文化交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以多种合作形式增进海洋福祉。这方面,世界发达国家海洋旅游先行一步,国际游客在消费上具有示范性、引导性,同时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海洋旅游的客源支撑。防城港海洋旅游具有打国际牌的良好条件,可以打国际牌增加吸引力,以国际档次体现竞争力,同时做好国内游客文章,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

防城港海洋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院长/教授 吕志华

吕志华发表了题为《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背景下的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创新发展思路探讨》演讲,介绍了我国海洋药物研发情况、海洋生物资源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防城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机遇等内容。

 “海洋是一个具有巨大时空尺度的由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耦合在一起的复杂开放系统。”吕志华说,海洋里资源总量大、物种丰都高,研究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需求。

海洋生物资源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新药开发潜力的领域,海洋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也成为了国际新药研发领域的竞争热点。“海洋药物半个多世纪研究的成果与经验,不但使公众认识到海洋是一个解决人们健康问题的希望所在,而且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及技术成果基础。”吕志华说。

 “随着生命组学、系统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数理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入药物研发,催生了药物研发的新策略、新方法和新技术,为探索、分析、认识蓝色生命现象,为研究海洋药物提供了数据及技术支持。”吕志华说。

防城港拥有长达58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目前该市正积极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吕志华认为,在这一背景下,开发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前景广阔。

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高舜礼

高舜礼分析了防城港的临海比较优势,并结合边境旅游试验区的建设,就如何提升该市旅游发展给出了具体建议。

高舜礼认为,防城港发展海洋旅游主要有3方面明显优势。一是地理纬度较低,适于四季下海。二是海陆毗邻越南,适于拓展边境旅游。三是被批准为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政策环境相对优越,自治区和全市更加重视旅游业。

 “海洋经济的大发展,离不开一批相关产业和业态的支撑。”高舜礼说,从涉海旅游的角度看,当前较大的市场空间在于挖掘游客体验,这是一向薄弱乃至空白的环节。应将游客对大海的无限神往,引导至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验大海,从而拉动和扩大旅游消费。

高舜礼同时也坦言,防城港虽然优势明显,但和其他沿海城市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游客大致停留在观海、泡海、吃海上,对海洋存有一定惧怕,不赏、不玩,涉海项目内涵有待提升。

高舜礼建议,防城港要通过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注入边境和地域特色,实施与互联网相连的专业性文创研发,打破全国海滨城市旅游商品千城一面的现状,带动当地名优土特产品的对外销售,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和产业附加值。同时要把当地海鲜、地域性餐饮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形成品牌化的聚集区。

2018年3月,防城港获批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该市随即启动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行动,研究制定了六大创新探索改革事项,争取在3年内形成 “防城港模式”。对此,高舜礼建议应打造新型边境旅游产品,落实便利通关的新措施,协调好境外旅游服务等。

高舜礼说,该试验区地处北部湾畔,口岸年出入境人数居中越沿边口岸之首,区内就有不少涉海旅游资源。应利用试验区的开放政策,积极与越南有关地方协调,开发边境旅游新产品,包括涉海旅游产品。同时还要利用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探索扩大边境旅游合作新模式,推动自驾车旅游往来便利化,开拓海上跨境旅游新市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边境旅游转型升级。

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吴洽儿

东盟国家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加强与东盟国家渔业的合作,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渔业是东盟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与东盟合作将提升渔业技术水平,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减少贫困。”吴洽儿表示,中国与东盟水产品双边贸易规模在2006年~2019年间增长迅速。2006年双边贸易总额3.01亿美元,截至2018年,贸易额度稳增至49.68亿美元,增长了15.5倍。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东盟开展养殖渔业合作的国家不断增多,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投资,还开展了养殖技术的互联网合作,开启了海洋渔业“互联网+”的新时代。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设立了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协作网,建造海水养殖技术合作的科技联合体。

防城港是中国对接东盟的桥头堡。吴洽儿建议,今后,防城港发展海洋渔业应做好7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防港渔港经济区,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构建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渔业经济区。二是大力发展新型渔业产业,建设“人工鱼礁+深水养殖+休闲垂钓+渔船民宿+出海观光+游艇渔港+海域监管”等为一体的立体化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渔业产业。三是大力发展设施渔业。逐步提高水产养殖的科技含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对虾等高经济价值产品,大力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和新型蚝排养殖金鲳鱼、大蚝等。四是做强做大水产品边贸产业。依靠双边多边贸易、东盟国家入境的低价优质海产品原材料和充裕的跨境劳务工作人员等优势,在水产品电子商务、仓储、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方面下功夫,做强做大水产品边贸产业。五是加快培育走出去企业。立足区域优势,合理利用边贸优惠政策,为当地水产龙头企业牵线搭桥,助推他们走出去。六是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合作。推动与南海周边国家建立渔业产业合作关系。七是加强渔业科技合作与交流。面向东盟国家特别是南海周边国家,建立长期、友好、稳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关系。立足区域优势,组织开展联合增殖放流、合作研究、联合科考和考察交流等活动,提高南海周边国家现代渔业管理与技术水平,为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双边渔业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 凤

崔凤从海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角度,介绍了海洋文化的旅游价值,并提出了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从海洋文化视角下看,崔凤认为,当前我国滨海旅游存在着若干问题。如滨海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海洋文化资源转化困难、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对海洋文化本身认知的局限等。

崔凤表示,造成上述问题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游客眼中的居民经营者是文化的传递者,居民眼中的游客是消费者,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矛盾。二是滨海旅游业的传统项目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面临产业升级和文化资源转化的难题;新开发的滨海旅游地区和项目难以逾越传统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路径。三是长期以来,有关海洋文化的认知存在局限,海洋文化与“陆地文化”存在竞争,导致海洋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品牌效应难以形成。

文旅融合是传承和保护海洋文化的重要途经,对如何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崔凤建议应深度挖掘海洋文化,依托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形成品牌效应;注重海洋文化资源的空间规划和统筹协调;将文旅融合理念与社区治理理念结合起来,重塑“生活化”社区,打造嵌入式、体验式、深层次的文旅体验空间。

 

 

发布版面

聚焦


主题

深圳“三步走”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发布日期

2019-08-24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有关负责人在解读《意见》时表示,《意见》对深圳如何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为深圳相关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接下来,该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在《意见》指引下,积极部署海洋工作,加快向海洋发展,在推动海陆空间融合、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海洋文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并通过全力推进“十个一”工程,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为何能?

多项优势与区位条件铸就建设底气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底气和信心,来源于国家的重视及深圳自身的优势。

2016年国家海洋局批复深圳为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到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到《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国家不断赋予深圳新的使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圳发展的殷切期望。

深圳拥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和超过260公里的海岸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2018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2327亿元,同比增长4.63%,海洋运输、能源建设、滨海特色旅游等行业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和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已与海洋油气产业、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业共同构成深圳海洋经济四大支柱产业。

在海洋电子信息领域,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总值近六分之一,中兴通讯、研祥智能等大型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已进军海洋通讯、船舶导航等海洋领域,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加快聚集形成。深圳还集聚了招商重工、中集集团等一批技术实力雄厚、国内外领先的海洋龙头企业,并不断涌现出技术条件先进、成长潜力大的新兴海洋企业。深圳规模庞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电子信息、生物等产业优势,也可快速延伸嫁接到海洋领域。

深圳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创新,通过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壮大海洋教育研究机构、集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多元举措,持续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截至2018年底,我市已建成海洋产业相关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4个、工程中心3个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建立深圳市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已获批筹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引进中船重工、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在深圳设立海洋科研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挂牌成立,将重点围绕海洋工程等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

近年来,深圳还坚持陆海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城市与海洋融合发展,塑造城市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海洋将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意见》支持下,深圳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活跃的市场环境、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先进的陆海统筹机制平台、一流的城市基础建设等诸多有利条件,将在海洋领域大有作为。

未来如何建?

实施“三步走”战略、“十个一”工程

深圳将如何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据介绍,按照《意见》精神,深圳将通过创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成立一个海洋科学研究院、推进设立一个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等“十个一”工程,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根据深圳日前出台的《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深圳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到2020年,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稳步改善,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国内领先,海洋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到2035年,重点提升在亚太地区海洋领域的影响力,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海洋发展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彰显海洋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先锋。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意见》要求,深圳将全力推进“十个一”工程:创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成立一个深圳海洋科学研究院,打造一个全球海洋智库,建设一个深远海综合保障基地,打造一个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打造一个以中国海工为代表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一个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建设,创设一个海洋产业发展基金,设立一个深圳国际海事法院,举办一个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同时,深圳还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起草《深圳市海洋发展总体规划》,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生态、防灾减灾、综合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清晰的发展目标、评价体系、空间布局、管控要点和重点举措,为深圳海洋的全面发展提供方向和支撑。

此外,深圳将聚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全新定位,把经济产业、科技创新、文化生态、综合管理、全球治理五个领域作为全面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一是夯实经济基础,支持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提升深圳海洋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二是对标国际标准,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设立海洋教育研究机构、集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等措施,提升深圳海洋科技在全球的地位。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凸显新时代海洋城市文化特色。构建绿色活力海岸带,从点到面、陆海联动,全面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四是整合政府行政资源,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以建设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为契机,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五是立足国家使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发布版面

时政


主题

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

发布日期

2019-08-24

 

8月23日,智能技术与未来科学论坛在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主会场举行。本报记者 袁永东 摄

本报讯(记者 李少云)8月23日上午,在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暨三亚市院士联合会成立大会分论坛之一——海洋生态与科技产业论坛上,来自海洋生态、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的5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智慧海洋与科技创新等话题,就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市委副书记、市长阿东,副市长周燕华、刘钊军、何世刚、吴海峰等出席论坛。

 “发展海上‘一带一路’与金融科技产业相结合,我觉得三亚一定要有重点,先从海上‘一带一路’结合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开始做起,然后结合现在的金融科技,我相信三亚可以走出一条新路子。”论坛上,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系主任、三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曹辉宁博士表示,三亚作为海上“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依托政策和区位等优势,能够给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

 “只有更加精准的了解,才能真正地去使用这些资源并把它转化为生产力。”论坛上,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傅鹏程博士向与会专家分享了目前在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成果。傅鹏程博士表示,南海海域生物资源丰富,但是海洋经济发展仍存在资源开发手段粗放,利用率低下,深远海开发不足等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海洋资源时空分布缺少精确的了解,所以如何瞄准前沿技术,利用可视化的智能工具服务国家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要探索海底世界,声纳就是眼睛。” 论坛上,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生物工程系和材料工程系教授曹文武博士,以新压电材料带来海洋装备发展契机为主题,围绕海洋探测的需求、声纳的科普以及新型高性能压电材料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我们期待三亚能够搭建良性交流平台,让更多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协力研究海洋经济与科技产业的共性问题,推动海洋生态与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会嘉宾纷纷表示。

 

 

发布版面

自贸试验区 青岛新机遇·青岛路径


主题

产业升级,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发布日期

2019-08-27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方案解读

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创新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举措

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办理银行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审核由事前转为事中事后。允许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法人机构根据经营和管理需要,按规定开展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放宽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条件。进一步简化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手续,在真实、合法交易前提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分类等级为A类企业的外汇收入可直接进入经常项目结算账户,无需开立待核查账户。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完善QDLP资格审核机制,向国家外汇管理总局争取QDLP试点额度,发起设立QDLP基金。

支持外商投资金融机构发展

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投资比例上限放宽至51%,2020年取消股比限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经营范围,与中资一致。探索设立专业从事境内股权投资类基金公司。积极推进外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外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募集人民币资金,在区内发起管理人民币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设立外资健康保险公司。

探索实施金融创新

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试点

选择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综合经营试点。建立金融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加强金融机构的综合监管,防范跨领域金融风险。

支持金融机构业务创新

鼓励本地法人银行推出股债联动融资产品,开展股债联动业务试点。创新知识产权保险业务,鼓励区内保险公司推出实时保障、国际保单等业务创新。推进“政府送保”,对企业当年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并运用授权专利融资的,由属地政府给予保费全额补贴。开展基金管理服务专项改革创新。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保险法人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境外投资。加强对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当事人的评估和监管。支持具有优势产业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设立船舶、飞机、商业保理等专业子公司。对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除外)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根据期货保税交割业务需要,探索推出仓单质押融资功能,推动完善仓单质押融资所涉及的仓单确权等工作。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涉海金融服务

加大对海洋经济的资金支持,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的信贷管理政策。优化信贷审批条件。推动涉海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融资。加快涉海金融创新,重点发展海洋科技类金融机构、海洋产业基金、海洋装备融资租赁、航运保险等。鼓励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事业部、业务部或专营机构,引进航运专业保险机构。

深化金融国际合作

根据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的相关规定,探索在区内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对境外项目开展投资和贷款。吸引日韩交易所在区内设立办事处(代表处)等分支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内保外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区内“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采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做好境外权益资产的评估和风险管理。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

在市级层面建立涵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完善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逐步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对企业跨境收支进行全面监测评价。建立健全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做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工作,防范非法资金跨境、跨区流动。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建设产业创新平台

鼓励区内企业建设海外创新孵化中心,探索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平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

鼓励企业联合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业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协同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

鼓励中外合作办学

探索以校校合作、学院合作、项目合作等模式与世界名校开展合作办学,支持青岛片区开展高水平中德合作办学,积极争取青岛中德工业大学(筹)获批。推动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建成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校,设立智能制造工匠学院。

推进医疗医药行业发展

放宽外资医疗机构、医疗人才和医疗技术准入

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框架下,支持港澳服务提供者按规定设立独资门诊部、医院等医疗机构。加强与日韩医疗领域合作,大力引进国际知名整形美容机构和医疗技术团队落地,开展先进医疗技术研发、孵化和整形美容服务等。支持区内医疗机构按规定开展干细胞临床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吸引一批有资质、有实力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落地。在国外上市的干细胞产品,经具有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资质的医疗机构申请,可快速审查后在区内开展先行先试。完善干细胞研究者和受试者保护机制。

推进蓝色药库建设

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国家海洋药物中试基地、蓝色药库研发生产基地,争取将海洋药物按规定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加快医疗器械和药品注册审批

对抗癌药、罕见病用药等临床急需创新药品,加强与上级部门政策沟通,支持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按规定申请实行优先审评审批。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试验用特殊物品的综合查验和检验检疫流程,提高通关效率。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争取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疗设备设置审批,试行备案制。综合保税区内企业进口的医疗器械用于研发、展示的,可不办理相关注册或备案手续;进入国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申请注册或办理备案。加强与上级部门政策沟通,支持区内医疗器械研究机构、研发团队、生产企业与医疗器械注册人试点,并按省有关政策委托省内具备条件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支持区内药品研究机构、研发团队、生产企业参与药品上市许可人试点。

开展医药领域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

根据重大科研需求和国际合作需要,鼓励知名医院和医疗科研机构积极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医学组织的分支机构。结合青岛医疗特点,积极承办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医学会议。给予医疗人才、先进医疗技术优先准入,采取全职、柔性两种方式,引进一批优秀的医疗管理者和专业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探索在公立医疗机构试点非卫生技术人员用工政策。探索将治未病学科增设为新的技术专业或纳入中医内科组别,纳入技术职称晋升评审序列。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建立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与快速维权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信息通报、配合调查等机制。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快设立青岛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新模式。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建立质押登记和融资担保机制,探索方便快捷的质物处置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强化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探索实行分类评价和差别化评价。引进技术评估、产权交易等第三方市场化服务机构,探索人才和技术资本化、价格化评估机制。扩大专利代理领域开放,放宽对专利代理机构股东和合伙人的条件限制。

优化港澳台及外籍人才发展环境

鼓励港澳台及外籍专业人才到区内工作

大力吸引港澳台专业人才和符合条件的外籍专业人才到区内工作。放宽留学生就业限制,探索为港澳台及外籍家政服务人员到区内就业提供居留便利。对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外国人才,允许使用地方财政资金为其购买工作期限内的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进一步为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商务、旅游等活动的外国人提供入出境便利,探索制定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扩大长期居留许可申请范围等便利化政策。

做好外国高端人才服务

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建立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社保服务通道。积极配合省外办,在国际会议、对外邀请、使节来访等审核审批事项上,建立外事审核审批直通车制度,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

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

建设东北亚水产品加工及贸易中心

引进3—5家大型海洋水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内最大的水产加工基地。完善与水产品加工及贸易相关的码头、交通运输、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产品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培育以海洋为特色的海洋商品博览会,打造交易、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水产品综合商贸服务基地。探索建立完善水产品可溯源制度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强与农村农业部沟通,探索建设现代化海洋种业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支持水产种苗检疫审批办理,积极配合海关总署加快优质水产种苗检疫准入。优化海洋生物种质及其生物制品进口许可程序,扩大海洋种质和基因资源研究及产业应用。

大力发展海洋装备产业

推进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以及重大研发、实验验证平台建设。建设码头信息管理平台与智慧码头管理运营团队,扩大智慧装备应用,打造智慧青岛港。大力发展涉海装备研发制造、维修、服务等产业。

着力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海洋产业。鼓励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船舶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研教育服务管理业等产业。规范发展海洋化工、海洋农林业、海水利用业。

提升海洋国际合作水平

积极开展国际海洋合作

发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作用,继续办好青岛论坛,提升“一带一路”青岛航运指数影响力。加强区内区外联动,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和强化服务功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范围的发展带动效应。鼓励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龙头企业等与国内外机构加强科研领域合作,共建海洋实验室和海洋研究中心,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积极争取国际海洋组织在青岛设立办事处、分支机构等,提高青岛海洋领域国际影响力。搭建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定期召开联盟学术交流会议,共同发起国际合作科研大项目,收集并保存全球海洋生物资源,搭建海洋生物资源库,开展全球海洋生物测序服务。坚持高水准举办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为企业创造与国际、区域和国家等标准化机构合作机会。

提升航运服务能力

推进航运信息和交易平台建设

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整合各类航运数据信息,开展航运大数据信息服务。依托现有交易场所根据航运市场需求,依法依规开展航运要素交易,完善交易规则。积极推进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立船舶交易信息平台,试点开展国际范围船舶交易。制定船舶交易信息的统计报送制度。

增强航运集疏运能力

加快设立国际中转集拼货物集拼仓库,吸引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高附加值的物流增值服务集聚。逐步开放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入级检验,鼓励国外船级社为区内中国籍船舶提供入级检验服务。发挥港口功能优势,探索研究多式联运提单,推动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发挥山东省中欧班列运营平台班次作用,提升运营效率,构建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大陆的东西互联互通大通道。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港、空港联动,推进海陆空邮协同发展。

探索三国地方经济合作

深化中日韩合作

强化中日韩优势互补,探索联合日韩企业、商会、金融机构等,共同开拓东亚、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第三方市场。探索建设中日韩国家经贸合作平台。加快与日韩影视制作、动漫创意、会议展览、健康产业等合作。建设对日韩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探索建设海外仓和境外服务体系。建设中日韩(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日韩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孵化服务。鼓励青岛医疗卫生机构联合日韩医科大学、医疗康养服务机构合作建设医养健康中心。鼓励日韩医疗康养服务提供者以合资、合作形式来区内开设医疗机构,加强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发展高端医疗服务。鼓励高校、协会、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建立国际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推动国际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在青岛转移转化。

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便利化

加快开通快速通关“绿色通道”

加强中日、中韩海关间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构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以及检验检疫、标准计量等方面高效顺畅的合作机制。积极配合海关总署与日本、韩国合作确定鲜活农副产品目录清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开通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创新自贸区协定国之间班轮卫生检疫“电讯申报、无疫通行”监管模式。□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杨 光  孙 欣  耿婷婷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

发布日期

2019-08-01

  

钢铁产量的高低本质上不是由钢铁生产方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到目前为止,我国钢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整体表现无可厚非。

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局部地区的阶段性限产也是当前发展阶段不得已的保护性措施。在不得已限产过程中,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至关重要,监管机制一定要鼓励创新者,保护先进生产力。

“何文波书记的三个金句,我记在心里了。一是不仅关心钢铁产能是否过剩,还要关心清洁产能是否足够;二是社会激励机制一定要导向环保水平先进企业;三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谁是英雄。”日前,2019(第十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在北京召开。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何文波致辞后,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做出上述表示。

何文波指出:“今年以来,随着需求的增长,我国钢铁产量同步以较大幅度增加,成为业内外以至国内外经常讨论的较为负面的话题,影响公众认知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何文波与参会者分享了他两个观点:第一,钢铁产量的高低本质上不是由钢铁生产方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第二,钢铁产能利用率高低是经济问题,而实际排放水平高低才是环境和生态问题。

钢铁业的整体表现无可厚非

针对“钢铁产量的高低本质上不是由钢铁生产方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观点,何文波认为,“今年前5 个月,我国钢铁行业粗钢生产增加了10.2%,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钢铁业自身也显得很紧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钢铁企业为了满足国民经济体系生产建设需求而增加生产,变成了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前5 个月,我国钢铁增产了3744 万吨,增量的98%都用于满足国内钢铁消费需求,其中2/3 是满足建设领域的需求增量。

“当前的现实是,我国基本建设的持续投入带来了钢铁需求的持续增长,而我国钢铁业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生产建设对钢铁材料的供给要求。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钢铁产量的高增长,目前的基本建设规模是无法实现的,除非大量增加钢材进口。从这个意义上看,到目前为止,我国钢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整体表现无可厚非。”何文波表示。

何文波认为,“目前,问题不是没有,但需要关注的不是生产总量增加的数量和比例,而是增产的结构。”今年前5 个月,我国钢铁产量增量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应引起关注:即前5 个月,我国钢铁生产增速为10.2%,但占全国钢铁生产总量近80%的钢协会员企业的增幅为6.2%,而非会员企业的增幅为23%,这些企业的生产增量占了总增量的54%。“这部分增长的清洁程度是值得调查的,因为涉及到了政府的公正监管和行业如何自律的课题。”何文波认为。

“我们关心的不仅是产能是否过剩,当前更要关心清洁产能是否足够。”何文波强调,在钢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让实现了超低排放标准的生产企业充分发挥,同时限制排放较高的产能才是降低环境影响的正确做法。

激励机制要导向环保水平先进企业

关于“钢铁产能利用率高低是经济问题,而实际排放水平高低才是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观点,何文波指出,“从当期来看,我国钢铁产能多了可以停下来,停下来就没有排放了,只要有需求就必须生产,需求多少就要生产多少。但谁在生产,就不仅仅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与政府的公正监管直接相关,因此社会的激励机制一定要导向那些环保水平先进的企业。从长期来看,相信市场的力量一定会解决产能与需求的匹配问题,也就是所谓产能过剩问题,多余的产能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

何文波表示,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局部地区的阶段性限产也是当前发展阶段不得已的保护性措施。在不得已限产过程中,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至关重要,监管机制一定要鼓励创新者,保护先进生产力。

“钢铁业是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何文波进一步表示,“打赢蓝天保卫战,下令限产很容易,但清洁生产要投入、要创造、要坚持不懈甚至要忍辱负重,社会上下未必都理解。”

何文波指出,据一些环保投入较大的钢铁企业反映,为了实现超低排放,企业环保运行成本已经达到了每吨260 元到270 元的水平。按照这个水平计算,全国一年生产9 亿吨到10 亿吨钢铁,所支付的环保成本可能会接近我国西部一个省的GDP。

何文波说,“那些为实现绿色生产、超低排放而持续投入,不断创造、积极开发和运用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全社会在享受钢铁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同时,应该感谢他们的付出和贡献。”

 

 

发布版面

理事会专题


主题

这些热点话题钢铁大佬们怎么看?

发布日期

2019-08-01

 

引题:下半年行业形势、超低排放改造……

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运行总体平稳,但也存在产量大幅增长、原料价格上涨过快导致成本大幅上涨、行业利润明显下滑等问题。如何看待上半年的行业运行?对今年下半年的情况怎么看?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作应该怎么干?7月28日~29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十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劳模表彰大会召开期间,《中国冶金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几位钢铁企业负责人。

上半年钢铁行业利润大幅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4.04亿吨、4.92亿吨、5.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7.9%、9.9%、11.4%。尤其是4月、5月、6月份,单月粗钢产量分别达到8503万吨、8909万吨、875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2.7%、10.0%、10.0%,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产量大幅增加的同时,我国钢铁行业的总体利润却大幅下滑。1月~5月份,我国钢铁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399.3亿元,同比下降16.6%。其中,钢协会员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滑30.65%。

今年上半年,铁矿石价格也创下近5年新高,压缩了钢铁行业利润。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为398.32点,同比增长67.4%,较年初上涨56.8%。其中,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410.18点,同比增长71.1%,较年初上涨60.0%

“铁矿石价格的飞速上涨,压缩了钢铁企业的利润,这对钢铁行业来说是一种挑战。”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表示。

“今年上半年,建龙集团的利润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从钢铁行业来看,我个人觉得上半年的利润还是相对合理的,去年利润相对偏高。”北京建龙重工集团董事长张志祥表示。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祝瑞荣则表示:“国内铁矿石需求大,企业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在工艺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创新,国家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电炉钢发展,从根本上减少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他指出,在企业层面,钢铁企业可以通过期货等方法灵活应对铁矿石价格上涨。

下半年面临的形势比上半年更加严峻

“下半年会更难一些。”对于今年下半年行业的判断,张志祥直言。他认为,今年下半年的形势会比上半年困难,原因在于目前钢铁产量太大,需求估计会维持现有水平,钢材供需会保持一个弱平衡状态,而且下半年出口也会更难。

“行业现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今年下半年的行业形势比去年下半年要差一些是必然的。”华菱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强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更加注重于产品研发、创新、全要素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高,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比早几年强很多,我们还是要保持信心。”

侯军认为,钢铁行业形势在下半年不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从当前态势看,钢铁行业的产量还在增长,需求也有几大强势支点,但从长期来看,总体需求是稳步下降的。另外,还是要在巩固去产能成果、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保持钢产量理性增长方面统一思想。钢材需求将呈逐年下降趋势,应该着力研究如何提高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侯军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各企业正加快改造以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今年4月底,生态环境部等5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对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标准和意见。据悉,各大钢铁企业把超低排放改造列为企业的重中之重,正在稳步推进。

“山钢日照基地目前已经达到2020年山东省第四时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目前正在推进莱芜区域的钢铁产线超低排放改造。”侯军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建龙目前也在推动分布在不同区域的钢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张志祥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我们京津冀地区的钢厂超低排放改造目前都已经落实了。在山西、内蒙古的各子公司也要在今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力争早于国家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祝瑞荣认为:“超低排放是企业生存最基本的要求,南钢对此非常重视,投入力度也很大。一是对照国家超低排放的标准梳理自己的问题和痛点。二是积极使用最新技术促进超低排放改造。三是让环保设备与生产主体设备同时运行,促进超低排放水平不断提高。”

 

 

 

 

 

 

 

 

 

 

发布版面

要闻聚焦


主题

钢铁产量迎来强势增长

发布日期

2019-08-02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4.92 亿吨,同比增长9.9%,再创历史同期最高值。二季度更是连创新高,达到每秒产钢超过30 吨的“巅峰”。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前提下,钢材市场靠什么支撑?去产能下巨额增量从哪来?产量不断攀升,是否隐含风险?

钢产量连创新高,钢市“火”从何来?

“今年钢铁产量的增长完全是由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何文波说。

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两年来钢材价格回升,产量也节节攀升。

今年一季度,我国钢产量在2018 年突破历史最高值的基础上再创新高。紧接着4、5、6 月份,粗钢月产量再度刷新纪录,由此也带来了“钢卖哪去了”的疑问。

何文波告诉记者,上半年粗钢产量增加4434 万吨,而钢材净出口折合粗钢同比减少7 万吨。这说明增产量主要用在了国内消费,而且实实在在都卖出去了,其中三分之二是满足建设领域需求。

“钢铁产量强势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因素是消费需求旺盛。据测算,上半年粗钢表观消费量约4.6 亿吨,增长高达10.6%。”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说,尽管汽车用钢需求下滑,但基建的持续投入带来了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建设用钢量持续增长。

上半年,我国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大。一些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贫困地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持续发力,由此带来钢材需求火热。

从价格看,截至6 月底,螺纹钢价格依然保持每吨4002 元,同比仅下降1.3%,板材价格则同比下降了9.3%。

去产能背景下,谁在增产?

“与生产总量增加情况相比,增产结构更值得关注。”何文波认为。

据中钢协统计,上半年,作为会员的大中型企业粗钢产量增长5.6%,但非会员企业即小型钢厂增长24.1%,增速远高于前者。后者生产增量更是占了总增量的56.2%。

何文波分析说:“2017 年6 月30 日以后,‘地条钢’产能应退尽退。当年下半年,非会员企业产钢7500 万吨,可以认为都是合规合法产量。但到了今年上半年,非会员企业产钢量比那时增加了5343 万吨,增长高达71.2%。”

“哪些企业在增产,产能是否合规,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等,都亟待查清。”他说。

据了解,当前不少钢铁企业为了增产持续高负荷生产,产能利用率甚至高达150%。一些钢铁主产地产量更是“突飞猛进”。一季度河北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9.2%,是全国的2 倍,贡献了全国近一半增量。

“近年来我们去掉了1.5 亿吨粗钢产能和1.4 亿吨‘地条钢’产能,显然,光去产能不限产量是不行的,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研究解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说。

产量连连攀升,有无风险?

专家表示,长时间高负荷生产极易引发安全、环保及质量风险。

去年高管薪酬居上市公司榜首的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持续高产,仅一季度就数十次打破日产纪录。但上半年接连发生2 次事故,已造成多人死亡。江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通报称,事故暴露了方大特钢重效益轻安全问题突出。

钢铁产量增长过快,还会带来“增产不增效”的不利影响。

中钢协数据显示,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30.7%。从近期公布的上半年业绩预报看,太钢不锈、华菱钢铁、鞍钢股份、安阳钢铁、韶钢松山等钢铁上市公司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如果不及时转变依靠规模扩张、高产超产的思路,钢铁行业仍可能回到供大于求的老路。”中钢协会长高祥明说。

他表示,从近几年已公告的产能置换项目看,各地拟建钢铁项目的粗钢产能近2 亿吨,其中的过剩风险必须警惕。

“钢铁行业‘靠规模扩张谋发展’的惯性思维没有彻底改变,‘靠提质增效要效益’的创新能力没有全面形成,扭曲生产要素配置的低水平‘僵尸’产能没有彻底清除。”王伟认为。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钢铁与能源化工碰撞出洁净新“火花”

发布日期

2019-08-05

 

“隔行如隔山。最近,我跟钢铁企业负责人交流才知道,他们拼命想减少排放的钢铁尾气,正是我们煤化工行业宝贵的原料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的言语中充满了“相见恨晚”之感。近年来,他一直在寻找来源更广泛的化工原料,而“钢铁尾气”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毛新平也一直在思考钢铁行业生态化、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他坦承,“钢厂产生的尾气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这也是钢铁行业饱受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钢铁尾气的未来趋势一定是高值化、资源化利用。”

近日,“第一届全国钢铁与能源化工行业协调发展研讨会”在大连召开,两大行业实现跨界联盟。会议聚集了全国钢铁行业、能源化工行业的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钢铁与能源化工行业的协调发展问题。

钢厂的废气 化工的“宝贝”

无论是大会报告还是台下交流,两大行业代表谈论最多的是“握手”的重要性。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改革开放以来,钢铁行业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自1996年突破1亿吨至今,中国钢铁总产量已连续23年稳居世界第一。

毛新平告诉《中国科学报》:“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来看,我们依然还会是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甚至会成为钢铁制造技术的创新中心。”

然而,现实是,随着钢铁产能增长,钢铁工业尾气排放量也在不断提高,能源消耗和各类废弃物排放已成为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钢铁制造多以铁矿石为原料,这一炼铁工艺会产生“三股气”,俗称钢铁尾气,主要包括焦炉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主要成分是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传统的钢铁尾气处理方式主要是供热和发电,但尾气中含大量氮气,热值低,直接燃烧经济效益差,且同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这“三股气”让钢铁人头疼了几十年,从改造生产工艺到安装净化装置,他们想尽办法“少出气、出净气”。

不过,这“三股气”在刘中民眼中却是宝贵资源——制燃料乙醇的原料。

在能源化工领域,化工合成原料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而我国煤炭产地条件苛刻、燃煤环境压力大,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匮乏。刘中民致力于煤化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数十年,他深知化工原料供应不足是制约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也一直在寻找新的可替代方案。

 “钢铁行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现在一提钢铁,就跟污染联系上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钢铁被妖魔化了。”刘中民说。

刘中民表示,钢铁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来制乙醇,首先要制合成气,而这一工序投资巨大,成本约占整个工程的1/3以上。如果利用钢厂现有尾气资源,绕过造气阶段,可节省大量投资并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技术成熟无障碍 降低能源对外依赖

近年来,在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和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的支持下,刘中民团队针对钢厂工业尾气的组成与特点,开发出了以一氧化碳与氢气为主要原料制备燃料乙醇的高效清洁转化利用路线,统称甲醇/合成气经二甲醚羰基化制无水乙醇(DMTE)技术。

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与化工合成原材料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一次能源相比,钢铁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提纯后可直接用于合成数量可观、附加值高、高品质的化学品。

会上,有钢铁企业负责人对于这一“陌生”的化工技术表示了担忧:技术安全性如何?是否会产生污染?经济性如何?

 “技术上没有障碍,已经成熟。”刘中民回应道。

延长石油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也用实践打消了企业负责人的疑虑。早在2017年1月,依托DMTE技术兴建的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装置已开工,它标志着中国合成气制乙醇技术正式迈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同年11月初,以该装置产品调配的E10乙醇汽油通过了国家石油燃料监督检验中心(河南)认证并达到国家标准,DMTE技术被认为是同类工艺路线中最可靠、最稳定、最具创新性的技术路线。

该公司副总经理田平汉表示,由于省去了复杂的煤气化工艺,投资节约了70%,一氧化碳成本可降低66%~80%。此外,化工合成将一氧化碳固化在化工产品中而非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气,因此相比发电,钢化联产会降低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量。以50万吨/年乙醇装置计算,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约为52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用钢铁尾气制乙醇,不仅解决了钢铁行业的难题、降低了煤化工行业的成本,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的对外依赖度。

“握手”到“联姻” 政策引导不能少

 “过去钢铁和化工行业各自‘关起门’来,干得热火朝天。未来,国家产业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相关行业深度融合的生态化的工业产业链。”毛新平说。

然而,这两大行业均关系国家命脉,它们在深度融合中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又该如何解决?这仍需深入探索。

比如,与发电及其他尾气处理技术相比,钢铁尾气转化为化工原料,究竟是盈了还是亏了?

毛新平认为,这要算两笔账:经济账和环保账。他与河钢集团唐山公司曾做过经济可行性分析,后者的收益率比前者增加了约15%。“DMTE技术在生产效率、转化效率和成本方面更具优势,把未来钢厂尾气的综合利用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不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每个钢厂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刘中民也表示,合成气转化的技术很多,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市场需求等,合理选择技术方案。不要一拥而上,避免造成产能过剩。

此外,要推动两大行业从“握手”走向“联姻”,顶层设计不能缺席。

 “这需要综合考虑,对行业进行统一布局。”刘中民的设想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多种能源之间的互补融合,以构建国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新体系。“体系中不能不考虑与钢铁行业的耦合与协调。”他说。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用更优质废钢助力钢铁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8-07

 

“废钢行业为钢铁企业发展提供质量更稳定、成本更低廉的废钢资源,可以促进钢铁企业生产的稳定顺行,同时还能起到稳定铁矿石价格的作用,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不外流。”7月30日,在内蒙古包头举行的2019全国废钢铁信息统计工作会议上,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树斌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

随着我国钢铁积蓄量不断增加,钢铁企业应用废钢铁资源量不断攀升,废钢铁统计信息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此次会议由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废钢协)主办,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摸清废钢铁行业“家底”,努力保持行业平稳运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部主任陈国康,中国废钢协名誉会长王镇武、秘书长孙建生,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副秘书长于叩,以及来自国内外有关行业组织、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废钢设备生产企业的近4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废钢铁消耗水平继续上升

中国废钢协副秘书长都兴亚在报告中指出,今年1月~6月份,全国废钢铁消耗总量达10113万吨,同比增加1341万吨,增幅为15.28%;废钢单耗为205.5千克/吨,同比增加6.9千克/吨,增幅为3.5%;废钢比为20.1%;电炉钢比9.8%。

上半年,电弧炉开工率、产能利用率持续走高,春节期间降至低点,开工率为6.58%,产能利用率为3.34%,之后逐渐攀升。截至6月20日,全国53家独立电弧炉钢厂平均开工率为77.73%,同比提高13.8%;产能利用率为66.46%,同比提高6.25%。除长期停产或钢厂电炉改造等原因未开工的,其余钢厂基本复产,电弧炉开工率已经处于正常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有关机构调研的全国275座电弧炉,产能为1.65亿吨,计划全年新增投产2101万吨,其中已投产642万吨,未投产1459万吨。华东、华南、华中地区是目前电弧炉较为集中的区域,产能占比合计73%。西南地区占样本统计的12%,未来西南地区也是电弧炉产能较为集中的区域。

上半年,全国废钢铁资源产生总量为1.16亿吨,同比增加1300多万吨,增幅为12.6%。其中,钢铁企业自产废钢0.27亿吨,占资源总量的23%;社会采购废钢0.89亿吨,占资源总量的77%。

1月~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废钢11.15万吨,同比减少67万吨;累计出口废钢0.20万吨,同比减少32万吨。

钢协信息统计部主任陈国康分析了当前钢铁行业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钢铁行业需要关注的4个问题:一是产能释放过快,产量增幅太大,特别是非会员企业产量增长过快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二是钢材价格下降,原燃料价格上升,特别是进口铁矿石价格继续飙涨,对行业利润的挤压进一步凸显,企业利润环比大幅下降;三是6月、7月份,国内钢材库存回升,需要合理控制生产节奏;四是钢铁投资大幅增长,一些企业或利用产能置换等政策,盘活无效产能,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废钢利用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前景广阔,做好废钢数据统计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于叩在会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钢铁,对废钢铁需求空间也很大。在管理数据为王的当代,废钢铁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废钢铁利用率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必经途径之一。

于叩表示,废钢与特钢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目前国内已有几百家授牌的废钢加工企业。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趋紧和产能置换的不断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提质升级的进程远远没有结束,未来三五年或将出现大的调整,废钢加工企业要适应行业的发展态势。

江苏镔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禹介绍,从企业成本核算到大量使用废钢铁炼钢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所以镔鑫钢铁设置专人负责对中国废钢协等单位数据的统计报送工作。“这样可以与行业及兄弟企业的数据进行比对。我们在数据分析中找原因、在数据比对中找差距。统计数据成为我们生产经营中总结得失、自我改进、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和指导。”他还特别强调了废钢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废钢原料稳定性亟待提升

近两年,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众多钢铁企业焦化、烧结和高炉生产受到限制,废钢使用量显著提升。废钢的质量问题也就日渐引起关注。

对于采购成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副总经理周波认为,原料成本升高,挤压了钢企利润。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季节性需求淡季钢材市场呈供强需弱态势,叠加铁矿石价格高位,废钢价格不断走高,导致长、短流程原料成本均持续上升,利润不断下滑。

他同时指出,废钢来源不一,会造成钢厂成本波动大。可以说,废钢质量不稳、掺假等行为现已成为行业难题。

记者了解,废钢质量不稳定的危害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洁净程度不稳定。废钢带入炉内的杂质,特别是泥沙(主要含二氧化硅)和铁锈,在冶炼中就会增加渣量,降低回收率和炉渣碱度,加剧对碱性炉墙的侵蚀,对炉体寿命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干燥度不稳定。废钢如果水分过高,会导致冶炼能耗升高,还会影响钢水质量。

三是化学成分不稳定。入炉废钢要求化学成分应基本明确且力求稳定。成分不稳,则会导致钢水中C、S、Cu等成分波动,影响钢材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整炉钢报废的情况。

四是重量、尺寸不稳定。入炉废钢的重量和外形尺寸也有严格的要求。若不达标,会造成每炉装料次数增多,延长熔化时间,进而增加能耗、影响产量,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废钢产业须关注融资问题

 “废钢行业贸易方式,决定了资金为王的现状。”一位会议代表认为。

对此,周波认为,再生资源行业多采取以赊销为主的交易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如果资金短缺的话,会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严重的话会出现断链。

再生资源行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现状是,规模小、融资能力很差、抗风险能力低、现金流极易断裂,加上再生资源回收属于高风险行业,导致行业内中小企业只能优先考虑生存,至于产业链延伸发展或者技术创新,那更需要资金支持。

融资成本产生的资金压力,最终传导至钢厂,推高钢企废钢使用成本。

对于未来废钢产业的发展,与会代表建议要规范废钢行业,做到产品差异化、产业规模化。针对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建议废钢加工企业针对钢厂要求,细化分拣流程,做到产品差异化、产业规模化。这样既能提高销售利润,又能满足钢厂对废钢质量稳定的需求。

面对废钢行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议中国废钢协向相关部委反映,对优质产废及用废企业进行政策支持,提升其竞争力。

会议还表彰了2018-2019年度信息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中国废钢协副秘书长冯鹤林、都兴亚分别主持进行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企业和废钢铁统计工作业务的相关培训,中国废钢协副秘书长王方杰等有关负责人对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相关工作和废钢铁加工行业信息服务平台操作进行了培训和总结。

 

 

 

发布版面

节能环保


主题

包钢重点大型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跻身行业先进水平

发布日期

2019-08-08

 

本报讯(实习记者于泓泽)近日,由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评审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包钢稀土钢炼铁厂2号500平方米烧结机获评全国400平方米及以上烧结机优胜炉,7号4150立方米高炉获评全国4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创先炉荣誉。

据了解,该竞赛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调动钢铁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节能降耗,推动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此交流会已连续举办11年,先后评选出了38座冠军炉和144座优胜炉。

包钢通过工艺操作创新和工艺节能改造,大型高炉和烧结机耗能水平不断降低。今年,包钢以降本网格化为抓手,全面深入推进“四降两提”工程,开展一系列的节能降耗工作,在降低固体燃耗、电量消耗、点火煤气消耗以及余热回收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重点抓好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此次荣誉的获得,标志着该公司在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管理方面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信息支撑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8-13

 

近年来,以专业信息情报为核心的知识服务为我国钢铁和有色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当前,钢铁行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进程等诸多问题亟须解决。如何将数据或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有效融合以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成为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的迫切需求。

为进一步倡导信息创造价值,提升知识服务、知识产权战略地位和作用,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工厂、企业信息化以及核心竞争力建设,服务钢铁、有色行业以及广大企业高质量发展,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于8月9日在北京举办“2019冶金领域知识服务论坛暨冶金信息网年会”。会议聚焦行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等热点议题,邀请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院士、专家作专题报告。100多家单位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马军在致辞时强调,冶金分中心从服务行业出发,整合冶金行业信息数据资源,提供专业研究领域知识计算服务与专题分析服务,改善和提升科技信息服务手段和服务模式,使大量科技信息资源能够高效、快捷地提供给用户,进一步提升科技信息产品和综合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系统建设实现为中国工程院开展战略咨询研究、行业和企业的全方位、多层次科技信息服务,为冶金行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企业创新提供系统、全面、快捷的科技信息支持。

马军介绍,2019年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对自建知识服务门户网站——冶金信息网进行了全面优化与升级,实现从资源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在冶金信息网升级过程中,对资源进行碎片化加工处理、关联、挖掘,为用户提供全新的知识服务体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知识按照产品、工艺、设备、应用等多个维度重新进行组织揭示,形成了情报系统、知识中心、数据中心、产品中心、成本库、“一带一路”知识专题等核心知识服务模块,实现了目标信息精准、快速获取,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情报产品和服务,满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钢铁及上下游企业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的知识需求。

2019年,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还根据企业的内在需求,及时推出了“企业信息情报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该系统可展示企业关注的政策法规、行业资讯、市场动态信息,可帮助企业收集竞争对手情报、行业上下游信息,定制下游重点客户信息,实现科技文献、海关数据等本地化使用,辅助企业竞争力对标等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功能。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有一支专业信息情报团队,针对国内外重点企业开展情报跟踪工作,长期跟踪日本、韩国、欧洲、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伊朗等国家和地区重点钢铁企业工艺技术、产品研发、技术装备等情报信息,为国内企业战略决策、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提供可靠情报服务。国内外冶金相关政策研究聚焦国外税收、补贴等相关政策。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产线对标为国内企业确立对标对象,精准对标提供依据。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傅智杰处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是由国家批准建设的、我国工程科技界第一个以跨领域专业数据融合与深度知识挖掘为目标的公益性、开放式的资源集成和知识服务平台项目,引领和推动我国工程科技领域主要的信息服务机构,从传统的数据服务、信息服务向知识化服务和智能化服务不断前进。

傅智杰肯定了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在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冶金分中心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冶金分中心已经开发上线了冶金专业知识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提供了期刊论文、成果专利、行业报告、经济统计数据、科技咨询等等数据信息服务,还结合行业需求,开发了包括机械用钢、工程用钢、管线用钢和高炉炼铁等20多项专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在报告中聚焦超低排放治理、铁矿石供给安全、科技创新驱动等关键问题,指出钢铁工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调整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发展与矛盾并存,这迫切要求钢铁行业要把握宏观经济领域发生根本转变的深刻内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确定发展思路、选择发展路径、实施发展举措的根本要求。

他指出,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个性化、定制化、注重用户体验和价值创造的智能制造发展方兴未艾,绿色低碳、融合创新、网络智能、共享共赢正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新特点。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钢铁工业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企业管控的高度集成和高度协同的一体化运营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绿色低碳钢铁制造体系、以网络化为基础的产业链集成体系,以及以数字化为手段的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信息工作对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作了题为“钢铁智能制造信息物理系统”的报告。王国栋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智能技术与智能行为,分析了冶金行业智能化特点和难点,并结合钢铁流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于数字感知的热轧智能制造”、“数字感知下的线材生产智能制造”等智能制造系统。

本次会议还安排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分析师分享了CRU市场研究方法与成果,冶金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李春萌代表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冶金分中心作了题为“冶金领域智能制造知识服务”的报告,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运营部部长王芳作了题为“基于工业互联网下的JIT+C2M新模式应用实践”的报告,冶金信息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梅梅作了题为“冶金智能制造新发展及信息服务”的报告,林德公司技术主管迟建宙作了题为“林德公司——助力绿色发展”的报告。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副院长于凯、院长助理王晓虎分别主持了上下半场会议。

同期,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举办了“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冶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9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发布”。

同期,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还举办了“2019冶金资源采集与利用专家委员研讨会”、“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第七届第三次工作会议”。

 

 

发布版面

冶建·钢构


主题

中冶赛迪一新型料场技术在湛江钢铁成功投用

发布日期

2019-08-15

 

本报讯 (记者陶海银 通讯员王亚伟)7月31日,中冶赛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CIA—C型环保原料专利技术在湛江钢铁成功投用。该专利技术突破传统C型料场的总体工艺局限和堆取作业匹配问题,在相同储料场地下实现更高效作业,原料场取料作业效率提高近1倍,最大堆料和总取料能力创行业新高。

钢铁行业传统C型料场通常采用高架堆料机和半门架刮板取料机作业,单侧布置1进1出形式。其中,料场刮板取料机是制约作业效率的关键因素。中冶赛迪在湛江钢铁C型料场率先开发地面四线输出的工艺技术,无需折返或中断线路,既充分发挥了C型料场贮量大的优点,又成功解决了料场刮板取料机走行线路长、输出线路数少、品种切换频繁、辅助作业繁重等问题,且在同等条件下,提升料场作业能力近1倍。这是继中冶赛迪ECIA—M料场成功投入市场后,又一种具有特色竞争力的新型料场技术。

湛江钢铁C型料场顶部重型堆料机采用长距离移动拖链供电、供水、供气和通讯,实现现场无人值守,具备多种智能堆料模式,最大化利用了料场库容,提升了预混效果,最大堆料能力达到6250吨/小时;取料设备配合工艺需求,首次采用多路输出半门架刮板取料机,并采用履带链技术,最大取料能力达2500吨/小时,创下同类料场半门架刮板取料机取料能力新纪录。该新式刮板取料机也打破了国外供货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助力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发布

发布日期

2019-08-15

 

攀钢夺“最具专利创新力企业”榜眼

本报讯(孟祥林 记者 王代强)8月14日,记者从攀钢集团获悉,《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2019)》已于近日发布,攀钢以综合指数84.0534的良好成绩,紧随宝武集团(宝钢)之后,晋升为“最具专利创新力企业”第二名。

该指数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共同发布,通过对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的企业、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等150家单位近五年申请的专利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筛选出了最具专利创新力企业、较强专利创新力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

攀钢是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第二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四川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一向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在专利申请、专利战略研究、知识产权培训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自2013年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设立以来,攀钢已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3332项,其中发明专利1922项、国外专利58项,2018年攀钢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四川省企业排名第一。

 

 

发布版面

国际要闻


主题

钢铁业首个全球多方利益相关者认证标准年底将问世

发布日期

2019-08-16

 

本报讯日前,由安赛乐米塔尔主导推动的钢铁行业首个全球多方利益相关者认证标准——ResponsibleSteelTM(责任钢)的第4版草案在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通过审核,将于今年底正式推出。ResponsibleSteelTM旨在针对从采矿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整个钢铁价值链,建立一个统一的全球认证标准。认证内容包括以下领域: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责任与生物多样性、人权与劳工法、社区关系和商业诚信。该认证标准推出后,将为钢铁生产商证明其生产过程及产品符合社会、环境和道德标准提供渠道。同时,该认证标准还将有助于保障钢铁产品采购的可靠性,降低供应链风险。“ResponsibleSteelTM的愿景是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产品层层传递给钢铁下游用户和最终消费者,在提高钢铁行业声誉、增强钢企生产和盈利能力、提振钢铁全产业链相关者信心、降低下游用户和消费者风险的同时,促使整个产业链朝着更加绿色、更加智能、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将钢铁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最大化。”安赛乐米塔尔可持续发展部全球主管艾伦·奈特表示,“当前,来自钢铁行业的多家生产商正在大力推动该认证标准的形成,但一个由钢铁行业发起设立且仅由钢铁制造商参与并推动的认证计划将缺乏可信度,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协作和投入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将继续寻求矿业巨头、金融机构、钢铁下游用户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目前,ResponsibleSteelTM由19个正式会员和18个准会员组成,涉及领域包括钢铁生产商(安普朗、安赛乐米塔尔、博思格钢铁、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和奥钢联等)、金融机构(汇丰银行)、汽车生产商(宝马和戴姆勒)、非政府组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等)和相关行业组织(国际锡业协会、国际锌协会等)等。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未来三年全球钢铁产能变化趋势

发布日期

2019-08-20

 

全球钢铁产能总体情况

经合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钢铁产能在2016年和2017年持续下降后,2018年几乎没有变化。经合组织对2017年全球钢铁产能略微向下进行修正至22.401亿吨,以纳入以前无法获得的关停新信息,以及某些投资项目的最新情况。考虑到新增产能和关闭产能,2018年全球钢铁产能为22.337亿吨,较2017年略有下降,降幅为0.3%(超过600万吨)。自2013年以来,全球钢铁产能增速放缓,这既是产能削减的结果,也是部分地区产能增速放缓的结果。

2018年全球分地区钢铁产能变化情况

根据经合组织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份,新增钢铁产能大多集中在中东和非洲地区,这两个地区2018年新增产能分别为290万吨和26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6%和6.5%。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钢铁产能在2018年增加60万吨,增幅为0.4%。

另一方面,钢铁产能减少量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减少1190万吨,同比下降 0.8%。其中中国钢铁产能从2017年的10.429亿吨下降至2018年的10.234亿吨。独联体国家钢铁产能减少50万吨,同比下降0.3%。拉美地区钢铁产能保持在7470万吨左右的稳定水平,该地区2018年有60万吨钢铁产能关闭,但有55万吨新增产能,两者相互抵消,拉美地区总产能保持稳定。在欧洲和大洋洲地区,既没有新增投资,也没有永久性关闭产能。

2019-2021年期间全球钢铁产能变化预期

根据有关投资项目信息,目前全球有8780万吨钢铁产能在建设之中,预计在2019-2021年的三年内投产。目前正处于规划阶段的钢铁产能有2240万吨,有可能也在这三年内启动。预计到2021年,全球钢铁产能将增至23.215亿-23.439亿吨。

未来几年,亚洲钢铁产能将大幅增加,目前有超过5340万吨产能在建设过程中,有1000万吨产能处于2019-2021年规划之中。2018年亚洲钢铁产能为14.73亿吨,到2021年产能预计在15.264亿-15.364亿吨。

中东地区目前正在进行的投资项目达2510万吨,预计在未来三年完成,有270万吨产能处于三年规划之中。2018年中东地区钢铁产能为6730万吨,到2021年产能预计在9240万-9510万吨。

非洲有290万吨产能正在建设中,有180万吨产能处于规划之中。2018年非洲钢铁产能为4160万吨,到2021年预计将在4440万-4620万吨。

欧洲正在建设中的钢铁产能410万吨,有100万吨产能处于规划之中,预计到2021年,欧洲钢铁产能在2.781亿-2.791亿吨。

独联体正在建设的产能为180万吨,有100万吨处于规划之中。2018年独联体钢铁产能为1.424亿吨,到2021年预计将达到1.442亿-1.452亿吨。

拉美地区正在建设的新增产能为20万吨,140万吨处于三年规划之中。2018年拉美地区钢铁产能为7470万吨,到2021年将达到7490万-7630万吨。

北美自贸区的钢铁产能也将增加,正在建设的产能为30万吨,450万吨产能处于三年规划之中。2018年北美自贸区钢铁产能为1.544亿吨,到2021年预计为1.547亿-1.593亿吨。

大洋洲目前没有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的新增产能,预计到2021年该地区钢铁产能保持在640万吨的水平。

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情况

经合组织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钢铁产能与产量之差很可能有所缩小,这是因为全球钢铁产能同比下降0.3%,而全球粗钢产量强劲增长,同比增幅达到4.6%。由此预计2018年全球钢铁产能与产量之间的差距将降至4.251亿吨。因此,2018年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77.2%升至81.0%。其中产能采用经合组织统计的截至2018年12月份的数据,2017年和2018年产量是采用世界钢铁协会2019年1月25日发布的产量数据。



发布版面

油气


主题

石化行业上半年效益下降呈收窄态势

发布日期

2019-08-03

 

7月31日,在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成绩单: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1万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总额3596亿元,同比下降18.3%;进出口总额3587亿美元,同比增长1%。

 “今年上半年,全行业下行压力很大,价格下滑严重,在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叠加的形势下,仍然取得了总体平稳的好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市场需求疲软,价格波动加剧,经济效益矛盾突出,不少不确定因素还没有完全显现,下半年搞好经济运行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发言中强调,要充分认识下半年行业运行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做好下半年经济运行工作的极度重要性。

进入2019年全球油价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中震荡上行,委内瑞拉国内动荡、美国对伊朗实施原油禁运、全球非燃油车发展突飞猛进、国内大型炼化企业开始进入投产期等事件对我国石化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5300亿元,同比增长9.3%;利润1046.6亿元,同比增长19.6%。炼油业营业收入1.91万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412.8亿元,同比下降62.4%。化学工业营业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0.8%;利润2085.4亿元,同比下降13.1%。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分析称,上半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加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石化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以及石化园区管理与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培育等方面,又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和明显进步。

 “上半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效益下降,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3%,最严峻的是炼油板块利润下降62.4%。”傅向升表示。

 “上半年最突出的问题是效益下降,不过冷静分析,行业上半年也有欣慰之处。”傅向升表示,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效益降幅在收窄。2月底同比下降37.4%、3月底同比下降21.9%(收窄15.5个百分点)、6月底同比下降18.3%;二是上半年企业状况趋稳。2017年底全行业规上企业29307家,比2016年底减少317家,2018年底规上企业27813家,比上年底又减少1494家。今年2~6月底,规上企业数量分别为25929家、25930家、25957家、25982家和26012家;三是全行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增幅都在收窄。一季度亏损面为25.5%,上半年收窄至21.7%;一季度亏损额同比增幅13.7%,上半年收窄至6.4%。

傅向升认为,不论是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还是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都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预计下半年全行业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下行压力步步加大,二是不确定性因素有增无减,三是油价波动影响因素增多,四是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五是安全环保挑战严峻。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表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石化行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的活动以及创新的效率,都取得了可喜变化,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行业的技术创新是行业高质量发展最大的一个短板和瓶颈。首先,结构性的矛盾突出,高端化学品严重依赖进口。第二,行业安全环保的形势非常严峻,安全事故频发,亟需开发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第三,提高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率,也需要提高技术和装备。此外,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不能老是跟跑,不能老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补短板,还要去构建先发优势,在技术的制高点,还要继续发力。

总的来说,补短板成为我们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行业经济效率和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

但是补短板需要技术支撑,创新石化行业技术还需加油实干。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发言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迈入新时代,石油和化学工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变迁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全球石化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对石化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石化行业要在增强有效供给、高端供给和高质量供给上发力,努力探索行业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在当前,宏观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石化全行业在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伟大进程中,全行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任务十分严峻,而且时间也十分紧迫。我们绝不能因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而放慢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无论宏观经济形势多严峻,我们都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紧紧围绕行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顽强推进。”李寿生强调,下半年的工作,无论矛盾再多,困难再大,不确定性再复杂,都要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扎扎实实搞好。

 “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谁能先于别人,发现自己的主要矛盾,并先于别人,先人一步解决好自己主要的矛盾,谁就先能听到历史的马蹄声。”李寿生最后总结道。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中国石化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

2019-08-09

 

本报讯 记者黄嫣然 动报道:8月1日,文23储气库3号丛式井场投用,标志着该储气库项目一期工程提前完成建设施工任务,进入全面注气阶段。文23储气库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是国内东部地区迄今为止库容最大、工作气量最高的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可为京、津、冀、鲁、豫等省市提供供气保障。

 “文23储气库的投用是中国石化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天然气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文23储气库以外,中国石化文96储气库运转良好,金坛储气库稳步达容,江汉黄场储气库开工建设,为做好后续供暖季保供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石化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开展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稳产上产、国内外资源统筹、管道储气设施建设、供气合同签订等工作,圆满完成2018至2019年供暖季天然气保供任务。今年上半年,“产供储销”继续齐发力,天然气经营量完成年度计划进度的52%,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生产经营目标。

聚焦推进“产”的可持续,才能提升“供”的高质量。2018年,中国石化油田自产气量比上年增长7.1%。加强川西、鄂北等地区滚动勘探与气藏评价,持续推进东胜、川西等产能建设,加强普光、大牛地、元坝等气田动态分析和产能挖替;积极推进威荣页岩气田产能建设,加快涪陵页岩气田调整和立体开发,全年页岩气产能增长10.3%。

坚持统筹国内外资源,扩大资源安全有效供给。中国石化优化LNG资源配置,结合市场和储气库注气需求,抓住国际LNG现货市场价格低谷的有利时机,较年度计划增加部分现货采购,今年上半年进口LNG资源同比增长73%。青岛、天津LNG接收站月接船量维持高位水平,北海LNG接卸量同比增长100%;天津LNG接收站5月份创月接船10艘的最高水平。

管道建设方面,去年11月,鄂安沧管道投产,确保了天津LNG接收站能力的充分释放,突破了河北南部管道气销售的瓶颈;新气管道潜江至郴州段建设如火如荼,郴州至韶关段等工程按计划稳步推进,项目投产后,将有效缓解中南地区天然气供气压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保障。按照国家发改委“打造全国一张网”的统一部署,中国石化加强同兄弟单位合作,在已完成天津大港,广西来宾、钦州,川气东送仪征互联互通工程的基础上,全力推进苏浙气联络线建设,进一步提升“南气北上”“海气深入内陆”综合供应能力。

为推进“销”的市场化,利用天津LNG接收站、鄂安沧管道投产的有利时机,在天津管道、河北南部、河南西部进行拓市增销,2018~2019年供暖季三地供气比上个供暖季增加7亿立方米;在天然气管道未覆盖的地区,通过提升LNG销量满足需求,LNG销量比上个供暖季增长17.4%。今年上半年,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全面完成2019年及下一供暖季天然气购销合同签订工作。下一步,中国石化将有序落实资源,全力做好供暖季天然气保供工作。

 

发布版面

炼化周刊


主题

新形势下石油石化行业机遇和挑战面面观

发布日期

2019-08-13

 

编者按: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取得了总体平稳的好成绩,但需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市场仍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发展压力和风险共存。8月初,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山东召开,专家聚首探讨了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解读了当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石化报发部分专家观点,供读者参考,希望能对从业者有所裨益。

上半年效益降幅收窄,下半年下行压力仍存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上半年,整个石化行业运行有成绩,有困难,也有挑战。下半年,大环境会不会改变?从当前的国际、国内情况看,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因此,企业需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下半年,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的挑战众多,包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缘局势等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油价波动影响因素增多、原油和天然气等品种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安全环保挑战严峻。

面对挑战,企业首先要准确把握“石化产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基本判断。这个基本判断的提出,是基于过去3年石化全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这些明显的变化提出的。

其次,要把质量和效益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效益是行业运行的核心指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做强核心竞争力是改善和提升运营质量与效益的关键。

再次,对于行业产能过剩,要做好长期的应对准备。如果用产能利用率衡量,80%~85%这是最佳的一个区域。合理的产能过剩为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效用起到调解作用,但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就会加剧,产品的收益率和投资的回报率都会下降。

最后,对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企业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我们要冷静应对,踏踏实实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只要我们冷静分析,找准短板,突出自身的优势,沉着应对,就能把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

供应过剩风险显现,下半年油价或回落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 戴家权

供需基本面形势变化是国际油价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世界石油市场2014~2016年连续供应过剩;2017年供小于求;2018年上半年平衡,但下半年再度过剩;2019年上半年,尽管“减产联盟”超额减产,但仍供大于求。

世界石油供应侧的重大变化方面,页岩油革命逆转美国原油产量下行趋势,引领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美国、俄罗斯、沙特三国石油产量的全球占比近四成。组建“减产联盟”,便表明欧佩克单独调节市场力量已不足,而“减产联盟”的超预期减产,则表明了其提振油价的决心。但是,“减产联盟”市场份额和财政收入的权衡面临诸多挑战,欧佩克产量降至5年来新低,受美国原油增产影响,市场份额持续下降;沙特、俄罗斯外汇储备对油价变动敏感度存在差异,在油价上沙特和俄罗斯有共同的诉求,但程度有所差别。

对美国来说,石油消费支出对该国个人消费支出影响大,同时国际油价水平对美国经济、工业生产也有较大影响,而且美国页岩油成本处于相对低位,经济性良好,因此也不希望油价过高。在伊朗、委内瑞拉石油出口前景中,受美国制裁的影响,两国被动降产,石油出口量明显下滑。若美国加大制裁力度,委内瑞拉原油产量和伊朗石油出口量将进一步减少。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前景中,近几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总体较为稳定,但2019年石油需求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

下半年沙特有望将产量维持在减产配额以下。5月经合组织国家商业石油库存上升,库存水平相对较高。四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可能仍将面临供应过剩压力,投资者继续做多的可能性较低。下半年市场形势总体偏空,国际油价总体水平或将回落。

处理好三大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孙伟善

从产能和消费看,我国的炼油产能在世界上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同时我国是第二大乙烯生产国、第一大丙烯生产国;原油和乙烯的第二大消费国。

从发展趋势看,近年来,炼化行业的复杂程度在进一步提高,一体化、集群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炼化一体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围绕国家规划的七大石化基地,我国又布局了一批大型的石化和高端制造业项目,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大石化产业聚集区。三大集群以大型炼化项目为龙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具有企业数量多、项目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的特点。装置与装置之间,工厂与工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正在形成管线的互通互联。综合循环的集群发展优势,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水平很高,竞争力很强。

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炼化行业正处在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调整、大提升的关键时期,市场改革进程在加快,民营、外资、国有炼化企业千帆竞发,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成形,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集群。

但是炼化行业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炼油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高端化工产品短缺问题突出;其次,原油供给严重依赖进口;再次,炼厂平均规模偏小,产业链高端面临核心技术制约;最后,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宏观调控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炼油项目重复建设严重,在建项目虽然确立了炼化一体化的目标,但差异化、高端化的产品依然难以生产,而大宗化工产品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要坚持总量控制,提高行业供给质量;坚持创新驱动,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坚持对标发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炼化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存量与增量之间,传统发展模式与新发展模式之间,市场与宏观调控之间三大关系,不能搞“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还要尽快消除调控不力、盲目发展的突出矛盾。

对外贸易处于调整阵痛期,新常态和新特征凸显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二级巡视员 张炳政

观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新常态,第二个是新趋势,第三个是新特征。

新常态方面,第一,现在经济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GDP平均保持在9%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要素条件的变化,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很大,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国进出口年均增速达14.5%,明显快于世界贸易增长水平,但近年来,无论是世界货物贸易,还是中国外贸,都出现了低速增长。

第二,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能源结构,这些方面的调整和波动都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体现。需求结构的变化对我们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第三,我国经济的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创新驱动新动能,但对经济可能是一个慢变量,旧动能消失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要快一点,经济政策调整需要掌握节奏,防止大起大落。近年来,一些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都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趋势方面,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口同比增长3.9%,出口同比增长6.1%,体现为六升六降。其中,一般贸易持续上升,加工贸易继续下降;对欧盟和东盟进出口上升,对美国和韩国下降;民营企业占比持续提升,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提升,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下降;价格对进出口贡献度提升,数量贡献度下降;我国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同比提升,进口份额略有下降等。

新特征方面,一是贸易的碎片化。碎片化就是消费市场个性化的兴起,导致外贸订单小单、短单大量增加。由于外贸订单出现了短平快的特点,个性化消费的特点,带动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的发展。

二是贸易出现了数字化特征。随着进入信息化时代,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商品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当前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扑面而来,中国制造利用“互联网+”,逐步变成中国智造,再上升为中国创造。

第三是平台化趋势。近年来,以服务外贸企业为主要盈利手段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快速兴起。比如,一达通等外贸综合服务公司,可以帮助企业完成融资、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外贸必需环节,使企业参与外贸的门槛大大降低。

第四是金融化特征。比如,大豆、铜、铁矿石这些大宗商品可能成为贸易的标的,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可以用来抵押、融资,也可以利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联动关系进行套期保值。

未来好的从事国际贸易企业,极有可能是“金融+平台+数字”的模式,致力于解决一些碎片化的问题,就能把别人看不到的蓝海变成利润的红海。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吉林石化“三个准”聚焦科技创新

发布日期

2019-08-14

 

本报讯 (特约记者赵极)“我们要反思科技创新工作中,在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结合主题教育,将活动成效体现在科技创新指导生产、推动发展上。”8月12日,在吉林石化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会上,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孙树祯对机关处级以上干部说。

吉林石化公司党委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聚焦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等实际问题,结合科技创新主题,查找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思想校准、主题精准、立起标准的“三个准”要求,通过日常现场调研、与有关干部座谈交流、到安全联系点和所联系党支部参加活动等方式,深入基层52次,征集科技创新等方面意见建议850条,做到调查研究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思想校准,明确“为什么出发”。开展调查研究前,吉林石化组织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中关于科技创新的有关章节,深刻领会开展调查研究对于学以致用的重要意义,解决了思想问题和方法问题。

吉林石化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3年来,实施科研项目190项,取得科研成果134项,综合创效18.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精准,明确“从哪里出发”。吉林石化精准确立调研主题,结合实际采取“1拖9”的方式,即“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1项共性主题和9项个性专题相结合,提高了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科技创新专项调研中,吉林石化围绕当前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具体课题,组织干部及科研工作者充分讨论发言。针对“减油增化”措施,有员工建议将炼油厂气分装置脱丙烯塔进料线增设一条去液化气罐区跨线,增产碳四的优化建议。公司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经反复论证,决定予以实施,每月降低外采成本近600万元。

立起标准,明确“走向哪里”。吉林石化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对照先进企业找管理不足,对照先进指标找生产差距,增强了调查研究的方向性。

针对用户提出的ABS产品有麻点的问题,吉林石化组织人员走访,最终成功解决问题。当前,吉林石化已拥有丁苯橡胶、ABS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先后建成了年20万吨ABS装置、年4万吨乙丙橡胶装置,实现了丁苯橡胶工艺包在中国石油内部企业的转化应用。

 

 

发布版面

话题新闻


主题

锦州石化:双引擎驱动 “双创”双丰收

发布日期

2019-08-14

 

8月8日,是“高颖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3年的好日子。新老成员汇聚一堂,庆祝工作室荣获“辽宁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今年以来,“高颖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提出“优化调整,提高装置液收”“加氢裂化装置掺炼焦蜡长周期运行”等攻关项目,创造效益2.2亿元。作为锦州石化首个以全国劳动模范命名的工作室,高颖明把工作室定位在业务研学、技术创新的层面,并将“多点参照法”带入团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曾是“高颖明劳模创新工作室”一员的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徐强,如今已成为渣油加氢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生产瓶颈,提出对航煤加氢装置蒸汽流程进行优化,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蒸汽费用10万元以上。他还创新了加热炉操作窍门,每年可节约费用约150万元。

仪表车间的郭建是一名技校毕业生,得益于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培养,拓宽职业晋升道路,为锦州石化职工创新工作室与劳模创新工作室并肩前行做出有力佐证。发挥劳模这个“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帮扶职工创新工作室储备更多优秀人才,融合之路,势在必行。

年初到现在,锦州石化22家创新工作室共上报合理化建议453项。其中重点项目申请42项,重点项目中成果转化35项,年创效益超过3200万元。

班长盖保权的另一个身份是集团公司技能专家。2018年,他申报的创新成果荣获集团公司二等奖。这个8月,他的创新成果再次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

好成果,就要有平台。锦州石化评审组给予盖保权提交的含硫污水回收项目的评定是“可推广”。对于年创效40.83万元,提升环保水平还能延长装置周期的好成果,锦州石化充满信心。与此同时,连续重整装置热膨胀问题解决方案和橡胶装置向系统滴入阻聚剂精准计量措施的两项成果,同样得到了“可推广”的评定。

2016年的1个三等奖到2018年的2个二等奖,锦州石化向集团公司申报创新成果的含金量逐渐提升。任何一小步前进中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梳理提炼,择优推荐,锦州石化的一线创新成果及绝招绝技的评选活动紧密贴合中心工作。此次征集中,涵盖炼油与化工、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3个专业的53个一线创新成果和25项绝招绝技,围绕生产装置的技术工艺、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核心工作。汇聚了员工创新创效智慧的技改革新、技术(技能)攻关、发明创造,也为锦州石化提质增效的攻坚战增添了战斗力。(记者谭月)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中国石化在沙特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发布日期

2019-08-16

 

8月15日,中国石化在沙特阿拉伯东部省首府达曼发布《中国石化服务“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石化在沙特阿拉伯》。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沙特发布相关报告,全面展现了中国石化在当地履行经济责任、安全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情况。

沙特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蓝图中的重要一站,已连续13年成为我国在西亚非洲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石油化工贸易额约占中沙贸易总额的50%。

《报告》提到,中国石化致力于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沙特“2030愿景”的有机对接,实现双方共赢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石化凭借领先的炼油化工技术、装备和工程建设能力,与沙特企业开展广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助力中沙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由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合资建设的沙特阿美中国石化延布炼厂项目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一,也是中国在中东和海湾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中国石化始终将安全生产与运营管理并重,做到认真执行各项HSSE管理工作制度,贯彻“零缺陷、零违章、零事故”的安全目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项目运营安全;诚信规范运营,视每一个项目为合作共赢的平台,为客户打造精品工程,提供优质服务;在沙特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体系,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竭力减少项目生产运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按照“人才国际化,用工本地化”原则,增加沙特当地社区雇用人员数量,持续提高本地员工比例;勇于履行跨国社会责任,尊重和保护当地文化,积极开展社区建设,坚定兑现承诺,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倾注力量,与社区共建“幸福的沙漠”。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在《报告》中指出,未来,中国石化将始终按照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开展可持续发展活动。始终恪守沙特政府用工政策,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始终坚持本地化采购,带动当地企业发展。始终重视社区沟通,为当地人民生活改善做出更大贡献。始终尊重当地传统和文化,保护社区文化传统和遗产,引导员工参与当地社区志愿活动,真情回馈社区。

 

 

发布版面

新闻热点


主题

全球石化业挑战加剧,如何深度调整激发活力?

发布日期

2019-08-22

 

编者按:8月1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上半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1万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总额3596亿元,同比下降18.3%。

今年上半年全球石化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下行压力加大,给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行业需要坚定信心,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增强有效供给、高端供给,探索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8月16日,抚顺石化运载万吨液蜡的“化运维珍”号货轮在辽宁营口鲅鱼圈顺利出港,驶往北美洲。抚顺石化年产液蜡25万吨以上,位居世界单厂生产能力前列。图为满载万吨液蜡产品的“化运维珍”号货轮蓄势待发。李冬铃 富洪瑞 摄

企业案例

辽阳石化:从“攻山头”到“稳阵地”

8月13日,辽阳石化召开的经济活动分析会披露:今年前7个月,累计加工原油450万吨,外销商品437万吨,实现主营收入247亿元。2017年以来,辽阳石化全面完成了“三年三步走”目标,取得了持续盈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装置高效长周期运行等“攻山头”全胜。

站在新起点,面对炼化行业新一轮“大洗牌”严峻形势,今年以来,辽阳石化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俄油整体平衡新要求,发挥检修改造后装置新优势,开足马力提高俄油加工量,在实现安稳长满优的前提下,优化产销衔接和控本降费,不断开启从“攻山头”到“稳阵地”的新征程。

8月6日,首次大修后的2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瞄准先进水平,加大对标力度,通过不断优化操作,催化汽油、液化气收率均大幅上涨,年可增效近亿元。就在同一天,大修复产后的乙二醇装置通过平稳运行、优化攻关齐头并进,日产环氧乙烷700吨,创下历史新高。

辽阳石化坚持“一平稳四优化”的工作方针,突出全领域、全方位深入对标和达标,围绕提高装置负荷率、提高运行平稳率、提高产品贡献率和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消耗、降低费用等“三提三降”,紧盯全流程生产要素,提升生产优化和成本管控水平。

根据市场变化,辽阳石化灵活调整柴汽比,提高航煤产量,大力开拓市场,千方百计把增量产品销出去。上半年销售对二甲苯31.7万吨,同比增利1.84亿元,销售成本下降20元/吨,增效630万元。

今年,辽阳石化按照“控油增化”的总体思路,实施了石脑油重拔、精制增产航煤、裂解装置加工柴油等多项举措,上半年共减少柴油产量19万吨、增产航煤6万吨。

8月14日,继70.5万吨/年对二甲苯增效改造项目顺利投运后,7.5万吨/年邻二甲苯增产改造项目一次通过公司PSSR界面验收。至此,辽阳石化对二甲苯年产能从70万吨增加到100万吨,邻二甲苯年产能从7万吨增加到14万吨,创效能力进一步提升。

辽阳石化加快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和200万吨/年芳烃改扩建“双百”工程建设,推进化工业务转型升级,利用炼化一体化优势完善和延伸化工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8月13日,停产大检修后的气分装置产出第一罐含水量≤20ppm的优级品丙烯,装置生产重回“优时代”,延续了在无任何脱水设施前提下,产出优级品丙烯的“奇迹”,辽阳石化工作重心由“开得好”向“开得稳”阶段转换。

大连石化:“三驾马车”拉动效益增长

大连石化今年前7个月实现利润13.52亿元,是集团公司炼化企业创效排头兵。面对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大连石化提出,狠抓安稳生产,优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以“三驾马车”拉动企业效益持续增长,全面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

大连石化是中国石油规模最大的炼油企业,年原油加工能力达2050万吨。在新形势下,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三大风险”:一是国际油价持续波动,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二是国内民营与合资炼化一体化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替代能源快速兴起,竞争加剧;三是国家和社会对安全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今年以来,大连石化坚持狠抓安稳生产,全面优化生产运行、产品结构和组织管理,结合实际开展技术改造,以“三驾马车”拉动企业效益增长,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大连石化坚持“大平稳出大效益”的理念,以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为抓手,全面检查整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同时,优化生产装置运行,精细管控装置生产,今年1~7月公司装置运行平稳率达99.86%,高于集团公司7月份年度累计平稳值0.3个百分点,为提高企业创效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管理增效益。大连石化结合实际在产品、装置、节能、原油等方面开展了40多项优化增效项目,今年1~7月累计实现优化增效3.2亿元。大连石化围绕“增航控汽减柴”优化调整运行,1~7月汽油产量同比提高17万吨,航煤产量同比增加17.2万吨,柴油产量同比减少26.2万吨,柴汽比同比降低0.18个单位。严格加热炉管理,优化加热炉运行,全厂平均热效率达91%;提高装置热进料比例,优化调节蒸汽伴热系统排放量,1~7月累计综合能耗59.38千克标油/吨,同比降低0.06个单位。大连石化有关部门表示,下半年将结合生产实际补充一批新的优化增效项目,进一步增强公司优化增效的力度和成效。

技术创新创效益。大连石化根据国家要求和客户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今年初,大连石化组织技术人员攻关研发低硫船燃产品生产,利用低效产品油浆和加裂尾油调和生产低硫船燃,每吨实现增利500元左右。截至7月底,已出厂低硫船燃1300多吨,创效60余万元。大连石化还研发生产出H39S-3聚丙烯产品和98#国Ⅵ车用乙醇汽油,抢占高端市场,赢得良好效益。

四川石化:调结构抢市场精准施策增效益

 “三季度迎来汽柴油销售旺季,我们紧跟市场变化节奏和生产运行状态,跟踪测算评价最优排产方案。”8月19日,四川石化财务处工作人员周吟秋告诉记者。

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四川石化基于效益测算优化生产加工方案,走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产品路线,坚持“大市场”理念,组织生产、计划、财务等相关部门对公司生产经营进行定期“会诊”,在市场动态变化中,优化炼化一体化产品结构,增加汽油、柴油增效,精准投放市场,确保产品市场价格最佳。仅7月份,汽柴油共计出厂37.5万吨。

除了依靠优化生产经营准确锁定企业的效益增长方向之外,四川石化还通过持续调整结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铆足后劲。

 “由于市场变化和竞争加剧,走传统的燃料型炼厂老路已经没有出路,必须向材料型炼厂转型。今后一个时期,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创新调结构,强实力,实现适应市场、服务市场、占领市场。”四川石化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彬在公司年中工作会上,再次明确任务目标。

2018年,四川石化针对国Ⅵ汽柴油升级和航煤增产,投资3.5亿元,实施并完成蜡油加氢增产航煤改造、柴油加氢改质改造等工程技改项目,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得益于首轮结构调整,2019年上半年四川石化有效化解了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原油、市场及产品价格影响,保持了“硬盈利”,累计加工原油433万吨,上缴各项税费62.7亿元,创造社会贡献值89.5亿元,实现账面利润3.9亿元,8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6项进入中国石油炼化板块前五。

结构调整是创效基础,大负荷生产是保证,围绕全年完成90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目标,四川石化多方筹措资源,稳生产调结构,缜密计划排产,深化产品结构优化,提高高效产品比例。在炼油结构上,大力增产航煤,实现航煤月度产量翻番,加大高熔抗冲等专用牌号的开发力度,增产高附加值新牌号产品,同时重点围绕炼油完全加工费、炼油综合能耗、乙烯能耗、乙烯收率、炼油高效产品比例、化工高效专用料比例等关键指标,推动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

围绕效益增长点,精准施策,布局发力未来,紧跟炼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四川石化现已开始着手实施第二轮结构调整。“我们的目标是将航煤产能扩展至260万吨/年,乙烯、PX、炼油+化工丙烯产能均达到100万吨/年,汽柴油收率降至40%以下,柴汽比降至0.6左右……”四川石化技术处负责人说。

专家观点

供应过剩风险仍存

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 戴家权

供需基本面的形势变化是国际油价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2014年至2016年世界石油市场供应过剩,2017年供小于求,2018年上半年表现平衡,下半年再度过剩,及至今年上半年,尽管“减产联盟”超额减产,世界石油市场仍供大于求。

世界石油供应侧的重大变化方面,“页岩油革命”导致美国原油产量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并成为近年来世界石油供应增长的主要来源。根据BP公司数据,2008-2017年,世界石油供应增长958万桶/日,同期美国原油产量增长435万桶/日,占世界石油供应总增量的45.4%。2018年,美国原油产量增至1095万桶/日,创下历史新高,比2008年翻了一番。

2018年,美国超越俄罗斯,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目前,美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三国石油产量占全球供应总量的近四成,已成为左右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形势以及油价走势的主要供应博弈方。组建“减产联盟”表明欧佩克单独调节市场的力量已不足,而“减产联盟”的超预期减产,则表明了其提振油价的决心。“减产联盟”对市场份额和财政收入的权衡面临诸多挑战,因美国原油生产的崛起,欧佩克产量已降至5年来的新低,市场份额仍在持续下降。沙特、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对油价变动敏感度的差异,使得两国对油价的共同诉求程度有所差别。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有着迫切降低油价的诉求,一方面石油消费支出对美国的个人消费者影响较大,出于大选目的,不希望选举前油价高起;另一方面低油价有利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此外,当前美国页岩油成本相对油价水平维持低位,经济性良好。近几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总体稳定,但今年石油需求面临放缓压力。

下半年沙特有望将产量维持在减产配额以下。5月,经合组织商业石油库存上升,库存水平相对较高。第四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可能仍将面临供应过剩的压力,国际油价总体水平或将回落。

我国成品油消费结构演进

仇玄规划总院市场营销所市场需求研究室主任

中国成品油消费量逐年递增,需求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已达3.25亿吨。从品种结构来看,受工业在经济中比重不断降低的影响,成品油生产和消费柴汽比持续降低,2018年生产柴汽比已降至1.14。展望未来,我国汽油需求还远未饱和,煤油需求处于超级增长周期,但柴油需求已进入平台期。未来五年,消费柴汽比还将继续下降,预计2025年消费柴汽比将降至0.8。

从终端消费结构来看,汽油消费将向汽车消费集中,摩托车消费逐渐萎缩;柴油需求则将进一步向运输领域集中,生产性消费会继续减少。

品号结构方面,受豪华车市场不断扩张影响,高标号汽油需求增长会更快,比例还有增长空间,柴油消费标号的变化会根据市场定价而变动,油箱保暖改造的费用与柴油标号之间的价差将决定品号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渠道结构方面,受批零价差大幅扩大影响,近几年成品油消费中的零售比例逐年下降。但批零之争实际是份额之争,不带票资源是国内批零价差拉大的主要原因,税收的规范将改变不变票资源的份额比重,继而影响到渠道结构。

价格结构方面,汽柴油价格2012年后首次倒挂,这既与国际市场有关也与国内市场有关。当前,原油市场上轻质原油与重质原油价差明显缩窄甚至倒挂,轻质成品油产品相对中质成品油产品不再具有价格优势,中国成品油出口结构也在价差的引导下发生了相应改变,同时主营单位外采策略也对国内成品油供需的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汽油资源淤积更为明显,汽低柴高的价格结构也因此而成。

展望未来,以FCC原料馏分生产的低硫船燃的入市和生产柴汽比的阶段反向调整也将使价格结构重新调整。

 

 

 

 

 

 

 

 

 

发布版面

企业


主题

中国石化新增近千亿方天然气储量

发布日期

2019-08-22

 

本报讯 记者黄晓芳报道: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依靠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中国石化在四川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约921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千亿立方米大气田的规模。

近年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在油气探明地质储量下滑的情况下,这个消息很能提振信心。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石油进口量为4.4亿吨,同比增长11%,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气进口量12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7%,对外依存度升至45.3%。

与此同时,全国石油与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明显下滑。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石油与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均降至近10年来最低点。

据悉,中国石化此次新增近千亿立方米探明储量,主要由元坝气田、中江气田、大邑气田等构成。其中,元坝气田新增探明储量约408亿立方米。

据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总经理郭旭升介绍,元坝气田是全球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采用“立体勘探”方式。之前,元坝气田累计提交探明储量2300多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地下7000米左右的深层。此次新增超过400亿立方米储量,主要集中在地下3000米至5000米的中浅层。“目前,元坝气田的三级储量(探明储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已有1.1万亿立方米。”郭旭升说。

新增探明储量意义重大。据测算,近千亿立方米探明储量可建成20亿立方米年产能,相当于元坝气田年产能的一半,可满足1000万个家庭用气需求。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总经理甘振维表示,此次新增近千亿立方米探明储量说明几大气田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下一步,中国石化驻川企业还将加大天然气探勘开发力度。

另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石化在四川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200亿立方米,探明天然气储量1.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年生产能力120亿立方米。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茂名石化发布绿色发展白皮书

发布日期

2019-08-23

 

本报讯 记者宋绍兴 龙泰良 张亚培报道:8月22日,茂名石化举办绿色发展白皮书发布会暨第400期企业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展示近年来绿色发展成果,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入厂见证绿色石化、感受智慧能源。

茂名石化是集团公司首家举办企业开放日活动的企业,自2013年4月以来,已举办400期开放日活动,开门纳客1.8万人次。

据悉,茂名石化建厂至今已有64年历史,累计加工原油2.5亿吨、生产化工产品3200多万吨、缴纳利税4200多亿元,近9年连续居广东省纳税企业前列。茂名石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全面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绿色企业建设,提前实现了国家要求的超洁净排放目标,每年回收酸性气20多万吨、生产硫黄20万吨,近5年来累计节能109万吨标煤,相当于为国家节省了一座中型以上煤矿一年的开采量;加强循环水质管控,抓好非常规雨水回收利用,加大废水回用比例,近5年累计节约新鲜水4000万吨;坚持研发生产绿色化工产品,替代高耗能物资原料,近5年来共研发生产绿色化工产品53个,其中7个可替代进口产品,绿色新产品数量和产量均居中国石化炼化企业首位;先后投入7.5亿元,建设投用9套生产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废水总处理能力达到4290吨/小时,不但满足炼油化工生产废水净化处理需要,还承担了茂名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数十家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理任务,每年帮助处理废水40 多万吨、废气2万多立方米,守护一方碧水蓝天。

 

 

发布版面

环球


主题

中石化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8-29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8月26日在香港公布2019年中期业绩。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达1.5万亿元,同比上升15.3%;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公司实现净利润313亿元;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实现净利润322亿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2元。中国石化总裁马永生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一体化优势明显,四大板块业务尽显韧劲。

在勘探方面,持续推进高质量勘探,加大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和预探力度,加强重点增储领域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在济阳坳陷、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领域取得油气勘探新发现。在开发方面,加大原油效益建产规模;持续推进天然气有效快速发展,加快推进涪陵、东威荣、川西和胜等气田产能建设,优化产销运行安排,推进天然气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上半年实现油气当量产量226.63百万桶,同比增长0.9%,其中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7%。经营收入为1038亿元,同比增长18.1%;经营收益为62亿元,同比大幅增加。

新建项目、结构调整项目有序实施;适度增加成品油出口,扩大航煤市场,保持了较高的加工负荷;实施新标准船用燃料油质量升级计划,不断优化生产经营方案。上半年加工原油1.24亿吨,同比增长2.7%,生产成品油7894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汽油产量增长4.3%,煤油产量增长7.9%。经营收入5978亿元,经营收益191亿元。

营销及分销板块,灵活调整营销策略,提升国际贸易规模。上半年,成品油总经销量1.27亿吨,同比增长9.6%,其中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9177万吨,同比增长3.8%;加大自有品牌培育力度,强化供应链管理,不断增强非油业务盈利能力。

化工板块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原料结构,持续降低原料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端产品比例,合成树脂新产品和专用料比例达到64.6%,合成橡胶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达28.2%,合成纤维差别化率达到90.2%;优化装置运行,加强产品链效益测算,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装置负荷和排产;加快先进产能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上半年乙烯产量616万吨,同比增长6.5%。同时,深化产销研用一体化,大力提升精细营销、精准服务水平,提升市场份额,增强产业链盈利能力,上半年化工产品经营总量为4869万吨,同比增长14.4%。经营收入为2605亿元,经营收益为119亿元。

下半年,中国石化将遵循“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国际化布局、一体化统筹”的运营准则,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服务制胜 绝非偶然

发布日期

2019-08-09

 

     集运常熟公司成功揽取理文纸业马来西亚“端到端”项目

     本报讯 通讯员 张亚雄报道 近日,由中远海运集运上海分部常熟分公司承揽的理文纸业马来西亚建厂项目的第一批40 多个大箱及特种箱顺利装箱、装船出运,从而意味着常熟分公司开始正式实践“端到端”业务的量化操作。

理文纸业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国内大型民营企业,在广东东莞、江苏常熟、重庆永川、广西梧州及东南亚的越南、菲律宾等地设有多家造纸工厂及基地。由于国内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造纸企业的废纸进口、发电排废已对成品纸产能形成制约。为了持续正常经营,理文纸业决定在马来西亚投资开厂生产纸浆,然后进口到国内供厂家生产成品纸。

成套大型设备如何运到马来西亚?总部设在广东的理文纸业开始在货代和物流企业招标。一个偶然的机会,消息传到了集运常熟分公司销售李杨的耳朵里。凭着多年营销的经验以及为常熟理文纸业服务多年的经验,李杨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他立即打电话与常熟理文的有关人员求证,对方疑惑地反问:总部确实是在招标,但需要提供全程“端到端”的服务,难道你们船公司也能做?李杨虽然做过一些零星的门到门业务,但如此庞大的“端到端”业务也是头一回遇见。想起集运总部的经营战略中就有“端到端”,他对客户说:我们能做!可是,此时离截标只有半天时间了,当天下午4 点半必须提交标书。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经李杨据理力争,终于又赢得半天时间,第二天上午10 点前提交标书。李杨回忆,当天晚上忙到几点已经记不清了。

其实,理文纸业与中远海运集运已经合作多年,对中远海运集运的航线敷设、设备箱况十分熟悉。很快,理文纸业的物流总监就亲自从广东飞往上海、常熟,就具体细节进一步商洽,很快双方就正式签约,建厂所需2000 多个集装箱货物的“端到端”业务全部由中远海运集运常熟分公司承包。

送走第一批货,李杨说:“拿下这个项目,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因为中远海运的服务实力摆在这里,双方又是合作多年,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船公司也重视'端到端'业务了,即使客户产业转移,我们也要做到客户不移。”

     

     

发布版面

能源·化工


主题

纸企利润下滑 原料成本上升拖累业绩

发布日期

2019-08-12

 

受原材料成本攀升影响,部分纸企的业绩一路下滑。

8月1日,花旗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理文造纸(02314.HK)中期盈利预测低于预期,考虑到下半年毛利可能恶化,将其评级下调至“中性”,目标价降低29.3%,由7.5港元调低至5.3港元。

7月29日,理文造纸曾发布公告,2019年上半年预计持有人应占盈利预期较上年同期下跌大约43%。除此之外,晨鸣纸业(4.640, 0.03, 0.65%)(000488.SZ)、宜宾纸业(17.620, -0.02, -0.11%)(600793.SH)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的利润预计也出现大幅度下滑。

 “目前,由于我国造纸纸及纸制品行业产能过剩,再加上企业市场竞争力大、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导致纸企盈利进一步下滑。同时,进口废纸政策的变化,使得进口废纸额度大幅下滑,带来国内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一位上市纸企高管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前国内纸业原材料很多都是依赖进口废纸,政策变化后,现在整个行业都在想办法解决原材料紧缺问题,很多纸企建设纸浆一体化项目,也是为了解决原材料难题。

利润普遍下滑

7月29日,理文造纸发布公告,预计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预期较上年同期下跌大约43%。去年同期,理文造纸的净利润约为25.13亿元,据此推测,今年上半年理文的净利润为14.3亿元左右。

记者注意到,2016年-2018年,理文造纸效益不断攀升。据财报显示,2016年-2018年,理文造纸营业收入分别为164.07亿元、215.97亿元、282.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7%、31.64%、30.67%;净利润分别为25.61亿元、42.13亿元、42.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0%、64.53%、1.50%。

不过,到了2019年,理文造纸的业绩出现下滑。理文造纸公告表示,今年上半年盈利下滑主要由于集团产品销售量和售价下跌。

事实上,除了理文造纸外,今年其他纸企的日子也不好过。此前,7月22日,宜宾纸业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16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65%。公司扣非净利预计亏损约80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03.9万元。

7月3日晚间,晨鸣纸业披露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亿元-5.5亿元,同比下降69%-72%。不过,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预计为4.6亿元-5.1亿元,环比增长1104%-1234%。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以来,中央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及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造纸行业因环保问题出现停产或限产的中小企业不断增加,进而释放了部分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造纸类上市公司扩大规模,增强了盈利能力。

不过,2018年受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和环保趋严的影响,加上废纸进口政策的调整,使得国内废纸价格不断攀升,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盈利下滑。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整个行业都面临着业绩下滑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840.0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造纸和纸制品业1-6月份的营业收入为6528.3亿元,同比减少2.3%;营业成本为5695.8亿元,同比减少1.2%;利润总额为281.5亿元,同比减少25.4%。

记者梳理发现,山鹰纸业(3.070, 0.01, 0.33%)(600567.SH)、博汇纸业(3.980, 0.00, 0.00%)(600966.SH)及太阳纸业(7.750, 0.09, 1.17%)(002078.SZ)等公司的2019年第一季度利润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中,太阳纸业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8亿元,同比下滑38.34%。主要原因是期内造纸行业整体景气度普遍下滑,部分产品价格同比降低,公司生产所需大宗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震荡,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较快,致使当期利润总额减少。

废纸进口额度收紧

 “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纸业市场确实出现颓势,主要原因在于近期产能同时释放及市场需求疲软。目前,由于纸制品行业产能过剩,再加上企业市场竞争力大、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导致纸企盈利进一步下滑。”上述上市纸企高管向记者表示,“废纸进口政策改变后,原材料已经成为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早在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禁废令”),使得废纸进口额度持续收紧。

2018年国务院会议指出,“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力争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预计2019年废纸进口量将继续同比下降53%,2020年底停止外废进口。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数据,2017年全国纸浆消耗总量10051万吨,较上年增长2.59%。木浆3152万吨,占纸浆消耗总量31%,其中进口木浆占21%、国产木浆占10%。2018年,木浆占我国造纸原料的33%,其中国产木浆仅占10%,相比于11660.6万吨的纸及纸板产量,我国木浆生产量明显过低,严重依赖进口。

废纸进口政策的变化,使得国内废纸回收量、原生木浆需求量均有所提高。

另外,4月底,玖龙纸业(02689.HK)收购国内废纸价格连续四次涨价。据统计,在4月25日-26日,全国63家纸厂均提高了废纸收购价格。

 “今年国内废纸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企业就加大收购国废来替代进口,国废需求量的上升使得采购价格一路攀升。同时,国废多次回收质量较差,为保证产品品质,需要在生产中添加部分木浆,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华泰纸业(600308.SH)一位高管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的成本上升较大,多家上市纸企的毛利率、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破局之路艰难

在国内造纸原料消耗中,进口商品木浆、废纸和木片占据较大比例,支撑着造纸产业的发展。

中国造纸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2017年,进口的商品木浆和废纸(国内生产废纸浆)占纸浆消耗总量的比例始终维持在40%左右。2017年我国消费各类纸浆10051万吨,其中进口商品木浆2372万吨,占木浆总消费量的67%;进口废纸2572万吨,折合废纸浆2063万吨,占废纸浆消耗总量的32.7%。

 “在禁止废纸进口后,国内造纸原材料大多寄托在国内废纸和进口纸浆。”中国造纸协会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是加大商品木浆来代替,面临价格高的问题,包装纸现在的价格就非常高,下游已经无法承受。同时,国外也没有那么多商品木浆可以供给中国进口使用。

记者获悉,我国废纸回收率一直在提高。

据中国造纸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2017年,我国废纸回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废纸回收率由39.4%提高到48.5%,回收总量已超过5000万吨,达到目前可回收量的90%以上,废纸利用率保持在70%左右,已达到世界较高水平。

 “国内回收已接近极限,同时进口废纸不断减少,那么进口废纸只能生产一些高档产品用于出口。国内废纸回收利用进入死循环,在多次回收利用后质量不断下降,最后就变成豆腐渣一样,不可能再利用。”上述中国造纸协会人士向记者如是表示。

在此背景下,为打破原材料制约的天花板,国内部分企业凭借自身的资金实力,通过在海内外布局产能与原料基地,以获取充足的原料供给。

2018年6月,玖龙纸业的全资子公司ND Paper与加拿大Catalyst公司达成协议,ND Paper以1.7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Catalyst公司在美国的两家制浆造纸厂——缅因州的Rumford工厂和威斯康星州的Biron工厂。

山鹰纸业2018年收购荷兰废纸收购企业WPT,完善废纸—原纸—包装—废纸的产业链闭环。中国纸业则投资建设俄罗斯项目,50万吨针叶浆已签署项目谅解备忘录。

不过,2月22日,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曾公开提出,进口废纸的减量导致原料缺口很大,公司在美国收购工厂也难以满足需求,她建议国家未来能够按一定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废纸进口,避免市场价格大起大落。

 “虽然国内很多纸业龙头在国外生产原材料运回国内,缓解了资源短缺问题。但由于运输和浆板干燥环节成本较高,与国际巨头比起来,国内纸企在成本上还有差距。”晨鸣纸业一位高管告诉记者,比如外资企业——APP(金光纸业)在国内深耕多年,其一直致力于林浆纸一体化,成本优势显著,在国内的议价权远高于国内纸企。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效

发布日期

2019-08-15

 

殷美根在江西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时强调

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效

8月1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殷美根前往江西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调研。他强调,实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相关单位和企业要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效,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本”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副市长杨文斌参加调研。

当天,殷美根深入企业造纸车间,察看企业生产情况;检查污水处理设施,了解处理工艺、达标情况;与企业负责同志举行座谈,听取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座谈会上,殷美根对江西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南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充分肯定了企业加大环保投入、优化环保举措作出的积极努力。 他强调,要继续履行合同承诺,强化政企交流,实现互利共赢;继续稳定生产经营,咬定发展不放松,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继续防治环境污染,有效排查异味、处理废水、治理废气废渣,做到达标排放、合规处理、循环利用;继续商讨未来走向,前瞻性思考企业发展问题,破解企业转型升级难题;继续加强安全生产,落实责任、完善机制,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继续维护企业权益,为企业安心进取、放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继续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落实“降成本、优环境”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支持。(记者 万能)

 

 

发布版面

聚焦


主题

晨鸣纸业经营业绩表现整体向好

发布日期

2019-08-17

 

记者从晨鸣纸业获悉,8月15日,晨鸣纸业发布2019年中报业绩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1亿元,二季度盈利比一季度环比增长1157.95%,经营业绩整体向好。

据业内人士分析,相比其他行业,造纸业对经济的敏感度较高,从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造纸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但进入二季度以来,晨鸣纸业为何业绩一路高涨,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公司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布局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高端产能,高档产品比重占到95%以上。特别是新建的四大浆纸项目逐步投产达效,使浆纸一体化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力度,仅上半年就开发生产了吸管纸、铸涂原纸等20多个高利润产品,使整体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晨鸣从一家1958年成立的寿光县造纸厂到如今A、B、H三种股票上市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历经60多年创新发展,目前位居世界纸业1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经济效益主要指标连续20余年在全国同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创造了中国制造业的奇迹。

作为中国造纸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目前晨鸣已形成年产浆纸产能1100多万吨。大规模集中生产经营模式,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定价、行业政策制定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跌宕起伏、中美贸易摩擦等严峻形势,晨鸣按照“聚焦主业、做强实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走上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1.浆纸一体化优势明显。国内有五大浆厂,晨鸣拥有湛江、黄冈、寿光三家,木浆产能最大、超过420万吨,是木浆自产自足、浆纸产能完全匹配的浆纸一体化企业,在同行业中生产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

2.技术装备水平世界领先。拥有全球单机产量大、工艺装备先进的十余条造纸生产线,目前纸幅宽度11米以上的纸机全球有4条,晨鸣就拥有其中3条,确保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产品品种最多最齐全。产品涵盖文化纸、白卡纸、铜版纸、热敏纸等系列,在行业内品种多、齐全,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均位于全国前列,其中文化纸、静电纸市场占有率第一,白卡纸、铜版纸市场占有率第二。

4.产业布局合理。在华南、华中、华东和东北均建有生产基地。运输半径合理,产品配送服务快捷高效,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今后,随着林浆纸一体化战略布局完成,四大浆纸项目达产并完全发挥效益,晨鸣将实现制浆与造纸产能平衡,浆纸一体化优势更加明显,毛利率水平持续提升,进一步增强整体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发布版面

投资


主题

凤凰纸业在肯塔基州开业 中美贸易摩擦难撼双方企业合作

发布日期

2019-08-20

 

本报讯 (中国贸促会驻美国代表处 韩建兵)近日,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上流传一段肯塔基州州长马特·贝文的宣介短片——宣布中国企业山鹰国际旗下的凤凰纸业在美国肯塔基州西部威克利夫市新增投资2亿美元升级改造当地一家造纸厂。贝文州长难掩兴奋地表示,凤凰纸业的投资将给当地带来230个就业岗位,感谢凤凰纸业为当地带来中国投资;他认为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下,不能撼动地方政府层面的合作愿望,双边企业的互利合作将助推双边关系改善。

2018年9月,山鹰国际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从Verso纸业手中收购了威克里夫工厂,生产漂白木浆以及再生浆,并将产品由文化纸转产为牛皮箱板纸,转售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

另据,中国美国总商会发布《2019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与2016年最高水平相比下跌近90%。报告指出,尽管如今大环境复杂,大部分中资企业称将继续在美发展,多数(55%)认为美国依旧是他们在全球的前三大市场;并致力于改善未来的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对美的外商直接投资是衡量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高达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已给美国创造了约20万个就业机会。

 

 

 

 



 

发布版面

商贸


主题

长江经济带牵手北部湾共拓一带一路

发布日期

2019-08-20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一批重大铁路、物流枢纽等项目将开工建设,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初步建成,广西北部湾港和海南洋浦港资源整合初见成效,铁海联运和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通关效率大幅提高,通道物流组织水平显著提升,陆海新通道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撑作用开始显现。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10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00万、100万标箱。

2025年,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基本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建成投产,主要公路瓶颈路段全面打通,形成以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补充的陆路交通通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部湾深水港基本建成,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初步确立,实现与广东湛江港协同发展;西部地区物流枢纽分工更加明确、设施更加完善,重庆内陆口岸高地基本建成,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更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50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000万、500万标箱。

203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全面建成,通道运输能力更强、枢纽布局更合理、多式联运更便捷,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整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显示,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中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此前西部包括重庆在内有不少地区也在结合“一带一路”,致力打造陆海贸易新通道。此次《规划》的印发,将以往各省点状分布的政策努力结合成整体规划,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水平,有利于引导西部地区进行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助力西部崛起。

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印发的《规划》当中,西部陆海新通道被定义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

《规划》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依然面临艰巨繁重任务,需要进一步强化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既有通道能力,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升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率。按照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的要求,我国与东南亚等地区经贸合作更加紧密,西部地区应进一步发挥毗邻北部湾港的区位优势,提升与东南亚等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于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对此,刘英表示,本次《规划》的印发表明国家正在以开放引领开发,将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放在更加突出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作用,放在十分重要的高度上。西部地区属于经济发展的洼地,经济增长潜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潜力都很大。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地高质量持续推进,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后发优势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地处“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处长江经济带的核心位置,连接“一带”和“一路”,贯通南北、陆海统筹、双向互济,又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展现出的带动作用将是非常显著的。

刘英告诉记者,我国的西部地区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也是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最经济、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地区之一。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重庆与北部湾相连接,将有助于带动我国西部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规划》还明确提出,打造陆海新通道要加强创新,统筹陆南北形式和整体的网络平台的建设,增进互联互通等内容也将使得西部陆海新通道所属的各条线路建设得到整体推进。“这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会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

据了解,重庆、广西等西部省(区、市)近年来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国家经贸合作,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持续推进,通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基本形成重庆、成都分别经贵阳、怀化、百色至北部湾港(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港)的三条铁路运输线路,实现集装箱班列每日开行,并与中欧班列保持有效衔接;初步形成至中南半岛的跨境公路班车和国际铁路联运等物流组织模式;北部湾港口设施条件持续改善,航线网络不断拓展,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外贸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要求相比,既有通道仍存在交通运输瓶颈制约、物流成本偏高、竞争能力不强、缺乏有效产业支撑、通关便利化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这就需加强通道建设顶层设计,研究完善总体方案,明确各阶段发展目标,协调推进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刘英看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未来将会为区域经济带来更多机会。“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行动也会在这里得到体现。”此外,她还表示:“在本次印发的《规划》当中,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创新投融资模式等内容,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亮点。”

 

 

发布版面

投资


主题

一带一路:企业转型升级的修道场

发布日期

2019-08-27

 

 

主持人张凡:这次“经贸会客厅”邀请到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创业与创新副教授孙黎,天津聚龙集团公共及政府事务总监邱爱秒来讨论中企如何建立自己主导的产业链、价值链的问题。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推特,要“命令”美国制造业企业从中国等国家搬回美国。其实这并不新鲜,美国制造业回流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标,只不过这次他是更加露骨了,连“市场经济”这块遮羞布都不要了。包括特朗普此举在内的一系列动作,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大破之后必将迎来大立,中企该如何在危中寻机,建立自己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王义桅:从当前情况来看,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但“一带一路”建设仍然在不断深入,我们也更加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这就为中企打造自身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提供了机遇。40年前,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主要还是跟发达国家形成环流,发达国家将很多产业转移到中国,所以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现在,我们正在向世界市场转变,也就需要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待“一带一路”。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企业在研发等创新环节的投入越来越多,申请专利数量也越来越多,正在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端攀升。此时,我国与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像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中国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一个环流。这样一来,中国就处于“8”字型双环流的中心,这个双环流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受益,也正在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大转型。

孙黎:从理论上来说,以交易能力和供应能力为标准,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可以分成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俘获型和层级制等类型。而许多中国企业就是典型的市场型。我们看到,以小米、华为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的创新,主要形式就是基于市场规模的创新,是依靠扩大本土市场获得基础资金,然后再增加研发这方面的能力,利用以前代工或者说制造打下的基础,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端攀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像十年前的中国,人口基数大,有一群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这对中国企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来说,发展空间十分巨大。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将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华为现在开发出鸿蒙系统,就预示着中企开始打造自己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在当前中美正在进行贸易战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可能会形成分化。也就是说,中国、美国、欧洲都可能打造出自己主导的产业链、价值链,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多元化的格局,它们相互之间就是竞争、合作的关系。它们可能会因国家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发生一些冲突。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一些企业可能要把工厂搬迁到中国以外的国家。

张凡:在企业打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方面,有哪些经典案例?

王义桅:利用“一带一路”进行腾笼换鸟,企业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是我们目前总结出的经验。例如,在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等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就是典型。

邱爱秒: 对于企业来说,既可以选择先融入现有的产业链、价值链,然后再攀升,也可以选择打造自己的产业链、价值链。我们天津聚龙集团就是以棕榈油生产与营销为主业,现已形成了集油料作物种植、油脂加工、港口物流、粮油贸易、油脂产品研发、品牌包装油推广与粮油产业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的棕榈油产业链。当前,我们在中国江苏、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拥有6个成员企业。2006年,聚龙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建成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一个棕榈种植园,并建成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一个棕榈油压榨厂,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全面进入棕榈油这一全球最大的食用油产业领域。

张凡:目前,中企在打造自己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方面遇到哪些挑战?

王义桅:从大背景来看,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营商环境不是很好,它们对中企海外投资在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有限,因此我们一直在强调资金融通。另外,美国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也给中企带来了一些金融风险。而在国内而言,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走出去、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需要防止产业空心化的状况出现。

孙黎:当前,中国在高铁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中国在一些重工业领域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空客、波音等欧美企业仍然在主导着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更加合理的产业布局。

邱爱秒:从企业角度来看,中企打造全球产业链中最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自身战略目标不清晰、国际化运营能力不足、制度体系适用性不强及适应国际化的人才欠缺等方面。

张凡:根据贵公司的经验,您还有哪些建议?

邱爱秒:一是选准发展方向,对国家发展大战略进行准确解读。从一个起初贩卖米面油的小粮油店逐渐发展成为事业范围覆盖全中国,固足东南亚,挺进非洲的国际化全产业链油脂企业,我们的转型发展就是顺应了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大战略和建立国家粮油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二是逐级延伸产业链,积极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化解企业单一经营的风险,而且可以提高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模式。三是注重培养国际化人才、利用好外籍人才,为打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广湛铁路项目可研获批! 争取年内开工

发布日期

2019-08-28

 

近日,国家铁路集团和广东省政府批复了广州到湛江的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工作,项目争取年内尽早开工建设。

广湛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新建正线自广州站引出,向西经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终至湛江北站。其中,新设佛山站、新干线机场站、新兴南站、阳春东站、阳江北站、马踏站、茂名南站、吴川站、湛江北站9个车站,预留湛江东站、阳西站。

广湛铁路的始发站是广州火车站,终点站在湛江中心城区,将实现高铁从中心城区到中心城区的对接。项目投资估算总额998.0亿元,建设周期5年,也就意味着,如果能在今年开工的话,将在2024年通车,届时广州到湛江仅需2个小时。

根据预测,广湛高铁建成后,初、近、远期2030年、2035年、2045年广州至阳江北最大区段双向客流密度3200万人、4100万人、5200万人/年,开行客车64对、86对、120/日;茂名南至湛江北最大区段双向客流密度2560万人、3300万人、4180万人/年,开行客车55对、77对、108/日。

记者从广东省政府网站上了解到,我省正在全力加快推进广湛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并积极争取国家铁路集团支持加快项目推进。目前,广湛铁路项目可研已获批,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工作,项目争取年内尽早开工建设。另据了解,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可研专题工作目前也正在加紧推进,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发布版面

深度报道


主题

16个产业项目落户北部湾经济区

发布日期

2019-08-30

 

项目签约仪式。自治区北部湾办供图

广西新闻网深圳8月28日讯(记者 黎鑫 通讯员 邬拉 宾银燕)8月28日,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招商引智(深圳)推介会在深圳举办,经济区相关园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有关企业、协会在产业配套、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签订了16个项目合作协议,投资金额达237亿元人民币。

当天,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化工、物流等行业和相关领域协会代表,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和有关园区近200人齐聚一堂,深化探讨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共商引智合作,共谋融合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自治区北部湾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魏然在推介会致辞时表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也是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合作的重点区域。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出台,有着独特区位优势的北部湾经济区必将深入推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毗邻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经贸合作必将更加紧密。桂深合作由来已久,北部湾经济区高度重视和期盼与粤港澳在金融、贸易、航运、产业、人才等领域加强合作。

魏然表示,此次组织北部湾经济区各有关园区和部门与在深相关企业、协会开展招商引智对接,目的是通过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促进桂深两地深度交流和合作落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投资者和人才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推介会上,自治区北部湾办介绍了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北钦防一体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成效和面临的新格局新机遇,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对广西营商环境进行了推介,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和经济区有关园区代表重点推介了沿海三市和园区在营商环境、产业政策、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此次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6个,投资金额约237亿元人民币,这批项目的成功签约将进一步优化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对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发布版面

广东·地方


主题

湛江 廉江打造四百亿智能化家电产业集群

发布日期

2019-08-30

 

南方日报讯 (记者/顾大炜 见习记者/李梓贤)“以前需要十几个人的生产线,现在一个人就够了。”29日下午,在华强电器生产车间,生产线上的“机械手”有序地工作,电饭煲、电水壶、电压力锅等零部件,从生产到打带装箱,整套流程已实现生产自动化。据介绍,华强通过电器智能改造后,每万套的产能提升了56.25%,生产周期从5天缩减到了1.5天,产品合格率也得到了提升。

华强的电器智能改造只是“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廉江的一个缩影。2018年11月华强与廉江市的龙力、威王、纳美仕等家电企业参与组建广东省小家电智能制造区域创新中心。该中心也是粤西第一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将为企业提供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化整体技术升级方案,推动湛江市小家电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廉江生产的电饭锅、电水壶产销量约占全国的30%,曾获“中国电饭煲之乡”“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称号,这么大的产销量主要靠的是智能家电产业升级。去年廉江新增湛江市级工程中心8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截至今年3月,廉江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工程中心9个、企业技术中心9个。

近年来,廉江政府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带动当地众多家电企业先后投入技改资金90亿元。廉江创新驱动战略有长远的规划,该市经信局一位负责人说,到2020年,廉江将打造400亿元产值的小家电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小家电产业基地。

 

海洋篇

建设海洋牧场亟待科技发力

广东中山: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凝心聚力 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巴签署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

青岛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

青岛海洋活力区探路蓝色经济新模型

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深圳“三步走”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

产业升级,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钢铁篇

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

这些热点话题钢铁大佬们怎么看?

钢铁产量迎来强势增长

钢铁与能源化工碰撞出洁净新“火花”

用更优质废钢助力钢铁高质量发展

包钢重点大型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跻身行业先进水平

信息支撑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冶赛迪一新型料场技术在湛江钢铁成功投用

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发布

钢铁业首个全球多方利益相关者认证标准年底将问世

未来三年全球钢铁产能变化趋势

石化篇

石化行业上半年效益下降呈收窄态势

中国石化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石油石化行业机遇和挑战面面观

吉林石化“三个准”聚焦科技创新

锦州石化:双引擎驱动 “双创”双丰收

中国石化在沙特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全球石化业挑战加剧,如何深度调整激发活力?

中国石化新增近千亿方天然气储量

茂名石化发布绿色发展白皮书

中石化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造纸篇

服务制胜 绝非偶然

纸企利润下滑 原料成本上升拖累业绩

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效

晨鸣纸业经营业绩表现整体向好

凤凰纸业在肯塔基州开业 中美贸易摩擦难撼双方企业合作

其它

长江经济带牵手北部湾共拓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企业转型升级的修道场

广湛铁路项目可研获批! 争取年内开工

16个产业项目落户北部湾经济区

湛江 廉江打造四百亿智能化家电产业集群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建设海洋牧场亟待科技发力

发布日期

2019-08-05

 

“作为海洋牧场规模化建设的‘牧场运动’几近半个世纪,而海洋牧场建设的初始‘牧场理念’形成更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但至今关于海洋牧场建设核心的‘牧场思想’和‘牧场理论’至今尚未形成。”2日—4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暨渔业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在大连举办,2日在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丁德文表示,中国应该也一定会在世界上建立起生态文明的社会,建设好“一带一路”的海洋牧场。

什么是海洋牧场?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调研员栗倩云解释,海洋牧场就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产、索饵或避敌所需要的场所,是可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十八大以来,海洋牧场迎来了难得发展机遇。

 “目前全国建成海洋牧场200多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6个,用海面积超过2300平方公里。”栗倩云说,据测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生态效益604亿元,年度固碳量19万吨,消减氮16844吨、磷1684吨。

然而,当前海洋牧场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公益性海洋牧场主体缺位、经营性海洋牧场动力不足、海洋牧场科技支撑能力薄弱、海洋牧场监测评估存在困难等都是海洋牧场在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栗倩云说。

 “在海洋牧场科技支撑能力薄弱方面,由于部分建设标准与规范缺失或普及推广不到位,导致部分地方海洋牧场建设出现低质化发展倾向,没有体现建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栗倩云介绍,从事海洋牧场研究的机构和专业人才不足,一些关键技术还未完全突破,难以支撑我国大规模海洋牧场建设发展。

如何科学推进海洋牧场发展?

 “要坚持科学的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优先,发挥综合效益。在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将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海洋牧场建设类型和规模,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问题。”栗倩云表示,也要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综合效益高的优势,将海洋牧场与保障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海洋牧场真正成为渔业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科技支撑,开展科技攻关,构建监测体系。“需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和企业的科技力量,加强产学研推衔接合作,对海洋牧场关键与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还需进一步完善海洋牧场监测评价制度,构建全国层面海洋牧场监测体系,科学评价海洋牧场建设效果。”栗倩云说。

 

 

发布版面

时讯


主题

广东中山: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日期

2019-08-14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中山市强化陆海统筹,建立控制陆源入海污染物排放工作机制。目前,该市辖区海洋环境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管控要求,海洋生物均符合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中山市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拥有57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159平方公里。近年来,中山市积极创新海洋综合管理,完善海洋环境监管机制,改善海洋生态和海洋资源环境,为将中山建设成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贡献力量。

海洋生态环保基础不断夯实。编制《中山市海洋空间利用规划》《中山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中山市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优化海洋空间规划布局。开展海岸线生态环境基础数据专题研究,加强海岸线整治修复,改善海岸线生态载体条件,持续实施海洋资源保护与修复工程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各类种苗近4亿尾,提升海洋生态功能。同时,规范海岸工程、陆源入海排污口的审批监管,加强入海排污的协同管控。强化市住建、交通、海事等部门的联动配合,加强对海砂来源、运输、交易及使用的全流程监管,严格查处违法采砂行为。

依法管海治海能力持续加强。落实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工作,划定落实整改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现已完成3个问题整改事项、15项整改措施,9项整改事项正按计划推进,妥善解决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海洋防灾减灾等问题,并顺利通过省海洋督察整改督导组的实地核查。

同时,海洋综合管理机制日趋完善。不断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形成覆盖市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施海洋监测能力标准化。完善海域海岛保护利用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海洋管理政策专题研究,研究拟订全面规范海域海岛管理、统筹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的综合性文件,进一步理顺规范海域海岛管理体系,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用海需求。

 

 

发布版面

理论


主题

凝心聚力 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发布日期

2019-08-20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组织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海洋强国建设等重要论述,征集了多篇理论文章。

这些文章从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到全球海洋治理,解析理论内涵,梳理现实政策,建言制度创新,既有时代的宏观视野,又有历史的纵深观察,给人以深刻启迪。经该所评审,9篇佳作入选,本报将在“海洋战略论坛”专栏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编者

当前,全球海洋正面临着生态、环境、安全、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这不仅给海洋自身造成巨大的压力,还危及人类社会的安宁与发展。面对这些挑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2019423日,习近平主席在青岛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首次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他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基于这一思想,各国需要以海洋为载体,以合作为纽带,以同心为前提,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一、立足海洋空间,量身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离不开深刻把握海洋空间独特的自然与社会特质。海洋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延伸。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般框架或方法,对探索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具有较强的指引和参考作用。陆地是人类的栖息地,而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拓展空间。唯有立足海洋空间,运用海洋思维,方能有效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海洋空间独特的自然与社会特质,塑造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独特的任务方向。一是海洋仍存在着巨大的未知空间。人类对海洋空间的探索还不到5%,而对未知空间的探索离不开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装备研发的有力支撑。二是各国的海洋地缘条件差异较大。内陆国家没有海岸线和出海口,不同沿海国家拥有的海岸线长短不一,管辖的海域面积大小有别,各国获取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条件差异较大。三是海洋空间具有多种用途。海洋空间既是经济贸易的通道、自然资源的宝库,也是国家安全的屏障,还可能成为海权竞争的疆场。海洋空间的治理涉及政治、军事、安全、生态、交通、经济等诸多方面,且彼此缠绕、互相关联。

二、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国际海洋合作是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外国海军代表团团长时强调:“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片海洋。海洋本身的自然活动不受主权国家设定的政治疆界所束缚,事关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海洋为全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态系统产品,参与调控全球的气候。海洋的温度、洋流、化学变化等驱动着全球的生态系统演变,海洋的污染、酸化、资源衰退等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海洋活动的全球化影响提升了各国海洋合作的意愿,推动了全球海洋治理的进程。

中国政府多次表达了就海洋事务进行国际合作的诚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在海洋事务上,零和博弈是歧途,合作共赢是正轨。深化国际合作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习近平主席在20171月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特别提到,要把“深海”“极地”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他在会见外国海军代表团团长时还提到:“各国应坚持平等协商,完善危机沟通机制,加强区域安全合作,推动涉海分歧妥善解决。”

三、凝聚同心同向,协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各国的同心同向、齐力划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呼吁同样适用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然而在国际政治现实中,某些国家却心存异志,长期秉持零和思维、冷战思维和霸权思维,以“印太战略”为抓手,以“航行自由”为借口,恶意解释海洋法律规则,大肆渲染海上军事博弈,妄图破坏海洋合作气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既需要务实的“技法”,也需要同向的“心法”。倘若各国“心法”各异,“技法”便无用无能,海洋事务的国际合作与发展便会走向貌合神离的境地。

唯有秉持诚心善意,方可凝聚国际合力,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诚”与“善”是国际海洋合作之本,也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之基。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外交场合频繁使用“真诚”一词,向世界传递着新时代中国外交方针的重要内容。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一原则精神,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诚意或善意已成为公认的国际交往原则。《联合国宪章》第2条要求各会员国一秉善意履行国际义务。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要求条约解释应以善意为之。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00条要求各缔约国善意履行国际义务,不滥用海洋权利和自由。唯有诚心善意,方能扩大各国共识,凝聚国际合力,确保心貌合一,托起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世界海洋,互联互通。面对海上诸多的共同问题与挑战,各国命运与共,难以独善其身。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实质上是将国家之间的天然屏障化为“孤岛”之间的桥梁纽带,维系海上的和平、安宁与繁荣。我们应深刻把握海洋空间的独特属性,积极开展国际海洋合作,与各国一起秉持善意、同心协力,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愿景的实现。

(作者罗刚 系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中巴签署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

发布日期

2019-08-21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一行应邀访问巴拿马国际海事大学。其间,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海洋一所和巴拿马国际海事大学共同签署了《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约定了三方在海洋空间规划及相关领域的合作内容、形式。

该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开启了中巴海洋领域合作的新篇章,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两国在海洋规划与管理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将我国海洋管理的理念与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访问期间,海洋一所一行人与来自巴拿马环境部、渔业局、国际海事大学,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洋空间规划与海洋生态保护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巴拿马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中央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拥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巴拿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是首个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巴两国在经贸、投资、海运、旅游、文化等多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发布版面

时讯


主题

青岛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

发布日期

2019-08-21

 

本报讯(记者 晶)据青岛市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海洋技术交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青岛市完成涉海技术交易49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21亿元,同比上涨61.93%。这是青岛市发起海洋攻势之后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今年以来,青岛市发起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海洋攻势,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根据统计数据,按照海洋科技服务业态分类,海洋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25359.9万元,同比增长121.97%,合同成交额居第一位;海洋技术转让合同呈突飞猛进态势,合同成交额2322.74万元,同比增长534.63%,增幅居各类之首。

按照海洋专业划分,海洋环境技术成交额为21811.18万元,成交额居首位;海洋专业技术服务成交额达16080.7万元,同比增长3948.72%,增幅居首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合同成交额8694.65万元,同比增长1238.21%,增幅居第二位。

其中,一项海洋生物制剂以1000万元价格转让,是今年以来最大一笔海洋科技成果交易额。还有不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额度达六七百万元,一项浮标技术转让费用763万元。

自从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落户青岛,青岛已成为国家2+N”技术转移体系内唯一兼具行业特色和区域性优势的技术转移集聚区。目前,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已经孵化出12个专业领域分中心,实现海洋技术合同成交额13625.11万元,同比增长180.56%,占青岛市海洋技术成交额的21.92%。其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技术合同成交额4291.73万元,总量居各分中心首位;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技术合同成交额1819万元,同比增长8995%,增幅位居各分中心第一、总量第二。

 

 

发布版面

区域


主题

青岛海洋活力区探路蓝色经济新模型

发布日期

2019-08-23

 

目前,山东打造海洋强省的定位日渐明晰,青岛肩负山东经略海洋的发展重任,而主打海洋经济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海洋港口、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态等多方面发力。在黄海之滨逐渐打造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新城,发力担当海洋强国战略的新支点。

青岛正在经历一场新时代下的焕新变革,需要发现新的城市增长极,打造海洋活力的新极核,一座新一代海洋经济创新活力示范区也应运而生。按照发展规划,未来青岛海洋活力区会成为青岛西海岸新一代海洋经济创新活力示范区,是新区之心、活力之源、未来之城,将搭建成为全球化经济服务枢纽,是国际化创新服务人才的聚集地,将拥有海城共融环境。

依海而生,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依托国际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和海洋强国战略,作为“依海而生”的青岛被定位为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对内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发展互动,对外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被突出。在青岛海洋经济迈入新阶段的同时,各区域发展规划亦需要升级,以匹配其“新型国际海洋城市地位”,青岛海洋活力区应运而生,这也是青岛展开海洋攻势的重中之重。

开发海洋、拓展蓝色经济,是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青岛海洋活力区以海洋平台为主题,按照产城融合、智慧科技的发展模式,重点培育海洋科技、海洋信息、海洋商贸、海洋金融、海洋资源等总部服务型新型经济产业,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总部集聚地,未来展示中心、海洋博览中心、时尚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健康医疗中心等高端服务设施,将西海岸新区打造成海洋活力区和青岛国际大都市的新名片。

向海而行,保护与发展并重

如今,蓝色经济已超越了单纯的海洋经济范畴,增加了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并重的新内涵。西方大港多通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多经历从港口到建城到环境污染之后进行环境治理的传统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付出的代价比较高。“而青岛活力区建设过程中,周边海水水质达到一级水平,这是非常难得的。”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表示,青岛海洋活力区的建设是总体规划、总体开发的,从开发理念到建设都注重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比较符合全球当前关注的话题,有可能成为青岛面对世界的一张名片。

当前,“蓝色”也正逐渐深入中国经济的肌理。海洋经济连续多年增速超过整体经济增速,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占GDP比重高达9.3%。十九大之后海洋强国战略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此,国家商务部原副部长、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周可仁表示,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阶段,海洋经济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国家赋予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的历史使命,海洋经济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最鲜明的主题,是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希望。

百川归海,集合世界尖端资源

当前,蓝色经济发展已步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蓝色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个“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新型国际海洋名城,不仅需要有强有力的与外界联通的能力,更需要有吸纳世界尖端资源的“硬核”力量。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尤其是位于新区中心版块的海洋活力区更被认为是青岛发展的“新极核”。

按照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城乡院总规划师高毅存的观点,青岛海洋活力区有潜力成为青岛发展的核心一极,除了其承接的青岛海陆空三栖的资源优势,还得益于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青岛海洋活力区的发展与旧金山周边以“硅谷”为代表的卫星城一样,聚集一批科研和教育产业,完全具备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海洋新城,一个汇聚高科技发展、引领未来经济的城市增长极。

 

 

 

 

发布版面

专版


主题

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发布日期

2019-08-23

 

——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综述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耀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院长/教授 吕志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高舜礼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吴洽儿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西防城港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该市提出“以海强市”的目标,获批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正积极打造中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践区和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先行区等。新形势下,如何借势推动防城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如何深度融合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8月15日,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在防城港举行,与会专家就海洋经济发展、文旅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海洋文化旅游应打好“五张牌”,做好“五篇文章”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陈 耀

 “当前,旅游发展的同质化对海洋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出了挑战。”陈耀认为,我国很多地理区位相近的海洋城市同质化严重,成功的海洋文化旅游应该是个性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统一。他以防城港市为例,认为海洋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应打好“五张牌”,做好“五篇文章”。

一是打文化牌,做“全程文创”文章。海洋文化旅游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应深度挖掘防城港市特色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创意文化,打造鲜明的城市形象,策划相关海洋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同时在景观、设施、建筑中全面展现上述内容,将文化主题融入各种涉旅活动,将文化形象对接多种实体产品,开发艺术、纪念品和生活用品,“全程文创”应跳出“文创”只是设计旅游商品、纪念品和伴手礼的误区,重点在旅游开发的全环节文创。

二是打海洋牌,做主题海岸文章。在旅游规划时,应考虑如何增加游客停留在防城港的时间,促进多元消费。以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强化全域“海洋”性,通过主题化将“海岸”扩大到整个区域。

三是打旅游牌,做产业融合文章。利用海洋与文化吸引游客,通过产业融合开发多种新业态旅游产品,创新多样化消费方式,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综合效益,促进度假旅居、康养婚庆、会展研学等业态发展,充分发挥海洋特色文化提升附加值作用。

四是打全域牌,做“点”上集聚文章。作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路径和模式,全域旅游不是遍地开花的全面开发。海岸地带生态环境优质却也脆弱,具有公共性和稀缺性,要采取留白和留空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打国际牌,做国内游客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向海经济”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突出海洋是开放、合作的载体和纽带,促进海洋文化交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以多种合作形式增进海洋福祉。这方面,世界发达国家海洋旅游先行一步,国际游客在消费上具有示范性、引导性,同时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海洋旅游的客源支撑。防城港海洋旅游具有打国际牌的良好条件,可以打国际牌增加吸引力,以国际档次体现竞争力,同时做好国内游客文章,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

防城港海洋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院长/教授 吕志华

吕志华发表了题为《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背景下的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创新发展思路探讨》演讲,介绍了我国海洋药物研发情况、海洋生物资源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防城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机遇等内容。

 “海洋是一个具有巨大时空尺度的由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耦合在一起的复杂开放系统。”吕志华说,海洋里资源总量大、物种丰都高,研究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需求。

海洋生物资源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新药开发潜力的领域,海洋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也成为了国际新药研发领域的竞争热点。“海洋药物半个多世纪研究的成果与经验,不但使公众认识到海洋是一个解决人们健康问题的希望所在,而且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及技术成果基础。”吕志华说。

 “随着生命组学、系统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数理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入药物研发,催生了药物研发的新策略、新方法和新技术,为探索、分析、认识蓝色生命现象,为研究海洋药物提供了数据及技术支持。”吕志华说。

防城港拥有长达58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目前该市正积极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吕志华认为,在这一背景下,开发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前景广阔。

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高舜礼

高舜礼分析了防城港的临海比较优势,并结合边境旅游试验区的建设,就如何提升该市旅游发展给出了具体建议。

高舜礼认为,防城港发展海洋旅游主要有3方面明显优势。一是地理纬度较低,适于四季下海。二是海陆毗邻越南,适于拓展边境旅游。三是被批准为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政策环境相对优越,自治区和全市更加重视旅游业。

 “海洋经济的大发展,离不开一批相关产业和业态的支撑。”高舜礼说,从涉海旅游的角度看,当前较大的市场空间在于挖掘游客体验,这是一向薄弱乃至空白的环节。应将游客对大海的无限神往,引导至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验大海,从而拉动和扩大旅游消费。

高舜礼同时也坦言,防城港虽然优势明显,但和其他沿海城市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游客大致停留在观海、泡海、吃海上,对海洋存有一定惧怕,不赏、不玩,涉海项目内涵有待提升。

高舜礼建议,防城港要通过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注入边境和地域特色,实施与互联网相连的专业性文创研发,打破全国海滨城市旅游商品千城一面的现状,带动当地名优土特产品的对外销售,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和产业附加值。同时要把当地海鲜、地域性餐饮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形成品牌化的聚集区。

2018年3月,防城港获批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该市随即启动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行动,研究制定了六大创新探索改革事项,争取在3年内形成 “防城港模式”。对此,高舜礼建议应打造新型边境旅游产品,落实便利通关的新措施,协调好境外旅游服务等。

高舜礼说,该试验区地处北部湾畔,口岸年出入境人数居中越沿边口岸之首,区内就有不少涉海旅游资源。应利用试验区的开放政策,积极与越南有关地方协调,开发边境旅游新产品,包括涉海旅游产品。同时还要利用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探索扩大边境旅游合作新模式,推动自驾车旅游往来便利化,开拓海上跨境旅游新市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边境旅游转型升级。

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吴洽儿

东盟国家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加强与东盟国家渔业的合作,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渔业是东盟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与东盟合作将提升渔业技术水平,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减少贫困。”吴洽儿表示,中国与东盟水产品双边贸易规模在2006年~2019年间增长迅速。2006年双边贸易总额3.01亿美元,截至2018年,贸易额度稳增至49.68亿美元,增长了15.5倍。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东盟开展养殖渔业合作的国家不断增多,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投资,还开展了养殖技术的互联网合作,开启了海洋渔业“互联网+”的新时代。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设立了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协作网,建造海水养殖技术合作的科技联合体。

防城港是中国对接东盟的桥头堡。吴洽儿建议,今后,防城港发展海洋渔业应做好7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防港渔港经济区,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构建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渔业经济区。二是大力发展新型渔业产业,建设“人工鱼礁+深水养殖+休闲垂钓+渔船民宿+出海观光+游艇渔港+海域监管”等为一体的立体化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渔业产业。三是大力发展设施渔业。逐步提高水产养殖的科技含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对虾等高经济价值产品,大力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和新型蚝排养殖金鲳鱼、大蚝等。四是做强做大水产品边贸产业。依靠双边多边贸易、东盟国家入境的低价优质海产品原材料和充裕的跨境劳务工作人员等优势,在水产品电子商务、仓储、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方面下功夫,做强做大水产品边贸产业。五是加快培育走出去企业。立足区域优势,合理利用边贸优惠政策,为当地水产龙头企业牵线搭桥,助推他们走出去。六是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合作。推动与南海周边国家建立渔业产业合作关系。七是加强渔业科技合作与交流。面向东盟国家特别是南海周边国家,建立长期、友好、稳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关系。立足区域优势,组织开展联合增殖放流、合作研究、联合科考和考察交流等活动,提高南海周边国家现代渔业管理与技术水平,为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双边渔业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 凤

崔凤从海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角度,介绍了海洋文化的旅游价值,并提出了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从海洋文化视角下看,崔凤认为,当前我国滨海旅游存在着若干问题。如滨海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海洋文化资源转化困难、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对海洋文化本身认知的局限等。

崔凤表示,造成上述问题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游客眼中的居民经营者是文化的传递者,居民眼中的游客是消费者,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矛盾。二是滨海旅游业的传统项目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面临产业升级和文化资源转化的难题;新开发的滨海旅游地区和项目难以逾越传统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路径。三是长期以来,有关海洋文化的认知存在局限,海洋文化与“陆地文化”存在竞争,导致海洋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品牌效应难以形成。

文旅融合是传承和保护海洋文化的重要途经,对如何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崔凤建议应深度挖掘海洋文化,依托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形成品牌效应;注重海洋文化资源的空间规划和统筹协调;将文旅融合理念与社区治理理念结合起来,重塑“生活化”社区,打造嵌入式、体验式、深层次的文旅体验空间。

 

 

发布版面

聚焦


主题

深圳“三步走”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发布日期

2019-08-24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有关负责人在解读《意见》时表示,《意见》对深圳如何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为深圳相关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接下来,该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在《意见》指引下,积极部署海洋工作,加快向海洋发展,在推动海陆空间融合、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海洋文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并通过全力推进“十个一”工程,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为何能?

多项优势与区位条件铸就建设底气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底气和信心,来源于国家的重视及深圳自身的优势。

2016年国家海洋局批复深圳为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到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到《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国家不断赋予深圳新的使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圳发展的殷切期望。

深圳拥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和超过260公里的海岸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2018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2327亿元,同比增长4.63%,海洋运输、能源建设、滨海特色旅游等行业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和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已与海洋油气产业、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业共同构成深圳海洋经济四大支柱产业。

在海洋电子信息领域,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总值近六分之一,中兴通讯、研祥智能等大型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已进军海洋通讯、船舶导航等海洋领域,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加快聚集形成。深圳还集聚了招商重工、中集集团等一批技术实力雄厚、国内外领先的海洋龙头企业,并不断涌现出技术条件先进、成长潜力大的新兴海洋企业。深圳规模庞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电子信息、生物等产业优势,也可快速延伸嫁接到海洋领域。

深圳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创新,通过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壮大海洋教育研究机构、集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多元举措,持续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截至2018年底,我市已建成海洋产业相关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4个、工程中心3个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建立深圳市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已获批筹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引进中船重工、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在深圳设立海洋科研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挂牌成立,将重点围绕海洋工程等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

近年来,深圳还坚持陆海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城市与海洋融合发展,塑造城市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海洋将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意见》支持下,深圳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活跃的市场环境、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先进的陆海统筹机制平台、一流的城市基础建设等诸多有利条件,将在海洋领域大有作为。

未来如何建?

实施“三步走”战略、“十个一”工程

深圳将如何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据介绍,按照《意见》精神,深圳将通过创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成立一个海洋科学研究院、推进设立一个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等“十个一”工程,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根据深圳日前出台的《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深圳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到2020年,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稳步改善,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国内领先,海洋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到2035年,重点提升在亚太地区海洋领域的影响力,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海洋发展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彰显海洋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先锋。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意见》要求,深圳将全力推进“十个一”工程:创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成立一个深圳海洋科学研究院,打造一个全球海洋智库,建设一个深远海综合保障基地,打造一个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打造一个以中国海工为代表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一个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建设,创设一个海洋产业发展基金,设立一个深圳国际海事法院,举办一个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同时,深圳还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起草《深圳市海洋发展总体规划》,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生态、防灾减灾、综合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清晰的发展目标、评价体系、空间布局、管控要点和重点举措,为深圳海洋的全面发展提供方向和支撑。

此外,深圳将聚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全新定位,把经济产业、科技创新、文化生态、综合管理、全球治理五个领域作为全面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一是夯实经济基础,支持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提升深圳海洋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二是对标国际标准,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设立海洋教育研究机构、集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等措施,提升深圳海洋科技在全球的地位。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凸显新时代海洋城市文化特色。构建绿色活力海岸带,从点到面、陆海联动,全面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四是整合政府行政资源,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以建设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为契机,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五是立足国家使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发布版面

时政


主题

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

发布日期

2019-08-24

 

8月23日,智能技术与未来科学论坛在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主会场举行。本报记者 袁永东 摄

本报讯(记者 李少云)8月23日上午,在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暨三亚市院士联合会成立大会分论坛之一——海洋生态与科技产业论坛上,来自海洋生态、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的5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智慧海洋与科技创新等话题,就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市委副书记、市长阿东,副市长周燕华、刘钊军、何世刚、吴海峰等出席论坛。

 “发展海上‘一带一路’与金融科技产业相结合,我觉得三亚一定要有重点,先从海上‘一带一路’结合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开始做起,然后结合现在的金融科技,我相信三亚可以走出一条新路子。”论坛上,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系主任、三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曹辉宁博士表示,三亚作为海上“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依托政策和区位等优势,能够给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

 “只有更加精准的了解,才能真正地去使用这些资源并把它转化为生产力。”论坛上,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傅鹏程博士向与会专家分享了目前在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成果。傅鹏程博士表示,南海海域生物资源丰富,但是海洋经济发展仍存在资源开发手段粗放,利用率低下,深远海开发不足等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海洋资源时空分布缺少精确的了解,所以如何瞄准前沿技术,利用可视化的智能工具服务国家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要探索海底世界,声纳就是眼睛。” 论坛上,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生物工程系和材料工程系教授曹文武博士,以新压电材料带来海洋装备发展契机为主题,围绕海洋探测的需求、声纳的科普以及新型高性能压电材料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我们期待三亚能够搭建良性交流平台,让更多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协力研究海洋经济与科技产业的共性问题,推动海洋生态与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会嘉宾纷纷表示。

 

 

发布版面

自贸试验区 青岛新机遇·青岛路径


主题

产业升级,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发布日期

2019-08-27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方案解读

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创新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举措

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办理银行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审核由事前转为事中事后。允许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法人机构根据经营和管理需要,按规定开展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放宽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条件。进一步简化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手续,在真实、合法交易前提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分类等级为A类企业的外汇收入可直接进入经常项目结算账户,无需开立待核查账户。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完善QDLP资格审核机制,向国家外汇管理总局争取QDLP试点额度,发起设立QDLP基金。

支持外商投资金融机构发展

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投资比例上限放宽至51%,2020年取消股比限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经营范围,与中资一致。探索设立专业从事境内股权投资类基金公司。积极推进外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外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募集人民币资金,在区内发起管理人民币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设立外资健康保险公司。

探索实施金融创新

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试点

选择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综合经营试点。建立金融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加强金融机构的综合监管,防范跨领域金融风险。

支持金融机构业务创新

鼓励本地法人银行推出股债联动融资产品,开展股债联动业务试点。创新知识产权保险业务,鼓励区内保险公司推出实时保障、国际保单等业务创新。推进“政府送保”,对企业当年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并运用授权专利融资的,由属地政府给予保费全额补贴。开展基金管理服务专项改革创新。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保险法人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境外投资。加强对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当事人的评估和监管。支持具有优势产业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设立船舶、飞机、商业保理等专业子公司。对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除外)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根据期货保税交割业务需要,探索推出仓单质押融资功能,推动完善仓单质押融资所涉及的仓单确权等工作。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涉海金融服务

加大对海洋经济的资金支持,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的信贷管理政策。优化信贷审批条件。推动涉海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融资。加快涉海金融创新,重点发展海洋科技类金融机构、海洋产业基金、海洋装备融资租赁、航运保险等。鼓励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事业部、业务部或专营机构,引进航运专业保险机构。

深化金融国际合作

根据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的相关规定,探索在区内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对境外项目开展投资和贷款。吸引日韩交易所在区内设立办事处(代表处)等分支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内保外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区内“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采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做好境外权益资产的评估和风险管理。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

在市级层面建立涵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完善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逐步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对企业跨境收支进行全面监测评价。建立健全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做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工作,防范非法资金跨境、跨区流动。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建设产业创新平台

鼓励区内企业建设海外创新孵化中心,探索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平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

鼓励企业联合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业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协同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

鼓励中外合作办学

探索以校校合作、学院合作、项目合作等模式与世界名校开展合作办学,支持青岛片区开展高水平中德合作办学,积极争取青岛中德工业大学(筹)获批。推动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建成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校,设立智能制造工匠学院。

推进医疗医药行业发展

放宽外资医疗机构、医疗人才和医疗技术准入

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框架下,支持港澳服务提供者按规定设立独资门诊部、医院等医疗机构。加强与日韩医疗领域合作,大力引进国际知名整形美容机构和医疗技术团队落地,开展先进医疗技术研发、孵化和整形美容服务等。支持区内医疗机构按规定开展干细胞临床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吸引一批有资质、有实力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落地。在国外上市的干细胞产品,经具有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资质的医疗机构申请,可快速审查后在区内开展先行先试。完善干细胞研究者和受试者保护机制。

推进蓝色药库建设

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国家海洋药物中试基地、蓝色药库研发生产基地,争取将海洋药物按规定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加快医疗器械和药品注册审批

对抗癌药、罕见病用药等临床急需创新药品,加强与上级部门政策沟通,支持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按规定申请实行优先审评审批。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试验用特殊物品的综合查验和检验检疫流程,提高通关效率。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争取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疗设备设置审批,试行备案制。综合保税区内企业进口的医疗器械用于研发、展示的,可不办理相关注册或备案手续;进入国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申请注册或办理备案。加强与上级部门政策沟通,支持区内医疗器械研究机构、研发团队、生产企业与医疗器械注册人试点,并按省有关政策委托省内具备条件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支持区内药品研究机构、研发团队、生产企业参与药品上市许可人试点。

开展医药领域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

根据重大科研需求和国际合作需要,鼓励知名医院和医疗科研机构积极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医学组织的分支机构。结合青岛医疗特点,积极承办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医学会议。给予医疗人才、先进医疗技术优先准入,采取全职、柔性两种方式,引进一批优秀的医疗管理者和专业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探索在公立医疗机构试点非卫生技术人员用工政策。探索将治未病学科增设为新的技术专业或纳入中医内科组别,纳入技术职称晋升评审序列。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建立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与快速维权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信息通报、配合调查等机制。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快设立青岛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新模式。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建立质押登记和融资担保机制,探索方便快捷的质物处置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强化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探索实行分类评价和差别化评价。引进技术评估、产权交易等第三方市场化服务机构,探索人才和技术资本化、价格化评估机制。扩大专利代理领域开放,放宽对专利代理机构股东和合伙人的条件限制。

优化港澳台及外籍人才发展环境

鼓励港澳台及外籍专业人才到区内工作

大力吸引港澳台专业人才和符合条件的外籍专业人才到区内工作。放宽留学生就业限制,探索为港澳台及外籍家政服务人员到区内就业提供居留便利。对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外国人才,允许使用地方财政资金为其购买工作期限内的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进一步为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商务、旅游等活动的外国人提供入出境便利,探索制定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扩大长期居留许可申请范围等便利化政策。

做好外国高端人才服务

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建立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社保服务通道。积极配合省外办,在国际会议、对外邀请、使节来访等审核审批事项上,建立外事审核审批直通车制度,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

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

建设东北亚水产品加工及贸易中心

引进3—5家大型海洋水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内最大的水产加工基地。完善与水产品加工及贸易相关的码头、交通运输、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产品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培育以海洋为特色的海洋商品博览会,打造交易、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水产品综合商贸服务基地。探索建立完善水产品可溯源制度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强与农村农业部沟通,探索建设现代化海洋种业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支持水产种苗检疫审批办理,积极配合海关总署加快优质水产种苗检疫准入。优化海洋生物种质及其生物制品进口许可程序,扩大海洋种质和基因资源研究及产业应用。

大力发展海洋装备产业

推进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以及重大研发、实验验证平台建设。建设码头信息管理平台与智慧码头管理运营团队,扩大智慧装备应用,打造智慧青岛港。大力发展涉海装备研发制造、维修、服务等产业。

着力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海洋产业。鼓励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船舶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研教育服务管理业等产业。规范发展海洋化工、海洋农林业、海水利用业。

提升海洋国际合作水平

积极开展国际海洋合作

发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作用,继续办好青岛论坛,提升“一带一路”青岛航运指数影响力。加强区内区外联动,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和强化服务功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范围的发展带动效应。鼓励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龙头企业等与国内外机构加强科研领域合作,共建海洋实验室和海洋研究中心,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积极争取国际海洋组织在青岛设立办事处、分支机构等,提高青岛海洋领域国际影响力。搭建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定期召开联盟学术交流会议,共同发起国际合作科研大项目,收集并保存全球海洋生物资源,搭建海洋生物资源库,开展全球海洋生物测序服务。坚持高水准举办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为企业创造与国际、区域和国家等标准化机构合作机会。

提升航运服务能力

推进航运信息和交易平台建设

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整合各类航运数据信息,开展航运大数据信息服务。依托现有交易场所根据航运市场需求,依法依规开展航运要素交易,完善交易规则。积极推进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立船舶交易信息平台,试点开展国际范围船舶交易。制定船舶交易信息的统计报送制度。

增强航运集疏运能力

加快设立国际中转集拼货物集拼仓库,吸引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高附加值的物流增值服务集聚。逐步开放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入级检验,鼓励国外船级社为区内中国籍船舶提供入级检验服务。发挥港口功能优势,探索研究多式联运提单,推动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发挥山东省中欧班列运营平台班次作用,提升运营效率,构建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大陆的东西互联互通大通道。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港、空港联动,推进海陆空邮协同发展。

探索三国地方经济合作

深化中日韩合作

强化中日韩优势互补,探索联合日韩企业、商会、金融机构等,共同开拓东亚、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第三方市场。探索建设中日韩国家经贸合作平台。加快与日韩影视制作、动漫创意、会议展览、健康产业等合作。建设对日韩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探索建设海外仓和境外服务体系。建设中日韩(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日韩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孵化服务。鼓励青岛医疗卫生机构联合日韩医科大学、医疗康养服务机构合作建设医养健康中心。鼓励日韩医疗康养服务提供者以合资、合作形式来区内开设医疗机构,加强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发展高端医疗服务。鼓励高校、协会、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建立国际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推动国际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在青岛转移转化。

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便利化

加快开通快速通关“绿色通道”

加强中日、中韩海关间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构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以及检验检疫、标准计量等方面高效顺畅的合作机制。积极配合海关总署与日本、韩国合作确定鲜活农副产品目录清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开通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创新自贸区协定国之间班轮卫生检疫“电讯申报、无疫通行”监管模式。□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杨 光  孙 欣  耿婷婷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

发布日期

2019-08-01

  

钢铁产量的高低本质上不是由钢铁生产方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到目前为止,我国钢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整体表现无可厚非。

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局部地区的阶段性限产也是当前发展阶段不得已的保护性措施。在不得已限产过程中,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至关重要,监管机制一定要鼓励创新者,保护先进生产力。

“何文波书记的三个金句,我记在心里了。一是不仅关心钢铁产能是否过剩,还要关心清洁产能是否足够;二是社会激励机制一定要导向环保水平先进企业;三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谁是英雄。”日前,2019(第十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在北京召开。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何文波致辞后,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做出上述表示。

何文波指出:“今年以来,随着需求的增长,我国钢铁产量同步以较大幅度增加,成为业内外以至国内外经常讨论的较为负面的话题,影响公众认知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何文波与参会者分享了他两个观点:第一,钢铁产量的高低本质上不是由钢铁生产方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第二,钢铁产能利用率高低是经济问题,而实际排放水平高低才是环境和生态问题。

钢铁业的整体表现无可厚非

针对“钢铁产量的高低本质上不是由钢铁生产方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观点,何文波认为,“今年前5 个月,我国钢铁行业粗钢生产增加了10.2%,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钢铁业自身也显得很紧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钢铁企业为了满足国民经济体系生产建设需求而增加生产,变成了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前5 个月,我国钢铁增产了3744 万吨,增量的98%都用于满足国内钢铁消费需求,其中2/3 是满足建设领域的需求增量。

“当前的现实是,我国基本建设的持续投入带来了钢铁需求的持续增长,而我国钢铁业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生产建设对钢铁材料的供给要求。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钢铁产量的高增长,目前的基本建设规模是无法实现的,除非大量增加钢材进口。从这个意义上看,到目前为止,我国钢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整体表现无可厚非。”何文波表示。

何文波认为,“目前,问题不是没有,但需要关注的不是生产总量增加的数量和比例,而是增产的结构。”今年前5 个月,我国钢铁产量增量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应引起关注:即前5 个月,我国钢铁生产增速为10.2%,但占全国钢铁生产总量近80%的钢协会员企业的增幅为6.2%,而非会员企业的增幅为23%,这些企业的生产增量占了总增量的54%。“这部分增长的清洁程度是值得调查的,因为涉及到了政府的公正监管和行业如何自律的课题。”何文波认为。

“我们关心的不仅是产能是否过剩,当前更要关心清洁产能是否足够。”何文波强调,在钢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让实现了超低排放标准的生产企业充分发挥,同时限制排放较高的产能才是降低环境影响的正确做法。

激励机制要导向环保水平先进企业

关于“钢铁产能利用率高低是经济问题,而实际排放水平高低才是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观点,何文波指出,“从当期来看,我国钢铁产能多了可以停下来,停下来就没有排放了,只要有需求就必须生产,需求多少就要生产多少。但谁在生产,就不仅仅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与政府的公正监管直接相关,因此社会的激励机制一定要导向那些环保水平先进的企业。从长期来看,相信市场的力量一定会解决产能与需求的匹配问题,也就是所谓产能过剩问题,多余的产能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

何文波表示,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局部地区的阶段性限产也是当前发展阶段不得已的保护性措施。在不得已限产过程中,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至关重要,监管机制一定要鼓励创新者,保护先进生产力。

“钢铁业是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何文波进一步表示,“打赢蓝天保卫战,下令限产很容易,但清洁生产要投入、要创造、要坚持不懈甚至要忍辱负重,社会上下未必都理解。”

何文波指出,据一些环保投入较大的钢铁企业反映,为了实现超低排放,企业环保运行成本已经达到了每吨260 元到270 元的水平。按照这个水平计算,全国一年生产9 亿吨到10 亿吨钢铁,所支付的环保成本可能会接近我国西部一个省的GDP。

何文波说,“那些为实现绿色生产、超低排放而持续投入,不断创造、积极开发和运用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全社会在享受钢铁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同时,应该感谢他们的付出和贡献。”

 

 

发布版面

理事会专题


主题

这些热点话题钢铁大佬们怎么看?

发布日期

2019-08-01

 

引题:下半年行业形势、超低排放改造……

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运行总体平稳,但也存在产量大幅增长、原料价格上涨过快导致成本大幅上涨、行业利润明显下滑等问题。如何看待上半年的行业运行?对今年下半年的情况怎么看?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作应该怎么干?7月28日~29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十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劳模表彰大会召开期间,《中国冶金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几位钢铁企业负责人。

上半年钢铁行业利润大幅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4.04亿吨、4.92亿吨、5.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7.9%、9.9%、11.4%。尤其是4月、5月、6月份,单月粗钢产量分别达到8503万吨、8909万吨、875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2.7%、10.0%、10.0%,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产量大幅增加的同时,我国钢铁行业的总体利润却大幅下滑。1月~5月份,我国钢铁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399.3亿元,同比下降16.6%。其中,钢协会员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滑30.65%。

今年上半年,铁矿石价格也创下近5年新高,压缩了钢铁行业利润。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为398.32点,同比增长67.4%,较年初上涨56.8%。其中,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410.18点,同比增长71.1%,较年初上涨60.0%

“铁矿石价格的飞速上涨,压缩了钢铁企业的利润,这对钢铁行业来说是一种挑战。”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表示。

“今年上半年,建龙集团的利润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从钢铁行业来看,我个人觉得上半年的利润还是相对合理的,去年利润相对偏高。”北京建龙重工集团董事长张志祥表示。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祝瑞荣则表示:“国内铁矿石需求大,企业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在工艺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创新,国家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电炉钢发展,从根本上减少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他指出,在企业层面,钢铁企业可以通过期货等方法灵活应对铁矿石价格上涨。

下半年面临的形势比上半年更加严峻

“下半年会更难一些。”对于今年下半年行业的判断,张志祥直言。他认为,今年下半年的形势会比上半年困难,原因在于目前钢铁产量太大,需求估计会维持现有水平,钢材供需会保持一个弱平衡状态,而且下半年出口也会更难。

“行业现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今年下半年的行业形势比去年下半年要差一些是必然的。”华菱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强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更加注重于产品研发、创新、全要素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高,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比早几年强很多,我们还是要保持信心。”

侯军认为,钢铁行业形势在下半年不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从当前态势看,钢铁行业的产量还在增长,需求也有几大强势支点,但从长期来看,总体需求是稳步下降的。另外,还是要在巩固去产能成果、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保持钢产量理性增长方面统一思想。钢材需求将呈逐年下降趋势,应该着力研究如何提高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侯军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各企业正加快改造以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今年4月底,生态环境部等5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对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标准和意见。据悉,各大钢铁企业把超低排放改造列为企业的重中之重,正在稳步推进。

“山钢日照基地目前已经达到2020年山东省第四时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目前正在推进莱芜区域的钢铁产线超低排放改造。”侯军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建龙目前也在推动分布在不同区域的钢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张志祥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我们京津冀地区的钢厂超低排放改造目前都已经落实了。在山西、内蒙古的各子公司也要在今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力争早于国家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祝瑞荣认为:“超低排放是企业生存最基本的要求,南钢对此非常重视,投入力度也很大。一是对照国家超低排放的标准梳理自己的问题和痛点。二是积极使用最新技术促进超低排放改造。三是让环保设备与生产主体设备同时运行,促进超低排放水平不断提高。”

 

 

 

 

 

 

 

 

 

 

发布版面

要闻聚焦


主题

钢铁产量迎来强势增长

发布日期

2019-08-02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4.92 亿吨,同比增长9.9%,再创历史同期最高值。二季度更是连创新高,达到每秒产钢超过30 吨的“巅峰”。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前提下,钢材市场靠什么支撑?去产能下巨额增量从哪来?产量不断攀升,是否隐含风险?

钢产量连创新高,钢市“火”从何来?

“今年钢铁产量的增长完全是由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何文波说。

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两年来钢材价格回升,产量也节节攀升。

今年一季度,我国钢产量在2018 年突破历史最高值的基础上再创新高。紧接着4、5、6 月份,粗钢月产量再度刷新纪录,由此也带来了“钢卖哪去了”的疑问。

何文波告诉记者,上半年粗钢产量增加4434 万吨,而钢材净出口折合粗钢同比减少7 万吨。这说明增产量主要用在了国内消费,而且实实在在都卖出去了,其中三分之二是满足建设领域需求。

“钢铁产量强势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因素是消费需求旺盛。据测算,上半年粗钢表观消费量约4.6 亿吨,增长高达10.6%。”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说,尽管汽车用钢需求下滑,但基建的持续投入带来了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建设用钢量持续增长。

上半年,我国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大。一些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贫困地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持续发力,由此带来钢材需求火热。

从价格看,截至6 月底,螺纹钢价格依然保持每吨4002 元,同比仅下降1.3%,板材价格则同比下降了9.3%。

去产能背景下,谁在增产?

“与生产总量增加情况相比,增产结构更值得关注。”何文波认为。

据中钢协统计,上半年,作为会员的大中型企业粗钢产量增长5.6%,但非会员企业即小型钢厂增长24.1%,增速远高于前者。后者生产增量更是占了总增量的56.2%。

何文波分析说:“2017 年6 月30 日以后,‘地条钢’产能应退尽退。当年下半年,非会员企业产钢7500 万吨,可以认为都是合规合法产量。但到了今年上半年,非会员企业产钢量比那时增加了5343 万吨,增长高达71.2%。”

“哪些企业在增产,产能是否合规,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等,都亟待查清。”他说。

据了解,当前不少钢铁企业为了增产持续高负荷生产,产能利用率甚至高达150%。一些钢铁主产地产量更是“突飞猛进”。一季度河北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9.2%,是全国的2 倍,贡献了全国近一半增量。

“近年来我们去掉了1.5 亿吨粗钢产能和1.4 亿吨‘地条钢’产能,显然,光去产能不限产量是不行的,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研究解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说。

产量连连攀升,有无风险?

专家表示,长时间高负荷生产极易引发安全、环保及质量风险。

去年高管薪酬居上市公司榜首的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持续高产,仅一季度就数十次打破日产纪录。但上半年接连发生2 次事故,已造成多人死亡。江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通报称,事故暴露了方大特钢重效益轻安全问题突出。

钢铁产量增长过快,还会带来“增产不增效”的不利影响。

中钢协数据显示,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30.7%。从近期公布的上半年业绩预报看,太钢不锈、华菱钢铁、鞍钢股份、安阳钢铁、韶钢松山等钢铁上市公司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如果不及时转变依靠规模扩张、高产超产的思路,钢铁行业仍可能回到供大于求的老路。”中钢协会长高祥明说。

他表示,从近几年已公告的产能置换项目看,各地拟建钢铁项目的粗钢产能近2 亿吨,其中的过剩风险必须警惕。

“钢铁行业‘靠规模扩张谋发展’的惯性思维没有彻底改变,‘靠提质增效要效益’的创新能力没有全面形成,扭曲生产要素配置的低水平‘僵尸’产能没有彻底清除。”王伟认为。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钢铁与能源化工碰撞出洁净新“火花”

发布日期

2019-08-05

 

“隔行如隔山。最近,我跟钢铁企业负责人交流才知道,他们拼命想减少排放的钢铁尾气,正是我们煤化工行业宝贵的原料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的言语中充满了“相见恨晚”之感。近年来,他一直在寻找来源更广泛的化工原料,而“钢铁尾气”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毛新平也一直在思考钢铁行业生态化、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他坦承,“钢厂产生的尾气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这也是钢铁行业饱受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钢铁尾气的未来趋势一定是高值化、资源化利用。”

近日,“第一届全国钢铁与能源化工行业协调发展研讨会”在大连召开,两大行业实现跨界联盟。会议聚集了全国钢铁行业、能源化工行业的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钢铁与能源化工行业的协调发展问题。

钢厂的废气 化工的“宝贝”

无论是大会报告还是台下交流,两大行业代表谈论最多的是“握手”的重要性。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改革开放以来,钢铁行业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自1996年突破1亿吨至今,中国钢铁总产量已连续23年稳居世界第一。

毛新平告诉《中国科学报》:“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来看,我们依然还会是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甚至会成为钢铁制造技术的创新中心。”

然而,现实是,随着钢铁产能增长,钢铁工业尾气排放量也在不断提高,能源消耗和各类废弃物排放已成为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钢铁制造多以铁矿石为原料,这一炼铁工艺会产生“三股气”,俗称钢铁尾气,主要包括焦炉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主要成分是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传统的钢铁尾气处理方式主要是供热和发电,但尾气中含大量氮气,热值低,直接燃烧经济效益差,且同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这“三股气”让钢铁人头疼了几十年,从改造生产工艺到安装净化装置,他们想尽办法“少出气、出净气”。

不过,这“三股气”在刘中民眼中却是宝贵资源——制燃料乙醇的原料。

在能源化工领域,化工合成原料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而我国煤炭产地条件苛刻、燃煤环境压力大,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匮乏。刘中民致力于煤化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数十年,他深知化工原料供应不足是制约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也一直在寻找新的可替代方案。

 “钢铁行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现在一提钢铁,就跟污染联系上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钢铁被妖魔化了。”刘中民说。

刘中民表示,钢铁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来制乙醇,首先要制合成气,而这一工序投资巨大,成本约占整个工程的1/3以上。如果利用钢厂现有尾气资源,绕过造气阶段,可节省大量投资并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技术成熟无障碍 降低能源对外依赖

近年来,在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和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的支持下,刘中民团队针对钢厂工业尾气的组成与特点,开发出了以一氧化碳与氢气为主要原料制备燃料乙醇的高效清洁转化利用路线,统称甲醇/合成气经二甲醚羰基化制无水乙醇(DMTE)技术。

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与化工合成原材料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一次能源相比,钢铁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提纯后可直接用于合成数量可观、附加值高、高品质的化学品。

会上,有钢铁企业负责人对于这一“陌生”的化工技术表示了担忧:技术安全性如何?是否会产生污染?经济性如何?

 “技术上没有障碍,已经成熟。”刘中民回应道。

延长石油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也用实践打消了企业负责人的疑虑。早在2017年1月,依托DMTE技术兴建的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装置已开工,它标志着中国合成气制乙醇技术正式迈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同年11月初,以该装置产品调配的E10乙醇汽油通过了国家石油燃料监督检验中心(河南)认证并达到国家标准,DMTE技术被认为是同类工艺路线中最可靠、最稳定、最具创新性的技术路线。

该公司副总经理田平汉表示,由于省去了复杂的煤气化工艺,投资节约了70%,一氧化碳成本可降低66%~80%。此外,化工合成将一氧化碳固化在化工产品中而非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气,因此相比发电,钢化联产会降低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量。以50万吨/年乙醇装置计算,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约为52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用钢铁尾气制乙醇,不仅解决了钢铁行业的难题、降低了煤化工行业的成本,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的对外依赖度。

“握手”到“联姻” 政策引导不能少

 “过去钢铁和化工行业各自‘关起门’来,干得热火朝天。未来,国家产业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相关行业深度融合的生态化的工业产业链。”毛新平说。

然而,这两大行业均关系国家命脉,它们在深度融合中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又该如何解决?这仍需深入探索。

比如,与发电及其他尾气处理技术相比,钢铁尾气转化为化工原料,究竟是盈了还是亏了?

毛新平认为,这要算两笔账:经济账和环保账。他与河钢集团唐山公司曾做过经济可行性分析,后者的收益率比前者增加了约15%。“DMTE技术在生产效率、转化效率和成本方面更具优势,把未来钢厂尾气的综合利用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不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每个钢厂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刘中民也表示,合成气转化的技术很多,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市场需求等,合理选择技术方案。不要一拥而上,避免造成产能过剩。

此外,要推动两大行业从“握手”走向“联姻”,顶层设计不能缺席。

 “这需要综合考虑,对行业进行统一布局。”刘中民的设想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多种能源之间的互补融合,以构建国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新体系。“体系中不能不考虑与钢铁行业的耦合与协调。”他说。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用更优质废钢助力钢铁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8-07

 

“废钢行业为钢铁企业发展提供质量更稳定、成本更低廉的废钢资源,可以促进钢铁企业生产的稳定顺行,同时还能起到稳定铁矿石价格的作用,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不外流。”7月30日,在内蒙古包头举行的2019全国废钢铁信息统计工作会议上,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树斌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

随着我国钢铁积蓄量不断增加,钢铁企业应用废钢铁资源量不断攀升,废钢铁统计信息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此次会议由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废钢协)主办,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摸清废钢铁行业“家底”,努力保持行业平稳运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部主任陈国康,中国废钢协名誉会长王镇武、秘书长孙建生,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副秘书长于叩,以及来自国内外有关行业组织、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废钢设备生产企业的近4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废钢铁消耗水平继续上升

中国废钢协副秘书长都兴亚在报告中指出,今年1月~6月份,全国废钢铁消耗总量达10113万吨,同比增加1341万吨,增幅为15.28%;废钢单耗为205.5千克/吨,同比增加6.9千克/吨,增幅为3.5%;废钢比为20.1%;电炉钢比9.8%。

上半年,电弧炉开工率、产能利用率持续走高,春节期间降至低点,开工率为6.58%,产能利用率为3.34%,之后逐渐攀升。截至6月20日,全国53家独立电弧炉钢厂平均开工率为77.73%,同比提高13.8%;产能利用率为66.46%,同比提高6.25%。除长期停产或钢厂电炉改造等原因未开工的,其余钢厂基本复产,电弧炉开工率已经处于正常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有关机构调研的全国275座电弧炉,产能为1.65亿吨,计划全年新增投产2101万吨,其中已投产642万吨,未投产1459万吨。华东、华南、华中地区是目前电弧炉较为集中的区域,产能占比合计73%。西南地区占样本统计的12%,未来西南地区也是电弧炉产能较为集中的区域。

上半年,全国废钢铁资源产生总量为1.16亿吨,同比增加1300多万吨,增幅为12.6%。其中,钢铁企业自产废钢0.27亿吨,占资源总量的23%;社会采购废钢0.89亿吨,占资源总量的77%。

1月~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废钢11.15万吨,同比减少67万吨;累计出口废钢0.20万吨,同比减少32万吨。

钢协信息统计部主任陈国康分析了当前钢铁行业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钢铁行业需要关注的4个问题:一是产能释放过快,产量增幅太大,特别是非会员企业产量增长过快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二是钢材价格下降,原燃料价格上升,特别是进口铁矿石价格继续飙涨,对行业利润的挤压进一步凸显,企业利润环比大幅下降;三是6月、7月份,国内钢材库存回升,需要合理控制生产节奏;四是钢铁投资大幅增长,一些企业或利用产能置换等政策,盘活无效产能,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废钢利用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前景广阔,做好废钢数据统计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于叩在会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钢铁,对废钢铁需求空间也很大。在管理数据为王的当代,废钢铁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废钢铁利用率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必经途径之一。

于叩表示,废钢与特钢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目前国内已有几百家授牌的废钢加工企业。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趋紧和产能置换的不断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提质升级的进程远远没有结束,未来三五年或将出现大的调整,废钢加工企业要适应行业的发展态势。

江苏镔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禹介绍,从企业成本核算到大量使用废钢铁炼钢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所以镔鑫钢铁设置专人负责对中国废钢协等单位数据的统计报送工作。“这样可以与行业及兄弟企业的数据进行比对。我们在数据分析中找原因、在数据比对中找差距。统计数据成为我们生产经营中总结得失、自我改进、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和指导。”他还特别强调了废钢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废钢原料稳定性亟待提升

近两年,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众多钢铁企业焦化、烧结和高炉生产受到限制,废钢使用量显著提升。废钢的质量问题也就日渐引起关注。

对于采购成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副总经理周波认为,原料成本升高,挤压了钢企利润。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季节性需求淡季钢材市场呈供强需弱态势,叠加铁矿石价格高位,废钢价格不断走高,导致长、短流程原料成本均持续上升,利润不断下滑。

他同时指出,废钢来源不一,会造成钢厂成本波动大。可以说,废钢质量不稳、掺假等行为现已成为行业难题。

记者了解,废钢质量不稳定的危害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洁净程度不稳定。废钢带入炉内的杂质,特别是泥沙(主要含二氧化硅)和铁锈,在冶炼中就会增加渣量,降低回收率和炉渣碱度,加剧对碱性炉墙的侵蚀,对炉体寿命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干燥度不稳定。废钢如果水分过高,会导致冶炼能耗升高,还会影响钢水质量。

三是化学成分不稳定。入炉废钢要求化学成分应基本明确且力求稳定。成分不稳,则会导致钢水中C、S、Cu等成分波动,影响钢材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整炉钢报废的情况。

四是重量、尺寸不稳定。入炉废钢的重量和外形尺寸也有严格的要求。若不达标,会造成每炉装料次数增多,延长熔化时间,进而增加能耗、影响产量,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废钢产业须关注融资问题

 “废钢行业贸易方式,决定了资金为王的现状。”一位会议代表认为。

对此,周波认为,再生资源行业多采取以赊销为主的交易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如果资金短缺的话,会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严重的话会出现断链。

再生资源行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现状是,规模小、融资能力很差、抗风险能力低、现金流极易断裂,加上再生资源回收属于高风险行业,导致行业内中小企业只能优先考虑生存,至于产业链延伸发展或者技术创新,那更需要资金支持。

融资成本产生的资金压力,最终传导至钢厂,推高钢企废钢使用成本。

对于未来废钢产业的发展,与会代表建议要规范废钢行业,做到产品差异化、产业规模化。针对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建议废钢加工企业针对钢厂要求,细化分拣流程,做到产品差异化、产业规模化。这样既能提高销售利润,又能满足钢厂对废钢质量稳定的需求。

面对废钢行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议中国废钢协向相关部委反映,对优质产废及用废企业进行政策支持,提升其竞争力。

会议还表彰了2018-2019年度信息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中国废钢协副秘书长冯鹤林、都兴亚分别主持进行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企业和废钢铁统计工作业务的相关培训,中国废钢协副秘书长王方杰等有关负责人对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相关工作和废钢铁加工行业信息服务平台操作进行了培训和总结。

 

 

 

发布版面

节能环保


主题

包钢重点大型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跻身行业先进水平

发布日期

2019-08-08

 

本报讯(实习记者于泓泽)近日,由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评审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包钢稀土钢炼铁厂2号500平方米烧结机获评全国400平方米及以上烧结机优胜炉,7号4150立方米高炉获评全国4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创先炉荣誉。

据了解,该竞赛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调动钢铁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节能降耗,推动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此交流会已连续举办11年,先后评选出了38座冠军炉和144座优胜炉。

包钢通过工艺操作创新和工艺节能改造,大型高炉和烧结机耗能水平不断降低。今年,包钢以降本网格化为抓手,全面深入推进“四降两提”工程,开展一系列的节能降耗工作,在降低固体燃耗、电量消耗、点火煤气消耗以及余热回收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重点抓好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此次荣誉的获得,标志着该公司在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管理方面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信息支撑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8-13

 

近年来,以专业信息情报为核心的知识服务为我国钢铁和有色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当前,钢铁行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进程等诸多问题亟须解决。如何将数据或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有效融合以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成为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的迫切需求。

为进一步倡导信息创造价值,提升知识服务、知识产权战略地位和作用,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工厂、企业信息化以及核心竞争力建设,服务钢铁、有色行业以及广大企业高质量发展,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于8月9日在北京举办“2019冶金领域知识服务论坛暨冶金信息网年会”。会议聚焦行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等热点议题,邀请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院士、专家作专题报告。100多家单位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马军在致辞时强调,冶金分中心从服务行业出发,整合冶金行业信息数据资源,提供专业研究领域知识计算服务与专题分析服务,改善和提升科技信息服务手段和服务模式,使大量科技信息资源能够高效、快捷地提供给用户,进一步提升科技信息产品和综合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系统建设实现为中国工程院开展战略咨询研究、行业和企业的全方位、多层次科技信息服务,为冶金行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企业创新提供系统、全面、快捷的科技信息支持。

马军介绍,2019年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对自建知识服务门户网站——冶金信息网进行了全面优化与升级,实现从资源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在冶金信息网升级过程中,对资源进行碎片化加工处理、关联、挖掘,为用户提供全新的知识服务体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知识按照产品、工艺、设备、应用等多个维度重新进行组织揭示,形成了情报系统、知识中心、数据中心、产品中心、成本库、“一带一路”知识专题等核心知识服务模块,实现了目标信息精准、快速获取,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情报产品和服务,满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钢铁及上下游企业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的知识需求。

2019年,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还根据企业的内在需求,及时推出了“企业信息情报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该系统可展示企业关注的政策法规、行业资讯、市场动态信息,可帮助企业收集竞争对手情报、行业上下游信息,定制下游重点客户信息,实现科技文献、海关数据等本地化使用,辅助企业竞争力对标等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功能。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有一支专业信息情报团队,针对国内外重点企业开展情报跟踪工作,长期跟踪日本、韩国、欧洲、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伊朗等国家和地区重点钢铁企业工艺技术、产品研发、技术装备等情报信息,为国内企业战略决策、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提供可靠情报服务。国内外冶金相关政策研究聚焦国外税收、补贴等相关政策。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产线对标为国内企业确立对标对象,精准对标提供依据。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傅智杰处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是由国家批准建设的、我国工程科技界第一个以跨领域专业数据融合与深度知识挖掘为目标的公益性、开放式的资源集成和知识服务平台项目,引领和推动我国工程科技领域主要的信息服务机构,从传统的数据服务、信息服务向知识化服务和智能化服务不断前进。

傅智杰肯定了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在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冶金分中心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冶金分中心已经开发上线了冶金专业知识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提供了期刊论文、成果专利、行业报告、经济统计数据、科技咨询等等数据信息服务,还结合行业需求,开发了包括机械用钢、工程用钢、管线用钢和高炉炼铁等20多项专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在报告中聚焦超低排放治理、铁矿石供给安全、科技创新驱动等关键问题,指出钢铁工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调整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发展与矛盾并存,这迫切要求钢铁行业要把握宏观经济领域发生根本转变的深刻内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确定发展思路、选择发展路径、实施发展举措的根本要求。

他指出,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个性化、定制化、注重用户体验和价值创造的智能制造发展方兴未艾,绿色低碳、融合创新、网络智能、共享共赢正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新特点。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钢铁工业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企业管控的高度集成和高度协同的一体化运营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绿色低碳钢铁制造体系、以网络化为基础的产业链集成体系,以及以数字化为手段的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信息工作对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作了题为“钢铁智能制造信息物理系统”的报告。王国栋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智能技术与智能行为,分析了冶金行业智能化特点和难点,并结合钢铁流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于数字感知的热轧智能制造”、“数字感知下的线材生产智能制造”等智能制造系统。

本次会议还安排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分析师分享了CRU市场研究方法与成果,冶金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李春萌代表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冶金分中心作了题为“冶金领域智能制造知识服务”的报告,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运营部部长王芳作了题为“基于工业互联网下的JIT+C2M新模式应用实践”的报告,冶金信息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梅梅作了题为“冶金智能制造新发展及信息服务”的报告,林德公司技术主管迟建宙作了题为“林德公司——助力绿色发展”的报告。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副院长于凯、院长助理王晓虎分别主持了上下半场会议。

同期,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举办了“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冶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9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发布”。

同期,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还举办了“2019冶金资源采集与利用专家委员研讨会”、“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第七届第三次工作会议”。

 

 

发布版面

冶建·钢构


主题

中冶赛迪一新型料场技术在湛江钢铁成功投用

发布日期

2019-08-15

 

本报讯 (记者陶海银 通讯员王亚伟)7月31日,中冶赛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CIA—C型环保原料专利技术在湛江钢铁成功投用。该专利技术突破传统C型料场的总体工艺局限和堆取作业匹配问题,在相同储料场地下实现更高效作业,原料场取料作业效率提高近1倍,最大堆料和总取料能力创行业新高。

钢铁行业传统C型料场通常采用高架堆料机和半门架刮板取料机作业,单侧布置1进1出形式。其中,料场刮板取料机是制约作业效率的关键因素。中冶赛迪在湛江钢铁C型料场率先开发地面四线输出的工艺技术,无需折返或中断线路,既充分发挥了C型料场贮量大的优点,又成功解决了料场刮板取料机走行线路长、输出线路数少、品种切换频繁、辅助作业繁重等问题,且在同等条件下,提升料场作业能力近1倍。这是继中冶赛迪ECIA—M料场成功投入市场后,又一种具有特色竞争力的新型料场技术。

湛江钢铁C型料场顶部重型堆料机采用长距离移动拖链供电、供水、供气和通讯,实现现场无人值守,具备多种智能堆料模式,最大化利用了料场库容,提升了预混效果,最大堆料能力达到6250吨/小时;取料设备配合工艺需求,首次采用多路输出半门架刮板取料机,并采用履带链技术,最大取料能力达2500吨/小时,创下同类料场半门架刮板取料机取料能力新纪录。该新式刮板取料机也打破了国外供货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助力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发布

发布日期

2019-08-15

 

攀钢夺“最具专利创新力企业”榜眼

本报讯(孟祥林 记者 王代强)8月14日,记者从攀钢集团获悉,《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2019)》已于近日发布,攀钢以综合指数84.0534的良好成绩,紧随宝武集团(宝钢)之后,晋升为“最具专利创新力企业”第二名。

该指数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共同发布,通过对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的企业、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等150家单位近五年申请的专利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筛选出了最具专利创新力企业、较强专利创新力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

攀钢是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第二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四川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一向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在专利申请、专利战略研究、知识产权培训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自2013年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设立以来,攀钢已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3332项,其中发明专利1922项、国外专利58项,2018年攀钢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四川省企业排名第一。

 

 

发布版面

国际要闻


主题

钢铁业首个全球多方利益相关者认证标准年底将问世

发布日期

2019-08-16

 

本报讯日前,由安赛乐米塔尔主导推动的钢铁行业首个全球多方利益相关者认证标准——ResponsibleSteelTM(责任钢)的第4版草案在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通过审核,将于今年底正式推出。ResponsibleSteelTM旨在针对从采矿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整个钢铁价值链,建立一个统一的全球认证标准。认证内容包括以下领域: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责任与生物多样性、人权与劳工法、社区关系和商业诚信。该认证标准推出后,将为钢铁生产商证明其生产过程及产品符合社会、环境和道德标准提供渠道。同时,该认证标准还将有助于保障钢铁产品采购的可靠性,降低供应链风险。“ResponsibleSteelTM的愿景是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产品层层传递给钢铁下游用户和最终消费者,在提高钢铁行业声誉、增强钢企生产和盈利能力、提振钢铁全产业链相关者信心、降低下游用户和消费者风险的同时,促使整个产业链朝着更加绿色、更加智能、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将钢铁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最大化。”安赛乐米塔尔可持续发展部全球主管艾伦·奈特表示,“当前,来自钢铁行业的多家生产商正在大力推动该认证标准的形成,但一个由钢铁行业发起设立且仅由钢铁制造商参与并推动的认证计划将缺乏可信度,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协作和投入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将继续寻求矿业巨头、金融机构、钢铁下游用户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目前,ResponsibleSteelTM由19个正式会员和18个准会员组成,涉及领域包括钢铁生产商(安普朗、安赛乐米塔尔、博思格钢铁、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和奥钢联等)、金融机构(汇丰银行)、汽车生产商(宝马和戴姆勒)、非政府组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等)和相关行业组织(国际锡业协会、国际锌协会等)等。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未来三年全球钢铁产能变化趋势

发布日期

2019-08-20

 

全球钢铁产能总体情况

经合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钢铁产能在2016年和2017年持续下降后,2018年几乎没有变化。经合组织对2017年全球钢铁产能略微向下进行修正至22.401亿吨,以纳入以前无法获得的关停新信息,以及某些投资项目的最新情况。考虑到新增产能和关闭产能,2018年全球钢铁产能为22.337亿吨,较2017年略有下降,降幅为0.3%(超过600万吨)。自2013年以来,全球钢铁产能增速放缓,这既是产能削减的结果,也是部分地区产能增速放缓的结果。

2018年全球分地区钢铁产能变化情况

根据经合组织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份,新增钢铁产能大多集中在中东和非洲地区,这两个地区2018年新增产能分别为290万吨和26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6%和6.5%。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钢铁产能在2018年增加60万吨,增幅为0.4%。

另一方面,钢铁产能减少量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减少1190万吨,同比下降 0.8%。其中中国钢铁产能从2017年的10.429亿吨下降至2018年的10.234亿吨。独联体国家钢铁产能减少50万吨,同比下降0.3%。拉美地区钢铁产能保持在7470万吨左右的稳定水平,该地区2018年有60万吨钢铁产能关闭,但有55万吨新增产能,两者相互抵消,拉美地区总产能保持稳定。在欧洲和大洋洲地区,既没有新增投资,也没有永久性关闭产能。

2019-2021年期间全球钢铁产能变化预期

根据有关投资项目信息,目前全球有8780万吨钢铁产能在建设之中,预计在2019-2021年的三年内投产。目前正处于规划阶段的钢铁产能有2240万吨,有可能也在这三年内启动。预计到2021年,全球钢铁产能将增至23.215亿-23.439亿吨。

未来几年,亚洲钢铁产能将大幅增加,目前有超过5340万吨产能在建设过程中,有1000万吨产能处于2019-2021年规划之中。2018年亚洲钢铁产能为14.73亿吨,到2021年产能预计在15.264亿-15.364亿吨。

中东地区目前正在进行的投资项目达2510万吨,预计在未来三年完成,有270万吨产能处于三年规划之中。2018年中东地区钢铁产能为6730万吨,到2021年产能预计在9240万-9510万吨。

非洲有290万吨产能正在建设中,有180万吨产能处于规划之中。2018年非洲钢铁产能为4160万吨,到2021年预计将在4440万-4620万吨。

欧洲正在建设中的钢铁产能410万吨,有100万吨产能处于规划之中,预计到2021年,欧洲钢铁产能在2.781亿-2.791亿吨。

独联体正在建设的产能为180万吨,有100万吨处于规划之中。2018年独联体钢铁产能为1.424亿吨,到2021年预计将达到1.442亿-1.452亿吨。

拉美地区正在建设的新增产能为20万吨,140万吨处于三年规划之中。2018年拉美地区钢铁产能为7470万吨,到2021年将达到7490万-7630万吨。

北美自贸区的钢铁产能也将增加,正在建设的产能为30万吨,450万吨产能处于三年规划之中。2018年北美自贸区钢铁产能为1.544亿吨,到2021年预计为1.547亿-1.593亿吨。

大洋洲目前没有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的新增产能,预计到2021年该地区钢铁产能保持在640万吨的水平。

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情况

经合组织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钢铁产能与产量之差很可能有所缩小,这是因为全球钢铁产能同比下降0.3%,而全球粗钢产量强劲增长,同比增幅达到4.6%。由此预计2018年全球钢铁产能与产量之间的差距将降至4.251亿吨。因此,2018年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77.2%升至81.0%。其中产能采用经合组织统计的截至2018年12月份的数据,2017年和2018年产量是采用世界钢铁协会2019年1月25日发布的产量数据。



发布版面

油气


主题

石化行业上半年效益下降呈收窄态势

发布日期

2019-08-03

 

7月31日,在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成绩单: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1万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总额3596亿元,同比下降18.3%;进出口总额3587亿美元,同比增长1%。

 “今年上半年,全行业下行压力很大,价格下滑严重,在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叠加的形势下,仍然取得了总体平稳的好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市场需求疲软,价格波动加剧,经济效益矛盾突出,不少不确定因素还没有完全显现,下半年搞好经济运行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发言中强调,要充分认识下半年行业运行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做好下半年经济运行工作的极度重要性。

进入2019年全球油价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中震荡上行,委内瑞拉国内动荡、美国对伊朗实施原油禁运、全球非燃油车发展突飞猛进、国内大型炼化企业开始进入投产期等事件对我国石化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5300亿元,同比增长9.3%;利润1046.6亿元,同比增长19.6%。炼油业营业收入1.91万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412.8亿元,同比下降62.4%。化学工业营业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0.8%;利润2085.4亿元,同比下降13.1%。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分析称,上半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加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石化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以及石化园区管理与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培育等方面,又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和明显进步。

 “上半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效益下降,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3%,最严峻的是炼油板块利润下降62.4%。”傅向升表示。

 “上半年最突出的问题是效益下降,不过冷静分析,行业上半年也有欣慰之处。”傅向升表示,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效益降幅在收窄。2月底同比下降37.4%、3月底同比下降21.9%(收窄15.5个百分点)、6月底同比下降18.3%;二是上半年企业状况趋稳。2017年底全行业规上企业29307家,比2016年底减少317家,2018年底规上企业27813家,比上年底又减少1494家。今年2~6月底,规上企业数量分别为25929家、25930家、25957家、25982家和26012家;三是全行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增幅都在收窄。一季度亏损面为25.5%,上半年收窄至21.7%;一季度亏损额同比增幅13.7%,上半年收窄至6.4%。

傅向升认为,不论是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还是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都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预计下半年全行业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下行压力步步加大,二是不确定性因素有增无减,三是油价波动影响因素增多,四是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五是安全环保挑战严峻。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表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石化行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的活动以及创新的效率,都取得了可喜变化,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行业的技术创新是行业高质量发展最大的一个短板和瓶颈。首先,结构性的矛盾突出,高端化学品严重依赖进口。第二,行业安全环保的形势非常严峻,安全事故频发,亟需开发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第三,提高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率,也需要提高技术和装备。此外,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不能老是跟跑,不能老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补短板,还要去构建先发优势,在技术的制高点,还要继续发力。

总的来说,补短板成为我们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行业经济效率和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

但是补短板需要技术支撑,创新石化行业技术还需加油实干。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发言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迈入新时代,石油和化学工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变迁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全球石化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对石化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石化行业要在增强有效供给、高端供给和高质量供给上发力,努力探索行业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在当前,宏观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石化全行业在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伟大进程中,全行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任务十分严峻,而且时间也十分紧迫。我们绝不能因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而放慢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无论宏观经济形势多严峻,我们都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紧紧围绕行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顽强推进。”李寿生强调,下半年的工作,无论矛盾再多,困难再大,不确定性再复杂,都要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扎扎实实搞好。

 “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谁能先于别人,发现自己的主要矛盾,并先于别人,先人一步解决好自己主要的矛盾,谁就先能听到历史的马蹄声。”李寿生最后总结道。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中国石化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

2019-08-09

 

本报讯 记者黄嫣然 动报道:8月1日,文23储气库3号丛式井场投用,标志着该储气库项目一期工程提前完成建设施工任务,进入全面注气阶段。文23储气库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是国内东部地区迄今为止库容最大、工作气量最高的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可为京、津、冀、鲁、豫等省市提供供气保障。

 “文23储气库的投用是中国石化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天然气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文23储气库以外,中国石化文96储气库运转良好,金坛储气库稳步达容,江汉黄场储气库开工建设,为做好后续供暖季保供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石化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开展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稳产上产、国内外资源统筹、管道储气设施建设、供气合同签订等工作,圆满完成2018至2019年供暖季天然气保供任务。今年上半年,“产供储销”继续齐发力,天然气经营量完成年度计划进度的52%,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生产经营目标。

聚焦推进“产”的可持续,才能提升“供”的高质量。2018年,中国石化油田自产气量比上年增长7.1%。加强川西、鄂北等地区滚动勘探与气藏评价,持续推进东胜、川西等产能建设,加强普光、大牛地、元坝等气田动态分析和产能挖替;积极推进威荣页岩气田产能建设,加快涪陵页岩气田调整和立体开发,全年页岩气产能增长10.3%。

坚持统筹国内外资源,扩大资源安全有效供给。中国石化优化LNG资源配置,结合市场和储气库注气需求,抓住国际LNG现货市场价格低谷的有利时机,较年度计划增加部分现货采购,今年上半年进口LNG资源同比增长73%。青岛、天津LNG接收站月接船量维持高位水平,北海LNG接卸量同比增长100%;天津LNG接收站5月份创月接船10艘的最高水平。

管道建设方面,去年11月,鄂安沧管道投产,确保了天津LNG接收站能力的充分释放,突破了河北南部管道气销售的瓶颈;新气管道潜江至郴州段建设如火如荼,郴州至韶关段等工程按计划稳步推进,项目投产后,将有效缓解中南地区天然气供气压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保障。按照国家发改委“打造全国一张网”的统一部署,中国石化加强同兄弟单位合作,在已完成天津大港,广西来宾、钦州,川气东送仪征互联互通工程的基础上,全力推进苏浙气联络线建设,进一步提升“南气北上”“海气深入内陆”综合供应能力。

为推进“销”的市场化,利用天津LNG接收站、鄂安沧管道投产的有利时机,在天津管道、河北南部、河南西部进行拓市增销,2018~2019年供暖季三地供气比上个供暖季增加7亿立方米;在天然气管道未覆盖的地区,通过提升LNG销量满足需求,LNG销量比上个供暖季增长17.4%。今年上半年,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全面完成2019年及下一供暖季天然气购销合同签订工作。下一步,中国石化将有序落实资源,全力做好供暖季天然气保供工作。

 

发布版面

炼化周刊


主题

新形势下石油石化行业机遇和挑战面面观

发布日期

2019-08-13

 

编者按: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取得了总体平稳的好成绩,但需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市场仍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发展压力和风险共存。8月初,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山东召开,专家聚首探讨了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解读了当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石化报发部分专家观点,供读者参考,希望能对从业者有所裨益。

上半年效益降幅收窄,下半年下行压力仍存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上半年,整个石化行业运行有成绩,有困难,也有挑战。下半年,大环境会不会改变?从当前的国际、国内情况看,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因此,企业需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下半年,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的挑战众多,包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缘局势等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油价波动影响因素增多、原油和天然气等品种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安全环保挑战严峻。

面对挑战,企业首先要准确把握“石化产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基本判断。这个基本判断的提出,是基于过去3年石化全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这些明显的变化提出的。

其次,要把质量和效益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效益是行业运行的核心指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做强核心竞争力是改善和提升运营质量与效益的关键。

再次,对于行业产能过剩,要做好长期的应对准备。如果用产能利用率衡量,80%~85%这是最佳的一个区域。合理的产能过剩为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效用起到调解作用,但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就会加剧,产品的收益率和投资的回报率都会下降。

最后,对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企业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我们要冷静应对,踏踏实实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只要我们冷静分析,找准短板,突出自身的优势,沉着应对,就能把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

供应过剩风险显现,下半年油价或回落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 戴家权

供需基本面形势变化是国际油价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世界石油市场2014~2016年连续供应过剩;2017年供小于求;2018年上半年平衡,但下半年再度过剩;2019年上半年,尽管“减产联盟”超额减产,但仍供大于求。

世界石油供应侧的重大变化方面,页岩油革命逆转美国原油产量下行趋势,引领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美国、俄罗斯、沙特三国石油产量的全球占比近四成。组建“减产联盟”,便表明欧佩克单独调节市场力量已不足,而“减产联盟”的超预期减产,则表明了其提振油价的决心。但是,“减产联盟”市场份额和财政收入的权衡面临诸多挑战,欧佩克产量降至5年来新低,受美国原油增产影响,市场份额持续下降;沙特、俄罗斯外汇储备对油价变动敏感度存在差异,在油价上沙特和俄罗斯有共同的诉求,但程度有所差别。

对美国来说,石油消费支出对该国个人消费支出影响大,同时国际油价水平对美国经济、工业生产也有较大影响,而且美国页岩油成本处于相对低位,经济性良好,因此也不希望油价过高。在伊朗、委内瑞拉石油出口前景中,受美国制裁的影响,两国被动降产,石油出口量明显下滑。若美国加大制裁力度,委内瑞拉原油产量和伊朗石油出口量将进一步减少。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前景中,近几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总体较为稳定,但2019年石油需求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

下半年沙特有望将产量维持在减产配额以下。5月经合组织国家商业石油库存上升,库存水平相对较高。四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可能仍将面临供应过剩压力,投资者继续做多的可能性较低。下半年市场形势总体偏空,国际油价总体水平或将回落。

处理好三大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孙伟善

从产能和消费看,我国的炼油产能在世界上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同时我国是第二大乙烯生产国、第一大丙烯生产国;原油和乙烯的第二大消费国。

从发展趋势看,近年来,炼化行业的复杂程度在进一步提高,一体化、集群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炼化一体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围绕国家规划的七大石化基地,我国又布局了一批大型的石化和高端制造业项目,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大石化产业聚集区。三大集群以大型炼化项目为龙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具有企业数量多、项目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的特点。装置与装置之间,工厂与工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正在形成管线的互通互联。综合循环的集群发展优势,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水平很高,竞争力很强。

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炼化行业正处在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调整、大提升的关键时期,市场改革进程在加快,民营、外资、国有炼化企业千帆竞发,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成形,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集群。

但是炼化行业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炼油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高端化工产品短缺问题突出;其次,原油供给严重依赖进口;再次,炼厂平均规模偏小,产业链高端面临核心技术制约;最后,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宏观调控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炼油项目重复建设严重,在建项目虽然确立了炼化一体化的目标,但差异化、高端化的产品依然难以生产,而大宗化工产品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要坚持总量控制,提高行业供给质量;坚持创新驱动,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坚持对标发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炼化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存量与增量之间,传统发展模式与新发展模式之间,市场与宏观调控之间三大关系,不能搞“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还要尽快消除调控不力、盲目发展的突出矛盾。

对外贸易处于调整阵痛期,新常态和新特征凸显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二级巡视员 张炳政

观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新常态,第二个是新趋势,第三个是新特征。

新常态方面,第一,现在经济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GDP平均保持在9%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要素条件的变化,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很大,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国进出口年均增速达14.5%,明显快于世界贸易增长水平,但近年来,无论是世界货物贸易,还是中国外贸,都出现了低速增长。

第二,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能源结构,这些方面的调整和波动都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体现。需求结构的变化对我们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第三,我国经济的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创新驱动新动能,但对经济可能是一个慢变量,旧动能消失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要快一点,经济政策调整需要掌握节奏,防止大起大落。近年来,一些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都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趋势方面,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口同比增长3.9%,出口同比增长6.1%,体现为六升六降。其中,一般贸易持续上升,加工贸易继续下降;对欧盟和东盟进出口上升,对美国和韩国下降;民营企业占比持续提升,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提升,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下降;价格对进出口贡献度提升,数量贡献度下降;我国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同比提升,进口份额略有下降等。

新特征方面,一是贸易的碎片化。碎片化就是消费市场个性化的兴起,导致外贸订单小单、短单大量增加。由于外贸订单出现了短平快的特点,个性化消费的特点,带动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的发展。

二是贸易出现了数字化特征。随着进入信息化时代,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商品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当前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扑面而来,中国制造利用“互联网+”,逐步变成中国智造,再上升为中国创造。

第三是平台化趋势。近年来,以服务外贸企业为主要盈利手段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快速兴起。比如,一达通等外贸综合服务公司,可以帮助企业完成融资、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外贸必需环节,使企业参与外贸的门槛大大降低。

第四是金融化特征。比如,大豆、铜、铁矿石这些大宗商品可能成为贸易的标的,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可以用来抵押、融资,也可以利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联动关系进行套期保值。

未来好的从事国际贸易企业,极有可能是“金融+平台+数字”的模式,致力于解决一些碎片化的问题,就能把别人看不到的蓝海变成利润的红海。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吉林石化“三个准”聚焦科技创新

发布日期

2019-08-14

 

本报讯 (特约记者赵极)“我们要反思科技创新工作中,在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结合主题教育,将活动成效体现在科技创新指导生产、推动发展上。”8月12日,在吉林石化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会上,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孙树祯对机关处级以上干部说。

吉林石化公司党委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聚焦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等实际问题,结合科技创新主题,查找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思想校准、主题精准、立起标准的“三个准”要求,通过日常现场调研、与有关干部座谈交流、到安全联系点和所联系党支部参加活动等方式,深入基层52次,征集科技创新等方面意见建议850条,做到调查研究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思想校准,明确“为什么出发”。开展调查研究前,吉林石化组织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中关于科技创新的有关章节,深刻领会开展调查研究对于学以致用的重要意义,解决了思想问题和方法问题。

吉林石化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3年来,实施科研项目190项,取得科研成果134项,综合创效18.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精准,明确“从哪里出发”。吉林石化精准确立调研主题,结合实际采取“1拖9”的方式,即“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1项共性主题和9项个性专题相结合,提高了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科技创新专项调研中,吉林石化围绕当前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具体课题,组织干部及科研工作者充分讨论发言。针对“减油增化”措施,有员工建议将炼油厂气分装置脱丙烯塔进料线增设一条去液化气罐区跨线,增产碳四的优化建议。公司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经反复论证,决定予以实施,每月降低外采成本近600万元。

立起标准,明确“走向哪里”。吉林石化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对照先进企业找管理不足,对照先进指标找生产差距,增强了调查研究的方向性。

针对用户提出的ABS产品有麻点的问题,吉林石化组织人员走访,最终成功解决问题。当前,吉林石化已拥有丁苯橡胶、ABS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先后建成了年20万吨ABS装置、年4万吨乙丙橡胶装置,实现了丁苯橡胶工艺包在中国石油内部企业的转化应用。

 

 

发布版面

话题新闻


主题

锦州石化:双引擎驱动 “双创”双丰收

发布日期

2019-08-14

 

8月8日,是“高颖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3年的好日子。新老成员汇聚一堂,庆祝工作室荣获“辽宁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今年以来,“高颖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提出“优化调整,提高装置液收”“加氢裂化装置掺炼焦蜡长周期运行”等攻关项目,创造效益2.2亿元。作为锦州石化首个以全国劳动模范命名的工作室,高颖明把工作室定位在业务研学、技术创新的层面,并将“多点参照法”带入团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曾是“高颖明劳模创新工作室”一员的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徐强,如今已成为渣油加氢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生产瓶颈,提出对航煤加氢装置蒸汽流程进行优化,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蒸汽费用10万元以上。他还创新了加热炉操作窍门,每年可节约费用约150万元。

仪表车间的郭建是一名技校毕业生,得益于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培养,拓宽职业晋升道路,为锦州石化职工创新工作室与劳模创新工作室并肩前行做出有力佐证。发挥劳模这个“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帮扶职工创新工作室储备更多优秀人才,融合之路,势在必行。

年初到现在,锦州石化22家创新工作室共上报合理化建议453项。其中重点项目申请42项,重点项目中成果转化35项,年创效益超过3200万元。

班长盖保权的另一个身份是集团公司技能专家。2018年,他申报的创新成果荣获集团公司二等奖。这个8月,他的创新成果再次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

好成果,就要有平台。锦州石化评审组给予盖保权提交的含硫污水回收项目的评定是“可推广”。对于年创效40.83万元,提升环保水平还能延长装置周期的好成果,锦州石化充满信心。与此同时,连续重整装置热膨胀问题解决方案和橡胶装置向系统滴入阻聚剂精准计量措施的两项成果,同样得到了“可推广”的评定。

2016年的1个三等奖到2018年的2个二等奖,锦州石化向集团公司申报创新成果的含金量逐渐提升。任何一小步前进中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梳理提炼,择优推荐,锦州石化的一线创新成果及绝招绝技的评选活动紧密贴合中心工作。此次征集中,涵盖炼油与化工、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3个专业的53个一线创新成果和25项绝招绝技,围绕生产装置的技术工艺、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核心工作。汇聚了员工创新创效智慧的技改革新、技术(技能)攻关、发明创造,也为锦州石化提质增效的攻坚战增添了战斗力。(记者谭月)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中国石化在沙特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发布日期

2019-08-16

 

8月15日,中国石化在沙特阿拉伯东部省首府达曼发布《中国石化服务“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石化在沙特阿拉伯》。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沙特发布相关报告,全面展现了中国石化在当地履行经济责任、安全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情况。

沙特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蓝图中的重要一站,已连续13年成为我国在西亚非洲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石油化工贸易额约占中沙贸易总额的50%。

《报告》提到,中国石化致力于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沙特“2030愿景”的有机对接,实现双方共赢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石化凭借领先的炼油化工技术、装备和工程建设能力,与沙特企业开展广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助力中沙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由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合资建设的沙特阿美中国石化延布炼厂项目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一,也是中国在中东和海湾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中国石化始终将安全生产与运营管理并重,做到认真执行各项HSSE管理工作制度,贯彻“零缺陷、零违章、零事故”的安全目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项目运营安全;诚信规范运营,视每一个项目为合作共赢的平台,为客户打造精品工程,提供优质服务;在沙特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体系,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竭力减少项目生产运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按照“人才国际化,用工本地化”原则,增加沙特当地社区雇用人员数量,持续提高本地员工比例;勇于履行跨国社会责任,尊重和保护当地文化,积极开展社区建设,坚定兑现承诺,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倾注力量,与社区共建“幸福的沙漠”。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在《报告》中指出,未来,中国石化将始终按照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开展可持续发展活动。始终恪守沙特政府用工政策,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始终坚持本地化采购,带动当地企业发展。始终重视社区沟通,为当地人民生活改善做出更大贡献。始终尊重当地传统和文化,保护社区文化传统和遗产,引导员工参与当地社区志愿活动,真情回馈社区。

 

 

发布版面

新闻热点


主题

全球石化业挑战加剧,如何深度调整激发活力?

发布日期

2019-08-22

 

编者按:8月1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上半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1万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总额3596亿元,同比下降18.3%。

今年上半年全球石化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下行压力加大,给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行业需要坚定信心,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增强有效供给、高端供给,探索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8月16日,抚顺石化运载万吨液蜡的“化运维珍”号货轮在辽宁营口鲅鱼圈顺利出港,驶往北美洲。抚顺石化年产液蜡25万吨以上,位居世界单厂生产能力前列。图为满载万吨液蜡产品的“化运维珍”号货轮蓄势待发。李冬铃 富洪瑞 摄

企业案例

辽阳石化:从“攻山头”到“稳阵地”

8月13日,辽阳石化召开的经济活动分析会披露:今年前7个月,累计加工原油450万吨,外销商品437万吨,实现主营收入247亿元。2017年以来,辽阳石化全面完成了“三年三步走”目标,取得了持续盈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装置高效长周期运行等“攻山头”全胜。

站在新起点,面对炼化行业新一轮“大洗牌”严峻形势,今年以来,辽阳石化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俄油整体平衡新要求,发挥检修改造后装置新优势,开足马力提高俄油加工量,在实现安稳长满优的前提下,优化产销衔接和控本降费,不断开启从“攻山头”到“稳阵地”的新征程。

8月6日,首次大修后的2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瞄准先进水平,加大对标力度,通过不断优化操作,催化汽油、液化气收率均大幅上涨,年可增效近亿元。就在同一天,大修复产后的乙二醇装置通过平稳运行、优化攻关齐头并进,日产环氧乙烷700吨,创下历史新高。

辽阳石化坚持“一平稳四优化”的工作方针,突出全领域、全方位深入对标和达标,围绕提高装置负荷率、提高运行平稳率、提高产品贡献率和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消耗、降低费用等“三提三降”,紧盯全流程生产要素,提升生产优化和成本管控水平。

根据市场变化,辽阳石化灵活调整柴汽比,提高航煤产量,大力开拓市场,千方百计把增量产品销出去。上半年销售对二甲苯31.7万吨,同比增利1.84亿元,销售成本下降20元/吨,增效630万元。

今年,辽阳石化按照“控油增化”的总体思路,实施了石脑油重拔、精制增产航煤、裂解装置加工柴油等多项举措,上半年共减少柴油产量19万吨、增产航煤6万吨。

8月14日,继70.5万吨/年对二甲苯增效改造项目顺利投运后,7.5万吨/年邻二甲苯增产改造项目一次通过公司PSSR界面验收。至此,辽阳石化对二甲苯年产能从70万吨增加到100万吨,邻二甲苯年产能从7万吨增加到14万吨,创效能力进一步提升。

辽阳石化加快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和200万吨/年芳烃改扩建“双百”工程建设,推进化工业务转型升级,利用炼化一体化优势完善和延伸化工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8月13日,停产大检修后的气分装置产出第一罐含水量≤20ppm的优级品丙烯,装置生产重回“优时代”,延续了在无任何脱水设施前提下,产出优级品丙烯的“奇迹”,辽阳石化工作重心由“开得好”向“开得稳”阶段转换。

大连石化:“三驾马车”拉动效益增长

大连石化今年前7个月实现利润13.52亿元,是集团公司炼化企业创效排头兵。面对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大连石化提出,狠抓安稳生产,优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以“三驾马车”拉动企业效益持续增长,全面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

大连石化是中国石油规模最大的炼油企业,年原油加工能力达2050万吨。在新形势下,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三大风险”:一是国际油价持续波动,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二是国内民营与合资炼化一体化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替代能源快速兴起,竞争加剧;三是国家和社会对安全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今年以来,大连石化坚持狠抓安稳生产,全面优化生产运行、产品结构和组织管理,结合实际开展技术改造,以“三驾马车”拉动企业效益增长,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大连石化坚持“大平稳出大效益”的理念,以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为抓手,全面检查整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同时,优化生产装置运行,精细管控装置生产,今年1~7月公司装置运行平稳率达99.86%,高于集团公司7月份年度累计平稳值0.3个百分点,为提高企业创效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管理增效益。大连石化结合实际在产品、装置、节能、原油等方面开展了40多项优化增效项目,今年1~7月累计实现优化增效3.2亿元。大连石化围绕“增航控汽减柴”优化调整运行,1~7月汽油产量同比提高17万吨,航煤产量同比增加17.2万吨,柴油产量同比减少26.2万吨,柴汽比同比降低0.18个单位。严格加热炉管理,优化加热炉运行,全厂平均热效率达91%;提高装置热进料比例,优化调节蒸汽伴热系统排放量,1~7月累计综合能耗59.38千克标油/吨,同比降低0.06个单位。大连石化有关部门表示,下半年将结合生产实际补充一批新的优化增效项目,进一步增强公司优化增效的力度和成效。

技术创新创效益。大连石化根据国家要求和客户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今年初,大连石化组织技术人员攻关研发低硫船燃产品生产,利用低效产品油浆和加裂尾油调和生产低硫船燃,每吨实现增利500元左右。截至7月底,已出厂低硫船燃1300多吨,创效60余万元。大连石化还研发生产出H39S-3聚丙烯产品和98#国Ⅵ车用乙醇汽油,抢占高端市场,赢得良好效益。

四川石化:调结构抢市场精准施策增效益

 “三季度迎来汽柴油销售旺季,我们紧跟市场变化节奏和生产运行状态,跟踪测算评价最优排产方案。”8月19日,四川石化财务处工作人员周吟秋告诉记者。

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四川石化基于效益测算优化生产加工方案,走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产品路线,坚持“大市场”理念,组织生产、计划、财务等相关部门对公司生产经营进行定期“会诊”,在市场动态变化中,优化炼化一体化产品结构,增加汽油、柴油增效,精准投放市场,确保产品市场价格最佳。仅7月份,汽柴油共计出厂37.5万吨。

除了依靠优化生产经营准确锁定企业的效益增长方向之外,四川石化还通过持续调整结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铆足后劲。

 “由于市场变化和竞争加剧,走传统的燃料型炼厂老路已经没有出路,必须向材料型炼厂转型。今后一个时期,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创新调结构,强实力,实现适应市场、服务市场、占领市场。”四川石化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彬在公司年中工作会上,再次明确任务目标。

2018年,四川石化针对国Ⅵ汽柴油升级和航煤增产,投资3.5亿元,实施并完成蜡油加氢增产航煤改造、柴油加氢改质改造等工程技改项目,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得益于首轮结构调整,2019年上半年四川石化有效化解了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原油、市场及产品价格影响,保持了“硬盈利”,累计加工原油433万吨,上缴各项税费62.7亿元,创造社会贡献值89.5亿元,实现账面利润3.9亿元,8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6项进入中国石油炼化板块前五。

结构调整是创效基础,大负荷生产是保证,围绕全年完成90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目标,四川石化多方筹措资源,稳生产调结构,缜密计划排产,深化产品结构优化,提高高效产品比例。在炼油结构上,大力增产航煤,实现航煤月度产量翻番,加大高熔抗冲等专用牌号的开发力度,增产高附加值新牌号产品,同时重点围绕炼油完全加工费、炼油综合能耗、乙烯能耗、乙烯收率、炼油高效产品比例、化工高效专用料比例等关键指标,推动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

围绕效益增长点,精准施策,布局发力未来,紧跟炼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四川石化现已开始着手实施第二轮结构调整。“我们的目标是将航煤产能扩展至260万吨/年,乙烯、PX、炼油+化工丙烯产能均达到100万吨/年,汽柴油收率降至40%以下,柴汽比降至0.6左右……”四川石化技术处负责人说。

专家观点

供应过剩风险仍存

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 戴家权

供需基本面的形势变化是国际油价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2014年至2016年世界石油市场供应过剩,2017年供小于求,2018年上半年表现平衡,下半年再度过剩,及至今年上半年,尽管“减产联盟”超额减产,世界石油市场仍供大于求。

世界石油供应侧的重大变化方面,“页岩油革命”导致美国原油产量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并成为近年来世界石油供应增长的主要来源。根据BP公司数据,2008-2017年,世界石油供应增长958万桶/日,同期美国原油产量增长435万桶/日,占世界石油供应总增量的45.4%。2018年,美国原油产量增至1095万桶/日,创下历史新高,比2008年翻了一番。

2018年,美国超越俄罗斯,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目前,美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三国石油产量占全球供应总量的近四成,已成为左右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形势以及油价走势的主要供应博弈方。组建“减产联盟”表明欧佩克单独调节市场的力量已不足,而“减产联盟”的超预期减产,则表明了其提振油价的决心。“减产联盟”对市场份额和财政收入的权衡面临诸多挑战,因美国原油生产的崛起,欧佩克产量已降至5年来的新低,市场份额仍在持续下降。沙特、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对油价变动敏感度的差异,使得两国对油价的共同诉求程度有所差别。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有着迫切降低油价的诉求,一方面石油消费支出对美国的个人消费者影响较大,出于大选目的,不希望选举前油价高起;另一方面低油价有利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此外,当前美国页岩油成本相对油价水平维持低位,经济性良好。近几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总体稳定,但今年石油需求面临放缓压力。

下半年沙特有望将产量维持在减产配额以下。5月,经合组织商业石油库存上升,库存水平相对较高。第四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可能仍将面临供应过剩的压力,国际油价总体水平或将回落。

我国成品油消费结构演进

仇玄规划总院市场营销所市场需求研究室主任

中国成品油消费量逐年递增,需求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已达3.25亿吨。从品种结构来看,受工业在经济中比重不断降低的影响,成品油生产和消费柴汽比持续降低,2018年生产柴汽比已降至1.14。展望未来,我国汽油需求还远未饱和,煤油需求处于超级增长周期,但柴油需求已进入平台期。未来五年,消费柴汽比还将继续下降,预计2025年消费柴汽比将降至0.8。

从终端消费结构来看,汽油消费将向汽车消费集中,摩托车消费逐渐萎缩;柴油需求则将进一步向运输领域集中,生产性消费会继续减少。

品号结构方面,受豪华车市场不断扩张影响,高标号汽油需求增长会更快,比例还有增长空间,柴油消费标号的变化会根据市场定价而变动,油箱保暖改造的费用与柴油标号之间的价差将决定品号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渠道结构方面,受批零价差大幅扩大影响,近几年成品油消费中的零售比例逐年下降。但批零之争实际是份额之争,不带票资源是国内批零价差拉大的主要原因,税收的规范将改变不变票资源的份额比重,继而影响到渠道结构。

价格结构方面,汽柴油价格2012年后首次倒挂,这既与国际市场有关也与国内市场有关。当前,原油市场上轻质原油与重质原油价差明显缩窄甚至倒挂,轻质成品油产品相对中质成品油产品不再具有价格优势,中国成品油出口结构也在价差的引导下发生了相应改变,同时主营单位外采策略也对国内成品油供需的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汽油资源淤积更为明显,汽低柴高的价格结构也因此而成。

展望未来,以FCC原料馏分生产的低硫船燃的入市和生产柴汽比的阶段反向调整也将使价格结构重新调整。

 

 

 

 

 

 

 

 

 

发布版面

企业


主题

中国石化新增近千亿方天然气储量

发布日期

2019-08-22

 

本报讯 记者黄晓芳报道: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依靠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中国石化在四川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约921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千亿立方米大气田的规模。

近年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在油气探明地质储量下滑的情况下,这个消息很能提振信心。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石油进口量为4.4亿吨,同比增长11%,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气进口量12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7%,对外依存度升至45.3%。

与此同时,全国石油与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明显下滑。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石油与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均降至近10年来最低点。

据悉,中国石化此次新增近千亿立方米探明储量,主要由元坝气田、中江气田、大邑气田等构成。其中,元坝气田新增探明储量约408亿立方米。

据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总经理郭旭升介绍,元坝气田是全球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采用“立体勘探”方式。之前,元坝气田累计提交探明储量2300多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地下7000米左右的深层。此次新增超过400亿立方米储量,主要集中在地下3000米至5000米的中浅层。“目前,元坝气田的三级储量(探明储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已有1.1万亿立方米。”郭旭升说。

新增探明储量意义重大。据测算,近千亿立方米探明储量可建成20亿立方米年产能,相当于元坝气田年产能的一半,可满足1000万个家庭用气需求。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总经理甘振维表示,此次新增近千亿立方米探明储量说明几大气田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下一步,中国石化驻川企业还将加大天然气探勘开发力度。

另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石化在四川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200亿立方米,探明天然气储量1.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年生产能力120亿立方米。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茂名石化发布绿色发展白皮书

发布日期

2019-08-23

 

本报讯 记者宋绍兴 龙泰良 张亚培报道:8月22日,茂名石化举办绿色发展白皮书发布会暨第400期企业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展示近年来绿色发展成果,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入厂见证绿色石化、感受智慧能源。

茂名石化是集团公司首家举办企业开放日活动的企业,自2013年4月以来,已举办400期开放日活动,开门纳客1.8万人次。

据悉,茂名石化建厂至今已有64年历史,累计加工原油2.5亿吨、生产化工产品3200多万吨、缴纳利税4200多亿元,近9年连续居广东省纳税企业前列。茂名石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全面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绿色企业建设,提前实现了国家要求的超洁净排放目标,每年回收酸性气20多万吨、生产硫黄20万吨,近5年来累计节能109万吨标煤,相当于为国家节省了一座中型以上煤矿一年的开采量;加强循环水质管控,抓好非常规雨水回收利用,加大废水回用比例,近5年累计节约新鲜水4000万吨;坚持研发生产绿色化工产品,替代高耗能物资原料,近5年来共研发生产绿色化工产品53个,其中7个可替代进口产品,绿色新产品数量和产量均居中国石化炼化企业首位;先后投入7.5亿元,建设投用9套生产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废水总处理能力达到4290吨/小时,不但满足炼油化工生产废水净化处理需要,还承担了茂名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数十家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理任务,每年帮助处理废水40 多万吨、废气2万多立方米,守护一方碧水蓝天。

 

 

发布版面

环球


主题

中石化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8-29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8月26日在香港公布2019年中期业绩。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达1.5万亿元,同比上升15.3%;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公司实现净利润313亿元;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实现净利润322亿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2元。中国石化总裁马永生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一体化优势明显,四大板块业务尽显韧劲。

在勘探方面,持续推进高质量勘探,加大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和预探力度,加强重点增储领域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在济阳坳陷、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领域取得油气勘探新发现。在开发方面,加大原油效益建产规模;持续推进天然气有效快速发展,加快推进涪陵、东威荣、川西和胜等气田产能建设,优化产销运行安排,推进天然气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上半年实现油气当量产量226.63百万桶,同比增长0.9%,其中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7%。经营收入为1038亿元,同比增长18.1%;经营收益为62亿元,同比大幅增加。

新建项目、结构调整项目有序实施;适度增加成品油出口,扩大航煤市场,保持了较高的加工负荷;实施新标准船用燃料油质量升级计划,不断优化生产经营方案。上半年加工原油1.24亿吨,同比增长2.7%,生产成品油7894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汽油产量增长4.3%,煤油产量增长7.9%。经营收入5978亿元,经营收益191亿元。

营销及分销板块,灵活调整营销策略,提升国际贸易规模。上半年,成品油总经销量1.27亿吨,同比增长9.6%,其中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9177万吨,同比增长3.8%;加大自有品牌培育力度,强化供应链管理,不断增强非油业务盈利能力。

化工板块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原料结构,持续降低原料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端产品比例,合成树脂新产品和专用料比例达到64.6%,合成橡胶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达28.2%,合成纤维差别化率达到90.2%;优化装置运行,加强产品链效益测算,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装置负荷和排产;加快先进产能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上半年乙烯产量616万吨,同比增长6.5%。同时,深化产销研用一体化,大力提升精细营销、精准服务水平,提升市场份额,增强产业链盈利能力,上半年化工产品经营总量为4869万吨,同比增长14.4%。经营收入为2605亿元,经营收益为119亿元。

下半年,中国石化将遵循“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国际化布局、一体化统筹”的运营准则,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服务制胜 绝非偶然

发布日期

2019-08-09

 

     集运常熟公司成功揽取理文纸业马来西亚“端到端”项目

     本报讯 通讯员 张亚雄报道 近日,由中远海运集运上海分部常熟分公司承揽的理文纸业马来西亚建厂项目的第一批40 多个大箱及特种箱顺利装箱、装船出运,从而意味着常熟分公司开始正式实践“端到端”业务的量化操作。

理文纸业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国内大型民营企业,在广东东莞、江苏常熟、重庆永川、广西梧州及东南亚的越南、菲律宾等地设有多家造纸工厂及基地。由于国内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造纸企业的废纸进口、发电排废已对成品纸产能形成制约。为了持续正常经营,理文纸业决定在马来西亚投资开厂生产纸浆,然后进口到国内供厂家生产成品纸。

成套大型设备如何运到马来西亚?总部设在广东的理文纸业开始在货代和物流企业招标。一个偶然的机会,消息传到了集运常熟分公司销售李杨的耳朵里。凭着多年营销的经验以及为常熟理文纸业服务多年的经验,李杨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他立即打电话与常熟理文的有关人员求证,对方疑惑地反问:总部确实是在招标,但需要提供全程“端到端”的服务,难道你们船公司也能做?李杨虽然做过一些零星的门到门业务,但如此庞大的“端到端”业务也是头一回遇见。想起集运总部的经营战略中就有“端到端”,他对客户说:我们能做!可是,此时离截标只有半天时间了,当天下午4 点半必须提交标书。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经李杨据理力争,终于又赢得半天时间,第二天上午10 点前提交标书。李杨回忆,当天晚上忙到几点已经记不清了。

其实,理文纸业与中远海运集运已经合作多年,对中远海运集运的航线敷设、设备箱况十分熟悉。很快,理文纸业的物流总监就亲自从广东飞往上海、常熟,就具体细节进一步商洽,很快双方就正式签约,建厂所需2000 多个集装箱货物的“端到端”业务全部由中远海运集运常熟分公司承包。

送走第一批货,李杨说:“拿下这个项目,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因为中远海运的服务实力摆在这里,双方又是合作多年,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船公司也重视'端到端'业务了,即使客户产业转移,我们也要做到客户不移。”

     

     

发布版面

能源·化工


主题

纸企利润下滑 原料成本上升拖累业绩

发布日期

2019-08-12

 

受原材料成本攀升影响,部分纸企的业绩一路下滑。

8月1日,花旗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理文造纸(02314.HK)中期盈利预测低于预期,考虑到下半年毛利可能恶化,将其评级下调至“中性”,目标价降低29.3%,由7.5港元调低至5.3港元。

7月29日,理文造纸曾发布公告,2019年上半年预计持有人应占盈利预期较上年同期下跌大约43%。除此之外,晨鸣纸业(4.640, 0.03, 0.65%)(000488.SZ)、宜宾纸业(17.620, -0.02, -0.11%)(600793.SH)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的利润预计也出现大幅度下滑。

 “目前,由于我国造纸纸及纸制品行业产能过剩,再加上企业市场竞争力大、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导致纸企盈利进一步下滑。同时,进口废纸政策的变化,使得进口废纸额度大幅下滑,带来国内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一位上市纸企高管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前国内纸业原材料很多都是依赖进口废纸,政策变化后,现在整个行业都在想办法解决原材料紧缺问题,很多纸企建设纸浆一体化项目,也是为了解决原材料难题。

利润普遍下滑

7月29日,理文造纸发布公告,预计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预期较上年同期下跌大约43%。去年同期,理文造纸的净利润约为25.13亿元,据此推测,今年上半年理文的净利润为14.3亿元左右。

记者注意到,2016年-2018年,理文造纸效益不断攀升。据财报显示,2016年-2018年,理文造纸营业收入分别为164.07亿元、215.97亿元、282.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7%、31.64%、30.67%;净利润分别为25.61亿元、42.13亿元、42.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0%、64.53%、1.50%。

不过,到了2019年,理文造纸的业绩出现下滑。理文造纸公告表示,今年上半年盈利下滑主要由于集团产品销售量和售价下跌。

事实上,除了理文造纸外,今年其他纸企的日子也不好过。此前,7月22日,宜宾纸业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16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65%。公司扣非净利预计亏损约80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03.9万元。

7月3日晚间,晨鸣纸业披露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亿元-5.5亿元,同比下降69%-72%。不过,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预计为4.6亿元-5.1亿元,环比增长1104%-1234%。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以来,中央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及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造纸行业因环保问题出现停产或限产的中小企业不断增加,进而释放了部分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造纸类上市公司扩大规模,增强了盈利能力。

不过,2018年受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和环保趋严的影响,加上废纸进口政策的调整,使得国内废纸价格不断攀升,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盈利下滑。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整个行业都面临着业绩下滑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840.0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造纸和纸制品业1-6月份的营业收入为6528.3亿元,同比减少2.3%;营业成本为5695.8亿元,同比减少1.2%;利润总额为281.5亿元,同比减少25.4%。

记者梳理发现,山鹰纸业(3.070, 0.01, 0.33%)(600567.SH)、博汇纸业(3.980, 0.00, 0.00%)(600966.SH)及太阳纸业(7.750, 0.09, 1.17%)(002078.SZ)等公司的2019年第一季度利润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中,太阳纸业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8亿元,同比下滑38.34%。主要原因是期内造纸行业整体景气度普遍下滑,部分产品价格同比降低,公司生产所需大宗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震荡,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较快,致使当期利润总额减少。

废纸进口额度收紧

 “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纸业市场确实出现颓势,主要原因在于近期产能同时释放及市场需求疲软。目前,由于纸制品行业产能过剩,再加上企业市场竞争力大、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导致纸企盈利进一步下滑。”上述上市纸企高管向记者表示,“废纸进口政策改变后,原材料已经成为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早在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禁废令”),使得废纸进口额度持续收紧。

2018年国务院会议指出,“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力争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预计2019年废纸进口量将继续同比下降53%,2020年底停止外废进口。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数据,2017年全国纸浆消耗总量10051万吨,较上年增长2.59%。木浆3152万吨,占纸浆消耗总量31%,其中进口木浆占21%、国产木浆占10%。2018年,木浆占我国造纸原料的33%,其中国产木浆仅占10%,相比于11660.6万吨的纸及纸板产量,我国木浆生产量明显过低,严重依赖进口。

废纸进口政策的变化,使得国内废纸回收量、原生木浆需求量均有所提高。

另外,4月底,玖龙纸业(02689.HK)收购国内废纸价格连续四次涨价。据统计,在4月25日-26日,全国63家纸厂均提高了废纸收购价格。

 “今年国内废纸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企业就加大收购国废来替代进口,国废需求量的上升使得采购价格一路攀升。同时,国废多次回收质量较差,为保证产品品质,需要在生产中添加部分木浆,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华泰纸业(600308.SH)一位高管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的成本上升较大,多家上市纸企的毛利率、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破局之路艰难

在国内造纸原料消耗中,进口商品木浆、废纸和木片占据较大比例,支撑着造纸产业的发展。

中国造纸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2017年,进口的商品木浆和废纸(国内生产废纸浆)占纸浆消耗总量的比例始终维持在40%左右。2017年我国消费各类纸浆10051万吨,其中进口商品木浆2372万吨,占木浆总消费量的67%;进口废纸2572万吨,折合废纸浆2063万吨,占废纸浆消耗总量的32.7%。

 “在禁止废纸进口后,国内造纸原材料大多寄托在国内废纸和进口纸浆。”中国造纸协会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是加大商品木浆来代替,面临价格高的问题,包装纸现在的价格就非常高,下游已经无法承受。同时,国外也没有那么多商品木浆可以供给中国进口使用。

记者获悉,我国废纸回收率一直在提高。

据中国造纸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2017年,我国废纸回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废纸回收率由39.4%提高到48.5%,回收总量已超过5000万吨,达到目前可回收量的90%以上,废纸利用率保持在70%左右,已达到世界较高水平。

 “国内回收已接近极限,同时进口废纸不断减少,那么进口废纸只能生产一些高档产品用于出口。国内废纸回收利用进入死循环,在多次回收利用后质量不断下降,最后就变成豆腐渣一样,不可能再利用。”上述中国造纸协会人士向记者如是表示。

在此背景下,为打破原材料制约的天花板,国内部分企业凭借自身的资金实力,通过在海内外布局产能与原料基地,以获取充足的原料供给。

2018年6月,玖龙纸业的全资子公司ND Paper与加拿大Catalyst公司达成协议,ND Paper以1.7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Catalyst公司在美国的两家制浆造纸厂——缅因州的Rumford工厂和威斯康星州的Biron工厂。

山鹰纸业2018年收购荷兰废纸收购企业WPT,完善废纸—原纸—包装—废纸的产业链闭环。中国纸业则投资建设俄罗斯项目,50万吨针叶浆已签署项目谅解备忘录。

不过,2月22日,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曾公开提出,进口废纸的减量导致原料缺口很大,公司在美国收购工厂也难以满足需求,她建议国家未来能够按一定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废纸进口,避免市场价格大起大落。

 “虽然国内很多纸业龙头在国外生产原材料运回国内,缓解了资源短缺问题。但由于运输和浆板干燥环节成本较高,与国际巨头比起来,国内纸企在成本上还有差距。”晨鸣纸业一位高管告诉记者,比如外资企业——APP(金光纸业)在国内深耕多年,其一直致力于林浆纸一体化,成本优势显著,在国内的议价权远高于国内纸企。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效

发布日期

2019-08-15

 

殷美根在江西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时强调

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效

8月1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殷美根前往江西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调研。他强调,实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相关单位和企业要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效,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本”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副市长杨文斌参加调研。

当天,殷美根深入企业造纸车间,察看企业生产情况;检查污水处理设施,了解处理工艺、达标情况;与企业负责同志举行座谈,听取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座谈会上,殷美根对江西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南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充分肯定了企业加大环保投入、优化环保举措作出的积极努力。 他强调,要继续履行合同承诺,强化政企交流,实现互利共赢;继续稳定生产经营,咬定发展不放松,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继续防治环境污染,有效排查异味、处理废水、治理废气废渣,做到达标排放、合规处理、循环利用;继续商讨未来走向,前瞻性思考企业发展问题,破解企业转型升级难题;继续加强安全生产,落实责任、完善机制,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继续维护企业权益,为企业安心进取、放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继续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落实“降成本、优环境”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支持。(记者 万能)

 

 

发布版面

聚焦


主题

晨鸣纸业经营业绩表现整体向好

发布日期

2019-08-17

 

记者从晨鸣纸业获悉,8月15日,晨鸣纸业发布2019年中报业绩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1亿元,二季度盈利比一季度环比增长1157.95%,经营业绩整体向好。

据业内人士分析,相比其他行业,造纸业对经济的敏感度较高,从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造纸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但进入二季度以来,晨鸣纸业为何业绩一路高涨,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公司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布局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高端产能,高档产品比重占到95%以上。特别是新建的四大浆纸项目逐步投产达效,使浆纸一体化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力度,仅上半年就开发生产了吸管纸、铸涂原纸等20多个高利润产品,使整体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晨鸣从一家1958年成立的寿光县造纸厂到如今A、B、H三种股票上市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历经60多年创新发展,目前位居世界纸业1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经济效益主要指标连续20余年在全国同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创造了中国制造业的奇迹。

作为中国造纸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目前晨鸣已形成年产浆纸产能1100多万吨。大规模集中生产经营模式,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定价、行业政策制定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跌宕起伏、中美贸易摩擦等严峻形势,晨鸣按照“聚焦主业、做强实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走上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1.浆纸一体化优势明显。国内有五大浆厂,晨鸣拥有湛江、黄冈、寿光三家,木浆产能最大、超过420万吨,是木浆自产自足、浆纸产能完全匹配的浆纸一体化企业,在同行业中生产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

2.技术装备水平世界领先。拥有全球单机产量大、工艺装备先进的十余条造纸生产线,目前纸幅宽度11米以上的纸机全球有4条,晨鸣就拥有其中3条,确保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产品品种最多最齐全。产品涵盖文化纸、白卡纸、铜版纸、热敏纸等系列,在行业内品种多、齐全,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均位于全国前列,其中文化纸、静电纸市场占有率第一,白卡纸、铜版纸市场占有率第二。

4.产业布局合理。在华南、华中、华东和东北均建有生产基地。运输半径合理,产品配送服务快捷高效,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今后,随着林浆纸一体化战略布局完成,四大浆纸项目达产并完全发挥效益,晨鸣将实现制浆与造纸产能平衡,浆纸一体化优势更加明显,毛利率水平持续提升,进一步增强整体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发布版面

投资


主题

凤凰纸业在肯塔基州开业 中美贸易摩擦难撼双方企业合作

发布日期

2019-08-20

 

本报讯 (中国贸促会驻美国代表处 韩建兵)近日,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上流传一段肯塔基州州长马特·贝文的宣介短片——宣布中国企业山鹰国际旗下的凤凰纸业在美国肯塔基州西部威克利夫市新增投资2亿美元升级改造当地一家造纸厂。贝文州长难掩兴奋地表示,凤凰纸业的投资将给当地带来230个就业岗位,感谢凤凰纸业为当地带来中国投资;他认为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下,不能撼动地方政府层面的合作愿望,双边企业的互利合作将助推双边关系改善。

2018年9月,山鹰国际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从Verso纸业手中收购了威克里夫工厂,生产漂白木浆以及再生浆,并将产品由文化纸转产为牛皮箱板纸,转售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

另据,中国美国总商会发布《2019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与2016年最高水平相比下跌近90%。报告指出,尽管如今大环境复杂,大部分中资企业称将继续在美发展,多数(55%)认为美国依旧是他们在全球的前三大市场;并致力于改善未来的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对美的外商直接投资是衡量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高达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已给美国创造了约20万个就业机会。

 

 

 

 



 

发布版面

商贸


主题

长江经济带牵手北部湾共拓一带一路

发布日期

2019-08-20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一批重大铁路、物流枢纽等项目将开工建设,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初步建成,广西北部湾港和海南洋浦港资源整合初见成效,铁海联运和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通关效率大幅提高,通道物流组织水平显著提升,陆海新通道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撑作用开始显现。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10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00万、100万标箱。

2025年,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基本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建成投产,主要公路瓶颈路段全面打通,形成以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补充的陆路交通通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部湾深水港基本建成,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初步确立,实现与广东湛江港协同发展;西部地区物流枢纽分工更加明确、设施更加完善,重庆内陆口岸高地基本建成,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更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50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000万、500万标箱。

203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全面建成,通道运输能力更强、枢纽布局更合理、多式联运更便捷,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整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显示,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中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此前西部包括重庆在内有不少地区也在结合“一带一路”,致力打造陆海贸易新通道。此次《规划》的印发,将以往各省点状分布的政策努力结合成整体规划,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水平,有利于引导西部地区进行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助力西部崛起。

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印发的《规划》当中,西部陆海新通道被定义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

《规划》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依然面临艰巨繁重任务,需要进一步强化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既有通道能力,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升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率。按照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的要求,我国与东南亚等地区经贸合作更加紧密,西部地区应进一步发挥毗邻北部湾港的区位优势,提升与东南亚等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于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对此,刘英表示,本次《规划》的印发表明国家正在以开放引领开发,将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放在更加突出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作用,放在十分重要的高度上。西部地区属于经济发展的洼地,经济增长潜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潜力都很大。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地高质量持续推进,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后发优势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地处“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处长江经济带的核心位置,连接“一带”和“一路”,贯通南北、陆海统筹、双向互济,又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展现出的带动作用将是非常显著的。

刘英告诉记者,我国的西部地区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也是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最经济、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地区之一。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重庆与北部湾相连接,将有助于带动我国西部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规划》还明确提出,打造陆海新通道要加强创新,统筹陆南北形式和整体的网络平台的建设,增进互联互通等内容也将使得西部陆海新通道所属的各条线路建设得到整体推进。“这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会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

据了解,重庆、广西等西部省(区、市)近年来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国家经贸合作,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持续推进,通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基本形成重庆、成都分别经贵阳、怀化、百色至北部湾港(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港)的三条铁路运输线路,实现集装箱班列每日开行,并与中欧班列保持有效衔接;初步形成至中南半岛的跨境公路班车和国际铁路联运等物流组织模式;北部湾港口设施条件持续改善,航线网络不断拓展,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外贸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要求相比,既有通道仍存在交通运输瓶颈制约、物流成本偏高、竞争能力不强、缺乏有效产业支撑、通关便利化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这就需加强通道建设顶层设计,研究完善总体方案,明确各阶段发展目标,协调推进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刘英看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未来将会为区域经济带来更多机会。“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行动也会在这里得到体现。”此外,她还表示:“在本次印发的《规划》当中,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创新投融资模式等内容,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亮点。”

 

 

发布版面

投资


主题

一带一路:企业转型升级的修道场

发布日期

2019-08-27

 

 

主持人张凡:这次“经贸会客厅”邀请到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创业与创新副教授孙黎,天津聚龙集团公共及政府事务总监邱爱秒来讨论中企如何建立自己主导的产业链、价值链的问题。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推特,要“命令”美国制造业企业从中国等国家搬回美国。其实这并不新鲜,美国制造业回流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标,只不过这次他是更加露骨了,连“市场经济”这块遮羞布都不要了。包括特朗普此举在内的一系列动作,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大破之后必将迎来大立,中企该如何在危中寻机,建立自己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王义桅:从当前情况来看,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但“一带一路”建设仍然在不断深入,我们也更加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这就为中企打造自身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提供了机遇。40年前,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主要还是跟发达国家形成环流,发达国家将很多产业转移到中国,所以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现在,我们正在向世界市场转变,也就需要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待“一带一路”。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企业在研发等创新环节的投入越来越多,申请专利数量也越来越多,正在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端攀升。此时,我国与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像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中国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一个环流。这样一来,中国就处于“8”字型双环流的中心,这个双环流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受益,也正在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大转型。

孙黎:从理论上来说,以交易能力和供应能力为标准,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可以分成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俘获型和层级制等类型。而许多中国企业就是典型的市场型。我们看到,以小米、华为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的创新,主要形式就是基于市场规模的创新,是依靠扩大本土市场获得基础资金,然后再增加研发这方面的能力,利用以前代工或者说制造打下的基础,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端攀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像十年前的中国,人口基数大,有一群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这对中国企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来说,发展空间十分巨大。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将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华为现在开发出鸿蒙系统,就预示着中企开始打造自己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在当前中美正在进行贸易战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可能会形成分化。也就是说,中国、美国、欧洲都可能打造出自己主导的产业链、价值链,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多元化的格局,它们相互之间就是竞争、合作的关系。它们可能会因国家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发生一些冲突。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一些企业可能要把工厂搬迁到中国以外的国家。

张凡:在企业打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方面,有哪些经典案例?

王义桅:利用“一带一路”进行腾笼换鸟,企业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是我们目前总结出的经验。例如,在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等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就是典型。

邱爱秒: 对于企业来说,既可以选择先融入现有的产业链、价值链,然后再攀升,也可以选择打造自己的产业链、价值链。我们天津聚龙集团就是以棕榈油生产与营销为主业,现已形成了集油料作物种植、油脂加工、港口物流、粮油贸易、油脂产品研发、品牌包装油推广与粮油产业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的棕榈油产业链。当前,我们在中国江苏、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拥有6个成员企业。2006年,聚龙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建成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一个棕榈种植园,并建成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一个棕榈油压榨厂,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全面进入棕榈油这一全球最大的食用油产业领域。

张凡:目前,中企在打造自己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方面遇到哪些挑战?

王义桅:从大背景来看,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营商环境不是很好,它们对中企海外投资在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有限,因此我们一直在强调资金融通。另外,美国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也给中企带来了一些金融风险。而在国内而言,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走出去、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需要防止产业空心化的状况出现。

孙黎:当前,中国在高铁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中国在一些重工业领域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空客、波音等欧美企业仍然在主导着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更加合理的产业布局。

邱爱秒:从企业角度来看,中企打造全球产业链中最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自身战略目标不清晰、国际化运营能力不足、制度体系适用性不强及适应国际化的人才欠缺等方面。

张凡:根据贵公司的经验,您还有哪些建议?

邱爱秒:一是选准发展方向,对国家发展大战略进行准确解读。从一个起初贩卖米面油的小粮油店逐渐发展成为事业范围覆盖全中国,固足东南亚,挺进非洲的国际化全产业链油脂企业,我们的转型发展就是顺应了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大战略和建立国家粮油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二是逐级延伸产业链,积极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化解企业单一经营的风险,而且可以提高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模式。三是注重培养国际化人才、利用好外籍人才,为打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广湛铁路项目可研获批! 争取年内开工

发布日期

2019-08-28

 

近日,国家铁路集团和广东省政府批复了广州到湛江的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工作,项目争取年内尽早开工建设。

广湛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新建正线自广州站引出,向西经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终至湛江北站。其中,新设佛山站、新干线机场站、新兴南站、阳春东站、阳江北站、马踏站、茂名南站、吴川站、湛江北站9个车站,预留湛江东站、阳西站。

广湛铁路的始发站是广州火车站,终点站在湛江中心城区,将实现高铁从中心城区到中心城区的对接。项目投资估算总额998.0亿元,建设周期5年,也就意味着,如果能在今年开工的话,将在2024年通车,届时广州到湛江仅需2个小时。

根据预测,广湛高铁建成后,初、近、远期2030年、2035年、2045年广州至阳江北最大区段双向客流密度3200万人、4100万人、5200万人/年,开行客车64对、86对、120/日;茂名南至湛江北最大区段双向客流密度2560万人、3300万人、4180万人/年,开行客车55对、77对、108/日。

记者从广东省政府网站上了解到,我省正在全力加快推进广湛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并积极争取国家铁路集团支持加快项目推进。目前,广湛铁路项目可研已获批,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工作,项目争取年内尽早开工建设。另据了解,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可研专题工作目前也正在加紧推进,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发布版面

深度报道


主题

16个产业项目落户北部湾经济区

发布日期

2019-08-30

 

项目签约仪式。自治区北部湾办供图

广西新闻网深圳8月28日讯(记者 黎鑫 通讯员 邬拉 宾银燕)8月28日,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招商引智(深圳)推介会在深圳举办,经济区相关园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有关企业、协会在产业配套、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签订了16个项目合作协议,投资金额达237亿元人民币。

当天,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化工、物流等行业和相关领域协会代表,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和有关园区近200人齐聚一堂,深化探讨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共商引智合作,共谋融合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自治区北部湾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魏然在推介会致辞时表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也是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合作的重点区域。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出台,有着独特区位优势的北部湾经济区必将深入推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毗邻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经贸合作必将更加紧密。桂深合作由来已久,北部湾经济区高度重视和期盼与粤港澳在金融、贸易、航运、产业、人才等领域加强合作。

魏然表示,此次组织北部湾经济区各有关园区和部门与在深相关企业、协会开展招商引智对接,目的是通过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促进桂深两地深度交流和合作落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投资者和人才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推介会上,自治区北部湾办介绍了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北钦防一体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成效和面临的新格局新机遇,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对广西营商环境进行了推介,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和经济区有关园区代表重点推介了沿海三市和园区在营商环境、产业政策、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此次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6个,投资金额约237亿元人民币,这批项目的成功签约将进一步优化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对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发布版面

广东·地方


主题

湛江 廉江打造四百亿智能化家电产业集群

发布日期

2019-08-30

 

南方日报讯 (记者/顾大炜 见习记者/李梓贤)“以前需要十几个人的生产线,现在一个人就够了。”29日下午,在华强电器生产车间,生产线上的“机械手”有序地工作,电饭煲、电水壶、电压力锅等零部件,从生产到打带装箱,整套流程已实现生产自动化。据介绍,华强通过电器智能改造后,每万套的产能提升了56.25%,生产周期从5天缩减到了1.5天,产品合格率也得到了提升。

华强的电器智能改造只是“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廉江的一个缩影。2018年11月华强与廉江市的龙力、威王、纳美仕等家电企业参与组建广东省小家电智能制造区域创新中心。该中心也是粤西第一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将为企业提供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化整体技术升级方案,推动湛江市小家电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廉江生产的电饭锅、电水壶产销量约占全国的30%,曾获“中国电饭煲之乡”“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称号,这么大的产销量主要靠的是智能家电产业升级。去年廉江新增湛江市级工程中心8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截至今年3月,廉江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工程中心9个、企业技术中心9个。

近年来,廉江政府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带动当地众多家电企业先后投入技改资金90亿元。廉江创新驱动战略有长远的规划,该市经信局一位负责人说,到2020年,廉江将打造400亿元产值的小家电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小家电产业基地。

 

海洋篇

建设海洋牧场亟待科技发力

广东中山: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凝心聚力 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巴签署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

青岛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

青岛海洋活力区探路蓝色经济新模型

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深圳“三步走”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

产业升级,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钢铁篇

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

这些热点话题钢铁大佬们怎么看?

钢铁产量迎来强势增长

钢铁与能源化工碰撞出洁净新“火花”

用更优质废钢助力钢铁高质量发展

包钢重点大型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跻身行业先进水平

信息支撑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冶赛迪一新型料场技术在湛江钢铁成功投用

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发布

钢铁业首个全球多方利益相关者认证标准年底将问世

未来三年全球钢铁产能变化趋势

石化篇

石化行业上半年效益下降呈收窄态势

中国石化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石油石化行业机遇和挑战面面观

吉林石化“三个准”聚焦科技创新

锦州石化:双引擎驱动 “双创”双丰收

中国石化在沙特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全球石化业挑战加剧,如何深度调整激发活力?

中国石化新增近千亿方天然气储量

茂名石化发布绿色发展白皮书

中石化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造纸篇

服务制胜 绝非偶然

纸企利润下滑 原料成本上升拖累业绩

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效

晨鸣纸业经营业绩表现整体向好

凤凰纸业在肯塔基州开业 中美贸易摩擦难撼双方企业合作

其它

长江经济带牵手北部湾共拓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企业转型升级的修道场

广湛铁路项目可研获批! 争取年内开工

16个产业项目落户北部湾经济区

湛江 廉江打造四百亿智能化家电产业集群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建设海洋牧场亟待科技发力

发布日期

2019-08-05

 

“作为海洋牧场规模化建设的‘牧场运动’几近半个世纪,而海洋牧场建设的初始‘牧场理念’形成更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但至今关于海洋牧场建设核心的‘牧场思想’和‘牧场理论’至今尚未形成。”2日—4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暨渔业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在大连举办,2日在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丁德文表示,中国应该也一定会在世界上建立起生态文明的社会,建设好“一带一路”的海洋牧场。

什么是海洋牧场?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调研员栗倩云解释,海洋牧场就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产、索饵或避敌所需要的场所,是可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十八大以来,海洋牧场迎来了难得发展机遇。

 “目前全国建成海洋牧场200多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6个,用海面积超过2300平方公里。”栗倩云说,据测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生态效益604亿元,年度固碳量19万吨,消减氮16844吨、磷1684吨。

然而,当前海洋牧场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公益性海洋牧场主体缺位、经营性海洋牧场动力不足、海洋牧场科技支撑能力薄弱、海洋牧场监测评估存在困难等都是海洋牧场在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栗倩云说。

 “在海洋牧场科技支撑能力薄弱方面,由于部分建设标准与规范缺失或普及推广不到位,导致部分地方海洋牧场建设出现低质化发展倾向,没有体现建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栗倩云介绍,从事海洋牧场研究的机构和专业人才不足,一些关键技术还未完全突破,难以支撑我国大规模海洋牧场建设发展。

如何科学推进海洋牧场发展?

 “要坚持科学的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优先,发挥综合效益。在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将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海洋牧场建设类型和规模,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问题。”栗倩云表示,也要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综合效益高的优势,将海洋牧场与保障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海洋牧场真正成为渔业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科技支撑,开展科技攻关,构建监测体系。“需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和企业的科技力量,加强产学研推衔接合作,对海洋牧场关键与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还需进一步完善海洋牧场监测评价制度,构建全国层面海洋牧场监测体系,科学评价海洋牧场建设效果。”栗倩云说。

 

 

发布版面

时讯


主题

广东中山: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日期

2019-08-14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中山市强化陆海统筹,建立控制陆源入海污染物排放工作机制。目前,该市辖区海洋环境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管控要求,海洋生物均符合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中山市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拥有57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159平方公里。近年来,中山市积极创新海洋综合管理,完善海洋环境监管机制,改善海洋生态和海洋资源环境,为将中山建设成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贡献力量。

海洋生态环保基础不断夯实。编制《中山市海洋空间利用规划》《中山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中山市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优化海洋空间规划布局。开展海岸线生态环境基础数据专题研究,加强海岸线整治修复,改善海岸线生态载体条件,持续实施海洋资源保护与修复工程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各类种苗近4亿尾,提升海洋生态功能。同时,规范海岸工程、陆源入海排污口的审批监管,加强入海排污的协同管控。强化市住建、交通、海事等部门的联动配合,加强对海砂来源、运输、交易及使用的全流程监管,严格查处违法采砂行为。

依法管海治海能力持续加强。落实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工作,划定落实整改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现已完成3个问题整改事项、15项整改措施,9项整改事项正按计划推进,妥善解决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海洋防灾减灾等问题,并顺利通过省海洋督察整改督导组的实地核查。

同时,海洋综合管理机制日趋完善。不断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形成覆盖市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施海洋监测能力标准化。完善海域海岛保护利用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海洋管理政策专题研究,研究拟订全面规范海域海岛管理、统筹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的综合性文件,进一步理顺规范海域海岛管理体系,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用海需求。

 

 

发布版面

理论


主题

凝心聚力 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发布日期

2019-08-20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组织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海洋强国建设等重要论述,征集了多篇理论文章。

这些文章从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到全球海洋治理,解析理论内涵,梳理现实政策,建言制度创新,既有时代的宏观视野,又有历史的纵深观察,给人以深刻启迪。经该所评审,9篇佳作入选,本报将在“海洋战略论坛”专栏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编者

当前,全球海洋正面临着生态、环境、安全、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这不仅给海洋自身造成巨大的压力,还危及人类社会的安宁与发展。面对这些挑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2019423日,习近平主席在青岛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首次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他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基于这一思想,各国需要以海洋为载体,以合作为纽带,以同心为前提,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一、立足海洋空间,量身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离不开深刻把握海洋空间独特的自然与社会特质。海洋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延伸。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般框架或方法,对探索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具有较强的指引和参考作用。陆地是人类的栖息地,而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拓展空间。唯有立足海洋空间,运用海洋思维,方能有效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海洋空间独特的自然与社会特质,塑造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独特的任务方向。一是海洋仍存在着巨大的未知空间。人类对海洋空间的探索还不到5%,而对未知空间的探索离不开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装备研发的有力支撑。二是各国的海洋地缘条件差异较大。内陆国家没有海岸线和出海口,不同沿海国家拥有的海岸线长短不一,管辖的海域面积大小有别,各国获取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条件差异较大。三是海洋空间具有多种用途。海洋空间既是经济贸易的通道、自然资源的宝库,也是国家安全的屏障,还可能成为海权竞争的疆场。海洋空间的治理涉及政治、军事、安全、生态、交通、经济等诸多方面,且彼此缠绕、互相关联。

二、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国际海洋合作是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外国海军代表团团长时强调:“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片海洋。海洋本身的自然活动不受主权国家设定的政治疆界所束缚,事关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海洋为全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态系统产品,参与调控全球的气候。海洋的温度、洋流、化学变化等驱动着全球的生态系统演变,海洋的污染、酸化、资源衰退等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海洋活动的全球化影响提升了各国海洋合作的意愿,推动了全球海洋治理的进程。

中国政府多次表达了就海洋事务进行国际合作的诚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在海洋事务上,零和博弈是歧途,合作共赢是正轨。深化国际合作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习近平主席在20171月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特别提到,要把“深海”“极地”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他在会见外国海军代表团团长时还提到:“各国应坚持平等协商,完善危机沟通机制,加强区域安全合作,推动涉海分歧妥善解决。”

三、凝聚同心同向,协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各国的同心同向、齐力划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呼吁同样适用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然而在国际政治现实中,某些国家却心存异志,长期秉持零和思维、冷战思维和霸权思维,以“印太战略”为抓手,以“航行自由”为借口,恶意解释海洋法律规则,大肆渲染海上军事博弈,妄图破坏海洋合作气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既需要务实的“技法”,也需要同向的“心法”。倘若各国“心法”各异,“技法”便无用无能,海洋事务的国际合作与发展便会走向貌合神离的境地。

唯有秉持诚心善意,方可凝聚国际合力,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诚”与“善”是国际海洋合作之本,也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之基。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外交场合频繁使用“真诚”一词,向世界传递着新时代中国外交方针的重要内容。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一原则精神,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诚意或善意已成为公认的国际交往原则。《联合国宪章》第2条要求各会员国一秉善意履行国际义务。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要求条约解释应以善意为之。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00条要求各缔约国善意履行国际义务,不滥用海洋权利和自由。唯有诚心善意,方能扩大各国共识,凝聚国际合力,确保心貌合一,托起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世界海洋,互联互通。面对海上诸多的共同问题与挑战,各国命运与共,难以独善其身。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实质上是将国家之间的天然屏障化为“孤岛”之间的桥梁纽带,维系海上的和平、安宁与繁荣。我们应深刻把握海洋空间的独特属性,积极开展国际海洋合作,与各国一起秉持善意、同心协力,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愿景的实现。

(作者罗刚 系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中巴签署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

发布日期

2019-08-21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一行应邀访问巴拿马国际海事大学。其间,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海洋一所和巴拿马国际海事大学共同签署了《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约定了三方在海洋空间规划及相关领域的合作内容、形式。

该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开启了中巴海洋领域合作的新篇章,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两国在海洋规划与管理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将我国海洋管理的理念与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访问期间,海洋一所一行人与来自巴拿马环境部、渔业局、国际海事大学,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洋空间规划与海洋生态保护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巴拿马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中央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拥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巴拿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是首个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巴两国在经贸、投资、海运、旅游、文化等多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发布版面

时讯


主题

青岛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

发布日期

2019-08-21

 

本报讯(记者 晶)据青岛市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海洋技术交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青岛市完成涉海技术交易49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21亿元,同比上涨61.93%。这是青岛市发起海洋攻势之后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今年以来,青岛市发起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海洋攻势,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根据统计数据,按照海洋科技服务业态分类,海洋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25359.9万元,同比增长121.97%,合同成交额居第一位;海洋技术转让合同呈突飞猛进态势,合同成交额2322.74万元,同比增长534.63%,增幅居各类之首。

按照海洋专业划分,海洋环境技术成交额为21811.18万元,成交额居首位;海洋专业技术服务成交额达16080.7万元,同比增长3948.72%,增幅居首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合同成交额8694.65万元,同比增长1238.21%,增幅居第二位。

其中,一项海洋生物制剂以1000万元价格转让,是今年以来最大一笔海洋科技成果交易额。还有不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额度达六七百万元,一项浮标技术转让费用763万元。

自从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落户青岛,青岛已成为国家2+N”技术转移体系内唯一兼具行业特色和区域性优势的技术转移集聚区。目前,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已经孵化出12个专业领域分中心,实现海洋技术合同成交额13625.11万元,同比增长180.56%,占青岛市海洋技术成交额的21.92%。其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技术合同成交额4291.73万元,总量居各分中心首位;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技术合同成交额1819万元,同比增长8995%,增幅位居各分中心第一、总量第二。

 

 

发布版面

区域


主题

青岛海洋活力区探路蓝色经济新模型

发布日期

2019-08-23

 

目前,山东打造海洋强省的定位日渐明晰,青岛肩负山东经略海洋的发展重任,而主打海洋经济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海洋港口、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态等多方面发力。在黄海之滨逐渐打造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新城,发力担当海洋强国战略的新支点。

青岛正在经历一场新时代下的焕新变革,需要发现新的城市增长极,打造海洋活力的新极核,一座新一代海洋经济创新活力示范区也应运而生。按照发展规划,未来青岛海洋活力区会成为青岛西海岸新一代海洋经济创新活力示范区,是新区之心、活力之源、未来之城,将搭建成为全球化经济服务枢纽,是国际化创新服务人才的聚集地,将拥有海城共融环境。

依海而生,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依托国际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和海洋强国战略,作为“依海而生”的青岛被定位为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对内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发展互动,对外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被突出。在青岛海洋经济迈入新阶段的同时,各区域发展规划亦需要升级,以匹配其“新型国际海洋城市地位”,青岛海洋活力区应运而生,这也是青岛展开海洋攻势的重中之重。

开发海洋、拓展蓝色经济,是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青岛海洋活力区以海洋平台为主题,按照产城融合、智慧科技的发展模式,重点培育海洋科技、海洋信息、海洋商贸、海洋金融、海洋资源等总部服务型新型经济产业,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总部集聚地,未来展示中心、海洋博览中心、时尚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健康医疗中心等高端服务设施,将西海岸新区打造成海洋活力区和青岛国际大都市的新名片。

向海而行,保护与发展并重

如今,蓝色经济已超越了单纯的海洋经济范畴,增加了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并重的新内涵。西方大港多通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多经历从港口到建城到环境污染之后进行环境治理的传统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付出的代价比较高。“而青岛活力区建设过程中,周边海水水质达到一级水平,这是非常难得的。”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表示,青岛海洋活力区的建设是总体规划、总体开发的,从开发理念到建设都注重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比较符合全球当前关注的话题,有可能成为青岛面对世界的一张名片。

当前,“蓝色”也正逐渐深入中国经济的肌理。海洋经济连续多年增速超过整体经济增速,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占GDP比重高达9.3%。十九大之后海洋强国战略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此,国家商务部原副部长、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周可仁表示,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阶段,海洋经济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国家赋予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的历史使命,海洋经济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最鲜明的主题,是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希望。

百川归海,集合世界尖端资源

当前,蓝色经济发展已步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蓝色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个“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新型国际海洋名城,不仅需要有强有力的与外界联通的能力,更需要有吸纳世界尖端资源的“硬核”力量。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尤其是位于新区中心版块的海洋活力区更被认为是青岛发展的“新极核”。

按照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城乡院总规划师高毅存的观点,青岛海洋活力区有潜力成为青岛发展的核心一极,除了其承接的青岛海陆空三栖的资源优势,还得益于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青岛海洋活力区的发展与旧金山周边以“硅谷”为代表的卫星城一样,聚集一批科研和教育产业,完全具备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海洋新城,一个汇聚高科技发展、引领未来经济的城市增长极。

 

 

 

 

发布版面

专版


主题

聚焦海洋经济 论道文化旅游

发布日期

2019-08-23

 

——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综述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耀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院长/教授 吕志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高舜礼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吴洽儿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西防城港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该市提出“以海强市”的目标,获批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正积极打造中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践区和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先行区等。新形势下,如何借势推动防城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如何深度融合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8月15日,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在防城港举行,与会专家就海洋经济发展、文旅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海洋文化旅游应打好“五张牌”,做好“五篇文章”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陈 耀

 “当前,旅游发展的同质化对海洋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出了挑战。”陈耀认为,我国很多地理区位相近的海洋城市同质化严重,成功的海洋文化旅游应该是个性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统一。他以防城港市为例,认为海洋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应打好“五张牌”,做好“五篇文章”。

一是打文化牌,做“全程文创”文章。海洋文化旅游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应深度挖掘防城港市特色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创意文化,打造鲜明的城市形象,策划相关海洋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同时在景观、设施、建筑中全面展现上述内容,将文化主题融入各种涉旅活动,将文化形象对接多种实体产品,开发艺术、纪念品和生活用品,“全程文创”应跳出“文创”只是设计旅游商品、纪念品和伴手礼的误区,重点在旅游开发的全环节文创。

二是打海洋牌,做主题海岸文章。在旅游规划时,应考虑如何增加游客停留在防城港的时间,促进多元消费。以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强化全域“海洋”性,通过主题化将“海岸”扩大到整个区域。

三是打旅游牌,做产业融合文章。利用海洋与文化吸引游客,通过产业融合开发多种新业态旅游产品,创新多样化消费方式,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综合效益,促进度假旅居、康养婚庆、会展研学等业态发展,充分发挥海洋特色文化提升附加值作用。

四是打全域牌,做“点”上集聚文章。作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路径和模式,全域旅游不是遍地开花的全面开发。海岸地带生态环境优质却也脆弱,具有公共性和稀缺性,要采取留白和留空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打国际牌,做国内游客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向海经济”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突出海洋是开放、合作的载体和纽带,促进海洋文化交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以多种合作形式增进海洋福祉。这方面,世界发达国家海洋旅游先行一步,国际游客在消费上具有示范性、引导性,同时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海洋旅游的客源支撑。防城港海洋旅游具有打国际牌的良好条件,可以打国际牌增加吸引力,以国际档次体现竞争力,同时做好国内游客文章,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

防城港海洋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院长/教授 吕志华

吕志华发表了题为《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背景下的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创新发展思路探讨》演讲,介绍了我国海洋药物研发情况、海洋生物资源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防城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机遇等内容。

 “海洋是一个具有巨大时空尺度的由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耦合在一起的复杂开放系统。”吕志华说,海洋里资源总量大、物种丰都高,研究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需求。

海洋生物资源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新药开发潜力的领域,海洋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也成为了国际新药研发领域的竞争热点。“海洋药物半个多世纪研究的成果与经验,不但使公众认识到海洋是一个解决人们健康问题的希望所在,而且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及技术成果基础。”吕志华说。

 “随着生命组学、系统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数理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入药物研发,催生了药物研发的新策略、新方法和新技术,为探索、分析、认识蓝色生命现象,为研究海洋药物提供了数据及技术支持。”吕志华说。

防城港拥有长达58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目前该市正积极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吕志华认为,在这一背景下,开发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前景广阔。

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高舜礼

高舜礼分析了防城港的临海比较优势,并结合边境旅游试验区的建设,就如何提升该市旅游发展给出了具体建议。

高舜礼认为,防城港发展海洋旅游主要有3方面明显优势。一是地理纬度较低,适于四季下海。二是海陆毗邻越南,适于拓展边境旅游。三是被批准为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政策环境相对优越,自治区和全市更加重视旅游业。

 “海洋经济的大发展,离不开一批相关产业和业态的支撑。”高舜礼说,从涉海旅游的角度看,当前较大的市场空间在于挖掘游客体验,这是一向薄弱乃至空白的环节。应将游客对大海的无限神往,引导至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验大海,从而拉动和扩大旅游消费。

高舜礼同时也坦言,防城港虽然优势明显,但和其他沿海城市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游客大致停留在观海、泡海、吃海上,对海洋存有一定惧怕,不赏、不玩,涉海项目内涵有待提升。

高舜礼建议,防城港要通过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注入边境和地域特色,实施与互联网相连的专业性文创研发,打破全国海滨城市旅游商品千城一面的现状,带动当地名优土特产品的对外销售,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和产业附加值。同时要把当地海鲜、地域性餐饮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形成品牌化的聚集区。

2018年3月,防城港获批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该市随即启动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行动,研究制定了六大创新探索改革事项,争取在3年内形成 “防城港模式”。对此,高舜礼建议应打造新型边境旅游产品,落实便利通关的新措施,协调好境外旅游服务等。

高舜礼说,该试验区地处北部湾畔,口岸年出入境人数居中越沿边口岸之首,区内就有不少涉海旅游资源。应利用试验区的开放政策,积极与越南有关地方协调,开发边境旅游新产品,包括涉海旅游产品。同时还要利用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探索扩大边境旅游合作新模式,推动自驾车旅游往来便利化,开拓海上跨境旅游新市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边境旅游转型升级。

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吴洽儿

东盟国家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加强与东盟国家渔业的合作,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渔业是东盟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与东盟合作将提升渔业技术水平,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减少贫困。”吴洽儿表示,中国与东盟水产品双边贸易规模在2006年~2019年间增长迅速。2006年双边贸易总额3.01亿美元,截至2018年,贸易额度稳增至49.68亿美元,增长了15.5倍。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东盟开展养殖渔业合作的国家不断增多,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投资,还开展了养殖技术的互联网合作,开启了海洋渔业“互联网+”的新时代。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设立了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协作网,建造海水养殖技术合作的科技联合体。

防城港是中国对接东盟的桥头堡。吴洽儿建议,今后,防城港发展海洋渔业应做好7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防港渔港经济区,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构建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渔业经济区。二是大力发展新型渔业产业,建设“人工鱼礁+深水养殖+休闲垂钓+渔船民宿+出海观光+游艇渔港+海域监管”等为一体的立体化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渔业产业。三是大力发展设施渔业。逐步提高水产养殖的科技含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对虾等高经济价值产品,大力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和新型蚝排养殖金鲳鱼、大蚝等。四是做强做大水产品边贸产业。依靠双边多边贸易、东盟国家入境的低价优质海产品原材料和充裕的跨境劳务工作人员等优势,在水产品电子商务、仓储、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方面下功夫,做强做大水产品边贸产业。五是加快培育走出去企业。立足区域优势,合理利用边贸优惠政策,为当地水产龙头企业牵线搭桥,助推他们走出去。六是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合作。推动与南海周边国家建立渔业产业合作关系。七是加强渔业科技合作与交流。面向东盟国家特别是南海周边国家,建立长期、友好、稳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关系。立足区域优势,组织开展联合增殖放流、合作研究、联合科考和考察交流等活动,提高南海周边国家现代渔业管理与技术水平,为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双边渔业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 凤

崔凤从海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角度,介绍了海洋文化的旅游价值,并提出了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从海洋文化视角下看,崔凤认为,当前我国滨海旅游存在着若干问题。如滨海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海洋文化资源转化困难、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对海洋文化本身认知的局限等。

崔凤表示,造成上述问题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游客眼中的居民经营者是文化的传递者,居民眼中的游客是消费者,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矛盾。二是滨海旅游业的传统项目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面临产业升级和文化资源转化的难题;新开发的滨海旅游地区和项目难以逾越传统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路径。三是长期以来,有关海洋文化的认知存在局限,海洋文化与“陆地文化”存在竞争,导致海洋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品牌效应难以形成。

文旅融合是传承和保护海洋文化的重要途经,对如何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崔凤建议应深度挖掘海洋文化,依托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形成品牌效应;注重海洋文化资源的空间规划和统筹协调;将文旅融合理念与社区治理理念结合起来,重塑“生活化”社区,打造嵌入式、体验式、深层次的文旅体验空间。

 

 

发布版面

聚焦


主题

深圳“三步走”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发布日期

2019-08-24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有关负责人在解读《意见》时表示,《意见》对深圳如何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为深圳相关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接下来,该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在《意见》指引下,积极部署海洋工作,加快向海洋发展,在推动海陆空间融合、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海洋文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并通过全力推进“十个一”工程,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为何能?

多项优势与区位条件铸就建设底气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底气和信心,来源于国家的重视及深圳自身的优势。

2016年国家海洋局批复深圳为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到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到《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国家不断赋予深圳新的使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圳发展的殷切期望。

深圳拥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和超过260公里的海岸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2018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2327亿元,同比增长4.63%,海洋运输、能源建设、滨海特色旅游等行业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和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已与海洋油气产业、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业共同构成深圳海洋经济四大支柱产业。

在海洋电子信息领域,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总值近六分之一,中兴通讯、研祥智能等大型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已进军海洋通讯、船舶导航等海洋领域,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加快聚集形成。深圳还集聚了招商重工、中集集团等一批技术实力雄厚、国内外领先的海洋龙头企业,并不断涌现出技术条件先进、成长潜力大的新兴海洋企业。深圳规模庞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电子信息、生物等产业优势,也可快速延伸嫁接到海洋领域。

深圳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创新,通过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壮大海洋教育研究机构、集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多元举措,持续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截至2018年底,我市已建成海洋产业相关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4个、工程中心3个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建立深圳市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已获批筹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引进中船重工、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在深圳设立海洋科研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挂牌成立,将重点围绕海洋工程等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

近年来,深圳还坚持陆海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城市与海洋融合发展,塑造城市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海洋将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意见》支持下,深圳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活跃的市场环境、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先进的陆海统筹机制平台、一流的城市基础建设等诸多有利条件,将在海洋领域大有作为。

未来如何建?

实施“三步走”战略、“十个一”工程

深圳将如何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据介绍,按照《意见》精神,深圳将通过创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成立一个海洋科学研究院、推进设立一个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等“十个一”工程,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根据深圳日前出台的《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深圳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到2020年,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稳步改善,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国内领先,海洋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到2035年,重点提升在亚太地区海洋领域的影响力,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海洋发展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彰显海洋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先锋。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意见》要求,深圳将全力推进“十个一”工程:创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成立一个深圳海洋科学研究院,打造一个全球海洋智库,建设一个深远海综合保障基地,打造一个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打造一个以中国海工为代表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一个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建设,创设一个海洋产业发展基金,设立一个深圳国际海事法院,举办一个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同时,深圳还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起草《深圳市海洋发展总体规划》,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生态、防灾减灾、综合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清晰的发展目标、评价体系、空间布局、管控要点和重点举措,为深圳海洋的全面发展提供方向和支撑。

此外,深圳将聚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全新定位,把经济产业、科技创新、文化生态、综合管理、全球治理五个领域作为全面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一是夯实经济基础,支持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提升深圳海洋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二是对标国际标准,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设立海洋教育研究机构、集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等措施,提升深圳海洋科技在全球的地位。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凸显新时代海洋城市文化特色。构建绿色活力海岸带,从点到面、陆海联动,全面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四是整合政府行政资源,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以建设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为契机,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五是立足国家使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发布版面

时政


主题

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

发布日期

2019-08-24

 

8月23日,智能技术与未来科学论坛在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主会场举行。本报记者 袁永东 摄

本报讯(记者 李少云)8月23日上午,在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暨三亚市院士联合会成立大会分论坛之一——海洋生态与科技产业论坛上,来自海洋生态、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的5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智慧海洋与科技创新等话题,就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市委副书记、市长阿东,副市长周燕华、刘钊军、何世刚、吴海峰等出席论坛。

 “发展海上‘一带一路’与金融科技产业相结合,我觉得三亚一定要有重点,先从海上‘一带一路’结合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开始做起,然后结合现在的金融科技,我相信三亚可以走出一条新路子。”论坛上,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系主任、三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曹辉宁博士表示,三亚作为海上“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依托政策和区位等优势,能够给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

 “只有更加精准的了解,才能真正地去使用这些资源并把它转化为生产力。”论坛上,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傅鹏程博士向与会专家分享了目前在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成果。傅鹏程博士表示,南海海域生物资源丰富,但是海洋经济发展仍存在资源开发手段粗放,利用率低下,深远海开发不足等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海洋资源时空分布缺少精确的了解,所以如何瞄准前沿技术,利用可视化的智能工具服务国家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要探索海底世界,声纳就是眼睛。” 论坛上,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生物工程系和材料工程系教授曹文武博士,以新压电材料带来海洋装备发展契机为主题,围绕海洋探测的需求、声纳的科普以及新型高性能压电材料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我们期待三亚能够搭建良性交流平台,让更多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协力研究海洋经济与科技产业的共性问题,推动海洋生态与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会嘉宾纷纷表示。

 

 

发布版面

自贸试验区 青岛新机遇·青岛路径


主题

产业升级,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发布日期

2019-08-27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方案解读

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创新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举措

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办理银行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审核由事前转为事中事后。允许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法人机构根据经营和管理需要,按规定开展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放宽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条件。进一步简化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手续,在真实、合法交易前提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分类等级为A类企业的外汇收入可直接进入经常项目结算账户,无需开立待核查账户。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完善QDLP资格审核机制,向国家外汇管理总局争取QDLP试点额度,发起设立QDLP基金。

支持外商投资金融机构发展

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投资比例上限放宽至51%,2020年取消股比限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经营范围,与中资一致。探索设立专业从事境内股权投资类基金公司。积极推进外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外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募集人民币资金,在区内发起管理人民币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设立外资健康保险公司。

探索实施金融创新

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试点

选择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综合经营试点。建立金融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加强金融机构的综合监管,防范跨领域金融风险。

支持金融机构业务创新

鼓励本地法人银行推出股债联动融资产品,开展股债联动业务试点。创新知识产权保险业务,鼓励区内保险公司推出实时保障、国际保单等业务创新。推进“政府送保”,对企业当年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并运用授权专利融资的,由属地政府给予保费全额补贴。开展基金管理服务专项改革创新。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保险法人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境外投资。加强对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当事人的评估和监管。支持具有优势产业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设立船舶、飞机、商业保理等专业子公司。对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除外)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根据期货保税交割业务需要,探索推出仓单质押融资功能,推动完善仓单质押融资所涉及的仓单确权等工作。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涉海金融服务

加大对海洋经济的资金支持,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的信贷管理政策。优化信贷审批条件。推动涉海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融资。加快涉海金融创新,重点发展海洋科技类金融机构、海洋产业基金、海洋装备融资租赁、航运保险等。鼓励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事业部、业务部或专营机构,引进航运专业保险机构。

深化金融国际合作

根据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的相关规定,探索在区内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对境外项目开展投资和贷款。吸引日韩交易所在区内设立办事处(代表处)等分支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内保外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区内“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采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做好境外权益资产的评估和风险管理。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

在市级层面建立涵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完善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逐步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对企业跨境收支进行全面监测评价。建立健全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做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工作,防范非法资金跨境、跨区流动。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建设产业创新平台

鼓励区内企业建设海外创新孵化中心,探索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平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

鼓励企业联合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业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协同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

鼓励中外合作办学

探索以校校合作、学院合作、项目合作等模式与世界名校开展合作办学,支持青岛片区开展高水平中德合作办学,积极争取青岛中德工业大学(筹)获批。推动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建成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校,设立智能制造工匠学院。

推进医疗医药行业发展

放宽外资医疗机构、医疗人才和医疗技术准入

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框架下,支持港澳服务提供者按规定设立独资门诊部、医院等医疗机构。加强与日韩医疗领域合作,大力引进国际知名整形美容机构和医疗技术团队落地,开展先进医疗技术研发、孵化和整形美容服务等。支持区内医疗机构按规定开展干细胞临床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吸引一批有资质、有实力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落地。在国外上市的干细胞产品,经具有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资质的医疗机构申请,可快速审查后在区内开展先行先试。完善干细胞研究者和受试者保护机制。

推进蓝色药库建设

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国家海洋药物中试基地、蓝色药库研发生产基地,争取将海洋药物按规定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加快医疗器械和药品注册审批

对抗癌药、罕见病用药等临床急需创新药品,加强与上级部门政策沟通,支持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按规定申请实行优先审评审批。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试验用特殊物品的综合查验和检验检疫流程,提高通关效率。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争取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疗设备设置审批,试行备案制。综合保税区内企业进口的医疗器械用于研发、展示的,可不办理相关注册或备案手续;进入国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申请注册或办理备案。加强与上级部门政策沟通,支持区内医疗器械研究机构、研发团队、生产企业与医疗器械注册人试点,并按省有关政策委托省内具备条件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支持区内药品研究机构、研发团队、生产企业参与药品上市许可人试点。

开展医药领域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

根据重大科研需求和国际合作需要,鼓励知名医院和医疗科研机构积极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医学组织的分支机构。结合青岛医疗特点,积极承办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医学会议。给予医疗人才、先进医疗技术优先准入,采取全职、柔性两种方式,引进一批优秀的医疗管理者和专业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探索在公立医疗机构试点非卫生技术人员用工政策。探索将治未病学科增设为新的技术专业或纳入中医内科组别,纳入技术职称晋升评审序列。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建立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与快速维权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信息通报、配合调查等机制。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快设立青岛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新模式。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建立质押登记和融资担保机制,探索方便快捷的质物处置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强化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探索实行分类评价和差别化评价。引进技术评估、产权交易等第三方市场化服务机构,探索人才和技术资本化、价格化评估机制。扩大专利代理领域开放,放宽对专利代理机构股东和合伙人的条件限制。

优化港澳台及外籍人才发展环境

鼓励港澳台及外籍专业人才到区内工作

大力吸引港澳台专业人才和符合条件的外籍专业人才到区内工作。放宽留学生就业限制,探索为港澳台及外籍家政服务人员到区内就业提供居留便利。对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外国人才,允许使用地方财政资金为其购买工作期限内的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进一步为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商务、旅游等活动的外国人提供入出境便利,探索制定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扩大长期居留许可申请范围等便利化政策。

做好外国高端人才服务

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建立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社保服务通道。积极配合省外办,在国际会议、对外邀请、使节来访等审核审批事项上,建立外事审核审批直通车制度,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

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

建设东北亚水产品加工及贸易中心

引进3—5家大型海洋水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内最大的水产加工基地。完善与水产品加工及贸易相关的码头、交通运输、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产品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培育以海洋为特色的海洋商品博览会,打造交易、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水产品综合商贸服务基地。探索建立完善水产品可溯源制度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强与农村农业部沟通,探索建设现代化海洋种业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支持水产种苗检疫审批办理,积极配合海关总署加快优质水产种苗检疫准入。优化海洋生物种质及其生物制品进口许可程序,扩大海洋种质和基因资源研究及产业应用。

大力发展海洋装备产业

推进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以及重大研发、实验验证平台建设。建设码头信息管理平台与智慧码头管理运营团队,扩大智慧装备应用,打造智慧青岛港。大力发展涉海装备研发制造、维修、服务等产业。

着力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海洋产业。鼓励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船舶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研教育服务管理业等产业。规范发展海洋化工、海洋农林业、海水利用业。

提升海洋国际合作水平

积极开展国际海洋合作

发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作用,继续办好青岛论坛,提升“一带一路”青岛航运指数影响力。加强区内区外联动,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和强化服务功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范围的发展带动效应。鼓励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龙头企业等与国内外机构加强科研领域合作,共建海洋实验室和海洋研究中心,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积极争取国际海洋组织在青岛设立办事处、分支机构等,提高青岛海洋领域国际影响力。搭建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定期召开联盟学术交流会议,共同发起国际合作科研大项目,收集并保存全球海洋生物资源,搭建海洋生物资源库,开展全球海洋生物测序服务。坚持高水准举办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为企业创造与国际、区域和国家等标准化机构合作机会。

提升航运服务能力

推进航运信息和交易平台建设

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整合各类航运数据信息,开展航运大数据信息服务。依托现有交易场所根据航运市场需求,依法依规开展航运要素交易,完善交易规则。积极推进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立船舶交易信息平台,试点开展国际范围船舶交易。制定船舶交易信息的统计报送制度。

增强航运集疏运能力

加快设立国际中转集拼货物集拼仓库,吸引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高附加值的物流增值服务集聚。逐步开放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入级检验,鼓励国外船级社为区内中国籍船舶提供入级检验服务。发挥港口功能优势,探索研究多式联运提单,推动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发挥山东省中欧班列运营平台班次作用,提升运营效率,构建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大陆的东西互联互通大通道。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港、空港联动,推进海陆空邮协同发展。

探索三国地方经济合作

深化中日韩合作

强化中日韩优势互补,探索联合日韩企业、商会、金融机构等,共同开拓东亚、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第三方市场。探索建设中日韩国家经贸合作平台。加快与日韩影视制作、动漫创意、会议展览、健康产业等合作。建设对日韩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探索建设海外仓和境外服务体系。建设中日韩(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日韩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孵化服务。鼓励青岛医疗卫生机构联合日韩医科大学、医疗康养服务机构合作建设医养健康中心。鼓励日韩医疗康养服务提供者以合资、合作形式来区内开设医疗机构,加强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发展高端医疗服务。鼓励高校、协会、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建立国际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推动国际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在青岛转移转化。

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便利化

加快开通快速通关“绿色通道”

加强中日、中韩海关间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构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以及检验检疫、标准计量等方面高效顺畅的合作机制。积极配合海关总署与日本、韩国合作确定鲜活农副产品目录清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开通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创新自贸区协定国之间班轮卫生检疫“电讯申报、无疫通行”监管模式。□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杨 光  孙 欣  耿婷婷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

发布日期

2019-08-01

  

钢铁产量的高低本质上不是由钢铁生产方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到目前为止,我国钢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整体表现无可厚非。

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局部地区的阶段性限产也是当前发展阶段不得已的保护性措施。在不得已限产过程中,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至关重要,监管机制一定要鼓励创新者,保护先进生产力。

“何文波书记的三个金句,我记在心里了。一是不仅关心钢铁产能是否过剩,还要关心清洁产能是否足够;二是社会激励机制一定要导向环保水平先进企业;三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谁是英雄。”日前,2019(第十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在北京召开。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何文波致辞后,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做出上述表示。

何文波指出:“今年以来,随着需求的增长,我国钢铁产量同步以较大幅度增加,成为业内外以至国内外经常讨论的较为负面的话题,影响公众认知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何文波与参会者分享了他两个观点:第一,钢铁产量的高低本质上不是由钢铁生产方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第二,钢铁产能利用率高低是经济问题,而实际排放水平高低才是环境和生态问题。

钢铁业的整体表现无可厚非

针对“钢铁产量的高低本质上不是由钢铁生产方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观点,何文波认为,“今年前5 个月,我国钢铁行业粗钢生产增加了10.2%,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钢铁业自身也显得很紧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钢铁企业为了满足国民经济体系生产建设需求而增加生产,变成了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前5 个月,我国钢铁增产了3744 万吨,增量的98%都用于满足国内钢铁消费需求,其中2/3 是满足建设领域的需求增量。

“当前的现实是,我国基本建设的持续投入带来了钢铁需求的持续增长,而我国钢铁业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生产建设对钢铁材料的供给要求。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钢铁产量的高增长,目前的基本建设规模是无法实现的,除非大量增加钢材进口。从这个意义上看,到目前为止,我国钢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整体表现无可厚非。”何文波表示。

何文波认为,“目前,问题不是没有,但需要关注的不是生产总量增加的数量和比例,而是增产的结构。”今年前5 个月,我国钢铁产量增量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应引起关注:即前5 个月,我国钢铁生产增速为10.2%,但占全国钢铁生产总量近80%的钢协会员企业的增幅为6.2%,而非会员企业的增幅为23%,这些企业的生产增量占了总增量的54%。“这部分增长的清洁程度是值得调查的,因为涉及到了政府的公正监管和行业如何自律的课题。”何文波认为。

“我们关心的不仅是产能是否过剩,当前更要关心清洁产能是否足够。”何文波强调,在钢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让实现了超低排放标准的生产企业充分发挥,同时限制排放较高的产能才是降低环境影响的正确做法。

激励机制要导向环保水平先进企业

关于“钢铁产能利用率高低是经济问题,而实际排放水平高低才是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观点,何文波指出,“从当期来看,我国钢铁产能多了可以停下来,停下来就没有排放了,只要有需求就必须生产,需求多少就要生产多少。但谁在生产,就不仅仅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与政府的公正监管直接相关,因此社会的激励机制一定要导向那些环保水平先进的企业。从长期来看,相信市场的力量一定会解决产能与需求的匹配问题,也就是所谓产能过剩问题,多余的产能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

何文波表示,推行超低排放是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局部地区的阶段性限产也是当前发展阶段不得已的保护性措施。在不得已限产过程中,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至关重要,监管机制一定要鼓励创新者,保护先进生产力。

“钢铁业是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何文波进一步表示,“打赢蓝天保卫战,下令限产很容易,但清洁生产要投入、要创造、要坚持不懈甚至要忍辱负重,社会上下未必都理解。”

何文波指出,据一些环保投入较大的钢铁企业反映,为了实现超低排放,企业环保运行成本已经达到了每吨260 元到270 元的水平。按照这个水平计算,全国一年生产9 亿吨到10 亿吨钢铁,所支付的环保成本可能会接近我国西部一个省的GDP。

何文波说,“那些为实现绿色生产、超低排放而持续投入,不断创造、积极开发和运用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全社会在享受钢铁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同时,应该感谢他们的付出和贡献。”

 

 

发布版面

理事会专题


主题

这些热点话题钢铁大佬们怎么看?

发布日期

2019-08-01

 

引题:下半年行业形势、超低排放改造……

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运行总体平稳,但也存在产量大幅增长、原料价格上涨过快导致成本大幅上涨、行业利润明显下滑等问题。如何看待上半年的行业运行?对今年下半年的情况怎么看?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作应该怎么干?7月28日~29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十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劳模表彰大会召开期间,《中国冶金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几位钢铁企业负责人。

上半年钢铁行业利润大幅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4.04亿吨、4.92亿吨、5.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7.9%、9.9%、11.4%。尤其是4月、5月、6月份,单月粗钢产量分别达到8503万吨、8909万吨、875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2.7%、10.0%、10.0%,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产量大幅增加的同时,我国钢铁行业的总体利润却大幅下滑。1月~5月份,我国钢铁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399.3亿元,同比下降16.6%。其中,钢协会员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滑30.65%。

今年上半年,铁矿石价格也创下近5年新高,压缩了钢铁行业利润。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为398.32点,同比增长67.4%,较年初上涨56.8%。其中,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410.18点,同比增长71.1%,较年初上涨60.0%

“铁矿石价格的飞速上涨,压缩了钢铁企业的利润,这对钢铁行业来说是一种挑战。”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表示。

“今年上半年,建龙集团的利润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从钢铁行业来看,我个人觉得上半年的利润还是相对合理的,去年利润相对偏高。”北京建龙重工集团董事长张志祥表示。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祝瑞荣则表示:“国内铁矿石需求大,企业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在工艺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创新,国家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电炉钢发展,从根本上减少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他指出,在企业层面,钢铁企业可以通过期货等方法灵活应对铁矿石价格上涨。

下半年面临的形势比上半年更加严峻

“下半年会更难一些。”对于今年下半年行业的判断,张志祥直言。他认为,今年下半年的形势会比上半年困难,原因在于目前钢铁产量太大,需求估计会维持现有水平,钢材供需会保持一个弱平衡状态,而且下半年出口也会更难。

“行业现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今年下半年的行业形势比去年下半年要差一些是必然的。”华菱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强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更加注重于产品研发、创新、全要素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高,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比早几年强很多,我们还是要保持信心。”

侯军认为,钢铁行业形势在下半年不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从当前态势看,钢铁行业的产量还在增长,需求也有几大强势支点,但从长期来看,总体需求是稳步下降的。另外,还是要在巩固去产能成果、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保持钢产量理性增长方面统一思想。钢材需求将呈逐年下降趋势,应该着力研究如何提高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侯军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各企业正加快改造以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今年4月底,生态环境部等5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对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标准和意见。据悉,各大钢铁企业把超低排放改造列为企业的重中之重,正在稳步推进。

“山钢日照基地目前已经达到2020年山东省第四时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目前正在推进莱芜区域的钢铁产线超低排放改造。”侯军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建龙目前也在推动分布在不同区域的钢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张志祥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我们京津冀地区的钢厂超低排放改造目前都已经落实了。在山西、内蒙古的各子公司也要在今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力争早于国家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祝瑞荣认为:“超低排放是企业生存最基本的要求,南钢对此非常重视,投入力度也很大。一是对照国家超低排放的标准梳理自己的问题和痛点。二是积极使用最新技术促进超低排放改造。三是让环保设备与生产主体设备同时运行,促进超低排放水平不断提高。”

 

 

 

 

 

 

 

 

 

 

发布版面

要闻聚焦


主题

钢铁产量迎来强势增长

发布日期

2019-08-02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4.92 亿吨,同比增长9.9%,再创历史同期最高值。二季度更是连创新高,达到每秒产钢超过30 吨的“巅峰”。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前提下,钢材市场靠什么支撑?去产能下巨额增量从哪来?产量不断攀升,是否隐含风险?

钢产量连创新高,钢市“火”从何来?

“今年钢铁产量的增长完全是由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何文波说。

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两年来钢材价格回升,产量也节节攀升。

今年一季度,我国钢产量在2018 年突破历史最高值的基础上再创新高。紧接着4、5、6 月份,粗钢月产量再度刷新纪录,由此也带来了“钢卖哪去了”的疑问。

何文波告诉记者,上半年粗钢产量增加4434 万吨,而钢材净出口折合粗钢同比减少7 万吨。这说明增产量主要用在了国内消费,而且实实在在都卖出去了,其中三分之二是满足建设领域需求。

“钢铁产量强势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因素是消费需求旺盛。据测算,上半年粗钢表观消费量约4.6 亿吨,增长高达10.6%。”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说,尽管汽车用钢需求下滑,但基建的持续投入带来了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建设用钢量持续增长。

上半年,我国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大。一些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贫困地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持续发力,由此带来钢材需求火热。

从价格看,截至6 月底,螺纹钢价格依然保持每吨4002 元,同比仅下降1.3%,板材价格则同比下降了9.3%。

去产能背景下,谁在增产?

“与生产总量增加情况相比,增产结构更值得关注。”何文波认为。

据中钢协统计,上半年,作为会员的大中型企业粗钢产量增长5.6%,但非会员企业即小型钢厂增长24.1%,增速远高于前者。后者生产增量更是占了总增量的56.2%。

何文波分析说:“2017 年6 月30 日以后,‘地条钢’产能应退尽退。当年下半年,非会员企业产钢7500 万吨,可以认为都是合规合法产量。但到了今年上半年,非会员企业产钢量比那时增加了5343 万吨,增长高达71.2%。”

“哪些企业在增产,产能是否合规,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等,都亟待查清。”他说。

据了解,当前不少钢铁企业为了增产持续高负荷生产,产能利用率甚至高达150%。一些钢铁主产地产量更是“突飞猛进”。一季度河北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9.2%,是全国的2 倍,贡献了全国近一半增量。

“近年来我们去掉了1.5 亿吨粗钢产能和1.4 亿吨‘地条钢’产能,显然,光去产能不限产量是不行的,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研究解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说。

产量连连攀升,有无风险?

专家表示,长时间高负荷生产极易引发安全、环保及质量风险。

去年高管薪酬居上市公司榜首的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持续高产,仅一季度就数十次打破日产纪录。但上半年接连发生2 次事故,已造成多人死亡。江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通报称,事故暴露了方大特钢重效益轻安全问题突出。

钢铁产量增长过快,还会带来“增产不增效”的不利影响。

中钢协数据显示,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30.7%。从近期公布的上半年业绩预报看,太钢不锈、华菱钢铁、鞍钢股份、安阳钢铁、韶钢松山等钢铁上市公司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如果不及时转变依靠规模扩张、高产超产的思路,钢铁行业仍可能回到供大于求的老路。”中钢协会长高祥明说。

他表示,从近几年已公告的产能置换项目看,各地拟建钢铁项目的粗钢产能近2 亿吨,其中的过剩风险必须警惕。

“钢铁行业‘靠规模扩张谋发展’的惯性思维没有彻底改变,‘靠提质增效要效益’的创新能力没有全面形成,扭曲生产要素配置的低水平‘僵尸’产能没有彻底清除。”王伟认为。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钢铁与能源化工碰撞出洁净新“火花”

发布日期

2019-08-05

 

“隔行如隔山。最近,我跟钢铁企业负责人交流才知道,他们拼命想减少排放的钢铁尾气,正是我们煤化工行业宝贵的原料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的言语中充满了“相见恨晚”之感。近年来,他一直在寻找来源更广泛的化工原料,而“钢铁尾气”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毛新平也一直在思考钢铁行业生态化、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他坦承,“钢厂产生的尾气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这也是钢铁行业饱受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钢铁尾气的未来趋势一定是高值化、资源化利用。”

近日,“第一届全国钢铁与能源化工行业协调发展研讨会”在大连召开,两大行业实现跨界联盟。会议聚集了全国钢铁行业、能源化工行业的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钢铁与能源化工行业的协调发展问题。

钢厂的废气 化工的“宝贝”

无论是大会报告还是台下交流,两大行业代表谈论最多的是“握手”的重要性。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改革开放以来,钢铁行业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自1996年突破1亿吨至今,中国钢铁总产量已连续23年稳居世界第一。

毛新平告诉《中国科学报》:“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来看,我们依然还会是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甚至会成为钢铁制造技术的创新中心。”

然而,现实是,随着钢铁产能增长,钢铁工业尾气排放量也在不断提高,能源消耗和各类废弃物排放已成为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钢铁制造多以铁矿石为原料,这一炼铁工艺会产生“三股气”,俗称钢铁尾气,主要包括焦炉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主要成分是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传统的钢铁尾气处理方式主要是供热和发电,但尾气中含大量氮气,热值低,直接燃烧经济效益差,且同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这“三股气”让钢铁人头疼了几十年,从改造生产工艺到安装净化装置,他们想尽办法“少出气、出净气”。

不过,这“三股气”在刘中民眼中却是宝贵资源——制燃料乙醇的原料。

在能源化工领域,化工合成原料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而我国煤炭产地条件苛刻、燃煤环境压力大,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匮乏。刘中民致力于煤化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数十年,他深知化工原料供应不足是制约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也一直在寻找新的可替代方案。

 “钢铁行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现在一提钢铁,就跟污染联系上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钢铁被妖魔化了。”刘中民说。

刘中民表示,钢铁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来制乙醇,首先要制合成气,而这一工序投资巨大,成本约占整个工程的1/3以上。如果利用钢厂现有尾气资源,绕过造气阶段,可节省大量投资并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技术成熟无障碍 降低能源对外依赖

近年来,在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和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的支持下,刘中民团队针对钢厂工业尾气的组成与特点,开发出了以一氧化碳与氢气为主要原料制备燃料乙醇的高效清洁转化利用路线,统称甲醇/合成气经二甲醚羰基化制无水乙醇(DMTE)技术。

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与化工合成原材料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一次能源相比,钢铁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提纯后可直接用于合成数量可观、附加值高、高品质的化学品。

会上,有钢铁企业负责人对于这一“陌生”的化工技术表示了担忧:技术安全性如何?是否会产生污染?经济性如何?

 “技术上没有障碍,已经成熟。”刘中民回应道。

延长石油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也用实践打消了企业负责人的疑虑。早在2017年1月,依托DMTE技术兴建的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装置已开工,它标志着中国合成气制乙醇技术正式迈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同年11月初,以该装置产品调配的E10乙醇汽油通过了国家石油燃料监督检验中心(河南)认证并达到国家标准,DMTE技术被认为是同类工艺路线中最可靠、最稳定、最具创新性的技术路线。

该公司副总经理田平汉表示,由于省去了复杂的煤气化工艺,投资节约了70%,一氧化碳成本可降低66%~80%。此外,化工合成将一氧化碳固化在化工产品中而非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气,因此相比发电,钢化联产会降低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量。以50万吨/年乙醇装置计算,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约为52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用钢铁尾气制乙醇,不仅解决了钢铁行业的难题、降低了煤化工行业的成本,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的对外依赖度。

“握手”到“联姻” 政策引导不能少

 “过去钢铁和化工行业各自‘关起门’来,干得热火朝天。未来,国家产业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相关行业深度融合的生态化的工业产业链。”毛新平说。

然而,这两大行业均关系国家命脉,它们在深度融合中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又该如何解决?这仍需深入探索。

比如,与发电及其他尾气处理技术相比,钢铁尾气转化为化工原料,究竟是盈了还是亏了?

毛新平认为,这要算两笔账:经济账和环保账。他与河钢集团唐山公司曾做过经济可行性分析,后者的收益率比前者增加了约15%。“DMTE技术在生产效率、转化效率和成本方面更具优势,把未来钢厂尾气的综合利用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不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每个钢厂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刘中民也表示,合成气转化的技术很多,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市场需求等,合理选择技术方案。不要一拥而上,避免造成产能过剩。

此外,要推动两大行业从“握手”走向“联姻”,顶层设计不能缺席。

 “这需要综合考虑,对行业进行统一布局。”刘中民的设想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多种能源之间的互补融合,以构建国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新体系。“体系中不能不考虑与钢铁行业的耦合与协调。”他说。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用更优质废钢助力钢铁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8-07

 

“废钢行业为钢铁企业发展提供质量更稳定、成本更低廉的废钢资源,可以促进钢铁企业生产的稳定顺行,同时还能起到稳定铁矿石价格的作用,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不外流。”7月30日,在内蒙古包头举行的2019全国废钢铁信息统计工作会议上,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树斌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

随着我国钢铁积蓄量不断增加,钢铁企业应用废钢铁资源量不断攀升,废钢铁统计信息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此次会议由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废钢协)主办,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摸清废钢铁行业“家底”,努力保持行业平稳运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部主任陈国康,中国废钢协名誉会长王镇武、秘书长孙建生,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副秘书长于叩,以及来自国内外有关行业组织、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废钢设备生产企业的近4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废钢铁消耗水平继续上升

中国废钢协副秘书长都兴亚在报告中指出,今年1月~6月份,全国废钢铁消耗总量达10113万吨,同比增加1341万吨,增幅为15.28%;废钢单耗为205.5千克/吨,同比增加6.9千克/吨,增幅为3.5%;废钢比为20.1%;电炉钢比9.8%。

上半年,电弧炉开工率、产能利用率持续走高,春节期间降至低点,开工率为6.58%,产能利用率为3.34%,之后逐渐攀升。截至6月20日,全国53家独立电弧炉钢厂平均开工率为77.73%,同比提高13.8%;产能利用率为66.46%,同比提高6.25%。除长期停产或钢厂电炉改造等原因未开工的,其余钢厂基本复产,电弧炉开工率已经处于正常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有关机构调研的全国275座电弧炉,产能为1.65亿吨,计划全年新增投产2101万吨,其中已投产642万吨,未投产1459万吨。华东、华南、华中地区是目前电弧炉较为集中的区域,产能占比合计73%。西南地区占样本统计的12%,未来西南地区也是电弧炉产能较为集中的区域。

上半年,全国废钢铁资源产生总量为1.16亿吨,同比增加1300多万吨,增幅为12.6%。其中,钢铁企业自产废钢0.27亿吨,占资源总量的23%;社会采购废钢0.89亿吨,占资源总量的77%。

1月~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废钢11.15万吨,同比减少67万吨;累计出口废钢0.20万吨,同比减少32万吨。

钢协信息统计部主任陈国康分析了当前钢铁行业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钢铁行业需要关注的4个问题:一是产能释放过快,产量增幅太大,特别是非会员企业产量增长过快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二是钢材价格下降,原燃料价格上升,特别是进口铁矿石价格继续飙涨,对行业利润的挤压进一步凸显,企业利润环比大幅下降;三是6月、7月份,国内钢材库存回升,需要合理控制生产节奏;四是钢铁投资大幅增长,一些企业或利用产能置换等政策,盘活无效产能,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废钢利用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前景广阔,做好废钢数据统计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于叩在会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钢铁,对废钢铁需求空间也很大。在管理数据为王的当代,废钢铁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废钢铁利用率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必经途径之一。

于叩表示,废钢与特钢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目前国内已有几百家授牌的废钢加工企业。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趋紧和产能置换的不断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提质升级的进程远远没有结束,未来三五年或将出现大的调整,废钢加工企业要适应行业的发展态势。

江苏镔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禹介绍,从企业成本核算到大量使用废钢铁炼钢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所以镔鑫钢铁设置专人负责对中国废钢协等单位数据的统计报送工作。“这样可以与行业及兄弟企业的数据进行比对。我们在数据分析中找原因、在数据比对中找差距。统计数据成为我们生产经营中总结得失、自我改进、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和指导。”他还特别强调了废钢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废钢原料稳定性亟待提升

近两年,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众多钢铁企业焦化、烧结和高炉生产受到限制,废钢使用量显著提升。废钢的质量问题也就日渐引起关注。

对于采购成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副总经理周波认为,原料成本升高,挤压了钢企利润。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季节性需求淡季钢材市场呈供强需弱态势,叠加铁矿石价格高位,废钢价格不断走高,导致长、短流程原料成本均持续上升,利润不断下滑。

他同时指出,废钢来源不一,会造成钢厂成本波动大。可以说,废钢质量不稳、掺假等行为现已成为行业难题。

记者了解,废钢质量不稳定的危害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洁净程度不稳定。废钢带入炉内的杂质,特别是泥沙(主要含二氧化硅)和铁锈,在冶炼中就会增加渣量,降低回收率和炉渣碱度,加剧对碱性炉墙的侵蚀,对炉体寿命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干燥度不稳定。废钢如果水分过高,会导致冶炼能耗升高,还会影响钢水质量。

三是化学成分不稳定。入炉废钢要求化学成分应基本明确且力求稳定。成分不稳,则会导致钢水中C、S、Cu等成分波动,影响钢材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整炉钢报废的情况。

四是重量、尺寸不稳定。入炉废钢的重量和外形尺寸也有严格的要求。若不达标,会造成每炉装料次数增多,延长熔化时间,进而增加能耗、影响产量,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废钢产业须关注融资问题

 “废钢行业贸易方式,决定了资金为王的现状。”一位会议代表认为。

对此,周波认为,再生资源行业多采取以赊销为主的交易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如果资金短缺的话,会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严重的话会出现断链。

再生资源行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现状是,规模小、融资能力很差、抗风险能力低、现金流极易断裂,加上再生资源回收属于高风险行业,导致行业内中小企业只能优先考虑生存,至于产业链延伸发展或者技术创新,那更需要资金支持。

融资成本产生的资金压力,最终传导至钢厂,推高钢企废钢使用成本。

对于未来废钢产业的发展,与会代表建议要规范废钢行业,做到产品差异化、产业规模化。针对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建议废钢加工企业针对钢厂要求,细化分拣流程,做到产品差异化、产业规模化。这样既能提高销售利润,又能满足钢厂对废钢质量稳定的需求。

面对废钢行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议中国废钢协向相关部委反映,对优质产废及用废企业进行政策支持,提升其竞争力。

会议还表彰了2018-2019年度信息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中国废钢协副秘书长冯鹤林、都兴亚分别主持进行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企业和废钢铁统计工作业务的相关培训,中国废钢协副秘书长王方杰等有关负责人对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相关工作和废钢铁加工行业信息服务平台操作进行了培训和总结。

 

 

 

发布版面

节能环保


主题

包钢重点大型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跻身行业先进水平

发布日期

2019-08-08

 

本报讯(实习记者于泓泽)近日,由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评审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包钢稀土钢炼铁厂2号500平方米烧结机获评全国400平方米及以上烧结机优胜炉,7号4150立方米高炉获评全国4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创先炉荣誉。

据了解,该竞赛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调动钢铁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节能降耗,推动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此交流会已连续举办11年,先后评选出了38座冠军炉和144座优胜炉。

包钢通过工艺操作创新和工艺节能改造,大型高炉和烧结机耗能水平不断降低。今年,包钢以降本网格化为抓手,全面深入推进“四降两提”工程,开展一系列的节能降耗工作,在降低固体燃耗、电量消耗、点火煤气消耗以及余热回收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重点抓好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此次荣誉的获得,标志着该公司在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管理方面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信息支撑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8-13

 

近年来,以专业信息情报为核心的知识服务为我国钢铁和有色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当前,钢铁行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进程等诸多问题亟须解决。如何将数据或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有效融合以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成为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的迫切需求。

为进一步倡导信息创造价值,提升知识服务、知识产权战略地位和作用,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工厂、企业信息化以及核心竞争力建设,服务钢铁、有色行业以及广大企业高质量发展,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于8月9日在北京举办“2019冶金领域知识服务论坛暨冶金信息网年会”。会议聚焦行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等热点议题,邀请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院士、专家作专题报告。100多家单位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马军在致辞时强调,冶金分中心从服务行业出发,整合冶金行业信息数据资源,提供专业研究领域知识计算服务与专题分析服务,改善和提升科技信息服务手段和服务模式,使大量科技信息资源能够高效、快捷地提供给用户,进一步提升科技信息产品和综合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系统建设实现为中国工程院开展战略咨询研究、行业和企业的全方位、多层次科技信息服务,为冶金行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企业创新提供系统、全面、快捷的科技信息支持。

马军介绍,2019年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对自建知识服务门户网站——冶金信息网进行了全面优化与升级,实现从资源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在冶金信息网升级过程中,对资源进行碎片化加工处理、关联、挖掘,为用户提供全新的知识服务体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知识按照产品、工艺、设备、应用等多个维度重新进行组织揭示,形成了情报系统、知识中心、数据中心、产品中心、成本库、“一带一路”知识专题等核心知识服务模块,实现了目标信息精准、快速获取,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情报产品和服务,满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钢铁及上下游企业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的知识需求。

2019年,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还根据企业的内在需求,及时推出了“企业信息情报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该系统可展示企业关注的政策法规、行业资讯、市场动态信息,可帮助企业收集竞争对手情报、行业上下游信息,定制下游重点客户信息,实现科技文献、海关数据等本地化使用,辅助企业竞争力对标等紧贴企业需求的实用功能。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有一支专业信息情报团队,针对国内外重点企业开展情报跟踪工作,长期跟踪日本、韩国、欧洲、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伊朗等国家和地区重点钢铁企业工艺技术、产品研发、技术装备等情报信息,为国内企业战略决策、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提供可靠情报服务。国内外冶金相关政策研究聚焦国外税收、补贴等相关政策。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产线对标为国内企业确立对标对象,精准对标提供依据。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傅智杰处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是由国家批准建设的、我国工程科技界第一个以跨领域专业数据融合与深度知识挖掘为目标的公益性、开放式的资源集成和知识服务平台项目,引领和推动我国工程科技领域主要的信息服务机构,从传统的数据服务、信息服务向知识化服务和智能化服务不断前进。

傅智杰肯定了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在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冶金分中心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冶金分中心已经开发上线了冶金专业知识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提供了期刊论文、成果专利、行业报告、经济统计数据、科技咨询等等数据信息服务,还结合行业需求,开发了包括机械用钢、工程用钢、管线用钢和高炉炼铁等20多项专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在报告中聚焦超低排放治理、铁矿石供给安全、科技创新驱动等关键问题,指出钢铁工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调整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发展与矛盾并存,这迫切要求钢铁行业要把握宏观经济领域发生根本转变的深刻内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确定发展思路、选择发展路径、实施发展举措的根本要求。

他指出,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个性化、定制化、注重用户体验和价值创造的智能制造发展方兴未艾,绿色低碳、融合创新、网络智能、共享共赢正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新特点。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钢铁工业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企业管控的高度集成和高度协同的一体化运营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绿色低碳钢铁制造体系、以网络化为基础的产业链集成体系,以及以数字化为手段的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信息工作对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作了题为“钢铁智能制造信息物理系统”的报告。王国栋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智能技术与智能行为,分析了冶金行业智能化特点和难点,并结合钢铁流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于数字感知的热轧智能制造”、“数字感知下的线材生产智能制造”等智能制造系统。

本次会议还安排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分析师分享了CRU市场研究方法与成果,冶金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李春萌代表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冶金分中心作了题为“冶金领域智能制造知识服务”的报告,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运营部部长王芳作了题为“基于工业互联网下的JIT+C2M新模式应用实践”的报告,冶金信息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梅梅作了题为“冶金智能制造新发展及信息服务”的报告,林德公司技术主管迟建宙作了题为“林德公司——助力绿色发展”的报告。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副院长于凯、院长助理王晓虎分别主持了上下半场会议。

同期,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举办了“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冶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9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发布”。

同期,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还举办了“2019冶金资源采集与利用专家委员研讨会”、“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第七届第三次工作会议”。

 

 

发布版面

冶建·钢构


主题

中冶赛迪一新型料场技术在湛江钢铁成功投用

发布日期

2019-08-15

 

本报讯 (记者陶海银 通讯员王亚伟)7月31日,中冶赛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CIA—C型环保原料专利技术在湛江钢铁成功投用。该专利技术突破传统C型料场的总体工艺局限和堆取作业匹配问题,在相同储料场地下实现更高效作业,原料场取料作业效率提高近1倍,最大堆料和总取料能力创行业新高。

钢铁行业传统C型料场通常采用高架堆料机和半门架刮板取料机作业,单侧布置1进1出形式。其中,料场刮板取料机是制约作业效率的关键因素。中冶赛迪在湛江钢铁C型料场率先开发地面四线输出的工艺技术,无需折返或中断线路,既充分发挥了C型料场贮量大的优点,又成功解决了料场刮板取料机走行线路长、输出线路数少、品种切换频繁、辅助作业繁重等问题,且在同等条件下,提升料场作业能力近1倍。这是继中冶赛迪ECIA—M料场成功投入市场后,又一种具有特色竞争力的新型料场技术。

湛江钢铁C型料场顶部重型堆料机采用长距离移动拖链供电、供水、供气和通讯,实现现场无人值守,具备多种智能堆料模式,最大化利用了料场库容,提升了预混效果,最大堆料能力达到6250吨/小时;取料设备配合工艺需求,首次采用多路输出半门架刮板取料机,并采用履带链技术,最大取料能力达2500吨/小时,创下同类料场半门架刮板取料机取料能力新纪录。该新式刮板取料机也打破了国外供货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助力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发布

发布日期

2019-08-15

 

攀钢夺“最具专利创新力企业”榜眼

本报讯(孟祥林 记者 王代强)8月14日,记者从攀钢集团获悉,《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2019)》已于近日发布,攀钢以综合指数84.0534的良好成绩,紧随宝武集团(宝钢)之后,晋升为“最具专利创新力企业”第二名。

该指数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共同发布,通过对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的企业、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等150家单位近五年申请的专利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筛选出了最具专利创新力企业、较强专利创新力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

攀钢是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第二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四川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一向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在专利申请、专利战略研究、知识产权培训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自2013年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设立以来,攀钢已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3332项,其中发明专利1922项、国外专利58项,2018年攀钢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四川省企业排名第一。

 

 

发布版面

国际要闻


主题

钢铁业首个全球多方利益相关者认证标准年底将问世

发布日期

2019-08-16

 

本报讯日前,由安赛乐米塔尔主导推动的钢铁行业首个全球多方利益相关者认证标准——ResponsibleSteelTM(责任钢)的第4版草案在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通过审核,将于今年底正式推出。ResponsibleSteelTM旨在针对从采矿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整个钢铁价值链,建立一个统一的全球认证标准。认证内容包括以下领域: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责任与生物多样性、人权与劳工法、社区关系和商业诚信。该认证标准推出后,将为钢铁生产商证明其生产过程及产品符合社会、环境和道德标准提供渠道。同时,该认证标准还将有助于保障钢铁产品采购的可靠性,降低供应链风险。“ResponsibleSteelTM的愿景是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产品层层传递给钢铁下游用户和最终消费者,在提高钢铁行业声誉、增强钢企生产和盈利能力、提振钢铁全产业链相关者信心、降低下游用户和消费者风险的同时,促使整个产业链朝着更加绿色、更加智能、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将钢铁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最大化。”安赛乐米塔尔可持续发展部全球主管艾伦·奈特表示,“当前,来自钢铁行业的多家生产商正在大力推动该认证标准的形成,但一个由钢铁行业发起设立且仅由钢铁制造商参与并推动的认证计划将缺乏可信度,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协作和投入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将继续寻求矿业巨头、金融机构、钢铁下游用户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目前,ResponsibleSteelTM由19个正式会员和18个准会员组成,涉及领域包括钢铁生产商(安普朗、安赛乐米塔尔、博思格钢铁、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和奥钢联等)、金融机构(汇丰银行)、汽车生产商(宝马和戴姆勒)、非政府组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等)和相关行业组织(国际锡业协会、国际锌协会等)等。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未来三年全球钢铁产能变化趋势

发布日期

2019-08-20

 

全球钢铁产能总体情况

经合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钢铁产能在2016年和2017年持续下降后,2018年几乎没有变化。经合组织对2017年全球钢铁产能略微向下进行修正至22.401亿吨,以纳入以前无法获得的关停新信息,以及某些投资项目的最新情况。考虑到新增产能和关闭产能,2018年全球钢铁产能为22.337亿吨,较2017年略有下降,降幅为0.3%(超过600万吨)。自2013年以来,全球钢铁产能增速放缓,这既是产能削减的结果,也是部分地区产能增速放缓的结果。

2018年全球分地区钢铁产能变化情况

根据经合组织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份,新增钢铁产能大多集中在中东和非洲地区,这两个地区2018年新增产能分别为290万吨和26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6%和6.5%。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钢铁产能在2018年增加60万吨,增幅为0.4%。

另一方面,钢铁产能减少量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减少1190万吨,同比下降 0.8%。其中中国钢铁产能从2017年的10.429亿吨下降至2018年的10.234亿吨。独联体国家钢铁产能减少50万吨,同比下降0.3%。拉美地区钢铁产能保持在7470万吨左右的稳定水平,该地区2018年有60万吨钢铁产能关闭,但有55万吨新增产能,两者相互抵消,拉美地区总产能保持稳定。在欧洲和大洋洲地区,既没有新增投资,也没有永久性关闭产能。

2019-2021年期间全球钢铁产能变化预期

根据有关投资项目信息,目前全球有8780万吨钢铁产能在建设之中,预计在2019-2021年的三年内投产。目前正处于规划阶段的钢铁产能有2240万吨,有可能也在这三年内启动。预计到2021年,全球钢铁产能将增至23.215亿-23.439亿吨。

未来几年,亚洲钢铁产能将大幅增加,目前有超过5340万吨产能在建设过程中,有1000万吨产能处于2019-2021年规划之中。2018年亚洲钢铁产能为14.73亿吨,到2021年产能预计在15.264亿-15.364亿吨。

中东地区目前正在进行的投资项目达2510万吨,预计在未来三年完成,有270万吨产能处于三年规划之中。2018年中东地区钢铁产能为6730万吨,到2021年产能预计在9240万-9510万吨。

非洲有290万吨产能正在建设中,有180万吨产能处于规划之中。2018年非洲钢铁产能为4160万吨,到2021年预计将在4440万-4620万吨。

欧洲正在建设中的钢铁产能410万吨,有100万吨产能处于规划之中,预计到2021年,欧洲钢铁产能在2.781亿-2.791亿吨。

独联体正在建设的产能为180万吨,有100万吨处于规划之中。2018年独联体钢铁产能为1.424亿吨,到2021年预计将达到1.442亿-1.452亿吨。

拉美地区正在建设的新增产能为20万吨,140万吨处于三年规划之中。2018年拉美地区钢铁产能为7470万吨,到2021年将达到7490万-7630万吨。

北美自贸区的钢铁产能也将增加,正在建设的产能为30万吨,450万吨产能处于三年规划之中。2018年北美自贸区钢铁产能为1.544亿吨,到2021年预计为1.547亿-1.593亿吨。

大洋洲目前没有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的新增产能,预计到2021年该地区钢铁产能保持在640万吨的水平。

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情况

经合组织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钢铁产能与产量之差很可能有所缩小,这是因为全球钢铁产能同比下降0.3%,而全球粗钢产量强劲增长,同比增幅达到4.6%。由此预计2018年全球钢铁产能与产量之间的差距将降至4.251亿吨。因此,2018年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77.2%升至81.0%。其中产能采用经合组织统计的截至2018年12月份的数据,2017年和2018年产量是采用世界钢铁协会2019年1月25日发布的产量数据。



发布版面

油气


主题

石化行业上半年效益下降呈收窄态势

发布日期

2019-08-03

 

7月31日,在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成绩单: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1万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总额3596亿元,同比下降18.3%;进出口总额3587亿美元,同比增长1%。

 “今年上半年,全行业下行压力很大,价格下滑严重,在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叠加的形势下,仍然取得了总体平稳的好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市场需求疲软,价格波动加剧,经济效益矛盾突出,不少不确定因素还没有完全显现,下半年搞好经济运行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发言中强调,要充分认识下半年行业运行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做好下半年经济运行工作的极度重要性。

进入2019年全球油价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中震荡上行,委内瑞拉国内动荡、美国对伊朗实施原油禁运、全球非燃油车发展突飞猛进、国内大型炼化企业开始进入投产期等事件对我国石化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5300亿元,同比增长9.3%;利润1046.6亿元,同比增长19.6%。炼油业营业收入1.91万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412.8亿元,同比下降62.4%。化学工业营业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0.8%;利润2085.4亿元,同比下降13.1%。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分析称,上半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加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石化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以及石化园区管理与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培育等方面,又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和明显进步。

 “上半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效益下降,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3%,最严峻的是炼油板块利润下降62.4%。”傅向升表示。

 “上半年最突出的问题是效益下降,不过冷静分析,行业上半年也有欣慰之处。”傅向升表示,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效益降幅在收窄。2月底同比下降37.4%、3月底同比下降21.9%(收窄15.5个百分点)、6月底同比下降18.3%;二是上半年企业状况趋稳。2017年底全行业规上企业29307家,比2016年底减少317家,2018年底规上企业27813家,比上年底又减少1494家。今年2~6月底,规上企业数量分别为25929家、25930家、25957家、25982家和26012家;三是全行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增幅都在收窄。一季度亏损面为25.5%,上半年收窄至21.7%;一季度亏损额同比增幅13.7%,上半年收窄至6.4%。

傅向升认为,不论是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还是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都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预计下半年全行业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下行压力步步加大,二是不确定性因素有增无减,三是油价波动影响因素增多,四是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五是安全环保挑战严峻。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表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石化行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的活动以及创新的效率,都取得了可喜变化,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行业的技术创新是行业高质量发展最大的一个短板和瓶颈。首先,结构性的矛盾突出,高端化学品严重依赖进口。第二,行业安全环保的形势非常严峻,安全事故频发,亟需开发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第三,提高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率,也需要提高技术和装备。此外,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不能老是跟跑,不能老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补短板,还要去构建先发优势,在技术的制高点,还要继续发力。

总的来说,补短板成为我们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行业经济效率和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

但是补短板需要技术支撑,创新石化行业技术还需加油实干。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发言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迈入新时代,石油和化学工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变迁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全球石化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对石化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石化行业要在增强有效供给、高端供给和高质量供给上发力,努力探索行业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在当前,宏观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石化全行业在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伟大进程中,全行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任务十分严峻,而且时间也十分紧迫。我们绝不能因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而放慢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无论宏观经济形势多严峻,我们都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紧紧围绕行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顽强推进。”李寿生强调,下半年的工作,无论矛盾再多,困难再大,不确定性再复杂,都要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扎扎实实搞好。

 “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谁能先于别人,发现自己的主要矛盾,并先于别人,先人一步解决好自己主要的矛盾,谁就先能听到历史的马蹄声。”李寿生最后总结道。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中国石化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

2019-08-09

 

本报讯 记者黄嫣然 动报道:8月1日,文23储气库3号丛式井场投用,标志着该储气库项目一期工程提前完成建设施工任务,进入全面注气阶段。文23储气库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是国内东部地区迄今为止库容最大、工作气量最高的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可为京、津、冀、鲁、豫等省市提供供气保障。

 “文23储气库的投用是中国石化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天然气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文23储气库以外,中国石化文96储气库运转良好,金坛储气库稳步达容,江汉黄场储气库开工建设,为做好后续供暖季保供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石化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开展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稳产上产、国内外资源统筹、管道储气设施建设、供气合同签订等工作,圆满完成2018至2019年供暖季天然气保供任务。今年上半年,“产供储销”继续齐发力,天然气经营量完成年度计划进度的52%,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生产经营目标。

聚焦推进“产”的可持续,才能提升“供”的高质量。2018年,中国石化油田自产气量比上年增长7.1%。加强川西、鄂北等地区滚动勘探与气藏评价,持续推进东胜、川西等产能建设,加强普光、大牛地、元坝等气田动态分析和产能挖替;积极推进威荣页岩气田产能建设,加快涪陵页岩气田调整和立体开发,全年页岩气产能增长10.3%。

坚持统筹国内外资源,扩大资源安全有效供给。中国石化优化LNG资源配置,结合市场和储气库注气需求,抓住国际LNG现货市场价格低谷的有利时机,较年度计划增加部分现货采购,今年上半年进口LNG资源同比增长73%。青岛、天津LNG接收站月接船量维持高位水平,北海LNG接卸量同比增长100%;天津LNG接收站5月份创月接船10艘的最高水平。

管道建设方面,去年11月,鄂安沧管道投产,确保了天津LNG接收站能力的充分释放,突破了河北南部管道气销售的瓶颈;新气管道潜江至郴州段建设如火如荼,郴州至韶关段等工程按计划稳步推进,项目投产后,将有效缓解中南地区天然气供气压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保障。按照国家发改委“打造全国一张网”的统一部署,中国石化加强同兄弟单位合作,在已完成天津大港,广西来宾、钦州,川气东送仪征互联互通工程的基础上,全力推进苏浙气联络线建设,进一步提升“南气北上”“海气深入内陆”综合供应能力。

为推进“销”的市场化,利用天津LNG接收站、鄂安沧管道投产的有利时机,在天津管道、河北南部、河南西部进行拓市增销,2018~2019年供暖季三地供气比上个供暖季增加7亿立方米;在天然气管道未覆盖的地区,通过提升LNG销量满足需求,LNG销量比上个供暖季增长17.4%。今年上半年,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全面完成2019年及下一供暖季天然气购销合同签订工作。下一步,中国石化将有序落实资源,全力做好供暖季天然气保供工作。

 

发布版面

炼化周刊


主题

新形势下石油石化行业机遇和挑战面面观

发布日期

2019-08-13

 

编者按: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取得了总体平稳的好成绩,但需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市场仍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发展压力和风险共存。8月初,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山东召开,专家聚首探讨了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解读了当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石化报发部分专家观点,供读者参考,希望能对从业者有所裨益。

上半年效益降幅收窄,下半年下行压力仍存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上半年,整个石化行业运行有成绩,有困难,也有挑战。下半年,大环境会不会改变?从当前的国际、国内情况看,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因此,企业需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下半年,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的挑战众多,包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缘局势等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油价波动影响因素增多、原油和天然气等品种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安全环保挑战严峻。

面对挑战,企业首先要准确把握“石化产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基本判断。这个基本判断的提出,是基于过去3年石化全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这些明显的变化提出的。

其次,要把质量和效益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效益是行业运行的核心指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做强核心竞争力是改善和提升运营质量与效益的关键。

再次,对于行业产能过剩,要做好长期的应对准备。如果用产能利用率衡量,80%~85%这是最佳的一个区域。合理的产能过剩为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效用起到调解作用,但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就会加剧,产品的收益率和投资的回报率都会下降。

最后,对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企业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我们要冷静应对,踏踏实实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只要我们冷静分析,找准短板,突出自身的优势,沉着应对,就能把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

供应过剩风险显现,下半年油价或回落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 戴家权

供需基本面形势变化是国际油价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世界石油市场2014~2016年连续供应过剩;2017年供小于求;2018年上半年平衡,但下半年再度过剩;2019年上半年,尽管“减产联盟”超额减产,但仍供大于求。

世界石油供应侧的重大变化方面,页岩油革命逆转美国原油产量下行趋势,引领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美国、俄罗斯、沙特三国石油产量的全球占比近四成。组建“减产联盟”,便表明欧佩克单独调节市场力量已不足,而“减产联盟”的超预期减产,则表明了其提振油价的决心。但是,“减产联盟”市场份额和财政收入的权衡面临诸多挑战,欧佩克产量降至5年来新低,受美国原油增产影响,市场份额持续下降;沙特、俄罗斯外汇储备对油价变动敏感度存在差异,在油价上沙特和俄罗斯有共同的诉求,但程度有所差别。

对美国来说,石油消费支出对该国个人消费支出影响大,同时国际油价水平对美国经济、工业生产也有较大影响,而且美国页岩油成本处于相对低位,经济性良好,因此也不希望油价过高。在伊朗、委内瑞拉石油出口前景中,受美国制裁的影响,两国被动降产,石油出口量明显下滑。若美国加大制裁力度,委内瑞拉原油产量和伊朗石油出口量将进一步减少。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前景中,近几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总体较为稳定,但2019年石油需求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

下半年沙特有望将产量维持在减产配额以下。5月经合组织国家商业石油库存上升,库存水平相对较高。四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可能仍将面临供应过剩压力,投资者继续做多的可能性较低。下半年市场形势总体偏空,国际油价总体水平或将回落。

处理好三大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孙伟善

从产能和消费看,我国的炼油产能在世界上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同时我国是第二大乙烯生产国、第一大丙烯生产国;原油和乙烯的第二大消费国。

从发展趋势看,近年来,炼化行业的复杂程度在进一步提高,一体化、集群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炼化一体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围绕国家规划的七大石化基地,我国又布局了一批大型的石化和高端制造业项目,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大石化产业聚集区。三大集群以大型炼化项目为龙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具有企业数量多、项目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的特点。装置与装置之间,工厂与工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正在形成管线的互通互联。综合循环的集群发展优势,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水平很高,竞争力很强。

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炼化行业正处在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调整、大提升的关键时期,市场改革进程在加快,民营、外资、国有炼化企业千帆竞发,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成形,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集群。

但是炼化行业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炼油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高端化工产品短缺问题突出;其次,原油供给严重依赖进口;再次,炼厂平均规模偏小,产业链高端面临核心技术制约;最后,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宏观调控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炼油项目重复建设严重,在建项目虽然确立了炼化一体化的目标,但差异化、高端化的产品依然难以生产,而大宗化工产品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要坚持总量控制,提高行业供给质量;坚持创新驱动,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坚持对标发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炼化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存量与增量之间,传统发展模式与新发展模式之间,市场与宏观调控之间三大关系,不能搞“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还要尽快消除调控不力、盲目发展的突出矛盾。

对外贸易处于调整阵痛期,新常态和新特征凸显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二级巡视员 张炳政

观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新常态,第二个是新趋势,第三个是新特征。

新常态方面,第一,现在经济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GDP平均保持在9%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要素条件的变化,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很大,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国进出口年均增速达14.5%,明显快于世界贸易增长水平,但近年来,无论是世界货物贸易,还是中国外贸,都出现了低速增长。

第二,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能源结构,这些方面的调整和波动都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体现。需求结构的变化对我们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第三,我国经济的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创新驱动新动能,但对经济可能是一个慢变量,旧动能消失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要快一点,经济政策调整需要掌握节奏,防止大起大落。近年来,一些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都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趋势方面,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口同比增长3.9%,出口同比增长6.1%,体现为六升六降。其中,一般贸易持续上升,加工贸易继续下降;对欧盟和东盟进出口上升,对美国和韩国下降;民营企业占比持续提升,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提升,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下降;价格对进出口贡献度提升,数量贡献度下降;我国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同比提升,进口份额略有下降等。

新特征方面,一是贸易的碎片化。碎片化就是消费市场个性化的兴起,导致外贸订单小单、短单大量增加。由于外贸订单出现了短平快的特点,个性化消费的特点,带动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的发展。

二是贸易出现了数字化特征。随着进入信息化时代,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商品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当前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扑面而来,中国制造利用“互联网+”,逐步变成中国智造,再上升为中国创造。

第三是平台化趋势。近年来,以服务外贸企业为主要盈利手段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快速兴起。比如,一达通等外贸综合服务公司,可以帮助企业完成融资、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外贸必需环节,使企业参与外贸的门槛大大降低。

第四是金融化特征。比如,大豆、铜、铁矿石这些大宗商品可能成为贸易的标的,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可以用来抵押、融资,也可以利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联动关系进行套期保值。

未来好的从事国际贸易企业,极有可能是“金融+平台+数字”的模式,致力于解决一些碎片化的问题,就能把别人看不到的蓝海变成利润的红海。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吉林石化“三个准”聚焦科技创新

发布日期

2019-08-14

 

本报讯 (特约记者赵极)“我们要反思科技创新工作中,在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结合主题教育,将活动成效体现在科技创新指导生产、推动发展上。”8月12日,在吉林石化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会上,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孙树祯对机关处级以上干部说。

吉林石化公司党委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聚焦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等实际问题,结合科技创新主题,查找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思想校准、主题精准、立起标准的“三个准”要求,通过日常现场调研、与有关干部座谈交流、到安全联系点和所联系党支部参加活动等方式,深入基层52次,征集科技创新等方面意见建议850条,做到调查研究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思想校准,明确“为什么出发”。开展调查研究前,吉林石化组织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中关于科技创新的有关章节,深刻领会开展调查研究对于学以致用的重要意义,解决了思想问题和方法问题。

吉林石化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3年来,实施科研项目190项,取得科研成果134项,综合创效18.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精准,明确“从哪里出发”。吉林石化精准确立调研主题,结合实际采取“1拖9”的方式,即“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1项共性主题和9项个性专题相结合,提高了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科技创新专项调研中,吉林石化围绕当前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具体课题,组织干部及科研工作者充分讨论发言。针对“减油增化”措施,有员工建议将炼油厂气分装置脱丙烯塔进料线增设一条去液化气罐区跨线,增产碳四的优化建议。公司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经反复论证,决定予以实施,每月降低外采成本近600万元。

立起标准,明确“走向哪里”。吉林石化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对照先进企业找管理不足,对照先进指标找生产差距,增强了调查研究的方向性。

针对用户提出的ABS产品有麻点的问题,吉林石化组织人员走访,最终成功解决问题。当前,吉林石化已拥有丁苯橡胶、ABS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先后建成了年20万吨ABS装置、年4万吨乙丙橡胶装置,实现了丁苯橡胶工艺包在中国石油内部企业的转化应用。

 

 

发布版面

话题新闻


主题

锦州石化:双引擎驱动 “双创”双丰收

发布日期

2019-08-14

 

8月8日,是“高颖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3年的好日子。新老成员汇聚一堂,庆祝工作室荣获“辽宁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今年以来,“高颖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提出“优化调整,提高装置液收”“加氢裂化装置掺炼焦蜡长周期运行”等攻关项目,创造效益2.2亿元。作为锦州石化首个以全国劳动模范命名的工作室,高颖明把工作室定位在业务研学、技术创新的层面,并将“多点参照法”带入团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曾是“高颖明劳模创新工作室”一员的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徐强,如今已成为渣油加氢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生产瓶颈,提出对航煤加氢装置蒸汽流程进行优化,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蒸汽费用10万元以上。他还创新了加热炉操作窍门,每年可节约费用约150万元。

仪表车间的郭建是一名技校毕业生,得益于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培养,拓宽职业晋升道路,为锦州石化职工创新工作室与劳模创新工作室并肩前行做出有力佐证。发挥劳模这个“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帮扶职工创新工作室储备更多优秀人才,融合之路,势在必行。

年初到现在,锦州石化22家创新工作室共上报合理化建议453项。其中重点项目申请42项,重点项目中成果转化35项,年创效益超过3200万元。

班长盖保权的另一个身份是集团公司技能专家。2018年,他申报的创新成果荣获集团公司二等奖。这个8月,他的创新成果再次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

好成果,就要有平台。锦州石化评审组给予盖保权提交的含硫污水回收项目的评定是“可推广”。对于年创效40.83万元,提升环保水平还能延长装置周期的好成果,锦州石化充满信心。与此同时,连续重整装置热膨胀问题解决方案和橡胶装置向系统滴入阻聚剂精准计量措施的两项成果,同样得到了“可推广”的评定。

2016年的1个三等奖到2018年的2个二等奖,锦州石化向集团公司申报创新成果的含金量逐渐提升。任何一小步前进中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梳理提炼,择优推荐,锦州石化的一线创新成果及绝招绝技的评选活动紧密贴合中心工作。此次征集中,涵盖炼油与化工、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3个专业的53个一线创新成果和25项绝招绝技,围绕生产装置的技术工艺、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核心工作。汇聚了员工创新创效智慧的技改革新、技术(技能)攻关、发明创造,也为锦州石化提质增效的攻坚战增添了战斗力。(记者谭月)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中国石化在沙特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发布日期

2019-08-16

 

8月15日,中国石化在沙特阿拉伯东部省首府达曼发布《中国石化服务“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石化在沙特阿拉伯》。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沙特发布相关报告,全面展现了中国石化在当地履行经济责任、安全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情况。

沙特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蓝图中的重要一站,已连续13年成为我国在西亚非洲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石油化工贸易额约占中沙贸易总额的50%。

《报告》提到,中国石化致力于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沙特“2030愿景”的有机对接,实现双方共赢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石化凭借领先的炼油化工技术、装备和工程建设能力,与沙特企业开展广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助力中沙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由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合资建设的沙特阿美中国石化延布炼厂项目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一,也是中国在中东和海湾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中国石化始终将安全生产与运营管理并重,做到认真执行各项HSSE管理工作制度,贯彻“零缺陷、零违章、零事故”的安全目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项目运营安全;诚信规范运营,视每一个项目为合作共赢的平台,为客户打造精品工程,提供优质服务;在沙特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体系,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竭力减少项目生产运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按照“人才国际化,用工本地化”原则,增加沙特当地社区雇用人员数量,持续提高本地员工比例;勇于履行跨国社会责任,尊重和保护当地文化,积极开展社区建设,坚定兑现承诺,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倾注力量,与社区共建“幸福的沙漠”。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在《报告》中指出,未来,中国石化将始终按照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开展可持续发展活动。始终恪守沙特政府用工政策,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始终坚持本地化采购,带动当地企业发展。始终重视社区沟通,为当地人民生活改善做出更大贡献。始终尊重当地传统和文化,保护社区文化传统和遗产,引导员工参与当地社区志愿活动,真情回馈社区。

 

 

发布版面

新闻热点


主题

全球石化业挑战加剧,如何深度调整激发活力?

发布日期

2019-08-22

 

编者按:8月1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上半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1万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总额3596亿元,同比下降18.3%。

今年上半年全球石化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下行压力加大,给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行业需要坚定信心,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增强有效供给、高端供给,探索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8月16日,抚顺石化运载万吨液蜡的“化运维珍”号货轮在辽宁营口鲅鱼圈顺利出港,驶往北美洲。抚顺石化年产液蜡25万吨以上,位居世界单厂生产能力前列。图为满载万吨液蜡产品的“化运维珍”号货轮蓄势待发。李冬铃 富洪瑞 摄

企业案例

辽阳石化:从“攻山头”到“稳阵地”

8月13日,辽阳石化召开的经济活动分析会披露:今年前7个月,累计加工原油450万吨,外销商品437万吨,实现主营收入247亿元。2017年以来,辽阳石化全面完成了“三年三步走”目标,取得了持续盈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装置高效长周期运行等“攻山头”全胜。

站在新起点,面对炼化行业新一轮“大洗牌”严峻形势,今年以来,辽阳石化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俄油整体平衡新要求,发挥检修改造后装置新优势,开足马力提高俄油加工量,在实现安稳长满优的前提下,优化产销衔接和控本降费,不断开启从“攻山头”到“稳阵地”的新征程。

8月6日,首次大修后的2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瞄准先进水平,加大对标力度,通过不断优化操作,催化汽油、液化气收率均大幅上涨,年可增效近亿元。就在同一天,大修复产后的乙二醇装置通过平稳运行、优化攻关齐头并进,日产环氧乙烷700吨,创下历史新高。

辽阳石化坚持“一平稳四优化”的工作方针,突出全领域、全方位深入对标和达标,围绕提高装置负荷率、提高运行平稳率、提高产品贡献率和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消耗、降低费用等“三提三降”,紧盯全流程生产要素,提升生产优化和成本管控水平。

根据市场变化,辽阳石化灵活调整柴汽比,提高航煤产量,大力开拓市场,千方百计把增量产品销出去。上半年销售对二甲苯31.7万吨,同比增利1.84亿元,销售成本下降20元/吨,增效630万元。

今年,辽阳石化按照“控油增化”的总体思路,实施了石脑油重拔、精制增产航煤、裂解装置加工柴油等多项举措,上半年共减少柴油产量19万吨、增产航煤6万吨。

8月14日,继70.5万吨/年对二甲苯增效改造项目顺利投运后,7.5万吨/年邻二甲苯增产改造项目一次通过公司PSSR界面验收。至此,辽阳石化对二甲苯年产能从70万吨增加到100万吨,邻二甲苯年产能从7万吨增加到14万吨,创效能力进一步提升。

辽阳石化加快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和200万吨/年芳烃改扩建“双百”工程建设,推进化工业务转型升级,利用炼化一体化优势完善和延伸化工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8月13日,停产大检修后的气分装置产出第一罐含水量≤20ppm的优级品丙烯,装置生产重回“优时代”,延续了在无任何脱水设施前提下,产出优级品丙烯的“奇迹”,辽阳石化工作重心由“开得好”向“开得稳”阶段转换。

大连石化:“三驾马车”拉动效益增长

大连石化今年前7个月实现利润13.52亿元,是集团公司炼化企业创效排头兵。面对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大连石化提出,狠抓安稳生产,优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以“三驾马车”拉动企业效益持续增长,全面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

大连石化是中国石油规模最大的炼油企业,年原油加工能力达2050万吨。在新形势下,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三大风险”:一是国际油价持续波动,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二是国内民营与合资炼化一体化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替代能源快速兴起,竞争加剧;三是国家和社会对安全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今年以来,大连石化坚持狠抓安稳生产,全面优化生产运行、产品结构和组织管理,结合实际开展技术改造,以“三驾马车”拉动企业效益增长,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大连石化坚持“大平稳出大效益”的理念,以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为抓手,全面检查整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同时,优化生产装置运行,精细管控装置生产,今年1~7月公司装置运行平稳率达99.86%,高于集团公司7月份年度累计平稳值0.3个百分点,为提高企业创效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管理增效益。大连石化结合实际在产品、装置、节能、原油等方面开展了40多项优化增效项目,今年1~7月累计实现优化增效3.2亿元。大连石化围绕“增航控汽减柴”优化调整运行,1~7月汽油产量同比提高17万吨,航煤产量同比增加17.2万吨,柴油产量同比减少26.2万吨,柴汽比同比降低0.18个单位。严格加热炉管理,优化加热炉运行,全厂平均热效率达91%;提高装置热进料比例,优化调节蒸汽伴热系统排放量,1~7月累计综合能耗59.38千克标油/吨,同比降低0.06个单位。大连石化有关部门表示,下半年将结合生产实际补充一批新的优化增效项目,进一步增强公司优化增效的力度和成效。

技术创新创效益。大连石化根据国家要求和客户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今年初,大连石化组织技术人员攻关研发低硫船燃产品生产,利用低效产品油浆和加裂尾油调和生产低硫船燃,每吨实现增利500元左右。截至7月底,已出厂低硫船燃1300多吨,创效60余万元。大连石化还研发生产出H39S-3聚丙烯产品和98#国Ⅵ车用乙醇汽油,抢占高端市场,赢得良好效益。

四川石化:调结构抢市场精准施策增效益

 “三季度迎来汽柴油销售旺季,我们紧跟市场变化节奏和生产运行状态,跟踪测算评价最优排产方案。”8月19日,四川石化财务处工作人员周吟秋告诉记者。

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四川石化基于效益测算优化生产加工方案,走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产品路线,坚持“大市场”理念,组织生产、计划、财务等相关部门对公司生产经营进行定期“会诊”,在市场动态变化中,优化炼化一体化产品结构,增加汽油、柴油增效,精准投放市场,确保产品市场价格最佳。仅7月份,汽柴油共计出厂37.5万吨。

除了依靠优化生产经营准确锁定企业的效益增长方向之外,四川石化还通过持续调整结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铆足后劲。

 “由于市场变化和竞争加剧,走传统的燃料型炼厂老路已经没有出路,必须向材料型炼厂转型。今后一个时期,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创新调结构,强实力,实现适应市场、服务市场、占领市场。”四川石化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彬在公司年中工作会上,再次明确任务目标。

2018年,四川石化针对国Ⅵ汽柴油升级和航煤增产,投资3.5亿元,实施并完成蜡油加氢增产航煤改造、柴油加氢改质改造等工程技改项目,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得益于首轮结构调整,2019年上半年四川石化有效化解了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原油、市场及产品价格影响,保持了“硬盈利”,累计加工原油433万吨,上缴各项税费62.7亿元,创造社会贡献值89.5亿元,实现账面利润3.9亿元,8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6项进入中国石油炼化板块前五。

结构调整是创效基础,大负荷生产是保证,围绕全年完成90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目标,四川石化多方筹措资源,稳生产调结构,缜密计划排产,深化产品结构优化,提高高效产品比例。在炼油结构上,大力增产航煤,实现航煤月度产量翻番,加大高熔抗冲等专用牌号的开发力度,增产高附加值新牌号产品,同时重点围绕炼油完全加工费、炼油综合能耗、乙烯能耗、乙烯收率、炼油高效产品比例、化工高效专用料比例等关键指标,推动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

围绕效益增长点,精准施策,布局发力未来,紧跟炼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四川石化现已开始着手实施第二轮结构调整。“我们的目标是将航煤产能扩展至260万吨/年,乙烯、PX、炼油+化工丙烯产能均达到100万吨/年,汽柴油收率降至40%以下,柴汽比降至0.6左右……”四川石化技术处负责人说。

专家观点

供应过剩风险仍存

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 戴家权

供需基本面的形势变化是国际油价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2014年至2016年世界石油市场供应过剩,2017年供小于求,2018年上半年表现平衡,下半年再度过剩,及至今年上半年,尽管“减产联盟”超额减产,世界石油市场仍供大于求。

世界石油供应侧的重大变化方面,“页岩油革命”导致美国原油产量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并成为近年来世界石油供应增长的主要来源。根据BP公司数据,2008-2017年,世界石油供应增长958万桶/日,同期美国原油产量增长435万桶/日,占世界石油供应总增量的45.4%。2018年,美国原油产量增至1095万桶/日,创下历史新高,比2008年翻了一番。

2018年,美国超越俄罗斯,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目前,美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三国石油产量占全球供应总量的近四成,已成为左右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形势以及油价走势的主要供应博弈方。组建“减产联盟”表明欧佩克单独调节市场的力量已不足,而“减产联盟”的超预期减产,则表明了其提振油价的决心。“减产联盟”对市场份额和财政收入的权衡面临诸多挑战,因美国原油生产的崛起,欧佩克产量已降至5年来的新低,市场份额仍在持续下降。沙特、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对油价变动敏感度的差异,使得两国对油价的共同诉求程度有所差别。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有着迫切降低油价的诉求,一方面石油消费支出对美国的个人消费者影响较大,出于大选目的,不希望选举前油价高起;另一方面低油价有利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此外,当前美国页岩油成本相对油价水平维持低位,经济性良好。近几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总体稳定,但今年石油需求面临放缓压力。

下半年沙特有望将产量维持在减产配额以下。5月,经合组织商业石油库存上升,库存水平相对较高。第四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可能仍将面临供应过剩的压力,国际油价总体水平或将回落。

我国成品油消费结构演进

仇玄规划总院市场营销所市场需求研究室主任

中国成品油消费量逐年递增,需求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已达3.25亿吨。从品种结构来看,受工业在经济中比重不断降低的影响,成品油生产和消费柴汽比持续降低,2018年生产柴汽比已降至1.14。展望未来,我国汽油需求还远未饱和,煤油需求处于超级增长周期,但柴油需求已进入平台期。未来五年,消费柴汽比还将继续下降,预计2025年消费柴汽比将降至0.8。

从终端消费结构来看,汽油消费将向汽车消费集中,摩托车消费逐渐萎缩;柴油需求则将进一步向运输领域集中,生产性消费会继续减少。

品号结构方面,受豪华车市场不断扩张影响,高标号汽油需求增长会更快,比例还有增长空间,柴油消费标号的变化会根据市场定价而变动,油箱保暖改造的费用与柴油标号之间的价差将决定品号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渠道结构方面,受批零价差大幅扩大影响,近几年成品油消费中的零售比例逐年下降。但批零之争实际是份额之争,不带票资源是国内批零价差拉大的主要原因,税收的规范将改变不变票资源的份额比重,继而影响到渠道结构。

价格结构方面,汽柴油价格2012年后首次倒挂,这既与国际市场有关也与国内市场有关。当前,原油市场上轻质原油与重质原油价差明显缩窄甚至倒挂,轻质成品油产品相对中质成品油产品不再具有价格优势,中国成品油出口结构也在价差的引导下发生了相应改变,同时主营单位外采策略也对国内成品油供需的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汽油资源淤积更为明显,汽低柴高的价格结构也因此而成。

展望未来,以FCC原料馏分生产的低硫船燃的入市和生产柴汽比的阶段反向调整也将使价格结构重新调整。

 

 

 

 

 

 

 

 

 

发布版面

企业


主题

中国石化新增近千亿方天然气储量

发布日期

2019-08-22

 

本报讯 记者黄晓芳报道: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依靠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中国石化在四川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约921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千亿立方米大气田的规模。

近年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在油气探明地质储量下滑的情况下,这个消息很能提振信心。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石油进口量为4.4亿吨,同比增长11%,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气进口量12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7%,对外依存度升至45.3%。

与此同时,全国石油与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明显下滑。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石油与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均降至近10年来最低点。

据悉,中国石化此次新增近千亿立方米探明储量,主要由元坝气田、中江气田、大邑气田等构成。其中,元坝气田新增探明储量约408亿立方米。

据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总经理郭旭升介绍,元坝气田是全球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采用“立体勘探”方式。之前,元坝气田累计提交探明储量2300多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地下7000米左右的深层。此次新增超过400亿立方米储量,主要集中在地下3000米至5000米的中浅层。“目前,元坝气田的三级储量(探明储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已有1.1万亿立方米。”郭旭升说。

新增探明储量意义重大。据测算,近千亿立方米探明储量可建成20亿立方米年产能,相当于元坝气田年产能的一半,可满足1000万个家庭用气需求。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总经理甘振维表示,此次新增近千亿立方米探明储量说明几大气田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下一步,中国石化驻川企业还将加大天然气探勘开发力度。

另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石化在四川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200亿立方米,探明天然气储量1.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年生产能力120亿立方米。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茂名石化发布绿色发展白皮书

发布日期

2019-08-23

 

本报讯 记者宋绍兴 龙泰良 张亚培报道:8月22日,茂名石化举办绿色发展白皮书发布会暨第400期企业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展示近年来绿色发展成果,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入厂见证绿色石化、感受智慧能源。

茂名石化是集团公司首家举办企业开放日活动的企业,自2013年4月以来,已举办400期开放日活动,开门纳客1.8万人次。

据悉,茂名石化建厂至今已有64年历史,累计加工原油2.5亿吨、生产化工产品3200多万吨、缴纳利税4200多亿元,近9年连续居广东省纳税企业前列。茂名石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全面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绿色企业建设,提前实现了国家要求的超洁净排放目标,每年回收酸性气20多万吨、生产硫黄20万吨,近5年来累计节能109万吨标煤,相当于为国家节省了一座中型以上煤矿一年的开采量;加强循环水质管控,抓好非常规雨水回收利用,加大废水回用比例,近5年累计节约新鲜水4000万吨;坚持研发生产绿色化工产品,替代高耗能物资原料,近5年来共研发生产绿色化工产品53个,其中7个可替代进口产品,绿色新产品数量和产量均居中国石化炼化企业首位;先后投入7.5亿元,建设投用9套生产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废水总处理能力达到4290吨/小时,不但满足炼油化工生产废水净化处理需要,还承担了茂名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数十家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理任务,每年帮助处理废水40 多万吨、废气2万多立方米,守护一方碧水蓝天。

 

 

发布版面

环球


主题

中石化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8-29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8月26日在香港公布2019年中期业绩。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达1.5万亿元,同比上升15.3%;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公司实现净利润313亿元;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实现净利润322亿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2元。中国石化总裁马永生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一体化优势明显,四大板块业务尽显韧劲。

在勘探方面,持续推进高质量勘探,加大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和预探力度,加强重点增储领域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在济阳坳陷、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领域取得油气勘探新发现。在开发方面,加大原油效益建产规模;持续推进天然气有效快速发展,加快推进涪陵、东威荣、川西和胜等气田产能建设,优化产销运行安排,推进天然气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上半年实现油气当量产量226.63百万桶,同比增长0.9%,其中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7%。经营收入为1038亿元,同比增长18.1%;经营收益为62亿元,同比大幅增加。

新建项目、结构调整项目有序实施;适度增加成品油出口,扩大航煤市场,保持了较高的加工负荷;实施新标准船用燃料油质量升级计划,不断优化生产经营方案。上半年加工原油1.24亿吨,同比增长2.7%,生产成品油7894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汽油产量增长4.3%,煤油产量增长7.9%。经营收入5978亿元,经营收益191亿元。

营销及分销板块,灵活调整营销策略,提升国际贸易规模。上半年,成品油总经销量1.27亿吨,同比增长9.6%,其中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9177万吨,同比增长3.8%;加大自有品牌培育力度,强化供应链管理,不断增强非油业务盈利能力。

化工板块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原料结构,持续降低原料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端产品比例,合成树脂新产品和专用料比例达到64.6%,合成橡胶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达28.2%,合成纤维差别化率达到90.2%;优化装置运行,加强产品链效益测算,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装置负荷和排产;加快先进产能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上半年乙烯产量616万吨,同比增长6.5%。同时,深化产销研用一体化,大力提升精细营销、精准服务水平,提升市场份额,增强产业链盈利能力,上半年化工产品经营总量为4869万吨,同比增长14.4%。经营收入为2605亿元,经营收益为119亿元。

下半年,中国石化将遵循“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国际化布局、一体化统筹”的运营准则,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服务制胜 绝非偶然

发布日期

2019-08-09

 

     集运常熟公司成功揽取理文纸业马来西亚“端到端”项目

     本报讯 通讯员 张亚雄报道 近日,由中远海运集运上海分部常熟分公司承揽的理文纸业马来西亚建厂项目的第一批40 多个大箱及特种箱顺利装箱、装船出运,从而意味着常熟分公司开始正式实践“端到端”业务的量化操作。

理文纸业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国内大型民营企业,在广东东莞、江苏常熟、重庆永川、广西梧州及东南亚的越南、菲律宾等地设有多家造纸工厂及基地。由于国内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造纸企业的废纸进口、发电排废已对成品纸产能形成制约。为了持续正常经营,理文纸业决定在马来西亚投资开厂生产纸浆,然后进口到国内供厂家生产成品纸。

成套大型设备如何运到马来西亚?总部设在广东的理文纸业开始在货代和物流企业招标。一个偶然的机会,消息传到了集运常熟分公司销售李杨的耳朵里。凭着多年营销的经验以及为常熟理文纸业服务多年的经验,李杨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他立即打电话与常熟理文的有关人员求证,对方疑惑地反问:总部确实是在招标,但需要提供全程“端到端”的服务,难道你们船公司也能做?李杨虽然做过一些零星的门到门业务,但如此庞大的“端到端”业务也是头一回遇见。想起集运总部的经营战略中就有“端到端”,他对客户说:我们能做!可是,此时离截标只有半天时间了,当天下午4 点半必须提交标书。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经李杨据理力争,终于又赢得半天时间,第二天上午10 点前提交标书。李杨回忆,当天晚上忙到几点已经记不清了。

其实,理文纸业与中远海运集运已经合作多年,对中远海运集运的航线敷设、设备箱况十分熟悉。很快,理文纸业的物流总监就亲自从广东飞往上海、常熟,就具体细节进一步商洽,很快双方就正式签约,建厂所需2000 多个集装箱货物的“端到端”业务全部由中远海运集运常熟分公司承包。

送走第一批货,李杨说:“拿下这个项目,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因为中远海运的服务实力摆在这里,双方又是合作多年,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船公司也重视'端到端'业务了,即使客户产业转移,我们也要做到客户不移。”

     

     

发布版面

能源·化工


主题

纸企利润下滑 原料成本上升拖累业绩

发布日期

2019-08-12

 

受原材料成本攀升影响,部分纸企的业绩一路下滑。

8月1日,花旗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理文造纸(02314.HK)中期盈利预测低于预期,考虑到下半年毛利可能恶化,将其评级下调至“中性”,目标价降低29.3%,由7.5港元调低至5.3港元。

7月29日,理文造纸曾发布公告,2019年上半年预计持有人应占盈利预期较上年同期下跌大约43%。除此之外,晨鸣纸业(4.640, 0.03, 0.65%)(000488.SZ)、宜宾纸业(17.620, -0.02, -0.11%)(600793.SH)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的利润预计也出现大幅度下滑。

 “目前,由于我国造纸纸及纸制品行业产能过剩,再加上企业市场竞争力大、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导致纸企盈利进一步下滑。同时,进口废纸政策的变化,使得进口废纸额度大幅下滑,带来国内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一位上市纸企高管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前国内纸业原材料很多都是依赖进口废纸,政策变化后,现在整个行业都在想办法解决原材料紧缺问题,很多纸企建设纸浆一体化项目,也是为了解决原材料难题。

利润普遍下滑

7月29日,理文造纸发布公告,预计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预期较上年同期下跌大约43%。去年同期,理文造纸的净利润约为25.13亿元,据此推测,今年上半年理文的净利润为14.3亿元左右。

记者注意到,2016年-2018年,理文造纸效益不断攀升。据财报显示,2016年-2018年,理文造纸营业收入分别为164.07亿元、215.97亿元、282.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7%、31.64%、30.67%;净利润分别为25.61亿元、42.13亿元、42.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0%、64.53%、1.50%。

不过,到了2019年,理文造纸的业绩出现下滑。理文造纸公告表示,今年上半年盈利下滑主要由于集团产品销售量和售价下跌。

事实上,除了理文造纸外,今年其他纸企的日子也不好过。此前,7月22日,宜宾纸业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16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65%。公司扣非净利预计亏损约80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03.9万元。

7月3日晚间,晨鸣纸业披露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亿元-5.5亿元,同比下降69%-72%。不过,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预计为4.6亿元-5.1亿元,环比增长1104%-1234%。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以来,中央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及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造纸行业因环保问题出现停产或限产的中小企业不断增加,进而释放了部分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造纸类上市公司扩大规模,增强了盈利能力。

不过,2018年受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和环保趋严的影响,加上废纸进口政策的调整,使得国内废纸价格不断攀升,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盈利下滑。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整个行业都面临着业绩下滑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840.0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造纸和纸制品业1-6月份的营业收入为6528.3亿元,同比减少2.3%;营业成本为5695.8亿元,同比减少1.2%;利润总额为281.5亿元,同比减少25.4%。

记者梳理发现,山鹰纸业(3.070, 0.01, 0.33%)(600567.SH)、博汇纸业(3.980, 0.00, 0.00%)(600966.SH)及太阳纸业(7.750, 0.09, 1.17%)(002078.SZ)等公司的2019年第一季度利润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中,太阳纸业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8亿元,同比下滑38.34%。主要原因是期内造纸行业整体景气度普遍下滑,部分产品价格同比降低,公司生产所需大宗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震荡,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较快,致使当期利润总额减少。

废纸进口额度收紧

 “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纸业市场确实出现颓势,主要原因在于近期产能同时释放及市场需求疲软。目前,由于纸制品行业产能过剩,再加上企业市场竞争力大、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导致纸企盈利进一步下滑。”上述上市纸企高管向记者表示,“废纸进口政策改变后,原材料已经成为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早在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禁废令”),使得废纸进口额度持续收紧。

2018年国务院会议指出,“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力争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预计2019年废纸进口量将继续同比下降53%,2020年底停止外废进口。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数据,2017年全国纸浆消耗总量10051万吨,较上年增长2.59%。木浆3152万吨,占纸浆消耗总量31%,其中进口木浆占21%、国产木浆占10%。2018年,木浆占我国造纸原料的33%,其中国产木浆仅占10%,相比于11660.6万吨的纸及纸板产量,我国木浆生产量明显过低,严重依赖进口。

废纸进口政策的变化,使得国内废纸回收量、原生木浆需求量均有所提高。

另外,4月底,玖龙纸业(02689.HK)收购国内废纸价格连续四次涨价。据统计,在4月25日-26日,全国63家纸厂均提高了废纸收购价格。

 “今年国内废纸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企业就加大收购国废来替代进口,国废需求量的上升使得采购价格一路攀升。同时,国废多次回收质量较差,为保证产品品质,需要在生产中添加部分木浆,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华泰纸业(600308.SH)一位高管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的成本上升较大,多家上市纸企的毛利率、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破局之路艰难

在国内造纸原料消耗中,进口商品木浆、废纸和木片占据较大比例,支撑着造纸产业的发展。

中国造纸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2017年,进口的商品木浆和废纸(国内生产废纸浆)占纸浆消耗总量的比例始终维持在40%左右。2017年我国消费各类纸浆10051万吨,其中进口商品木浆2372万吨,占木浆总消费量的67%;进口废纸2572万吨,折合废纸浆2063万吨,占废纸浆消耗总量的32.7%。

 “在禁止废纸进口后,国内造纸原材料大多寄托在国内废纸和进口纸浆。”中国造纸协会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是加大商品木浆来代替,面临价格高的问题,包装纸现在的价格就非常高,下游已经无法承受。同时,国外也没有那么多商品木浆可以供给中国进口使用。

记者获悉,我国废纸回收率一直在提高。

据中国造纸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2017年,我国废纸回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废纸回收率由39.4%提高到48.5%,回收总量已超过5000万吨,达到目前可回收量的90%以上,废纸利用率保持在70%左右,已达到世界较高水平。

 “国内回收已接近极限,同时进口废纸不断减少,那么进口废纸只能生产一些高档产品用于出口。国内废纸回收利用进入死循环,在多次回收利用后质量不断下降,最后就变成豆腐渣一样,不可能再利用。”上述中国造纸协会人士向记者如是表示。

在此背景下,为打破原材料制约的天花板,国内部分企业凭借自身的资金实力,通过在海内外布局产能与原料基地,以获取充足的原料供给。

2018年6月,玖龙纸业的全资子公司ND Paper与加拿大Catalyst公司达成协议,ND Paper以1.7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Catalyst公司在美国的两家制浆造纸厂——缅因州的Rumford工厂和威斯康星州的Biron工厂。

山鹰纸业2018年收购荷兰废纸收购企业WPT,完善废纸—原纸—包装—废纸的产业链闭环。中国纸业则投资建设俄罗斯项目,50万吨针叶浆已签署项目谅解备忘录。

不过,2月22日,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曾公开提出,进口废纸的减量导致原料缺口很大,公司在美国收购工厂也难以满足需求,她建议国家未来能够按一定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废纸进口,避免市场价格大起大落。

 “虽然国内很多纸业龙头在国外生产原材料运回国内,缓解了资源短缺问题。但由于运输和浆板干燥环节成本较高,与国际巨头比起来,国内纸企在成本上还有差距。”晨鸣纸业一位高管告诉记者,比如外资企业——APP(金光纸业)在国内深耕多年,其一直致力于林浆纸一体化,成本优势显著,在国内的议价权远高于国内纸企。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效

发布日期

2019-08-15

 

殷美根在江西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时强调

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效

8月1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殷美根前往江西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调研。他强调,实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相关单位和企业要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质效,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南昌样本”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副市长杨文斌参加调研。

当天,殷美根深入企业造纸车间,察看企业生产情况;检查污水处理设施,了解处理工艺、达标情况;与企业负责同志举行座谈,听取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座谈会上,殷美根对江西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南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充分肯定了企业加大环保投入、优化环保举措作出的积极努力。 他强调,要继续履行合同承诺,强化政企交流,实现互利共赢;继续稳定生产经营,咬定发展不放松,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继续防治环境污染,有效排查异味、处理废水、治理废气废渣,做到达标排放、合规处理、循环利用;继续商讨未来走向,前瞻性思考企业发展问题,破解企业转型升级难题;继续加强安全生产,落实责任、完善机制,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继续维护企业权益,为企业安心进取、放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继续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落实“降成本、优环境”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支持。(记者 万能)

 

 

发布版面

聚焦


主题

晨鸣纸业经营业绩表现整体向好

发布日期

2019-08-17

 

记者从晨鸣纸业获悉,8月15日,晨鸣纸业发布2019年中报业绩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1亿元,二季度盈利比一季度环比增长1157.95%,经营业绩整体向好。

据业内人士分析,相比其他行业,造纸业对经济的敏感度较高,从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造纸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但进入二季度以来,晨鸣纸业为何业绩一路高涨,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公司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布局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高端产能,高档产品比重占到95%以上。特别是新建的四大浆纸项目逐步投产达效,使浆纸一体化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力度,仅上半年就开发生产了吸管纸、铸涂原纸等20多个高利润产品,使整体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晨鸣从一家1958年成立的寿光县造纸厂到如今A、B、H三种股票上市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历经60多年创新发展,目前位居世界纸业1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经济效益主要指标连续20余年在全国同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创造了中国制造业的奇迹。

作为中国造纸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目前晨鸣已形成年产浆纸产能1100多万吨。大规模集中生产经营模式,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定价、行业政策制定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跌宕起伏、中美贸易摩擦等严峻形势,晨鸣按照“聚焦主业、做强实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走上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1.浆纸一体化优势明显。国内有五大浆厂,晨鸣拥有湛江、黄冈、寿光三家,木浆产能最大、超过420万吨,是木浆自产自足、浆纸产能完全匹配的浆纸一体化企业,在同行业中生产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

2.技术装备水平世界领先。拥有全球单机产量大、工艺装备先进的十余条造纸生产线,目前纸幅宽度11米以上的纸机全球有4条,晨鸣就拥有其中3条,确保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产品品种最多最齐全。产品涵盖文化纸、白卡纸、铜版纸、热敏纸等系列,在行业内品种多、齐全,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均位于全国前列,其中文化纸、静电纸市场占有率第一,白卡纸、铜版纸市场占有率第二。

4.产业布局合理。在华南、华中、华东和东北均建有生产基地。运输半径合理,产品配送服务快捷高效,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今后,随着林浆纸一体化战略布局完成,四大浆纸项目达产并完全发挥效益,晨鸣将实现制浆与造纸产能平衡,浆纸一体化优势更加明显,毛利率水平持续提升,进一步增强整体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发布版面

投资


主题

凤凰纸业在肯塔基州开业 中美贸易摩擦难撼双方企业合作

发布日期

2019-08-20

 

本报讯 (中国贸促会驻美国代表处 韩建兵)近日,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上流传一段肯塔基州州长马特·贝文的宣介短片——宣布中国企业山鹰国际旗下的凤凰纸业在美国肯塔基州西部威克利夫市新增投资2亿美元升级改造当地一家造纸厂。贝文州长难掩兴奋地表示,凤凰纸业的投资将给当地带来230个就业岗位,感谢凤凰纸业为当地带来中国投资;他认为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下,不能撼动地方政府层面的合作愿望,双边企业的互利合作将助推双边关系改善。

2018年9月,山鹰国际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从Verso纸业手中收购了威克里夫工厂,生产漂白木浆以及再生浆,并将产品由文化纸转产为牛皮箱板纸,转售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

另据,中国美国总商会发布《2019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与2016年最高水平相比下跌近90%。报告指出,尽管如今大环境复杂,大部分中资企业称将继续在美发展,多数(55%)认为美国依旧是他们在全球的前三大市场;并致力于改善未来的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对美的外商直接投资是衡量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高达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已给美国创造了约20万个就业机会。

 

 

 

 



 

发布版面

商贸


主题

长江经济带牵手北部湾共拓一带一路

发布日期

2019-08-20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一批重大铁路、物流枢纽等项目将开工建设,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初步建成,广西北部湾港和海南洋浦港资源整合初见成效,铁海联运和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通关效率大幅提高,通道物流组织水平显著提升,陆海新通道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撑作用开始显现。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10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00万、100万标箱。

2025年,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基本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建成投产,主要公路瓶颈路段全面打通,形成以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补充的陆路交通通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部湾深水港基本建成,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初步确立,实现与广东湛江港协同发展;西部地区物流枢纽分工更加明确、设施更加完善,重庆内陆口岸高地基本建成,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更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50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000万、500万标箱。

203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全面建成,通道运输能力更强、枢纽布局更合理、多式联运更便捷,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整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显示,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中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此前西部包括重庆在内有不少地区也在结合“一带一路”,致力打造陆海贸易新通道。此次《规划》的印发,将以往各省点状分布的政策努力结合成整体规划,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水平,有利于引导西部地区进行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助力西部崛起。

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印发的《规划》当中,西部陆海新通道被定义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

《规划》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依然面临艰巨繁重任务,需要进一步强化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既有通道能力,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升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率。按照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的要求,我国与东南亚等地区经贸合作更加紧密,西部地区应进一步发挥毗邻北部湾港的区位优势,提升与东南亚等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于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对此,刘英表示,本次《规划》的印发表明国家正在以开放引领开发,将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放在更加突出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作用,放在十分重要的高度上。西部地区属于经济发展的洼地,经济增长潜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潜力都很大。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地高质量持续推进,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后发优势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地处“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处长江经济带的核心位置,连接“一带”和“一路”,贯通南北、陆海统筹、双向互济,又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展现出的带动作用将是非常显著的。

刘英告诉记者,我国的西部地区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也是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最经济、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地区之一。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重庆与北部湾相连接,将有助于带动我国西部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规划》还明确提出,打造陆海新通道要加强创新,统筹陆南北形式和整体的网络平台的建设,增进互联互通等内容也将使得西部陆海新通道所属的各条线路建设得到整体推进。“这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会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

据了解,重庆、广西等西部省(区、市)近年来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国家经贸合作,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持续推进,通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基本形成重庆、成都分别经贵阳、怀化、百色至北部湾港(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港)的三条铁路运输线路,实现集装箱班列每日开行,并与中欧班列保持有效衔接;初步形成至中南半岛的跨境公路班车和国际铁路联运等物流组织模式;北部湾港口设施条件持续改善,航线网络不断拓展,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外贸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要求相比,既有通道仍存在交通运输瓶颈制约、物流成本偏高、竞争能力不强、缺乏有效产业支撑、通关便利化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这就需加强通道建设顶层设计,研究完善总体方案,明确各阶段发展目标,协调推进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刘英看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未来将会为区域经济带来更多机会。“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行动也会在这里得到体现。”此外,她还表示:“在本次印发的《规划》当中,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创新投融资模式等内容,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亮点。”

 

 

发布版面

投资


主题

一带一路:企业转型升级的修道场

发布日期

2019-08-27

 

 

主持人张凡:这次“经贸会客厅”邀请到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创业与创新副教授孙黎,天津聚龙集团公共及政府事务总监邱爱秒来讨论中企如何建立自己主导的产业链、价值链的问题。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推特,要“命令”美国制造业企业从中国等国家搬回美国。其实这并不新鲜,美国制造业回流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标,只不过这次他是更加露骨了,连“市场经济”这块遮羞布都不要了。包括特朗普此举在内的一系列动作,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大破之后必将迎来大立,中企该如何在危中寻机,建立自己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王义桅:从当前情况来看,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但“一带一路”建设仍然在不断深入,我们也更加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这就为中企打造自身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提供了机遇。40年前,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主要还是跟发达国家形成环流,发达国家将很多产业转移到中国,所以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现在,我们正在向世界市场转变,也就需要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待“一带一路”。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企业在研发等创新环节的投入越来越多,申请专利数量也越来越多,正在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端攀升。此时,我国与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像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中国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一个环流。这样一来,中国就处于“8”字型双环流的中心,这个双环流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受益,也正在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大转型。

孙黎:从理论上来说,以交易能力和供应能力为标准,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可以分成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俘获型和层级制等类型。而许多中国企业就是典型的市场型。我们看到,以小米、华为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的创新,主要形式就是基于市场规模的创新,是依靠扩大本土市场获得基础资金,然后再增加研发这方面的能力,利用以前代工或者说制造打下的基础,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端攀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像十年前的中国,人口基数大,有一群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这对中国企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来说,发展空间十分巨大。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将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华为现在开发出鸿蒙系统,就预示着中企开始打造自己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在当前中美正在进行贸易战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可能会形成分化。也就是说,中国、美国、欧洲都可能打造出自己主导的产业链、价值链,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多元化的格局,它们相互之间就是竞争、合作的关系。它们可能会因国家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发生一些冲突。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一些企业可能要把工厂搬迁到中国以外的国家。

张凡:在企业打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方面,有哪些经典案例?

王义桅:利用“一带一路”进行腾笼换鸟,企业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是我们目前总结出的经验。例如,在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等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就是典型。

邱爱秒: 对于企业来说,既可以选择先融入现有的产业链、价值链,然后再攀升,也可以选择打造自己的产业链、价值链。我们天津聚龙集团就是以棕榈油生产与营销为主业,现已形成了集油料作物种植、油脂加工、港口物流、粮油贸易、油脂产品研发、品牌包装油推广与粮油产业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的棕榈油产业链。当前,我们在中国江苏、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拥有6个成员企业。2006年,聚龙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建成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一个棕榈种植园,并建成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一个棕榈油压榨厂,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全面进入棕榈油这一全球最大的食用油产业领域。

张凡:目前,中企在打造自己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方面遇到哪些挑战?

王义桅:从大背景来看,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营商环境不是很好,它们对中企海外投资在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有限,因此我们一直在强调资金融通。另外,美国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也给中企带来了一些金融风险。而在国内而言,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走出去、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需要防止产业空心化的状况出现。

孙黎:当前,中国在高铁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中国在一些重工业领域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空客、波音等欧美企业仍然在主导着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更加合理的产业布局。

邱爱秒:从企业角度来看,中企打造全球产业链中最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自身战略目标不清晰、国际化运营能力不足、制度体系适用性不强及适应国际化的人才欠缺等方面。

张凡:根据贵公司的经验,您还有哪些建议?

邱爱秒:一是选准发展方向,对国家发展大战略进行准确解读。从一个起初贩卖米面油的小粮油店逐渐发展成为事业范围覆盖全中国,固足东南亚,挺进非洲的国际化全产业链油脂企业,我们的转型发展就是顺应了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大战略和建立国家粮油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二是逐级延伸产业链,积极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化解企业单一经营的风险,而且可以提高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模式。三是注重培养国际化人才、利用好外籍人才,为打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广湛铁路项目可研获批! 争取年内开工

发布日期

2019-08-28

 

近日,国家铁路集团和广东省政府批复了广州到湛江的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工作,项目争取年内尽早开工建设。

广湛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新建正线自广州站引出,向西经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终至湛江北站。其中,新设佛山站、新干线机场站、新兴南站、阳春东站、阳江北站、马踏站、茂名南站、吴川站、湛江北站9个车站,预留湛江东站、阳西站。

广湛铁路的始发站是广州火车站,终点站在湛江中心城区,将实现高铁从中心城区到中心城区的对接。项目投资估算总额998.0亿元,建设周期5年,也就意味着,如果能在今年开工的话,将在2024年通车,届时广州到湛江仅需2个小时。

根据预测,广湛高铁建成后,初、近、远期2030年、2035年、2045年广州至阳江北最大区段双向客流密度3200万人、4100万人、5200万人/年,开行客车64对、86对、120/日;茂名南至湛江北最大区段双向客流密度2560万人、3300万人、4180万人/年,开行客车55对、77对、108/日。

记者从广东省政府网站上了解到,我省正在全力加快推进广湛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并积极争取国家铁路集团支持加快项目推进。目前,广湛铁路项目可研已获批,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工作,项目争取年内尽早开工建设。另据了解,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可研专题工作目前也正在加紧推进,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发布版面

深度报道


主题

16个产业项目落户北部湾经济区

发布日期

2019-08-30

 

项目签约仪式。自治区北部湾办供图

广西新闻网深圳8月28日讯(记者 黎鑫 通讯员 邬拉 宾银燕)8月28日,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招商引智(深圳)推介会在深圳举办,经济区相关园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有关企业、协会在产业配套、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签订了16个项目合作协议,投资金额达237亿元人民币。

当天,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化工、物流等行业和相关领域协会代表,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和有关园区近200人齐聚一堂,深化探讨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共商引智合作,共谋融合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自治区北部湾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魏然在推介会致辞时表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也是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合作的重点区域。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出台,有着独特区位优势的北部湾经济区必将深入推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毗邻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经贸合作必将更加紧密。桂深合作由来已久,北部湾经济区高度重视和期盼与粤港澳在金融、贸易、航运、产业、人才等领域加强合作。

魏然表示,此次组织北部湾经济区各有关园区和部门与在深相关企业、协会开展招商引智对接,目的是通过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促进桂深两地深度交流和合作落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投资者和人才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推介会上,自治区北部湾办介绍了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北钦防一体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成效和面临的新格局新机遇,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对广西营商环境进行了推介,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和经济区有关园区代表重点推介了沿海三市和园区在营商环境、产业政策、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此次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6个,投资金额约237亿元人民币,这批项目的成功签约将进一步优化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对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发布版面

广东·地方


主题

湛江 廉江打造四百亿智能化家电产业集群

发布日期

2019-08-30

 

南方日报讯 (记者/顾大炜 见习记者/李梓贤)“以前需要十几个人的生产线,现在一个人就够了。”29日下午,在华强电器生产车间,生产线上的“机械手”有序地工作,电饭煲、电水壶、电压力锅等零部件,从生产到打带装箱,整套流程已实现生产自动化。据介绍,华强通过电器智能改造后,每万套的产能提升了56.25%,生产周期从5天缩减到了1.5天,产品合格率也得到了提升。

华强的电器智能改造只是“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廉江的一个缩影。2018年11月华强与廉江市的龙力、威王、纳美仕等家电企业参与组建广东省小家电智能制造区域创新中心。该中心也是粤西第一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将为企业提供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化整体技术升级方案,推动湛江市小家电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廉江生产的电饭锅、电水壶产销量约占全国的30%,曾获“中国电饭煲之乡”“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称号,这么大的产销量主要靠的是智能家电产业升级。去年廉江新增湛江市级工程中心8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截至今年3月,廉江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工程中心9个、企业技术中心9个。

近年来,廉江政府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带动当地众多家电企业先后投入技改资金90亿元。廉江创新驱动战略有长远的规划,该市经信局一位负责人说,到2020年,廉江将打造400亿元产值的小家电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小家电产业基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