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卡号/身份证号 Library Card/ID No. 密码 Password
湛江市图书馆电子剪报
湛江市图书馆2019年11月剪报

发布时间:2022-11-13 11:37:28 点击数:

分享到:

海洋篇

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洋经济总量达8.3万亿元

共谋蓝色合作 共商海洋治理

海洋化学创新成果覆盖多领域

辽宁:研讨谋划加快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海洋展:我国海洋技术日趋精尖

世界级港口群发力海洋经济

海南首个5G+海洋牧场”示范项目试运行

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研究分会在津成立

三亚成立海洋发展委员会

钢铁篇

钢铁要走出“增产不增效”怪圈

中国宝武: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以更高站位释放绿色钢铁无限潜能

明年钢铁行业形势难乐观

加快构建钢铁产业生态圈 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钢铁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钢铁工业在循环经济中的机遇与挑战

宝得钢铁提质升级 三大项目竣工运营

标准引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骆铁军:构建长期繁荣的钢铁生态圈

推动钢铁产业链利益分配均衡发展

石化篇

提质增产,加速打造高端石化产业集群

燕山石化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共同为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加油

科技创新引领我市石化产业走精细化发展之路

广东石化十大举措确保主题教育高水平推进

四川石化“四个争先”助推高质量发展

辽阳石化转型升级主打创新牌

中国石化: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茂名石化“一船两品”提升装船效率

辽阳石化提质增效见真功

造纸篇

再问晨鸣:初心未改

叹为观“纸” 进博会上的小展大单

腾格里沙漠污染再现 环保欠账须一“追”到底

“一带一路”上做大做强

其它

政策引导 产业标准提升

共建高质量的“一带一路”

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上行班列突破千列

湛江东兴“四个聚焦”推动走深走实

引导民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百亿美元级项目落地广东 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路径须拓展



 


 

发布版面

评论


主题

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11-01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近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贺信精神,要求全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推动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建设海洋强省。

“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深刻阐释了海洋之于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方向,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广东因海而兴、因海而富、因海而强,海洋资源优势明显。2018 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93 万亿元,连续20 多年居全国首位。但从经济效率、科教支撑、生态环境三方面衡量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质量,单位岸线海洋生产总值、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海洋专业人才培养、工业废水排放等指标来看,广东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深入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贺信精神,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省、以海强省、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加快推动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广东是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也是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使命。近年来,广东促进海洋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不断推动海洋经济稳步发展,基本形成了海洋产业门类完整、经济辐射能力较强的开放型海洋经济体系,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均约为1/5,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更好地发挥广东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1 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经济、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广东海洋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抢抓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全力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深度参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海洋是人类的美丽家园,维护海洋繁荣与和平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举办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旨在为世界沿海国家搭建一个开放合作、共赢共享的平台,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外涉海企业、机构的务实合作,成为展示中国及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前沿成果的窗口、海洋产业经贸合作的高端平台、海洋科技创新交流的盛会。2019 海博会聚焦科技创新,来自21 个国家的455 家展商参展,签约成交394 项,签约成交金额7.4 亿元,已经圆满收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办好“中国海洋第一展”,还要认真学习借鉴上海进博会等的经验做法,推动海博会向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深化同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为推动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助力。

茫茫海洋中,蕴藏着人类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着力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奋力开创广东海洋强省建设新局面,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注入强劲动能!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中国海洋经济总量达8.3万亿元

发布日期

2019-11-04

 

本报讯(记者 高文)由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日前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博览会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9》正式发布,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达8.3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为沿海地区提供了3684万个工作岗位,对国民经济增速的贡献率接近10%

报告同时指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洋第三产业“稳定器”功能更加突出。2018年,我国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4.4%37%58.6%,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连续6年保持“三、二、一”的态势。海洋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博览会上,《2019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也同时发布。该指数体现了中国近年来在海洋方面的投入和产出的快速增长:2018年重点监测的海洋科研机构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上年增长19.2%,专利授权数量超过3700件;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改善,2018年各类直排海污染源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的比重增加至96.3%

据了解,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被称为“中国海洋第一展”,是推进海洋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功能平台,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的高端经贸平台。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蓝色机遇,共创未来”为主题,聚焦科技创新,举办了系列论坛以及高端对话、成果发布、商务推介等配套活动。

 

 

 

 

 

 

 

发布版面

理论


主题

共谋蓝色合作 共商海洋治理

发布日期

2019-11-13

 

118~9日,东黄海研究智库联盟2019年会暨“海洋命运共同体与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学术会议在浙江宁波举行。来自该联盟成员单位,中、日、韩、西班牙、法国等相关学术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就北极治理与国际合作、蓝色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滨海湾区治理与区域合作、海岸带治理经验与模式等话题研讨交流,为东黄海地区发展合作建言献策。

北极事务成为全球关注热点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加速。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北极在战略、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提升,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极地研究中心主任金珉秀谈及北极的形势和变化时说,北极冰雪融化不仅导致北极自然环境变化,而且可能引发气候变暖加速、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现象增多、生物多样性受损等全球性问题。同时,北极冰雪融化可能逐步改变北极开发利用的条件,而这又会对北极居民和土著人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金珉秀介绍了韩国的北极政策,建议中日韩三国可以基于原有的科学研究合作向多层次拓展,加强政策、科学、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北极事务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主要是因为危机意识以及地缘政治变化等因素。”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酒井英次说,北极的环境变化、气候变动给全球带来了可能的自然灾害威胁,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人类可持续利用这些资源提出了巨大挑战,连通北欧、欧亚大陆的这条“8”字型的北极航线将对全球安全事务、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北极是跨学科、跨领域的课题,拥有很多的利益相关方,因此相互之间必须要有信息沟通的平台,而这一平台仅靠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其中一方是不够的,需要将所有的利益相关方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定期展开沟通交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旭长期从事日本研究,她梳理了日本对北极航道的认识情况,包括管理协调体制、科学技术手段等。王旭认为,合作顺应中日关系持续改善的大局,符合中日各自定位和发展预期。“北极科学考察、开发利用北极航道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投入都是巨大的,而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开展多国间的联合科考、联合航运是经济上的合理选择。合作契合中日优势互补的现实基础。”

如何破解发展与治理之痛

 “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海洋发展与海洋治理结合起来。”在海洋领域面临着诸如近海污染、海水升温、海洋酸化、海洋生物多样性衰退等问题。解决发展与治理的关系问题,需要在国内层面实现发展的转型,在全球层面实现治理范式的转型。庞中英表示,期待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实现更为有效的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智慧。

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渡边敦介绍了日本沿海海域的综合管理情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给沿海地区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之后,日本采取了排放限制措施,大幅减少了入海氮磷有机物的排入量,海水水质得到了很大改善。日本还加强了水产资源管理,对浅水区域进行了保护、修复、重建。在通过自上而下的环境修复后,日本加强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以技术创新带动海洋经济振兴。近年来,日本海洋温差发电、深层海水利用等产业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国家海洋从业者考察、学习。渡边敦说,总结日本的经验,经济、社会、环境的均衡发展是推进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海疆研究室副主任侯毅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进行了系统分析。侯毅说,加强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是合理有效开发与利用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引领,打造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聚集区是基本路径;培育重点、突出精品、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是必经路径。此外,还要充分重视人才培育,既要培育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人,也要培养管理、文创、营销人才。侯毅认为,环黄海、东海国家应以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媒介促进交往,推动彼此关系的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大海从国家需求、国际合作基础及合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谈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洋科技合作议题,他建议,要以南海周边国家、太平洋—印度洋小岛屿国家、北极周边国家为重点,以海洋认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规划与管理为重点领域,立足各合作方能力与资源的互补性,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加强政府间合作、共建科研平台、共同发起推进北极大科学计划、共同举办学术论坛、强化人员交流与培训等方式,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的全面提升。

湾区的法律融合与生态保护

 “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上现有的3个国际性湾区都不同,是一个根据一国两制原则设立的、拥有3个不同法域的大湾区,因此,如何规划这个独特的大湾区的法律制度的未来,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林峰表示,3个法域的法律要实现真正融合,在法律制度上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但不要把不同看作是不好的事,实际上3个不同法域是各有优势。要利用这些差异,将各个管辖区的优势发挥出来。”林峰认为,有一些实体法,因为长期法系的不同,没有必要融合,如合同法、商法、侵权法等。在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等新领域,新发展带来了新问题,以前法律也没有规制,可以考虑制定统一的实体法或制定示范法。在一些争议比较小的领域,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方面,可以看看是否有空间融合。

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副院长李加林通过时空基础数据,说明了高强度开发背景下东海区海湾生态系统整体不断退化的情况。李加林说,1990~2015年,东海南部海湾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且下降程度远大于北部海湾;海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变化区域集中于海陆交界地带,沿海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成为东海区海湾生态服务价值演变的主要因素;围填海强度与海湾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南部海湾相关性大于北部海湾。李加林建议,要科学制定生态修复目标和方案,加强海湾水体与湿地的保护,加强海湾生态承载力评估,建立海岸带多规合一制度,营造生态安全的海岸带。

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研究员韩承勋介绍了韩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与相关法律制度。韩承勋认为,中韩可以借助东黄海研究智库联盟提供的桥梁作用,通过中韩地方政府之间姐妹城市、友好合作城市等伙伴关系纽带,在海洋治理政策、法律等方面进行交流,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共同研究,促进东黄海生态环境保护。

探索陆海统筹机制下的海岸带综合治理

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海洋研究室室长尹成淳对韩国《海洋水产发展基本法》、韩国政府和各地方政府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的发展和实施,以及2018年《海洋空间规划与管理法》及其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尹成淳介绍,韩国通过对侵蚀海岸带的人为因素、自然灾害因素进行整合性管理,对侵蚀严重的地区和缓冲地区进行区分管理,对造成侵蚀的予以禁止,为预防海岸带侵蚀提供了一些支持政策和制度。通过这些举措,韩国将后退的海岸线向前推进了70米左右。

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高翔着眼于生物多样性的国际目标与国际规则,分析了中国和日本在海洋保护区制度方面的不同特点,结合生物多样性条约对参加国的相关目标要求,提出了可以共同聚焦和研究的问题、方向。“比如,设置近海海洋保护区时如何对海洋环境进行评估?生态红线划定之前原本该区域是可以从事渔业生产活动的,红线划定之后这些渔民的生存如何解决?这些都是中日在海洋保护区管理中共同关心的问题,双方可以展开交流研讨。”

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研究员汤晓峰讨论了中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对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影响。汤晓峰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的出台,有利于海陆一体化思维的形成;建立了一种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初步解决了海岸带多头交叉管理和碎片化监管的问题;有利于实现自然资源数据共享;有利于加快建设项目审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于海岸带具有强烈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汤晓峰建议,在坚持陆海统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海岸带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动态管理机制。

东黄海研究智库联盟是为落实2014年中国在第九届东亚峰会上提出的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倡议,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2017年发起成立。联盟作为中国首个专门研究东黄海涉海问题的智库合作平台,对共同关切的东黄海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和讨论,分享成功经验,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或应对建议,其研究成果除了在联盟内部交流、公开发表外,还以内部报告和建议的形式上报有关部门。目前联盟共有9个正式成员单位,包括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和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

本次会议由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宁波大学、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宁波市东海研究基地、宁波大学法学院、宁波市湾区经济研究基地共同承办。在会议闭幕式上,联盟发起单位——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表示,此次国际学术会议对推进东黄海领域前沿问题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待联盟各成员单位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合作,凝聚共识,充分发挥联盟在国家决策以及国家间相互合作方面的桥梁作用,为东黄海地区发展合作贡献智慧。

 

 

发布版面

理论


主题

海洋化学创新成果覆盖多领域

发布日期

2019-11-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化学领域主要在人工海水配制,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海洋化学,台湾海峡上升流及生态系统研究,中国浅海有机地球化学,海藻资源化学利用等领域取得成果。其中《南海海洋化学研究》(2012年)、《北极海域海洋化学与碳通量考察》(2016)、《中国近海海洋图集海洋化学》(2017)等著作具有代表性。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化学领域产出不少创新成果。

——海洋工程设施腐蚀研究与防护技术。侯保荣主持了中国近海腐蚀环境调查与研究,明确提出“海洋腐蚀环境”概念,建立了海洋腐蚀环境的理论体系,并致力于海洋浪花飞溅区防腐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层矿脂包覆防腐体系,成功应用于重要设施关键部位的腐蚀防护,填补了中国相关技术领域空白。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基于羟基自由基高级氧化快速杀灭海洋有害生物的技术研究。针对防控海洋外来生物入侵和保护近海海洋生态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白敏冬等首次发现了大气压下持续微辉光放电的新科学现象,创建了大气压强电离放电高效制备羟基自由基的新方法,发明了基于模块化阵列式等离子体集成源的系列化高浓度羟基自由基产生装备,突破了羟基自由基工程化应用的瓶颈问题,在万吨级船舶上完成了羟基自由基快速、高效率、低成本、无潜在风险杀灭入侵生物的工程示范及技术推广应用。有关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改性黏土治理赤潮技术研究。2017年,俞志明等研发的改性黏土应急治理赤潮技术落地智利后,2018年在巴黎第18届全球有害藻华大会上,中美两国海洋研究机构签署了利用中国改性黏土技术应对佛罗里达沿海赤潮灾害的合作协议,标志着该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全球赤潮治理领域起到引领作用,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成果已成为中国赤潮治理的国家标准。

——大洋主控型边缘海碳循环理论研究。戴民汉等系统研究了中国近海与主要河口碳循环,揭示其CO2源汇格局、关键控制过程与机理。提出物理-生物地球化学耦合诊断方法定量解析边缘海CO2源汇格局,建立了大洋主控型边缘海碳循环理论框架。

——高浑浊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理论与物质循环模式。张经等在系统地研究中国河口中痕量元素与生源要素的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浑浊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理论与物质循环模式;剖析了痕量元素与生源要素通过大气沉降向中国海的输运特点,发现了它与初级生产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诊断大气沉降对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参比体系;发展了边缘海的生源要素收支模式,揭示了中国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内在驱动机制和变化的特点。

(陈连增,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原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波,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党委书记)

 

 

 

 

 

 

 

 

 

发布版面

时讯


主题

辽宁:研讨谋划加快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

2019-11-18

 

本报讯 1112日,主题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辽宁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政协研讨会在辽宁锦州举行。全国政协、省委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今年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十年。十年来,辽宁省认真落实发展规划,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沿海经济带的先发优势、区位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会议指出,辽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海洋战略意识,加强整体谋划,积极开展对本轮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价和政府工程后评价,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强陆海统筹,推进海洋事业绿色发展,加强海岸带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谋划推动的重大战略。辽宁要着眼打造重点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开放新前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沿海经济带转型升级,统筹考虑好促进当前发展与谋划长远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与错位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应用与体制机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与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关系,走好依海富民、以海强省、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将继续积极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为把辽宁沿海经济带打造成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凝聚智慧和力量。

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辽宁省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支持海洋重大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创新海洋人才体制机制,加快发展高质量的海洋经济,努力实现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转变。各级政协要继续围绕科技创新引领辽宁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开展协商议政,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实施情况开展民主监督,为进一步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贡献力量。

 

 

发布版面

会展


主题

海洋展:我国海洋技术日趋精尖

发布日期

2019-11-19

 

近日,由励展博览集团主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Oi China以下简称海洋展)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行,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参展商。

KongsbergTeledyneRBR等国际旗舰品牌和中船重工集团、广州鸿海、上海蓝梭电子、杭州腾海、中天海洋系统、杭州浅海、水德仪器等知名中国本土品牌展商均出现在现场。据统计,展会展出的2019年上市或优化的海洋科技新品超过200件。

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张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海洋展见证了我国海洋技术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举办首届海洋展时,外国展商占了大部分,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展品多为外国的。为此,我们确立了引进来的目标,通过展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每一届参加的国内展商和展品都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增加。到现在,国内的很多海洋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又重新确立了走出去的目标,组织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合作。Oi中国展已经成为先进全球海洋科技产品的旗舰展台和海洋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她说。

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观测技术分会理事长、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员罗续业对记者讲道,本届展会突出了“无人航行器主题”,无人船、无人潜水器代表着该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引领了国内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记者注意到,本届展会新推出未来海洋专区,通过搭建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互动平台,联动海洋行业科研工作者、企业与投资机构等各方,促进海洋科技及其成果市场化。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站等科研单位在专区对全新成果进行了全面展示,获得了众多机构和企业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深海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室主任郭霖以往是观众,这次成为参展商。他说,这次带来了声学应答释放器、水声定位系统等自主研发的产品,声学研究所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转化,除了研发也可量产。这次参展希望寻求更多的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

罗续业介绍,以往配套的零部件大都需要进口,价格很贵,给国内厂商带来了不小的负担。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能生产配套零部件的国内企业,这极大减轻了国内厂商的负担,也标志着我国的海洋技术产业越来越完善,产业结构越来越成熟。

搭建走出去合作平台

通过走访展台,记者看到了大量已经走出国门的展品。天津深之蓝海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郭岳山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的很多工业级产品已经进入日本、韩国、柬埔寨、印尼、玻利维亚等国家。欧美市场虽然已经很成熟、难度大,但在细分市场方向仍然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寻求进入之道。该公司的消费级产品已经遍布全球潜水市场。

郭岳山还表示,目前国内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海洋技术产品应用场景越来越广,公司定位也是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寻求海外应用和推广。

水声领域是海洋技术的一个细分领域,欧美国家一直在该领域对中国限制出口。记者采访到了极少数从事水声领域的民营企业——杭州锐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颜曦。颜曦说,政府每年都分配海洋调查任务到各研究所和大学,需要用到水声设备。由于国外的限制出口,能买到的设备并不能满足调查需求。该公司针对时机,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已经和很多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合作,产品完全能满足目前国内科研调查的需求。

 

 

 

 

发布版面

解读


主题

世界级港口群发力海洋经济

发布日期

2019-11-19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根据《意见》,将分“三步走”的蓝图,分阶段针对2025、2035、2050年提出6个方面的19项重点任务,最终目标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形成若干个世界级港口群,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一直以来,我国港口在海事运输以及进出口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全世界掘金海洋经济的大浪潮下、在我国寻求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宏观战略之下,一方面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针对包括港口、运输船只以及排放、人类捕捞等多类别涉及海洋经济发展要素受到来自技术升级、开发科学管控等多重制约;另一方面,港口质量高低决定着多式联运效率的提升,尤其是作为海洋经济对接内陆经济的关键连接点,港口的建设水平决定着各要素衔接转运的效率高低。

然而不可不提的是,我国港口建设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亟须进行整体提升和改善。正如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所指出的,目前,我国港口在总体规模、作业效率、科技创新等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存在区域港口发展不平衡、绿色发展水平不高、安全基础不牢等问题。与世界先进港口相比,我国港口综合运输体系的枢纽功能有待强化,在专业物流、现代服务功能等方面存在差距;口岸物流通关便利化程度、口岸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多式联运,特别是集装箱铁水联运方面也有较大差距。

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正是港口枢纽作用能否发挥的关键所在,对此,《意见》提出了系统优化供给体系、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以多式联运为重点补齐短板等重点任务。到2025年,集装箱、干散货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达到60%以上,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主要由铁路或水路集疏运;到2035年,重要港区基本实现铁路进港全覆盖,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显著提升。

而对于其他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意见》提出的6个方面的19项重点任务主要涉及着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加快绿色港口建设、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加快推进开放融合发展、加快平安港口建设以及推进港口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六大方面,可谓事无巨细尽在其中,尤其是,《意见》还明确了鼓励有条件的主要港口、企业纳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范围,以枢纽港为重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这样的“世界一流”正是寻求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我们所急需的。如此才能怀抱“一流”决心,实现海洋经济强国建设的一系列宏伟目标。当前,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已是全球共识,我国正面临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机遇面前必须认清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放眼未来,伴随中国高效优质世界级港口群屹立于我国国土与海洋边界,势必推动海洋经济强国建设按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保护并济的轨迹推进。而尤为需要提醒的是,要尽快堵住地方无序过度开发海洋资源的路径,同时加强必要监管,确保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此外,各地须肩负起与海洋开发带给地方经济利益同等的保护责任,共同确保海洋开发与生态的可持续性。

 

 

发布版面

聚焦


主题

海南首个5G+海洋牧场”示范项目试运行

发布日期

2019-11-21

 

基于5G网络技术的网箱生物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近日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深海养殖场成功部署。海南移动客户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标志着海南首个基于“5G+海洋牧场”的示范项目正式试运行。

陵水拥有良好的海洋渔业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基础、海洋文化基础,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但是,当前网箱养殖仍存在缺少现代化技术装备支撑、机械化及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长期以来,深海养殖场的日常管理与信息化无缘,都是靠人工经验。海南移动陵水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解释:“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深海养殖场距离陆地较远,传输网线无法部署;另一方面,4G信号带宽存在不足,不能满足视频大带宽数字化测控技术的需要。”

而网箱生物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解决了深海养殖信息采集与传输困难的痛点。站在渔港岸边,通过手机APP,就能接收到养殖场网箱回传的清晰视频和网箱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养殖环境参数数据。

海南移动陵水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开发的鱼类行为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帮助有关专家研究鱼类行为与海洋环境变化、网箱环境、饲养行为之间的变化机制,改善养殖模式、优化养殖设施,对网箱内的海洋环境和鱼类行为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产出,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记者丁平 特约记者陈思国)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研究分会在津成立

发布日期

2019-11-21

 

“海洋命运共同体与海洋强国建设”高端论坛同期举办

11月18日,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天津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分会工作细则,选举产生了分会第一届理事单位、理事长。分会理事单位及会员代表260余人参会。

据了解,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研究分会是在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领导下的非法人资格社会团体,是由致力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研究的单位和个人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组织,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起成立。目前,分会已有个人会员292人,单位会员54个,分别来自涉海机构、高等院校、知名企业、新型智库、社会团体及国际组织。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表示,作为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研究分会的挂靠单位,中心深感责任重大,将全力支持分会发展,尽最大可能提供智力及各方面资源支撑,充分结合自身特色,发挥并扩大在海洋战略研究、海洋舆情分析、海洋规划编制、海洋经济统计核算与调控决策等方面的优势,与分会共同进步、提升。

就分会的下一步工作,会议强调,一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理事会和各位理事的作用,共担发展重任;二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分会的经验,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海洋战略规划和经济领域前瞻性问题、热点问题的研究;三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分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积极承担国家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研究课题,为国家及有关部门提供智力支撑和咨询服务。

 “海洋命运共同体与海洋强国建设”高端论坛同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原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王殿昌、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傅崐成等专家、学者围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秩序与海洋观、大国海洋博弈、陆海统筹等议题作了发言,并进行了现场交流。

 

 

发布版面

本省新闻|时政


主题

三亚成立海洋发展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19-11-22

 

本报三亚11月21日电(记者李艳玫)11月21日,三亚市召开中共三亚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三亚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正式运行,这也是我省首个海洋发展委员会。

三亚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是该市贯彻落实党中央海洋强国战略和省委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部署,是着眼于该市经济发展大局、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和重要增长点的具体举措,目的是全面加强对海洋工作的指导,更好地统筹推进海洋强市建设。

三亚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研究审议该市海洋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负责海洋领域重大工作的统筹谋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组织海洋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政策调研并监督实施等。

据了解,近年来三亚市海洋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约三分之一,呈现出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从粗放发展向精益发展转变等良好趋向。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三亚海洋生产总值达220亿元,同比增长15.5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7%;今年1月至6月,该市海洋生产总值达128亿元,预计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将实现255亿元。

接下来,三亚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将充分发挥牵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机制,统筹推进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把三亚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动范例。

 



发布版面

产经


主题

钢铁要走出“增产不增效”怪圈

发布日期

2019-11-01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钢企利润明显下滑。这既有外部环境复杂导致制造成本上升的因素,也有产能释放过快的因素。下一步,全行业要在稳产增产的同时积极探索兼并重组,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控制生产节奏,走出“增产不增效”的怪圈——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举行2019年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产量和需求均保持一定增长,但是利润明显下滑,中钢协会员企业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三成,“增产不增效”问题需要加以警惕。

前三季度量增价跌

 “前三季度,在国家各项稳增长措施的推动下,各地重大项目纷纷开工,为钢铁行业创造了较好的市场环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表示,钢铁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在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稳产增产的同时,还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积极探索兼并重组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以来,钢铁产量增势明显。1月份至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7.48亿吨,同比增长8.4%;生铁产量为6.12亿吨,同比增长6.3%;钢材产量(含重复材)为9.09亿吨,同比增长10.6%。

与此同时,钢材价格有所下降。1月份至9月份,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综合指数平均为108.58点,同比下降7.17点,降幅为6.2%。其中,长材指数平均为114.61点,同比下降5.0%,板材指数平均为104.81点,同比下降7.5%。

制造成本明显上升。今年以来,国产铁精矿、进口铁矿石、废钢、炼焦煤等主要原料价格普遍上涨,持续高位运行。1月份至9月份,主要原料采购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铁矿石上升31.7%,国产铁精矿上升21.5%,废钢上升8.8%。

 “钢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较大。” 屈秀丽分析指出,今年以来受巴西淡水河谷矿山溃坝和澳大利亚港口飓风影响,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由年初的69.03美元/吨上涨到7月份的119.51美元/吨;加上废钢、焦煤价格上涨以及环保成本、物流成本上升,钢铁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制造成本上升8%到10%,致使大部分企业效益同比下降。

数据显示,1月份至9月份,中钢协会员企业销售收入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利润总额1466亿元,同比下降32.0%;销售利润率4.6%,较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对增产要清醒认识

当前,钢铁业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企业承压运行。从产能释放看,按照1月份至9月份的日产水平估算,今年全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10亿吨。根据最新预测,四季度增幅会有所降低,但全年粗钢产量也将达到9.94亿吨左右。中钢协提醒,广大钢铁企业要合理控制生产节奏,保持供需基本平衡。全行业要对增产保持清醒认识,不能重回增产不增效怪圈。

从进出口看,1月份至9月份,全国累计出口钢材5031万吨,同比减少267万吨,下降5.0%;累计进口钢材875万吨,同比减少122万吨,下降12.2%。中钢协分析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深远,钢材出口环境将愈发严峻,长期影响远没有消除。

从需求预测看,据世界钢协(WSA)10月份发布的短期预测,2019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增长3.9%,增速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全球钢铁需求量仅增长1.7%,中国仍将维持增长但增幅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此外,中钢协表示,环保执法仍需更加科学合理。目前,部分地区环保已达标的企业仍然要执行限产政策。为了完成减煤任务,有的地方政府要求钢焦联合企业将与大高炉配套的合法、合规、环保达标的大型焦炉退出,所需焦炭从外省采购,给企业安全稳定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是国家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企业普遍受益,但执行中企业也反映了一些问题,比如钢铁企业用电属于大工业用电,在执行过程中含税价保持不变,增值税税率降低造成电费不含税价不降反升。”屈秀丽说。

立足长远破解困局

令人欣慰的是,面对下行压力,国家实施积极的稳增长、扩内需政策,我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态势。中钢协党委书记何文波强调,钢铁行业要在做好最坏打算的基础上树立信心,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抓住目前的机遇期,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问题。除了推进加强行业自律、做好降本增效等工作外,钢铁业更要谋长远促发展。

9月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见证了15家钢铁企业共同签署《中国钢铁企业绿色发展宣言》,这是钢铁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新起点。“面对全世界最严格的排放限值要求,按时达到要求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何文波指出,要聚焦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瞄准影响超低排放的技术瓶颈,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尽早实现全面达标排放。协会将及时开展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效果评估,推动先进环保技术在钢铁工业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应用和推广;深入分析超低排放改造、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了解企业的新诉求,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松劲。据了解,2019年钢铁行业巩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成果专项督查工作已经结束,有关情况正在汇总研究,并将以此为契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新增产能、变相扩张产能的事件,防范任何形式的违规新增产能。

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钢铁企业数量过多,集中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严重影响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我国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比仅35.3%,无法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和规范经营,与行业有序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差距很大,也远低于上下游主要行业的集中度水平。

今年,中国宝武重组马钢,是打造中国钢铁航母的重要之举。接下来,钢铁业还要按照企业自愿、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兼并重组工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雷)

 

 

发布版面

技术服务


主题

中国宝武: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发布日期

2019-11-04

 

10月28日,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成为全球钢铁业的绿色引领者”为主题的中国宝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绿色

发展大会、第七期决策人研修在宝钢股份湛江钢铁举行。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在会上强调,全面推动中国宝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中国宝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国宝武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望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宝武副总经理张锦刚主持会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銮,湛江市副市长黄明忠,湛江市生态环境局、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局的领导以及中国宝武党委常委、宝钢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邹继新,中国宝武副总经理郭斌,中国宝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章克勤,集团公司总部助理以上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子公司党政一把手与分管领导近二百人参加了集中学习。

今年以来,中国宝武以“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为抓手,加快“治气、治水、治固”的“三治”工作;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低碳工艺技术创新,从源头上实现减排;全方位开展“洁化、绿化、美化、文化”的“四化”行动,全面提升中国宝武本质化生态环保水平,建设“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的绿色城市钢厂。

会上,宝钢股份湛江钢铁作了题为《会呼吸的钢铁——构建绿色钢铁生命共同体》的主题报告。集团能源环保部发布了绿色城市钢厂项目研究成果(《中国宝武绿色城市钢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宝武绿色发展指数报告》)。集团环保督查组通报了环保督查工作,宝钢股份武钢有限、韶关钢铁等被督查单位作了表态发言。宝钢股份就废气超低排、宝武水务就废水零排放、宝武环科就固废不出厂、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汇报了“三治”工作推进情况;钢铁业中心、服务业中心(智数办)、产业金融中心、城市新产业中心、新材料中心、资源与环境产业办公室等分别就盐城未来钢厂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环保智慧化、绿色金融发展、建设绿色园区、能源环保材料开发、能源环保产业发展等主题汇报了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推进进展。

黄明忠在会上代表湛江市委、市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湛江钢铁已建设成为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工程,对支持广东打造“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保障湛江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发挥了标杆作用。湛江钢铁以绿色钢铁梦工厂作为目标,始终牢记对广东人民、对湛江人民的环保承诺,将环保视为企业名片,致力于打造“全球排放最少、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与社会资源循环共享”的绿色环保钢厂。湛江钢铁的绿色探索,充分证明了选择湛江钢铁落户东海岛是正确的,充分验证了湛江钢铁的绿色发展承诺是值得信赖的,也让我们看到了钢铁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美好前景。湛江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湛江钢铁发展,共同实现地企绿色发展。

张锦刚在会上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领学。他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同筑生态文明之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方面同与会代表深入学习领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胡望明表示,本次会议通过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了认识,把握大势;通过交流绿色发展成果和现场参观,看到了推进“三治四化”方面的成绩,坚定了推进绿色发展的信心。中国宝武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深度挖掘供应链效率和价值,创新供应链服务产品,构建价值共享的可持续发展钢铁生态圈。我们将打造“绿色、智慧、精品”的高科技钢铁企业作为战略选择,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创新,引领钢铁行业技术进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反思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我们做好环保风险管控的能力。我们要认真做好准备,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迎接督察检查。他指出,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绿色已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新发展阶段不仅对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钢铁生态圈相关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提出了更迫切的需要。胡望明要求,提高对钢铁产业发展的认识。要把现代钢铁产业定义为绿色产业,我们要有信心、有决心把中国宝武定义为一家以现代钢铁业为主要价值载体的绿色高科技企业。对绿色产业的绿色发展,要重新认识、提高认识。绿色产业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手段,要认真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绿色产业的绿色制造,确保合法合规运营。关于绿色园区建设,要打造全生命周期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绿色化”的“三全”绿色园区,并以绿色园区指标牵引体系和示范项目为切入点,探索“宝武模式”绿色园区整体方案。关于产业协同发展,既需要各子公司之间加强业务交流,也需要各业务中心充分发挥信息共享、资源统筹的整体策划协调作用,做好顶层设计与业务指导,实现钢铁生态圈高质量发展。

陈德荣在会上指出,召开绿色发展大会,在中国宝武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虽然第一批主题教育已经结束,但主题教育要常态化、长期化,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查摆问题贯穿始终、整改落实贯穿始终。今天,我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统一我们全集团上下加快绿色发展的思想,提高认识。建设绿色城市钢厂,我们提出了“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的标准和“三治四化”的实现路径,“三治”是“不招人嫌”,“四化”是“讨人喜”。“三治四化”如何量化,就是刚刚发布的《中国宝武绿色城市钢厂评价指标体系》。

陈德荣简要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宝武绿色发展取得的成绩。一是持续改善节能减排绩效指标,积极发挥了绿色发展的中国宝武排头兵作用;二是坚决贯彻落实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钢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中国宝武贡献;三是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为中国钢铁行业的绿色智慧制造注入了中国宝武力量;四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按照“一基五元”聚焦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升中国宝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陈德荣要求,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困难挑战和突出问题。一是中央企业将成为新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重点;二是城市型钢铁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四是环保问题依然突出,环保风险利剑高悬;五是现有工艺技术难以支持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陈德荣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成为全球钢铁业的绿色引领者。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维护我国社会经济长期稳定的政治责任、民生工程,绿色发展是体现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二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投入,修炼内功,打好中国宝武生态环保攻坚战、持久战。要落实好“三治四化”各项基础工作。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加强监管,管控风险。三要创新变革,引领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是中医治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同样,对于中国宝武在绿色发展方面遇到的各种“病”,我们也必须用中医系统治疗的方法,标本兼治。四要以低碳发展为驱动,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中国宝武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起点上,我们有责任,也必须有信心在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方面做出成就,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贡献中国宝武方案。

陈德荣最后表示,绿色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此次绿色发展大会作为中国宝武全面推进环境治理的新起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面推动中国宝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中国宝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湛江钢铁外排水综合利用工程、水控中心;管控中心(五部合一)的废气超低排+固废不出厂;高炉出铁场、利用冶金炉窑消纳固废和党员活动中心、雨水回收利用等项目现场。

 

 

发布版面

技术


主题

以更高站位释放绿色钢铁无限潜能

发布日期

2019-11-05

 

10月27-29日,2019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环保节能工作委员会年会暨环保节能技术交流会在太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环保节能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中钢协副会长迟京东,中钢协环保节能工作委员会主任、山钢集团副总经理张相军,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毛迎春,太原钢铁集团公司能源环保总监石来润,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处长赵春丽,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欧阳昊明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由中钢协发展与科技环保部主任黄导主持。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钢铁企业、工程技术公司、新闻媒体等单位的1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迟京东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钢铁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一批节能环保技术和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短板和问题。企业间节能环保水平参差不齐,科学规范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他强调,在产能结构方面,让实现了超低排放的企业充分释放优质产能,同时限制污染物排

放较高的产能,才是推进绿色发展的正确做法。钢铁工业要正视节能环保的压力,主动应对困难和挑战。第一,创新绿色关键核心技术引领绿色发展。钢铁未来的研究突破性技术很可能都是跨产业、跨领域的,这也说明我们关注的领域不能仅仅限于传统的钢铁。第二,自觉树立大生态观,引领循环经济发展。钢铁工业大生产本身和发展循环经济所蕴含的绿色价值,尚未得到正确评估和充分挖掘。钢铁行业要以更高的站位,利用构建钢铁产业生态圈的机会,主动进取,释放绿色钢铁的无限潜能。第三,构建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引领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第四,协同智能制造推进智慧绿色发展。在构建完整的钢铁产业数据信息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数据资源,为企业生产经营、“对标挖潜”、决策分析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

赵春丽在发言中表示,为推进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规范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统一超低排放认定程序和方法,生态环境部今年即将出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机制”。她重点介绍了评估监测的程序和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下一步要分步推动企业实施评估监测;加强指导数据标杆;组织培训,加强帮扶。

张相军代表环保节能工作委员会系统梳理了委员会两年来(2018-2019年)的重点工作。他表示,今后委员会将继续反映企业、行业合理诉求,争取各级政府对钢铁行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企业坚持绿色发展,补齐环保短板;共建环保节能系统生态圈,促进环保节能水平的提升。

另外,大会还举行了2018年度“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对标竞赛”获奖班组的现场表彰。针对国内钢铁企业300平方米及以上大烧结机、2000立方米及以上大高炉、120吨及以上大转炉的节能降耗减排相关指标进行对标,评选出烧结机、高炉、转炉的冠军炉七座、优胜炉28座、创先炉21座。

会议还设立了环保、节能两个分会场,首钢迁钢、河钢集团、太钢集团、安钢集团、宝钢股份、首钢京唐、马钢股份等单位分别介绍了为达到超低排放要求所开展的工作、措施、管理经验及成效。与会代表还就节能低碳、环保智慧管控、超低排放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交流。 (路俊萍)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明年钢铁行业形势难乐观

发布日期

2019-11-06

 

宏观经济下行 供需矛盾或将加剧

 “预计2020年国内钢材消费量较2019年有所回落,钢材出口难有增长,国内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开始显现,预计2020年我国铁矿石需求将有所下降。”11月2日,在由钢之家网站主办,马钢股份、欧冶云商和天津友发钢管集团冠名联办的钢之家网站2020年钢铁产业链发展形势高峰论坛上,钢之家网站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文章在致辞中这样表示。

行业景气度下行 产能过剩矛盾犹存

2019年初以来,我国钢材市场价格先涨后跌、震荡运行,其中1月~4月份,钢材价格震荡上涨,5月~6月中旬以下跌为主,在6月下旬短暂反弹后再次下跌,9月中下旬开始止跌反弹。从钢材价格走势看,专项债提前发放,项目落实早、资金到位早、需求启动早是前4个月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震荡上涨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专项债发放效果有限,房地产增速持续回落,市场供应压力逐步积累,钢材市场价格总体呈震荡下跌走势。

总体来看,今年钢铁行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我国钢铁产量连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9个月,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74782万吨、61203万吨和909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45%、6.3%和10.6%,增幅分别较2018年全年扩大1.8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从月度产量看,4月~6月份粗钢、生铁和钢材日均产量连续3个月创历史新高。

吴文章对此表示,2019年以来,我国钢铁产量连续保持高位,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下游行业需求总体良好;另一方面,重点区域秋冬季错峰生产结束后,钢厂产能迅速恢复,国内高炉开工率持续保持高位。

二是钢材增量主要在国内消化。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前9个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030.5万吨,同比减少267.3万吨,下降5%;累计进口钢材875.1万吨,同比减少121.5万吨,下降12.2%。从月度出口数据看,5月份以后,我国钢材月出口量连续低于600万吨。而前9个月,我国粗钢和钢材资源供应量分别为70490万吨和86776万吨,同比分别增加5990万吨和8861万吨,分别增长10%和11.8%,增幅较2018年全年分别扩大1.3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据此判断,今年钢材增量主要在国内消化。

三是钢材结构变化明显。今年以来,我国钢材结构呈现出长材增幅大于板材、热轧系列增幅大于冷轧系列的变化。前9个月,主要钢材品种中增幅最大的是钢筋、线材、大中型材和棒材等长材品种,其次是中厚板、热轧窄带和热轧卷板等热轧板材品种,增幅最小的是冷轧系列产品,其中,冷轧卷板同比增幅仅2.1%,冷轧窄钢带同比大幅下降17.5%。

四是重点钢企盈利水平下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前9个月,会员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466亿元,销售利润率为4.6%,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其中,自5月份以后,重点钢企利润率逐月下降。钢材原料价格上升是重点钢企盈利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

五是钢材市场库存逆周期增加,钢材市场供应过剩特征明显。2019年,国内钢材市场库存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商家“冬储”非常谨慎;二是从6月初开始,钢材市场库存连续2个月逆周期增加,往年以去库存为主。主要原因是从4月份开始,国内钢材产量连创新高,钢材市场由供需两旺向供应过剩转换,导致市场库存持续累积。8月份开始,受钢厂限产力度加大和消费旺季需求逐步回升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库存逐步回落。

 “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矛盾仍然存在,尤其在消费淡季表现得更为明显,钢材供需平衡处于不稳定状态。”吴文章分析道。

六是中美贸易摩擦对钢材市场扰动较大。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总体态势是打打停停、形势总体升级、领域逐步扩大,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至科技战、金融战、舆论战等全方位博弈。美国一系列极限施压措施造成包括钢材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七是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钢材生产成本明显上升。今年初,钢铁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铁矿石价格先涨后跌,均价水平大幅上升,废钢价格震荡上涨,焦炭价格宽幅震荡,焦煤价格稳中上涨。受此影响,今年钢材生产成本明显上升。

多空因素交织 预计明年供需矛盾将加剧

今年初以来,在国际贸易争端反复拉锯、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形下,我国政府通过降准、加快基建投入等措施,短期内起到“稳”的作用,但在贸易争端未有效解决、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之前,预计中长期经济走势依旧下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研究员王小广在会上对2020年宏观经济做出预测。他表示,2020年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在6%以上;企业效益有所改善;改革开放更加全面发力;区域活力进一步增强。受此影响,2020年钢铁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年需求略有降低。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但其仍是带动我国钢材需求的主要行业,预计全年需求基本保持平稳;随着专项债发放加速和资金逐步到位,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将有所加快。汽车行业在连续2年下降后将逐步企稳或略降,全年产量预计在2500万辆~2550万辆;家电行业面临较大压力,预计2020年洗衣机、冰箱和空调产量将分别为7500万台、7900万台和20500万台左右;造船行业将继续保持疲软,预计造船完工量将小幅下降5%左右;工程机械行业增幅将继续放缓。

根据上述分析,预计2020年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将分别达到9.75亿吨、8.05亿吨和11.7亿吨,即可满足国内下游行业用钢需求。

二是市场可能再度陷入“增产、亏损”的境地。从利好因素来看,环保限产仍将贯穿整个2020年,企业亏损时的主动减产行为将明显增加(类似今年7月、8月份)。从不利因素来看,首先,新增产能投产或更为集中。根据此前业内机构统计,2019年新建高炉产能5100万吨左右,其中一半产能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投产;预计2019年~2020年新建的电炉钢“置换产能”将达5500万吨。其次,经济下行阶段,“稳就业”成为首要任务,行政限产力度有可能减小,不利于控产量。

三是产能置换进入高峰期,新一轮产能过剩要引起高度关注。从2019年开始,我国钢铁行业产能置换项目进入投放高峰期。根据各省份公告的产能置换信息统计,2019年~2020年,我国新投产的炼铁产能有13455万吨,炼钢产能有16061万吨,其中有电弧炉产能4378万吨。

但产能置换项目也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被置换产能是否按时停产淘汰,产能出让方是否拆除了退出设备;二是产能置换指标是否合规;三是是否存在“僵尸企业”或者已经公示淘汰的产能再次投产。如果不能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我国钢铁行业很可能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这种情况一旦形成,将比上一轮去产能更加难以处理。

总体来看,预计2020年钢材供需压力将增加,全年钢价以弱势运行为主,螺纹钢和热轧卷板均价将较2019年全年下降200元/吨~300元/吨左右,全年主要运行区间在3000元/吨~4000元/吨之间。明年春节前后,随着“冬储”启动、基建补短板以及重大项目需求拉动,钢材价格有望止跌反弹,明年下半年需求拉动减弱,资源供应压力加大,钢材市场价格将以震荡下跌为主。

钢企要苦练内功、随市而动

面对2020年钢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吴文章直言:“若是控制不好产量,我们很可能进入行业的又一个困境。”

 “怎么做”成为会上各方讨论的热点。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张秋生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市场参与者要有“市场变我就变”的操作意识。企业要在战略上引领市场,在战术上明晰市场,优化产业布局,积极调整用户结构、产品结构。

二是打造数字经济,运用区块链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如今,区块链技术已经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钢铁企业要把握发展机遇,通过智能销售系统、业务数字化来打破传统销售模式,提高客户黏性。

三是市场不缺需求,缺的是产品优势、服务质量以及为客户创新价值的理念和能力。企业要通过智能销售系统,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的紧密结合,给客户提供最佳体验,苦练内功,提高生产效率、服务水平。从客户的基本需求、高级需求和精神需求3个方面为客户服务,重点解决客户未来的需求,创造和挖据新需求和新客户,与客户共同开发市场,共享共赢。

 “一味追求高产量是不行的,还是要走市场经济,让市场说了算!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总结出来的血的教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会上表示。

诚然,2018年钢铁业经历了高利润的一年,2019年钢铁业震荡运行,3年牛市渐入尾声,2020年钢铁业又将进入了新的机遇期,也必然将迎来众多新的挑战。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守正出奇,谋定后动。唯有守住走市场经济的“正”、随市而变的“奇”,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谋划,才能为企业带来不竭的生命力。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加快构建钢铁产业生态圈 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11-08

 

本报讯(记者 孟祥燕)11月7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永红到东港区、岚山区调研先进钢铁制造基地等工作,并主持召开钢铁产业生态圈建设现场推进暨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会议。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锚定世界一流目标,积极运用产业生态圈、生态系统等创新理念,打造创新发展新优势,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兆亮,副市长高月波,市政府秘书长黄秀芹参加。

李永红一行首先来到济钢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实地察看项目规划、工程建设等情况。指出,要强化项目高精尖、高附加值、低碳环保理念,完善产业规划布局,强化功能分区,做好项目招引,加快项目集聚。在岚山园区产业展示中心,李永红听取了钢铁配套产业园规划和金属表面处理生态产业园、绿冶钢铁小镇、厦门路南延隧道工程等情况汇报,强调,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招商“一张网”,统筹各方资源,推动钢铁产业空间一体布局、设施一体配套、产业一体发展。

在专题会上,与会单位分别汇报了基地规划编制、钢铁产业生态圈建设等情况,并对破解瓶颈制约进行了现场研究。李永红强调,日照先进钢铁制造基地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区、引领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创新思维,积极谋划探索新方式,打造创新发展新优势。要坚持规划引领,从先进钢铁制造基地、骨干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多个层面,深入谋划生态系统、生态圈,推动产业链条式、板块式、网络式、圈层式、矩阵式布局。要统筹用地、环境容量、水资源等要素保障,大力推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以追求卓越的精神推进绿色发展。要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行动,狠抓协同创新、智慧赋能、“两业”融合、金融支撑,加快建设智慧钢铁生态圈。

 

 

发布版面

行业动态


主题

钢铁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发布日期

2019-11-11

 

今年以来,钢铁产量和需求均保持了一定增长,但是由于成本大幅上升,钢铁企业效益出现了下降。

产量保持增长

前三季度,钢铁产量保持增长。1-9 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7.48 亿吨,同比增长8.4%;生铁产量为6.12 亿吨,同比增长6.3%;钢材产量(含重复材)为9.09 亿吨,同比增长10.6%。

进出口均有所下降。全国累计出口钢材5031 万吨,同比减少267 万吨,下降5.0%;累计进口钢材875 万吨,同比减少122 万吨,下降12.2%。1-9 月份,全国共进口铁矿石7.84 亿吨,同比减少1901万吨,下降2.4%。

钢材价格有所下降。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综合指数平均为108.58 点,同比下降7.17 点,降幅为6.2%。其中,长材指数平均为114.61 点,同比下降5.0%,板材指数平均为104.81 点,同比下降7.5%。

制造成本明显上升。今年以来,国产铁精矿、进口铁矿石、废钢、炼焦煤等主要原料价格普遍上涨,持续高位运行。1-9 月份,主要原料采购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铁矿上升31.7%,国产铁精矿上升21.5%,废钢上升8.8%。

企业效益明显下降。会员企业销售收入3.18 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利润总额1466 亿元,同比下降32.0%;销售利润率4.6%,较上年同期下降3 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在国家各项稳增长措施的推动下,各地重大项目纷纷开工,为钢铁行业创造了较好的市场环境。钢铁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在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稳产增产的同时,还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积极探索兼并重组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了超低排放指标要求,宝武与马钢的重组是推进兼并重组过程中的又一成果。

多因素影响产业发展

总体看,前三季度钢铁行业运行可圈可点,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能释放较快。1-9 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8.3 6%。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仍在持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深远,钢材出口环境将愈发严峻,长期影响远没有消除。

三是企业成本上升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受巴西淡水河谷矿山溃坝和澳大利亚港口飓风影响,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由年初的69.03 美元/吨上涨到7 月份的119.51 美元/吨;加上废钢、焦煤价格上涨以及环保成本、物流成本上升,钢铁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制造成本上升8%-10%,致使大部分企业效益同比下降。

四是环保执法仍需更科学合理。目前,部分地区环保已达标的企业仍然要执行限产政策,没有更好地发挥优势企业和先进产能的作用。

五是企业税费负担仍较重。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是国家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企业普遍受益,但执行中企业也反映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钢铁企业用电属于大工业用电,在执行过程中含税价保持不变,增值税税率降低造成电费不含税价不降反升等。

加大自主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0 月份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9 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0%,较上年增速回落0.6 个百分点。另据世界钢协(WSA) 10 月份发布的短期预测,2019 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增长3.9%,增速比上年回落0.7 个百分点,预测2020 年全球钢铁需求量仅增长1.7%,预测中国仍将增长,但增幅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钢铁行业要树立信心,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抓住目前的机遇期,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问题。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需要坚持做下去。

第一,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提升绿色发展水平。9 月7 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见证了 15 家钢铁企业共同签署《中国钢铁企业绿色发展宣言》,这是新时代中国钢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新起点。面对全世界最严格的排放限值要求,按时达到要求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要聚焦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瞄准影响超低排放的技术瓶颈,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尽早实现全面达标排放。

第二,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巩固去产能成果。2019 年钢铁行业巩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成果专项督查工作已经结束,有关情况正在汇总研究,要以此为契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新增产能、变相扩张产能的事件,防范任何形式的违规新增产能。要继续充分发挥“地条钢”违法违规产能举报平台作用,及时反馈举报信息,配合政府部门核实举报线索,严厉查处反面典型。

第三,积极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按照市场化、法制化方式,按照企业自愿、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兼并重组工作,不搞政府行政命令的“拉郎配”,同时要减少跨区域重组的政策障碍,推进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第四,加强行业自律,努力维护市场稳定。维护市场稳定是钢铁行业共同的愿望。一方面广大钢铁企业要合理控制生产节奏,保持供需基本平衡。全行业要对增产保持清醒认识,千万不能再重回增产不增效怪圈。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上游行业、企业沟通,按照互利共赢、长期合作的理念,相互支持,加强产业链协同,共同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一个能够客观反映供求关系,符合各方基本利益的铁矿石供给体系。

第五,继续苦练内功,大力推进降本增效。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好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要积极争各项措施的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第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钢铁行业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瞄准关键短板发力,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要加大研发投入,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夯实科技创新基础。要进一步树立“标准先行”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不断完善钢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发布版面

产业研究


主题

钢铁工业在循环经济中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日期

2019-11-12

 

编者按:循环经济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是一种以资源的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自2013年以来,世界经济(WEF)一直建议将循环经济作为全球商业议程,并呼吁工业界采取行动。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之一,如何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已经成为钢铁工业迫切需要探索的一大议题。为此,世界金属导报特别策划了“发展循环经济钢铁工业在路上”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1简介

循环经济亦称“资源循环型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在循环经济中,资源不是枯竭,而是重复使用,产品的最终归宿不是浪费,而是进一步的产品。这意味着所有废物都有潜在的资源价值,这可以通过6Rs(减量化、修复、翻新、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来实现。

为了促进向循环经济和商业增长转变,机构及相关政策需要做出调整。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制定向循环经济转变的中期发展目标,例如设定资源生产率、公开回收率、鼓励再利用和再制造,以及严管回收和焚烧等。

2018年1月,发布了新的“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制定了2030年前要达到的废物循环和回收目标。此外,正在规范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信息披露,希望通过实施循环经济使区域内企业能够节约超过6亿欧元的成本,创造2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面对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中国也积极的致力于打造循环经济框架。

在技术方面,循环经济最显著的推动因素是数字技术和工程创新的进步。循环经济和线性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抛弃了传统的资源开采和生产方式,而采用生命周期方法进行评估。数字技术使得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成为可能,这为向循环经济转变奠定了基础。

与其他重大转变相同,市场变化是向循环经济转变的最重要的促进者。显然,大众对于环保产品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尽管全球经济衰退,环保型商品和服务市场却在2012年达到4.2万亿欧元,自2010年来年增长率达4%,产品的循环性已经成为新的价值。

综上所述,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将是向循环经济转变的最主要促成因素。

2循环经济对钢铁工业的影响

一直以来,钢铁工业都在努力生产高性能轻量化产品,以保有钢铁材料作为最廉价、最经济的材料的竞争优势。向循环经济的转变必将导致全球经济生产和消费的巨大转变,会以不同以往的方式带来钢铁工业供求的快速变化并影响企业乃至行业的未来。

2.1对钢材需求的影响

从需求侧看,钢材消费行业包括建筑业、汽车业和造船业等,它们正在向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单位需求钢材密度方向发展。因此,尽管钢材消费行业会维持目前的产出水平或有小幅提高,钢材需求仍会有所下降。

以汽车业为例,2035年之前,由于电动汽车产量增加、能源经济性提升、钢材更轻且密度更低,汽车业的钢材用量预计会下降到2015年水平的80%。相关循环经济政策,如生产者负有回收废弃汽车的责任、扩大再制造汽车部件的市场等,会加速这一趋势。

产品服役寿命也是影响钢材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循环经济中,耐久性更好的产品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研发具有更长使用寿命的钢材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这也从根本上导致了新需求降低。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共享产品的使用,如共享汽车等,会加速这一进程。

然而,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由于钢材消费行业的多样化和新兴行业对金属需求的迅速变化,产品的使用寿命正在显著缩短。2012年,韩国工业技术评估研究院(KEIT)提出,通用钢的使用寿命超过几十年,而高端金属产品的使用寿命只有5-10年。

总体上,受循环经济影响,钢材消费行业对钢材单位需求的下降,钢铁产品使用寿命延长,以及对新钢铁产品需求的下降,都将导致钢材需求下降。

2.2对产业链的影响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生产方法的引入,炼钢阶段的资源生产率正在提高,环境影响也正在减少。自20世纪60年代的开始,全球钢铁工业已经将吨钢生产所需能源降低超60%,资源生产率持续提高以应对原材料价格的高波动性。尽管如此,钢铁工业仍然被视为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密集型产业。目前,钢铁工业仍被要求继续在节能环保方面有所创新。随着很多国家致力于减少炼钢过程中的碳排放,中长期来看这一领域将会出现切实的变化。

废钢的回收利用潜力是钢铁材料的大优势,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项目。废钢回收率超过90%,并且可以在保留原有性能的情况下无限循环利用。然而,仍有很多障碍存在,如客户在钢材的使用和处理中的行为模式、钢材回收过程中杂质的分离和去除技术、产品设计阶段对可回收性的考虑、国家和地区供应链缺乏整合等。如果不解决纯度方面的挑战,到2050年,每年产生的废钢中,将有一半以上无法再次回收利用。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和世界经济(2015)将钢材列为“黄金旧材”,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可回收钢铁材料将被收集,但是它们受到了污染、质量有所下降。提高废钢纯净度、增加可回收性是亟需解决的挑战。此外,国家和地区之间废钢供应链的整合和链接对于增加循环性、扩大相关业务非常重要。

回收废钢方面的进步会加速电炉炼钢的增长,预测称到2035年之前电炉钢比重会由2016年的25.3%增加到39.9%。受为推进循环经济而颁布的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影响,中国的这一趋势将尤为明显。

废钢的循环利用正在向钢铁产品的再利用和再制造过程扩大。为此,从设计阶段就应考虑便于再利用和再制造,建立与钢材消费行业的协同联动体系。此外,进一步开发炼钢产生的炉渣和副产气的回收方法以及将它们制成新产品的方法同样不容忽视。

3钢材在循环经济中的优势

在一个结构良好的循环经济中,与其他竞争材料相比,钢材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减重、再利用、再制造和循环四个方面。

3.1减重

降低产品重量,从而减少材料用量是循环经济的关键。过去50年,通过加大对技术研发和良好策划的投资,钢厂已经大幅降低了炼钢原料和能源的用量。此外,钢铁工业正在积极推广和发展高强和超高强钢的应用。从风力涡轮机到建筑面板,再到汽车板,提供同等强度和功能所需的钢材越来越少,促进了装备的轻量化。

3.2再利用

钢材的耐用性使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被重复利用,即使未经再制造。这种情况已经在汽车构件、建筑、火车轨道和其他诸多应用领域中得以实现。钢材的再利用并不受限于它的最初用途。再利用过程通常发生在不会降低安全性、机械性和保修性的部分。随着生态设计、以可再利用和再循环为理念的设计以及资源的推广,再利用比例会增加。

3.3再制造

很多钢材,如汽车发动机和风力涡轮机,能够通过再制造而被重复利用以充分发挥钢材构件的可塑性。再制造使耐用的旧产品恢复到类似新产品的状态。它不同限于使产品能够恢复运转的修理,而是能够在彻底拆卸和修复后应用于新部件。

3.4循环

钢材是可以100%循环的,并且能够在闭环的材料流中反复循环生产新的产品。回收的钢材保有原有钢材的固有属性。钢材的磁性使回收过程简单而廉价,废钢的高价值保证了循环利用的经济可行性。钢材是世界上循环利用性能最突出的材料。包括消费前后的废钢在内,每年有超过6.3亿吨钢材被循环利用。

4展望

向循环经济的转变已经开始,这种转变在向钢铁工业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利用钢铁高质量和高循环性优势的机会。全球钢铁企业,包括浦项和塔塔钢铁欧洲公司,都在努力把握机遇,他们引入生命周期思维,以此为基对产品生产工艺和产品本身进行创新。通过车辆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负荷分析开发汽车用钢,利用炼钢副产品生产钢渣水泥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为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钢铁工业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原料方面,如果无法替代炼焦煤和铁矿石等材料,那么严格意义的可持续是不可能的,可以通过建立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的框架应对这一挑战,通过这一框架设计简单的再利用产品,并且从服役寿命已尽的产品中回收尽可能多的钢材以生产新的钢产品,当然这需要及时、足量的再利用和可回收钢材满足市场需求;生产方面,生产过程使用的水资源应该以不亚于初始态的状态交还社会,并且应该尽可能减少废气排放;采购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可靠的采购这一概念,应该重新考虑材料采购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使用方面,通过使用高强钢或更好的钢材,确保在产品使用阶段能够减少CO2等气体的排放。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宝得钢铁提质升级 三大项目竣工运营

发布日期

2019-11-13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子律)12 日,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新建的炼铁1250 立方米高炉项目、45MW 余能煤气发电项目、活性石灰双膛窑项目三大项目竣工,并进入调试运营阶段。三大项目的竣工,标志着宝得钢铁作为我市民营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贴合国家减量置换要求,开展循环经济发展,使企业提质称级,不断焕发新活力。

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是以大、中型材为主导产品的钢铁企业,年产钢材180 万吨。“宝得”牌热轧型钢广泛用于电力、车辆、建筑、桥梁等行业,一直被国家重点工程选用,公司连续多年成为鞍山市民营企业纳税大户。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局总经理张铁汉介绍,此次投产的三大项目历时14 个月,总投入9 亿元,是宝得企业设备大型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十年来,宝得不断加大投资转型,逐渐从传统中小钢铁企业向工艺现代化、装备大型化、管理科学化的“迷你型钢厂”进行改造升级。

45MW 余能煤气发电机组控制室内,记者看到纯烧高炉煤气锅炉发电装置正在运行当中。发电装置将钢铁生产中的富余高炉煤气转化为电能,并用于企业运行当中。原来的富余高炉煤气需要燃烧后排放到空中,对大气造成污染。新项目投入后,利用剩余煤气转化成新能源,在节能环保的同时,全年发电量可达33200 万千瓦时,年供电量为30876 万千瓦时,为企业创造了循环经济新路径。

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成为宝得公司发展风向标。1250 立方米高炉投产,淘汰两座450 立方米高炉。活性石灰双膛窑投产,淘汰了原有7 座160m3 气烧机械化灰竖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宝得不断做好加减法,在减量置换的同时,既兼顾环保节能,又对产品提质升级起到良好效果。1250立方米高炉投产,可降低炼铁工序能耗、生产成本,满足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要求。活性石灰双膛窑,已达到同类钢厂的先进水平,比机械化竖窑能耗水平可降低三分之一,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两个项目安装环保除尘设施后,生产作业环境明显改善。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标准引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11-14

 

本报记者王志 实习记者赵萍

 “中国钢铁拥有世界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场,世界最全、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世界最多、最丰富的人力资源,世界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世界最快、最及时的服务体系,中国钢铁工业仍将长期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在实现由低速度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飞跃过程中,提高钢材供给质量、改善钢材供给结构、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将是推动中国钢铁迈向中高端的新引擎。”11月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新创在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在北京主办的2019(首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上表示。

此次会议主要围绕标准化战略、标准化改革创新、标准国际化、产品质量升级、行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新时代钢铁工业实现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院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做主旨报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吕桂新、工信部科技司标准处处长甘小斌、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综合处处长郭丰源分别围绕如何以标准化引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以及如何以标准引领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等话题做了报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处长徐文立、工信部科技司主任吴昊宇莅临会议指导。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苏伟中、科技环保部主任黄导等出席会议。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的支撑

干勇表示,面向203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标准化提出重大需求,要求标准化工作具有更高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随着全球通用技术的发展,标准成为国际技术壁垒之一,标准布局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对标准化也有需求,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都对增强技术标准创新能力和增加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化发展需要标准化的支撑。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制造业从产品和服务质量、科技水平、品牌国际影响力、知识产权等关键要素对标准化提出了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全球各地贸易畅通的实现,同样对标准的互联互通提出了要求。

张晓刚指出,国际标准化发展存在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准化从技术向管理和社会领域拓展。二是各国高度重视新兴产业标准,例如美国提出了“制造业再回归”,德国提出了“工业4.0”。三是标准先行。近年来,在高新技术领域里出现一个新的趋势——先有标准。标准的主导者一定是技术的引领者、市场的控制者。四是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全球贸易的发展呼唤统一协调国际标准。五是各国共同制定国际标准的趋势愈发明显。

 “标准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应用推广的重要平台。产业界需要标准及时反映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消费者需要不断提升标准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实现消费升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标准已经成为衡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甘小斌这样表示。

 “标准化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郭丰源表示。工信部近年来始终坚持把推进标准化工作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通过大力推进节能与绿色发展的制(修)订工作,目前初步形成了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的标准体系,有效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发展。

李新创指出,标准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标准是质量提升的“牛鼻子”,只有有效发挥标准化对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产品才能够提升档次。二是标准是规范行业秩序、优化发展环境的有效手段。三是标准的门槛效应可以促进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标准是环境保护的硬约束,绿色制造的催化剂,也是节能降耗的调节阀。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其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标准化工作应当这样做

干勇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建议:一是将标准化工作的定位提升至战略层面,将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体系重大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二是对现有标准体系进行重构,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应严格限制在基础和公益领域;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更为完善,更好满足市场竞争、创断发展的需求。三是加强经济和贸易活动与标准应用的融合,根据“一个标准,一次检测,全球接受”理念,切实发挥标准在规定市场准入、消除信息不对称、打通整个贸易体系网络节点等方面的作用。四是制定与战略规划相衔接的实施规划。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将标准化战略纳入地区和行业发展规划,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履行牵头、协调和监督职责,制定标准化工作年度计划。五是适时开展战略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估和监督检查,跟踪分析规划的实时进展。

张晓刚建议,一是标准化战略要纳入政府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二是要持续深入地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争在本领域本行业创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管理。三是建立面向国际的复合型标准化人才队伍,保障政府和企业的国际化标准活动的开展。四是加大标准执行的力度,实现标准制定和标准执行两手抓。

吕桂新指出,要加快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应以全面深化标准化改革为契机,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不断完善、升级钢铁标准体系,把质量提升作为主攻方向,重点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巩固去产能成果的过程中继续发挥标准的硬约束作用。二是在转型升级中发挥标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三是在创新发展中发挥标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四是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发挥标准的先行带动作用。

 “要把标准化工作放到产业发展的整体战略中去考虑、去谋划。”甘小斌指出。标准的水平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产业整体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标准化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抓好标准体系的实施;加强专项标准体系的建设,强调政府标准“兜底线”“保基本”的作用,推进行业标准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持我国企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技术方案,不断扩大国际标准朋友圈。三是进一步强化管理制度的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的环境。

郭丰源表示,要以标准化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一是加快钢铁行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二是推动行业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以绿色标准为依托,围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三是加大钢铁行业标准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以标准带动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促进绿色发展,全面提升行业绿色制造水平。

李新创建议,一是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增强标准意识,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政策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推动研制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更好地体现中国钢铁技术、装备产品质量、服务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先进性,推进建立标准动态管理机制,形成支撑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多层次标准体系。二是增加高水平的标准有效供给。要强化标准的引领作用,逐步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环节和市场准入的环保节能、节水、节材安全指标和相关的标准。进一步通过标准细化响应下游用户对差异化产品和差异化服务的标准要求,形成一批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程度较高的标准,实施标准化战略也是中国钢铁行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骆铁军:构建长期繁荣的钢铁生态圈

发布日期

2019-11-14

 

本报记者吴勇

11月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钢之家2020年钢铁产业链发展形势高峰论坛上指出,钢铁行业短期将稳中趋缓,有国家一系列政策的保障,不管价格或高或低,总体将平稳运行,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还将出现大家早已期望的强者恒强、弱者淘汰的趋势;长期则稳中有忧,忧在发展方式、发展理念、投资方向上。

骆铁军表示,今年初以来,国家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稳住了钢铁需求,为行业运行创造了较好的市场环境。特别是进入第三季度以来,制造业新订单增多,汽车生产和销售降幅收窄,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调控逐步见效,粮食安全形势向好,种种回暖信号也初步构成了“筑底”态势。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增速没有偏离合理区间,而且动能依旧强劲,总量依旧令人瞩目。因此,虽然受原料成本上升、钢材价格下跌形成的“剪刀差”影响,钢铁企业效益在去年较高的基数上大幅下滑。但是客观来讲,前三季度盈利状况还不算太差,整体运行还算平稳。

不过,骆铁军指出,从长期来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仅靠化解过剩产能就能实现。特别是随着钢铁企业效益回升,以各种名义新增冶炼能力、在产能减量置换过程中搞“数字游戏”等违法违规新增产能的冲动仍在,“地条钢”死灰复燃的风险在加大,一些企业又开始以各种名义将早已停产多年的落后产能恢复生产。

骆铁军还表示,在行业效益下滑的背景下,行业投资仍然大幅增长,1月~9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28.9%。注重质量效益和片面追求量的扩张的新、旧两种发展理念的博弈呈胶着态势。

他指出,种种迹象表明,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到“船到中流,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关键阶段,必奋楫才能冲出急浪险滩。钢铁行业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行业结构体制性矛盾大于周期性因素,不能指望通过政策强刺激保持长久高盈利,要善于利用外部压力,推动企业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骆铁军指出,要从三方面发力,构建长期繁荣的钢铁产业生态圈。

一是坚持“全国一盘棋”,深度调整钢铁工业布局,推进横向和纵向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国家正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权责匹配,长期以来制约跨区域重组的利益分配和体制机制障碍也有望被破除。同时,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过去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的路数已经走到了尽头,主观上通过兼并重组避免恶性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意愿越来越强。外部环境倒逼、企业主动配合、国家政策鼓励,是钢铁行业推进兼并重组难得的机遇。

二是加强产业集成创新合作攻关,提升产业链水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受到空前挑战的国际环境下,靠单个企业的资金投入解决对行业影响巨大的技术创新问题难度增大,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整合现有科技力量,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瞄准关键短板发力,解决好钢铁产业生态圈中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要发挥好国有、民营、中小企业的互补、促进、激励作用。要将关键核心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钢铁核心技术,攻破关键核心材料。

三是推进产业链协同合作,加速产业融合。原料方面,要加强与矿山公司的技术和投资合作,一方面要加大国内矿山勘探开发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外矿山的交流合作,开发新矿山,完善铁矿石定价机制,共同维护铁矿石市场秩序。产品方面,要进一步全面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和服务意识,加速由制造商向服务商的转变,实现上下游合作攻关,打造服务型钢铁。

 

 

发布版面

贸易


主题

推动钢铁产业链利益分配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

2019-11-26

 

“要维护钢铁产业平稳健康运行必须建立互利共盈的产业链生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11月23日在北京表示,要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助力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

11月22-23日,由兰格钢铁网主办的第十五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暨兰格钢铁网2019年会在北京举行。与会者围绕“新经济格局下钢铁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了钢铁行业发展方向,研究在新形势下钢铁供应链企业如何推进智能化发展、绿色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迟京东表示,铁矿石供给安全保障问题不是简单的价格高低问题,其涉及产业链利益的分配和均衡。目前,中国90%的铁矿石需求依靠进口,进口依赖度高。如铁矿石价格单边波动过快、过大,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就很难在钢铁企业自身体现,因此需要建立良行的产业生态。

今年以来,国内钢铁行业产销两旺,但行业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大幅下滑。1-9月,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66亿元,同比下降32%;销售利润率4.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对此,迟京东认为,这与钢铁行业新一轮新建产能、超低排放治理、铁矿石供给安全保障、科技创新以及国际化、全球化等问题相关。他强调,严禁新增产能是行业发展必须坚持的政策。同时,现行环保政策措施的落实有利于钢铁产业的供给调控,钢铁企业要主动按照有关环保标准要求做到有组织排放治理,抓紧补短板,并优化调整工业流程,推动行业低碳、绿色发展。

当前,钢铁产业的发展要满足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迟京东表示,兼并重组对钢铁产业平稳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要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来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化。要依托科技创新重点突破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首先解决产业流程中的痛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以及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提升信息化、智能化运营水平已成为钢铁行业企业的有效共识。兰格集团总裁刘陶然在会上表示,今年,在钢铁行业效益提高、企业转型升级诉求凸显的市场环境下,兰格加快完善了钢铁产业服务链条,创新服务模式。

据介绍,今年,兰格钢铁网与中建集采中心、中铁建集采中心、北京城建集团、山西建工集团、河北建工集团等大型终端采购企业相继展开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兰格网价的应用范围,助力钢铁上下游企业及时把握市场走势,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今年,兰格集采平台已实现钢材集采120亿元,且平台由以钢材为主营招标采购模式拓展到全品类招标采购模式,包括混凝土、加气块、砂浆等在内的非金属建筑材料的采购金额合计超过40亿元。同时,兰格研发完成了基于提升企业业务能力的钢厂EBC一体化管理系统、钢贸商EBC一体化管理系统和终端采购企业EBC一体化管理系统,将助力钢铁生产企业驶入数字经济快车道。

 

 

 

 


 

发布版面

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


主题

提质增产,加速打造高端石化产业集群

发布日期

2019-11-05

 

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整体推进顺利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10月30日,临近中午,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渣油加氢施工现场仍热闹非凡。不远处,5台总重量超过4000吨的庞然大物——超大直径、超大壁厚反应器已准备完毕,静待试吊。

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管理部党支部书记张中全说,自今年7月项目启动安装工程暨“大干100天”劳动竞赛以来,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整体推进顺利。截至目前,其总体统筹计划累计完成71.3%,其中设计累计完成率为99%,采购累计完成率为88%,施工累计开工16个主项,开工率为94%,累计完成率为59%。

总投资45亿元的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是中国石化与河南省的战略合作项目、国家规划布局的重点项目。按照规划,该项目将在现有每年800万吨炼油装置的基础上,通过新建和改造部分装置,采用“渣油加氢+加氢裂化”工艺,形成每年1000万吨的加工能力,实现装置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油品质量升级,加速打造高端石化产业集群。

作为企业提质增效重点工程,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在整体规划上,主要建设内容为“四建五改”,即新建年产量分别为260万吨渣油加氢、120万吨连续重整、12万吨乙苯、10万吨硫磺回收等4套装置,同时对常减压蒸馏装置和一催化、二催化、蜡油加氢、航煤加氢装置进行改造。此外,厂内配套改造工程还包括新建1座含盐污水处理厂、1个中心控制室、2台2万立方米的航煤储罐等。

应用自主创新技术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管理部综合部主任杨贵堂介绍,得益于近年我国石化技术的突飞猛进,炼油结构调整项目中的所有新建装置,采用的都是中国石化自有技术,并应用了当前最新的科研成果。

作为当前石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装置设备大型化充分体现在该项目中。每年260万吨渣油加氢装置的核心设备——渣油加氢反应器由中国一重制造,单台设备壳体直径5.6米,壁厚310毫米,属于超大直径、超大壁厚反应器。5台反应器总重量超过4000吨,属于超大吨位石化装备,其规模为目前国内最大。

此外,该装置在工艺流程设计上采用最优流程模拟技术,应用许多创新技术内件,进一步提高设备效率,能够充分利用装置内部能量,最大限度减少能耗,代表了国内最高工艺流程设计水平。在加工过程中,渣油加氢装置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脱除油品中的硫、氮、重金属等杂质,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真正做到绿色环保。

按照企业目前的规模,仅渣油加氢装置投产后,公司的轻油回收率就可提高约4个百分点,每年可创收4亿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根据规划,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将于明年年中实现中交。项目建成后,洛阳石化的生产装置结构、生产运行条件将得到有效改善,企业年销售收入将突破500亿元,税收将达到108亿元,油品质量升级为国VI标准,各项环保指标更加先进,在装置复杂系数增加的情况下,用能情况更为合理,在满足河南及周边市场需求的同时,将带动全省炼化产业结构升级,持续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和中部崛起。

本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乔彬

 

 

 

 

 

 

 

 

 

 

发布版面

财经 产业 人物


主题

燕山石化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发布日期

2019-11-12

 

本报讯(记者 崔吕萍)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成功入选,顺利跻身绿色工厂“国家队”序列。

2019 年3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于组织开展了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经申报单位自评价、第三方机构评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评估确认及专家论证、公示等环节,确定了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其中,绿色工厂602 家、绿色设计产品371 种、绿色园区39 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50 家。

多年来,燕山石化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致力于提供绿色清洁能源,不断增大科技投入,开发投用了一批新工艺、新技术,带动了中国油品质量升级。从1997 年率先实现汽油无铅化,到2004 年欧Ⅱ、2005 年欧Ⅲ、2007 年欧Ⅳ、2012 年京标Ⅴ、2017 年京标Ⅵ,在全国一路领跑,使北京地区汽油车和柴油车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排放量明显下降,成为保证首都能源安全的骨干企业。

 

 

 

 

 

 

 

 

 

 

发布版面

牢记使命 竞逐一流 高质量发展县区行 大亚湾反响


主题

共同为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加油

发布日期

2019-11-12

 

“‘问·策大亚湾’系列报道对大亚湾的分析主线清晰,剖析问题深刻,施策精准”“这组报道鲜活、热辣,问题找得准,建议有指导性”……上周,《惠州日报》推出的“问·策大亚湾”系列报道引发市直有关部门的关注,积极为大亚湾区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努力争当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重要支撑区建言献策。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提升支柱产业发展层级 “智慧园区”扩容提质

 “‘问·策大亚湾’系列报道对大亚湾的分析主线清晰,剖析问题深刻,施策精准,对推动大亚湾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开发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亚湾兼具临深临海的区位优势,工业发展基础扎实,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双区驱动”契机,围绕“2+1”产业集群做好谋划,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做好支撑。

石化能源新材料是我市支柱产业之一,该负责人认为,大亚湾要进一步提升支柱产业发展层级,着力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做实中海壳牌三期项目前期工作,做足做细中下游及精细化工,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集群化发展。夯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鼓励光弘科技等企业研发制造消费类5G智能终端及核心零部件,推动中海油、中海壳牌等重点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

针对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该负责人认为,大亚湾要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发挥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用,建设“智慧园区”,不断提升园区软硬件水平,提升招商选资水平。

此外,还要建立产业项目准入评估机制,明确产业引入类型,严格项目准入条件,完善土地利用绩效评估。聚焦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内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实施精准靶向招商。充分发挥毗邻深圳的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强与深圳等地政府部门、行业商协会、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交流对接,着力促成一批新一代移动通信与网络、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实现以增量带动存量。

市交通运输局:

全力推动港口发展 助力国内一流城市建设

 “这组报道鲜活、热辣,问题找得准,建议有指导性。”市交通运输局港口管理科有关负责人认为,“问·策大亚湾”系列报道为部门决策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大亚湾和惠州港建设发展提供了不少合理化建议。

该负责人介绍,为服务惠州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埃克森美孚项目顺利投产,市交通运输局、市港口航空铁路事务中心围绕我市的中心工作,正全力推进美孚配套码头及航道扩建的项目建设。美孚项目要配套建设1个5千吨级重件码头、1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1个15万吨级LNG专用码头,以及对荃湾及碧甲航道进行扩建。为促进惠州港货物更加快捷转运至粤东北、赣南地区及珠三角地区,市交通运输局还在大力发展“江海联动”“铁水联运”工作,其中“江海联动”将打通东江、西枝江与惠州沿海港口的水运物流通道。

目前,港口总规修编工作业已正式启动,计划今年12月前正式开展港口修编的招投标及深化研究部署工作,2020年3月份完成石化区专篇规划报省政府审批,2020年年底初步完成港口规划修编初稿。

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推动港口发展,助力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包括重点推进以埃克森美孚项目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实现“亿吨”港口目标,积极推动华瀛燃料油项目收购及业主码头公用化改造,加快进港主航道拓宽浚深工作,提升码头利用率与航道通行能力。不断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通过市场化手段逐步整合港口服务性行业资源,淘汰落后设施设备,提升港口运营效率;制定切合实际的扶持政策,精准打通制约惠州港航运发展的关键节点,引导惠州港公用码头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市自然资源局:

加大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用海保障力度

 “系列报道在各方面问题找得准、对策有建设性,对接下来自然资源工作开展有促进作用。”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惠州正积极谋划新一轮发展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及专项研究工作。大亚湾也要积极通过规划的编制,规划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空间和绿色发展的生态涵养空间,构建集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治理于一体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的城乡国土空间格局。

针对产业用地保障方面,该负责人认为,大亚湾要做好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将有限的存量储备土地向重大产业项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倾斜。同时,加强重大项目用海指标倾斜保障力度,对工业项目特别是投资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用海“优先保障”、“应保尽保”,并对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用海报批实行全流程服务保障机制,强力支撑“2+1”现代产业体系,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在土地利用提效方面,要进一步盘活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建成或升级成高标准厂房,满足中小微企业用地需求及创新发展用地需求,结合即将出台的M0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引进优质项目,加快培育发展用地少、产出高的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园区。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精细化提升城市品质 塑造滨海城市个性

 “‘问·策大亚湾’系列报道客观全面地对大亚湾发展现状及碰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的对策科学可行,是具有较强参考性的报道。”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市正在全面推进城市从沿江向沿海发展,大亚湾区则首当其冲,承担了重要角色。

该负责人建议,大亚湾应当以建设国内一流城市门户的标准,加快完善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对标国内一流城市,充分发掘资源禀赋,以人为本,科学谋划城建规划,精准实施年度城建计划。

在建设品质方面,接下来,要建管并举,建立统筹有力、职责明确、层级清晰的管理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管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速滨海、滨水等重点区域的城市风貌设计工作,塑造城市个性,完善配套设施,积小成大逐年稳步提升城市品质。

此外,在房地产调控方面,要进一步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继续坚持调控不动摇、不放松,持续深化调控和稳定市场。接下来要结合市场变化不断推动调控的精准化,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片区、不同的品质项目深化调研,差别化施策精准应对。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通过打造特色品牌 提升滨海旅游形象

 “‘问·策大亚湾’系列报道针对大亚湾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很有建设性,也很具体。”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大亚湾区要坚持实施海陆统筹的山海战略,充分利用滨海资源、康养休闲、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重点打造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高水平建设百里海岸风景线,积极培育发展海岛旅游,逐步实现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该负责人说,大亚湾要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滨海旅游整体形象。通过深入挖掘大亚湾滨海文化旅游特色,充分整合黄金海岸、小径湾等滨海旅游资源,以“旅游+”、“体育+”等为手段,创新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业态,大力发展高端度假、滨海休闲、城市休闲娱乐等旅游产品,不断将大亚湾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湾区旅游精品城市;要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重点推动3A级以上景区提质升级项目、霞涌滨海风情特色小镇、黄金海岸航海主题公园、东升岛海上田园综合体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多样性、常态化、全季节性的旅游产品,培育大亚湾旅游新亮点。

该负责人认为,要推动稔平半岛、大亚湾“一盘棋”战略,打造百里国际滨海旅游长廊,建设百里海岸风景线,逐步培育东升岛海上田园综合体等海岛旅游类型,实现“一岛一风情”,“一岛一特色”;要打造多层次滨海旅游产品,重点开发游艇旅游、水上运动、海岛养生等海洋休闲产业,引入海底潜游、海岛探险等多样化海岛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滨海观光、滨海文化产品的内涵。

同时,大亚湾区还需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明确发展定位,找准发展方向,不断擦亮湾区海岛旅游的品牌。

统筹/惠州日报记者谢超平 邱若蓉

采写/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刘豪伟 谢宝树 邱若蓉 通讯员钟慧绮 赵丽霞 陈于立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科技创新引领我市石化产业走精细化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

2019-11-13

 

本报讯 记者肖南 刘征报道 辽宁银珠化纺集团生产的尼龙66树脂品质达到世界顶级水准,部分产品突破技术壁垒,打破国际垄断。天元军融化工的航天军工原材料占军工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辽宁向阳科化集团生产的聚烯烃催化剂品种和产能在业界独占鳌头,以这些企业为代表的我市石化产业已成规模,依靠科技创新在精细化发展之路上渐入佳境。

依托科技创新实现企业向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发展,是包括向阳科化、银珠化纺、天元军融在内的我市40多家精细化工企业努力的方向。1984年建厂,目前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聚烯烃催化剂供应商的辽宁向阳科化集团,一直致力于研发拳头产品抢占价值链高端市场。

辽宁向阳科化集团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宋巨伟说:“下一步我们准备把下游产品产业链延伸,用丙烷生产丙烯,初步打算在仙人岛建一个丙烷脱氢制造丙烯的大装置,总投资28亿元。”

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辽宁向阳科化集团舍得在研发上下重金,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超千万元。目前,手握20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和2项美国专利权的辽宁向阳科化在同行业中有了硬气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距离国际舞台越来越近。

宋巨伟告诉记者,企业研发得延续下去,得有创新意识,他们一直是这样做的,在生产这个产品的时候已经储备下一个了,现在不只有一个储备,还得研究新的东西。生产、储备、再研究,总保持创新。

石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户。近年来,石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资源高效开发和环境全面保护,既是石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一项严峻挑战。以“绿色节能、低碳环保”为企业灵魂的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始终在破解节能减排方面孜孜以求。今年,企业在研发氯气干燥塔及氯气处理工艺方面取得新突破。

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栾浩介绍,通过对系统装置的整合,从原材料消耗,以及单位产品的成本都有所降低,从人力资源角度也为企业节省了不少开支和费用。

 

 

发布版面

党建


主题

广东石化十大举措确保主题教育高水平推进

发布日期

2019-11-18

 

广东石化公司11月下旬即将迎来化工区建设全面开工。公司通过开展十大举措专项行动,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高质量起步、高水平推进,助力项目高质量建设。

这十大举措是:加快人才骨干引进、严格绩效考核、解决职工问题、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岗位实践活动、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开展谈心谈话、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开展“五定”工作、加强职工培训。随着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人才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广东石化本着“按需引进、全面考核”“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系统内专业人才,同时通过社会招聘急需的专业人才。目前,公司已完成大部分中层干部、一般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力争在年底基本配齐组织构架。

职工的事就是最大的事。广东石化公司相关部门多次往返揭阳市、惠来县,积极与两级政府沟通协调,对接职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租房等数十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公司还定期组织开展困难帮扶,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广东石化公司坚持典型带动示范作用,先后开展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连传敏、集团公司“十二五”员工培训先进个人唐晓林等一系列先进人物宣传活动,引导全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崇尚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

谈心谈话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是广东石化公司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剂良方。为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改进工作作风,拓宽工作思路,解决制约瓶颈,公司党委层层开展谈心谈话,每月不少于2人次,采取一对一、面对面双向互动交流,交流思想,形成共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深入转变作风是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广东石化纪委牵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约谈活动。约谈活动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层层约谈,做到58名中层领导干部和160名关键岗位人员约谈全覆盖。约谈活动为把项目建设成“阳光工程”提供了强大的纪律保障。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四川石化“四个争先”助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9-11-19

 

“这次回访,明确了下一步优化三聚高附加值拳头产品和生产比率的目标,增强了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的信心。”11月11日,在四川石化经济分析会上,由公司党委班子带队的市场调研组,通报对云南、贵州两地7家典型化工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回访结果。

四川石化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持续开展“四个争先”,将深入践行“四个诠释”转化为企业安全环保生产和生产经营的强大动力,有力助推企业由稳健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今年前10个月,累计实现账面利润8.8亿元,始终排在炼化一体企业前列。

争先担责任,持续推进抓落实。四川石化建立了“一台历、两对接、三报告”的推进机制,“月例会、周协调、日指导”的沟通机制,“任务分解层次化、规定动作清单化、统筹推进台历化、指导任务明晰化、信息沟通常态化、书面材料模板化”的六化工作机制。积极破解掣肘企业生产效益八大类50多项瓶颈问题。收集研究解决企业改革发展突出问题和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100多个。

争先攻难关,围绕中心提质量。公司将主题教育同党的建设、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隐患治理等结合起来,把党员干部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成果。主动对标行业先进企业,剖析效益下滑症结,制定有效措施良方。企业加工损失率、高标号汽油生产比例、环氧乙烷等17项指标位列中国石油前茅。公司加速转型升级、产能调整的“四大工程”技改效果显著,增产后年150万吨的航煤加氢装置开车在即。

争先创佳绩,展示自我树形象。公司坚持典型引路,选树先进典型29人,引导大家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加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四个诠释”岗位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先后发布宣传报道170篇;推选3名基层一线人员参加首届“全国催化重整技能竞赛”并取得“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总成绩名列中石油参赛单位第一。搭建了员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展示自我的平台,树立了四川石化公司良好形象。

争先改作风,亮明身份做表率。各基层党组织注重强化党员意识,大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等主题活动。党员干部亮明身份做表率,积极开展了装置换剂、泄漏事故演练、罐区清污除垢等一系列“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和“做实事办好事”特色主题党日活动。截至11月11日,第二批主题教育已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5个,为身边群众办实事好事50件,开展志愿服务1102人次。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辽阳石化转型升级主打创新牌

发布日期

2019-11-19

 

11月18日,从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传来好消息:炼油线回收改造、柴油生产优化改造相继完成;3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进入主体装置建设阶段……一项项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为辽阳石化分公司由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辽阳石化分公司大刀阔斧地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在建设全输全炼俄罗斯原油加工基地的同时,相继建成14万吨/年精己二酸、80万吨/年对二甲苯、2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等十多套转型装置,实现了由“大化纤”向“大炼油”“大芳烃”的完美转身。特别是去年,历经19个月583个昼夜施工建成投产的俄罗斯原油加工优化增效改造项目,补齐了辽阳石化分公司的发展短板,不仅实现了俄油资源的高效利用,每年还可少产石油焦30余万吨,仅增产芳烃产品就达57万吨,年增效超20亿元。

年初以来,面对行业重新“洗牌”和市场竞争,辽阳石化分公司补短板、强弱项,落实“减油增化”措施,打好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升级牌。先后攻克12项技术难关,使连续运行24年的柴油加工老装置成为既能生产柴油又能生产航空煤油的两栖装置;面对己二酸产品的市场需求,盘活闲置资产,使曾经运行32年并停产6年的尼龙生产线打通全流程,复产成功。特别是6月,公司抓住装置全面停产大检修的有利契机,实施了64项短平快的技改技措项目。石脑油直供项目改造完成,不仅消除了直馏石脑油输送的生产瓶颈,而且补齐了化机设备、蒸汽管网和热网系统的短板。芳烃增效、增产的成功改造,预计每年可增产对二甲苯18.5万吨、邻二甲苯7.5万吨。

目前,辽阳石化分公司正在加紧实施的3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不仅可进一步增加公司的化工产品种类和产品附加值,而且在优化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同时,可实现化工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为推进由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升级进程提供坚实助力。

突破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辽阳石化分公司通过优化配方、调整参数,使高质量己二酸、汽油、柴油相继打入国际市场,航空煤油入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煤保税仓库。亚光膜聚酯、高浓硅聚酯等新产品开发不断取得进展,基本实现了聚酯生产由纤维级向膜聚酯、功能性聚酯、高端聚酯的转变。

截至10月底,辽阳石化分公司自主研发、填补国内空白的高分子量聚乙烯、PETG共聚酯两个新产品均取得新突破:高分子量聚乙烯实现产品系列化、高端化、工艺最优化及催化剂自主化,并向石油内衬管、纤维及隔膜料等高端领域拓展;PETG共聚酯产品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销售用户达26家。

 

 

发布版面

国企周刊 观察


主题

中国石化: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发布日期

2019-11-25

 

超深层油气开发、高含硫天然气净化、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开发及应用……长期以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以科技创新驱动高效、高质、安全和绿色发展,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连续走访了中国石化顺北油气田、元坝气田和普光气田三地,通过与相关负责人、技术专家和一线工人交流,发现“科技创新”成为大家异口同声地“热词”,也成为能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助推能源开发迈向超深领域

记者了解到,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通过科技创新,先后发现了沙参二井、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推动我国能源开发向超深领域迈进。

西北油田是我国剩余油气资源量最大的盆地。2016年,西北油田宣布顺北油气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其所处的顺托果勒低隆为油气勘探有利区,有多条富集成藏的断裂带。面对超深的油气藏,解决了“找得到”的问题,下一步是解决如何“拿到手”。顺北油气田埋藏深、岩石强度大、易漏失易垮塌、超深定向困难等特点成为勘探开发中的难题。例如,顺北油气田资源埋深平均都在7300米以上,最深井接近9000米,这一深度的钻井技术在国内外都鲜见。

西北油田副总工程师、工程技术管理部部长何伟国向记者表示,近年来,西北油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专题公关,为顺北油气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例如,通过掌握侵入体井壁稳定主控因素,来制定优化低密度钻井液的技术措施;优选聚合物凝胶、竹纤维等堵漏材料,形成随钻封堵防漏配方;改变传统PDC钻头破岩方式,创新尖齿与圆齿相结合的破岩工艺,研发出“尖圆齿PDC钻头”,并采用“混合钻头+高效螺杆”钻井技术。

目前,顺北油气田钻井机械钻速由4.01米/小时提高至7.84米/小时,提高率95.5%,钻井周期由332.45天缩短至149天,缩短率55.2%。今年2月,顺北油气田顺北鹰1井完钻井深8588米,标志着西北油田已掌握世界先进的超深井钻井技术,为我国探索超深层油气资源提供了重要技术储备。

据了解,西北油田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西北油田完井测试管理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崔龙兵向记者介绍说,该中心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工人在油气井边和油气井里发明创造,服务企业生产。今年6月,该中心自主研发的二次变径刮管器成功研制,有效确保了井控安全。该技术分别荣获2019年集团公司质量管理成果二等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管理成果二等奖。

驱动高效稳产

今年6月,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其中歌词“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正是描绘了20世纪50年代石油工人会战嘉陵江边,投身祖国石油工业建设的感人画面。

如今的嘉陵江畔,已建成了世界首个7000余米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元坝气田,截至今年9月26日,元坝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150亿立方米,外输商品气125亿立方米,生产硫磺116万吨,持续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输送优质清洁能源。

掌握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是支撑引领企业发展的关键。据元坝气田有关负责人介绍,元坝气田属大型海相气田,具有超深、高温、高含硫、多压力系统、气水关系复杂等特点,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气田之一。为此,元坝气田净化厂应用了国内首套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工艺包,天然气总硫回收率达99.8%以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天然气净化技术国产化。

此外,元坝气田还首次应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其低温蒸馏站是在国内高含硫气田采出水资源化利用领域首次应用低温蒸馏工艺技术的水处理站,年处理能力20万立方米,可将元坝气田生产气井采出水净化处理合格后全部回用于元坝净化厂净化冷却水系统,实现工业水循环高效利用和工业废水零排放。

记者了解到,元坝气田的建成对保障“川气东送”沿线六省两市70多个城市清洁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有效缓解了国内天然气供需矛盾。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目前,人类正面临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在低碳经济时代,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地位日益突出。记者从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了解到,普光气田自发现至今,坚持安全绿色生产理念,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要求,被评为四川省“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诚信企业”。

据普光气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俭介绍,普光气田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川气东送”工程的主供气源。其开发工程是公认的世界级难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超深高含硫气田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复杂、投资风险高;二是高含硫化氢天然气腐蚀性极强;三是天然气高含硫化氢和有机硫;四是硫化氢浓度极高。

经过近七年的技术攻关和工业化应用,中国石化创新形成了“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高效开发技术”成功,实现了普光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和工业化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开发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核心技术的国家。

据介绍,为了安全高效开发,普光气田自主创新了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高产高效开发技术、特大型高含硫气田腐蚀防护技术、高含硫天然气特大规模深度净化技术和特大型高含硫气田安全控制技术,并自主研制了三种高含硫气田关键管材。形成的理论、技术、标准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普光气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天然气绿色能源惠及四川和长江沿线80个城市、数千家企业、近2亿人口,扩建翻新全长16.5公里的清-普公路,援建明月江大桥,建成200余公里的公路和5座桥梁,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据悉,普光气田投产10年,累计生产井口气774亿立方米,外输净化天然气548亿立方米,累计缴纳税费120亿元。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茂名石化“一船两品”提升装船效率

发布日期

2019-11-27

 

近日,茂名石化销售中心提出并实施“一船二品”装船工作法,受到茂名石化公司重奖5000元。

茂名石化销售中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公司“以经营创效为中心”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全力以赴对销售全流程开展优化提升、增创效益。11月,针对公司成品油下海量大,公司码头负荷过大的情况,销售中心大胆创新,科学论证,对甲苯、二甲苯装船作业提出并实施“一船二品”装船工作法,装船速度成倍提升,有效解决了码头作业的燃眉之急。

针对公司外采石脑油原料上岸量急剧上升,而公司码头同一时段停泊船数量有限,既要满足石脑油原料上岸需要,又确保其他产品装卸工作不受影响的难题,销售中心组织人员对负责的水路外运业务逐一分析研判,寻找可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空间。他们发现,按惯例,甲苯、二甲苯这两种产品即使发往同一地点,也会分开两条船装载发运。如果打破常规,改为一条大船同时装载两种产品发运的方法,不仅减少了占用码头的船只,同时,两种产品泵同时作业,装载效率从每小时380吨提高到每小时760吨左右,为在最短时间内腾出泊位给其他船舶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茂名石化与化销华南分公司及货船承运商反复沟通,进行科学论证,精选每个船舱都有单独进舱管线的合适船型,同时,与相关各方无缝对接,确保万无一失。实施甲苯、二甲苯“一船二品”的装船工作法后,大大节省了装船作业时间,也为锁定核载5000吨的“兴通6”与“南炼5”两艘船轮流往返茂名和洋浦创造了条件。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辽阳石化提质增效见真功

发布日期

2019-11-27

 

11月19日记者获悉,通过开展降低氢油比、回流比技术攻关,今年前10个月,辽阳石化芳烃线降本增效820万元。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辽阳石化牢固树立市场意识、效益意识、成本意识、算账意识,在学习教育、检视问题中悟初心、守初心,在整改落实、解决问题中勇作为、践使命。

瞄准岗位降成本的关键点、对标达标的要害点,辽阳石化提高员工巡检、监盘质量,抓规律、抓本质、抓预防、抓受控、抓重点,确保非计划停车和生产波动大幅减少。炼油线开展生产装置深度对标,切实摸清运行状态,查找问题,挖掘潜能,细化28项降本增效措施,月增效1.38亿元。

辽阳石化发动员工从岗位实际出发,群策群力、挖潜增效。开展征集“金点子”及各类生产竞赛活动,激发和鼓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去年建成开车的俄油项目在优化装置运行上下功夫,发挥一线员工的首创精神,深入研究优化催化裂化、重整装置生产运行,今年前三个季度共挖掘“金点子”43个,年可增效3600万元。

 “芳烃精馏塔C662降低塔底热源2吨/小时,C663回流量80吨/小时,低于设计值……”辽阳石化开展全员优化、深度优化、精细优化,确定提质增效措施不含糊。组织干部员工深入分析安全环保、降费降耗、生产优化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和具体措施。今年前10个月,辽阳石化共加工原油686万吨,外销商品683万吨,实现主营收入384亿元。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再问晨鸣:初心未改

发布日期

2019-11-04

 

——来自黄冈晨鸣项目的采访报告

本报记者 沈红星 商中胜

2014年9月24日,在黄冈晨鸣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之际,黄冈日报社联合采访组走访各相关部门,推出了《十问晨鸣:利好可期》一文,从项目背景、理念、环保、建设、前景等十个方面分析解答了部分社会公众的疑虑、担心。

历经4年建设,黄冈晨鸣南区一期项目——年产30万吨化学浆生产线于2018年11月建成并试投产。

连日来,黄冈日报社再次组织联合采访组,围绕公众关心的黄冈晨鸣项目建设特别是臭气排放问题,深入企业、相关部门及周边村组社区实地考察,采访企业、机关、居民、行业专家学者、第三方检测机构等相关人员,全方位、多角度透视黄冈晨鸣项目。

再问之一:黄冈晨鸣为何“砍纸退林”?

黄冈晨鸣项目是山东晨鸣集团在

黄冈投资建设的浆纤一体化项目,计划总投资281亿元,建成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95亿元,税收27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600个。该项目是黄冈有史以来最大单体工业投资项目。

2014年本报采写的《十问晨鸣:利好可期》一文中,有造林和造纸,为什么现在没有这两项了,为何“砍纸退林”?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翻阅了30多份文件资料,采访了10多名亲历者。

在原国家林业局、原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分别于2011年、2012年、2013年对黄冈晨鸣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相关批复中,记者发现,都是按照当时比较先进的“人工造林+造纸”模式,规划在黄冈建设325万亩林地和129.8万吨造纸基地。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徐胜说,黄冈晨鸣浆纸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于2012年2月获得原国家环保部批复,造纸和综合码头项目环评于2015年2月获得原省环保厅审批。

原黄冈市委“四大行动”办主任、黄冈市林浆纸一体化办公室主任彭志伟介绍说,黄冈晨鸣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先后完成国家部委审批18项、省级和市级审批230多项。核准事项多、审批程序复杂严格。到2012年,一期项目环评获得批复。8个县市76个乡镇造林325万亩的任务同步完成。

彭志伟说,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和项目投资方严格对标对表,积极主动适应最严环保要求,黄冈晨鸣项目自2007年签约以来,总体建设方案进行了从林浆纸一体化,到林浆纤一体化,再到分区建设的3次优化,坚决落实“砍纸、还林、分区、提标”绿色发展举措——

砍纸。由于废纸造纸涉及到脱墨浆生产线,根据新的环保要求,2016年,黄冈晨鸣项目停建了129.8万吨的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项目,每年1.8万吨脱墨浆废水排放降为零,项目改为生产生物质纤维——粘胶,再用粘胶抽丝,生产无纺布。

退林。根据2007年山东晨鸣集团与黄冈市人民政府签署备忘录和黄冈晨鸣一期项目原相关审批文件,黄冈市政府协助晨鸣集团在8县市收购、建设325万亩原料林基地,供黄冈晨鸣浆厂生产,山东晨鸣集团成立黄冈林业公司负责原料林项目投资建设。在2016年,为主动适应天然林的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市政府协调山东晨鸣集团退回在黄冈收购的自营林和联营林325万亩,改为原料全部进口,不砍黄冈一棵树,还绿水青山于老区人民。

分区。按照当初计划,黄冈晨鸣林浆纸、林浆纤一体化项目落户黄州区南湖工业园,用地超过5000亩。如今,分南北区建设,将环保要求更高的粘胶及配套化学制品生产项目转到离长江22公里的黄冈化工园,南区只建设低排放的制浆、无纺布和码头等项目。

提标。奉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升级制浆项目污水排放工艺技术,提高中水回用率,配套建设南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按国家最高的A1级标准排放;烟气和固废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处理工艺,实现近零排放;“三废”实际排放控制标准全面优于国家环保部环评批复标准。

市晨鸣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甘惠说,黄冈晨鸣项目推进中,自始至终,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主动对焦校表,把生态环境建设当成发展机遇,政企双方积极行动,细化措施,严守生态底线,10多年的推进过程中实现了三个创新——

产品创新。从废纸造纸改为生产粘胶,这种从木片中提取的生物质纤维可完全降解,是替代石化纤维的最佳产品,需求缺口巨大,市场前景可观;

循环经济创新。木片制浆过程中90%以上的废液进入回收炉焚烧,实现内部循环利用;

工艺设备创新。项目设备全球采购,生产过程全部实现自动控制。

再问之二:黄冈晨鸣设备工艺如何适应最严生态环保要求?

2018年11月,黄冈晨鸣南区一期项目——年产30万吨制浆生产线建成试投产,该项目从欧洲引进全套智能化设备,配套建设生物质发电厂、4个5000吨级泊位码头、1座日处理外排污水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完成投资53亿元。市政府同步建成日处理3万吨的南湖工业园中景工业污水处理厂。

10月27日,报道组跟随市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走进黄冈晨鸣,在黄冈晨鸣浆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如堂带领下,近距离观摩制浆生产全过程。

在公司中控室,通过智能监控画面,显示生产流程图和各流程环节的实时监测监控——从码头进入原材料,到堆场,再到各生产车间、产品出厂等所有环节。

从制浆车间、浆板打包车间到产品仓库等参观过程中,记者看到,除了中控室有上十个人,车间里没有见到几个工人,全程高度自动化让各媒体记者纷纷感叹交流,并拍摄留念。

丁如堂介绍:“黄冈晨鸣主设备从芬兰维美德和奥地利安德里茨公司引进,生产过程全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及技术目前是国内五大制浆厂最先进前沿的,均为世界一流、行业领先。”

生产完的废渣、废气和废水如何处理排放?记者代表深入追问。

 “为将排放降至极限,黄冈晨鸣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环保设备和工艺,循环回收利用,变废为宝。这也是大家看到偌大的厂区里,只有一个制浆生产车间,而其他都是用于环保的设施设备。”丁如堂说,黄冈晨鸣一期30万吨/年制浆项目投资53亿元,其中循环再利用工程和环保工程投资占整个投资的75%以上。

在中水回收利用的膜车间,记者们走到车间门口看到四个容器水质的展示。第一个是污水进水,颜色近乎黑色。标示COD≤1800mg/L,色度600倍。第二个是中水进水,颜色与平时自来水一样,感觉不到色差。标示COD≤40mg/L,色度8倍。第三个是浓盐水,颜色清澈透亮。标示标示COD≤60mg/L,色度0。第四个是回收水,颜色清澈透亮,标示标示COD≤5mg/L,色度0。

丁如堂说,黄冈晨鸣采取世界上最完善、最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其回收水的标准(COD≤5mg/L)要远远高于国家标准(COD≤70mg/L)。

在污水处理厂,排水槽中的水用肉眼看,清澈透底,没有泛起白色水泡。公司技术员工用容器在排水槽中打一容器水上来让记者们观看。容器里的水比较清亮,闻之无味。员工介绍说,这里24小时检测水质和流速(测排水量),净化效果比家用净水机净化的还先进还好。

在产区里,记者们发现有几个圆顶封闭的建筑物,丁如堂解释说,这是污水收集池和生化处理池,黄冈晨鸣投资几千万元,将过去露天的生产设施以及有可能出现气体泄露的地方全封闭起来。

丁如堂介绍,制浆的原料是木片,木片细胞壁里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纸浆制造过程,就是将木片中40%的纤维素利用制浆,将60%的木质素与废物分离排出。他说,黄冈晨鸣在建设之初便对设备选型要求严格、起步高,尤其重视节能环保设施的建设,废水、废气处理设备均选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与制浆生产线同步建设了碱回收及中水回用工程,并配套建设了生物质气化炉、污泥焚烧等项目,实现了六大循环经济系统——

制浆过程中所产生的黑液(木质素)经过工艺提浓后全部封闭回收到碱炉燃烧,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蒸汽送至生物质电厂发电,年节约标煤75万吨;

碱炉黑液焚烧过程中对黑液中的碱回收,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熔融物将进入苛化工段加工,送回制浆用于生产,碱回收率可达99.8%,实现碱循环再利用;

石灰窑将对苛化工段加工出来的碳酸钙回收转化成氧化钙,再回用到生产中,实现碳酸钙循环再利用;

原料木片中的木屑、树皮通过气化炉装置气化,裂解产生清洁可燃气体,用于对碳酸钙煅烧,年可节约燃料煤4万吨;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经过中水回用系统处理后再回收利用率达到75%。

同时,所有废气均抽负压洗涤、收集后送至碱炉CNCG系统高温燃烧,实现全程封闭处理。

应记者要求,丁如堂现场给我们画了一张通俗易懂的黄冈晨鸣六大循环系统图

 “我们项目形成完整的资源、能源、固废、废气、废液回收等封闭内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变废为宝,让废渣不出厂、废气全燃烧、废水优于国标。”丁如堂说。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周秋英介绍,10月7日,黄冈晨鸣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现场检查会意见表明,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要求,基本落实了环评报告书及审批文件中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污染物实现了达标排放,符合验收条件。10月9日开始,在项目自主验收公示平台进行公示。

再问之三:臭气跑冒滴漏是咋回事?

今年4月以来,陆续有市民群众向市长热线、市环保部门投诉称:闻到强烈的异味,怀疑是黄冈晨鸣排放的废气。更有部分群众通过网络质疑:“晨鸣项目,每天排放毒气,12369环保热线形同虚设,市民投诉无门。”

常驻黄冈晨鸣监管监测的市环境监察支队佘涛向记者提供的一份监管监测报告显示:黄冈晨鸣项目在设备调试和试生产过程中,先后3次出现较为严重的臭味外溢问题,分别为4月16-18日、5月18日、8月1日,排放时段多为晚上8-9时左右,每次持续一般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有时只有三五分钟。居住在下风向的居民反映闻到明显臭味。“对市民投诉,支队是有诉必查,有查必复。”佘涛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晨鸣项目臭味排放问题,市委书记刘雪荣分别于6月1日、9月18日、10月24日三次在晨鸣公司现场办公,研究项目环保问题及处置措施,反复强调从政治上认识环保问题,坚持“不达标不投产、不环保毋宁死”的鲜明态度,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切措施、消除一切隐患,彻底解决臭气排放问题,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

这么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怎么还有臭气排放呢?带着市民的关切和疑问,记者采访了黄冈晨鸣相关负责人和造纸行业国内知名专家——

黄冈晨鸣公司环保科科长柴孟元介绍,经企业自查、邀请环保部门和第三方机构监测分析,并组织国内外专家现场会诊,认为黄冈晨鸣项目的水、固废排放优于国家标准,但气体达标排放偶尔有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一是设备运行不稳定。处理气味关键节点的碱炉电除尘器、臭气焚烧炉吸收塔等设备调试尚不稳定,加之操作人员不熟练,导致偶发性运行故障产生异味排放。二是工艺改造不彻底。引进的瑞典、芬兰等国外脱硝设备和油改气燃烧设备,部分整改措施尚未到位,存在废气跑冒滴漏现象。柴孟元表示,“希望大家监督、支持我们整改,也请大家相信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公司,坚决把问题整改到位。”

中国造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李耀,是从事造纸行业40年的知名专家,他介绍,造纸制浆在纤维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含硫化氢等臭气。现代化的制浆厂对臭气回收技术都很成熟,他了解到,目前黄冈晨鸣的设备是世界一流的,新的浆厂在调试试生产阶段因管道的密封性、技术工人的操作性、经验性不足,可能会出现臭气跑冒滴漏现象,但企业应该彻底解决。

中国造纸协会环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造纸学会的副理事长,中国轻工行业勘察设计大师梁斌,先后三次参与黄冈晨鸣臭气问题会诊。他表示,与国内和世界同行相比,黄冈晨鸣的设备工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就像你买了最先进高档的新车,你不见得把它开得很好一样。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管理、设备操作等问题,只要有效应对,积极整改,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黄冈晨鸣公司总经理助理马麟说,从目前全球行业统计数据来看,制浆造纸行业员工发病率与普通人群没有明显差异。在晨鸣集团有个理念,“环保就是生命”,全国五大生产基地行政办公楼就设在易产生异味的蒸煮、碱炉等气味高浓度区域,为的就是让高层领导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晨鸣臭气问题,市委市政府、监管部门始终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督促企业整改。

成立驻企专班督促整改——

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挂帅的驻企工作专班,督促和协助企业彻查问题、落实整改。期间,市委书记刘雪荣会见了山东晨鸣集团董事长陈洪国,市长邱丽新专程赴山东晨鸣总部会商,敦促限期整改。

驻企工作专班会同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日常巡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每天组织环保执法人员对厂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例行巡查和突击检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督促整改。

严格依法监管——

市生态环境局监察支队长刘革平告诉记者,6月5日以来,委托武汉华正检测公司、黄冈博创检测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对黄冈晨鸣项目主要排放污染物指标全覆盖持续监测,共采样监测38天(次),出具监测报告38份。从监测结果看,晨鸣项目颗粒物、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等污染物能稳定达标排放,但臭气浓度、氮氧化物、氨排放不稳定,尤其是当设备运行不正常时,超标现象较为明显,38天有6次部分指标不合格。

对现场巡查和专业检测出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关于黄冈晨鸣浆纸有限公司环境问题的监察通知》,进行立案查处。

市生态环境局和黄冈高新区管委会4次聘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院、省环科院等单位6名专家,对晨鸣项目环保问题进行把脉问诊,对南湖工业园9家重点涉气企业进行现场排查,帮助企业全方位查找问题、研究对策。

企业方面,全员皆兵,积极全面排查整改。

丁如堂介绍,山东晨鸣集团对黄冈晨鸣项目环保问题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公司高层会议研究对策。山东晨鸣集团董事长陈洪国明确表示:“环保问题,不是钱的问题,关键是要对黄冈老区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这次公司对气味扰民问题处置不力的黄冈晨鸣公司两任董事长、总经理予以撤职,对碱回收分厂厂长和车间主任降职处理。同时,集团公司立即派遣环保帮扶组进驻黄冈晨鸣公司,抽调湛江、武汉、江西等地80余名公司技术骨干和奥地利、德国、芬兰、瑞典等外国专家150余人次进行现场分析诊断,并聘请第三方监测机构对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监测,对可能产生的臭味点全面排查。

丁如堂说,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公司实施工程化技改措施,目前已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新增异味气体收集燃烧系统、臭气炉洗涤塔碱液自动投加系统,系统治理白液泵和泵前排污管泄漏、制浆车间漂白涤气塔地面碱吸收池冒汽、制浆车间硫酸和双氧水卸车泵槽渗漏等问题。

市晨鸣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魏军告诉记者,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6月份以来,黄冈晨鸣公司先后四次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项目所在地周边镇、村(社区)干部和群众代表,市直部门干部职工代表和离退休老干部代表,省市媒体记者到晨鸣厂区参观;在黄冈高新区官网平台发布晨鸣项目环保问题整改情况,接受市民咨询和监督。

6月25日参加了黄冈晨鸣公众开放日活动的聆湖春天小区居民肖凤琴女士说,她首次参观黄冈晨鸣,现代化的工厂和先进的环保设备等都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彻底改变了她对制浆造纸行业的印象。

9月25日走进黄冈晨鸣的老干部们说,“我们关心两件事,黄冈晨鸣建成投产没有,污染解决好没有,看来这两个问题都已经解决好了,我们就放心了。”

黄冈晨鸣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国平说,公司将对公众开放日形成制度化,只要市民有组织地预约,随时欢迎大家走进晨鸣、了解晨鸣、监督晨鸣、帮助晨鸣。

臭气跑冒滴漏问题整改得怎么样了?

10月26日上午,记者在黄冈晨鸣公司调查采访发现,工厂地面、建筑物干净整洁,没有见到粉尘,整个厂区没有闻到特殊气味。在公司大门口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公司各项生态环保检测数据。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中元介绍,黄冈晨鸣已实现全部数据实时上传进到省生态环境厅污染源在线监测信息系统和生态环境部污染监控中心。从检测数据来看,10月3日以来气味排放持续向好。

梁斌介绍,10月7日他到黄冈晨鸣回访时,看到按照专家会诊的方案大都改进了,“在之前容易产生异味的蒸煮、碱炉等地方,这次去都没有异味,应该是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黄冈晨鸣公司总经理陈刚告诉记者,黄冈晨鸣项目环保问题整改取得初步成效。年产30万吨制浆生产线已完成环保验收,设备运行基本稳定,气味关键节点的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

你闻到过晨鸣臭气吗?你对黄冈晨鸣项目有何期待?记者深入金家上城、六福湾花园、黄冈职院等投诉主要来源地随机采访市民。

六福湾社区副书记刘友福告诉记者,在晨鸣项目落户黄冈期间,他曾经三次带村民到外地晨鸣参观。寿光晨鸣,一路之隔就是居民区,跟当地项目区拆迁群众交流,都说没什么影响。在湛江晨鸣,厂区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有一口绿树青草环绕的池塘,数百条金鱼悠游其中,通常而言,金鱼对水质要求高,受到一点污染就无法生存。大家都感受到,现代造纸业可以是绿色的、现代化的、清洁的、可带动老百姓致富的,所以当时村里搬迁安置了1830户、迁坟3000多座,没有一起投诉和上访。

刘友福说,以前六福湾社区主要是蔬菜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村民勤扒苦做一年,好点的家庭收入在5万元左右,村集体经常借钱过日子。如今六福湾社区都搬进了还建的六福湾花园小区,全民进入职工养老保险,在家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大都在周边工厂就业,其中有400多人在黄冈晨鸣上班,月工资最少的3900多元,最高的能拿到6000多元,村集体每年仅门面租金就100多万元。前不久社区居民也闻到了臭气,但只要能把问题解决好,晨鸣项目还是受老百姓欢迎的。

黄冈职院老师刘国峰说,6月份之前,曾闻到过两次臭味,时间一般在二三十分钟,“听说是设备调式出现故障偶发的,我想这就像有时供水管突然爆裂需要停水一样,还能理解,希望能彻底解决问题,保障市民身心健康。”

家住江岸名都的市民郝诗光说,黄冈能引进晨鸣这样知名企业不容易,既然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要彻底解决问题,同时多组织公众开放日活动,接受市民的阳光监督。

 “期待黄冈晨鸣能彻底解决环保问题。”“希望黄冈晨鸣紧跟时代步伐,落实环保要求,一诺千金,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工厂。”“期待黄冈晨鸣用前沿的技术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造福老区人民。”这是在随机采访数十位市民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

再问之四:面向未来,黄冈晨鸣有何打算?

面对黄冈人民期待,面向未来,黄冈晨鸣有何打算?

黄冈晨鸣公司总经理陈刚告诉记者,在山东晨鸣集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集团董事长陈洪国明确说:“向黄冈老区人民承诺的,将黄冈晨鸣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绿色典范企业、行业标杆工厂的初衷不能变,推进高质量发展,造福老区人民的使命不能改,必须一诺千金,做得更好。”为此,公司还将投入3200万元,预计在2020年2月前完成脱硝设备改造,5月底前完成油改气燃烧炉改造,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陈刚介绍,今年9月份,山东晨鸣集团相继获得中国制造业500强品牌价值创造第77位、中国造纸行业20强榜首等荣誉。这是企业创造能力、品牌效益等最好体现。下一步,黄冈晨鸣将按照集团公司以振兴民族造纸工业为使命,不忘初心,聚焦主业、做强实业,进一步发挥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产品等核心优势,大力发扬工匠精神,不断增强运营质量,推动企业效益持续增长,为黄冈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黄冈晨鸣前景如何?梁斌说,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特别是现代化造纸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我们平时用的书本、生活用纸、文化用纸、穿的含纤维的衣服等都离不开纤维原料的供给,我国每年要进口将近两千多万吨的漂白木浆,而黄冈晨鸣是用国外进口木片里纤维素制浆,所以说,黄冈晨鸣产业链条前景非常广阔。

记者翻阅黄冈晨鸣项目12年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各类会议资料,特别是市领导讲话中,“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最严格的环保要求,”“把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等要求贯穿始终。

晨鸣项目承载着黄冈工业的希望,也肩负着绿色发展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铁的意志和决心,坚决彻底解决晨鸣环保问题,坚决落实不环保不生产、不达标不生产,就一定能让老百姓提高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发布版面

中国印刷导刊


主题

叹为观“纸” 进博会上的小展大单

发布日期

2019-11-13

 

展位上人流如织,签约中“真金白银”,对接上互利共赢⋯⋯这场于11 10 日在上海落幕,由中国搭台、世界“合唱”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让国际纸商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魅力。

“为外资企业和侨商企业提供了展示其最新科研产品的绝佳机会。”“会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国际造纸企业、造纸设备商等“回头客”都纷纷表达了参与进博会的热情。他们的进博会体验究竟如何?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怎样?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国际纸商、国内造纸企业及行业协会等相关负责人。国际纸商的展位上人流如织。

都是“回头客”

认可中国市场

走进进博会品质生活展区,216 平方米的展示面积,以“纸艺世界,‘纸’引未来”为主题的

金光集团APP 的展位异常吸睛。以多彩圆形结构还原循环之感,以纸张展现绿色经营理念,来自印度尼西亚的APP,其展位设计灵感源自无限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届进博会上,APP 将展台搭建成为“纸”世界,利用旗下文纸、工纸、生活用纸产品进行设计创作,打造了首个以“纸”为主题的艺术馆,展示24 小时生活场景中纸的多元化应用,充分展现纸的艺术性、多样性和可延展性。

首届进博会的参展经历,让APP 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潜力。“在去年首届进博会期间,APP 收获了超过1.7 亿美元的订单,与来自浙江、珠海等地的大型进口商签署了多份进口意向合同。”翟京丽说,今年,APP 再次把握这一机遇,向世界展示高品质产品,持续加大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力度。

APP 一样,致力于制浆、造纸能源等行业技术开发和供应的芬兰企业维美德集团,同样是进博会的“回头客”,不过其更看重“真金白银”的项目对接。维美德中国区市场部副总裁刘靖伟告诉记者,在本届进博会开幕第二天的“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上,维美德就与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太阳纸业广西北海基地新项目签订了设备采购意向协议书,采购内容为维美德的一台高档文化纸机及化学浆厂的碱回收锅炉。

“这个项目是维美德同太阳纸业合作的延续和深化。在过去20 年间,维美德已向太阳纸业提供了包括高档文化纸、铜版纸、白卡纸板共计8 条生产线,以及老挝基地溶解浆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刘靖伟表示,该项目的签署,将进一步彰显维美德在中国制浆造纸行业的地位。

聚焦可持续

推进技术创新

在这场“家门口”的国际盛会上,专业观众、江苏造纸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克开幕当天便“打卡”进博会,一系列与造纸相关的绿色创新展示让他直呼过瘾。

时隔一年参观进博会的刘克在APP 的展位上看到了Foopak Bio Natura 材料的“升级版”,APP将其应用于更多的生活场景中,如用于日常烹饪的烘焙纸、防油纸、容器纸等。“这种可降解材料的推广及引入,或许可以为中国食品包装行业提供一个全新的环保方案。”刘克说。

事实上,以该种可降解材料制作的、专门为盛放饮料和食品设计的纸杯纸才是今年APP 展台的最大亮点。翟京丽说,从回收技术角度来讲,由于分离PE 防水涂料和纸的成本过于昂贵,目前市面上只有不到1%的纸杯被回收,而这项技术的落地,可大量替代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纸杯。“预计每年将实现7500 亿个纸杯的回收再利用。”

太阳纸业在进博会同期引进维美德设备,同样是基于绿色可持续理念。刘靖伟说,太阳纸业引进的文化纸机是维美德最新的优化概念纸机,其可大幅降低生产能耗及工厂碳排放;而碱炉则能日处理固型物能力4600 吨,实现浆厂化学药品的回收并产生高压蒸汽。

这已是太阳纸业第二年在进博会上进行采购了。太阳纸业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应广东告诉记者,去年进博会期间,太阳纸业与巴西金鱼浆纸公司签订了30 万吨的进口木浆采购订单。今年则是经过充分的技术交流,在全球范围内反复招标比价后引入的设备,希望可以通过环保效益突出的设备,在广西北海高质量地推进350 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

合作全球化

撬动造纸产业

中国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中国化,这已是中国造纸产业发展的特征之一。国际纸商与国内造纸企业如何掘金进博会,撬动纸张市场?这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全球化合作上。

“从市场的角度看,目前这些国际纸商的参展本身对国内纸张市场不会带来明显影响,毕竟他们多年来已是国内市场的参与者了。”中国造纸学会理事长曹振雷更希望的是,国际纸商能够对国内市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从而促进造纸业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

APP 自1992 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造纸业的现代化创新。翟京丽介绍说,从生态营林到环保制浆,再到绿色造纸,APP 形成了“以林养纸、以纸促林、林纸结合”的林浆纸一体化绿色大循环产业。“我们希望通过参加进博会,更大力度地倡导可循环的绿色造纸产业链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造纸业对自然资源的影响,通过规模效应反哺生态环境。同时也希望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技术的展示,来体现APP 助力中国纸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努力。”

在中国拥有4 家生产工厂、3 家服务中心、5 个销售办公室和1 家自动化技术中心的维美德,则是为中国造纸企业提供系统供货、自动化控制及运营生产线日常维护升级等服务内容。“对于国际供应商来说,进博会会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刘靖伟说,维美德将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和技术转移,积极在中国市场布局。

“我们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影响力,展示中国造纸企业的良好形象。”应广东表示,本届进博会后,太阳纸业将继续推进老挝“一带一路”项目、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及本部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以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版面

创新论坛


主题

腾格里沙漠污染再现 环保欠账须一“追”到底

发布日期

2019-11-15

 

 据报道,近日腾格里沙漠边缘再现大面积污染物,污染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左右,污染物为原宁夏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纸浆生产产生的废弃物碱性“黑液”。目前现场正在进行污染物清除,中卫市共清挖固体废物及污染土壤超5.3万吨,均被装袋封存,待属性鉴定结果明确后再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中卫市生态环境局对美利环保涉嫌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这个消息让人似曾相识,2014年腾格里沙漠发现大规模排污事件曾震惊全国,内蒙古启动追责,自治区环保厅、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腾格里经济开发区共24名相关责任人先后被问责,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8家涉事企业共承担了5.69亿元的环境修复费用,但这一切似乎没有让人警醒。

我国企业偷排偷放问题屡见不鲜。在省份、市县的交界处等监管力量薄弱的地方,“小散乱污”企业白天“静悄悄”,晚上大冒黑烟和污水。即使是实施了“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环境违法也是花样繁多,比如开采后裸露的矿山通过刷绿油漆来“修复”;把污水储存在河边,下雨时让河水把污水“带走”……沙漠人烟稀少,污染物在沙子里下渗速度快,似乎成了天然的“优质排污场”,比如这次的污染场地就隐藏在一片占地20万亩的美利林区里,隐蔽性极强。

随着多轮中央环保督察,当前环保形势明显好转,但对于环保问题和欠账,必须一“追”到底。此次沙漠污染,倾倒的时间跨度为1998年至2004年,是发生在十几年前的排污“往事”。违法企业已经破产,企业名称、属性和股权也几经变更,但这并不代表找不到实际责任者。此次被立案调查的宁夏美利纸业集团环保节能有限公司,由中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中冶美利云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根据股权信息,是可以确定违法相关责任主体的。

针对2014年腾格里沙漠大规模污染事件,环保组织发起了公益诉讼。有报道称,环保公益组织也计划对该起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进行环境公益诉讼,必须让涉事企业承担应有的环境修复费用。沙漠生态环境特殊,生长着许多特有的植物和动物,并非人们想象的“生命禁区”。因此要科学评估这起非法排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直接破坏以及潜在影响,采取科学的环境修复措施,避免此前腾格里沙漠污染整改过程中存在的进展缓慢,甚至停滞等问题,尽快让当地生态环境恢复正常,还人民群众一片美丽的“净土”。

正如生态环境部多次强调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还要“长牙齿”,能较真碰硬。对于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真正的终身追责。

 

 

发布版面

要闻聚焦


主题

“一带一路”上做大做强

发布日期

2019-11-20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6 年多以来,在全国工商联及省市各级工商联的引导、帮助和推动下,中国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玖龙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们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心得和体会。

玖龙纸业集团是中国造纸的龙头企业和全球产能排名第二的造纸集团,2006 年在香港上市。历经20 多年的发展,已在国内建有8 个造纸基地和4 个纸包装工厂,集团总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年产能超过1600 万吨,年产值超过600 亿元,国内员工1.7 万余人。玖龙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秉承“没有环保就没有造纸”的企业理念,始终坚持绿色造纸,各项环保和能耗指标都做到优于国家标准,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和国家级“绿色工厂”。玖龙深怀感恩之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长期坚持精准扶贫,近年来在各种公益活动中现金捐款3 亿多元,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等多项荣誉。

玖龙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走出去”的第一站放到了越南。2008 年玖龙完成了对越南正阳造纸厂的收购和控股(原有年产能为10 万吨)。着眼于“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及越南市场未来的潜力,玖龙投资近3 亿美金开工建设了二期工程(一条代表世界最先进的工业4.0 水平的新纸机)。二期项目于2015 年11 月开工建设,2017 年8 月建成投产,年产能约45 万吨。二期项目的投产使玖龙继中国市场之后,也一举成为越南造纸的龙头企业。

为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拓展上游资源,玖龙持续推动国际化进程,于2018 年收购了四家位于美国的浆纸厂(来弥补我们的原料需求),2019 年还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二站放到了马来西亚。同时,我们也在考察其他“一带一路”沿线有投资潜力的市场,并视市场发展状况,进一步拓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范围。

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带一路”为企业真正“走出去”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创造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当我们企业家真正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就会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改革开放40 年的“练兵”,使我们中国企业逐步拥有了国际先进的技术、智能化的设备、严格的环保管控、优质的产品质量、科学的管理经验,也使我们具备了“走出去”的基础、能力和自信。

坚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绿色发展,为当地造福、为祖国争光。玖龙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把绿色作为底色”的要求,坚持项目建设的“高起点”,无论是越南基地的二期工程,还是即将建设的马来西亚新项目,都与我们在国内最新建设的新纸机完全一样,是当今世界同类型纸机中最顶级的配置,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配套的环保和动力设施也是世界领先水平。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做到互相尊重、相互融合、共同受益。玖龙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充分了解当地国市场、政策、投资环境、基础建设等条件的基础上,做到尊重当地国的风俗文化、遵守当地国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合作的规则,与合作伙伴做到“互相尊重、集思广益、各尽所能、共同受益”。

(根据大会发言材料整理)

 

 

发布版面

中国印刷导刊


主题

政策引导 产业标准提升

发布日期

2019-11-25

 

此次《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是对2011 年版本的修改,修改的基本原则是鼓励先进、限制和淘汰落后。尽管2013 年对2011 年版本作过一些修订,但2019 年版本是一次整体修改,对印刷造纸业是一次整体的促进和提升,将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就其中的造纸领域,从新版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来看,此次与2011 年版本相比没有变化,明确鼓励单条化学木浆30 万吨/年及以上、化学机械木浆10 万吨/年及以上、化学竹浆10 万吨/年及以上的林纸一体化生产线及相应配套的纸及纸板生产线(新闻纸、铜版纸除外)建设;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以非木纤维为原料、单条10 万吨/年及以上的纸浆生产线建设。

但在限制类中去除了“新闻纸、铜版纸生产线”;“元素氯漂白制浆工艺”从限制类调整到了淘汰类。包括严重缺水地区建设灌溉型造纸原料林基地;5.1 万吨/年以下的化学木浆生产线;单条3.4 万吨/年以下的非木浆生产线;单条1 万吨/年及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制浆生产线;幅宽在1.76 米及以下并且车速为120 米/分以下的文化纸生产线;幅宽在2 米及以下并且车速为80 米/分以下的白板纸、箱板纸及瓦楞纸生产线等均列入淘汰之列,说明国家对造纸业提高了要求。仅在制浆造纸领域,“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就超过3400 万吨/年。

从此次淘汰的标准看,侧重提高了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等标准,尤其是对重点区域将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淘汰标准。因此对印刷造纸业将是明显的政策风向标,促进整个行业通过注重安全、加强环保、降低能耗、提高质量实现转型升级。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共建高质量的“一带一路”

发布日期

2019-11-10

 

——学习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13 年,习近平主席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迄今为止,已有137 个国家和30 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 年来,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不断深化。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9 年前三季度,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6 个国家新增投资合计100.4 亿美元,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累计已经超过1000 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超过7200 亿美元,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达到了480 亿美元。

6 年来,中国在沿线国家的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中马友谊大桥、亚吉铁路、瓜达尔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中国在沿线国家推进建设了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达到30 多万个;中国已与37 个国家建立双边投资合作工作组,与5 个国家建立贸易畅通工作组,与19 个国家建立电子商务工作机制,与14 个国家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

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接下来将聚焦重点、精雕细琢,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中国将从多方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包括搭建更多开放平台,深化与相关国家的发展战略、产业、项目和政策对接,推进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建设,扎实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等,在项目建设、市场开拓等具体环节上下足功夫,一步一个脚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

 

 

发布版面

要闻聚焦


主题

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上行班列突破千列

发布日期

2019-11-12

 

11月9日清晨6时08分,伴随着一声鸣笛,一列满载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从钦州港东站启动开往重庆。至此,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上行班列开行总数刷新至1000列。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呈强劲发展态势,截至11月9日已累计开行1766列,同比增长111%,到发集装箱8.84万标箱,完成年度任务的98%;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上行班列累计开行1003列,同比增长212%,发送集装箱5.02万标箱,同比增长205%。

 “我们运营平台公司发挥铁路和港口的优势,加强资源融合,精心组织货源,推动海铁联运上行班列实现快速增长。”广西北部湾国际联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强宗介绍说,公司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的主要运营平台,运营6个月来,多方组织货源,协调各部门优化班列时效,逐步扭转了去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上下行不平衡的局面。

当前,北部湾港已开通8条海铁联运班列,包括北部湾港-重庆班列、北部湾港-四川班列、北部湾港-云南班列等线路已实现常态化运行;开通外贸航线26条,至香港实现天天班、新加坡实现每周2班,并已开通至南美洲的远洋集装箱直航航线。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已形成速度快、费用省、班期稳、通关便、方式全及辐射广六大优势,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

 

发布版面

综合新闻


主题

湛江东兴“四个聚焦”推动走深走实

发布日期

2019-11-15

 

本报讯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东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坚持主题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通过聚焦有力有序,部署推进稳扎稳打;聚焦入脑入心,学习研讨抓实抓牢;聚焦从严从实,检视问题落细落小;聚焦上下联动,整改落实不折不扣,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公司党委结合企业特点,对学习教育、检视整改等制定更具体更贴合实际的要求,确保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努力把“自选动作”做出彩。他们组建6 个指导组,通过培训后对13 个党支部进行督促指导,制定指导组工作计划表,明确27 项重点任务的指导标准、督导方式和完成时间。

同时,公司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党委全面抓、领导班子成员日常抓、处室车间具体抓的责任落实机制,确保整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他们对照中央巡视反馈问题,认真查摆出公司存在的问题12 项,制定整改措施46 条,通过加强跟踪检查,及时协调解决整改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巡视问题整改率100%。针对专题民主生活会待整改的44 项问题,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及整改时限,上下联动,强化督促,目前问题整改完成率97.7%。

 

 

 

 

 

 

 

发布版面

要闻聚焦


主题

引导民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发布日期

2019-11-20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对广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历史机遇,要求举全省之力推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大统战、深调研,凝聚广泛共识。一是省工商联党组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自觉把工商联国际合作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去谋划推进。二是以改革开放40 周年为契机,通过举办“粤商大会”“各国驻穗领事官员广东民企行”等活动,与省委宣传部合作在大型民营企业和商会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活动,积极向境外来访商协会、工商社团、驻穗总领馆、华人华侨、民营企业家等广泛宣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广东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推介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进一步提高了民营企业对惠企政策的知晓度。三是按照省委“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要求,开展“三进”(进基层、进商会、进企业)调研活动。

搭平台、聚资源,创新工作机制。今年11 月28 日,我们将在2019 粤商大会上牵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工商合作高峰论坛”,并与全国工商联青委会共同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年轻一代企业家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动三地商协会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

强队伍、汇智慧、提升服务水平。我们成立了省工商联第十二届联络委员会,制订了联络委员会工作要点,增加工商联基层组织代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专家学者比例;与政府、高校、金融机构等有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官方资源、智库与民间交流有效对接。

扬优势、补短板,推动战略对接。我会长期以来十分注重发挥自身联络优势,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献智出力。

(根据大会发言材料整理)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百亿美元级项目落地广东 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发布日期

2019-11-24

 

11月23日,总投资额达100亿美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动工了。这意味着巴斯夫154年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开启了“漫长的旅程”。

这是中德两国总理共同见证签署的重要成果,是我国重化工行业首个外商独资项目,也是巴斯夫集团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投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

从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到中科炼化、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揭阳海上风电项目,从湛江到阳江、惠州、揭阳,从沿海经济带到珠三角核心区乃至北部生态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正吸引全球高端经济要素加速聚集,推动广东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市场增长

在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现场,巴斯夫与广汽研究院共同研发的三款概念车,成为中外嘉宾兴致勃勃研究的对象。这三款汽车,从车内全面空气净化技术到座椅材料,再到塑料车身覆盖件以及电池材料,采用了巴斯夫多种创新材料和解决方案。轻量化、节省空间、低排放、安全,是概念车的关键词。

 “作为过去4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先行者,广东省是巴斯夫主要客户行业的所在地,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消费品和电子电气等行业。”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博士在致辞中表示。

薄睦乐介绍,借助智能制造理念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巴斯夫将在此建立起第一个智慧型一体化基地。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采用尖端技术,全面落实智慧生产理念。新基地还将采用自动化包装、高科技控制系统和自动导引车辆等技术。

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湛江全资一体化基地重点项目负责人林汉平表示,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能利用设施的协同效应,通过数字化技术对能源消耗、废物产生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

薄睦乐补充道:“基地发挥一体化运营的重要优势,在资源和能源效率最优化的同时,实现低于行业水平的碳排放。通过采用尖端技术并遵循最高安全标准,新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将成为可持续生产的典范,助力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此次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将推动湛江成为世界一流的化工产业集群。林汉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地采用的智慧化生产技术和工艺都是最先进的,同时先进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支持华南地区的产业打造更为创新的产品,拉升下游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将做大当地生态圈,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链加入到生态圈,而化工行业的发展恰恰是依赖生态的。

 “以化学创新为驱动,广东将继续引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市场增长。”薄睦乐表示。

区域协调▶▷

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有了新动力

全球最大的化工巨头,为什么将海外最大投资项目落户广东湛江?

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柯迪文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市场,约占4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化学品生产的增长中发挥主导作用,“广东是中国经济的领头羊、领跑者,这里有很多飞速发展的产业,巴斯夫的客户都在这里布局”。

但更深层次的答案,从一张高速铁路网开始——“在不久的将来,高速铁路将汇聚入湛,一座全新的国际机场也正在建设中。这个城市正在飞快发展。”薄睦乐表示。

今年9月30日,时速达350公里的广湛高铁正式开工,未来更有5条高铁将汇集于此。

这张高速铁路网,勾勒出广东区域发展的“超级蓝图”——从珠三角核心区到沿海经济带,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到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一核一带一区”正打破传统的区域格局,从更高维度辐射广东,加快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与沿海经济带高水平联动发展。

 “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让生产要素更高效率、更高质量运转,为沿海经济带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如今,湛江把握机遇,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大项目纷至沓来,是这座省域副中心城市吸引力增强的最佳注脚。今年前10月,湛江实际利用外资2.28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倍,增速全省第一,看好湛江、投资湛江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

从项目“大树”到产业“森林”,一条世界级重化产业带雏形初显,将“一核”与“一带”紧密联系起来,为全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在湛江,以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一体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廉江清洁能源四个投资或产值超百亿美元的项目为代表,东海岛正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现代化临港重大产业集聚基地,打造成为全球顶尖的石化园区。

——在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高端不锈钢等一批临港工业项目兴起,成为阳江经济发展新引擎。

——在惠州,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化工综合体项目加快筹建,中海壳牌、中海油等世界石化产业巨头也相继落户。

——在揭阳,国家电投揭阳900MW海上风电、前詹通用码头一期、揭东燃机热电项目动工、复工,总投资超过220亿元;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开工,助力广东打造世界级海上风电基地。

开放发展▶▷

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安家”广东

如今在湛江东海岛,不仅是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正式动工,另外两个投资分别超100亿美元的重大产业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科炼化项目今年底全面建成,完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600多亿元,增加税收230多亿元;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随着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投产,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吸引全球高端经济要素加速在广东聚集,助力广东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刚过去不久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阿斯利康与广州市签约,其中国南部总部将落户广州国际生物岛。中谷石化集团旗下大粤湾石化(珠海)有限公司计划在珠海高栏港的工厂内应用霍尼韦尔一系列先进技术,项目完成后有望成为世界上渣油转化率最高的项目之一。

11月15日,默克广东创新中心启用,默克中国战略与转型副总裁、中国创新中心董事总经理孙正洁说,默克中国的创新加速器吸引了一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进驻。

当前,随着国家“稳外资20条”举措落地、2019年新版“负面清单”发布、《外商投资法》实施在即,广东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今年前10月,广东实际利用外资1302.5亿元,增长2.41%。

更多在粤跨国企业瞄准“智能、创新、可持续”,计划在广东进一步开展新业务。“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培育更多本地化的科技服务和咨询公司,助力广东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工业互联网建设。”思爱普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姚一兆表示。

 “记得在去年,我和同事站在这里,眺望湛江美丽的海岸线,那一刻我们知道,这里就是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的家。”正如薄睦乐所言,得益于中国扩大开放的政策和广东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努力,越来越多像巴斯夫这样的跨国企业将到广东安家、为广东作出贡献。

 

 

 

 

 

发布版面

投资


主题

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路径须拓展

发布日期

2019-11-27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世界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已完成和规划中的“一带一路”交通运输项目将使沿线国家与地区的货运时间平均减少1.7%~3.2%,使全球平均航运时间减少1.2%~2.5%,使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实际收入增长1.2%~3.4%,全球实际收入将增长0.7%~2.9%。

然而,“一带一路”倡议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部分欧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误解与疑虑,“一带一路”建设还存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就此,全球化智库(CCG)日前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0)》提出相关建议。

一方面要增强“一带一路”多边性,运用多边规则推动全球合作,打破欧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与疑虑。CCG建议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委员会,通过邀请各国前政要、国际组织等加入增强其多边性,扩大“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平台的作用,以多边合作发展全球治理。同时,加强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力度,与联合国展开相关合作,充分发挥联合国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市场化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国企、央企以及部分大型民企成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力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中国数量最多、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的加入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CCG坦陈,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劣势成为其对外投资的阻碍,比如,国际竞争力较弱、缺乏品牌支撑、缺乏国际化人才、融资难等。因此,对政府来说,需要为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风险评估、及时的信息预警,为中小企业对潜在投资风险的研判提供支持,最大限度保障中小企业的投资安全与利益;健全“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提供融资、信贷支持,利用公共投资和国企投资引导、助推民间资本融入“一带一路”。而对企业而言,则要做到合规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品牌意识,提升软实力。同时,注意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资合作,创造双赢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