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石狗数据库 - 民间传说

石狗祈雨

发布时间: 2021-12-10

 

雷州半岛石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雷州石狗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可谓居全国之首。《南方日报》曾于二OO二年七月二十一日以“雷州石狗冠天下”为专题,向世人报道了雷州这一独特的文化奇观。湛江市博物馆专家、学者,也在二OO三年二月编辑出版了《雷州半岛石狗文化》一书,系统地介绍了雷州石狗。

笔者暂不谈石狗的起因由“图腾”演变为“守护神”这一历史进程,单就“石狗祈雨”这一雷州民间奇特的风俗谈起。“石狗祈雨”雷人俗称“石狗赶雨”,据说这一民俗起源于元、明两朝,流行于清代,盛行于民国年间,直至公元一九五六年在雷城、沈塘、附城、客路、白沙、松竹、南兴等乡镇农村还流行这一民间习俗。

赤地千里的雷州半岛,十年九旱,几千年以来均受干旱的困扰。当旱魔降临时,雷州城乡百姓都以不同的形式祈求神明,祷告苍天赐降甘霖,虽然诚心所至,但未必都达到老百姓求雨的初衷。在这万般无奈之中,雷人不约而同地想到石狗这位“守护神”,借助石狗那“圆张的嘴巴,生动的舌头,吠个天昏地暗,吠到青天动容,给我雷州降雨,润我大地苍生。”于是城里的文人、绅士、富商、大贾,农村中的父兄贤老都纷纷指示十一二岁的稚童(男童),抬着石狗,向天“析雨”(赶着石狗,上天“赶雨”)。

“石狗祈雨”仪式简单方便,不需设坛致祭,不需兴师动众,不需行三步一跪九叩之礼,不需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石狗祈雨”这一简单的仪式在中国的道文化中纯属罕见。

“石狗祈雨”无论城乡都要在贤老的指导下,由十一二个八至十二岁的儿童自愿组织起来,将一张木或竹小椅子用麻绳捆绑固定在两条约二至三米长的竹杆中间,并在椅子前端设立香案。这就是石狗乘座的“轿子”。

接着,十多个孩子集中到田沟边,脱光衣服,用黑油油的田泥抹遍裸露的全身及面部后,将一个重约五六公斤的蹲式坐姿小石狗安放在椅子上。然后点燃三柱香,插在香案前,先由两个儿童抬起石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道:“起轿走!”其余的跟护着,两个年龄较小的儿童分左右两边,手里拿着带叶的青竹枝,边跟着大伙跑,边抽打着石狗,随声附和地与伙伴们高喊道:“石狗公啊,上天赶雨呀!石狗公啊,上天赶雨呀!”叫喊声传遍了整个村头巷尾,直至天降大雨。

赶着石狗祈雨的孩子们抬累了、跑累了,就由跟随着的儿童轮换着抬,一直拾着石狗跑遍、喊遍城关属下的大街小巷。如果在乡村,也必须拾着石狗跑遍村道、巷口、村前、村后,这样石狗祈雨的整套程序仪式就告结束了。

为了犒劳参加抬着“石狗祈雨”的儿童,城里的商贾或村中的富户都分别奖赏米菜给孩子们煮饭充饥。传说这样可达到人神共乐的目的。又据说“石狗祈雨”前,晴空万里,赤日炎炎,当“祈雨”正在进行中或完毕后,果然大风阵阵,乌云密布,大雨哗哗地下个不停。由于非常灵验,千百年来,雷州先民们往往乐于此举。


CopyRight © 2021 湛江图书馆     制作维护:广州卓舟公司
地址湛江市赤坎区人民大道北39号 (建议IE8以上浏览器访问)
Email to:E-mail:zjlib@vip.163.com (请用@代替#)     粤ICP备13043395号